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根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_卢永根事迹观后感(通用26篇)
近日,市委印发了《中共南平市委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宣传廖俊波同志活动的通知 》,随后,市政府办在全办干部队伍中掀起了向廖俊波同志学习的热潮,认真学习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精神。
一是迅速部署,深入领会精神。政府办机关党委及时召开专题学习会议,宣读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要求全体党员认真学、深入学,入脑入心,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深入学习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的事业中去,争当“四讲四有”合格党员。
二是专题研讨,交流学习体会。各支部及时召开专题学习研讨会议,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谈体会、谈认识,他们纷纷表示,廖俊波同志是我们身边的鲜活典型,他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为人处事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响着我们,我们要认真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勤政为民的公仆情怀,敢于担当、苦干实干的务实作风,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廉洁奉公、干净做事的高尚情操,把学习活动与岗位工作、“百日攻坚战”、“两学一做”紧密结合,为建设新南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是创新形式,营造学习氛围。用好微信、“新福建”等网络学习平台,及时转发宣传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办公室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并要求全体党员认真撰写个人学习体会。
“榜样其实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更应主动向李夏同志看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勇于奉献!”……8月21日上午,来自铜陵市纪委监委机关第一支党支部和驻市人大机关纪监组的10多名纪检监察干部走进李夏工作的第一站——铜陵市地震局,与李夏生前同事——市地震局全体干部职工一同召开李夏同志先进事迹学习交流会,回忆李夏同志在市地震局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共同缅怀李夏同志的感人事迹。
壹
李夏生前系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8月10日在抗击台风“利奇马”中,突遇山体塌方,英勇牺牲,年仅33 岁,将宝贵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抗灾抢险的路上,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忠诚、责任和担当。20__年2月,李夏考入铜陵市地震局,从事地震监测和地震应急工作。这里也是他迈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站。
贰
在市地震局废弃的老办公楼,李夏生前同事吴密深情回忆李夏在铜陵工作生活的点滴往事。
“第一时间获悉李夏同志的噩耗后,我感到非常惋惜和痛心!”作为李夏亦师亦友的市地震局局长汪绍平来说,这种“悲痛”是刻骨铭心的,久久难以抚平。在与李夏共事的3年半时间里,作为李夏曾经的分管领导,汪绍平见证着他的快速成长。日常工作中,李夏潜心钻研地震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无论是本职工作还是还是上级交办的临时性任务,总是竭尽全力高质量完成;在野外地震监测现场、地震应急救援一线,他总是冲锋在前、无怨无悔,多次在省地震局监测预报、地震应急工作中为单位争得荣誉。
在学习交流会上,众多李夏曾经的同事、好友,在泪水与悲恸中追寻他初心起步时光的点点滴滴。“他是一位勇士、是一位英雄,激励着我们每个人不断去前行。”对同事兼好友王群来说,在工作之余,李夏还是个非常热爱生活的大男孩,能烧出一手好菜,会主动分享旋律优美的歌曲。只是噩耗来得太突然,她还一时接受不了他离开人世的现实。
叁
英雄的事迹很生动丰满,也很感人励志,在给人以心灵洗礼的同时,正在激发出感染人、教育人、影响人、带动人的力量。市地震局的同事好友饱含深情,纪检监察干部们也热泪盈眶。
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严永平表示,李夏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在他身上无不体现了忠诚担当、爱岗敬业。要向先进学习、向榜样看齐,以实际行动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和所有90后年轻人一样,张伟杰同志有着年轻人阳光率真的性格,有着美好的梦想和人生的追求,但年轻的他毅然选择了消防事业,选择了一个与牺牲和奉献为伴的职业。他牢记党的宗旨,心怀大志,不折不挠,立志干出一番事业,立志成为一名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在训练中,张伟杰同志时刻牢记特勤队伍“武艺练不精,不算特勤兵”的队训,充分发扬特勤队员“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守纪”的精神,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经常分析训练项目的特点和自身条件的优势不足,反复琢磨,做到有针对性地训练。挂钩梯这个项目以前曾是张伟杰同志的弱项,为攻克这一短板,他认真向中队老兵请教学习,分析原因,一遍遍的加班加点苦练动作技巧。针对自身腰部力量不足、缺少爆发力的问题,他严格要求自己,主动要求开展强化锻炼,坚持每天在健身器上完成二百个仰卧起坐,二百个俯卧撑,二百个屈腿伸。高强度的训练使他腰酸腿痛,浑身乏力,甚至影响晚上睡眠,但他还是咬紧牙关,告诫自己一定把这个项目攻克下来。很快,他的成绩得到明显的提升,名列中队前茅。
训练之余,张伟杰同志还热爱钻研各个岗位专业知识。从信息通讯到装备维护、从车辆驾驶到水电维修,他利用工作和休息时间认真学习各个方面的业务理论,努力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每当中队车辆装备维修时,他就默默的在一旁观看学习,主动与中队其他同志一起刻苦钻研摸索维修保养技术,不放过任何细节,不懂的地方马上就问,熟记在心,仔细揣摩。慢慢地,他成为大队专门负责应急通信网络维护管理、营区水电修缮以及车辆装备维护保养等多岗位的“行家里手”。
在作风上无私奉献 谱写赞歌
张伟杰同志不仅是火场上的尖兵、勇士,在日常的生活中更是拥政爱民的先锋和模范。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始终保持爱民为民的情怀,积极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满腔热情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今年5月,第二届“数字峰会”会议安保前期,张伟杰同志跟中队其他队员一道对辖区内涉会的酒店、会展中心等重要场馆进行了多次全面的实地走访熟悉,对各涉会场所的重点部位、楼层分布情况、周边道路水源情况等重要安保数据进行了实地采集,在每次实地演练完后及时协助中队干部完善场所的灭火救援预案,为中队的安保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核心区域的安保人员,在安保期间,他一丝不苟、作风严谨,在室温30摄氏度的环境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时刻保持着洁净平整的着装和礼貌热心的态度,为参会人员展现了消防队伍改革转隶后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过硬的工作作风。
