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0篇)
1、探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接受式学习,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如果忽略或否定了接受性学习,全面推行探究教学也是行不通的,探究性教学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探究性学习在具体活动的安排上,应遵行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活动的的数量安排也应考虑由少到多,使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切忌搞“一刀切”。
3、探究性学习的设计上,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能力水平,对于每一个探究活动,教师都应当周密考虑,认真安排每一个环节。
4、探究性学习的评价上,应注重于过程性和主体性,切忌只注重结果。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做到:
1、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2、关注探究性问题的价值。具有“挑战性”和“深刻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多元潜能的开发,问题就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
3、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要发挥“促进者”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说明。
4、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环境条件。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
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
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华坪县民族中学的学生和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的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校园妈妈”、“张妈妈”。张桂梅为之苦苦追求的梦想一天天成为现实,她让伟大的母爱在奉献中不断延伸。
我们学习她,首先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作为一个党员,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承担学校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女生工作,妇女工作,语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务工作。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大家决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__大精神,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打造文化旅游名市,构建和谐大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要认真学习张桂梅同志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对于探究性学习的几点体会:
1、探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接受式学习,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如果忽略或否定了接受性学习,全面推行探究教学也是行不通的,探究性教学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探究性学习在具体活动的安排上,应遵行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活动的的数量安排也应考虑由少到多,使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切忌搞“一刀切”。
3、探究性学习的设计上,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能力水平,对于每一个探究活动,教师都应当周密考虑,认真安排每一个环节。
4、探究性学习的评价上,应注重于过程性和主体性,切忌只注重结果。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做到:
1、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2、关注探究性问题的价值。具有“挑战性”和“深刻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多元潜能的开发,问题就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
3、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要发挥“促进者”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说明。
4、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环境条件。
三信教育要求我们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其实共产主义理想不仅是共产党员的理想,也是全中国绝大多数人的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太阳。”“敢问路在何方”的我们,必须回归赤子之心来亲近和钟情于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真学、真信、真懂、真用”。
“思想脆弱的人缺少固定的信仰。”对于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狠斗动摇一闪念”,必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让马克思主义的信心、信念和信仰“直指人心”
一、信科研
在时代呼唤创新的今天,“特色”、“个性”成了教育的重中之重,每个学校都在追求着属于自己的“风格”,而教育科研正是形成学校“特色”和“风格”的“催化剂”,前面提到的上海闸北八中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今天,提到“闸北八中”,有谁不知道它的“成功教育”呢?
一、信教育
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珍珠贝”。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而教育科研正如一枚枚“珍珠贝”,培养出来的尽是光彩熠熠的“小珍珠”。教育科研可以充分挖掘教师的创造潜能,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吴江市的桃源中学,教师都是学历不高的农村教师,却在全国获大奖,甚至培养出了许多博士、硕士,原因就在于该校用教育科研开发了教师的潜能。
教育科研是加强学校凝聚力的“万能胶”。
有一句众所周知的话叫做“团结就是力量”,教育更不能离开“团结”,它不能凭个人经验和意志达成。所以,每一位校长都懂得将“1+1=2”转变为“1+1〉2”的重要性,如何实施呢?那就发动全体教师来做一个教育研究课题吧!在同一个课题下,各自承担一定的任务,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少你不行,少他也不行。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统一的价值取向和和谐的人际关系,那么整个学校的凝聚力就自然地得到了加强,我总是欣慰地看到我校的老师们为一个课题一起找资料,利用课余交流讨论的情景。事实证明,教育科研是加强学校凝聚力的“万能胶”。
2.言传身教,参与教研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仅仅在思想上重视教育科研还不够,还应该身体力行地投入科研,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听课、上课、搞调查研究、专题探讨和经验总结,通过言传身教带领教师走“科研兴校”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召唤广大教师真心实意地投身到科研中去。在这一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又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写教育日记,坚持观察、思考、研究教育问题,这也是他成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的原因之一吧!
二、信教师
就像老师爱护学生一样,我觉得,校长也应该“爱护”教师,而这个“爱护”的核心,就是“相信教师”。有人说“心”是最有效的沟通者,一位有神奇魅力的校长,他知道如何用自己的“心”去感动教师的“心”。这个“心”,关键是“相信教师”,谁也不知道“相信”的力量有多大!“士为知己者死”体现的正是这种力量,它能使冰雪融化,枯木逢春,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我相信每一位教师,相信他们都能
1.遵守规范,树立形象:我们教师要奉献爱心,希望教师要善良,要善待每一位学生……由此可见,教师的工作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个体的智力操作,它需要管理,但又不能完全靠管理,要靠教师个人对事业的追求。作为一校之长,我完全相信,我校的老师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自我要求,在与社会的联系中,努力体现教师的职业形象。
2.道德自律,工作自励:我校的广大教师在工作上都勤奋而自励,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师德和工作上刻苦自励的精神,这些都在教师自我要求下实现,都能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3.超越规范,追求完美:虽然我校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不管这些“条条款款”有多么严格,要求有多么高,相对于教师应该达到的道德标准和高尚人格来说,都只能说是下限。因此,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位教师都会自觉地超越这些规范,去追求高尚完善的师德境界。
一所学校,不能没有管理措施,但这只是“措施”而非“目的”,如果教师的管理靠行政手段来达到预期目的,那是学校管理的一种悲哀。校长应将这种“管理”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俗话说的好,“马不扬鞭自奋蹄”,而“信任”正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三、信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可爱又易碎的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呵护,那么,就相信这些孩子们吧,相信他们都能行,相信他们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师的信任让学生卸下了自卑的包袱,插上了自信的翅膀,翱翔在广阔的天空中。
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他的内心有着成功的愿望,也有着成功的潜能。我们校长应让教师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东方不亮西方亮”,正如刘京海校长说的“把每一个孩子当天才欣赏,当天才培养”。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记住教师给出的结论,更应该注意教师得出这个结论所用的思路和方法,甚至要通过积极的思维,想出比教师更好的方法。这样的听课就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策略水平。那种只知道记"结论",如词义、写作特点、答案、得数等,而忽视学习思维方法的听课过程是难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除了认真听讲以外,我们还应该学会合理安排自己时间。人若不会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便不会很好的休息和学习。这样在该学习的时候会想休息,在休息的时候会想着学习,周而复始便会使人处于一种注意力涣散的矛盾状态。无论学习还是休息都不能专心致志,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杂念在困扰他们,因此有组织有计划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是克服的有效方法之一。
其次我们还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不同性格类型的人,有着不同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如有的人喜欢夜间伏案苦读,有的人喜欢清晨沐着晨光学习,有的人喜欢在床上思考问题,有的人则喜欢边走边想,有的人人喜欢独处一室在清静中学习,有的则喜欢边听音乐边学习,因此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学习风格也是克服杂念的有效方法。
人一生下来就开始学习,经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才能懂得怎么做人,怎么生存……
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摸爬滚打,总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干一番事业,做点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学习中长大,都是在学习中进步,用学到的知识求生存,求上进,求生财之道,求得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
人的一生不仅要学好文化,而且要学会做人的道理和为人处事。要学会忍让,人世间忍一口气,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万事都能消除。忍就是会处理事物,会化解茅盾。用智慧、能力让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人的一生要学习,要生活、要生存、要生命,学会忍,可以认清世间的好坏、善恶、美丑、可以明辨是非。
人要学会和人沟通,相互了解、相互体谅、相互帮助,我们都是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在生活生存中要与人沟通,学会容忍他人,学会与人沟通,那么你就什么东西都学会了。反之将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将会一事无成!
人一辈子都在学习,必须认真学习才能学到知识,才能懂得做人的道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成功!
