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汇总35篇)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5篇)

内容导航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1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2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3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4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5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6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7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8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9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10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11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12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13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14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15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16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17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18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19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20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21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22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23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24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25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26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27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28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29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30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31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32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33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34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35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1

在20xx2年的7月14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校管中心组织的高中数学教师培训学习。在倾听名师专家的经验传授的同时,我与许多老师一起学习、交流。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平时责任大、任务重、工作忙,极少关注自身的发展,教学中也遇到很多的困惑。专家们的发言,让我拓宽了思路,促使我站在更高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的思考现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的思考未来的路如何走。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学习收获:

此次培训学习校管中心领导非常重视,从授课人员安排来看:安排的老师全是教授级别的老师。从授课时间任务来看: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校管中心的领导、老师特别尽职,安排具体,服务到位,一些细节工作落实得好,如我们的住宿安排,组织班级学员的交流活动等,大家比较满意,评价很高。此次培训课程设置合理,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此次培训以讲座为主,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首先是让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高中数学新课改的转变观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特别是几个著名专家的几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其次,几位大牌数学教育家的各个专题讲座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强调教师学习的重要性,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讲解了数学教育心理学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学数学学生探究性思维培养方法对策,数学教学等等。

来自丹阳的林伟民特级教师给我们作了“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数学教学与高考”的专题报告。他在第一大点: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讲到第六小点: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我印象颇深:“双基”顾名思义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在许多场合,人们在使用“双基”一词或强调“双基”时,其实质是强调打好“基础”,它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在数学中,知识和技能是需要一个一个地学习,数学课也需要一节一节地上,但是,在高中数学课程中,还是有一些“内容”或“思想”更重要,更基本,贯穿在数学课程的始终。例如,“函数”、“运算”、“图形”、“算法”等等,它们的作用不能等同于知识点,不能等同于技能,也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思想方法,它们反映了数学中更为丰富的东西,是数学的灵魂。它们将伴随着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这些反映数学本质的东西需要留在学生的头脑中。学生对这些内容的领会和掌握仅靠做题是难以实现的。在董林祥老师的“数学教师的智慧”中讲到:课堂要关注的不是怎样教,而是如何学;在课堂中重要的不是题目的训练,而是引导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学不只是传授,更多的.应该是探究。这便给我们指明了课堂教学的方法。我们只有将眼光从传统的着眼点处逐渐移开,才能看清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重点所在,才能真正的将课堂的中心放在学生的身上。

而黄厚忠老师指出了,不管是怎样的课堂模式,其有效性的唯一指标便是学生有无发展。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方向,或者说是检验的标准。如何以学生为中心,什么样的教学才算是好的教学?唯有将检验的标准也落实到学生的身上——让学生的发展作为我们工作的检验指标。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充溢着对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虽不能说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却也有许多顿悟。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今后自己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篇3: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2

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已经开展了一年多,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对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

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数学学科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二、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四、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但要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以上是我参加新课改培训以来的一点体会和心得,还不成太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会迷惑、徬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要求,上好每节课,掩卷沉思,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真正懂得了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3

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对其每一次的研读都有一种“温故而知新”的感觉,让我一次又一次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对自己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审视,这让我在数学教学方面有很多收获。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数学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数学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数学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数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见识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4

知识迁移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迁移现象。例如,条形统计图掌握的好,就更容易学习折线统计图。心理学家比格曾指出:“学校的效率大半依学生们所学的材料迁移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因此,知识迁移是教育最后必须寄托的柱石。”学生的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还在于使学生能够在新问题或新情境中应用知识,产生预期的变化,达到触类旁通。为此,在自育学习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知识迁移的规律,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正向迁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与质量。

一、根据教材合理选取、编排学习内容。

新课标中要求选取编排教学内容要体现知识点内在的联系,前后延伸,排除干扰,以利于学生产生知识迁移,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会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已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会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的基础上教学的。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微课合理编排学习材料,先让学生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自己观察微课中图形的切割和平移的动画过程,然后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提供知识迁移,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合理利用知识迁移规律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遵循知识迁移的心理学规律设计学习环节,突破学习难点

青少年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由具体的表象到抽象的概念形成知识迁移。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利用知识迁移规律让学生不再惧怕抽象的数学概念,突破学习上的难点。

三、启发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

原有的知识越具有概括性、在学习过程中正迁移的可能性越大。例如在五年级下第一单元学习简易方程时,学生会遇到多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例题,盲目学习记忆效果差,也影响以后更进一步学习较难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于是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这些例题归纳整理,概括出不同的几类题型,例7是一步方程应用题、例8是两步方程应用题、例9是连设问题、例10是相遇问题。在做课后练习的过程中也让学生先明确题目属于哪一类,再解答,这样学生掌握起来更快,知识形成体系、学会概括学习内容,对方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四、应用比较教学法促进知识迁移,提高学习效果。

对相关的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自主分析相关知识点的异同,全面、精细、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提高自育学习效率。例如,两问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比较,延伸一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结合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安排连续两问应用题,这是在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解答加减一步应用题的能力,而且为以后学习两步应用题做了基础性的准备。连续两问应用题是由两个一步应用题构成的,且它的第二问只给出一个条件,另一个条件需要从前面的`问题中去找,由于学生不习惯于连贯的思考,学习时往往会感到困难。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将连续两问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相比较,从结构形式到条件到解题方法进行比较。连续两问应用题,学生解答第一问不成问题;解答第二问时,要引导学生对一步应用题进行分析,要求对一个问题必须知道两个条件,而第二问中,只有一个条件,还缺少一个条件,缺少什么条件呢?可引导学生对已知条件、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另一个条件。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新的解应用题方法。

五、灵活利用变式,拓展学生思路

数学问题的表述常常把解决问题特别关键的本质属性“隐蔽”在非本质内容之中,教师在教学时,通过改变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在自育学习过程中能根据变式拓展思维,形成知识迁移,从而掌握事物本质和规律。小学数学概念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又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变式,有利于对概念的理解和提升。例如,教学“认识分数”时,创设了猴妈妈分桃子的情境:猴妈妈给四只小猴分桃子,她带来两盒桃子,小猴打开一盒(4个桃子),师问:怎样分才能公平?接着分第二盒,(8个)(没打开),师还是问;要分得公平,怎样分?然后,教师追问;为什么桃子数量不一样,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学生说: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用四分之一来表示。接着老师又出示12个桃子,你能从图上找出它的四分之一吗?在这个片断中,为了使学生能深刻认识四分之一,老师变换非本质性属性,让学生分4个桃子,8个桃子,12个桃子的四分之一,突出不管分多少个桃子,只要把它们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表示。

