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
4月28日我有幸到岑溪市听了四节语文研讨课,真是受益匪浅。这次教学研讨活动是由岑溪市教研室组织,采用同堂异构的教学形式向周边学校送课,目的是将新的教学理念向周边学校辐射,共同交流与探讨识字课和作文课的教学方法。执教的两位教师分别是黄亢美教师和张赛琴教师,这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各有千秋,黄亢美老师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识字、朗读的培养;张赛琴老师的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氛围,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作品的点评指导,而且把写的训练挤进课堂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把收获概括为几点:
一、识字教学的收获
我现在正任教一年级,大量的识字任务让我非常头疼,怎样才能高效率地记住这些字呢?黄亢美老师特别注重了识字教学这个环节,他从课文中提取生字抓住字理识字析词的根本,关注了学生认识生字的规律及过程,各个环节进行的扎实有效。
二、朗读教学的收获
黄亢美老师执教的《雷雨》在学生自己品读之后,伴着优美的旋律,教师声情并茂地把我们带入了雷雨中。对学生、对教师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学生在享受美丽的同时受到了启发,提高了朗读水平。三、写作教学的收获
张赛琴老师在教学“数字陷阱”游戏写作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带动学生按照游戏的顺序一层一层的写,再在课堂上一层一层地进行点评指导,在指导中注意抓住学生习作的重点指导,遇到不对的地方马上指正。
总之,两位老师的课都十分精彩,优点较多,给我们的教学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一、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基本保障
备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备课的关键是对教材的解读,如果教师挖掘教材不到位,就容易造成很清楚明了的数学问题,让老师越讲越糊涂。因此在解读教材上下功夫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进行的内容。例如这13节课,每位教师都在教材的解读上下了功夫,毕竟是精英风采展示课,体现出各位教师备教材、用教材很充分,而且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学习理解就容易了一些。当然,备课的另一个侧重点是要关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生命。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怎样预设才能让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另外,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策略的选用,也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课,都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才能有足够的底气,才能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偏离教学的重点、难点,去生成和丰富课程内容,也才能像张春莉教授讲到的一样为学生能营造出绿色的生态课堂。13节课中,通辽市的靳虹老师的《比多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虽然是一年级的孩子,在教师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己动口说一说、估一估、练一练的方法,让学生清楚明白的知道了什么时候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说。从而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如包头九原区沙河镇一小的高宏老师第《三角形的特性》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尽管三个活动都没能完成,但教师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的方法,却处处得以体现。我觉得这就是张春莉教授所讲的“绿色生态课堂”的体现。
二、课堂生成是课堂生命灵性的体现
课堂实施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必须在课程实施过度中去生成和丰富课程内容。就如张春莉教授在报告中说到的“注重课堂中与学生的对话,使课堂成为教师、学生互动交往的场所,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使问题不断产生与整合,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和集中,方法不断选择与求新,从而使课堂高潮迭起,产生了一个又一个不曾预约的精彩!”这就说明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捕捉教育的契机,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例如:呼市教师李春霞的《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节课中,出现了多媒体出示一些图片,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三个圆被平均分成15份,取了其中的11份,一生说应表示为15份之11,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用心去关注学生的回答,只是一味的关注学生的回答是否与自己的预设一样。这样很好的一个让学是分清单位“1”的机会就这样轻易放弃了。以至于在后面的学习中有部分学生对单位“1”的含义模糊不清。如果这时教师可以追问一句“你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呢?”然后教师给学生比较清楚单位“1”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那么这节课没有预约的精彩就会使这节课效果截然不同。
三、饱满的激情是课堂的师生情感的交流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把真挚的感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体现出是一个有个性的课堂,同时学生的情感也会被感染。由此,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为“营造绿色生态课堂”提供了条件。例如,兴安盟王毅老师的《分数的意义》一课中,虽然是一名男教师,由一上课用饱满的激情就把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了,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一步通过自主动手涂一涂、圈一圈、想一想、说一说、猜一猜的方法逐层深入,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总结出了分数的意义,整节课教师的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悦。因此要让我们的课堂是绿色的生态课堂,就应让我们的课堂激情饱满个性张扬。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教师走上了讲台,不是重复一次教案,而是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进行的一次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平时应深入解读教材,了解课堂,寻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课堂生命的再创造,争取使我们的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走进数学,让学生有兴趣学、愿意学,并且能自主地进行尝试,为学生真正营造一个绿色的生态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见解、善于理性思考、积极开拓应用、勇于创新变革的人。我想,这不正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吗?