英雄已逝,浩气长存。张伟杰同志用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忠实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训词精神,用“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和“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履行了新时代消防救援指战员肩负的神圣使命,一步一个脚印地诠释了“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总要求,彰显了福建消防救援队员舍己忘我、顾全大局、临危不惧、敢于献身的亮丽风采,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一身深蓝色粗布衣服、一头刚盖住耳朵的短发,在1975年剪掉长辫子之后,申纪兰4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种在农村最常见的打扮。
她一生不曾离开劳动,即便89岁高龄,每天还是力所能及地参加劳动。
“要和乡亲们在一起,把根永远扎在农村大地上。”她说,这是她的初心。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山南底村,是全国唯一连任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人,一生堪称传奇。
她嫁到西沟村时才18岁,婚后第六天就下地干活,一生信守“劳动就是解放”。
上世纪50年代,她带着十几个姐妹加入互助组,和男人一样种树开荒,把男女“同工同酬”变成了现实。至今,村里仍流传着这样的“斗争故事”:
春播快开始了,成堆的粪要往地上匀。妇女装一天粪7分工,男人挑、匀一天10分工。干了一天,妇女们都想挑粪匀粪。男人不愿意,就比赛。一样多的人和地,男人休息了,妇女不休息,不到晌午,妇女们都匀完了,有的男人还没匀完,连最反对同工同酬的男社员也说:“该提高妇女的底分了。”
1983年,西沟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迎来改革开放后的新起点。2年后,申纪兰带领乡亲们办起了平顺县第一个村办企业,西沟村逐渐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
现在,西沟村有集体企业4家、民营企业12家。20__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2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00元。
在申纪兰身上,“勿忘人民、勿忘劳动”的初心已经化为血液。即便在担任山西省妇联主任期间,她依然早早起床,给大家扫地、打开水、擦桌子,也不曾将自己和孩子户口迁到城市。
申纪兰对物质生活看得很轻。她住的仍是上世纪60年代的老房子,有一张旧桌子和一个旧式小柜子,一张老式木床占了半个屋子,没有一件现代化家具和高档电器。但她却多次将奖金捐给村集体。她坚持不领厅级干部工资,原来每月只拿村集体150元补贴,这两年才涨到300元。
“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党的教导,不能脱离群众,要给群众干工作。”申纪兰说。
盛夏时节,夕阳西下,晚霞映照下的海面波光粼粼。一群海鸟自由地飞翔,叫声却透着忧伤。晚饭后,官兵们静坐在海边,望着远方,只为悼念他们以身殉职的“飞鲨”英雄——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一级飞行员张超。20xx年4月27日,年仅29岁的张超在执行飞行训练任务时,因飞机突发故障,不幸壮烈牺牲。
张超是为我国航母舰载机事业献身的第一位烈士,他的青春之歌嘹亮海天之间,他的血染风采永远激励后人前行。
梦想——“到飞行一线去”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0xx年8月的一天,江南名胜岳阳楼内,刚刚拿到军校录取通知书的张超重温千古名篇,体会古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一想到即将穿上军装,为国效力,他就有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
张超家在湖南省岳阳市,从小听着三湘大地英雄儿女的故事长大,有20多年军龄的老兵舅舅是他的偶像,他立志长大后像舅舅一样去当兵。20xx年秋,正在岳阳七中读高三的张超,听到空军招飞的消息,激动不已,立刻报名。经过高考和层层严苛的选拔,张超终于来到梦寐以求的空军航空大学,成为一名光荣的飞行员。
空军航空大学是一所有着红色基因、英模辈出的飞行员培养高等学府。著名战斗英雄王海、航天英雄杨利伟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为了早日像英雄前辈那样飞翔,张超不知疲倦地学习、训练,两年下来,理论功课门门优秀,训练成绩项项满分。20xx年5月,他毕业分配到海军航空兵某训练基地。
第一个飞行日,教员杨龙泉惊讶地发现张超“手一点都不生”——座舱各项操控得心应手,空中注意力分配合理自如。
张超的拔尖表现,引起训练基地的关注,想让他留校任教。张超虽然也喜欢这里,但他对师傅赵健说:“我不想守着古长城过日子,想到飞行一线去。”知徒莫若师,赵健拳头一挥说:“你小子有种,是雄鹰终归要上蓝天。”
来到“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曾经战斗过的南航某团,张超有种使命传承的责任感。在一线火热和紧张的战斗生活中,张超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
20xx年11月23日,中国舰载战斗机在航母辽宁舰上成功着舰。这“惊天一着”,让张超心里陡然升腾起一股冲动,也记住了一个英雄的名字——戴明盟。从那时起,他无数次梦见自己驾着“飞鲨”战机降落在航母上。
机会终于来了。20xx年初,海军到团里选拔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听到消息后,第一个报了名。妻子张亚得知此事感觉太突然了。一向支持丈夫事业的她,这次为难了:我为了你,空姐都不干了,特招入伍来到海南,女儿不满1岁,才会叫爸爸……张超劝说妻子道:“你知道我喜欢挑战,就想飞最顶尖的飞机。现在机会来了,忍心让我错过?”张亚自己也是一名军人,她含着泪说:“那你放心去吧,我会照顾好自己和女儿。”
辽东湾,天高海阔。20xx年3月15日,对张超来说,是军旅生涯中最为激动、最为荣耀的一天。这一天,他通过飞行技术、心理素质等多项考核,如愿加入朝思暮想的舰载机部队。
智慧——“真正的猛士有勇有谋”
跑位、运球、突破、投篮……张超爱打球是出了名的,他也特别爱看球。与众不同的是,张超看球喜欢拿个小本子,随看随记,用心琢磨战术套路。“真正的猛士,绝不是横冲直撞,而应有勇有谋。”张超说,“和打球同理,一场战斗下来,最累的不应是身子,而是脑子。”
空中抵达某一个点,大纲对时间误差有严格的要求。以前接到任务,飞行员都事先作大量准备,但往往还会误差超标。“有没有既省力又准确的方法?”张超琢磨了两个星期,很巧妙地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现在,全团飞行员一直在用‘张超算法’,确保准确无误到达任意一点。”张超同班同学黄灿说。
一次,团里组织战机进行对地攻击训练。一架架战机带弹呼啸升空,又带着弹飞回机场。飞行员们一脸无奈:“构不成发射条件,弹投不下去。”“为什么构不成条件?”张超忙开了。他和战友们一道,采集大量数据,进行系列推算,成功地找到突破口,解决了难题。“自那以后,团里对地攻击的命中率,一直高高在上。”张超的老领导王联红说起来满脸自豪。