在几何初步知识的概念教学中,如果仅以某种位置的图形引导学生理解,由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性和感性经验较狭窄,会导致对知识理解的片面性。因此,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应用变式,将各种不同位置的图形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高”的概念时,变式的练习更为重要。因为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类,每一类的高的位置并不完全相同,有的甚至差异很大。所以三角形的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往往看到倾斜的线段就不认得是高,常常画高时总要垂直水平方向,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高的位置应是不同的,使学生对“高”的概念有本质的认识。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凭着学习课本的初步感知说一说、指一指三角形的高,然后课件出示标准的三角形的高。紧接着再出现将标准的高的三角形进行90度旋转、135度旋转、150度旋转、175度旋转、180度旋转、360度旋转。每旋转一点都问:现在还是不是三角形的高?是不是还是从顶点向对边作垂线,在这些变式高的出现和观察之中,学生在变化中看到了不变,即高的本质:从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垂线。线的方向在变,垂直于底没有变。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新的教学知识,还需要学生学会利用掌握的旧的知识来轻松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运用,构成一个完整的数学框架,知识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开拓思路、理解概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归纳知识能力,有效地提升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利于学生掌握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5

十分有幸参加了本次xx省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师网络培训,本人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年版),开阔了视野,有了全新的全面的体验。《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的基本依据,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沉淀,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观察、重操作,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体验性经验。其次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地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学生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下面本人就结合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进行浅淡。

例如,数轴的认识,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全班分为三个大组分列排好,第一位同学举一个箭头代表方向,任意指定某位同学作为原点位置,把o写在大卡片上,挂在相应的同学的胸前。

各人代表数轴上不同的整数点。由教师发出3,1、大于2的数等指令,符合教师指令的同学要举手,比赛各个小组的正确性高低。学生通过扮演实数,合作成数轴这一游戏,既掌握了知识,对数轴的数和点有了深刻的了解,又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再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节课时,本人先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配合演示,给学生视觉的刺激。

整个过程不是仅仅为了回忆,而是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及到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果能,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它的计算方法了。

让学生明白可以用剪拼法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求面积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知。这样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促进知识内化,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

多让学生参与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远比我们老师口头说教的效果好得多,所以,我认为我们老师应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活动,这是获得基本活动经验的前提和核心。没有经历数学活动,就谈不上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6

我有幸参加了xx学校的组织的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培训活动,受益颇深!

在培训学习中,我聆听了来全市各行家的讲座,充分领略了专家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天的培训学习都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思想洗礼,每天的学习都引发我对自己教学和自己专业发展的不断思考。通过学习让我看到自己与同学们的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时在实践中得到指导师的细心指导,让我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8天的的理论培训与7天的实践培训,学习虽然短暂,我的收获很多,现将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丰富数学理论知识,更新教学观念

通过理论的学习使我对数学学科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数学学科知识:包括空间与图形学科教学知识、统计与概率学科教学知识、应用问题学科教学知识、计算课学科教学知识、概念课学科教学知识、数学广角、实践与应用学科教学知识等知识。

通过对学科结构论的学习,给我今后的教学很多启发: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沟通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沟通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把教学的知识放在一个知识体系里,而不是孤立地学习,把知识串起来,形成知识链,知识树,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有结构的、有联系的知识学生就容易掌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沟通数学知识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内容结构化。在教学中突出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重视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的早期渗透,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知抽象的概念,重视原理和态度的普遍转移,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本身的学习兴趣。

在理论学习中,我也认识到自己学科理论还存在不少缺失和不足,今后要加强理论的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感受名师魅力,寻求专业发

1.能参加本次提高培训学习,我深受启发和鼓舞,我知道我将要做的,不只是教学有趣味的数学,有技巧的数学,还要教有文化的数学,有思想的数学,如吕志明主任的讲座中,作为一个数学老师一定要研究课题、研究作业、研究命题,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不同的教育教学手段,把学生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让学生的路走得更远更长,向正常人方向发展更快。

2.跟岗学习,同伴交流中,在导师项建达老师指导下,使我更加清晰地明白数学课的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导入得当,新课有序,练习扎实,突出重点,及发展学生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以及一些评课的要领等。

三、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专业修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懂得了人才的培养,责任在于教师,教师的职业的确是光辉的、神圣的,但也是艰辛的。人们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何等的不易。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关键在于你本人对教育事业有没有独特的见解,有没有持之以恒的理想和追求,有没有信心和高度的责任心,有没有把自己放在主人翁的位置上,有没有适应新形势下教育面临的挑战……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思想开放了,观念转变了,工作的尽头更足了。今后在教育教学中,我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事业中去,力争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7

从数学新课标中,我们发现数学课标中要求并强调数学学科本身要注意的一些规律: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并最终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让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这就是课标中提到的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要获得不同的发展;在课标中同时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全体、长久持续地发展。所以数学课程改革除了要注重数学学科本身的发展规律之外,就是要求实行人的教育,这与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所以数学课程的改革就是加强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功能,加强数学学科的学科育人功能。具体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授课过程中知识点的设计要少而精,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讲解,且要举一反三,追本求源,瞄准知识的生长点。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及解题过程的总结及整理,并注意知识点的提炼与总结。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当好组织者。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学习,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这样培养学生对数学钻研并提高合作能力,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其次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用学生感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

三、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中职数学课程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四、中职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应是:课程价值的思考者、学科专业的播种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探究的协作者、资源保障的服务者、终身发展的示范者。我们可通过在汲取学生时代的经验的同时,通过在职培训、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参与有组织的专业活动来促进我们自身的专业成长。

总之,通过学习使我感受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面对新课改,我们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课堂上要求必须放下“架子”,让学生喜欢你,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8

经过一个阶段的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大致内容。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部分大学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2、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

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运算,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数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数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3、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通过此次学习,不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开阔,而且使自己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9

近段时间,我们学校全体数学教师通过各种形式自己翻阅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稿)》,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认真的研讨与交流活动。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标准(修订稿)》强调 “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能让我认识到义务教育是“普及教育”,不同于“精英教育”。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并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同样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而非岐视,要因材施教,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学习,达到相应的水平。同时,这种尊重客观事实,认同学生个体存在差异的理念,卸下了教师沉重的“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思想负担,鼓舞了教师的自信心,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容易看出,这里的“人人”和“不同的人”是学数学的主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性格不同,所处环境也不同,因此造就的人格也不同,而现在大课堂式的教学并不能因人而异,不可能50个人就要设计出50种不同的教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很强的掌控课堂的能力,对于课堂中出现的突发状况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虽然教学设计不能随机应变,但是我们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表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状况却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一个学生我们都应做到公平对待,从他们的性格特点出发,使他们人人都受到应有的教育。

二、《标准(修订稿)》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使我认识到《标准(修订稿)》在本次数课程改革中的主导地位和《标准(修订稿)》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指导的权威性。在认真学习《标准(修订稿)》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我们有根据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改编的权利,我们还可以对制定的考试命题提出质疑和建议。