用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能概括我的体会,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方法比知识更加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当抓住机会,知道学生学习,将“渔”的能力教给学生,使学生不但能够学会,而且能使学生“会学”,让学生了解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能独立解决问题。这种“渔”的方法我觉得也适用于其他学科。
在刘朱刚上的诗歌鉴赏这以复习鉴赏课中,方法的教授体现得尤为突出。刘朱刚老师在上课的开始用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的知识,这样就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当学生面对学案中提出的问题时,刘朱刚老师又渗透着诗歌鉴赏的方法性,渗透着方法性教学。
第二位老师是顾老师的课,她的课思路很清晰,环节流畅,她讲的是《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二课时。刘老师抓住重点“始得”并贯穿全文,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可见刘老师的课扎实有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她上课也比较自然、流畅,富有感染力,值得我去学习!
这两位老师的课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非常突出,自己扮演着主导角色,她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听了她们的课后,我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感慨万千,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自己虽然也认真投入,但跟她们比,实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很多教学环节设置没有深度,在点拨功夫上还有所欠缺,尤其是课堂评价语言,我更是单调,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语文教学成绩没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听了她们的课,我学到了很多,今后自己一定将所学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尽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辜负领导和学生的期望。
4月26日——28日到呼市内蒙党校参加了“全区小学数学教坛精英教学风采展示研讨会”的听课学习活动。共听了来自不同地区的精英们带来的13节课,并且有幸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张春莉关于“为学生营造一个绿色的生态课堂”的专题学术报告,通过学习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基本保障
备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备课的关键是对教材的解读,如果教师挖掘教材不到位,就容易造成很清楚明了的数学问题,让老师越讲越糊涂。因此在解读教材上下功夫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进行的内容。例如这13节课,每位教师都在教材的解读上下了功夫,毕竟是精英风采展示课,体现出各位教师备教材、用教材很充分,而且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学习理解就容易了一些。当然,备课的另一个侧重点是要关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生命。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怎样预设才能让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另外,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策略的选用,也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课,都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才能有足够的底气,才能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偏离教学的重点、难点,去生成和丰富课程内容,也才能像张春莉教授讲到的一样为学生能营造出绿色的生态课堂。13节课中,通辽市的靳虹老师的《比多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虽然是一年级的孩子,在教师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己动口说一说、估一估、练一练的方法,让学生清楚明白的知道了什么时候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说。从而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如包头九原区沙河镇一小的高宏老师第《三角形的特性》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尽管三个活动都没能完成,但教师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的方法,却处处得以体现。我觉得这就是张春莉教授所讲的“绿色生态课堂”的体现。
二、课堂生成是课堂生命灵性的体现
课堂实施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必须在课程实施过度中去生成和丰富课程内容。就如张春莉教授在报告中说到的“注重课堂中与学生的对话,使课堂成为教师、学生互动交往的场所,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使问题不断产生与整合,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和集中,方法不断选择与求新,从而使课堂高潮迭起,产生了一个又一个不曾预约的精彩!”这就说明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捕捉教育的契机,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例如:呼市教师李春霞的《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节课中,出现了多媒体出示一些图片,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三个圆被平均分成15份,取了其中的11份,一生说应表示为15份之11,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用心去关注学生的回答,只是一味的关注学生的回答是否与自己的预设一样。这样很好的一个让学是分清单位“1”的机会就这样轻易放弃了。以至于在后面的学习中有部分学生对单位“1”的含义模糊不清。如果这时教师可以追问一句“你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呢?”然后教师给学生比较清楚单位“1”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那么这节课没有预约的精彩就会使这节课效果截然不同。
三、饱满的激情是课堂的师生情感的交流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把真挚的感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体现出是一个有个性的课堂,同时学生的情感也会被感染。由此,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为“营造绿色生态课堂”提供了条件。例如,兴安盟王毅老师的《分数的意义》一课中,虽然是一名男教师,由一上课用饱满的激情就把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了,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一步通过自主动手涂一涂、圈一圈、想一想、说一说、猜一猜的方法逐层深入,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总结出了分数的意义,整节课教师的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悦。因此要让我们的课堂是绿色的生态课堂,就应让我们的课堂激情饱满个性张扬。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教师走上了讲台,不是重复一次教案,而是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进行的一次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平时应深入解读教材,了解课堂,寻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课堂生命的再创造,争取使我们的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走进数学,让学生有兴趣学、愿意学,并且能自主地进行尝试,为学生真正营造一个绿色的生态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见解、善于理性思考、积极开拓应用、勇于创新变革的人。我想,这不正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吗?