张超常说:“海空对决,战场态势瞬息万变,飞行员的大脑要像高速运转的计算机。”用脑子去飞行的张超,四处收集经典战例、海战资料、敌情信息、外军视频等。某新型战机非制导武器对地攻击训练按计划即将上马,而该项训练教学法却是空白。张超主动请缨,在飞行间隙,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编写任务,为新质战斗力形成,铺设了一条通道。
20xx年3月,意气风发的张超来到某舰载航空兵部队。作为“插班生”,张超必须跟上前一批次的训练。这意味着,他只能用他人一半的时间,完成所有的任务。
舰载机着舰,与其他型号战机着陆不同,可以说,从“着陆”到“着舰”,一字之变的背后,是一次操纵习惯的颠覆,更是一场飞行理念的革命。为了彻底改掉老习惯,建立新的“肌肉”记忆,张超开始“闭关”,节假日不外出,有时间就泡在模拟器上,困了就抱着模拟器睡一会儿。模拟着舰训练初期,时任团长张叶发现张超在油门使用上过于细腻。让张叶没想到的是,给张超点出这个问题后,他敢于打破平衡,建立新的动态平衡,经过两个月的反复练习,养成了既大胆又细腻的操作习惯。
勇敢——“珍惜有限的飞行生命”
“每个人都会珍惜生命,但飞行员首先要珍惜有限的飞行生命,不能一遇危险就收起飞翔的翅膀。”经历过多次的生死考验,张超如是说。
这是一次没有任何征兆的险情。那年,一场跨昼夜飞行训练在南海某海空域展开。19时41分,迎着朦胧的夜色,张超驾机轻盈地飞上天空。7分钟后,张超瞥了一眼液压表,发现液压指数突然降至最低正常限度以下,并仍在快速下降。“是液压泄漏。”张超判明飞机状态,立即向塔台报告。液压一旦失灵,相关部位就不能正常工作,极端状态下,甚至会导致飞机失控。飞行遇险,生死之界,往往只有一秒之差。张超格外淡定,接到返航指令后,他迅速关闭一台发动机,规划好航线,应急放下起落架。时间一秒一秒流逝,液压表指针已经指向“0”,飞机越来越难操控。张超凭着过硬的操纵本领,在塔台的指挥引导下,最终把飞机稳稳地停在了跑道上。
20xx年7月的一天,夜间跨区域转场训练拉开战幕,张超和其他6名新飞行员成功实现“空中连环三级跳”,驾机在漆黑的夜幕中飞抵空军佛山某机场。这时,团参谋打来电话:“海南机场均被浓积云覆盖,只有陵水机场有30分钟的窗口期可供降落。”坐镇指挥的团长邱伯川心里打鼓:“这样的天气,新飞行员能行吗?”张超回答说:“复杂气象这个关,我们迟早是要过的。团长你就让我们趁这个机会练练手。”引擎轰鸣,张超和战友沉稳驾驶、精心操作,抓住半小时窗口期,成功降落陵水机场。
第一次担负战备值班,张超就圆满完成任务。20xx年初春的一天,刚吃过早餐,尖利的战斗警报突然响起。张超一跃而起,拎起头盔,闪电般冲了出去。加力、滑跑、飞翔……警报声中,张超驾驶满载弹药的战机直扑任务空域。在那里,一架外军侦察机正企图抵近我岛礁实施侦察。飞抵目标空域,发现外军侦察机后,张超迅速占据有利位置,严密跟踪监视。外军侦察机飞行员仗着大飞机的低速优势,故意把时速降低,妄图给张超的跟飞造成困难。洞察外军侦察机的小伎俩,张超不动声色,积极应对。从高速降到低速,再从低速拉到高速……一番激烈对抗之后,外军侦察机只得调转航向,灰溜溜地飞走了。
“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卢永根院士的颁奖词。学习“卢永根院士先进事迹报告会”后,卢永根院士的事迹再次深深地打动了我。
会上卢永根院士的生前秘书赵杏娟老师从治学严谨、公私分明、勤俭节约、学习不辍、学农爱农和扶贫济困等六个方面回忆了卢院士日常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很多的小细节都让我不禁泪目。卢院士生活简朴,一生报效祖国,毕生积蓄回馈社会,这是满满的正能量。我们要向卢永根院士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要向卢永根院士学习,学习他朴实的生活态度,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国热情的中国人!
8月的华坪县连续高温,热得像一个大蒸笼。
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和老师们聊着今年孩子们的高考成绩:“159人参加高考,600分以上有17人,一本线以上有70人。理科最高成绩651分,文科最高成绩619分……”她满脸透着喜悦之情。
她叫张桂梅,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义务担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40多年来,她始终坚守云岭深处的贫困地区,拖着病体全身心投入教育扶贫主战场,用大爱筑起师德丰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仰和崇高境界。她先后荣获“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云岭楷模”等40余项荣誉。
“让不幸的孩子都有妈妈”
今年63岁的张桂梅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72年她跟随姐姐来到云南参与“三线建设”。1995年,丈夫患上胃癌,她花光所有积蓄也未能留住丈夫的生命。第二年,张桂梅带着丧夫之痛,从大理市调到华坪县民族中学任教。
那几年,张桂梅经常看到一些因家庭变故成为孤儿的孩子,这让她感到一阵阵心痛。她心想:怎么能帮帮他们?让这些不幸的孩子都有妈妈。
1998年7月,张桂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旗下宣誓后,她更坚定了要帮助这些不幸孩子的信念。20__年,有关部门派人找到张桂梅,希望她能义务担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的院长。张桂梅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成了54个孩子的妈妈。
“每个孩子背后都有许多不幸的故事,每个孩子心里都揣着一块冰。”提起儿童福利院孩子们的身世,张桂梅一脸难过。她说:“我要加倍呵护这些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张老师虽然不是这些孩子的亲妈,但却比亲妈还要亲。”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赵建英说,多年来,张老师全身上下患有近20种疾病,她却一点儿不在乎,只要不晕倒绝不去医院。但若是孩子生病了,她便马上送去医院治疗。
去年12月,福利院的孩子王龙朗出水痘住院,张桂梅拖着病体每天去医院探望。王龙朗康复出院后,她又忙着制作锦旗送到医院。她说:“要让孩子从小心存感恩之心。”
截至目前,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先后收养了136个孩子,其中50多人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今年25岁的张惠华,是华坪县儿童福利院收养的孩子,现在华坪县石龙坝镇工作。他告诉记者,是张桂梅妈妈改变了他的命运,他要像张妈妈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
“让大山里的女孩都有书读”
“一座高高的山上坐着一个小女孩,身旁放着一把镰刀和箩筐,望着远方发呆……这画面到现在我都无法忘记。”张桂梅哽咽着说,当我下车询问小女孩怎么了?她哭着告诉我,想读书,可家里穷,要让她嫁人。
小女孩的话和渴望读书的眼神深深地刺痛了张桂梅的心,她觉得应该给山里的穷孩子一个读书的机会,便萌发了创办一所女子高级中学的想法,让山里的女孩子都能免费接受高中教育,不再陷入“低素质母亲、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中。
张桂梅开始四处募捐。大家都说她异想天开,可她仍旧咬牙坚持。20__年,作为党代表在出席党的xx大期间,有位记者问张桂梅:“你的梦想是什么?”她深情地说:“我的梦想是创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山里的女孩子都有书读。”当时有人问她:“贫困山区那么多女孩子读不上书,你一所高中又能帮助多少人呢?”张桂梅坚定地说:“能帮一个是一个!”
