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4共和国勋章钟南山人物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5篇)
崔根良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首场报告会在吴江人民剧院举行,为我区庆祝建党95周年、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区委书记梁一波以《民营企业家的优秀代表》为题讲述了崔根良同志的先进事迹,并期盼吴江出现更多像崔根良这样的民营企业家。区领导盛红明、沈金明、李斌、李铭、徐晓枫、周春良、周学林、范建坤、屠福其、王悦、于向军、吴卫中、沈向东、肖仲伟等出席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区委副书记盛红明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崔根良同志全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决定》。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缪学为系统概括了崔根良同志先进事迹的时代内涵和精神实质,传达了中共苏州市委对深入开展向崔根良同志学习活动的要求。区委、组织部部长周春良主持报告会。
崔根良同志是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他30多年如一日,以爱党爱国为信念,以产业报国为己任,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先后研发掌握了光纤光棒核心技术,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自主发展之路。他以守法取信市场,以关爱回报社会,赢得了尊重和声誉。他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非公经济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优秀企业家、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个人”、中国十大慈善家、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今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崔根良同志全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并在全国广泛开展向他学习的活动,要求全社会学习宣传崔根良同志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先进事迹,弘扬其“敢为人先、敢创大业、敢攀高峰、敢争一流”的精神。
报告会上,区委书记梁一波、亨通光电公司副总工程师肖华、亨通高压电缆公司总经理李自为、吴江电视台记者张萍分别以《民营企业家的优秀代表》、《创造中国光棒的日日夜夜》、《在亨通每个人都能出彩》、《有一种身份叫共产党员》为题,用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鲜活的事例,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讲述了崔根良同志的先进事迹,真实还原了崔根良与他的亨通集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切入点,以民营企业家的创业豪情,以实业巨子的创新激情,以党员带领群众的发展热情,创造了非凡业绩,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大家生动展示了崔根良艰苦创业,书写几度辉煌;热心公益,展现大爱之心;矢志不渝,扛起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的“时代楷模”形象。崔根良也以《永不停歇创业创新的脚步》为题,讲述了自己40多年来创新创业的心路历程和体会感悟。
梁一波在报告中指出,30多年来,崔根良同志从一家乡办小厂起步,依靠艰苦创业,全面创新,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做优的发展之路,把企业带进世界同行的前列;他用爱党爱国的信念、产业报国的担当和奉献社会的情怀,为时代树立了榜样。作为一名党员,崔根良同志时刻以坦荡无私的胸怀回报着党委政府的支持;作为一名企业家,他坚守正道,洁身自好,始终做到政治清醒、经济清楚、生活清白。他是一面旗帜,披荆斩棘、永不停歇走在创业创新路上;他是一个标杆,心系祖国、回报人民,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使命;他是一面镜子,义利兼顾、诚实守信,映射出自己的清白人生。
梁一波强调,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再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区委、区政府一定贯彻落实的指示要求,靠前服务,积极作为,真心实意支持包括亨通集团在内的广大民营企业发展。同时,也期盼有更多像崔根良这样的民营企业家,用拼搏成就大业,用创新改变未来,用奉献承担责任,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谱写人生事业的华美乐章。
报告会生动感人、催人奋进,全场响起了32次掌声,让大家真切感受到,崔根良这位令人肃然起敬的民营企业家身上,有一股敢想敢干、追求卓越的激情,一种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一份实业报国、回馈社会的担当,这是时代的精神,更是楷模的力量,使聆听报告的每位同志深受教育、深受鼓舞。
报告会要求,全区各地各部门要把开展向崔根良同志学习活动与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庆祝建党95周年活动结合起来,迅速掀起向崔根良同志学习的热潮;进一步加强对崔根良同志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扩大报告会的影响力,以便更多的同志特别是广大企业家参与到向崔根良同志学习的活动中;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务必以实际行动落实好报告会精神,以崔根良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职岗位,再创新的佳绩,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吴江作出更大的贡献。
1968年,850名英国福特汽车公司位于达根纳姆的工厂女工走上街头,抗议因性别歧视而产生的不公平的工作待遇,这场罢工很快席卷全英国,最终使英国实现了男女员工的同工同酬。
如果不是《达根纳姆》这部电影,谁也不会想到,在英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仅仅是在49年前,才将“男女同工同酬”作为一个合理的诉求摆出来。
而在中国,“男女同工同酬”却早已于1953年就被写入宪法。
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现已九十高龄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便是这一大事件的推动者。
申纪兰是谁,相信大多数国民并不陌生,她的人生履历里这些亮点足以让人过目不忘:全国唯一一名连任13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道德模范……
申纪兰17岁嫁到山西平顺县西沟村时,可是一把干农活的好手,可是,村里的风气却让她有些沮丧,“好男走到县,好女走到院”、“男人上户,女人不上户”就是当年的农村现实,女人在家不是带娃,就是煮饭,几乎没什么话语权。
虽然现状让申纪兰有些愤懑,但她心里也暗暗地较着劲,在农业生产中,申纪兰跟男人一样撸起袖子拼命干,22岁那年,由于她在生产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她被村民们选为西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副社长。申纪兰意识到,现在终于能说上话了,得为妇女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第一步,是想办法让妇女们下田,好多妇女们在家呆了半辈子,不愿意出来。村里有个胆子小又保守的李二妞,申纪兰也不嫌烦,直接跟到她家劝她:“你在家窝着,穿的破、吃的差、还常受气,到合作社劳动,给家里多分粮,增加了收入,你男人肯定对你好。”终于有一天,李二妞跟着申纪兰扛着农具下田了,慢慢地,那些天天围着灶台转的女人都逐渐跟着申纪兰走上了地头。
虽然大多数妇女已经跟男人一样干起了农活,但在劳动中得到应有的尊重才是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有一天,撒粪劳作之后,记分员给干同样活儿的男劳力都记了10分,女劳力却只记了4分,申纪兰当场提出质疑,记分员说,“男的就是比女的强嘛,地里的哪项技术活儿不是男人干的呢?”于是就有妇女开始抱怨:“男人一天记10公分,妇女只记5公分,还不如在家里纳鞋底呢!”
怄了一口气的申纪兰在接下来的“耙地”活儿中,一定坚持要去做男人们的踩耙工作,显然,她要跟他们比个高低。整整一天劳作下来,无论男女,都对她耙的地赞不绝口,就这样,申纪兰为妇女们赢得了第一个10分!
有了成功的经验,申纪兰顿时有了干劲,她趁热打铁,与村里几位妇女积极份子一起向社里提出“男女干一样的活儿,应记一样的工分”,且真刀实枪地跟男人们来了一场实力大比拼,比赛科目有放羊、耙地、站耙、下地间苗等等,不仅在工作强度上不输男人,而且她们动作更麻利更灵巧,男人们终于服了气,社务委员会经过认真讨论,确定了男女同工同酬这套新的分配方法。
申纪兰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事迹很快就在百姓间传开了,1953年,《人民日报》以《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为题报道了西沟村妇女争取权益的事迹,在全国引起轰动,申纪兰所在的西沟村,以“中国最早实现同工同酬”被载入史册,“男女同工同酬”也逐渐在全国普及,并在1954年被写入新中国《宪法》。
1953年,申纪兰第一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被毛主席接见,毛主席高兴地握着申纪兰的手说:“很好,你是农村妇女的带头人,妇女是半边天,你这个头带得好。”
当年申纪兰嫁到西沟村时,那里的山是石头山,河是乱石滩,在申纪兰的影响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西沟村这片贫瘠的土地,现在已经拥有了1.5万亩的成材林,12万株经济林,农村人均收入9800元。
在劳动中获得解放,在解放中获得尊严。申纪兰一生都未曾离开劳动,她用自己的一生向中国妇女们传递和验证了劳动的价值。作为唯一一位连续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的代表,申纪兰不愧为中国人大制度的“见证人”和“活化石”。
我听取了十名同志的事迹报告,感触颇深。这些建设系统的先进典型,都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的工作,默默的奉献着,他们每个人身上都闪耀着为我市城建事业献身的光辉,值得我们学习深思。
学习典型什么?我想,第一首先要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庞宝根同志率领团队把一家默默无闻偏居一隅的乡镇建筑队嬗变为香港主板上市的现代企业集团,就充分发扬了敢于创新的精神。宝业集团起步于1974年,经过34年的发展,借助浙江省宽松的经济环境,秉承“以品牌赢市场,以科技求发展”的理念,承建了一大批大难新工程,创出了鲁班奖11项,国优银奖10项,庞宝根带领宝业集团取得如此成就,他的创新精神,他的这种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当前我们城建工作面临复杂的形势,要求我们要有创新意识,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的开展工作,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地步,这样才能把我市城建工作推向更高的层面。