很早就听说xx中学,我有幸来到这处中学进行参观学习,身临其境,耳闻目睹,受到了很多的启发。
学校的文化建设很到位,不管是教室、食堂、草坪还是走廊随时随地都能够看到文化的气息,上面的一些激励的标语都或者关于学习的标语很多。进去知道这个地方是来读书的,不是来混的。
学校的管理措施很到位,领导是行政班,班主任一日三签到,而且是在学生的前面。各个学科施行教研组的形式来进行管理。学生的违纪处理事件能够及时的反馈和处理。体制从上到下来进行监督管理,岂能不成功。
老师的教学虽然是传统的教学,但是老师在掌控教材方面很到位,每一节课都能够重难点突出,训练学生也很到位,一章下来至少有四套试卷,而且这几套试卷试卷也不是孤立的,前面那一套题目里面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拿出来继续的考,讲完以后在考。老师们在讲题的过程中,不是以题讲题,而是总结一些题目的共性,真正的做到了,一题能够代替多题。老师备课认真仔细,基本在上课前面能够把要讲的题目做到试卷上面,而且是详解。
学生表现得非常的刻苦,对学习孜孜不倦,坐功也是相当到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老师发的试卷都能够及时的做完大部分,紧跟老师的思路走,上课的过程中普通班和重点班听课的效率都是很高的,这一点启发恰好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这个学校的老师在社会上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工资待遇方面很到位,学校能够很好的保证老师的衣食住行,能够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上下一条心,这个是这个学校最成功的地方。
虽然xx中学成功经验不一定完全适合我们,但是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将xx中学的成功经验适当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20xx年10月15日,带着太多的仰慕和激情,以及诸多的疑惑,我们一行50人在市教体局的组织和带领下赴山东潍坊培训学习。为期一周的学习,通过听专家讲座、课堂实地听课、参与教研活动以及与同去的老师交流,让我对现代教育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现将此行的收获和感悟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一、走近潍坊,了解潍坊
山东潍坊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川毓秀,物华天宝,要说出名,当数潍坊的风筝,中外驰名。踏上这片土地,触摸着她的脉搏,心中的敬仰油然而生。这座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950万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被确立为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典型,全国唯一的地市级教育改革实验区.潍坊的教育,处处显示着她独到的亮丽,她的“大”,她的“新”,她的“活”,她的“实”,她的“真”,让我耳目一新,如醍醐灌顶。
二、专家引领,异彩纷呈
10月16号,一场隆重的开班仪式,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山东人的热情,真诚。山东潍坊事教育局书记彭秀萍的一番讲话,让我们备受鼓舞,对这次培训学习,充满了信心。首先是山东省优秀教师孙颖的讲座让我为之一振,乍一看孙颖老师,其貌不扬,起初我着实对她的讲座持怀疑态度,但是随着她深入的讲解,幽默的言词,动人的事迹,让我感受到更多的是她的一份责任,一份坚守,她通过自己的三个五年,为我们阐述了成长的意义,如何才能做一位真正的老师,以及她的乐读多思,赢得了台下一阵阵掌声。山东省特级教师李虹霞的讲座,更是令人热泪盈眶,她的《我愿长在教室里》的动人故事,催人上进,她讲到“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她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她有谁指点”,不禁令人深思,树立目标,向优秀的老师看齐,与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为伍,李虹霞老师的声音是那么的甜美,教法是那么的独特,让我们感受到的是那份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要知道,她可是从一名职业高中的老师,主动申请到小学去任教的,“富有诗书气自华”用在她身上太贴切不过了,久而久之,学生们自然受到了熏陶和感染。