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及启迪(推荐16篇)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启迪(精选16篇)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及启迪 篇1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在平凡名字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身影,高擎着一面面鲜红的旗帜,孕育着一粒粒希望的种子,书写着一幅幅中国精神的时代画卷。我们要向他们致敬,是他们挺起了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使得我们的祖国更加温暖,充满希望。

是他们,高擎着一面面伟大鲜红的旗帜。旗帜可以指引方向,也可以凝聚奋斗的力量。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从第一次踏入罗布泊,自此消失20余年,直到于无声处听惊雷,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扎根中国大地的人民科学家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夫妇,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无论是爆炸升起的蘑菇云,还是遍布青藏高原的足迹,亦或是两个人坚守的开山岛,都像是一面面伟大鲜红的旗帜,高高擎起,随风飘扬,带给人们以坚定、以信心,满怀激情、努力奔跑,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是他们,孕育着一粒粒饱含希望的种子。伟大的灵魂,常寓于平凡的躯体。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29年如一日,将来自党中央的声音、四面八方的邮件送往雪域的各个角落;80后民办教师张玉滚,回到家乡一干就是17年,虽两鬓斑白、满脸皱纹,却让更多人看到乡村未来的希望;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一户,病情严重却是一拖再拖,为渠县143802名贫困人口、130个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他们用生命禁区上前行的车,一挑几年的扁担,签上名字的军令状,给人们带去了希望,让感动在祖国大地争相传颂。我们相信,这一粒粒孕育着希望的种子,必将成长为一颗颗“参天大树”,挺立在高山砾石之间,繁茂于乡村田野之上。

是他们,书写着一幅幅中国精神的时代画卷。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85岁的退休老人马旭,毕生节俭,分毫积攒,只为一次“奢侈”,将千万积蓄捐赠家乡;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刘传健,在万米高空的生死关头,临危不乱、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伤情牵动全国人心的排雷战士杜富国,以血肉挡住危险,“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的铁骨铮铮,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侠隐于市见义而勇,用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正气谱写出一曲雷锋之歌、英雄之歌……他们将“伟大”与“平凡”画上等号,用担当和勇气感动中国。不难发现,在他们的身上总是闪耀着夺目的光辉,彰显着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挺起了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脊梁。

感动中国,致敬平凡而伟大。每一个感动中国人物都有一种让人们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正如《感动中国》主题曲《感动》歌词中所唱的那样,“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是的,愿中国有更多的爱和温暖,让我们的感动在这世间永久长存。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及启迪 篇2

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但足以震撼人心,它的名字是“感动”;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舍己为人,忠诚爱国,坚强执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英雄”。

昨晚我观看了中央台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每年的这个时候,我的眼眶总是充盈着泪水,一次次的被他们震撼。

过去的20__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感动中国人物也格外令人感动。

汪勇,武汉抗疫的志愿者,是一个快递员。在义务接送医护人员的过程中,不断为医护人员解决困难,设身处地为医生着想。汪勇说:“能帮助到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颁奖词中写道:没有人是生来的勇者,责任让你重装上阵。我认为,正是这一届又一届感动中国的人物,还有那千千万万虽然没被颁奖,却拥有着同获奖者一样品格的人们,让我们可以活得更有安全感,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温暖,更加美好,更加充满希望。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及启迪 篇3

2月__日,在央视播放的“感动中国”的颁奖盛典上,我们的杜富国同志——伤情牵动国人心的排雷战士,在边境的扫雷活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他没有退后,而是勇敢的向前迈进脚步,导致严重负伤,并把自己的双眼和双手奉献在这次的边境扫雷活动中,杜富国同志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平凡的军人拥有一颗不平凡的心。在此之前,杜富国先后进行扫雷1000多次,拆除雷2400枚,每一次的扫雷活动无疑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但之前的每次扫雷活动都安全渡过,最后一次扫雷活动却让他永远的失去双眼和双手,再也无法拥抱自己的父母和妻子,再也无法看见那一片由雷区变为绿油油的庄稼地。

他不仅是一名军人,还有另一个身份——共产党员。在入伍之前,杜富国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加入扫雷大队一年后,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因为他看见出任务时,在前面的战友都是共产党员,他们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身后的战友,他把前面的战友当成自己的榜样。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无数像杜富国这样优秀的共产党员为党和国家的事业牺牲小家,牺牲自我,他们的肩上扛着党和国家赋予的责任,不能在危险面前退缩,要做铁骨铮铮的汉子。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及启迪 篇4

叶嘉莹是学术界具有影响力的学者,90多岁高龄的她仍坚持讲学,还捐出3500多万元支持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她用一生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人才。《感动中国》颁奖辞这样描述叶嘉莹: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

你发掘诗歌的秘密

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

转蓬万里,情牵华夏

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

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

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如何理解这位耄耋老人成为感动中国人物呢?窃以为可从三个层面理解。一是学习的楷模。叶嘉莹三四岁时,父母就开始教她背诵古诗,认识汉字。1941年,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专攻古典文学专业。生活的艰苦,家庭的变故,没有让她放弃读书,反而写作了大量的诗词。