第二,要学习先进典型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宁波市江北区城管局的一线保洁员徐辉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弘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行业精神,用五尺扫把在大街上谱写了一曲以艰苦的劳作和辛勤的汗水给市民群众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环境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者之歌。虽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但为了树立环卫工作良好形象,徐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真情和关爱引导人们自觉爱护公共卫生,共同营造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
第三、要学习先进典型的无私无畏的拼搏精神。温州市龙湾区建设局原副局长娄爱亮同志因积劳成疾、鞠躬尽瘁而最终因公殉职。他在30多年的工作历程中,面对多项繁重的建设任务,没有私毫的退懈,凭着无私无畏的拼搏精神,一一攻克难题。尤其是在瓯海大道龙湾段工程建设中,由于该工程涉及到5个镇(街道)、23个行政村,共需征地3800亩、拆迁房屋18万平方米、新建安置房17万平方米,因量大面广,情况繁杂,使征地和拆迁成了“天下第一难”。娄爱亮同志迎难而上,政策与感情并用,原则与爱心相济,使得征地和拆迁工作顺利推进,为这一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工和顺利推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娄爱亮同志坚持原则,顾全大局,是位真抓实干的好干部。
我们学习先进典型,要立足于本岗位,找出自己的差距,认认真真的做好上级交给的每一项工作,无论大小,从一点点的小事做起。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严于律已,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真正把职工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为推进环卫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七一”建党节即将到来之际,6月28日,我县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魏登殿先进事迹报告会,总结回顾近年来我县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并对全县党的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进行了表彰,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向魏登殿同志学习,扎实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等工作。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涛作重要讲话。县委副书记袁昌国主持会议。在家县四大家领导出席会议。
会上,全体党员面向党旗,高举右手,在县环卫所党支部书记、全市最美共产党员潘业全的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县委、组织部长汤宏宣读了县委表彰决定;县四大家领导为1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0位优秀党务工作者、10位优秀共产党员代表进行颁奖;党的代表、坎子山村党支部书记魏登殿同志作了先进事迹报告。
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涛代表县委,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县1.8万名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张涛在讲话中指出,近两年来,郧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打好发展、稳定、从严治党三大硬仗,建设文化旅游强县·湖北西北门户”的发展思路,真抓实干,奋力作为,县域经济、社会稳定、民生事业、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实现了“”胜利收官和“十三五”良好开局。
张涛指出,在我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深入开展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县委、市委,直至省委号召向魏登殿学习,意义重大。魏登殿是我们身边的典型,是我们郧西的典型,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学,带头学,深入学,学有收获,学有成效。他要求,要深入学习魏登殿的“四种”精神,即学习他对党忠诚、永葆本色的政治品格;艰苦奋斗、决战贫困的实干作风;回汉一家、共同富裕的民族情怀;一身正气、无私奉献的道德操守。要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实际工作,坚定信念,担当实干,率先垂范,严于律己,争做优秀党员。
张涛强调,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要抓好思想政治建设,精心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始终保持思想政治上的先进性。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县乡换届工作,选拔一批得力干部,选优配强各级班子。要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实施强基工程,全面激活党的细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夯实管党治党责任,强化党规党纪约束,大力整治顶风违纪和不正之风。要抓好当前精准扶贫、产业培植、项目建设、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
就贯彻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县委副书记袁昌国要求,各地、各级党组织要深刻领会贯彻此次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对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找问题和差距,改进作风,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建设、民生稳定等工作,打好发展、稳定、从严治党“三大硬仗”,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朱有勇
四十年前有一位青年走进云南农业大学开始了学农为农之路,四十年后有一位院士在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带领老乡走上了富农惠农之路。他就是我国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名誉校长、朱有勇教授。6月15日,朱院士的先进事迹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和新闻联播播出。一时之间,他的先进事迹从云岭大地传遍了大江南北,在云南农大师生中也引起强烈反响, 激发了农大学子献身农业、服务三农的雄心壮志。
1977年恢复高考后到云南农大植保专业学习,1982年获学士学位留校工作至今。他开创性地从栽培角度探索了利用生物多样性时空优化配置控制病害的新途径,标志性研究结果在《Nature》上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将生物多样性原理与植物病害防治理论相结合,拓展了植物病理学研究领域,对解决现代农业生产中作物病害流行及农药过量使用等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几十年坚持信念、学农爱农、潜心研究,开拓创新,把论文写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成为老乡们最喜爱的“农民教授”。
通过制图教研组集中学习,我的大致体会是这样的。
一、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我是中国人。身为中国人,不可能不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一直认为,“工”人是永无出头之日的。“工”字往上出头就变成了“土”,变成“土”当然是我所不愿意的,那只好往下出头了,一出头,坏了,只剩下好好“干”。还有,传统的中国是一个等级社会,上至天子,下至黎民老百姓。“天子,诸侯,大夫,士”此之谓“贵族”。这些人均与皇帝老儿有血亲,地位之尊贵自不在话下。接下来就是下等贱民“士,农,工,商”,你看,“工”都排在“农”下面了。看来,工人是下等贱民当中的下等。如是,又有谁愿意当工人呢?通过学习,我想,是时候改改我们的观念了。须知,传统的中国是古代的中国,而我们当下所处的中国,是一个区别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是一个向现代化进军的中国,是一个要实现xx大复兴的中国,是一个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的中国。总之,时代变了,观念也要变了。我想,这就叫“与时俱进”吧。我们必须牢牢树立“技能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的观念。有了此观念,我们就要“学技术,练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为国家建设服务的能力。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二、身为从事传授技术的`专业教师,更应有“爱岗敬业,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作为教师,言传固然重要,但我以为,身教更需注意。你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模范、楷模。他都学着你呢?学你的知识、学你的技术、学你的为人、学你的精神。我想,通过此次集中学习,我更深入的意识到,“爱岗敬业、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等素养对于一个在职场上打拼的青年有多么的重要。我是青年教师,我必须爱教学之岗,敬教育之业;我必须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我必须感想,敢做,敢突破,敢创新,为更好的教好学生而努力。我所教的都是青年学生。他们毕业之后都要进入各个专业之岗,他们从事的是一线生产,他们也将成为技术突破的主力军。我想,他们的职业生涯,能缺少“爱岗敬业、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职业素养吗?由是,我深感责任重大,可不能误人子弟呀!
“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1979年春天,李桓英第一次前往云南西双版纳考察麻风病情,那时的西双版纳3个县,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麻风寨。过去,由于缺乏特效药物,以及社会对麻风病的恐惧、歧视和偏见,麻风病人忍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麻风病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歧视!”为了拉近与麻风患者的感情,李桓英没有穿戴任何防护衣服和面具,走家串户给病人做检查,甚至与病人见面时总是握手拥抱拍肩膀。
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和远离人群,寨子里的人们对治疗既缺乏信心,又难以适应按时按量服药的治疗要求,有的病人甚至自暴自弃,把送来的药丢进水塘里。
李桓英听闻,十分着急,亲自上门送药,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扬头就喝,饭捧起就吃。时间一长,寨子里的村民都传:“村寨来了个女医生,不怕麻风!”
“我们做医生的是没有恐惧的,我走遍世界,恐惧对我不是个事儿。我甚至巴不得自己被传染上——让你们亲眼看看我能治好它!”