PS指photoshop,photoshop是Adobe公司旗下最为出名的图像处理软件之一,大多数人对于PS的了解仅限于一个很好的图像编辑软件,并不知道它的的诸多应用方面,实际上,PS的应用领域很广泛,在图像、图形、文字、视频、出版各方面都有涉及。它主要应用包括平面涉及、修复照片、广告摄影、影像创意、艺术文字、网页制作、建筑效果图后期修饰、绘画、绘制或处理三维贴图、婚纱照片、涉及视觉创意、界面设计、图标制作等十三大领域。
从功能上看,PS可分为图像编辑、图像合成、校色调色及特效制作部分。
图像编辑是图像处理的基础,可以对图像做各种变换如放大、缩小、旋转、倾斜、镜像、透视等。也可惊醒复制、去除斑点、修补、装饰图像的残损等、这在婚纱摄影、人像处理制作中有非常大的用场,去除人像上不满意的部分,进行美化加工,得到让人非常满意的效果。
我觉得学习一门课程要有耐心,要肯下功夫,上课就要留意简单的出路图片,PS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它也要靠人来操作,不要把它看得太神秘,不敢去打开,认真的做,还有不要死看书,听理论,那是没有用的,看十本书,还不如亲手做一做,做不好也不要气馁,因为你从失败中得到了经验,试图掌握PS的每一个功能,熟悉每一个工具的运用,学习就要学会请教老师和同学问题,不懂不会的问题就要问,要时常总结,吸收袭击和其他人的小窍门,技巧记下来,要学会搜索,找一些PS好的例子,自己琢磨,尝试着去做一下,我认为学习PS不仅要动技术,更不能缺少艺术感和创意,思维要有所发散,才能做出好的作品。
最后要感谢老师耐心的讲解与指导,学会继续学习PS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不辜负老师的指导。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的。”——毕达哥拉斯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3月17日—18日,我有幸参加了滨州市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观摩研讨会,有幸聆听了10位优秀教师智慧与魅力结合的观摩课,让我这个因怀疑探究的操作性而不时停足不前的人顿悟-----教育不再是一种“告诉”,还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下面谈谈通过学习自己最大的感受和一点思考: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
不知为什么,听完这10位教师的课,“气场”这个词一下子就闪现于脑海。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只要往学生面前一站,那种“自信”、那种“亲和”一下子就会把学生的目光聚拢,然后当他们温和、风趣的话语一出,学生的激情就会跳跃。当课开始后他们的文化底蕴、语言表达及课堂的调控更是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最大化发散又集中。于是就想到了来学习前看到的他们的介绍,知道了为什么是他们成为了优秀教师。特别是在听王晓芳老师和高春霞老师的课时,我感觉这就是享受----享受智慧和魅力,享受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美的东西、为此我的笔记本上记录了“无章可循,因为这是魅力,魅力!”的话语。
二、教师的课堂语言魅力
数学课堂语言讲求:科学、严密;准确、精练;形象生动、有启发性和幽默、风趣。应该说授课的老师都很注意这几点。
比如当学生面对很多的数学信息而准确提出“1毫米有多长”时,耿静老师说:“你能提出一个像他一样的问题吗”就是这启发性的话语让孩子们很快提出了“1分米有多长?”等课堂需要探究的问题。还有就是耿老师的过渡语言也运用的很形象生动,比如在出示练习前,她说:“孙悟空有一项最强的本领—七十二变,看,它变出了什么?”这样的用语,让学生在玩中就巩固了所学。还有庞玉波老师,当他让学生猜测自己是怎样的时,有一学生说“我曾猜你是女的。”“可我是什么的”就是这风趣幽默的话语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说有用的话,不拖泥带水”是我一直追求的,可是无论如何实践,总不是那么顺畅。很多时候感觉不多说那么一句两句就不能让学生很好的明白我要表达的意思。通过学习我知道这是我没有提前把语言进行锤炼的原因,更是自己素质需要提高的信号。
三、教师对学生心理的'准确把握魅力
“不要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我在备课时时常用学生的思维来思考,考虑他们知识的现状、心理的特点,然后再用老师的身份去设计。通过学习我更意识到这样做的必要性。
比如无棣县的王晓芳老师,她充分考虑了二年级孩子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先用课件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进而自己变出孩子们喜欢的具有传奇色彩的孙悟空的金箍棒,还不时的让孩子们吹一口神气,就是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孩子们很轻松的接受了毫米和分米的知识。还有我喜欢的赵立芹老师,针对四年级的孩子在自己把握不准的问题就会沉默不敢发言时,她用和蔼的语气说:“不举手我就采访了。”一个“采访”不但让学生体验自己的重要,还能让学生体验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就是这样的心理的准备把握,学生还能如何不开口?
四、教学设计的巧妙
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由6位教师执教,每节课都有想不到的惊喜。用我同事的话说“听了高春霞老师的课后其他的就很无味了”,我也比较赞同,因为听课中我多次被她的精巧设计而震撼。比如“师生对擂”环节,数的由易到难,既能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体验成功,又能让其意识到自己知识经验的欠缺,而老师的既快又对的“诀窍”很是吸引学生,为接下来探究的必要性铺下路子。另外珠子和计数器的利用一下子把学生引入了“各个数位”的探索,得出结论就成了显而易见。最后课件的形象演示阐释了结论的根底。记得我在听课时因为感觉设计的太美,老师对每个环节的设计处理、过度的巧妙而不能在笔记本上记录。
五、我的思考
我之所以很少上探究课,除了学生很多时候探索不出什么课堂想要的结果,还有就是上一节这样的课我得需要准备很多的东西---必要的学具、形象的课件。今天想来,自己就是在为懒惰寻找借口。通过学习我意识到或许就是自己的这种懒惰,学生学到的只是“死”知识,而创新的翅膀就很难成长。是时候放弃“告诉”的课堂了,给孩子们更多放飞希望的翅膀才是更重要的。也许一个学期实践不了几次,可是时间久了,效果应该是不一样的。
另外,我一直比较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结合。通常在小组合作前我都会先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因为我认为只有在自己充分的思考后才可能在和他人的交流中吸取更多的智慧和知识。而在我所观摩的课中这一点似乎没有得到体现。
学习后血是热的,心是积极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让这种热和积极持续是我要做的。我现在要做的是再上探究课时要记得“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自己需要做的只是引导。
这次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一个对我来说还比较满意的成绩,在年级中进步了50名,班级进步了8名。语文和英语进步还算比较大,所以和大家分享一下语文和英语的学习方法。
一、语文需要提前学习
对于语文我可能不太擅长,因为从小我就不爱看书,对文学接触较少一些。但在语文课上,老师教的内容,讲的方法,都认真听了,有的同学大概和初一的我一样,觉得语文阅读对自己来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成为了语文学习上的障碍。但在初二,我找到了一个方法,就是赶在老师讲解之前学习。在寒暑假期间,要是用大量的时间做好一件事,你的假期就不算荒废。在语文方面,我会利用假期的时间来提前背记下个学期要背的课文或是诗词,这样开学后就有时间去复习老师在课上讲的内容;第二,安排时间听简单学习网的课,听一听老师讲解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在开学以后,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老师不仅是在讲课文更是在帮助你理解,只要抓住课堂和假期的时间,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英语必须得背
接着再来谈谈英语,在英语方面,没有多余的,就一个字:背。老师在课上讲的词和词组,以及延伸拓展的短语,再加上必要的语法句型,只要你能记住,考试做题没有什么能难住你。在假期,同样要把时间利用起来,最要紧的就是背单词,单词是英语的根本,没了根本,什么都是空的。
三、假期的合理安排
我多次提到了假期,是因为我认为假期是超过别人的时机,也是弥补自己不足的机会。别人玩,你学;别人学,你还学;两个月下来,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成。
对于假期,我来说说我怎么过,暑假是养精神的好时候,要早睡早起,万万不能熬夜;其次要在假期开始之前,详细的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将要做的事,怎么做,什么时候做,做到什么程度,要有个计划。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启蒙教育读本,大家对它也十分熟悉,“人之初,性本善”,耳边仿佛回荡着几百年前,私塾里的学童正咿咿呀呀地诵读声,我就情不自禁地拿起书,有滋有味地看起来。
读到“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块刚掘出的碧玉,经过工匠长年累月地精雕细琢,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玉器。人也是这样,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炼、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可我有时候也不能坚持到底,有些计划实行一两个星期就以失败告终。有一次,我计划每次写完作业就要检查,提高正确率。开始时我还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看一遍,检查出些小问题。三四天后,就没耐心了,草草地瞟一眼,看两下,就做别的事去了。凑巧“屋漏又逢连夜雨”,有几天作业特别多,我一写完连看也不想看了,热情从沸点降到冰点。后来几天又偷懒,隔两天检查一次,最后还是没能持之以恒。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这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我们是小学生,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我们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整天沉迷于游戏。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回想以前,真是惭愧。有一次,我在做一些奥数题,每一道题就像一座座迷宫,让人看得一点头绪都没有。于是,我就懊恼的丢下它们去看电视了。然而,我的脑海里却一直没有丢下那一座座迷宫,心情焦燥不安。可是,引人入胜、趣味横生的电视节目,不久就把我的思绪带到九霄云外去了。直到晚上,我才记起奥数题还没做,心中一阵紧张,没办法,只能挑灯奋战把它们做完了。后来,我才发现其实题目很容易解答,早上却因为偷懒没有认真思考。看来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啊!学习不就在于勤吗?要是学习不勤奋,再聪明也没用。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明天呢?懒惰是我们学习中最大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战胜它,并要持之以恒,不断的超越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三字经》里面还有许多精彩词句,值得我们深思。每天读一读,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断的鞭策自己,让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长期以来,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重要内容。从“六五”规划提到“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十五”规划要求“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再到“十三五”规划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二字的分量,始终举足轻重。
经过前十三个五年规划的不懈努力,我国民生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成绩颇丰,但发展不平衡、供给不充足、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十四五”时期,我国面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可谓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唯有始终坚守为民初心,不断提高服务本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意识,才能切实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与民生民意紧密结合,在新时代向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一、坚守“人民至上”情怀,以真情换真心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国家发展的血脉,是民族进步的根基。国家每一个五年规划的落地实施,少不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念兹在兹的执政信条和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十四五”规划关系国家未来五年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科技成果等方方面面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成效,关系国计民生和人民幸福,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信念。将人民利益始终放在首位,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坚守初心为民服务,将人民群众生活中的琐事难事,当作自己职责内的急事大事,将人民群众始终装在心中,才能将“十四五”规划之路走稳走实。