紧接着“271”教育集团总校长赵丰平的讲座,更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他的教学观是“让人性光辉闪烁,人生智慧生成。”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教育是呵护,教育是帮助,并对素质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三、浓厚的校园文化
10月20日,我们走进潍坊市实验小学,上午参加了他们学校的诗文节开幕仪式,感受到了他们“诗文育人”的校园特色,并进课堂观摩,下午听取实验学校校长的讲座。10月21日走进潍坊日向友好学校,上午观摩了三节公开课,下午参与了他们的语文教研活动。当我们参观了潍坊实验小学校园文化后,很多老师都注意到实验小学各班教室外墙报和随处可见的诗文及名人名言。实验小学的教育者们真的是别具匠心。学生们就是在不经意的抬头间,在教室外走廊上休息散步的一刹那间都可能欣赏到一句他们自己编绘的一首首小诗,这一份细心感动了我。其中学校大厅里那醒目的“诗开山河春秋色,文育天地古今人”更彰显了潍坊实验小学以诗文育人的办学特色,由于是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写诗的能力,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都变成了小诗人。那一首首小诗,精炼、押韵,处处凸显出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催人奋进。当我们走进潍坊日向友好学校,感受到的则是“以字育人”的文化气息。学校除了整体的文化氛围的营造外,独具学科特点的文化学习氛围的营建和创造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这几所学校的校园都是修炼人品、锻造人性的地方,他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培养学生们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文化的渗透可谓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清晨朗朗的读书声,做操前的手捧课本的快速记忆;学校的宣传橱窗内,各班走廊的展示墙,教室内的黑板旁、讲台边、书架上,学生们书籍、笔记本的扉页上,甚至在洗手间里…处处都有励志的话语,处处都有教育的体现,处处都在彰显学校的文化!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培养出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以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在这里能成功开展,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了。
四、满满的收获
尽管时间短短几天,可我却收获颇多,无论从齐鲁名师孙颖,特级教师李虹霞老师,还是到潍坊市实验教小学耿艳丽,杨臻老师,我深切地感受到她们有着共同的特点:
一是她们都能够“蹲”下来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
二是她们艰辛的付出,当孙颖老师谈到她的成长经历,当李虹霞老师谈到她与孩子那份浓浓的师生情时,我不禁满眼泪花,她们的那份对工作的责任心,她们的那张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无不感染着我,把课堂还给孩子是她们共同的特点,让孩子做课堂的主人,不也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吗?对,我也要坚持不懈的做下去。
三是她们都坚持读书,“书到用时方很少”是激励她们读书的动力,像孙颖,李秀伟老师,他们就谈到自己如何给自己定目标,如何逼自己读书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要过哪种生活,她们明白自己要过有品位的生活。想到自己,平时总以没时间读书为借口,是多么的牵强呀!