李桓英还会教麻风病人穿鞋。“早晨和晚上,你们要这样。”手一下子伸进病人刚脱下来的脏鞋,“摸摸有没有砂子和钉子,再穿上”。麻风病人手脚是麻木的,甚至,端滚烫的火盆都感觉不出烫手。李桓英不怕脏,就是为了教给他们防止皮肤破损溃烂的自我防护方法。
她用自己的行动来消除大家对麻风病的歧视,不断向人们证明:麻风病是可治之症,麻风病人并不可怕。
为了我国麻风病防治事业,高龄的李桓英长期奔波在云、贵、川贫困边远地区,7个地州、59个县,几乎每一个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在她的努力下,云南省勐腊县的麻风病患者被全部治愈,1990年的泼水节,他们摘掉了麻风寨的帽子,作为一个行政村,被正式划入勐仑镇,李桓英为它取名为“曼南醒”,意思为“新生的山寨”。这一天,李桓英和人们一块儿跳起了傣族舞蹈。
1998年,李桓英在第xx届国际麻风会议上作了《在云南实施麻风病防治特别行动计划的报告》,报告结束后会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诺丁博士紧紧握着李桓英的手说:“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朱有勇,男,汉族,1955年11月生,云南省红河州个旧人,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首席教授,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朱有勇学农爱农为农,四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态度致力于科技扶贫并结出累累硕果,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知识分子的道义担当。
敢于“顶天”:问鼎《自然》封面文章
因为研究生导师段永嘉先生留的“一道不会回答的考题”——追溯世界农业历史,依赖化学农药控制病害不足百年,在几千年传统农业生产中,利用什么控制病虫害?朱有勇开始了数十年的科学探索之路。
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易造成病害流行,致使农药用量大幅增加,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粮食生产构成潜在危机。很多国外科学家提出通过基因、生物学、杂交等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都因为技术难度太大,几乎没有成功的例子。上世纪八十年代,云南的稻瘟病很严重。在石屏县的一个村子里,朱有勇偶然发现栽种着不同水稻品种的田里稻瘟病很轻,而只种一个品种的田里病害却比较严重。难道“稻瘟病”的发病率高低与水稻不同品种间的间作有关?于是,他跳出品种概念,依托传统间套作技术,开始了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尝试。经过研究,他发现,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栽培技术,尤其是作物间作套种和林木混交等,体现了作物多样性的内涵,能减缓病虫害流行。此后的十多年里,他经过近千次试验进行确证并研究控病机理,建立了一系列作物多样性控病增产新技术,最终确证了作物多样性时空优化配置是有效控制病害的新途径。在20__年,这一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上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引起全球关注。
“遗传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技术在全国10省区市推广6000多万亩,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科研一等奖;“物种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技术已在国内外应用于3亿多亩旱地作物。这两项技术都可以减少60%的农药使用,并能增产20%~30%。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甘于立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20__年,中国工程院开始结对帮扶澜沧县。作为年富力强的“60后”院士,定点扶贫的任务落在了朱有勇肩上。朱有勇院士带着团队驻扎在竹塘乡蒿枝坝,走进田间地头、深山密林开展实地调研。朱有勇院士团队紧紧抓住科技创新的利器,确定了“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帮助边境直过民族尽快脱贫致富。
朱有勇院士将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新技术在这里落地。该技术充分能有效抑制病虫害,减少60%的农药用量,大幅度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落地的还有“院士公司 基地 农户”的“4”科学化、标准化、产业化扶贫模式,即院士、专家和公司抱团帮助农户解决技术、物资及销售方面的问题,农户专心学技术搞种植,大家齐心协力脱贫致富。20__年,在全县38个村寨示范3200多亩。冬季马铃薯在11、12月播种,翌年3、4月收获,澜沧将成为全国最早上市的鲜薯产区之一。冬季马铃薯平均亩产2.5-3.5吨,为每户增加收入2500元到7000元。
朱有勇院士在调研中发现澜沧县境内有大面积退耕还林的思茅松,林下经济大有文章可做。朱有勇院士又给澜沧带来了一项“能转化到土地里”的创新科研成果——林下有机三七技术。林下有机三七种植坚持“不准施用一粒化肥,不准使用一滴农药”的品质控制标准,让中药材回归山野林中,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有机三七,从生产过程保证了药材质量。该技术不占农用地,生产成本低,价格高效益好,为边疆民族地区探索出一条依托科技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林下有机三七预计每亩产量50公斤至80公斤(干重),村民每亩林下三七可收入5万元至15万元。
扶贫先扶智。朱有勇院士团队不仅为拉祜山寨带来了最新科技,也带来了“最强大脑”,在全国首创中国工程院科技扶贫技能实训班。院士专家直接为农户授课,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理论、教生产,手把手地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种植,直至学懂学会。到目前为止,院士专家已培养了840名乡土人才,这些学员回乡以后为脱贫致富发挥了带头作用,变成一颗颗脱贫致富的“种子”洒遍澜沧大地,形成脱贫攻坚的“星火燎原”之势。
朱有勇心系一生钟爱的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教育事业,在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学校特别奖励他200万元。他用奖金设立云南农业大学“有勇奖学基金”,专门奖励品学兼有的学生和潜心研究的老师,鼓励学农爱农的师生踏实耕耘、奋发前行。
在学术界,朱有勇院士是公认的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研究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在农民眼中,他是一个最在行不过的庄稼好手,知农民冷暖、懂农民所想的贴心人;在学生眼中,他是一位学农爱农为农、令人敬佩的老师和关爱后辈的长者;在自己眼中,他说不过是一名农民教授。
朱有勇立足于平凡的岗位,根植土地,不忘初心,担当实干,书写了学农爱农为农,潜心服务“三农”奋斗篇章。
19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个男生突然发高烧,张桂梅看到这位学生寒冬腊月还穿着单衣,当即把丈夫去世后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给了这位学生,并连夜把他送到医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费。第二天,当学生家长赶到医院,看到已经守候了整整10个小时的张桂梅脸色苍白,神情憔悴,这位傈僳族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还有一个男生,因为没有生活费而几次提出退学。可只有4个月就毕业了,眼看孩子中途辍学,张桂梅心痛不已,每周拿出30元,帮助他顺利完成了学业。
有一段时间,班里的许多男生夜不归宿,沉迷网络游戏。张桂梅得知后心急如焚,直接将行李搬到了男生宿舍,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学习。通过言传身教,终于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健康向上的业余爱好。此那以后,不少学生有趣地称她为“校园妈妈"”。
20__年,张桂梅远在东北年近古稀的姐姐病危,很想见一见她这位已经20多年没见过面的妹妹,并给她寄来了路费。可这时,正赶上一个学生住院交不起住院费,她又把姐姐寄来的路费给学生交了住院费,并打电话请求姐姐谅解。
有一次,张桂梅在乡下看到一个衣衫破旧的农村妇女心事重重。一问之下,才知道因为山体滑坡,原来的房子被冲走,各级政府凑钱给她盖了新房,但自己也借了些钱。眼看孩子就要上学,自己又身带残疾,正为孩子上学的费用发愁。张桂梅听后没有多想,对那位妇女说:“孩子我背走,你自己找点活干,什么时候有能力抚养孩子,就什么时候去接回来。"就这样,她将这个素不相识的女人的孩子背出大山,供他吃住和上学读书。
20__年3月,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张桂梅义务担任院长。从那时起,她又把母爱给了失去父母的孩子们。
20__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邀请60位全国部分教师和教育专家到北戴河休假,并允许每人带一位亲人陪同。张桂梅作为云南省唯一被邀请的教师,她的第一个念头是要带多年没有见面的姐姐同去,但这个念头一闪过后,她又想到了自己收养的孩子们。于是,张桂梅带上了“儿童之家”年纪最小的“小萝卜头”。
现在,“儿童之家”收养的孩子已经有20多人走向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人。17人分布在全省各地读书。另有50人还在“儿童之家”,在张桂梅妈妈的呵护下幸福成长。张桂梅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但她却把自己的工资和来自其他方面的收入都用在了别人身上。20__年国务院给她颁发了5000元奖金,她作为党费全部交给了党组织。20__年,“三八”妇女节,昆明市总工会捐给她2万元用于治病。20__年,华坪县委、县政府奖给她1万元奖金。这些钱经过她的手以后,她又转手用到了学生和贫困群众身上。20__年,张桂梅获得云南省届“兴滇人才”奖。刚刚从昆明领奖归来,她就把30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了民族小学,用于新建教学楼。同时,把“儿童之家”的一辆微型车和别人捐献的一车衣服也捐给了这个学校。几年间,张桂梅累计用于资助学生、困难群众和教育事业的捐款已接近50万元,而自己却没有留下一分存款。
五月是属于劳动者的岁月,劳模精神是我们心头最闪耀的星空。在集团公司吹响二次创业号角的时候,在分布式能源项目全力推进的时刻,我再一次走近劳模先进,学习劳模先进,用他们的精神锤炼自我。
学习劳模先进,就学习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学习他们以民族振兴、以企业发展为己任的主人翁精神。劳模近在眼前,全国劳模为xx公司安全生产严把设备关,为解决问题与厂家据理力争,她认真负责的主人翁精神最终折服了生产厂家,集团公司技术能手 为树立公司敢担当能作为的良好形象,在调度许可时间内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安全高效完成5号机组线路保护改造升级。还有虽人间陨落却永照寰宇的巨星袁隆平院士,他以“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为己任,他“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真正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实现了“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目标。
学习劳模先进,就学习他们勇于创新,争创一流,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我们要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寻求革新,创新工作方法。面对集团公司点检定修竞赛的挑战,不畏惧不退缩,勇挑重担,在困难中立誓一流,在挑战中创新学习方式方法,最终实现个人和xx公司的完美蜕变,成绩面前,他不骄不傲,创立了集团公司首批职工创新工作室,在一线在现场不断开拓进取,先后完成了运煤中水系统厂用电互联改造、一次风机变频器控制电源供电方式改造等课题。作为一名普通的电力老职工,法没有傲人的学历光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却在科技创新的路上披荆斩棘,用不断进取的精神谱写了员工的成长之路。
学习劳模先进,就学习他们艰苦奋斗,艰难创业的拼搏精神。虽未亲历,却完全可以想象如何带领xx公司继保专业从青涩走向成熟,也完全可以体会法师傅面对现场设备亟待改造状况时的艰难。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面对刚刚起步的xx项目,面对“精品工程、样板工程”的目标,我们将用艰苦奋斗、矢志不渝的拼搏精神将智慧和汗水为集团公司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贡献力量。
在新征程上,我们一直要把从劳模先进身上汲取的力量,落实在平凡的岗位上,落实到点点滴滴的日常工作中,落实到xx项目的开工决策、落实到建设全过程管理中,矢志创新、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为绿色低碳、多能互补、高效协同、数字智慧的新贡献力量,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作为在云南待了大半辈子的东北人,张桂梅对待学生成绩时的“苛刻”,一如她一生的倔强和坚韧。
1974年10月,张桂梅响应党的号召,随姐姐从东北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此后的时间里,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