在张桂梅的呼吁下,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关心支持,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
20__年,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开学了。第一年招收了100名贫困家庭的女学生。12年来,先后有1700余名女学生从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走进大学校门,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连续8年高考升学率居丽江市第一名。
“只要党员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万事开头难。办学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建校初期,学校只有一栋教学楼,没有食堂、厕所,学生和女教师只能挤在教室里睡觉,男教师则睡在楼梯间。没多久,17名教师有9名辞职离去,6名学生提出转学,教学工作近乎瘫痪。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时,张桂梅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额头、后脑、手臂上鼓起很多小包,长骨瘤,肺上有结节,呼吸困难。每天,她一边与病魔作斗争,一边想办法把学校办下去。整理档案时,她无意中发现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只要党员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张桂梅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当天,她便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入党誓词,诵读《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经典文章,大家郑重承诺:一定要把女子高中办好,一定要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
后来,学校成立了党支部,张桂梅任党支部书记。经过深入思考,她提出了“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教学理念,依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等学科改进课堂教学,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为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她还开创了“党员一律佩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唱一支革命经典歌曲、每周组织一次理论学习”等“五个一”活动。
“太出乎我的意料了,高一刚进校的第一课,校长并不直接谈高中阶段的学习,而是对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华坪女子高中毕业生邓婕说,经过高中三年红色文化的熏陶,使我变得更加坚强独立。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要学习共产党员吃苦耐劳、冲锋在前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张桂梅在建立女子高中初期时,学校的条件极其艰苦,整个学校除了一栋教学楼之外,食堂、宿舍、厕所、围墙等配套设施都没有,更没有保安。
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众多适龄失学女孩的上学问题,帮助她们走出闭塞的村落,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可当无法保障学生安全的时候,何谈追逐梦想?
对此,为保障新招收100名学生的安全,张桂梅便带着全校的女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简易“宿舍”,白天教学,晚上休息。同时,又安排学校里的男老师在教学楼的楼梯间搭起“木板床”,轮流值守校园安全工作,全体教师为学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关。
当张桂梅决心要创办女子高中之时,便知其一路坎坷,在这样的环境里,全校仅有的17名教职员工中有9名相继辞职离开,100名学生有6名提出转学,这些情况让创办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维艰的张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贫困家庭女孩?免除学杂费的办学制度?女子高中能否办得下去?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声,张桂梅鼓励大家:“留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共产党员,只要党员在阵地就在,女子高中这块教育扶贫阵地一定守得住。”
张桂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没有放弃建立女子中学的决心。
20__年9月,在张桂梅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全国惟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子中学终于顺利成立。
几位最美铁路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践行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展示了铁路人的先行风采,服务本色,担当品格,奋斗精神。让我深切感受到他们是我学习的典范,是我工作和奋进的旗帜。
他们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让人感动,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让人佩服,他们值得我们每一个铁路人学习。我们要学习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学习他们勇攀高峰的劲头,学习他们执着的工作劲头,做一名合格的铁路人,为“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目标的顺利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观看最美铁路人的直播,我看到了这些先进典型们身上所独具的工匠精神,是一种执着、坚守也是一种责任和情怀。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诠释了当代铁路人无私奉献、坚强勇敢的品格,从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而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所熟悉的岗位上发生的故事,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也为我们广大铁路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我们应以他们为榜样,始终坚守岗位,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绽放出的绚丽的光彩。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在建设交通强国和精彩呼铁中当好先行,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铁人精神,从最小的事情做起,从最繁琐的事情做起,将基础扎牢,本着对自己负责,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自己应有的价值。
建设交通强国,像他们这样默默付出的人还有许许多多,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践行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展示了铁路人的先行风采、服务本色、担当品格、奋斗精神。他们是最美的人,他们有最暖的情。
做为新时代的铁路人,我也要向他们看齐,向他们学习,投身到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工作实践中,为新时代铁路改革发展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做为一名青工,今后的工作中一定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多学、多问、多看、多做,立足本岗,为铁路发展贡献自己微薄力量。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以榜样为力量,在本职工作中激发职业力量,实现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努力奔跑追梦,传递榜样精神,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征程上,与时俱进、勇于争先,积极投身“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使命,为新时代铁路发展做出贡献。
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贫困面广、贫困人数多,是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__年,澜沧县有13.93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其中拉祜族、佤族和布朗族3个“直过民族”贫困人口达11.1万),贫困人口数量位列云南省第4位。20__年,中国工程院开始结对帮扶澜沧县,年富力强的“60后”院士朱有勇自告奋勇接下开始了定点扶贫任务,他带着团队长期驻扎在竹塘乡蒿枝坝,走进田间地头、深山密林开展实地调研,用科技扶贫帮助拉祜族脱贫致富。
竹塘乡蒿枝坝村民一年只种一季水稻,有20万亩的松林,却没有任何利用,人均年收入只有20__元左右。通过对气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条件的科学分析,朱有勇和他的团队发现这里具备发展冬季土豆和冬早蔬菜的优越条件,种蔬菜、种土豆、养猪、养鸡,一百天左右可以见成效,让拉祜族群众马上见到效果,一个冬季一户农户种上三亩五亩冬季土豆就直接脱贫了;通过多次实地调研,他发现在澜沧发展林下优质中药材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澜沧县境内有大面积退耕还林的思茅松,在松林间的腐殖土里可以种三七,这样不会损害松林生长,不打农药同样可以解决三七感染病虫害,该技术不占农用地,生产成本低,价格高效益好……在学术界,朱有勇是公认的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研究的开创者;在农民眼中,他是一个最在行不过的庄稼好手,知农民冷暖、懂农民所想的贴心人;在自己眼中,他说自己不过就是一名农民教授。
朱有勇扎根基层、无私奉献,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弘扬朱有勇的大爱精神,像他那样扎根脱贫攻坚一线,深入群众融入群众,用更大的干劲去造福贫困群众,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通过观看直播,我被他们的事迹深深震撼,10位最美铁路人正是千千万万默默奉献的铁路人的缩影,他们在铁路建设发展中的付出和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中国铁路的发展经历了从追赶到超越的浴火重生。一代代铁路人用坚守与付出书写着追梦的奋斗历程。人民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创造者,“皎龙号”深潜船创造了“中国深度”;“嫦娥号”飞船创造了“中国高度”;“复兴号”动车组创造了“中国速度”。“最美铁路人”是平凡的英雄,是无数铁路职工的缩影,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勤劳的双手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绚丽的人生。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来自格尔木工务段的于本蕃,他是当之无愧的最美铁路人和新时代的铁路榜样。
他的美在于奉献。他立足雪域高原13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艰苦的地方默默奉献着自己;他的美在于坚持。24岁的他就踏入青藏线,在高海拔的青藏铁路默默坚守,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标准更高,风沙强意志更强”的顽强作风,守护着青藏铁路的安全畅通。
这是一个榜样辈出的时代,他们是我们心中的坐标,榜样是一种力量,它不断激励我们前行,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作为新时代的铁路人,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在自己岗位上发光发热,为铁路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夏同志生前和我们一样,是一名乡镇纪委书记 ,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他在面对险情时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是什么样的精神鼓舞着他在灾难面前临危不惧毫不退缩?我想,那就是“初心”。李夏同志用自己年仅33岁的生命,书写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无悔青春。
初心是什么?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认为初心就是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履职尽责,提升执纪监督问责能力,做好反腐败工作。