四是他们具有敏锐的思想和不断接受新信息的精神,当她们讲到翻转课堂,提到微课程时,我不觉得感到我们教师肩上的责任重大,“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的要想让学生接受新知识,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的信息,这样,我想我们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这次潍坊之行虽只有短短的十天,但意义深远,它将带给我很多思考,很多启迪。
感谢市教体局组织这次培训,感谢中心小学给我这次出去培训学习的机会,我将不辜负上级领导的厚望,认真研究,认真总结,汲取潍坊教育的养分,把潍坊市教育教学工作的先进经验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以潍坊之行为新的起点,为自己确定新的奋斗目标,在中心小学的正确领导下,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做得更精,做得更强。
20xx年12月4日——5日,在教科局陈书记带领下,我校教务主任、政教主任、教研主任、后勤、双语等11位教师来到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大家深感不虚此行,收获很多。
一、服务精神,团结精神。
来参观学习安排为两天,在第一天里我们参观了位于xx县内的四所学校和两所幼儿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xx县的实验中学和幼儿园,进入实验高中校园,首先我们就能看见学校的各种新兴建筑物以及校训校规,而且板报也做得非常认真和美观,校园整洁有序,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
经过参观校容校貌、设备设施、听取学校领导给我们介绍学校办学情况,对我们的触动很大,很受启发和教育。首先,是他们那种服务精神,团结精神。走进他们的学校,给我们一种感觉,不管是老师还是其他工作人员,都是那么认真。参观了两所幼儿园,不管是学校环境,还是教师和孩子们都有一种积极的精神面貌,孩子们的表现很积极,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很大方得体,让我们感觉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老师的教育下,在幼小衔接这一块做的很扎实,我们想正是他们的这种服务精神,团结精神,才让学生喜欢,让家长放心,让社会都承认。
二、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第二天时间里,我们又去了团结小学和第二小学听课。特别是第二小学听完课后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们学生那种自觉、自信和勤奋。课堂上,同学们动手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次序维持的很好,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他们很积极地思考和回答;当老师让他们看书并思考问题时,他们又非常地专著去思考,整个课堂显得既严肃又活泼。
相比较而言,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就显得不够积极活跃。特别是听了音乐、体育整节课充分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学生当堂做到了读、唱、思、练结合,真正做到了他们所说的堂堂清。
三、通过对比学习发现了我们和学校存在的不足
1、学校能多给教师组织外出学习和参观培训的机会,使教师能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
2、学校能联合党建办、政教办和少先大队,加强我校教师和学生统一服装的监督和管理。
3、学校进一步加强对教职工的各项业务培训指导(如:钢笔字、简笔画、学习汉语、维语)提高教职工工作责任心,增强教职工凝聚力。
4、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充分发挥好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多给有务实、有潜力的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让她们把新的教学经验和好的管理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带动一校教育的发展。
6、学校能给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电脑,这样有助于教师教师业务知识的更新和课件的制作。好的课件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以上就是我们本次外出学习的收获,能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对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期待学校和自己通过本次学习活动有一个新的发展!
作为一名新进语文教师,参加这次小学语文教学培训活动,观摩了几位优秀教师的课,我的感触很深,聆听了三位专家的讲课与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很感谢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下面我谈一下我的学习感想。
两天的学习课程安排的满满当当,很是充实,有示范课也有专题讲座,很是喜欢专家上的示范课,扎实的语文功底,广博的语文知识,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让学生陶醉、痴迷。也喜欢专家们的讲座,用自己从教以来的经验和研究影响我们懵懂的教师。整个过程如沐春风,一种胜学十年书的感受。
示范课中,我最喜欢的一节课就是《桂花雨》,由任教,x师上课时有一种能够吸引别人的力量,整节课我的眼睛都离不开祝老师的课堂,生怕错过任何一句话,听了祝老师的朗诵自己很是惭愧,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她可以读出不同的意思,好像身临其境一样,孩子在她的引导下,都走进了这一片桂花雨中。课堂上最让我敬佩的是x师的语言功力,她是个爱读书的人,说是出口成章一点都不夸张,浑身都散发着文学气息,这大概就是语文教师的功底所在吧。
在听完几堂讲座后,我发现了其中所有优秀老师的共同点,那就是爱读书,和孩子一起读书,让孩子爱上读书。要想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语文老师,最基本的就是要读书,在自己喜欢读书的基础上,带领孩子们一起读。书中的奥秘是无限大的,最好的教师应该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走在更开阔的土地上,而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评比而努力,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教育孩子,多为孩子想一想,就像专家在讲座中说的一样,不懂孩子的时候,看看孩子们写的书,看看孩子们喜欢的书,自然会醒悟的多。
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对文本解读的高度决定着学生的解读能力。讲座中专家提到说:“指导阅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热情点燃热情,一个好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热情的读者。”教师如果没有深入、细致地解读文本,没有自己的感受,拿什么去跟学生进行对话呢?只有“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才能让我们教师占据较高的立足点,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获得一种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直觉,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x师用细至委婉、声情并茂的声音领着孩子走进文本,不是为了让孩子明白文中浅显的道理,而是让孩子感受那些关于成长,亲情,经历,困难,希望,信心,生命还有爱的信息。
一节节生动有趣的课,让人陶醉其中。赞叹、称颂之余,带给我更多是深深的沉思,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多读书、勤思考,不断积累环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多向身边的教师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自己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总之,教学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定会百倍努力,争取更高的进步。
