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心得体会(最新3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会计学心得体会最新3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会计学心得体会 篇1

经过对《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管理会计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同时对于这么课程也有一些自我的看法和提议,具体而言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课程开设的看法和提议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跳出传统会计思维框架的定位,将自我看成是一位“CFO”,一位管理者,站在战略性的高度研究问题,而具备高级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是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必要条件,所以管理会计这门新兴学科应运而生。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经济和社会在发展,大学对人才的培养也应当与时俱进。所以,《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这么课程便尤为重要,应针对经管类异常是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开设高级管理会计的课程,从而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理论素养,增强对专业的理性认识

二、关于课程资料的看法和提议管理会计是会计学和管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所以《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涵盖了会计学与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介绍了目前较为前沿与经典的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如:适时制、作业成本法等,是传统管理会计的深化和发展。在我看来,管理会计更加侧重于管理,会计学则是实现管理目标的理论基础。课程资料不足的地方在由于学时和时间的限制,课程资料的丰富度不够,课堂上所能学习到的管理会计的知识有限,虽然学生能够自我在课后学习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可是如果教师能够在资料上的指引更多,学生自学定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更深入地理解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

三、关于课程讲授的看法《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授课方式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案例式教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而是将理论与案例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级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增强了对高级管理会计的感性认识。其次,教师在正式讲授高级管理会计的知识之前,会介绍自我在世界各国游历的经历,并且配以很多风景优美的照片,这便是寓教于乐的最好体现,不仅仅丰富了课堂资料,并且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彰显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

四、关于考核方式的看法和提议在考核方式上,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优点在于既考查平时学生的平时成绩,又考查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可是个人认为考核方式不足的地方在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较大。因为考试的偶然性较大,一个学生也许在平时不认真对待该课程,在考试前临时突击,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然而这种“临时抱佛脚”状态下所学习到的知识仅仅是“昙花一现”,很可能考试结束后所记下的知识就“自动归零”,所以也许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考试所涉及的资料并非面面俱到,对于某些知识点考试可能会遗漏,学生也可能以考试为导向去学习一门课程,而与学习的初衷相悖。如果平时的课堂作业会相对较全面,考核更加侧重于平时成绩,每一次的作业会反映学生对待该课程的态度以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这样学生的成绩也许能够更加客观。

以上就是我对《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的一些看法和提议,言辞若有不当之处,还请教师谅解。

会计学心得体会 篇2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三年半的专业学习后,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人于xx年3月5日至4月15日在天津丝印器材供销公司财务部进行了为期六周的专业实习,以下是此次实习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会计流程的各个步骤及其具体操作--包括了解账户的内容和基本结构,了解借贷账户法的记账规则,掌握开设和登记账户以及编制会计分录的操作、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的操作以及根据原始凭证判填制记账凭证的方法。使我对会计有更深的理性认识并掌握会计基本操作技能。

我将来步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本次实习的目的!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葫芦画瓢准没错,经过这次实习,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书本上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真的是无从下手。这次实习,我是做会计,刚开始还真不习惯,才做了两天,就感觉人都快散架了,心情自然就变得烦躁了,而会计最大的忌讳就是心烦气燥,所以刚开始做的几天,那真是错误百出啊!幸好有老会计杨姐的指导和教诲才是我逐步进入状态。

几天过后我在速度和准确度上都提高了不少,对于各个会计科目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并且对于我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虚心求教,使得两周的实习更加有意义。此次的实习为我们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感受生活,了解在社会中生存所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

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我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财务人员请教,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从而意识到我以后还应该多学些什么,加剧了紧迫感,为真正跨入社会施展我们的才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一、整体印象

读完基本准则,我有以下三点整体印象:

(一)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准则共11章,第一章总则明确基本准则的法律地位,以及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记帐方法。在该部分,权责发生制位列会计假设之中,显然是受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的影响(当然原基本准则也有)。在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中,权责发生制并不在会计假设之列(究竟处于什么地位比较模糊)。该部分关于“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的观点也是取材于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大部分也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将“实质重于形式”明确列为原则之一,即显然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第三章资产、第四章负债和第九章会计计量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较大。比如,将资产定义为资源,资产的确认的可计量标准将“成本”可计量和“价值”可计量列为可选标准,都明显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是折中产物,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比如前述可计量标准的选择),这是借鉴它的好处。但与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相比,国家会计准则的会计理论水平就稍显不足,前瞻性相对差一些,这是借鉴它的坏处。

(二)根据现代会计环境进行调整。一是原准则提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新准则完全抹去了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遗迹”,政府成了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信息使用者”,排序还靠后。二是结合了会计发展的大趋势,引入了公允价值。