三、《标准(修订稿)》重新提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又肯定了“接受性学习”、启发式教学以及教师的讲授式教学。但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也就是说教学除了知识传授之外,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从整体上阐述数学教学过程的特征,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标准(修订稿)》阐述了数学的定义,对于什么是“数学”?将原来“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改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恢复了它本质的数学定义,数学还是原来的数学。

五、《标准(修订稿)》在“双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对于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在原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六、研读《标准(修订稿)》后的疑问与困惑: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的一些观点,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普遍的规律,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这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课标(修订稿)》指出,把“双基”改变“四基”,即改为关于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我明显能感觉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但是走进我们的教学,由于长期以来,许多老师数学教学只是单纯的“解题教学”,只讲步骤与结果,不去探寻来龙去脉。如计算教学中,虽然已经重视了算法的多样化,但是却忽视了算法多样性背后的不变性——算法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那么,这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哪些是要在小学阶段渗透的呢?什么时候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呢?又该怎样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呢?一系列的疑问与困惑使我无法思量。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10

今天有幸聆听游老师关于落实新课标上好数学课的主题讲座,了解并明确了今年新版的新课标有什么样的变化,并且让老师明确在改编练习题时,一定要立足于编写目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带着问题引领课堂教学,最后还带领全员老师一起对于课程设计进行探讨研究,每一个部分都让我收获颇多。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11

20xx年xx月xx日,我们一行x人到xx高中的高中数学培训会。上午听了两节课,一是xx高中的xx老师的试卷讲评,最大特点是变式题的运用。这种方法非常实用,它能对学生所出现的错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做此种类型题的思路也开阔了,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二是xx高中的xx老师的阅读理解专题,例题典型,讲解透彻,讲练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类比和转化,并且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简记。这次数学培训会,令我豁然开朗。从精彩的讲课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学习中的不足。下面是我通过学习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学习,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12

经教育局安排,我有幸参加了“名师大讲堂暨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观摩展示活动”,时间是:3月12日和13日,地点:山西教育宾馆会议大厅。虽是短短的两天,但让我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不一样的教学模式,在思想深处冲击了我的传统教学观念,确实受益匪浅。在倾听名师专家的经验传授的同时与省内众位老师在一起学习、交流,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了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对小学五年级数学教育的影响和改变,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

下面,就以下四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递进者

课堂教学有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尤其数学教学过程中这个递进程度的把握尤为重要,快之则学生无法消化理解所学内容,会感觉云山雾罩,朦朦胧胧;慢之则影响教学进程计划的安排,使老师感到压力倍增,事半功倍。

培训中名师对于这个递进程度的把握从教师身上转移到了学生身上,使教学内容递进中合理科学。示范教学中,各位名师注重由易入难,层层深入,将学生的发展思维放在首位,使问题逐渐深入,既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又启迪了学生的发展思维。

譬如钱金铎老师的示范课《百以内的加减法》,钱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提了一个问题,当时自己以为只是钱老师与学生沟通的一个简单内容,可没想到为课堂做了一个重重的铺垫。钱老师问学生:“大家猜猜我几岁了?”,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积极回答有“32、45、50、59”。在这一过程中,笑声不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身心彻底放松,最后,钱老师将自己真实的年龄告诉学生,在讨论学生所说的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差距时,随机引入了这节课的所学内容,让接受培训的老师觉得浑然一体,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水到渠成。

二、学生才是教学成果的实践者

名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科学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注意让学生认识实践,而不是让学生们整个教学过程中研究自己的名师身份,或者对新课程猜想和曲解。

譬如夏青锋老师的课《认识面积》,整个课程分为两个课时,在这两节课中,夏老师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能力。在第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直观认识面积的概念,通过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用细线围成面积,巩固了图形的面积是封闭的认识,加深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而第二课时,在认识面积单位中,更是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摆一摆,画一画,撕一撕,让学生直观认识一平方厘米,而后让学生用准备的学具摆一个,再随意画一下脑海中的一平方厘米,与实际相比较,再画,再比,最后用纸撕一个,这样反复的手脑并用,学生们对一平方厘米有了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三、学生才是教学气氛的感受者

培训期间所有的名师和课堂上的学生接触时间虽然非常短暂,但整个教学过程非常融洽和谐,课堂气氛热情活跃,这主要得益于名师在沟通和交流中特别注意观察课堂学生的临场感受。

譬如在刘德武老师讲课前,教学设备正在调试,一年级学生们在教学前由于等待的时间过长,课堂气氛有些松懈,刘德武老师在准备开讲前,不是严肃的控制课堂秩序,急于讲课,而是重新调整学生的课堂心态。他先用亲切的口吻问大家:“大家是不是不耐烦了?”学生们实事求是回答“不耐烦了!”,刘老师说:“我也不耐烦了……”,小同学们都笑起来了。面对这样的场面刘老师注意观察学生们的感受,适时引导,一问一答间让学生摆脱了不悦,积极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使课堂上学生们感到自己成为了一个个小主人公,积极主动发言,在谈笑中认识和掌握了新的知识。

四、学生才是教学成果的展示者

学生的成果展示,也是名师教学培训过程中的一大亮点,将学生在课堂中的一些练习成果展示给大家看,通过对正确学习成果的讲解使学生建立了充分的自信和成就感,同时彼此相互学习,汲取营养。

譬如牛献礼老师的《用表示数》中,牛老师鼓励学生不要怕课堂犯错误,通过犯错误改正错误才是课堂。因此,要让学生们找一个可代表无限数的代表时,学生们都展示了自己源源不断的思维情趣,牛老师将两位同学的成果展示给大家,一位同学的答案是“123456789……987654321”。另一位同学的答案是“无数”。牛老师不急于判断学生的正确与否,而是将答案代入到实际生活中,结果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笑话。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了答案的不足,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而且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探索。

总之,能够参加这次培训我感到非常的荣幸,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老师,学习了全新的小学数学教育理念,也积累了许多新的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明白课堂不仅让学生可以学到知识,更应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一门学无止境的艺术,没有枯燥的学科,没有枯燥的课堂,只要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学习观念发生变化,不再厌学,不再乏味,老师也就能轻松教学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将名师们的快乐学习理念融入每一节课,让我的学生更加爱学、乐学数学!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13

《数学课程标准(20__)》在第三学段的课程实施中提出了教学建议:“注重发挥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发展核心素养。”“在对图形测量和计算的过程中,从度量的角度加深对图形的认识,理解图形的关系,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量感和几何直观。”

新课标的“教学建议”提示我们,在教学时要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围绕教学任务,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加工特点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下面我结合自己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谈谈对新课标的理解。

生活素材导入,激发探究欲望

“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课标描述)

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课前我让学生准备长方体纸盒这一贴近生活、直观形象的操作材料,从生活中抽取数学问题:“包装你的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通过测量操作,经历长方体表面积概念的感知、理解的过程,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丰富感性认识。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总结出公式,最后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表面积计算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实践素材操作,培养学生量感