初心源于信仰,我坚信李夏同志是一个对组织、对人民、对党有着无限热爱的人,是一个对初心、对使命有着坚定信仰的人,是一个对人生、对理想有着执着追求的人。李夏同志是基层千千万万纪检监察干部的一个缩影,更是乡镇纪委书记的优秀代表。一个人的优秀绝不是偶然,而是长期的日积月累,历经打磨后刻在内心深处的烙印,李夏同志正是这样。他心中有党,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他心中有群众,对贫困帮扶对象问寒问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心中有责,对纪检工作胸怀热爱、严格执纪,工作业绩突出;他心中有界,严于律己,对自己要求高人一等。同事对他的评价是对工作踏实尽责、对群众耐心细致,工作交给李夏很放心。我们要向李夏同志学习,做到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只要有需要,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时的初心和誓言。
初心就是担当,当组织安排李夏到最偏远的荆州乡工作时,他的爱人很心疼,然而李夏只说了一句,工作总要有人干。正是因为有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和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担当有为,所以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在什么时候,他都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不掉链子不推诿,关键时刻冲上去,危急关头站出来。
我要向李夏同志学习,把尽职尽责当做是工作标准,把工作岗位当做为群众服务的舞台。心中有群众,冷暖想群众,做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一要学习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李夏同志聚焦主责主业,严格监督执纪,在纪检岗位工作业绩突出,在纪检业务中,敢于较真。这就是纪检工作的标准和规矩,体现了强烈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二要学习他心系群众,舍小家为大家的为民情怀。李夏帮扶的贫困户有6户,他积极地为贫困户发展产业、申请补助而奔波。李夏家在外地,平均每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他愧对家人太多,却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记在心上;三要学习他恪尽职守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李夏坚定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每一个危难时刻,李夏同志都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冲在第一线,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冲锋在前、无私无畏的精神已成为流淌在李夏血液中的深深烙印。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初心不因来路遥迢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相信很多人都记住了李夏同志的微信签名,我也相信会有更多的纪检监察干部会续写好李夏同志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我要学习李夏做到对党忠诚、自身干净、勇于担当,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困难危险面前敢于冲锋,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斗争,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蓦然想到,在这场悄然而至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除了有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突击队员冲锋一线,也有大量文艺工作者坚守后方,真实书写,向社会和人民传递着共克时艰的信心力量。
我在后方战“疫”,我看到每一名文艺工作者都在努力奔跑。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没有白大褂、也没有绿军装,但是他们依然奋战一线,发挥耳目喉舌作用,用不灭的灯为战友们点亮归家的路,用如椽的笔撑起同志们疲惫的肩。他们牢记嘱托、响应号召,及时传播疫情防控知识,客观记录前线点点滴滴,深入挖掘一线感人事迹。他们,用镜头定格感动,让我看到了“国士”南山眼中饱含的深情热泪;他们,用画笔描绘温暖,让我看到了“逆行者”雪夜登机战病魔的感人场景;他们,用各种各样方式,让我们看到一张张满是压痕的脸、一双双满是血丝的眼。他们用心书写着时代的精神图谱,精心创作着平民的英雄赞歌。
我在后方战“疫”,我为每一位奋战在前的朋友点赞。我们手虽不能相握,心却紧紧相连。您的“请战书”,您的“与妻信”,您在抗击疫情中的每一次逆行、每一份温情,都是我最朴质的创作元素。正如您所言:“既然从事了这个职业,这就是我的责任,虽然心里也有不舍,但疫情面前,不能退缩。”我将始终坚守文艺初心,在这狂风骤雨中以笔战“疫”,记录感动、鼓舞士气,讴歌真英雄,传播正能量,用文字向白衣战士致敬,向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抗疫英雄致敬。
有人说:在这个古老国度每一寸土地上,成片的花在大地上“摇摆”。每一朵都那么渺小,当他们连成一片,风也要驻足,云也要致敬。这种力量聚沙成塔,集孤弱为伟力;这种精神自强不息,使困地发新芽。我在后方战“疫”,让我们一起用爱歌唱、以笔战斗,众志成城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20__年金秋,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事迹,温暖了许多人、感动了许多人: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中教师张桂梅为山区孩子带去光和热,她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四川省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肖敏坚守特殊教育领域24年,用支持、欣赏、包容的态度帮助、成全每一个孩子;贵州省赫章县城关镇中心幼儿园教师何梅以慈母之心架起育人之桥,在地震发生时率先冲进教室,和她的同事一起在17秒内帮助32个孩子安全撤离……
一位位教书育人楷模,用实际行动塑造了当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他们是全国教师的楷模,也是千千万万好老师的缩影。
师者,人之模范也。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
“十三五”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效果显著,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各地在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加强教育学科建设、强化师范质量保障等方面出台了系列务实举措。“十三五”以来,6所部属师范大学累计招收公费师范生3.7万余人。目前,有28个省份通过在学免费、到岗退费等多种方式,实行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中央财政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中央高校师范生和公费师范生生均拨款标准分别提高了3000元和5000元。
同时,教师培训体系日趋完善,“国培计划”实施以来,坚持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强化分层分类施训,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我参加过3次国培计划,每一次对我而言都是成长、提升的机会。”从一名普通的小学英语教师成长为负责全市小学英语教研工作的教研员,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的张宏丽是国培计划的受益者,她感慨地说:“国培计划助我成长。我愿意踏踏实实做一辈子老师,教书育人。”
“十三五”以来,各地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教师素质能力不断提升、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正逐渐形成。
优管理——
教师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20__年9月,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老师,您好!”“教师节快乐!”“老师,您辛苦了!”教师节期间,北京王府井、上海外滩、青岛五四广场等地,闪耀的灯光为教师们点亮。学生们手举灯牌,用一句句暖心的话为教师们送上祝福。
“十三五”以来,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科学挖潜调剂,广大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近年来,从教育部到地方和学校,建立健全了全方位立体式网格化的师德监管体系,各地切实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形成了树德正风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布和说。
几年来,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印发中小学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有关文件,深入推进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放管服”改革,研制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入激发广大教师创新创造活力。
几年来,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科学挖潜调剂。研究出台有关政策文件,指导各地通过加大挖潜创新力度、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调剂等多种方式增加中小学编制,优先满足教育发展需要。
促发展、优管理,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进下,广大教师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我要继续坚守教书育人一线阵地,和老师们一起,努力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说。
“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像我这样的一大批思政课教师正逐步成长和发展起来。只有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全国最美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易说。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用爱心、智慧与奉献,点亮孩子们的未来、托举民族的复兴。
补短板——
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新学期开学,我们学校又迎来了4名支教教师,都是城里来的优秀教师!”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小学校长刘斌高兴地说,近几年,来学校支教的教师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总体提升,家长们更满意,老师们的干劲也更足了。
从石柱县渝中实验小学来到中益乡小学支教的黄敏谈到支教初衷时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深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我要尽自己所能,传播知识、启迪希望!”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5年来,各地多管齐下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乡村教师队伍结构趋于科学合理,35岁以下教师占43.4%,本科以上学历占51.6%,中级以上职称占44.7%。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乡村教师整体素质大幅提升,20__—20__年,中央财政投入100亿元,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培训乡村教师校长950万余人次。乡村教师的待遇明显改善,近5年来,中央财政安排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奖补资金207.74亿元,惠及中西部725个县8万多所学校近130万名教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通过“特岗计划”、中小学银龄讲学计划、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等,为贫困地区输送了大量优质师资力量。其中,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推出的“特岗计划”实施15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710亿元,累计招聘95万名特岗教师,覆盖中西部省份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
国家下大力气重点突破、补齐短板,老师们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学校的教学环境越来越好了,孩子们的变化也让我骄傲。和孩子们在一起久了,感觉总有做不完的事,唱不完的歌。”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希望小学音乐教师王杨颖是一名“90后”特岗教师,她说:“我想给孩子们最好的陪伴,未来,我会继续在教师岗位上砥砺前行!”