二、锤炼“为民服务”本领,以实干促实绩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走好这一程,“十四五”规划的科学制定与扎实实施至关重要。党员干部唯有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为“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提供力量保障。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增强本领,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气魄啃硬骨头,多到基层一线访民生、查实情,了解基层百姓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要以能干事、干成事的信心科学应对工作中的难题与“变数”,既能在急难险重的考验面前“开准方子”“走对路子”,又能在苦干实干中“披荆斩棘”“劈波斩浪”,为绘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宏伟蓝图砥砺前行。
三、贯穿“问计于民”理念,以新规开新局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优良传统。强调:“要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提高群众思想觉悟,让他们心热起来、行动起来。”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历史时期,人民群众都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力军”。“十四五”规划制定的意义说到底就是为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为了人民群众幸福生活。要在服务群众中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让群众积极参与到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中来,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众人划桨开大船,群策群力促发展,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充分融入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不断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群众的认可度。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求流之远者,必浚其源。”细节决定成败,小事影响全局。从严管理监督党员干部,表面上看是“不近人情”,实际上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关心和厚爱。
无论是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在“八小时之外”,常打“预防针”、常敲“警示钟”,关键时刻才能避免“动手术”。从严要求工作纪律,加强工作作风和会风管理。认真起来就会使广大党员干部懂得“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样的严即使“不近人情”,我认为还是很有必要!。
当然,从严管理,关键还得靠制度、靠自省、自觉、自律。心存敬畏、方可行必有所止;手握戒尺,举才有所虑。否则,就会容易出问题、捅篓子。当前,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想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和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就必须常怀敬畏之心,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只有这样,广大党员干部才能做到思想认识上真正提高、工作作风上明显好转,才能锻造出风清气正的队伍,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
纵观《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突出的要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自主的探究性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是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提出的学习方法;是培养现代公民和创新人才的需要;是数学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探索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整合。下面,就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谈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一、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条件是“水平思维”.
“水平思维”是指横跨多个学科或领域的思维。而学生则往往将一些表面上毫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是“水平思维”的一种表现,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很多老师在上课时,往往有学生对老师的提问答所非问,甚至“牛头不对马嘴”。若老师简单否定,或奚落一番,必将损害这位同学,甚至波及其它同学的思维热情。
例1:“若a为自然数,说出a以后的7个连续自然数。”
一个喜欢英语的女生举手抢答:“b,c,d,e,f,g,h”;
一个男生起来补正:“a+1,a+2,a+3,a+4,a+5,a+6,a+7。”
这就是“水平思维”的结果,而正是这种思维特点,是教师们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条件。根据“水平思维”的层次性和发散性特点,教学提问中会爆出许多奇异的思维火花,是探究性学习的好材料。教师的策略是:鼓励他解说答案的依据,尝试导出结论的合理性一面。如果有“一点道理”,应发扬民主,导出更合理的答案,澄清原来似是而非的模糊意识。即便答案“荒唐”,“荒唐”却是“创造力”最好的朋友。无论是什么样的答案,学生都是经过了自己的“水平思维”得到的,理应得到重视和表扬,不能以老师的理解和意志强加到学生的意志上去。
二、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是“自主活动”
建构主义指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从而有效地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新知识点。如,
例2:椭圆概念的教学,可分几个步骤进行:
(1)实验——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小图钉和一条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所得图形为椭圆.
(2)提出问题,思考讨论。
①椭圆上的点有何特点?
②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
③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
④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
(3)揭示本质,给出定义。
通过上述的自主性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方法,进一步探究它们之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和各自特征,完成了对新知的主动建构过程。
怎样诱导学生参与和体验对新知的建构?本人体会到教师首先应该创设一种知识点存在于其中的教学情境,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情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了解全体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客观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大量客观信息间的矛盾。然后,再诱导学生采用正确的“研究方法”去对这一矛盾进行研究,矛盾解决了,学生学到了研究方法(学习的方法),获得了知识,同时克服了困难,陶冶了品德,形成了更高、更强的能力。
三、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是“数学实验”
即便是抽象的数学都是与生活中的实例密切相关,贴近生活,回归生活,以数学的角度去研究社会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经历其中,亲手实验,才能感悟“需要产生数学”的历史,由此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前人创造数学的人生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自觉地关注和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学习总结报告middot;学习工作报告middot;公司学习报告middot;交流学习报告middot;出差学习报告
如
例3:在讲“函数的应用举例”后,课本后安排有一实习作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要求学生将《高一数学》上册课本第142页第8题改写成一份实习报告,大约半节课的时间,学生的实习报告基本成雏形。在此列举其一:
实习报告20xx年12月8日
题目某市区居民住房的兴建与拆除
实际问题某市现有居民住房的总面积为a㎡,其中需要拆除的旧住房面积占了一半。当地有关部门决定在每年拆除一定数量x(㎡)旧住房的情况下,仍以10%的住房增长率建设新房。
(1)写出逐年(n)与住房总面积a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10年后该地的住房总面积正好比目前翻一番,那么每年应拆除的旧住房总面积x(㎡)是多少?(提示:计算时可取为2.6)。
(3)过10年还未拆除的旧住房总面积占当时住房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一位。)
建立函数关系式an=1.1na+10(1-1.1n)x
分析与解答=a+10(1-1.110)x=2.6a-16x,
即2a=2.6a-16x,所以x=a.
因此,如果10年后该地的住房总面积正好比目前翻一番,那么每年应拆除的旧住房总面积x是a㎡。
说明与解释过10年还未拆除的旧住房总面积占当时住房总面积的6.3%)。(因为(a-10x)divide;2a=6.3%)。
负责人及参加人员黄泽鑫张长安陈江滨黄艺凤
这是学生自己编写的成果。当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某市区居民住房的兴建与拆除的领导,请问:题中涉及到“拆除与兴建”,我们先拆后建,还是先建后拆?以数学角度分析,二者有无区别?同学们瞬间议论纷纷,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但很快就有了结论:先建后拆。我问一位平时有点淘气的同学,为何要先建后拆?他说如果我是领导,我得为我的子民着想,先拆后建,那他们住哪呀?然后以数学角度又分析了“先建后拆”和“先拆后建”的本质区别。我认为我们做老师的只要准确地找出问题的切入点,即时点评即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性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使每个学生充分的发展。
四、探究性学习的动力是“鼓励为主”与“多元答案”。
“鼓励为主”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外动力,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语言等都是作用于学生的“外动力”。而追求“多元答案”则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应对一些数学问题的讲解精心设计。如,
例4: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节的教学中,引出抛物线定义“平面上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之后,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初中已学过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就是抛物线,而今定义的抛物线与初中已学的抛物线从字面上看不一致,它们之间一定有某种内在联系,你能找出这种内在的联系吗?