1996年,张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后张桂梅放弃了大理优越的工作环境,申请调到深度贫困山区华坪县。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在全县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并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语文和政治课教学任务。
1997年4月,张桂梅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需立即住院治疗。但为了不耽误初三毕业班的教学进度,她偷偷把检验结果藏起来,直到7月份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住院接受手术。
得知张桂梅身患重病,县妇联主席和工委女工委主任同时看望了她。几天后的县妇代会上,全体代表为这个“外来的姑娘”捐款。有人借钱捐款、有人把给孩子买衣服的钱捐了、有人捐了自己回家的路费……县领导说:“张老师,你放心,我们再穷也要把你的病治好。”
手捧着这山乡的情义,张桂梅的泪水夺眶而出:“华坪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为华坪做些事。”这一坚持,就是20多年。从那时起,张桂梅的生命就和华坪、和教育扶贫连在了一起。
丈夫去世后,张桂梅没有再组建家庭,没有亲生儿女,全身心投入教育和慈善事业。20__年,她一边在民族中学当老师,一边兼任“儿童之家”院长,成了众多孤儿的“妈妈”。20__年,维持“儿童之家”的资金面临短缺。为缓解窘境,张桂梅到华坪各部门筹措资金,“求人很丢人,但如果孩子们生活得不好,我这个义务院长更丢人。”
20__年至20__年的寒暑假,张桂梅在昆明为孩子们筹措到两万多元。对此她说,一切辛苦都值了。
当年,林县人民开凿红旗渠,创造了当代“愚公移山”的奇迹。如今,黄大发老支书带领村民凭双手凿出一条生命之渠。在平原上凭双手凿出水渠已经不容易了,何况是在山上,那里有绝壁、有险崖,一不小心就可能身处险境。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黄大发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大发执著地“和大山较劲”,最终取得了胜利。
当下,全国正在推进脱贫攻坚。脱贫攻坚,外部输血的同时更需要内部造血,需要调动起贫困地区人民投身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山区自然条件不佳,但人们应当有人定胜天的信念,要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困难摆在那里,如果总是想着绕着走,那只能说明能力有限,只能说明毅力不够强大。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让自己强大起来,才能把困难征服、跨过困难这道坎。很多时候,能不能跨过困难这道坎,就在于人们是否有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
和大山较劲,彰显了黄大发老支书的为民情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然当了村支书,就应该切切实实为民谋福祉。没有好的水渠,村庄“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村民的日子十分艰苦。农民以种田为生,解决好摆在村民面前的灌溉难这个“拦路虎”,农民才能吃得饱饭、穿得暖衣。在山区修水渠,尽管很困难,但却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黄大发老支书带领村民修建水渠,付出了很多辛劳。修渠的过程中,老支书还承受了亲人离世带来的伤痛。好在,全村上下一条心,终于修成了水渠,庄稼灌溉难的问题迎刃而解,村民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修水渠只是第一步,黄大发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而是在此基础上带领村民继续通路、通电,朝着更好的日子迈进。
和大山较劲,黄大发的自力更生精神值得人们学习。自力更生精神,正是黄大发老支书的“大发”境界。胶鞋已经断裂却舍不得换一双,这个生动的细节正是老支书简朴生活的写照。共产党人,就应该像黄大发一样“先忧后乐”“先苦后甜”。黄大发的“大发”境界是一种精神力量。今天,物质生活富裕了,少数年轻人不肯自力更生,毕业了还在啃老,这是不妥当的。劳动才能创造财富,通过自己的双手奋力拼搏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黄大发是一面很好的镜子,每个人都应该从他身上汲取自力更生的正能量。其实,中国经济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很大程度正是因为弘扬了自力更生的精神。物质生活好了,但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丢。自力更生,掌握核心技术,才不会被别人卡脖子。
阅读黄大发的先进事迹,不禁让人对他肃然起敬。
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承担扶贫任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
他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立足农村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
他情系三农,扎根边疆,挂钩联系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来,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受到各族群众真心爱戴和社会各界高度赞扬,被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
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新时代的年轻党员干部和大学生要像朱有勇等老一辈人才学习,学习他们崇高的爱国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坚定的人民立场、真挚的爱民情怀,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把青春写在中国大地上,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珍惜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之以恒奋斗,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张楠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武警官兵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价值追求,充分彰显了武警官兵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时代风采,生动展示了武警官兵忠诚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的精神风貌。广泛学习宣扬张楠的先进事迹,对于动员和激励广大官兵自觉献身强军实践、争做“四有”革命军人,对于推进部队现代化建设、履行职责使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示范导向作用。
部队官兵和党员干部要以张楠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定爱党信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砥砺血性胆气、有效履行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英雄的事迹令人敬仰,榜样的精神让人追随。
张楠的故事在部队迅速传播,感召的力量流淌进每名官兵的心田。七支队特勤中队指导员孙明军在学习动员时声情并茂地说:“在张楠20xx年的军旅生涯中,锅炉工张楠、训犬员张楠……,没有哪一个是拯救世界的英雄选项,但每一个都是一名士兵纯洁信仰、坚守承诺的回答。”不久前在一起持刀杀人事件中见义勇为制服嫌犯被记二等功的一支队铜梁区中队应急班长邢康说:“虽然张楠烈士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将一直与我们同在,会一直激励我们在强军征程上奋勇前行。我决心向张楠同志学习,以实际行动诠释一个好兵的样子!”
张楠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必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激励广大官兵精武强能、献身使命。总队广大官兵表示:将从一言一行、一岗一哨、一招一式做起,努力争做“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争当“张楠式”的好兵。
袁隆平院士作为科学家,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人才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典范.一是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
袁隆平其人可敬的方面很多,尤其作为一个学习楷模被润色的更是一个完人.而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以学习他什么呢?泛泛的说学习袁隆平似乎各个方面都都可以学习,那把目标就设定成一个完人,对自己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我认为能够袁隆平身上突出的精神实质就是他的事业心.他做出的贡献之大可以造福全人类,而这一切的贡献都建立在他的事业心的基础上.至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个人如何爱国,爱社会,这是促成他有事业心的基础.我们是生活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人,不可能有一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不可能对国家对社会怀有同样的情怀.但是这种背景并不能影响我也有一个同样的事业心.每个人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并不是每个人的工作都有那样的造福全人类的意义,但是每个人的工作对自己本身就是全部,那就是这个人的事业.这个事业的初级阶段是为了安身立命、养家糊口,而温饱问题解决了以后是否能有更高的追求呢?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投入到了共产主义事业中,是否应该有一些社会理想呢?
我想这是作为我,一个普通人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我们每天可能只是做着普普通通的事情,想不到杂交水稻这样宏伟的命题,但是我们做得一点点小事,如果能够当成事业来做,对个人,对社会都会有很大的成就,每个人都可以有很精彩的事业.我现在从事环保行业的工作,可以说是大事业中的一个小角色.也许我没有机会去做袁隆平那样重大的项目,获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我有很多机会完成眼前的小项目,小成果.而这今天的小,对于我来说,就是我的事业的全部,谁能说不是以后做大的基础呢?所以学习袁隆平精神,我觉得,从现实意义出发,应该落实到自己从小事做起.
!
8月10日,宣城市绩溪县荆州乡纪委书记李夏在应对超强台风“利奇马”时,突遇山体滑坡不幸遇难,年仅33岁。李夏同志用他短暂却不平凡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李夏同志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踏实勤恳,大局意识强,作风过硬,为人实在,做群众工作耐心细致,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学习他不畏风险、不惧艰难的精神
当他收到村民报告“下胡家村村口有发生塌方的危险”后主动赶赴现场,及时将险情通过微信群提醒大家注意,但是由于山高坡陡,泥石流瞬间滑落,他躲避不及,被泥石流卷走。
学习他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情怀
按常规每周五李夏都可回县城与家人团聚。但是面对恶劣天气,他主动请缨,同镇村干部一起深入到村开展抗台风抢险工作,排除险情、做好安抚、组织人员转移等工作。
学习他勇于担当、恪尽职守的品格
李夏同志能够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逐一调查走访,把问题逐个解决,处理好干群的矛盾,在调查案件时加班加点,履职尽责。
李夏同志在关键时刻、危难之时,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和利益放在首位,是新时代我们纪检监察干部的标兵,我将以他为榜样,履职担当,经得起磨砺,顶得住压力,做一名立场坚定、意志坚强、行动坚决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
8月15日晚至18日,一场惊心动魄的强降雨突降吉林省,导致该省局部地区出现严重灾情。柳河县罗通山镇等一些城镇村屯被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灾情就是命令。吉林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16日上午,省委书记王儒林和省长巴音朝鲁在全省防汛抗洪紧急调度会议后,分别驱车赶往灾情较重的桦甸市和抚松县,现场指挥抗洪抢险。
吉林省纪委、监察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主动服务大局,加强监督检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要把抗洪救灾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和重大政治任务,作为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最好实践课堂,作为践行“忠诚履职、依法履职、全面履职,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接受监督”的重要考场,践行“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铮铮誓言!