希望的田野上,广大乡村教师正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展现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
人世间,贪婪的人最渴望金钱,世俗的人最倚重权力,不羁的人最看重自由。但是我想,人生最重要的应该是健康,因为没有健康就没有了一切。而李桓英老人,用一生的时间来为麻风患者捍卫健康,成为麻风患者的守护神,如今她已将98岁高龄,依然奋战在工作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执着与拼搏鼓舞着身边的人。
其实,生命的价值在于拼搏,生命的活力也在于拼搏,生命在拼搏中获得存在与发展,生命在拼搏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李桓英老人曾这样说:人的一生很短暂,只有拼搏,才是生命的最好延长,而再长的生命只为自己也将毫无意义。可以说人是不可能脱离社会、离开人类而独自生存的。要使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就得造福于人类,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把自己的生命融进人类的发展中去。鹰击长空,搏容乃大!如果没有拼搏的勇气,没有向往蓝天的心愿,鹰就不能在天空翱翔,一展雄姿!
当然,拼搏意味着代价,不拼搏则意味着平庸。人因为拼搏而成功,也因为拼搏而充实。归根结底,人只要活在世上,就会出于本能的需求而不停的拼搏。当进入了老年的时候,回首往事,留在脑海中的是因为拼搏而显得珍贵和难忘的每一个日日夜夜。
苦心人,天不负。李桓英的实绩得到了国际麻防界的高度赞誉。人生是有限的,但人生的事业却是无限的。人生也只有每一分钟都去拼搏才能获得精彩,活得有意义,才能在拼搏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向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11月15日晚9点,艺术与设计学院党总支组织师生党员、发展对象及入党积极分子在人文艺术楼614会议室集中收看“时代楷模”卢永根先进事迹发布仪式首播节目。
节目由20__年3月卢永根院士夫妇捐赠880多万元的感人故事讲起,追忆了他爱党爱国、追求科学真理、作为彻底的无产阶级战士的一生。卢永根院士夫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徐雪宾及骆世明、刘向东、苏雄武等卢院士生前的同事、学生在发布厅现场深情回忆了他的生前事迹。
观看结束后,大家被卢院士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默默奉献,爱国、爱党、爱校的情怀和事迹所感动,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向榜样看齐,汲取榜样力量,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近年来,我国铁路发展突飞猛进,一列列快速运行的列车,在快速运行的背后,他们经过上百次上千次的反复试验,为的就是人民的平安,国家的财产。终于美丽的结果在中国大地绽放,让世界惊叹、让全球瞩目,让国人骄傲。
这一个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平凡铁路人,选择了一生坚守平凡,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展现出中国铁路人的最美特质。他们如同一块块璞玉,经过岁月雕琢,终于绽放美丽的光彩。他们在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虽然没有干出惊天动地的成绩,但他们却是铁路的榜样,是无数铁路人的骄傲。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铁路部门努力将疫情防控与高质量运输服务结合起来,不断丰富疫情防控基本措施,让疫情防控不出现任何死角,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把每一件日常小事做好,这是成就不凡人生的必然之路,也是所有奋斗者的无悔追求。
每位“最美铁路人”都是铁路行业干部职工的优秀代表,是广大职工身边的榜样。他们是坚守抗疫战场的x站“头雁”党团员突击队代表贾青青、在高寒高铁追梦奔跑的刑云堂、投身复兴号核心系统技术研发的张波、以实干助力货运增量的孟照林、慢火车上的“索玛花”阿西阿呷、苦干实干的铁路扶贫干部亚库甫.阿沙木都、勤学敬业的“轮轴迷”刘晓燕、忠诚守护平安车站的周荣亮、给中国高铁装上“智慧大脑”的陈志强、坚守高原铁路的“铺路石”于本蕃、千年大计的“开路先锋”吴亚东。
这些“最美铁路人”期待的不是鲜花和掌声,他们更多生活在镜头之后,生活在容易忽视的一线岗位。他们的美,是平凡、朴实、执着的美。但是,他们用挥洒的汗水见证了最美付出,体现最美担当。而他们也有如铁路线上一个个细小的零件,用一个个“钉子精神”串连起了新时代的“中国梦精神”。
朱有勇,男,汉族,1955年11月生,云南省红河州个旧人,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首席教授,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朱有勇学农爱农为农,四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态度致力于科技扶贫并结出累累硕果,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知识分子的道义担当。
敢于“顶天”:问鼎《自然》封面文章
因为研究生导师段永嘉先生留的“一道不会回答的考题”——追溯世界农业历史,依赖化学农药控制病害不足百年,在几千年传统农业生产中,利用什么控制病虫害?朱有勇开始了数十年的科学探索之路。
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易造成病害流行,致使农药用量大幅增加,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粮食生产构成潜在危机。很多国外科学家提出通过基因、生物学、杂交等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都因为技术难度太大,几乎没有成功的例子。上世纪八十年代,云南的稻瘟病很严重。在石屏县的一个村子里,朱有勇偶然发现栽种着不同水稻品种的田里稻瘟病很轻,而只种一个品种的田里病害却比较严重。难道“稻瘟病”的发病率高低与水稻不同品种间的间作有关?于是,他跳出品种概念,依托传统间套作技术,开始了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尝试。经过研究,他发现,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栽培技术,尤其是作物间作套种和林木混交等,体现了作物多样性的内涵,能减缓病虫害流行。此后的十多年里,他经过近千次试验进行确证并研究控病机理,建立了一系列作物多样性控病增产新技术,最终确证了作物多样性时空优化配置是有效控制病害的新途径。在20__年,这一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上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引起全球关注。
“遗传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技术在全国10省区市推广6000多万亩,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科研一等奖;“物种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技术已在国内外应用于3亿多亩旱地作物。这两项技术都可以减少60%的农药使用,并能增产20%~30%。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甘于立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20__年,中国工程院开始结对帮扶澜沧县。作为年富力强的“60后”院士,定点扶贫的任务落在了朱有勇肩上。朱有勇院士带着团队驻扎在竹塘乡蒿枝坝,走进田间地头、深山密林开展实地调研。朱有勇院士团队紧紧抓住科技创新的利器,确定了“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帮助边境直过民族尽快脱贫致富。
朱有勇院士将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新技术在这里落地。该技术充分能有效抑制病虫害,减少60%的农药用量,大幅度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落地的还有“院士公司 基地 农户”的“4”科学化、标准化、产业化扶贫模式,即院士、专家和公司抱团帮助农户解决技术、物资及销售方面的问题,农户专心学技术搞种植,大家齐心协力脱贫致富。20__年,在全县38个村寨示范3200多亩。冬季马铃薯在11、12月播种,翌年3、4月收获,澜沧将成为全国最早上市的鲜薯产区之一。冬季马铃薯平均亩产2.5-3.5吨,为每户增加收入2500元到7000元。
朱有勇院士在调研中发现澜沧县境内有大面积退耕还林的思茅松,林下经济大有文章可做。朱有勇院士又给澜沧带来了一项“能转化到土地里”的创新科研成果——林下有机三七技术。林下有机三七种植坚持“不准施用一粒化肥,不准使用一滴农药”的品质控制标准,让中药材回归山野林中,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有机三七,从生产过程保证了药材质量。该技术不占农用地,生产成本低,价格高效益好,为边疆民族地区探索出一条依托科技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林下有机三七预计每亩产量50公斤至80公斤(干重),村民每亩林下三七可收入5万元至15万元。
扶贫先扶智。朱有勇院士团队不仅为拉祜山寨带来了最新科技,也带来了“最强大脑”,在全国首创中国工程院科技扶贫技能实训班。院士专家直接为农户授课,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理论、教生产,手把手地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种植,直至学懂学会。到目前为止,院士专家已培养了840名乡土人才,这些学员回乡以后为脱贫致富发挥了带头作用,变成一颗颗脱贫致富的“种子”洒遍澜沧大地,形成脱贫攻坚的“星火燎原”之势。