20xx年5月12—14日,我有幸参加了盐城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观摩了12节名师的示范课,他们的课让我感受颇深,收益匪浅,也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他们的课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下面我就参加的这一次活动谈一点儿自己的粗浅体会和感受。
一、老师的引导很到位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李庆海老师的《周长是多少》这一节课,李老师的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上课前,李老师先给学生拍照留念,学生特别高兴,接着开始上课,请学生说一说,然后以学生的说法不同为素材,交流看法,让学生感受了答案的混乱,在此老师也说我也晕了,最后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教师随即又引导着提出了新的问题,整节课就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探索、发现新知。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新知,发展思维,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师的有效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保证。
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所听的这几节课老师自始至终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在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在“量一量”教学中,黄芳老师就是充分让学生体验,她首先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理解感知,然后通过讨论,让学生画一画,展示作业评一评,在动手中使知识内化。
三、创设的情景为教学服务
徐雅静老师在他的讲课中告诉我们,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在这两天的时间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课堂也加深了记忆。这样的情境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快乐地学习。
四.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他们的教学看似水到渠成,却包含着精心的准备,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是那样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每位老师的.课,都设计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几位老师的课,从导入新课到课外拓展,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每位教师都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之处都体现了匠心独到之处。每位老师的课前准备都非常充足,材料也很丰富。课中有可能用到的他们都事先想到了。我想,这也可能是名师的独到之处吧。
五、朴实大气的课堂
纵观名师的课,他们没有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课件的精美,更没有摆那些好看而不实用的花架子。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了解学生的起点,直面学生的教学现实。呈现在听课教师面前的是真实的、不加粉饰的、常态下的课。没有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没有很多浮躁的、形式上的东西。让人感觉自然,亲切,可看,可学。留给学生的是充足的思考空间,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两天的学习,我学到很多,感受很多,收获很多,名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广博的知识,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以这次名师观摩课为契机,努力向高水准看齐,对自己严格要求,从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一点的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通过努力力争使自己的授课水平实现新的跨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说课、听课、评课是教师素养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教师专业化道路上必须要修炼的基本功,我今天能有幸聆听梁校的讲座,深感荣幸。梁校主管普育学校的教学,从集体备课、听课、周三的大讲堂等活动都在兄弟校间家喻户晓,听完报告之,后,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模式化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前、中、后,模式化给教师,尤其青年教师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也为教师个人、学校教学的规范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梁校介绍的模式化包括说课的八说,不同类型的课的教学模式比如:写景课模式、习作课模式等等;其中为了大家学习的方便,设计了数字化模式。
单元导语的重要性,从三维教学目标出发的说课,课标里明确要求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首先应该领会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其次才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最后是三维目标的落实,。
构建知识树,梁校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钻研教材的方法,只是简单的把课本读一遍,看一遍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必须要画出知识树,才能真正让教师透彻的理解课本。
基于梁校讲座的心得体会,我讲以后从这几个方面去做:
一、备课: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群策群力;备课的几个环节: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设计、备教学用具。备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新的课程标准对本章节、本单元、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如何界定的;研究本课时与前后课时之间的知识联系,做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把握;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正确的把握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考虑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认知状况创造性的实用教材;备学生: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在性格、心理、认知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预见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备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流程;认真思考每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如何组织。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注重体现多维的教学目标。在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注重情感的渗透和教育。
二、如何评课:了解教学内容。先要认真听课,了解讲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认真揣摸讲课教师的设计意图,进行换位思考,发现优缺点。毫不保留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一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