此问题问得新奇,问题的结论应该是肯定的,而课本中又无解释,这自然会引起学生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此时,教师注意点拨:我们应该由y=入手推导出曲线上的动点到某定点和到定直线的距离相等,即可导出:动点P(x,y)到定点F(,)的距离等于动点P(x,y)到定直线L的距离.大家试试看!学生纷纷动笔变形、拼凑,教师巡视后可安排一个学生进行板书,并进行讲述:
∵
there4;+=y+
there4;+-=+
there4;+=
there4;
它表示平面上动点P(x,y)到定点F(0,)的距离正好等于它到直线y=-的距离,完全符合现在的定义.这样,调动了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满足了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例如:前面例1中的答案探究:只要将7个英语字母赋予符合题意的数学含意,即:a为自然数,令b=a+1,c=a+2,d=a+3,e=a+4,f=a+5,g=a+6,h=a+7,则“b,c,d,e,f,g,h”又是一个正确答案。这样,就找到了与众不同的答案。只有一念之差,原来被认为解法唯一,现在变成无穷了。“这里没有唯一答案”,便成了真理,“多元答案”的探究成了永恒的可能。即运用创造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对每一个数学题予以审视,积极发掘可能蕴含着的新内容、新方法、新的推理和新的表达方式。
五、爱护学生探究性学习积极性的策略是“多元评价法”。
教学评价的主渠道还是在平时的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评价应采用多元性,在我们过去的考试的评价中,已经体现了对求解题的“分步给分法”和“酌情给分法”、填空题中多元答案的“相应给分法”。此外,。一切的学习活动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评价的手段可以更灵活,例如:鼓励式的“评语评价”,经过申请后的“推迟评价”等。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正是一些地方、学校和教师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的成功范例。
总之,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
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
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
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3月17日―18日,我有幸参加了滨州市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观摩研讨会,有幸聆听了10位优秀教师智慧与魅力结合的观摩课,让我这个因怀疑探究的操作性而不时停足不前的人顿悟-----教育不再是一种“告诉”,还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下面谈谈通过学习自己最大的感受和一点思考: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
不知为什么,听完这10位教师的课,“气场”这个词一下子就闪现于脑海。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只要往学生面前一站,那种“自信”、那种“亲和”一下子就会把学生的目光聚拢,然后当他们温和、风趣的话语一出,学生的激情就会跳跃。当课开始后他们的文化底蕴、语言表达及课堂的调控更是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最大化发散又集中。于是就想到了来学习前看到的他们的介绍,知道了为什么是他们成为了优秀教师。特别是在听王晓芳老师和高春霞老师的课时,我感觉这就是享受----享受智慧和魅力,享受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美的东西、为此我的笔记本上记录了“无章可循,因为这是魅力,魅力!!”的话语。
二、教师的课堂语言魅力
数学课堂语言讲求:科学、严密;准确、精练;形象生动、有启发性和幽默、风趣。应该说授课的老师都很注意这几点。
比如当学生面对很多的数学信息而准确提出“1毫米有多长”时,耿静老师说:“你能提出一个像他一样的问题吗”就是这启发性的话语让孩子们很快提出了“1分米有多长?”等课堂需要探究的问题。还有就是耿老师的过渡语言也运用的很形象生动,比如在出示练习前,她说:“孙悟空有一项最强的本领―七十二变,看,它变出了什么?”这样的用语,让学生在玩中就巩固了所学。还有庞玉波老师,当他让学生猜测自己是怎样的时,有一学生说“我曾猜你是女的。”“可我是什么的”就是这风趣幽默的话语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说有用的话,不拖泥带水”是我一直追求的,可是无论如何实践,总不是那么顺畅。很多时候感觉不多说那么一句两句就不能让学生很好的明白我要表达的意思。通过学习我知道这是我没有提前把语言进行锤炼的原因,更是自己素质需要提高的信号。
三、教师对学生心理的准确把握魅力
“不要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我在备课时时常用学生的思维来思考,考虑他们知识的现状、心理的特点,然后再用老师的身份去设计。通过学习我更意识到这样做的必要性。
比如无棣县的王晓芳老师,她充分考虑了二年级孩子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先用课件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进而自己变出孩子们喜欢的具有传奇色彩的孙悟空的金箍棒,还不时的'让孩子们吹一口神气,就是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孩子们很轻松的接受了毫米和分米的知识。还有我喜欢的赵立芹老师,针对四年级的孩子在自己把握不准的问题就会沉默不敢发言时,她用和蔼的语气说:“不举手我就采访了。”一个“采访”不但让学生体验自己的重要,还能让学生体验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就是这样的心理的准备把握,学生还能如何不开口?
四、教学设计的巧妙
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由6位教师执教,每节课都有想不到的惊喜。用我同事的话说“听了高春霞老师的课后其他的就很无味了”,我也比较赞同,因为听课中我多次被她的精巧设计而震撼。比如“师生对擂”环节,数的由易到难,既能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体验成功,又能让其意识到自己知识经验的欠缺,而老师的既快又对的“诀窍”很是吸引学生,为接下来探究的必要性铺下路子。另外珠子和计数器的利用一下子把学生引入了“各个数位”的探索,得出结论就成了显而易见。最后课件的形象演示阐释了结论的根底。记得我在听课时因为感觉设计的太美,老师对每个环节的设计处理、过度的巧妙而不能在笔记本上记录。
五、我的思考
我之所以很少上探究课,除了学生很多时候探索不出什么课堂想要的结果,还有就是上一节这样的课我得需要准备很多的东西---必要的学具、形象的课件。今天想来,自己就是在为懒惰寻找借口。通过学习我意识到或许就是自己的这种懒惰,学生学到的只是“死”知识,而创新的翅膀就很难成长。是时候放弃“告诉”的课堂了,给孩子们更多放飞希望的翅膀才是更重要的。也许一个学期实践不了几次,可是时间久了,效果应该是不一样的。
另外,我一直比较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结合。通常在小组合作前我都会先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因为我认为只有在自己充分的思考后才可能在和他人的交流中吸取更多的智慧和知识。而在我所观摩的课中这一点似乎没有得到体现。
学习后血是热的,心是积极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让这种热和积极持续是我要做的。我现在要做的是再上探究课时要记得“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自己需要做的只是引导。
写好优秀的文章是有技巧的,满分作文需要扣题行文,并且有自己的思想,有独特的角度,有高雅的境界;有大气的立意,准确、深刻;构思巧妙、独到,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作文语言有文采,句式灵活,富有新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究欲。化学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中。以探究性学习代替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以构建主义理论基础为指导方式,是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在加以意义建构。其实质是不直接把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老师创造一种智力的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有利于开展这种探索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知策略。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般和序为: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分析起疑,提出假设――讨论探究,丰富感知――自我评价,归纳达标 。现以我在教学中的几个实用事例供同行们探讨。
一、改进实验方案,创设有价值的问题再实验探究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大胆作出设想,提出解决方案,选择合理方案进行实验,而其中提出问题是最为关键,提出的问题要科学性可行性,提出问题不可行, 或难以实施,就失去了探究性价值。
例一:
1我在教灭火原理时,问:点有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如果用烧杯罩上,是哪根先熄灭?学生讨论热烈, 让学生充分讨论后,让学生代表发言,认为哪个先灭的说出理由。两种意风分歧就很明显而且多数认为矮的先灭,理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也有少数同学认为是高的先灭,理由是热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小。好的大家动手试一下,结果一出恍然大悟,不信真的是高的先灭,再来一次, 结果还是一样。又问能举出哪些应用的例子来吗?学生很快就能说出:孔明灯,热气球的升空原理就是根据热空气密度小而能升空。
例二::
在烧杯中点有高低不同的蜡烛,先在杯中加点碳酸钠,再加点稀盐酸。又是哪个先灭呢?学生讨论同样热烈,不过这次多数认为是矮的先灭了,理由是生成 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通过实验探究,验证了设想是正确的,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认识,还拓展了知识结构。
在理解了燃烧和灭火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问:你家里是用什么时候作用燃料?怎样才能使它充分燃烧?如果引起了火灾如何灭火?如何逃生?等问题,加强知识的应用能力,把课堂学到理论基础和实际相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建立探究性学习习惯。
通过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并要求多次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猜想,探究,分析。
例三:
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时,问:有哪些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然后讨论分析每个反应的优劣,不难得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还可以得出实验室制取其它气体的方法:从制成本,原料获得的难易,反应条件是否可以更低些,容易达到,制得气体是否易收集等
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严密的科学精神
通过实验不尽是为了知识的`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缜密的科学素养。如点燃氢气〈或氢气还原氧化铜时〉,用干冷的烧杯罩上有水洙为什么?很多同学不加思考就会说出生成了水。又有没有不科学的不严密的地方?为什么?只有少数同学能分析出是由于生成的氢气含有水份,没有用干燥剂把生成的氢气干燥。
三、实验探究还可培养学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污染并不是化学诺的祸,而大多数是人为的环保意识不强所导致的,不仅要求人们在生活、生产中要有环保意识,尽力避免破坏生态环境,而在我们做实验时也要做到环境保护,例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就要求把尾气进行处理,以免造成环境污染。问是把尾气点好还是收集好?哪种更环保节能?同学讨论不难回答。又如在做硫燃烧实验时,问生成的二氧化硫会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例2何改进实才更环保?学生讨论后提出很多识方案,选其中更好的,是在集气瓶内先装点氢氧化钙溶液就可以吸收。
例3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怎样做到节能环保?从用水用电用纸等等角度发表各自意见,并要求做些社会调查,还可培养合作创新精神。
总之通过实验不仅是传授知识,掌握一些仪器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方法,现象描述,思维能力 分析归纳,判断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集体合作,创新能力。
通过几个月的学习,不光尝到了学习中的酸、甜、苦、辣,同时也有深深的体会。
学习,它不单单是一个过程,更是一个挑战自我、提升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
学习,不单单是孝顺父母,以后好找工作等的个人利益,,更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对于学习,也许有人会犯嘀咕 为什么我比别人勤奋,而成绩比别人差呢?学习,不光要勤奋,更要有正确的方法,只有方法对了头,成绩才有可能提高。
学好英语,要四勤,即 勤听、勤写、勤读、勤说。学好数学,要多做题。学好语文,要有语言美。学好史地生政,不要考试前期抱“佛脚”,四本书,那么多内容,怎么可能考试前几天背的滚瓜烂熟呢?因此,我们要在平时多下功夫。
说到底,还是课堂效率最重要,当你把心放在课堂上时,做起题来会得心应手。
只要自己不倒下,就没有谁能超越你。
超越自己,永不言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只有联系生活,才不会感到学习的枯燥无味。
只有联系生活,才能更好掌握课本上的知识。
只有联系生活,才能使我们的知识灵活运用。
……
这就是学习的法宝,学习的真谛。