现场抢修,有一种忠诚叫冲在前头
哪里有灾情,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纪检监察干部的身影。
15日晚,桦甸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马又生一夜没合眼。入汛以来,按照桦甸市委安排,桦甸市纪委、监察局负责常山镇抗洪工作,机关干部严阵以待,随时待命。连日的强降雨,让马又生绷紧了神经。
16日凌晨5时许,马又生第一时间赶到常山镇,指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在该镇险情最重的常兴屯,通往北常兴屯的路和桥被肆虐的洪水冲开了一个30多米的大口子,切断了2个村屯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马又生迅速安排大型设备,组织材料和施工人员抢险。当天下午两点,洪水撕开的口子被严严实实地堵住。常兴屯村口一根电线杆因雨水冲刷发生倒伏,相邻的电线杆也发生了倾斜,随时可能损坏。马又生当即组织附近村民分成三组投入抢修,一组运石头、找材料,一组挖土方,一组处理电线,倒下的电线杆迅速“站”了起来。
几乎同一时间,在桦甸市夹皮沟镇,镇纪委书记张念田接到电话,三道岔至四道岔中间的庙岭屯出现险情,300多户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张念田马上赶到现场,联系驻区企业派出铲车等5台大型设备,与工人、干部一起奋战两个多小时,终于排除了险情。
庙岭屯险情解除后,临近下游的夹皮沟中心学校告急,沿河堤坝眼看着就要决堤,洪水就要冲进操场、校舍!张念田迅速带领干部赶到学校,组织教师、附近村民30多人抢险。抢时间就是抢安全!“人工抢险速度太慢!”张念田赶紧联系附近企业出动大型设备增援。不到2个小时,险情被成功解除。
火速转移,有一种情感叫同舟共济
怎样才是一名党员干部对群众应有的态度?通化市柳河县和白山市靖宇县等地的纪检监察干部们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17日零时左右,柳河县安口镇五人班村汛情严重,五人班大桥桥身受到此次暴雨突袭,桥墩下侧部分垮塌。危急关头,镇纪委副书记齐孝伟不顾胃疼发作,安全转移安口村群众后,紧急转战五人班村,陆续疏散、转移出267户860多名被困群众。五人班大桥两侧垮塌,车辆无法通行,齐孝伟又带领干部在五人班蹲守了两天,直到大桥便道抢修完毕,他才最后一个撤离。
同一时间,白山市靖宇县赤松乡小沙河村,雨势骤然增强。抗灾小分队副组长、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王勇立即带领部分小组成员到情况最危险的3户居民家中实施转移任务。村民王玉江家在大雨的冲刷下房屋几近垮塌,王玉江又患病卧床在家,需要迅速转移。王勇让大伙用粗木头顶住房屋后,他把王玉江背到自己家里,安置妥当,又迅速帮助转移其他群众。
履职尽责,有一种担当叫铁面执纪
在洪水灾害面前,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是不是执行到位,各级领导干部是不是指挥到位,各项抗洪责任制工作是不是落实到位……吉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政令畅通。
镇赉县纪委、监察局制定《防汛工作督查办法》,建立督查报告、督查通报、督查问责三项制度,由县纪委、监察局会同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组成防汛工作专项督查组,每天对各地各部门的防汛工作进行跟踪督查和调度,每天反馈结果,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截至目前,督查已涉及29个部门20__余人,督促整改问题27个。
大安市纪委、监察局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抗洪人员、物资、履职“三到位”。为确保月亮泡12公里长的6号坝安全,市纪委、监察局抽调21名干部,每班3人,每天零点至早7点对各单位巡堤查险工作进行现场督查。巡查人员到没到岗、重点部位巡查时间保证了没有等全在督查之列。截至目前,该市纪委已向市防汛指挥部提出整改建议11条,现场协调解决问题8个。
洪水过后,救灾款物源源不断地涌向灾区。监管好各项救灾款物,确保善款善用,是纪检监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抚松县纪委、监察局印发《关于加强对抗洪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的通知》,派出检查组对防汛、受灾群众安置、灾后重建任务落实、救灾款使用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目前,已累计监督280万元捐款的发放。
梦境中,常常是火光滔天,他,独自一人,穿梭火海边缘。
38年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参与过多次重特大灾难事故营救:每一场灾难,都是瞬息万变的战场;每一次救援,都是生死以赴的逆行。
右眼角的伤疤,是烧糊的拉链蹭到脸上留下的;变形的关节,是长期冷热交替埋下的病根……而他,早已习惯,在办公室备好一只行李箱,随时准备,救人于危难。
“我不能离开”
700多起灾难事故救援,成功解救被困群众1000多人——肖文儒的手机里,存着许多他参与过的救援现场照片和视频。他能准确说出每一次事故的时间和抢救人数。
“这些不是照片、数字,都是一条条人命、一个个家庭啊!”“人命关天”这四个字,早在30多年前,就烙印在肖文儒心中。
肖文儒年轻时的照片。
1985年冬天,山西省原大同矿务局雁崖矿井下中央变电站突发着火事故。
当23岁的肖文儒和同事们成功带着被困人员升井,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扑通”一声,跪了下去:“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
老人这一跪,重重地压在了他的心上,也永远地赶走了曾经的犹豫。
应急救援工作太苦、太难、太危险了!20世纪八十年代,应急救援人员很多时候是在“赌命”。
戴上呼吸器,披着浇透了凉水的草袋子,应急救援队员要在井下灾区接近人体极限的高温中工作;浓烟翻腾,他们只能闭着眼睛打密闭墙,一旦走错方向,或撞落呼吸器鼻夹,后果不堪设想……
一次救援,肖文儒亲眼目睹队友倒在井下。
“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这工作咱别干了啊?”肖文儒的脑海中,自己母亲流着泪的苦苦哀求,和被救者母亲含着泪的重重一跪,最终重叠成一个声音:“我不能离开”。
选择了应急救援,就选择了与“死神”较量。记不清多少次,肖文儒和队友命悬一线。
“队长,水花打起火花了!”一次,某煤矿井下盲巷积存的几十吨煤粉发生自燃,形成随时喷发的“火山口”,高压水枪冲起煤尘,火光瞬间迸发四射。
“趴倒!”电光火石间,肖文儒想到了“二次爆炸”,不假思索地喊出命令。
话音刚落没几秒,爆炸声响彻巷道,火舌瞬间吞噬了作业空间。
趴在地上的肖文儒迅速擎起水枪对准火点,一秒、两秒……氧气越来越稀薄,一分钟、两分钟……视线越来越模糊……
幸好,火势被及时扑灭。“如果当时晚趴下几秒,或者没有坚持继续灭火,可能我们就牺牲了。”肖文儒说。
井下二次爆炸,是矿难救援中最大的风险点。而这样的生死关,肖文儒硬闯了4次。从煤矿瓦斯爆炸到透水事故,从隧道坍塌到山体垮塌,肖文儒总是向险而奔、逆向而行。
“生命至上,只有掌握第一手情况,救援行动才能更有效。”多少年来,只要到了事故现场,肖文儒就要背着呼吸器下井勘察;他曾整晚站在井口附近指挥救援,直到天亮才发现自己被满地炸药包围”;在瓦斯浓度高达4%以上的现场,他曾两次爬下巷道查看,力排众议调整救援方案。
“向前一点、再向前走一点。”挺进生命禁区的每一次,肖文儒都会押上“所有的砝码”。因为他相信,在漫无边际的黑暗深处,还有人等着他带去一束光。
“不惜一切代价”
肖文儒至今难以释怀,多年前大同某煤矿发生火灾事故,一开始还可以通过电话联系上井下被困人员,但由于当时技术手段落后,被困人员最终全部遇难。
“当时我就想,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把人救出来。”他说。
今年1月,山东栖霞笏山金矿发生“1·10”重大爆炸事故,被困人员位于井下约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较为罕见。由于地质情况复杂,不仅钻孔工作难度极高,井下涌水量也很大,形成“前有围堵后有追兵”之势。
4个钻孔“多管齐下”,相继遇到问题。肖文儒当机立断:提前增调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带一台高性能钻机前来增援!
这时,救援希望最大的3号钻在钻至井下521米处时,距井底目标偏移已达7.4米。
一子落而满盘活,新增救援团队及时对发生偏移的3号钻孔进行纠偏透巷。仅用4天,这条“生命通道”提前打通!
一刻不停,在部署打通4号钻孔中,肖文儒建议“先堵水再透巷”,确保了这条生命维护和监测通道始终畅通。后来证明,这个方案让转至4号钻孔下方的被困人员生存环境大大改善,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最终,11名被困人员获救,这次事故救援也被业内誉为“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
临场应变、力挽狂澜,靠的是废寝忘食的研究思考、通宵达旦的实战训练。38年来,肖文儒不管岗位、身份如何变化,他一直冲锋在救援最前线,成长为我国矿山救援的权威专家。
“加强瓦斯实时监测!”20__年秋,辽宁阜新万达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肖文儒在井下现场连续工作11个小时,当作业现场瓦斯浓度达到3.5%并继续上升时,他立刻组织调整通风系统,将作业现场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最终,83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
举棋若定,落子无悔,在一次次的生死淬炼和刀锋行走中,肖文儒成了全国应急救援系统的“老兵”。
从推广正压氧气呼吸器、高压排水软管等装备的广泛应用,到加快救援应急通信、矿用石膏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从组织起草矿山救护规程和救援条例,到“传帮带”各类现场处置和技术装备的经验……肖文儒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倡导“科学精神和热血担当缺一不可”。
他的手机上,存满了全国矿山救援大队大队长和总工的电话号码,一有机会,他就深入基层救援单位,推广矿山救援的新知识新办法,服务于城市救援与综合救援。
“运用新方法新技术,老肖为应急救援加上了多重保险。”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综合处二级调研员、副处长欧阳奇说:“他不仅是主心骨,更是指路灯。”
“一切都值了”
20__年初春,某煤矿透水事故发生的第二天,肖文儒就星夜驰援,抵达现场。
春寒料峭,救援队住的是帐篷,吃的是盒饭,每天工作到凌晨。59岁的肖文儒直到35天后才撤离,刷新了他自己最长的现场工作记录。
可是,他的心脏已经放了3个支架了,还患有腰椎间盘突出、高血压、关节炎……对于这个每年最多出差200多天,经常持续工作几十个小时的人来说,这些好像都不值得一提。
有一次,做完心脏手术不久,肖文儒又冲到一线。在电视上看到他憔悴疲惫的面孔,姐姐第一时间拨通了他的电话,近乎咆哮地问:“你不要命啦?!”
