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我从没这么认真地学习过一个人的讲话,包括家规都没有。
第一遍是接领导指示刻录光盘,顺便粗看了一下;第二遍是采编大会,从头到尾听了一遍;第三遍是接领导指示把讲话一字不落的打出来,我抱着侥幸心理问不是有发言稿嘛,领导说脱稿内容太多,出入太大,于是听一句打一句,和原稿有出入的地方我还标出来,这样我拖着感冒之躯从下午3点一直听到晚上9点;第四遍是粗校,再听一遍看看哪里敲漏了;第五遍……就是现在,我要写个心得,还得再翻翻。大概全中石化比我研究更仔细的也没几个人了吧,哈哈哈。
什么“皮薄馅大汤多”就不说了,业内奉为经典到处传播呢。我就几点不易引起注意的地方聊聊。
一、我们和你们
我标完出入后,发现几乎在所有的地方,苏总都加了“我们”两字,比如“我们这支队伍”、“我们石化报社”、“我们记者”、“我们中石化”等等,显然作为一个高层领导,他不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大家作为一个团队一个整体,他在和记者编辑交流的时候,也不认为是训话或者居高临下作指示,否则他会说“你们石化报社”、“你们这支队伍”、“你们记者”。
我想起余世维先生的讲座,他说:“从今以后,不要常常讲‘你们’‘他们’,而是要讲‘我们’,不要讲‘这是你们的错’,‘这是他们的错’,其实这就是‘我们的错’”。大家在一个公司里是一个团队,把我们你们他们分的太清楚,绝对不可能做到“凝心聚力”促发展的。
二、上面的圣旨
苏总在谈到“皮薄”时说,要语言简练、直切主题,提到他在大庆下面采油厂当厂长时候的感受,“上面来个文件来个材料,象圣旨一样捧着读,认认真真一点一点抠着看,翻了三页都画不上个道,那是1994年,同志们想一想现在我们看到的东西有没有这样子情况的?还有!包括我现在看的东西也有,全是一些正确的空话废话套话,不能说前面这些所有东西没有用,不能说不对,都对,但这些话放到哪年说都行,放到哪个部门说都行,放在哪天说都行,甚至有的放到什么材料上都行,摞了一大堆,左一层右一层,一定要抛开,文风啊!”所以他在当了局长以后要求企管处:“你们这些改革方案这些文件下去,可别不当回事,我们在下面非常当回事!”
这就是从基层干起的经验。想想这些话,觉得平和中异常犀利。最近我也看了几个红头文件通知,一眼十行下来,一行有用的没有,翻了好几页翻到最后,发现怎么落实都在最后一张表上,何苦浪费纸张和口水来呢?个人建议这段话应该发至所有下发文件的部门阅读学习学习,这一年得节约多少纸张啊。
三、读材料与脱稿讲
开了一些会,基本上有讲话稿的都是从头读到尾,我不清楚这样的会议有什么意义,和老师领着一群孩子读课文一样,难道领导不读,底下就不看?如果不看都行的东西,你还召开这么大的会议,是不是在浪费大家时间?如果看了讲话稿和领导说得一字不差,那还用把大家都叫来听领导朗诵课文?一样是在浪费时间。
苏总的脱稿时在太多了,我在他脱稿的地方用红字标示出来,结果发现,红的比黑的多。而且黑的恰好多数是一些“放到哪年说都行,放到哪个部门说都行,放在哪天说都行,甚至有的放到什么材料上都行”的“空话废话套话”,而且多数都在前半截,可见苏总本身是不喜欢不实在的文风的。
四、基层与实在
苏总在谈到“馅大”时,要求要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里边得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有针对性有操作性有实用性。特别举例,还是文件,“作为文件,下去以后要有用,要不你文件发下去老让学习传达贯彻落实,怎么落实啊?也好落实,就是我们要求的,会议以后大家回去以后要很好的学习贯彻落实,一个月以后大家写一个汇报,交到办公室,那就写一篇吧,也写一篇三页划不上道的东西,就过关了,这东西不行。”
从基层干起的领导就是了解基层的情况,我想可以扩大理解到他不喜欢工作上的一切假大空。
谈到基层,他居然还了解很多一线的照片是摆拍出来的:“我们现在是要反映一线反映干部职工群众,那也得深入到一线职工群众里面去,也得熬,你让他摆出来那个姿势,照不出好的照片来,一会当然我们还得去摆,这摆也是必要的,但真正的好的片子,是在他不经意间出来的,就那么一次。”
这我可太有体会了,多少照片时摆拍出来的啊,随便翻翻,基层读报、基层学习、基层讨论……多少的照片是摆出来的啊?太明显太不专业了,可叹的是,我们报纸居然也用它。
昨天看到敦煌问天的blog里对一张《人民日报》四版的照片提出犀利质问,讲四川农民在田间看《人民日报》,虚化的背景里的农民没有读报纸,而且当天的报纸下午就到了四川偏远地区农民的手里,敦煌问天认为这是“文革式”的照片。
五、讲政治的方法
我们考记者证的时候,赫然发现考题全是政治题,没一个和记者职业本身有关的。工作上领导也频频要求讲政治。但这么多年来,我竟然将“讲政治”理解为“无法阅读”,似乎一讲政治,报纸就办的索然无味,其实看看不需要讲政治而需要认真关心民生的副刊,也不是很有味道的。
苏总讲道:“但是宣传报道坚持讲政治,并不是要把宣传报道变成文件,而是要通过具体的、生动的、有说服力的新闻事实去教育人、鼓舞人,在宣传群众、引导群众、动员群众上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原稿内容。
一直以来,我以为“讲政治”就是“跟领导走”,这有一段脱稿的:“我们大家都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地走上不同的岗位,而我们这样的印象应该是非常深刻的,作为领导干部,天天上电视,天天上报纸,再多给几个镜头,他也感觉不出来,给几个特写,影响也不是很大,但是我们一线的群众一线的职工,我们基层的干部,就不一样了,如果我们在电视里面,能够出现他们的镜头和画面,能够在报纸上出现他们的名字,甚至出现他的单位,在杂志和报纸的图片里面,出现他们的身影,那效果是绝对不一样,那种激励作用,那种鼓舞,是很大的。”
苏总在讲话里强调了无数次“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我觉得,“讲政治”的方法如果不得当,会离预期的宣传效果差的很远很远的。
六、让你睡着
我们经常读报纸,能吸引我们的消息一定是标题就把我们抓住,能吸引我们的通讯一定是写的千折百回荡气回肠,能吸引我们的图片一定是第一时间冲击到我们的心灵,如果做不到这些,就是一堆文字堆在一张纸上,我们不去浪费时间看的。
以前领导经常讲“要把读者装在心里”,我觉得那些把报纸办得索然无味的行为就是典型的“不讲政治”,不把直接领导的话放在心上嘛。苏总也说:“我们的宣传报道是给广大职工群众看的,如果可读性、可视性不强,就缺乏吸引力,职工群众就不爱读、不爱看,或者看不懂,我们的新闻宣传就起不到宣传群众、引导群众、动员群众的作用,即使有作用也会大大地打折扣。”
苏总还说:“汤多就是要有味道,就是思想性强、可读性强、有感染力,要有味道,这样才能把睡的人能讲醒,没有汤,你这个讲话也好,材料也好,能把清醒的人讲困,能把清醒的人看睡着,那就是我们想睡觉的时候看报纸。”
真是朴素的真理。听到这里,我对名记疯子说“我都是看你稿子睡着的”,疯子很得意“好歹还有点用”。
以上六点是我第一次正经学习讲话的心得,总结一下,就是:
一个实在的领导是企业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