政治课教学的“理论灌输”、学生“死记硬背”、“抽象枯燥不实用”、学生不懂怎么学习、“高分低能”等问题一直都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着。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枯燥的条条让学生背得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我听到很多学生的呼声是:“老师,为什么要学政治?书本那么多内容,我该背哪些?背来有什么用?背完考完我就忘啦……”诚然,灌输和死记硬背培养出来的学生,结果是什么都没学到,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答题或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那怎么样才能有政治高效课堂呢?作为一个新老师,缺乏实践经验,我惟有从前辈的理论中不断去试验探索,后来,还是深感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实现高效课堂的好方法。
探究性学习是包括探究性学习方式和探究性学习课程两个层面的。作为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完全是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的。在我理解,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和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课本教材为探究内容,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相互讨论或在课前通过上网、文献书籍资料的查找等方式而后在课堂上充分自由表达,解难释疑,是学生质疑、探究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而现在新教材的框架结构基本上都是围绕探究性问题展开,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增添了大量的探究性思考题。教材在编写上与以往不同,增加了大量的与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新材料、新信息,并且注重知识(观点)的产生过程,注重学生主体探究能力的培养,增设了综合探究内容,为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而考试也相应地增加了探究性试题的分量,综合探究试题有以下几种形式:模拟听证会、问卷设计、调查与演示、制定方案等等。政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根据这一要求,正确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热潮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比如赶时髦现象,泛泛而谈多,认真实践少;浅尝辄止多,长期坚持少。那些赶时髦的做法,那种认为“探究性学习过时了”的观点,都是不利于探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的。其实,探究性学习不是孤立静态的,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方法,要与日常的学习活动结合,而且要伴随在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这样坚持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方才有希望收到效果,养成习惯,化作意识。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就在于必须把它落实到每一天的学习活动中。
那探究性学习在政治课中该如何运用贯彻呢?我认为,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精心备好课,设计好探究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建构知识,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新课程提倡教学四步骤,分别是情境导入、主题探究、形成意念以及践行要求。而在这四步骤之前,还有教师的备课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下面就这几点做一详细的探讨。
1、课前备课是提高探究质量的重要前提
教师在课前需要精心准备,这种准备既包括教师对教学环节与学生活动的预设。教师要通过研读教材和参照“课程标准”,把握当中的基础理论和重难点,然后详细地列出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就必须是围绕着上述的教学目标而逐一引出,促使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时间、教学条件,在教学的重难点、知识的衔接点、情感的触动点等处设计问题,把握好针对性的原则,提高探究活动的精度。在这些“关节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有利于引起认知需要,开启思维阀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提高思想觉悟。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课程标准,把握住探究的“点”,在课前作好充分地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做到“精”探。备课的时候要注意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去寻找答案,而又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努力可以克服的学习情境。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丰富,认知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接受状况。若问题的难度过大,学生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障碍,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2、遵循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阶梯型”发展
“人的非特定化是一种不完善,可以说,自然把尚未完成的人放到世界之中;它没有对人做出最后的限定,在一定程度上给人留下了未确定性。”而恰是这种未确定性意味了教育对象的无限可塑性。不同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认知水平、认知能力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在设计探究活动的时候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点用“阶梯型”设问推进学生整体发展。这样,才能使各种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真真切切搞探究,最后实现知识的内化。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多媒体计算机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极佳工具。
教师在创设情境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想象的空间和时间,促使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边议,这样使学生产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某一问题现象的深入研究来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社会责任心”时,教师不要直接提问“什么是社会责任心?”而可以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迂回式提问,比如,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场景:某市一些公交车为方便乘客,在车厢里装了方便钩,可是没过几天,方便钩就不翼而飞,所剩无几。这些方便钩哪里去了?有的人拿走或损坏时别的乘客会看见,他们为什么还这样做?为什么有的乘客不会这么做?他们心中是怎么想的?这种循序的、迂回的设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至深,由窄变宽,由具体到抽象,思维的探索性,深刻性必然会得到有效的培养。
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典型案例
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典型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讲《诚信是金》这课的时候,可以用社会的热点新闻“遇到被撞老人不敢扶”引发学生去思考。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新闻相关的案发背景让学生了解,而后让学生讨论回答,社会现在诚信缺失的问题。
(2)利用学生熟悉的名言、俗语
(3)利用形象的小故事
学生对小故事一般都比较感兴趣,如在学习“关注效益与公平”时设问:为什么“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切好”?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探究,学生很快掌握了“效益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4 、主题探究,师生互动
现代心理学认为,多向交往较之单向和双向交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即在课堂上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彼此交往、互相质疑,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够互相影响、互相激励,产生链式反应。某一学生的新看法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新看法,这些学生的新看法又可以激发更多学生的新看法,反过来又影响原来的看法。如此反复循环,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就能得到异常迅速地发展。
师生互动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探究是互动的前提基础。根据设计的问题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人机(计算机多媒体)间的信息交流。学生主动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教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师不能直接向学生提供现在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结论和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教师为学生提供“即时教学”:鼓励并帮助学生查询相关资料;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对新信息的学习动机;并随时注意感受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偶然性,进行相应的反应。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在那种学生习惯于教师是“专家”而非 “学习者”的课堂文化气氛中。
瑞士著名教育专家皮亚杰曾强调指出:“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现在随着新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探究性学习方式也将不断地得到补充完善,探究性学习方式中的师生也必将会处于一个思维更加活跃的状态。
高效课堂,坚持探究性学习,我看行!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哪?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需要我们用不同的视角去审视这个不断发展与进步的社会,更需要我们这些刚刚步入社会的新人用不断积累的理论知识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以达到社会对我们的期盼,适应快节奏的工作,在最短时间胜任新的工作岗位。走出大学,来到新的工作岗位,对于我来说这的一切都是新的,我的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角色转换偏缓、政策理论知识匮乏、业务水平不高等都是我在新岗位工作的挑战,是必须正视的问题,更是谋发展、求进步所必须努力解决好的难题。
为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增强组织凝聚力与战斗力,帮助新成员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领导及时召集新成员开会,通过谈心、培训、听取汇报等方式充分了解情况后,领导最后的总结一针见血指出当前我们工作上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学、做、勤”的具体解决方法,让我们受益匪浅,避免了我们在工作上少走弯路,为尽早适应新工作打下坚强基础。
日后的工作,我一定按照领导的指示,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学习和政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及政策理论基础,多做事,在做好基本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加强与同事、领导间的协作,多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对领导做到多请示多汇报,有困难能自己解决就尽早解决,不能单独处理的就积极寻求同事的帮助,如再不能解决的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坚决遵循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原则,促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加快转变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在最短的时间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在最短时间胜任新的工作岗位,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群众、让组织满意。
我有幸参加了在“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汇聚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名师、教授等,他们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或报告讲座,给予了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近距离接触这些名师,记录他们灵动的课堂,品味他们睿智的语言、感受他们高超的技艺,领悟他们深邃的思想,让我感受到了名师的魅力和专家的风采,他们对数学教学研究的激情与执着深深地感染了我,也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变化。现将我的感想汇报如下:
一、课堂是学堂,学生是主人。
此次听课感觉变化最大的是教学方式、教师角色的重大转变。教师退出讲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每位老师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他们注重营造和谐、宽松、愉快的自主探究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他们能放下教师的尊严,在课堂上能充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自己隐身于学生之中,只有当学生遇到困惑、无法解答的问题时,教师才站出来。
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启发、引导孩子主动去探究、想法引导孩子怎么去探究,交给学生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钥匙和方法,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培养的是能力,获得的是基本的活动经验。感觉到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因为有了老师的正确引导,孩子的主动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他们俨然就是老师,讲解的是那么深,那么流畅、语言是那么的完整和简练。课堂真的是他们交流学习的平台。这样的课堂,孩子喜欢,老师轻松。当然,这种轻松的背后是教师高超的教育技能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他们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教材的解读能力。
二、同样的课,不一样的风采。
这次观摩课有幸听到由2位名特优教师刘松和张齐华“同课异构”的《百分数的认识》。听后感叹原来百分数还可以这么上啊!他们都没有按照教材的编排去上,而是借助问题链串出本节课的所有知识,学生已会的一带而过,学生不会的重点教学。刘松是借助课题《百分数》发散提问引出有关百分数的内容,而张齐华更直截了当。上课伊始就问:今天我们要学什么?你在哪见过百分数?你知道它表示的意义吗?然后就让学生3人一组讨论,汇报交流在哪找到的?啥意思?…他以一个关键问题为主线。问题是:现在分数来了,百分数也有了,那么它们到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在学生不断汇报的基础上抓住提炼的5个问题(意义不同,书写不同,百分数不能化简,分数有单位,百分数没有单位)让学生再次讨论。
整个课堂就是抓住“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和联系“这个主要问题展开,他说问题不在多而在于精。他的问题是精心设计的,他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与百分数有关的知识都能借助学生的口说出来,在汇报、争议的过程中掌握了重点、理解了难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我喜欢张齐华设计的课堂,他比刘松更放手,设计的更巧妙,课堂效果出奇的好。用他的话说“数学教学,其实可以很简单”。是啊,简单的背后必是不简单的付出,他课堂的开放源于他对教材的深层解读和对学生的正确解读。而正确解读教材和学生的能力是需要长时间学习、积累和提炼的。我佩服他勇于尝试的勇气和大胆改革的精神。
三、创造性改编和使用教材。
刘德武老师为我们讲授的是《位置与顺序》,不是课本上的原版内容,而是根据教材的结构和习题的设计,包括总复习的设计,而重新组合而成的教材。内容更科学,更体现新内容的层次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他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知识的水平习惯,调换内容的顺序。如:学生在认识位置(上下、左右、前后)关系时,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是上下关系,所以刘老师在备课时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调整了内容安排:
1、把习题改为例题;先教上下关系,又深挖教材,增加例题的问题,由两个浅显的问题又增加了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2、楼层由三层调整为四层。
3、主人公由小朋友变为小动物。
除改编教材外,他很注重对一年级小朋友审题习惯的培养,并用儿童的语言教学。审题能力的培养他分两步进行:一是审题——看看题目是怎么写的;二是分析——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目的是通过通俗易懂的儿童语言,达到培养学生三个能力。一是审题能力;二是推理能力;三是语言表达能力。用他的话说:越是重要的,越是关键的,越不能告诉学生。教会孩子审题非常的重要,这都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
四、用智慧语言点亮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应是更高层次的艺术。可以说张齐华老师就是数学语言里的艺术家。他用张氏的调侃,生动的表情,和蔼可亲的教态,丰富的动作演绎着数学。他的课堂,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和自愧不如。他气定神闲、总在不经意间触动学生思考、质疑和探究。课堂上,他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他说:“数学教学,其实可以很简单”。我认为他说简单的背后定有他智慧语言的支撑。黄爱华老师也说:老师们在关注课堂教学设计的同时,也请关注语言调控。好的教学语言就像一盏明灯,指引孩子去攀登。此次无锡学习再次领略了大师的语言魅力,也指引自己多学习,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
五、学习经典,思考成长。
华应龙老师提醒我们:我们的课堂需要等待,要有足够的耐心静等每一朵花开。罗鸣亮老师的课让我领略了什么是“简约而灵动的课堂”。张冬梅老师的课让我见识了活动课如何操作。她讲的是《米的认识》,课堂上,她让学生5次集体活动,让学生动手测量、动口表述、动脑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加深对1米的认识和建构1米的概念。5次活动都能做到活儿有序,活而不乱。我惊叹她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徐斌老师的课让我感到做他的学生很快乐!贲友林老师的课堂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两天半的学习,我看到的是真实的、灵动的课堂。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积极思考的空间和足够的思考时间,并用智慧的语言启迪学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静待学生的思考,充分体现了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数学活动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教育需要思考!思考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作为老师,我们怎样读懂教材,应该站在怎样的角度去审视学生、读懂学生,又将给学生带来怎样更合适的教育?……大师们的话题让我深深思考,而且还在不断的深入。
这些日子本人通过对各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内心思绪万千,从学习中得到启发,并且内心深深的体会到。
1、通过对建筑工程的学习,了解建筑工程管理发展状况,得知了建筑工程有关新法律、法规、标准,熟悉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新技术、新工法与其应用。建筑工程在市场管理、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成本控制四个方面的典型案例及解析,施工设计和施工监理,对注册建造师执业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解读,房屋建筑工程和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管理签章文件目录的表格示范,从而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2、通过对《注册建造师执业指南》的学习,得知了一个建造师从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岗位,就必须要懂理、懂经济、懂法规,既要有理论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好的组织能力。
3、通过对注册建造师施工成本管理案例解析课本的学习,得知了一个执业建造师不但需要懂管理、懂技术、懂法规,更应该懂经济。在投标报价中既掌握好了投标报价策略,又把握好了投标报价技巧,大大获得了生存空间。了解施工管理的种类及内容、风险控制,了解施工成本的控制原则及内容和方法。熟悉了施工变更与施工索赔的一些核心知识点及工程变更、变更价款的确定、工程索赔与工程价款的结算。
4、通过对注册建造师执业法律案例的解析,得知了注册建造师教育证书可作为申请逾期初始注册、延续注册、增项注册和重新注册的富的案例资源,它在我们今后处理工程纠纷的工作中是一本最好的工具书。
以上是我学习的一点体会,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更多的知识,下一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立足本职岗位上。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习感想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因而,对于教师而言,信息技术手段的掌握和应用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接到学校部署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网络学习任务,故而倍加珍惜这次研修学习的机会。 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颇丰。
在教学中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体会到: 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我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开展教学。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 ,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跃的因素。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多渠道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短些,但我通过学习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同时对我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简单制作上。使我们认识到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
近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法制学习,增强了教师的法制意识,了解了法律常识,更懂得了一些法律法规,使我们受益非浅。
多年从教的我,今天才真正认识到依法从教的重要意义。身为教师,通过再次学习《教师法》,更深理解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是不违法。教育教学法规不违法的基础是学法、懂法到守法。针对我们教师就依法从教,在法律的权限内才体现什么是本职工作,即我们教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再如:《教师法》中就明文规定,教师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惑。何况幼儿呢,作为教师就应该允许幼儿犯错误,更应允许幼儿改正错误。人们常说,对幼儿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现在,倡导母爱式教育,对幼儿关爱、呵护而不溺爱,这样用爱来教育、感化幼儿,因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况且,今天的孩子是我们伟大祖国明天的接班人,现在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手段对待祖国的花朵,他们的身心会健康发展吗?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摧残,作为教师的我们于心何忍呢?
总之,通过学习,认识上有了更大的提高,身为教师,必须真正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教书育人,每位教师都应该学好用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今天的法制社会里,教师若不学法、守法,依法从教,就妄为“人民教师”。
学习法制知识,是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有力措施。学习必要的法制知识,也是每一个教师的义务。近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法制学习,增强了教师的法制意识,了解了法律常识,更懂得了一些法律法规,使我们受益非浅.
多年从教的我,今天才真正认识到依法从教的重要意义.身为教师,通过再次学习《教师法》,更深理解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是不违法.教育教学法规,不违法的基础是学法、懂法到守法.针对我们教师就依法从教,在法律的权限内才体现什么是本职工作,即我们教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例如:学生课外作业的问题,《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就有明确规定,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课外作业量不得超过1小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得布置过多的课外作业,从而达到给学生减负的目的.这也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精选题目,不搞题海战术,用最少的作业练习、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对学生来说既减轻了学业负担,又提高了学习效率,真是事半功倍.