(三)增强基本准则的“基础性”,并尝试增强其可操作性。这是新基本准则留给我最强烈的印象。前者表现为三、四、五、六、七、八关于会计要素的规范,剔除了原准则对“具体要素项目”的内容,只描述基本要素本身。第十章对会计计量进行了一般性规范。后者突出表现在准则制定者尝试对一些概念进行了定义,包括:对资产定义中的“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拥有”、“控制”、“预期带来的经济利益”等概念的解释;对负债定义中的“现时义务”的解释;立足会计主体角度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对利得与损失的定义;在费用部分对成本、费用、支出的区分等。不过,之所以称后者为“尝试”,在于依我之见,其结果很不成功,留待下面评述。

二、具体章节评述

(一)关于第一章总则

1、关于持续经营假设。我认为第六条关于会计主体存续状态(持续经营)的假设是不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一切会计活动,基本准则规范一切具体准则。除了持续经营会计,还有清算会计、中止经营会计,这些会计也应是会计准则规范的范畴。所以,我认为基本准则将会计假设直接限定为“持续经营”这一种情况是不完整的。该条款应补充这类内容:企业处在非持续经营状态,应变更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前提。相应地,根据该条款,应修改第九章会计计量等章节的内容,增加清算价值等计量属性。将来的具体准则则相应应将企业终止经营会计纳入规范。

2、关于会计要素。第十条提出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其中“经济特征”是模糊的。我个人的观点是会计要素是会计对交易或事项的构成要素的抽象,而非其经济特征的抽象。其中资产是交易或事项中的价值物或权利,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则是义务(企业本身就是股东之间的一项长期交易安排)。

(二)关于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六条关于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的描述存在概念不清的问题。首先,“经济实质“的对应概念是”“经济形式”,“法律形式”的对应概念是“法律实质”,将“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并列,容易造成混乱(法律形式反映法律实质,会计应该反映法律实质);其次,我个人认为这一条款近似于哲学,而且该条款的主旨已体现在第十二条“如实反映”的意蕴中(后者实际上也是哲学式的规范,属于难以检验的、形而上的终极理念)。

会计学心得体会 篇3

会计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管理学科,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会计从简单的记数开始、发展、演变为今天具有较完善的科学理论和实践规范的现代会计,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漫长的发展过程。现在我们的会计是现代会计,始于意大利复式簿记,后来经过英国、美国不断完善和发展,形成了会计循环模式。现代会计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整个科学技术的进步。早期的会计记录与书写技术与算术的发展有关。到了本世纪,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电脑进入会计作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人工会计自理系统的落后状况,从而把会计数据处理技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对于会计的理解,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仅在中国就存在各式各样的会计学派,其中南北两派最为著名,南派以厦门大学的信息系统论为代表,而北派则以中国人民大学阎达五老先生的管理系统论为代表。而我比较赞同的定义是是,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标准来表现的经济信息,通过确认、计量等专门技术方法将经济信息转换为会计信息,使其进入会计信息系统,通过记录和计算加工并且对外进行报告,以便达到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目的是进行价值管理,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过程中使用的财产物资、劳动耗费及劳动成果进行系统的记录、计算、分析、检查,以达到加强管理的目的,其中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分析检查都是手段。通过会计信息,可以计算和分析利用财产物资的有效程度以及劳动耗费的合理程度,据以判断得失,调整偏差,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经营管理。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对财经类各专业的人才需求一直都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即使是在大学生人数激增、面临就业困难的今天,财经类专业的就业形势相对很多专业来说依然比较好。和其他专业相比较,财经类专业具有明显的优势。财经类专业就业方向比较广,无论是大型国有、三资企业还是小型民营公司都有不同数量的财经类毕业生的需求,而且受行业结构调整变化的影响也较小。市场需求量比较大且稳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所以,和其他专业类相比较,财经类专业的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乐观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比较好并非绝对好,目前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问题,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而且由于持续的财经专业热,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这直接造成了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还需要好好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学术水平,才能在未来职场上处于领先的位置。

会计专业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变化中,因此会计首先应具备自学能力和搜集信息资料的能力,此外还应具有严谨的思维能力。由于各行各业都需要会计,因此会计还必须具备相关知识的涉猎能力,比如工程技术、外贸、法律、金融、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在会计组织液活动中应当遵循会计职业道德。只有会计人员具有这些职业道德,企业的经济乃至国家的经济才能健康发展。大学结束后我会选择继续考会计方面或者是读金融方向的研究生,这就更要求我面对目前繁重的学习不能懒惰和畏惧,要打好基础,尤其是数学英语经济学方面的基础。往更远的方向计划,我也打算努力考取注册会计师的证书,成为一名优秀的会计师,为企业的经营决策献计献策。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