“量感”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之一,首次在《数学课程标准(20__)》中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学目标,应该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动手度量,切实感知。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我让学生每组测量不同的长方体,以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能力。结合长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表面积的意义,总结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建立模型。从度量的角度加深对图形的认识,理解图形的关系,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量感和几何直观。

不同素材比较,发展学生素养

“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这个环节中,我以不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为载体,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多角度引发学生思考:数据虽然不一样,但是计算方法一样,让学生在比较中提升类比和归纳的能力。以下是我这部分的教学片段:

教学中,不仅从乘法分配律的角度沟通两种算法的联系,而且赋予了每种方法几何意义。结合课件演示,进一步突出“对面相等”的特征。

利用素材迁移,沟通知识联系

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学生运用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迁移类推出来的。通过生活素材“变一变”这一游戏化的练习,学生能有趣且非常顺利的发现一个面的面积乘了6,从而总结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棱长x棱长x6。应用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算出了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这再一次印证了旧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学生经历数学观察(度量)、数学思考、数学表达、概括归纳、迁移运用等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发展了素养。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社会情境,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促使学生知情合一,成为学习的主动者。通过探究与运用,将“用数学眼光观察、用数学思维思考、用数学语言表达”三者有机统一,增强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14

我理解的核心素养数学特征:数学眼光指数学抽象,数学的一般性;数学思维指逻辑推理,数学的严谨性;数学语言指数学模型,应用的广泛性。低学段基于感官、更具体、更侧重意识,高学段基于概念、更一般、更侧重观念、思想、能力。

学习新课标后,在平时的教学实施与研究中要注意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全学年、全学段、全校数学教师知道自己教学与前后的联系。日常教学中体现整体性:数学知识体系与相应核心素养的整体性把握;一致性:最初概念提出到最后实际应用的一致性教学;阶段性:数学知识进阶,核心素养进阶的阶段性实施。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15

通过本次学习新课标,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新课标增强了指导性,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感觉新课标就是一本特别详实实用的教学参考。不仅教了,并且教的很具体,读完以后,我感觉可操作性很强,很有抓手。并且新课标中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其中量感作为新提出的核心素养,它对于学生学习计量单位,时间等数学知识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低段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中的经验与量搭建联系,引导学生建构初步表象,而且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物与量的对应关系,然后进行估算和测量,学生才会在数学学习上全面理解量,最终形成量感。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16

今年5月20日,我参加了牙克石市教育局教研室举办的“牙克石市践行新课程小学数学阶段性交流与研讨活动”。其中听了四节观摩课,当天下午又听了由呼伦贝尔数学教研员樊老师的评课及对新课程改革以来从教材的编排、课型、教法等方面的讲解。可以说对于我受益匪浅,对我今后开展教学工作给予了很多的帮助,指引了方向。

这四节数学课可以说都是任课教师精心准备的,从课的安排、准备等环节的处理都是非常合理的,充分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这四节课都创设了情境,整堂课都尽量联系生活编排。如牙三小的教师陶蕾老师讲的《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出示同学们到超市买东西的画面,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本堂课所学内容,再如牙民小张颖老师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中教师不是单一的教授算理,枯燥乏味,而是在导课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分蛋糕来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及算法。还有牙林四小的李维亮老师所讲的知识广角《识次品》的那节课,是通过学生吃的口香糖来导课的。导课联系生活,给学生创造了一种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缺少不了数学的氛围。

通过樊老师的评课让我更进一步的明确了我们的教学与新课改存在着差距,对于本校的数学教学方面存在的几点不足我说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我们的教师对于新课标、新理念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没有能真正理解其内在的含义,也就是精髓所在。在今后工作中要加强我们教师对于理论的学习以及与实际工作的联系与应用。如小组合作学习,是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也是不是以前的所有教法我们都否定,该用讲授法时就要把基础的理论教给学生,教明白,教透彻,该放手时就要大胆放手,不要拖拉,掌握好度;还有学生自主学习也要掌握好,从时间上学生课堂环节的安排上都要合理安排。

其次,我认为我们的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好,就象樊老师所讲的数学课要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论解决新知识、新问题。我们的教师大多数对于教材的连贯性把握不好,很少有教师能把新教材从一年到六年通览一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握的不好,不拿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就拿牙民小张颖老师所讲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来说,这个知识点要用到以前的知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来引申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此外,还有用到低年级学过的分数的认识,也就是说 这个问题学生在以往知识中就学会了,教师只要在新课中举出几组生活实例来,让学生找出相同的,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的结论。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教师应该在专研教材上下功夫,最少要熟悉三个年段的教材(1—3,4—6),在今后的业余时间里应该加大教师教材熟悉的力度安排。

最后,教育局崔莺莺副局长做了重要讲话,崔局长对我们所有听课教师提出了几点不足:

1、教师对教材掌握不好。

2、教与学不够透彻。

3、校本教研做的不够。

同时,崔局长又对全体听课人员提出了几点要求:

1、回去后深入学习教材,理解新理念。

2、把这几节观摩课及樊老师的评课认真学习好,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

3、探索教学上的.高招,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研究教材,使自己的教学有特色。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17

核心素养关键就是在课堂上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问题,这也就要求老师能够创造合适的情境,提出合适的问题,或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讨论,相互提问,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标中,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了基本事实以后,可以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去感悟。如,关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老师可以给学生两条线,让其做等腰三角形。

对此,老师可以提问:不同的线段长度可以做出怎样的三角形?两条线段,无论哪条线段做腰或者底,怎样关系可以使得其构成三角形?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可以自己得出结论或者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说明学生自己能够思考问题。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18

今天上午聆听了史宁中教授的培训,感悟颇多,现总结如下:

通过数学教育学生获得的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与人的行为(思维、做事)有关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在本人参与的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发展的;是经验的积累,是过程性目标的拓展,是四基的'继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表述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新课标的第1个突破:强调核心素养。

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的第2个突破: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不只是基于知识点的考试成绩,学业成就综合表现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学业质量是所有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作业、测验的依据。

基于新课标的实施,对我们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关注素养,不只是关注知识点,知识点目标是阶段性,目标是小步子、小阶段,我们的目标要变大,素养目标不是靠上一节课,也不是靠听就能听出来的,要强化学科实践,自己去尝试、去感受的过程,还有要推进综合学习,跨学科学习,做适合每个人的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备课实施教学的时候要提前预设,看看能提升学生哪方面素养,需要学生做什么,怎样的学习效果最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线上线下混合学习达到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养的效果。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19

我工作以来一直在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我比较了解,对自己的教师角色也深有体会。课改都提了多少年了,农村小学那种以教师为中心,重课堂轻课外,重课本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现状依然严重存在。结果是我们教的辛苦学生学得累,想要有所改观也非一朝一夕的事。我们一直在摸索、追寻,追求学生自主学习的高境界,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一、培养兴趣,使学生愿学。