再如:《教师法》中就明文规定,教师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惑.何况小学生呢,作为教师就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更应允许学生改正错误.人们常说,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现在,倡导母爱式教育,对学生关爱、呵护而不溺爱,这样用爱来教育、感化学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况且,今天的小学生是我们伟大祖国明天的接班人,现在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手段对待祖国的花朵,他们的身心会健康发展吗?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摧残,作为教师的我们于心何忍呢?
总之,通过学习,认识上有了更大的提高,身为教师,必须真正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教书育人,每位教师都应该学好用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今天的法制社会里,教师若不学法、守法,依法从教,就妄为“人民教师”. 作为教师,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黑板上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但是,选择了教师,我无悔地站在三尺讲台,无悔地耕耘于课堂。
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第一位女咨询顾问,她叫芭芭拉·明托。毕业于哈佛大学,40多年来,应用金字塔原理帮助政府、企业、高校等撰写商务文章、报告和PPT等。这本书的真正厉害之处,不止是因为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作、学习,而是只要认真阅读后,“金字塔原理”就会长在大脑里,让你情不自禁在任何需要梳理思路的情况,自动启动,在自己大脑中构建一个金字塔、重现逻辑、重点。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金字塔的基本结构是:中心思想明确,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金字塔训练表达者:关注、挖掘受众的意图、需求、利益点、关注点、兴趣点和兴奋点,想清内容说什么、怎么说,掌握表达的标准结构、规范动作。金字塔帮助达到沟通效果: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主次分明,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能接受、记得住。搭建金字塔的具体做法是: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疑问回答(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演绎归纳),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这本书会告诉我们,所有权威的理论、精彩的文章是如何搭建、怎样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怎样思考、怎样梳理逻辑;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界定问题,怎样通过结构化分析,建立诊断框架、逻辑树,找到问题关键所在,并抛出完美的解决方案;从思考、分析、到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的逻辑,通过文字、PPT怎样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地表达,并准确地传递出去。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内容自上而下,结论先行,先总结后具体。内部结构分为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纵向,任意层次的思想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总结,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并且按照逻辑顺序组织,并且横向的逻辑关系只有演绎和归纳,任何布局的安排段落的划分最后都会归于这两种逻辑关系的任一种。归纳的逻辑顺序有三种类型时间顺序、结构顺序、程度顺序。任何表达的逻辑合理性都可以用任意一种逻辑顺序来检验,如果不符合就需要验证各组思想的归纳是否相互独立、或完全穷尽。
以上是金字塔原理的部分精华,应用金字塔原理重新梳理后,我做了思维导图,重新构建了属于我的“金字塔”。总之,实践出真知。通读全书后,寻找各种机会刻意训练自己的金字塔思维,不断反馈并归纳总结,这才是提高的关键要旨。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次经历都会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每次旅行都会看到迥异的风景,每次学习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本次外出听课,可谓是获益匪浅,感慨万千。
如果不出去听课,只是停留在自己的课堂上,那就永远找不出差距,本次听了唐广新老师的英语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唐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都能动起来,在唐老师的激情感染下,学生们能够积极踊跃的发言,他们胆大心细,把自己融入课堂。记得有位哲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
唐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体现了新课堂以学生为主导的地位,打破了传统课堂沉闷的气氛,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有了课前的热身活动,便有了后面的激情课堂,全英的教学,使孩子们不再陌生,能很快地与老师产生默契,同时学生的思路也在逐步打开,做到了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能听出来不一定能说出来,能说出来不一定能写出来,而这节课由我们原来的听说课堂侧重过度到了动手写,写出来是一种高度,让孩子们在写的同时,体验到成就感。
吸取经验,完善我们的课堂,结合本次培训心得,我代表我们英语组进行英语课堂展示,我相信:有压力就有动力,有动力就会有提升!在提前的准备中查资料,设计我的课堂流程,在我们原有课堂步骤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新元素,让我的课堂丰富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以类区分”“优困互补”让学生得到无限的成就感。
学习别人的经验不是移栽,而是嫁接。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探讨下,希望我今后的课堂能上一个新台阶!
倡导探究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变学生被动的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中,既发展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还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有个性化,对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教材中出现的分层次的多侧面的探究活动,是教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要守住这条线,教师是关键,工作中要扎扎实实地把每一节探究活动课上好,从备课到材料的准备,从活动设计到指导学生实施,从课堂组织到活动的完成,都要做大量的工作。当然,学生是参与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否则,探究活动难以完成。
我在教学中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的体会有三点。
第一,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问题要有科学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进行“探究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的进一步探究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吃的蒜苗是绿色的,而蒜黄是黄色的,它们是怎样培育出来的,你想知道吗?那就请你亲自种植来探究吧。这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愿望,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材料进行培养,并找出光是探究的主要因素。一组蒜苗放在光下培养,另一组放在暗处培养,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实光是叶绿素形成的条件。学生通过亲自体验,主动获取了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
第二,创设情境要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探究。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思维。主动思维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因此,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如利用丰富多彩的生物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去研究和探索;利用各种新的生物科技信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探究生物科学的奥秘。
第三,分层次、把握度,面向全体学生。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中,由于班级人数多,难管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教育背景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水平也有层次性。如果教学中不注意这一点就难以达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了解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探究学习中,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思维活跃的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完成一般的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他们积极思维,开展有创造性的探究性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把握好探究活动的梯度。
探究作为我国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探究性学习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其弊端也在逐一显现。认识这种学习方式的优劣,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才是将这种学习方式物尽其用的最好途径。首先,探究性学习给了我们一个更大的施展个性与才能的平台。通过探究性学习,我们可以提高自我与他人合作、沟通能力。我们通常通过组建小组形式进行探究,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合作、分工明确,有利于我们提高合作意识与能力,并通过团队找到自己的定位与价值。通过探究性学习,我们可以提升自学能力。
我们通过自己动手解决课本上的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课本上知识学得更透彻,记忆更牢固。探究性学习,使我们对学习更感兴趣,学得也更轻松。其次,探究性学习也往往因其自主性而时常流于形式,或对学生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我们在初中刚开始阶段学校或许会组织较多次自主探究性学习,可随着学生学业逐渐繁重,这种学习方式逐渐被闲置一旁,无人问津。在临近考试时,才会让学生做实验应试。这种学习方式在后期已经流于形式了,既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也白白浪费了时间,只是为了成绩单上那个分数才出此下策,实在是不应该。探究性学习还有一定的风险。学生在外出采集实验材料时也可能惨遭不测,用完的实验材料处理不当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探究性学习有其利,也有其弊,若利弊失衡,那么这种学习将得不偿失。
最后,我认为我们应采取措施,扬长避短,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对于探究性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我认为,这与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有关。应试教育以分数为上的宗旨导致其出现弊端。教育体系虽不是简简单单可以改变的,但事在人为,我们应从现在开始,开始注重素质教育,滴水可以穿石,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这个梦想终会实现,探究性学习终究会显现出它的最大价值。我们应加强对学生素养的提高,应教给他们各种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应重视的细节,包括实验材料的正确采集和后期处理的方法等,这都是学生应该了解的内容。探究性学习,如果运用得当,将为我们学生创造一片更广阔的天空,让学生不当“书呆子”,而做“神探子”,学习更灵活,更上一层楼。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究欲。化学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中。以探究性学习代替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以构建主义理论基础为指导方式,是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在加以意义建构。其实质是不直接把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老师创造一种智力的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有利于开展这种探索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知策略。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般和序为: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分析起疑,提出假设——讨论探究,丰富感知——自我评价,归纳达标 。现以我在教学中的几个实用事例供同行们探讨。