他却很平静地回答:“不管多苦多累,只要人能救出来,一切都值了。”
在工作中他雷厉风行,在生活中却平淡如水。
他不允许家人因为私事麻烦组织,也不让家人经营与他工作有交集的业务。一次,一位同学托肖文儒帮儿子找工作,他一口回绝:“对不起,我没有那个能力。”
当年的很多救援队友已改行换业,有的发了大财,劝他也“下海”,但老肖始终坚持:“其他行业有很多人干,但矿山救援需要我这30多年的实战经验,我这工作有价值。”
今年7月,河南发生特大暴雨灾害,肖文儒带领14支专业救援队赶赴新乡开展抢险救援。12天没日没夜,他们吃苦受累,立下汗马功劳。但救援结束后,肖文儒第一时间带着队伍悄悄撤离。
把职务看“淡”、把事情做“精”、把人写“大”——这是肖文儒的老同事、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资产财务部二级巡视员孙国建对他的评价。
经历生死、见多离合,肖文儒的确把很多东西看得很淡,但对师生情谊却格外珍惜。
38年间,肖文儒把40多本厚厚的救援笔记中的心得经验,倾囊传给了一批“好苗子”。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指挥协调部三级主任科员乔天楷记得,20__年自己从部队转业来的时候,还是煤矿救援的“门外汉”,肖老师带头领着他们下井,逼着他们学习。徒弟们救援有功,他比谁都兴奋。
还有一份情,他埋在了心底。那是对家人的愧疚之情。
肖文儒的儿子上小学时,曾把对爸爸的思念凝于笔端——“我很少能看到我的爸爸,因为每天早晨我还没起床,爸爸已经离开了家;我晚上都睡着了,爸爸都还没回来。”
肖文儒的母亲生前也曾对他抱怨:“我遇到困难、想找人帮忙的时候,都想不起来你。”
说到这些,这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铁汉红了眼眶。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谁人不想?但作为一名应急救援工作者,只要呼救声起,就应生死以赴。
20__年10月1日,肖文儒作为应急管理系统的群众代表参加70周年国庆活动,登上了“众志成城”方阵彩车。
“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应急救援人的训词,肖文儒用毕生践行。
他说:“在‘全灾种、大应急’要求面前,我们要从‘救’向‘防’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坎要迈。”
肖文儒仍然时刻准备着,奔赴下一个战场……
张桂梅在建立女子高中初期时,学校的条件极其艰苦,整个学校除了一栋教学楼之外,食堂、宿舍、厕所、围墙等配套设施都没有,更没有保安。
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众多适龄失学女孩的上学问题,帮助她们走出闭塞的村落,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可当无法保障学生安全的时候,何谈追逐梦想?
对此,为保障新招收100名学生的安全,张桂梅便带着全校的女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简易“宿舍”,白天教学,晚上休息。同时,又安排学校里的男老师在教学楼的楼梯间搭起“木板床”,轮流值守校园安全工作,全体教师为学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关。
当张桂梅决心要创办女子高中之时,便知其一路坎坷,在这样的环境里,全校仅有的17名教职员工中有9名相继辞职离开,100名学生有6名提出转学,这些情况让创办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维艰的张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贫困家庭女孩?免除学杂费的办学制度?女子高中能否办得下去?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声,张桂梅鼓励大家:“留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共产党员,只要党员在阵地就在,女子高中这块教育扶贫阵地一定守得住。”
张桂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没有放弃建立女子中学的决心。
20__年9月,在张桂梅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全国惟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子中学终于顺利成立。
“把人生奋斗汇入时代洪流,以青春之我贡献青春之国家……应该成为我们超越小我的最大梦想。”“对于来自脱贫攻坚最前线的我们而言,实现我青春梦想的方式,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这不平凡的工作。”
20xx年5月4日,甘肃舟曲县“舟曲扶贫”公众号发表了一篇题为《攻坚路上,青春绽放》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她的名字叫张小娟。
10月7日19点40分许,甘肃省陇南市两水镇发生一起车辆坠江事故,舟曲官方“花开舟曲”公众号发布的信息中称:当日,舟曲县一辆载有6人的五菱宏光小型客车在行驶至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烟墩沟白龙江大桥南口时,不慎坠入江中,截至10月12日12时,事故除1人获救外,造成3人遇难2人失踪。
据悉,这次事故的遇难人员中就包括张小娟。当天,张小娟结束了一天的.下乡扶贫督察验收工作,在返回舟曲途中不幸遇难。时年34岁的藏族女干部、共产党员张小娟用自己的行动为青春的誓言做了最为悲壮的注解。
几位最美铁路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践行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展示了铁路人的先行风采,服务本色,担当品格,奋斗精神。让我深切感受到他们是我学习的典范,是我工作和奋进的旗帜。
他们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让人感动,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让人佩服,他们值得我们每一个铁路人学习。我们要学习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学习他们勇攀高峰的劲头,学习他们执着的工作劲头,做一名合格的铁路人,为“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目标的顺利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观看最美铁路人的直播,我看到了这些先进典型们身上所独具的工匠精神,是一种执着、坚守也是一种责任和情怀。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诠释了当代铁路人无私奉献、坚强勇敢的品格,从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而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所熟悉的岗位上发生的故事,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也为我们广大铁路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我们应以他们为榜样,始终坚守岗位,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绽放出的绚丽的光彩。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在建设交通强国和精彩呼铁中当好先行,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铁人精神,从最小的事情做起,从最繁琐的事情做起,将基础扎牢,本着对自己负责,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自己应有的价值。
建设交通强国,像他们这样默默付出的人还有许许多多,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践行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展示了铁路人的先行风采、服务本色、担当品格、奋斗精神。他们是最美的人,他们有最暖的情。
做为新时代的铁路人,我也要向他们看齐,向他们学习,投身到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工作实践中,为新时代铁路改革发展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做为一名青工,今后的工作中一定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多学、多问、多看、多做,立足本岗,为铁路发展贡献自己微薄力量。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以榜样为力量,在本职工作中激发职业力量,实现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努力奔跑追梦,传递榜样精神,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征程上,与时俱进、勇于争先,积极投身“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使命,为新时代铁路发展做出贡献。
对同行蒋xx老师先进事迹的认真学习,使我更深入地思考一个问题,这也是我从教十年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如何看待教师工作,或者更确切地说,教师的工作是什么?
我是班主任老师,也是数学老师,工作特点决定,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和任务,同时担负着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因此,班主任这个职位对我来说,育人比教书的分量更重一些。但与蒋相比,深感差距很大。结合学习有感而发,谈几点体会。
教师岗位——特殊的岗位责任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我们自己如何看待教师这个岗位、这种职业呢?