如果学生对我们的数学课堂及所要学的知识感兴趣了,他们便有了学习的热情,积极参与,我们当老师的还愁他学不会吗?当然,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很多,如一个精彩的导入、巧妙地设疑、合理的情景设置、有趣的习题等等,这都需要我们教师的精心准备。我在这儿要说的是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学。我们不再是过去那个高高在上的老师,怎们说学生就怎样听,他们变成了“应声虫”,现在的学生接受的'新事物太多,想法新奇,要允许他们有不同的声音,我们做他们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情趣融洽,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有所改变,使学生乐学。

1、师生角色改变

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提到: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由此可见,这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我们需要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我们要更多地去做学生的参谋,给他们激励和帮助,并以情感交流为纽带,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2、学习方式改变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受这句话的启发,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关于动手实践,我们要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自主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如教学各种图形的面积,可以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通过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

(2)关于自主探索,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学生质疑的空间,提出一个有效的问题远比解决一个更有意义;

(3)关于合作交流,这正是我们现在常用的小组合作学习,这需要教师在小组搭配上下功夫,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还要注重收放合理,否则片面追求表面的热闹,收效甚微。小组成员只有各自分工又通力合作,才能获取新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从教师角色及学习方式的改变,促使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变得乐学。

三、注重评价,使学生会学。

我在这说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元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他们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在课堂上,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学会了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首先要注意倾听,再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别人说的哪里不合理,哪里有错,在一次次的评价中学生有学会变成了会学。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下过功夫,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所在,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20

为了20__年8月17日,我们开始学习“《数学课程标准(20__版)》系列解读”,今天是第一讲,内容是由史宁中校长讲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总体情况介绍》。教授的讲座中重点分析了20__年新课标修订的背景与要点、新课标的理解与表达、课标内容的变化及相应的教学建议,听完讲座让我对20__数学新课标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也认识到新课标需要后期慢慢去阅读并理解。史教授一开始就重点强调了新课标中将从“双基”到“四基”,“数学核心素养”集中到“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解读了核心素养的一致性、阶段性和发展性。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在学生参与其中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就需要我们以后数学的教学过程紧扣新课标。史教授还重点分析了新课标中的变化,整体的领域没有变化,对内容进行了调整,形式上基于抽象结构,理念上更强调核心素养,这些都需要结合后期教学实践去理解。

下面就我印象深刻的一些观点进行简单梳理。

一、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集中到“三会”上,就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趋势

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都包括四个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个领域没有变化。但是,为了更好地适用于四基的教学,或者进一步说更好地适用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这次课标修订有个总体趋势是这样:在数与代数中要强调整体性和一致性,并且把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去;在图形与几何中,更加强调几何直观,这样的话就增加了尺规作图的内容。增加尺规作图就是在小学数学中要增加一些操作;让学生在这个操作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本质,感悟数学这个概念对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三、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一致性

第一个原则,不单纯介绍概念。就是说,像过去说角的概念,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然后,不比较角的大小;也不讲角的计算。这样的话,这样的教学也是不好的。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2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了四大数学内容。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圆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有2点很重要:一是教育人要有自己的一个新的理念,二是在教学活动上要有好的、新的方法。

我认为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制约下完成的,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现在情感、温暖与理解是学生们最为缺乏的“稀有品”。如果,老师能用爱心、耐心、宽容心、满腔热情地引导和教育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感受到老师对他热烈而积极的期待,那他们就会对你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并且接受你,接受你的教学。简单来说,师生间的关系,需要有情感作为基础,而爱,是情感的基础与表现。只有对学生播撒爱的雨露,才能让学生满怀热情地去学习。

其次,在教学活动上要有好的、新的方法。

1、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课堂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是一个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机会的课堂,上课由“听”转变为“做”。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而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也由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与合作伙伴。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理解新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且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学生会喜欢学,并且主动去学

2、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数学是一门思考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动手和动脑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那么在一次次的动手实践中、在一次次的探索与交流中,学生会越来越活泼、越来越可爱,我们将一同感受着知识的滋养。3、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在课堂上,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把那些难点的知识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有一句是这样说的:你说什么,希望什么,期待什么,想要什么都不重要,只有你做了什么才算数。所以我们应该把学和做结合起来,由理论到实践,多看、多读、多写、多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把经验积累,并且用脑思考,用心体会,把经验凝成自己的血肉。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22

今天的培训,虽不是卷入式却更胜卷入式。游老师结合自己的论文案例及对新课标的解读,带领我们进入一场快节奏的深度学习,真是收获满满。新课标新增的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我想我们在培养孩子这些能力的前提是老师们要具备这样的能力。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23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霍山县教研室组织的新课标培训,为了进一步搞好今后的教学工作,这段时间以来,我又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的学习,通过培训和自学,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的改变仍是主角

新课标的出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对数学概念的界定更加科学;对课程的基本理念表述得更加准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由原来的双基变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特别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这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系新是新课标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课标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吃透课标,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样的激励办法,开展各项数学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三、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通过这次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总之,我们要不断心得教学方法,大胆的创新,才能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24

经过一个阶段的初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经过这次培训,使我清晰地认识到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大致内容。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初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部分大学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初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中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2、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初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初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初中数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整体把握初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运算,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初中数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数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数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3、通过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4、通过培训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得到转变。在集中培训学习中,听了好多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专家讲座,结合新课程,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学习观上,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课程观上,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是创建与开发的过程;在教学观上,教学是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经历。不仅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应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自己也体会到,要转变观念,解放学生,让学生学会生活,引导学生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用人格力量的去引导学生,去感染学生才是我们应有的教育价值观。新时期师生关系在业务上应是双方积极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业务组合。在理论上应充分体现个性、民主和发展精神;而情感上应在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情感联系,是师生个性魅力的生动体现,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同时我们应该去做一个创新型的教师,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全新的教育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熟练的教学监控能力,熟练的课堂教学管理艺术。在教学评价上,应着眼于学生,注重长期的效应,注重过程的评价。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

5、听了专家的精彩的讲解,我深受启发:在课堂教学中,学会了更好地设计教学,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如何上好各种类型的课,怎样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通过讲解与交谈,我体会到,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既然是科学,就要按规律办事,改革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教学的质量。同时要讲究艺术性,尽量上好每一节课。另外要加强说课和评课,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在这一阶段里,我努力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煅炼自己,对课堂教学有了很深的体会和思考。体会一: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才能保证有效的教学。体会二:要处理好两个关系,第一,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第二,课前、课内、课后的关系,课前要吃透教材和学生,课内要重示范、点评、变式的教学,课后要及时跟踪、反馈,暴露学生的错误。体会三: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如下几条原则,第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第二,要能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学习,去解决问题,提示矛盾;第三,教师要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第四,教学中要有创新精神,要常教常新。