一、改进实验方案,创设有价值的问题再实验探究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大胆作出设想,提出解决方案,选择合理方案进行实验,而其中提出问题是最为关键,提出的问题要科学性可行性,提出问题不可行, 或难以实施,就失去了探究性价值。
例一:1我在教灭火原理时,问:点有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如果用烧杯罩上,是哪根先熄灭?学生讨论热烈, 让学生充分讨论后,让学生代表发言,认为哪个先灭的说出理由。两种意风分歧就很明显而且多数认为矮的先灭,理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也有少数同学认为是高的先灭,理由是热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小。好的大家动手试一下,结果一出恍然大悟,不信真的是高的先灭,再来一次, 结果还是一样。又问能举出哪些应用的例子来吗?学生很快就能说出:孔明灯,热气球的升空原理就是根据热空气密度小而能升空。2又问:在烧杯中点有高低不同的蜡烛,先在杯中加点碳酸钠,再加点稀盐酸。又是哪个先灭呢?学生讨论同样热烈,不过这次多数认为是矮的先灭了,理由是生成 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通过实验探究,验证了设想是正确的,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认识,还拓展了知识结构。
在理解了燃烧和灭火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问:你家里是用什么时候作用燃料?怎样才能使它充分燃烧?如果引起了火灾如何灭火?如何逃生?等问题,加强知识的应用能力,把课堂学到理论基础和实际相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建立探究性学习习惯。
通过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并要求多次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猜想,探究,分析。
例2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时,问:有哪些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然后讨论分析每个反应的优劣,不难得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还可以得出实验室制取其它气体的方法:从制成本,原料获得的难易,反应条件是否可以更低些,容易达到,制得气体是否易收集等
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严密的科学精神
通过实验不尽是为了知识的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缜密的科学素养。如点燃氢气〈或氢气还原氧化铜时〉,用干冷的烧杯罩上有水洙为什么?很多同学不加思考就会说出生成了水。又有没有不科学的不严密的地方?为什么?只有少数同学能分析出是由于生成的氢气含有水份,没有用干燥剂把生成的氢气干燥。
三、实验探究还可培养学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污染并不是化学诺的祸,而大多数是人为的环保意识不强所导致的,不仅要求人们在生活、生产中要有环保意识,尽力避免破坏生态环境,而在我们做实验时也要做到环境保护,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就要求把尾气进行处理,以免造成环境污染。问是把尾气点好还是收集好?哪种更环保节能?同学讨论不难回答。又如在做硫燃烧实验时,问生成的二氧化硫会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何改进实才更环保?学生讨论后提出很多识方案,选其中更好的,是在集气瓶内先装点氢氧化钙溶液就可以吸收。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怎样做到节能环保?从用水用电用纸等等角度发表各自意见,并要求做些社会调查,还可培养合作创新精神。
总之通过实验不仅是传授知识,掌握一些仪器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方法,现象描述,思维能力 分析归纳,判断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集体合作,创新能力。
工作之后的学习都是挤出来的,想在20xx、20xx两年期间,连续四五次外出学习都因为工作上的事没有成行。当接到短信说要连续15天学习的时候,自己惊讶的叫起来,吓到刚好在办公室的领导,以为发生了什么事。
两个毕业班的课,还有年初报表,新生学籍等杂七杂八的事,给自己的反应是不是又要像以前那样去不了。周末的时候想好了调课,星期一就跟两个班的班主任协商,一个班只差一节课就是完整一个星期的课了,另外一个班则是完整的一星期的课。后来学校也帮忙安排了,课程不用担心了。只需要把统计的做好就可以了,这个也是不轻松的,学校同事的爱人在另外一所学校也要干统计的活,星期四晚上他是四点多才睡觉,准确的说是星期五早上凌晨四点多才睡觉,还好我们学校的老师都非常配合,办事有效率,学校布置的任务都能够按时完成。虽然计划是星期五上午上完课,下午就可以直接出发的,但是没有成行。于是中午没有休息,一直干到下午四点多,学生放学后才出发去车站,不管怎样说,走在学习的路上就应该开心了。
学习地点,广外艺,以前没有怎样听过这个学校的名字,听主持人介绍,这是由广东外语师范和广东艺术师范学校合并而来的。虽然现在的名字听起来感觉不到高大上,但是里面上课的人却不简单,如今天讲课的,有一个是特级教师,一个是正高级教师,两个都是校长,两个都叫小兰。两个老师都是外省来广东的,一个是92年来的,一个是93年来的。
上午讲课的是吴小兰老师,题目是“锲而不舍,勇于开拓——名师科研成长之路“。
1、学习是成长的源泉。高老师开篇就点到学习是成长的源泉,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学习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高老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校不是很愿意让她去读研究生的情况下,想办法先报名,然后拼尽全力考取华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当时她那一届,共有80人,只有3个老师是小学教师。她家人也不是很同意她读研究生,但她还是克服这些困难。最终复习中得到家人的理解,考到研究生后,得到校长的特批,顺利入读研究生。她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扎扎实实的学,做研究。她的课题多次获奖,专家给她的点评就有这样的一句话,写的很专业,是有认真做研究的。在考取研究生之前教5个班级,15+5=20节课,快把她逼的绝望,想辞职,刚好因为研究生可以脱产学习半年,这样她就可以暂时脱离这个苦海了。但是在学习中,学得越多越想把学来的东西运用到学生上,本来打算脱离教学这个苦海的,却又热爱跳进这个蓝海去了。学习是可以让人改变想法,学习是可以让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像罗胖说的,人生一切难题,知识给你答案。
2、进取——不甘平庸,有所追求。惟希望也故进取,惟进取也故思辩。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她来广东,学校聘请她是来教美术课的,但是第一节上美术课搞砸了,学校让她上英语课,英语课得到学校领导的赏识,于是改为教英语。十指有长短,学生要参加比赛,主动给学生补习。主动放学留下来给学生补习,不让学生掉队,即使掉队也别掉太远。
3、开拓——开拓需要心胸、眼光、志向和毅力,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往直前、攻坚克难的执行力。追求完美,崇信吧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在前进中总会遇到有诸多不顺,但这是上天派来考验你的,看你是否能有更好的,只有你把克服这些,把简单的事做好,
4、研究——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那你就应当引导教师在研究这条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吴老师特别提倡,现在的老师工作都很多,很忙,但是如何把繁杂的工作简化,不要把课题跟教研脱离。课题是指导教学的,平时的教学活动就要把课题联系起来,做一次活动,两次用。这个提法在之前的学校领导有提过,也听过一些专家讲过,看来那些优秀的人都善于利用把事情归类处理,提高单位时间的价值,提高每件事的价值,把单位时间同时出售两次,这跟李笑来讲的,多次重复出售自己的时间的原理是一样的。
远程学习心得自从我接收了丰富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以来,并利用资源实现了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我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远程教育是新资源的新跨越。
通过我对远程教育学习和应用,使我感受到这是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对传统教育的挑战,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技术,开始消除地区性的教育差距,能让农牧区的孩子同其它大城市的孩子一样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使不发达的边远地区的教育手段上了一个新台阶,改变了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语言讲授为主要形式,一直沿袭单一的口耳相授的教学模式,使我们的教学方式变得丰富多彩,让课堂更形象、具体、生动,更直观,更逼真。使用教学光盘、教育网络去采集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资料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教育信息更灵通了,不再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远程教育是新时期教学的新方法。
在我使用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时,面对如此充足、精美的远程教育资源,我感到非常的兴奋、激动,通过学习和使用,如我在讲这课时,利用课件动画素材制作课件,创设了情景,把内容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在播放时同学们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数学中的时分就在我们身边,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大家开始热烈讨论一节课有多长时间,并在课后随时观察自己生活周围有趣的数学知识,而且使学生更加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有时我把有关教学资源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利用图片、背景音乐等素材创设出符合课程要求的情境,喧染了课堂气氛,我发现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更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三、远程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新工具。
利用资源实施素质教育远程教育为我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资源,为进行素质教育提供了条件。在利用学生自习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有计划的播放一些数学知识,在数学知识节目中同学们了解了数学的发展,体会到数学的力量,憧憬着数学的未来,激发了孩子们幻想和创新的智慧,使同学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明白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己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所带的学生不再感觉到数学的乏味,而是争先恐后地要上数学课。我也觉得非常的慰藉。我认为,如果我们老师调用、修改网上资源在网上备教案,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使老师有更多时间去探索教法、研究学生,因材施教,这何尝不是一种好教法呢?
总之,我感觉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信息灵通了,变得"耳聪目明",更具发展潜力;我相信学生会拥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远教资源为教学服务,让远程教育达到效果。
探究性学习即研究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但课改与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及特点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误区。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和任务驱动性等特点。正确理解这些特点,对课程教学会产生积极导向作用.
探究性学习有如下特点。
(一)开放性
(二)自主性
(三)过程性
(四)实践性
(五)教学方式的任务驱动性
要注意的是,过去我们往往把实践狭隘地理解为与体力活动或动手技能相关的操作活动,如过去在理科的实验课强调的就是动手操作技能。现在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动手操作的技能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相对下降,更重要的是能发现问题;能够制定一套方案去解决问题,技术的问题有专门人员去解决。实践并不等于操作,而包括从提出问题到求得结论、做出评价的整个过程,除了操作之外,思考、计划、找资料、理论探讨、收集数据、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写报告、写文章,都是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