不错,近年来,教师的待遇改善了,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愿意当教师的人也多了。然而,清醒认识教师职责,还是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教师是一个岗位、一种职业,但更是一种责任。蒋从教十多年,她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一心只为学生。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靠的是什么?是一种清醒的责任意识。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艺术,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清醒的责任意识和在此基础上持久的内在动力,是教师完成卓有成效工作的必备条件。
蒋不是“完人”,但她把有限的积淀变为无限的延续,我们向蒋学习就应该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对象,以自己深入的研究带动深入的思考,把教书育人提升到科研的高度,以此支撑和升华教书育人的效果,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和震撼力,以应对互联网覆盖全球的今天,各种思潮以更快的速度、更广的范围、更难以控制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
教师岗位——执著的追求与奉献教师的许多工作是无法量化的,是不可能通过工作量来反映的。
执著的追求与奉献是坚守教师岗位,做好教书育人必备的品格。蒋不惧清贫,不惧寂寞,不计报酬,他把追求与奉献当成一种责任,甚至当成一种享受。因此,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论需要付出多大代价,他都能毫不动摇地常年坚持。报酬从来也不是我是否接受邀请的条件。教师所获得的享受,不是被赞许,不是赢得掌声,而是他的讲授能得到对方回应,是被对方满意地接受时那种眼神、那种表情,是一届届学生能成为社会栋梁。
教师岗位——真挚的情感与爱教师工作是通过教师的言传和身教两种途径进行的。身教就是教师默默地通过自身的行为来演示做人的道理,使自己成为青年学生思想上的向导、理论学习上的良师、心灵情感上的益友。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教师工作中感情的投入是不可缺少的。感情的投入给学生可亲、可信的感觉,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实现教师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具体来说,就是严格要求与热情关心相结合,知识交流与感情交流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后服务相结合,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所以,要真诚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良师,我是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人生道路的领航人;作为益友,我又必须转变居高临下的师生态势,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这样学生感到老师可亲不可惧,可信不可疑。实践证明,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可亲才可信,可信所讲的道理才有说服力。这也就是教师教书育人中不可缺少的人格力量。
蒋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他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作为一名即将退休的教师,在岗时间不多了,但我珍爱这一岗位,虽然人们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来形容,但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我所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中央宣传部29日在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王家元和崔根良的先进事迹。
王家元是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党支部书记。他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开凿出山公路,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旅游品牌,带动邻村共同致富,使一穷二白的“石头村”发展成全省富裕文明的新农村,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崔根良是亨通集团党委书记。他以产业报国为己任,努力依靠科技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打造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产权的民族企业,成功走出一条创业创新之路,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前不久,王家元和崔根良的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展现了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坚强党性,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苦干实干、迎难而上的担当作风,创业创新、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体现了“三严三实”要求,深刻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不愧为新时期广大基层干部的杰出代表。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向王家元和崔根良等优秀共产党员学习,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树立清风正气,强化宗旨观念,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时代楷模”发布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现场发布了王家元和崔根良的先进事迹,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时代楷模”王家元和崔根良的表彰决定》,播放了反映他们先进事迹的短片,展示了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创作的反映他们先进事迹的楹联、诗词和小传,颁发了“时代楷模”纪念章和荣誉证书。中宣部有关负责同志,“时代楷模”的亲属及社会各界代表等参加。
8月22日,县纪委组织全县纪检监察干部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参加了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学习宣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动员会。通过集中学习,我被李夏同志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恪尽职守、忘我工作,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坚持原则、勇于斗争的精神深深感动。当听到吴圩镇纪委书记林刚同志发言时说到“我们很多人从家中来到这里开会,明天是周末,我们很多人又将回到家中,回到我们温暖的家,而李夏再也不能回家……”这几句话时,我的眼泪在眼框里直打转。下面我谈一谈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作为一名新入职的纪检监察干部要把李夏同志当成一面镜子、当成一个标杆,坚定信念,不断学习,爱岗敬业,为民服务。
一要做到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对党忠诚,在党言党,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这是李夏微信朋友圈的个性签名,如今却成了他短暂但光彩一生的写照。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牢记共产党员的使命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决做到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二要做到不断学习、提升能力。作为一名新入职的纪检监察干部,要勤学习,认真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监察法》、《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监督执法工作规定》等党章党规党纪知识;要多请教,多思考,多总结,掌握业务流程、理清工作思路;多动手,努力写好各类方案、汇报、总结、报道等工作。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能力,尽快融入纪检监察这个大家庭。
三要做到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学思践悟,切实履行职责,要把工作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树立梦想从踏实工作开始的观念,让爱岗敬业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迎着朝阳当思如何努力,踏着晚霞要问是否进步。刚进入纪检监察系统不久,目前在党风室工作,任务繁重,有些业务还不熟练,我要积极主动地向领导和同事请教。在工作中,要立足本职、脚踏实地、爱岗敬业,从点滴做起。力争把平凡的事情一件件做好,把简单的事情反复做好,把琐碎的事情用心做好。例如,做好市作风建设检查反馈问题核实情况上报和卷宗收集整理工作,积极做好作风建设相关文件的拟定、情况汇总等工作。
四要做到心系群众,为民服务。李夏同志在抗击台风“利奇马”中,突遇山体塌方,英勇牺牲,年仅33岁,将宝贵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抗灾抢险的路上,他舍小家为大家,在抢险一线,不顾个人安危,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名党员,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系群众,无私奉献,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自觉配合委领导和同事做好作风建设检查,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配合同事做好扫黑除恶督导整改和扶贫领域专项治理等工作。
五要做到保持良好的心态。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都要有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锐意进取、乐观自信;当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寻求解决的办法,坚持不懈;消除浮躁,静下心来做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我将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勉励自己,坚定信念,不断学习,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在每一件平凡的工作中践行初心,展示一名纪检人的担当和使命。
张桂梅,一个扎根贫困地区教育一线的教师,用她的生命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感触颇深,回想起上学时期在贵州山区支教的日子里,在艰苦的教学和生活环境中,一双双求知欲望的眼睛给予我力量。面对如今较好地工作和生活环境日渐懒惰的习惯磨灭了当时的初心,我要学习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立足本职岗位,攻坚克难,在工作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张桂梅同志扎根于教育事业,与时俱进,勇敢克服生活带来的困难,没有被病魔吓退,又出任孤儿院院长,爱学生如自己子女,将自己的一生都无怨无悔的奉献给了党和教育事业。张桂梅同志对党忠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绝大部分工资用于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
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张桂梅同志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人民教师的优秀模范。她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对党的无限忠诚。作为一名党员,更应学习张桂梅同志的舍身取义的大无畏精神,更应在教学中学习她的优点,并将优点发扬光大,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工作中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思想,争取做一个优秀的党员教师。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卢永根院士于20__年8月12日4时41分在广州逝世。虽然他已逝世,但他长流人间。他的动人事迹、他的伟大精神鼓舞着我、激励着我,指引着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涉农高校的学生辅导员,我要将卢永根院士这种“坚定信仰,永葆初心的本色;一心为农,深稽博考的作风;淡泊名利,朴素纯粹的追求”传承下去,我要以卢永根院士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时代大学生,为强农兴农热洒自己的汗血。
“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卢院士病危之际,他更是签订了遗体捐赠志愿书,生前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在生命结束之时,满腔的爱国之情,再次迸出了绚烂的火花。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他的爱国之情,不计名与利,只问为民耕耘,他的精神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点燃了我们每个人的爱国主义火焰。
我们在过年,他们却在过关。在这病毒肆虐的惴惴不安里,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无所畏惧,他们,是平凡人,而伟大恰恰来源于平凡。
身着白衣,心有锦缎
八十三岁的钟南山爷爷,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地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来,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逆行的志,始终不变。
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你的样子我们铭记在心,你的精神我们世代相传!让14亿人都成为你的样子,我们就能在春暖花开之时,看到你脱下防护服,揭开口罩露出灿烂的笑容。
心怀感恩,致敬英雄
甘肃大哥杨荣荣从甘肃驱车30多个小时,送25吨苹果到武汉,支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奋战的3000多名医护人员。他说:“我的家人被医院救过,所以我一定要来尽一份心意。回去还要被隔离14天,但还是要来。”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人民同石榴籽一般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抗疫,春就在前方!
守护家园,勇往直前
甘如意是武汉一街道卫生所的检验技师,病情初发时,她刚休假回老家。受疫情影响,武汉实施了进出人员管控,公共交通全部停运。她硬是靠手机导航,骑自行车、搭顺风车,4天3夜跨越300多公里,赶回战役一线。她说:“我不能后退,后退不可原谅!”
武汉不收泪,我们不后退。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因为他有千千万万英雄的人民组成。
有太多太多逆行出征者的故事让我们动容,让我们敬佩!上下楼5米,是他们夫妻坚守岗位却无法触碰彼此的距离;10天,是建设者与病魔赛跑交给人民的成绩单;0.5秒/个口罩,是生产者日夜奋战维护人民生命线的中国速度!
英雄民族何惧风浪,万众抗疫春在前方。一个伟大的民族,往往是从苦难中涅槃而生的!疫情过后,我们的国家会更加富强,因为最美逆行出征者!
朱有勇,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12月2日晚上9时,他的先进事迹发布后,引起云南省高校、科研院所广大干部职工和师生的强烈反响和热情点赞。大家纷纷表示,向“时代楷模”致敬!向朱院士学习!坚守初心,勇担强农兴农使命,为云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应用的贡献。
学榜样,增添前进动力
“他是农民教授,亦是农民院士,把农民装在心里,把学问种在田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他牢记初心和使命,以共产党人的担当和攻坚精神,助力云南人民脱贫致富,在云岭大地上唱响了脱贫攻坚的时代最强音。”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黄风感慨地说,朱有勇院士是我辈之楷模,是祖国之荣光。
“新时期的农业科学家是什么样的?朱有勇院士用他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言行给出了响亮回答。”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二大班的黄胄表示,要将朱有勇院士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一起学时代楷模,做优秀青年。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杨俊涛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向朱有勇院士学习,增强自己的道德责任感,努力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最活跃、最充分的青年先进代表。”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杨舒涵认为,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深刻诠释了科学家、科学成果应该如何为人民服务,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优质、可行的思路和方法。作为青年学者,一定要用行动示范解决顽疾,而非只是对老百姓纸上谈兵,务必戒除功利之心服务人民,未来的路,怀揣敬仰,踏实前行。
“朱有勇院士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寸亚玲表示,将以朱院士为榜样,继续立足本职,开拓进取,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他人。
云南农职学院园艺技术二班学生李昊表示,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极大鼓舞了农业院校的学生,未来一定要努力掌握好专业知识,把青年学子的青春汗水和报国之志写在大地上。
“观看完朱院士的事迹后,我脑海中最先浮现的一个词就是‘无私’,他用自己的一身绝技造福一方百姓,不图名不图利,他常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比写在纸上更有价值,看到自己的科技成果漫山遍野开花结果,心里的欣慰,是发表论文无法比的!”云南中医院大学党委宣传部陈楠提出,作为高校的一名工作者,应当做到心中有责任、肩上有担当、身上有功夫,守正创新、积极作为,积极投身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
你会明白一个村支书为何有如此痴迷的城市情结,还会发现这个“瞎胡闹”的村支书,在满足一己的造城狂热之余,可能无意间会为农村发展理念探索出另外的方向。
因此不要取笑李连成和他的“乌托邦”。这个在盐碱地上搞起了股份制的村庄,变成“村级市”后仅一年,已有来自北京、上海乃至中国台湾等地的20家企业落户,全村总产值超过10亿元,这样的经济规模在当时的中部农村并不多见。
我们可以质疑“村级市”的设想,但是在产值超过10亿元的基础上,很多构成城市经济基础的产业设想便不再是“乌托邦”。
也许是由于他的诚恳和耐心,也许是由于人们对城镇化的共鸣,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第一个在中国提出“农村就地城市化”的学者程汉忠,将“西辛庄市”的诞生看成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标志性事件。
于建嵘后来也表示:“有时间,我一定前往西辛庄村向李书记和村民们讨教农村发展的有关问题。我反对的是‘村级市’这个提法,担心这种可能影响国家规制,为一些地方行政扩张提供借口,但绝不是反对农村社区服务城镇化这一发展方向。”
鲁迅先生在黑暗中,用《狂人日记》发出了第一声呐喊。当然此时此刻的社会现实与当时并无任何可比性,但鲁迅笔下“狂人”的探索与启蒙,跟李连成的气质无疑隔空相通。
李连成当上村支书后的第一晚,他突然想起了村里人看他的眼神。那是穷人的眼神,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眼神,孤立无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李连成想,我得把这种眼神用心焐热了。
因此当他狂热难抑,当他着急激动,当他把“当干部就要爱吃亏”的“连城诀”歪歪扭扭刻在大石头上放在村头,当他自称“人干啥往往都有瘾,我李连成就有‘发展瘾’”,并不管不顾地造起“城”,人们都将深深理解,并会肃然起敬。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取得了显著成就。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可以说每一名党员干部在脱贫工作面前都应责无旁贷,都要尽一份力,都要拿出勇气,拿出担当,为脱贫攻坚做出贡献。
有这样一位院士,他叫朱有勇,20__年退休后,退而不休,发挥余热,来到家乡云南最贫困的地区——澜沧县扶贫。澜沧当地主要是拉祜族,这里贫困面广、贫困人数多,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他把“家”安在田间地头,用5年时间身体力行,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授给1500个村民,并让村子摆脱了贫穷。11月29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发了题为《“农民院士”朱有勇:用科技改变贫穷》的报道,听了他的事迹,令人非常感动,值得每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干部学习反思,并实践之、笃行之。
新型冠状病毒”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染上这种病毒轻则疾病缠身,重则有生命危险。您临危受命,被国家任命为这场“战疫”的统帅。在前往武汉时,您接受记者采访时恳切地告诫全国百姓:“没什么事,别去武汉。”说完就义无反顾地登上高铁。您在高铁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让全国人民动容、泪目。到了武汉后,您多次通过媒体呼吁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离,自己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如今,被确诊的感染人数和一天比一天增多,这对参与这场战斗的白衣天使们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威胁。但您没有退缩,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本领和胆魄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您用行动表现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战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宝剑。您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白衣天使们攻坚克难,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在近日的采访,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泪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够过关的。”您悬壶济世的情怀又一次让国人泪奔。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医护队伍,一起向祸害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锋利的宝剑,为武汉、为祖国、为人类无怨无悔地挥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血。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仅是您,还有像您一样参与“战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险战场的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您们都是最美的中国人,感恩有您们!