通过此次学习,不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开阔,而且使自己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教以来,接触新课程也有一段时间了,但对新课改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全面,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虽然教材基本知识没有多大的变化,但备课就总是想到不够新颖吧?是否是在穿新鞋走老路子?跟课改步调一致吗?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25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研究,我体会到作为数学教师要不断分析初中数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学习反馈,在教学实践中创新自己的教学策略。我们不应只关注学生的期末成绩,同时也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自己的数学素养。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方法提高整体学习效率。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构建情境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兴趣,达到分层学习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名学生都能取得进步。

取得取得进步。

根据现代教学理念,初中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导向,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目标。努力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先驱者、探索者和创新者,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为了快速完成教学任务,很多老师不顾学生基本的学习感受和个体差异。在机械训练下,学生会感觉严重疲劳。老师只是单纯的复制知识,没有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恰当,学习心理是否正确,也没有真正关心学生的心理情绪。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的,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但很多老师往往不理解有效教学的内涵,盲目地以极快的速度进行教学,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学生不再喜欢数学,数学成绩也相应下滑。如果老师教学能力存在不足没有充分把握数学教材的意图,设计的教学活动就不能满足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精神,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集中,有的教师只局限在教材的内容上,不引导学生进行拓展,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活动。我们往往把期末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唯一标准,以成绩来评判学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没有达到很好的教学评价。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教师将部分巩固任务转移到课堂学习上,这将导致许多学生在课余时间没有学习更多的知识。初中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和兴趣是不同的。通过对数学课堂的仔细观察发现对数学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堂上会有积极的表现,但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会表现出浮躁。因此,中学数学学习需要一个长期、渐进、完善的过程。

为了达到高效课堂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措施:

1、与信息技术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应是非常紧密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话语中的理解和信息技术的处理。例如,学习乘除法的内容,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展示教师事先准备的教学内容。

教师通过教学展示出相应的内容并标注重点,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的重点。另外,通过展示教学的相应内容,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清学习的层次,把一些与问题有关的知识点一点一点地整理出来,找出自己不熟悉不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合作与交流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集中展示向题让学生有更清晰的了解知识背景,让学生对知识的整体部分有更全面的了解。

2、开展数学课前

预设问题

我们应该给学生一种动力,让学生通过这种动力更加热情地学习数学知识,通过课前预设问题让学生有挑战的动力。例如,在学习一章新的知识前,老师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上学生快速反应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正确进行小组加分给与奖励,如果学生出现错误时,其他同学可以纠正加分,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精神。

3、拓展教学

我们应打破传统思维,丰富教学结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学生完成问题探究后,进一步拓宽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要注重角色的转变,不再把自己当作课堂的控制者,而是把主动权和话语权还给学生,成为学生的启蒙者和引导者。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合作式教学

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容易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将学生分成小组,学生之间进行合作、讨论和互动。通过讨论,教师只需了解整体情况,针对难点问题给出具体的指导,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引发不同的火花,甚至以教师没有考虑的方式思考。

5、分层次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只有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态度和学习效率。

6、结合生活解决

实际问题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点部分,是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我们应将理论知识与具体事例相结合,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使学生计算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例如一次方程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分配问题、利润问题等。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关系,写出相应的方程,最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来解决问题。

总之,随着教学的改革,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最科学合理的方法掌握和巩固知识,要做好引导和解决问题的工作,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同时教师也要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反思。同时教师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不再惧怕。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26

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认识到要认真细致地学习新课程标准,育人要有新理念,教学要有新方法,要全面了解学生,教师的指导一定要和学生的思考形成共鸣,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

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认识到要认真细致地学习新课程标准,育人要有新理念,教学要有新方法,要全面了解学生,教师的指导一定要和学生的思考形成共鸣,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一盏指路灯,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方向,我们只有跟着新的方向前进,才能扬帆远航!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27

新课标比较以前有了部分修改,今天就其中一点谈谈自己的感受。

新课标中出现了“学业质量”章节,这是全新的一章,主要阐述了“学业质量内涵”和“学业质量描述”,并分学段进行了相应的学业质量标准描述。学业质量是培养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也为教师更好的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供科学依据,所以学业质量的呈现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新课标将“学业质量”界定为:“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学业质量已经由过去单纯看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转变为关注学生完成学科阶段性学习后,学生某一阶段性学习的表现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这将引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加关注育人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我们的教学评价同时需要更加多元化,实现从单一评价向多样化的评价转变,从“双基”到“四基”,从“分析、解决问题”到“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新课标的改变要求我们摒弃过去的以分析考试成绩代替学业质量评价的做法,寻求综合性的、阶段性的、多样化的评价模式。

同时,新课标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描述”:

(1)以结构化数学知识主题为载体,在形成与发展“四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等。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社会情境,以及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数学与科技情境中,在经历“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维与数学的语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模型观念、数据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

(3)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运用、实践探索活动的经验积累,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养成独立思考、探究质疑、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初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

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分别从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情境与问题这三方面来进行描述的,结构清晰;同时,在对学科内容的描述时,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的学习主题,与数学课程目标相呼应。同时新课标在具体表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的内容时,按照每个学段的要求分别进行了阐述。

结合新课标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小学阶段的学业质量标准,可以看出,学业质量标准具有以下特征:

知识与技能领域。根据新课标中数学课程学业质量要求,学生需要将每节课的数学知识积累起来,阶段性地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逻辑化和结构化;在这个过程中,数学知识逐步积累,螺旋上升,然后阶段性的打通、融合,最终形成一张知识网;同时,在形成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出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情感与态度方面。新课标注重自我反思意识、好奇心、求知欲、兴趣、自信心、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培养。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其中在第一和第二学段还特别重视“操作、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数学趣味化、生活化,从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境与问题方面。新课标主要体现发展抽象意识(数感和量感)、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这个部分强调了“用数学语言表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同时到五六年级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发展尝试、探索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总之,新课标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对于新课标的学习我们还要继续。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28

高中数学新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笔者经过课改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1更新教育观念,认识新的教学理念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堂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好的课堂教学应“能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构)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这就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转变情感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只是数学的科学性,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人文性、艺术性,缺乏对情感活动和情感培养的关注,加剧了教学情感的严重缺失,抑制了数学教学功能的整体体现,也是学生素质的一种缺憾,影响了真、善、美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

3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

1)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的人际关系。

2)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在知识获取过程上下工夫,对于探究结果中的偏差,要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获得合理的解释,以充分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价值,增强学习信心。在获取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要把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

3)要倡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体现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一般可以抽象为5个基本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师生谈话、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4)教师应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进行教学。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这是影响与保持有意义学习的第一个重要认知结构变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呈螺旋形、往复递进、非封闭的上升结构,教师的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点相联系,确保自己的教学能够从已知到未知,较难知识点的教学可以分成几个小步子,让后一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前面所学习的知识能为后一步学习提供固着点,这样使新的教学既能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和生活经验之上,又能逐渐有所提高。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29