朱有勇心系一生钟爱的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教育事业,在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学校特别奖励他200万元。他用奖金设立云南农业大学“有勇奖学基金”,专门奖励品学兼有的学生和潜心研究的老师,鼓励学农爱农的师生踏实耕耘、奋发前行。
在学术界,朱有勇院士是公认的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研究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在农民眼中,他是一个最在行不过的庄稼好手,知农民冷暖、懂农民所想的贴心人;在学生眼中,他是一位学农爱农为农、令人敬佩的老师和关爱后辈的长者;在自己眼中,他说不过是一名农民教授。
朱有勇立足于平凡的岗位,根植土地,不忘初心,担当实干,书写了学农爱农为农,潜心服务“三农”奋斗篇章。
时光如箭,岁月如歌,不知不觉我已经在吴城收费站度过了一年半的美好时光。
当早晨的太阳染红了天际,同志们唱着军歌抖擞精神掀开新的一页日历,用热情、辛劳、青春朝气去书写一天的努力。带着这种希望,我迈步走向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站好自己的岗是我们一线广大职工爱岗敬业、文明执纪的最直接体现。轰鸣的噪音,汽车的尾气,十二小时的站立,要站好自己的岗,就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首先,站好自己的岗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熟悉的安全岛,熟悉的工作岗位,标准的军姿站立。天天下班后,摸着那酸麻的双手和双脚,我毫无怨言;隆冬冰霜,夏日暴雨,秋日风沙,多变春季,还有在征缴矛盾中产生的令人难忍的委屈,我毫无怨言。试想假如没有强烈的事业心,我恐怕早就坚持不下去了。
其次,站好自己的岗更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干什么事就怕没有高度的责任感,把个人的荣辱与共与集体联系在一块。平时努力干好本职工作,要牢记“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工作中要把握好原则,对各种突发事件和问题,要用脑子去工干作,处理不了的及时请示领导。
站好自己的岗更要温情服务,文明执纪。文明执纪绝不是一句空话,随便说说就可以的了,体现在平时的具体行动上。对于一线的广大职工来说“十要求”“十不准”“文明用语”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我来说,站在安全岛上,首先代表的是公路人的文明形象;其次代表的是收费站工作人员的精神风貌。我有一个目标就是使每一位路过这里的人都能找到那种宾至如归的感受。
站好自己的岗既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还要有那种温情服务,文明执纪的意识。站好自己的岗要对得起工作,对的起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职工,站好自己的岗,就是对这份工作热爱的最好表现,就是文明执纪,爱岗敬业的最好体现。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很荣幸在10月19日晚上参加了学习“最美奋斗者”卢永根先进事迹报告会。全体辅导员、全体学生党员40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卢永根夫人徐雪宾教授、女儿卢红丁女士出席了现场。作为一个刚来到华农的学生,我总是想象着卢永根院士拿着饭盒和我们学生一起去食堂吃饭的样子,那是多么温馨有爱的画面!虽然卢永根院士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对党忠诚、对祖国无限热爱深深激励了我。在卢永根院士生前秘书、农学院赵杏娟老师的回忆中,她几度哽咽,我也湿了眼眶,卢院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院士的崇高品格。作为一名学生,我需要做的就是始终忠于党和人民,刻苦学习,将卢院士爱党、爱国的精神和作风,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
张桂梅,女,满族,黑龙江牡丹江人,1957年6月出生,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9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
张桂梅同志对党忠诚,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在脱贫攻坚一线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守贫困地区40多年,把全部身心投入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她牢记宗旨,坚持为民情怀,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从20__年起锲而不舍四处奔走,克服资金难以筹集、贫困山区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等一系列困难,在20__年8月成功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为贫困山区女孩的追梦人生点亮了希望之光。
她坚守初心,坚韧执着,面对女高初创时条件艰苦、缺少师资力量的不利局面,推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开展党员一律佩戴党员徽章上课、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合唱一支革命歌曲、每周观看一部红色影片、每周组织一次理论学习的“五个一”活动,以党建引领办教育,帮助1804名贫困山区女孩考上大学、走出大山,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在1997年4月查出患有子宫肌瘤后,她仍然坚持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坚持家访11年,行程近11万公里,覆盖学生1345名。为让失去双亲的孤儿有一个“家”,她从20__年起一边任教、一边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当好136个孤儿的“妈妈”,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她将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累计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把一切都献给了党、献给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1月14日,张定宇在武汉第四医院工作的妻子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一向镇定的张定宇,突然慌了神。晚上,在开车去探望妻子的路上,张定宇哭了。
相伴28年,那是最令张定宇感到害怕的一个晚上。坐在隔离病房里,张定宇陪妻子聊了会天。看着她呼吸窘迫,虚弱不堪的样子,张定宇十分痛苦。
之后的3、4天,金银潭医院接诊的病人越来越多,张定宇分身乏术,实在顾不上再去探望妻子,他非常内疚,在后来的采访中说:“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
不久后,好消息传来,妻子在使用抗病毒药物后,病情有所好转。1月29日,她正式痊愈出院,回家休养。
2月3日,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通告,为表彰张定宇同志的先进事迹,决定给予张定宇同志记功奖励。
2月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给予张定宇记大功奖励。
2月9日,农历十五。在中央电视台的元宵特别节目上,主持人水均益连线了正在前线的张定宇医生。在白大褂的左胸上,张定宇别了一枚党徽。他说,感谢全国人民的驰援,我之前每天睡3小时,现在我可以睡6个小时了,“非常感谢大家,我的睡眠是全国人民给的。”
截至10日晚,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以及驰援武汉的各地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医院累计收治病人1500余人,部分病患已顺利出院。金银潭医院共有9名医护人员院内感染,一些已出院,没有重症案例。这同张定宇早期的敏锐、雷厉风行的举措不无关系。
2月4日凌晨1点,张定宇到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查看这里的筹备状况。在网友上传的视频中,他一路蹒跚跛行,留给人们一个急匆匆的背影。
学校里的每一位教师都有值得颂扬的感人之事。他们朴素的思想、正直的言行、平凡中彰显人性光辉的事迹都是激励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__年12月3日下午,我校组织织教师观看了远程“视频教育”《师德报告会》,认真听取几位来自一线的教师,真实生动、感人肺腑的个人先进事迹,我受益匪浅,感触很多。下面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第一、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只有爱孩子的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教师的爱会使学生受到感动,更能使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互相信赖的桥梁。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要时时刻刻关爱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决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对学困生要“爱”字当头,格外偏爱,偏爱能更好地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实际出发,有目的地进行教育。