邢云堂、刘晓燕、于本蕃、阿西阿呷、孟照林、张波、吴亚东、陈志强、周荣亮、亚库甫·阿沙木都等10位先进个人和武汉站“头雁”党团员突击队1个先进集体,是铁路行业300余万干部职工的优秀代表。他们奋斗在铁路工作基层一线,有的潜心钻研高寒高铁操纵方法和作业标准,填补了世界相关技术领域空白;有的年纪轻轻就成为“工匠达人”,用勤学苦练证明“90后”不是“娇滴滴的一代”;有的坚守在海拔4800米的唐古拉站区,用工作“零误差”保障青藏铁
路安全畅通;有的长年在“慢火车”上为彝族老乡服务,被誉为大凉山美丽的索玛花;有的精准服务铁路疏港运输,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促进货运增量;有的将青春献给铁路科研,助力复兴号关键系统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有的投身“智慧京雄”建设,让雄安站熠熠生辉;有的矢志不渝科技攻关,为高铁装上“智慧大脑”;有的从警15年,用慧眼和铁腕守护铁路车站安全;有的在贫困村扑下身子一干6年,展示了铁路扶贫的“铁担当”;有的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坚守武汉站,成为防疫物资转运的“头雁”......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根本宗旨,践行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集中展示了铁路人的先行风采、服务本色、担当品格和奋斗精神。
发布仪式现场播放了“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的视频短片,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感悟和价值追求。中央宣传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同志为他们颁发“最美铁路人”证书。
“最美铁路人”获得者一致表示,新时代中国铁路领跑世界,奋斗其中,倍感自豪,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立足岗位、笃定前行,积极投身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生动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学英模,筑英魂",在一个个英模事迹的冲刷洗礼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英模前辈的一片片赤子之心,他们有的人克己奉公,将群众和国家的利益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开展学习英模事迹,不仅是党和组织对我们这些新入警的青年政法干警的殷切的希望,更是我们自身对于先进模范的一种推崇与向往。在观看前辈的光荣先进事迹让我感触良多,也让我从英模的先进事迹中汲取到了精神的力量,榜样的`力量,让我也努力想成为一位德行兼备的人。
英模精神就是不惧挑战。人生正是一种敢于与现实"较真"、不断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敢于与自己"较真",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在人生的道路中,政法干警的职业生涯中,我们必然会面对许许多多的困难与挑战,唯有拿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勇气,将今天自己生活道路,职业道路中的"挡路石"转化为明天前进的"垫脚石"。立足工作岗位拼搏奋进,永怀一颗敢于挑战自我,敢于攻坚克难之心。
英模精神就是不惧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便不再坚守,输得起的人,一般只会输一阵子;输不起的人,注定将会输一辈子。战胜失败,有时真就需要我们再执拗一些,再钻一钻"牛角尖",再啃啃难啃的"硬骨头"。越是难熬的时候,越要输得起,敢于从头再来;越是想放弃的时候,越要咬紧牙关,敢于屡败屡战。在政法工作,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悬案,疑案,难案,可能会经历一次又一次推演的失败,但是我们能放弃
1吗?不,我们更应汲取榜样精神,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心态,将失败视为成功的必由之路,不惧失败。
英模精神就是信念坚定。信念的力量就像黑暗中的灯塔,寒夜里的暖炉,也正如"理想信念就是思想上的钙,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得精神上的软骨病。"正是因为一位位有着坚定的信念的英模们,始终将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谋复兴为己任,才让他们身上闪者熠熠生辉的光芒。作为新入职的政法干警,我们更应坚定自己信念,时刻提醒自己执法公正严明,始终将自己放在天秤的正义的一方,汲取前辈英模的信念力量。
对于英模事迹我们应当牢记,他们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时刻鞭策自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刘永坦院士心怀‘国之大者’,数十年如一日进行科技探索与攻关,为祖国海防事业保驾护航,他的事迹和精神值得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学习、传承!”东北石油大学非常规油气研究院副院长赵万春说。
赵万春所在的非常规油气研究院地质工程一体化科研团队是一支成员平均年龄仅有35岁的年轻团队。成员们虽然年轻,却都是敢啃硬骨头、敢于创新和突破的“闯将”。目前,他们正在全力进行黑龙江省第一批“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的深入研究。团队用“非常规”的科研思想和学术思维积极解决“卡脖子”难题,助力大庆古龙页岩油勘探开发。
前不久,大庆油田古龙页岩油勘探实现重大战略突破,团队上下为之振奋,更加快了对页岩油科研攻关的脚步。大家希望以刘永坦院士为榜样,与大庆油田一道共同推动我国页岩油气开发技术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刘永坦院士长达40年的潜心研究之路告诉我们,要完成技术突破绝不能浅尝辄止,要聚焦问题难点,专注、纯粹、深入、坚持不懈地钻研,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面对从零起步的科研难题和国内外重重质疑,刘永坦院士仍坚定信心、矢志不渝,这启发科研工作者应坚定科研信念,自主创新,敢于摆脱对国外技术、仪器的依赖,勇于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刘永坦院士矢志报国、担当有为的家国情怀激励着我们要志存高远,心中有国家人民,勇担重任,面向国家重要需求,深耕细作,把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迟庆国感慨不已。
1月14日,张定宇在武汉第四医院工作的妻子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一向镇定的张定宇,突然慌了神。晚上,在开车去探望妻子的路上,张定宇哭了。
相伴28年,那是最令张定宇感到害怕的一个晚上。坐在隔离病房里,张定宇陪妻子聊了会天。看着她呼吸窘迫,虚弱不堪的样子,张定宇十分痛苦。
之后的3、4天,金银潭医院接诊的病人越来越多,张定宇分身乏术,实在顾不上再去探望妻子,他非常内疚,在后来的采访中说:“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
不久后,好消息传来,妻子在使用抗病毒药物后,病情有所好转。1月29日,她正式痊愈出院,回家休养。
2月3日,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通告,为表彰张定宇同志的先进事迹,决定给予张定宇同志记功奖励。
2月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给予张定宇记大功奖励。
2月9日,农历十五。在中央电视台的元宵特别节目上,主持人水均益连线了正在前线的张定宇医生。在白大褂的左胸上,张定宇别了一枚党徽。他说,感谢全国人民的驰援,我之前每天睡3小时,现在我可以睡6个小时了,“非常感谢大家,我的睡眠是全国人民给的。”
截至10日晚,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以及驰援武汉的各地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医院累计收治病人1500余人,部分病患已顺利出院。金银潭医院共有9名医护人员院内感染,一些已出院,没有重症案例。这同张定宇早期的敏锐、雷厉风行的举措不无关系。
2月4日凌晨1点,张定宇到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查看这里的筹备状况。在网友上传的视频中,他一路蹒跚跛行,留给人们一个急匆匆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