为了贯彻《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指导思想,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我利用暑假学习了《新课标》。通过学习,使我对《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点看法: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标》在课程理念这一大块中说到:“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活跃起来,使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从而喜欢上数学。同时,教师应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充分信任,在讲课时,教师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从而占用了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时间,使教师成为课堂上的独奏者,学生只是听众、观众,这大大地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讨、交流,让他们有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并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2、重知识联系实际

《新课标》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相信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

3、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数学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利用技术支持平台将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同时,指导学生利用数字化平台、工具与资源促进自主学习。

4、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初中数学课程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学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总之,我们必须正确、深入地理解新课标,用新课标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30

在本次与连片教研活动的数学新课标培训中,使我受益匪浅,我从王校长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数学20xx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

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31

新课程以来,老师们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且似乎每一节课都要用。公开课更是如此。我在平时上课时也采用这种方法,有时候效果并不理想。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各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运而生,有力地促进了学习方式的改变。但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运用不当,则可能流于形式,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直接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我认为在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选拔并培养小组长至关重要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况且学生自制力很差,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组织纪律散乱,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地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作出的不同解答,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二、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可缺

要在他们大脑中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概念,教师必须事先做好示范。如在教学“概率”时,我先叫几个同学作为帮手在讲台上演示,使整个操作过程和步骤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模式,给学生导个向,最后才放手让学生自由动手操作。这样由于教师示范在先,学生合作起来才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三、选择恰当时机,是有效交流的保证

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一般说来,动手操作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做组词、造句的练习时进行合作交流,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新教材有很多开放性的题目,其答案多样化,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这种合作氛围下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从而拓展了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

小组合作是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但我们在教学中往往都误会了小组合作,认为小组合作是让课堂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各位老师们你们是否看到,我们所组织的小组合作除了制造了气氛外,学生学习的效率如何?学生是否真的体现了合作精神?我看,很多时候都没达到我们的目的。所以我觉得小组合作不能滥用,要慎用。

小组讨论作为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一环,很快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推广,这无疑是构建新型课堂迈出的坚实的一步,但在学生讨论时,我们往往又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如释重负,或立于讲台自顾自看教材,间或扫视一下正在讨论的学生;或走下讲台若无其事地在教室中转一圈,随后宣布讨论结束,教学进入下一个环节。这种“学生讨论,教师旁观”的情况显然与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相悖。那么,在此阶段,教师究竟应该忙些啥?

首先要端正一种认识,即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环节,教师都是学生的促进者,要始终以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换言之,不管教学进行到哪一步,教师都应为学生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发展全面服务,课堂应是师生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其次再说说学生讨论时教师作用的发挥。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小组中的一员,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在讨论时巧妙引导,把讨论引向高潮:当学生性格内向或担心同学嘲笑,不愿开口时,给予及时鼓励,增强其信心;当问题难度大,小组成员一筹莫展、出现冷场时,给予点拨诱导,促其茅塞顿开、灵感突现;当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局面处于僵持状态时,给予巧妙化解;当学生讨论时浅尝辄止或出现明显破绽时,给予提示、纠正。教师犹如辛勤的巡逻兵,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哪里遇到困难就迅速援助哪里,适时引导,促使讨论高潮迭起,精彩呈现。

另一方面,教师在参与讨论同学生直接交流过程中,还应对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行梳理归纳,做到心中有数,哪些问题学生的看法基本一致,哪些问题分歧较大,原因是什么,哪些问题学生理解过于肤浅、讨论意犹未尽,哪些问题学生普遍感到难于理解。这样在全班交流时对不同问题就可区别对待,有所侧重,或一带而过,或组织激烈辩论,或启发互相补充,或精心讲解,让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得到每个问题的合理答案,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也是具有教育艺术性的问题:教师的善于观察主要体现在:一要关于观察学生的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他们的眼神中我们可看得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的程度,学习的兴趣如何,等;二是要关注全体,不能只观察少数好学生的积极表现,还要关注中下层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表现如何,并及时采取调控措施;三要做到在观察中发现预设中没有考虑到而生成出来的精彩瞬间。

现在的课堂演绎着的故事是: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给以学生说话的时间也应足够,教师更多方面在于倾听。倾听决不是简单地听着,然后随意点点头,或随意反馈:“你真棒,请坐下”的那种。而是要求听者必须集中精神,在听的时候,及时整理听到的信息,并在第一时间给予对方的最有效反馈与引导。

观察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这应该是教师上好课的最基本条件:眼观六路,耳闻八方。也就是常说的组织教学。

尊重从倾听开始。教师倾听学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他们营造一个安全、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倾听什么?李政涛老师在《倾听着的教育》一文中写得很细致:要倾听学生的欲望和需求;倾听学生的情感;倾听学生的思想;倾听学生的疾病;倾听学生的差异与区别,倾听学生与他人的关系。

我认为一位老师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倾听学生的发言,观察学生的表情。

首先,老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平时的行为习惯以及产生这些习惯的原因。因为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你才能理解,听懂学生的发言。

其次,你才能从他们细微的表情变化中看出端倪。

刚才我所说的是那些带班的老师。对于那些需要用别人的学生上课的老师,那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更要在上课前充分预设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的发言,可能出现的各种学习效果。以上我所说的内容,是结合自己带班经验的总结,未必适合其他老师。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生成为学生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因此,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环境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发言的态度。只“倾听”学生的说话内容再加以解说、补充、评论,表面上看是尊重学生,实际上是站在学生的上面俯视学生、审视学生,并不能与学生真正产生共鸣。教师应站在与学生同一个高度“倾听”,除了听内容,还要听心声、心情。这样的“倾听”才是比较全面的。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32

在实施中职数学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索,对于中职数学教学有以下体会:

一、学案设计中知识点的设计要少而精,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讲解,且要举一反三,追本求源,瞄准知识的生长点。把基础知识放在首位,处理好大餐与味精的关系。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及解题过程的总结及整理,并注意知识点的提炼与总结。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学习,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把课堂放手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个体尝试并合作探究,让学生表现自己,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精深与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钻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使学习能力及合作能力均得到提高。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授课结果有时会与备课时预想的结果相差很大,这就说明我们在平时备课时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的必要性。对教材要深钻细研,对学生要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现在的学习状态,要明白教学过程中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既要照顾到差生,又要想到优生。可见备课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关键。

四、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重新编写应用题只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中职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六、中职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应是:课程价值的思考者、学科专业的播种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探究的协作者、资源保障的服务者、终身发展的示范者。我们可通过在汲取学生时代的经验的同时,通过在职培训、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参与有组织的专业活动来促进我们自身的专业成长。

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设计一堂课时,新课的引入,题目的选取及安排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总之,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我感受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面对新课改,我们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课堂上要求必须放下“架子”,让学生喜欢你,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33