第二、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作为教师,我们不能选择受教育者,必须面对现实,我们所有教育的基础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真诚地热爱每一个生命,以尊重与爱去构筑学生健康的人格,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生命基石。作为教师,我们还应当懂得欣赏,欣赏每一个不同的个性,欣赏丰富多彩的生活,善于发现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与成功,为他们真诚喝彩,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支持他们充满信心地走向下一个人生驿站。
学生怎样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呢?听了四位教师的师德报告后,我深有感触,并深受启发,更是深受教育。四位老师年龄各异,经历有别,但有一个共同的情感——爱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爱心,成为他们塑造崇高师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杨维泽和吕宜民两位老师不远千里,克服种种困难,在条件艰苦、余震不断的灾区支教。承载着组织的信任,同事的关心,家人的支持,这是一种大爱,是一种真爱;李雪梅老师每天面对不同的学生满含微笑,帮残扶弱,尽心竭力,吴顺峰老师十几年如一日任劳任怨,超负荷工作,展现给学生的是挚情,是真情。不可否认,如果说名师的造就离不开一定的机遇和条件的话,即使有,也只会垂青于那些一贯勤奋与努力的人身上。
我决心以这次报告为契机,强化主人翁责任感,深入扎实、有创造性地落实好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也引发了几点思考。
一、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管是师德标兵还是优秀教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因此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加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进一步研究《新课程标准》,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更新自己的观念,提高教学效率。
二、要加强师德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
三、要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更加高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所存在问题要勇于承认,勤于创新。通过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首先提高素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有一种人,是时代最闪亮的坐标;有一道光,照耀我们奋进的追梦路;有一座桥,连接我们与榜样,源源不断地传递精神力量,感召我们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近日,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榜样6》专题节目已全面开播,几位榜样站立在舞台中央,以平凡的身姿讲述着不平凡的故事。
榜样无处不在,榜样的力量无处不至,身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我们,都能感受到榜样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正能量。他们无论在繁华喧嚣的大都市,还是在贫穷僻静的小山村,都以深沉的爱,倾注到自己的岗位中,用尽一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够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能够激励我们不断追求,能够照亮我们的差距和不足。这些榜样让我们深刻了解到了什么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怎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
榜样的初心是用平凡表达。榜样的身上闪耀着初心和使命的光芒,向榜样学习,就不能忘记入党申请书上的初心,要做到把个人梦想和党的事业结合起来,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责履职,在平凡的工作中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时代造就楷模,平凡铸就伟大。学习《榜样6》中的共产党员,发扬他们的优秀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担当作为各类难题,点亮自己心中的榜样!
在和平年代,最危险的职业是什么?消防员和警察是最危险的两个职业,警察对付的是人,当有危险出现,所有人都在往安全的地方奔跑时,警察却选择了“最美的逆行”,制止危险;消防员对付的是大自然,水火无情,当灾害来临时,群众往安全地方转移,而消防员却选择了“最美的逆行”,直奔灾害发生的地方。今天的这位英雄就是一名勇敢而伟大的消防战士。
消防烈士张伟杰,用生命保护群众财产
1993年出生的张伟杰,已经加入消防救援队伍近8年,每次面对灾情,他都是冲在最前面,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身后的战友。然而就在20__年11月25日,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叶下村25号民房发生了一场火灾,为了能够尽快搜救出被困的群众,张伟杰又一次不顾个人安危,令人难受的是起火房屋突然坍塌,张伟杰被埋压在下边,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壮烈牺牲。近日消防员张伟杰同志被批准为烈士。
在这个“追星”的时代,谁才是明星?
“追星”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但是哪些“星”才应该值得年轻人来追?对于那些一出场就成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演出费的明星来说,理应为年轻人树立一个阳光正气的榜样,但是网上随便一查逃税漏税大有人在,作风糜烂也不在少数,就是一群“负面教材”却有无数年轻人来追。然而对于那些每天与危险打交道,每天为了群众安全在与死神抢时间的英雄,却很少人知道,如果不是英雄张伟杰成为了烈士,估计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年轻的英雄,这些英雄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英雄行为感动了你吗?
对于消防战士来说,小到百姓家中有个马蜂窝、猫咪上树下不来,大到火灾、水灾、地震等等,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地方都有消防战士的身影。他们也是普通人,家中也有父母、妻子与孩子,他们没有铜皮铁骨,也是血肉之躯,明知前方危险重重,但是为了肩上的责任和心中的使命,仍然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迎难而上,只留下逆行的背影,英雄的行为感动了你吗?
敬重英雄,繁荣强盛才有希望!
在这个和平时代,有很多人负重前行,但我更希望英雄不要成为烈士,只希望每个人都是平平安安的。因为有了英雄,才会不断的繁荣强盛,但是这些英雄不是“流量明星”,不是“流量热点”,因此知道这些英雄的人很少。
20__年3月18日,“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获得者,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兼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廖俊波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
回看廖俊波的身平事迹,心中始终装着一方百姓。在政和县工作期间,他始终心里想着“如何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增收”,带头深入贫困村驻村蹲点调研,把脉问诊,分类施策,三年多时间,政和县贫困人口减少3万多人,脱贫率达69.1%。精心打造政和省级经济开发区,深入一线抓落实,新引进创办60多家规模企业,20__年起,位于贫困地区的政和县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
向廖俊波同志学习,要学习他一心只为百姓,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廖俊波同志用一生诠释了这一定义,无论何时,他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学习他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学习他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习他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学习他谦虚谨慎、真抓实干,真心对群众负责,诚心接受群众监督。
向廖俊波同志学习,还要学习他一心为工作,真正做到了无私奉献。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本质特征。党章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必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决不能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身为共产党员,必须加强世界观改造,把无私奉献看作是共产党员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树立以无私奉献为本质特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