20__年7月16、17日我有幸参加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__年版)》暑期线上专题培训活动。通过为期两天的培训,让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在培训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最新的课程标准,不但全面了解了教材,而且对新版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倡导的理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标下,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不是作为一个居高临下的管理者,应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缺乏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充分信任,在讲课时,课上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不多。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这种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讨、交流,循序渐进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感悟数学的奥妙与魅力,真正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二、注重学生分析与理解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对培养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就要求初中教学的策略要以主问题研究为核心,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大体的感知前提下,理解教学的目标,分析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教学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三、注重培养学生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策略,如何体现数学的本质是数学教学设计的核心。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经验,开发新的课程是实现理想课堂,即高质量、高效率的领会和体验数学的价值和魅力的关键,是逐步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思维习惯的关键。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3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__)》“学业质量标准”中明确提出“第一学段(1-2年级)应通过操作、游戏、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合作交流意识与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实施游戏教学策略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我自己目前任教二年级数学学科,对于游戏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它不但可以使孩子们体验到乐趣,而且能够给他们一定的教育引导。因此,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中要充分根据本班孩子的情况,利用游戏教学策略来帮助他们学习,同时借机完善各个课堂内容,让他们能用轻松快乐的心情去探索和研究数学知识,从而使课堂生机勃勃,促进他们从被动认知走向自主探究。

也正因为我在教育一线工作,所以我很清楚数学课堂上游戏教学存在的不足。

首先,游戏教学目标不明确。任何一门学科在进行实际教学时都应该是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再去实施教学环节,游戏教学也不例外。只有确定了教学目标,老师们才可以针对教学任务进行具体的游戏设计。但是,目前的状况是很多时候会产生数学知识教学与数学游戏毫无关系的现象,这样数学游戏的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其次,游戏活动设计不合理。其实很多时候老师们都是愿意带着孩子们进行游戏活动的,但是大家会担心孩子们玩得太嗨了,收不了场,又或是只顾着游戏就不顾学习了,这样的担心确实不无道理,但这样的想法是不全面的',教师如果在备课环节,通过了解教学目标,经过思考,然后合理的设计游戏教学环节,是可以有效避免这种现象的。

第三,在实际教学中其实游戏教学应用得不多或者说很少。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天性好奇,这个时候正是应用游戏教学的良好时机。但是,大部分数学教师还没有重视起游戏教学的重要性,认为进行游戏活动会耽误课堂进程,会完不成教学任务。

接下来我结合我的实际教学经验,来谈一谈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几点策略。

1、围绕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游戏活动。低年级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感到无法理解数学知识和游戏结合起来,能够起到寓教于乐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助于小学生提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教学时,首先老师要明确这一单位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了解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然后老师再按照课程目标去设计游戏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我是小小统计员”的游戏方式,每个学生都扮演统计员的角色,记录班级内一天的日常活动,包括出勤率,请假人数,或者每个人睡觉的时间或者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课外活动、季节、水果,或者是大家的生日分别在哪个月等等,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方法,知道画”正”字是比较简便的方法。

2、游戏设计符合学生的真实需求。在实施游戏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防止教学流于形式,按照教材内容和要求科学的原则实施游戏活动。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时,可以让小朋友们自由的模仿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轨迹,感受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在第一课时《认识轴对称图形》时,可以让小朋友们动手剪一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这样第四课时再去剪4个手拉手或者头靠头的小人儿就可以根据之前的经验去自己探索方法。总之在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要以教师的需要为依据,以孩子们的需要为基础,合理有效的实施。

3、增加游戏活动形式。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可以采取小组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锻炼数学思维,另外还可以采用小组竞赛、讲故事、角色扮演等多种游戏教学方式。如,《表内除法一》认识“平均分”时,课件上面的图片或者数字都是抽象的,可以在前一天布置让大家带自己喜欢的水果或者玩具,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分一分,感受平均分的含义,时间可能会长一点儿,教学过程可能会“混乱”一点儿,但是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一定是双倍的,教学效果也会是突出的。又如在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一般对孩子来说都是比较枯燥的,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在新知部分讲授完毕之后,我们可以在练习环节让学生们自己出题,还可以创设情境,就像讲故事一样,我相信这样的练习形式孩子们一定很愿意尝试,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游戏要具备竞争性。低年级学生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也具备较高的好奇心,同时在和同伴交往活动中还具备很强的好胜心,所以教师也需要根据他们的这些特点来对他们进行教育。希沃白板里面的“课堂活动”就能够很好的帮助老师进行有竞争性的游戏活动,教师只需要把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出来,再选择对应的课堂活动,让孩子们进行选择,他们都非常感兴趣。每周都可以进行”计算小能手”的游戏活动,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大画面上列出二十道相对简单的计算题,然后让小朋友们进行运算,最后针对在全班中运算的速度最快并且准确率又最高的孩子获得了运计算小能手的荣誉称号,然后再在班级优化大师中进行加分,利用这些竞争性的游戏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低年级的孩子不但从游戏中获得了乐趣与成长,还在游戏过程中增强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游戏化的数学课堂一定会让数学学习焕发勃勃生机。

数学2024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35

通过学习,不仅让我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掌握了最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指导着我。《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同时也是数学思维能力的获得。在我看来,或许思维能力的获得才是数学学习的根本。孩子们面对的是一个纷繁复杂,信息过量的世界。他们在这个环境中生活,就需要吸收与自己有关有用的信息,而抛弃众多的无关信息。这就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

《标准》中也特别对两种推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做了要求。那么,对于推理能力的培养在三年级下册中的《生活中的推理》这一课有了明确的体现。在中断对于学生的要求还不太高,只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合情推理的能力。虽说,在整个教材中只有一篇专门针对推理而设置的课,但,在不同内容的课中都对推理能力有一定的练习或是渗透。比如: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让学生自主探索9+ 5=?有的孩子会说,我知道10+ 5=15,那9+ 5=14,这个孩子就很好地进行了推理,又如,在三年级上册学习完了三位数(中间有0)除以一位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后,放手让学生探索三位数(末尾有0)除以一位数的列竖式的方法。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新标准》的出炉,提醒着老师们要重视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标准》中的六大理念依然不变。金牛区小学数学中段教研员曾辉老师对它的解读十分精辟:精讲多练、先试后讲、分层要求、过程评价、媒体巧用。这20个字对我来说十分受用,一直指导着我的课堂教学。

《新课标》在内容上和对每个学段的要求上也有一些变动。那么对于三年级来说,三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中,将“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和“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放在第二学段。第二学段对于平均数的学习,只要求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第三学段)平均数易受极端数的影响(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影响)。

读完《新课标》后的总体感受是,《标准》中更加强调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类比、归纳等多种数学思考方法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看来,问题解决在数学课中就有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和使命。当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得建立在掌握了基础的数学知识上。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回顾反思和总结数学思想方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