二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不遗余力。近二十多年来,叶嘉莹应邀到几十所大学讲学,同时应社会各团体的邀请,举行了数次颇有影响的古典诗词专题讲演,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深受学生爱戴,可谓桃李满天下。正如当代红学家冯其庸所说:“叶先生是属于我们现代的。叶先生不仅精于传统的诗词学,而且能治中西文化学识于一炉,因为时代和条件使然,所以叶先生的学识又与我的两位老师(王瑗仲、钱仲联)有所不同,叶先生是更切近我们时代的一位大师,她的学术成就也确实赢得了崇高的世界声誉。”

三是她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叶嘉莹先生多次向南开大学捐款,目前已累计捐赠3568万元。实现了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捐出毕生积蓄的诺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先生学术人生的追求。一个学人对待金钱的崇高境界,足以令世人为之动容。

学者也是劳动者,也可以感动中国。这启示我们:一个知识分子的伟大、无私,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淘洗、磨砺、熏陶中形成的。是诗词,带她走过人生欢乐与无常;是诗词,伴她一路而来,承载了她一生所向……可以说,中国古诗词中美好的精神养分,古代诗人高迈的性格和豪放的爱国情怀,给予她丰厚而绵长的滋养,让她变得那样心灵纯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正在于此。

诚如先生说过:“我平生经过离乱,个人的悲苦微不足道,但是中国宝贵的传统,这些诗文人格、品性,是在污秽当中的一点光明,希望把光明传下去,所以是要见天孙织锦成,我希望这个莲花是凋零了,花也零落了,但是有一粒莲子留下来。”诚哉斯言!先生有大爱,这大爱将激励更多的学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及启迪 篇5

《感动中国》对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的颁奖辞是:“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

万佐成和熊庚香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经营一间露天厨房。最初,老两口在肿瘤医院旁的小巷里经营油条摊位。每当收摊时,总有患者家属前来借锅灶炒菜,夫妇俩从不拒绝。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求助,万佐成和妻子就买了十多套厨具和煤球炉,多的时候,一天有近三百人来炒菜。因为设备大家共用,所以这个厨房被亲切地称为“抗癌厨房”。

为了让“抗癌厨房”能维持下去,万佐成夫妇开始收一点成本钱,炒菜收0.5元,后来,煤球涨价、电费涨价,两人难以支撑,炒1个菜就收1元,维持收支平衡。

即便是春节期间,这里也不打烊。今年大年三十,这条小巷和平时一样挤满了癌症患者和家属,这个已经开了18年的爱心厨房,今年还为患者和家属准备了免费的年夜饭。

万佐成夫妇的初心十分简单:“能让病人吃得好一些,家属的遗憾也能少一些”。他们还经常开导、帮助病人,让大伙感受到家的温暖。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及启迪 篇6

每年的春节过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都会牵绕着我,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让我感动好久,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那思绪牵绕着我又回到了今年的颁奖台上……

我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手拿着笔认真记下他们的名字,有牵动国人心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勤俭节约、分毫积攒,千万捐赠家乡的八旬老人马旭……。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我们河南人——担起乡村未来的八零后教师张玉滚。张玉滚师范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三十元钱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十七年。学校地处偏僻,路全是山路,山路曲曲折折,处处布满泥泞荆棘,他靠一根扁担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挑进了学校。看着电视上张玉滚挑着重重的课本,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走,我的眼睛湿润了,他挑的不仅仅是课本,是大山里孩子们的希望啊!由于常年操劳,八零后的他脸上布满皱纹,比同龄人老了好几岁。最后听着白岩松为他念颁奖词,它是这样写的: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

是啊,多好的颁奖词,张玉滚,我永远记住这个名字,你是我们河南人的骄傲,你虽普通但最伟大,你展现人性尚的精神境界,你的精神会一直鼓舞着我们每一个国人,激励着我,努力,追梦!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及启迪 篇7

今天,我们看了《感动中国》,它使许多人热泪盈眶,我觉得它是净化心灵的仪器,它谱写了真、善、美的乐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动中国》,每个人都会有所感悟。

《感动中国》有几十位让人们感动到流泪的人,可以说最耀眼的不是明星,而是这几十人纯洁、善良的心。

这几十人中我每个都觉得让人感动,刘盛兰每天省吃俭用,捐钱给孩子们。他那时月薪才300元,可他却一下子捐了50元,他那时已经73岁了,后来又一场大火烧了他的房子,回到农村生活更辛苦。可他仍在捐钱,10元、20元、30元、40元这位老人吃东西都是吃垃圾里拾来的,还会拿人家扔掉不要的菜叶,而且17年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真善心!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正直、善良、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还有一个叫段爱平的。她只是一个小小的村长,可她为村里的牺牲非常大。我们应该想成为百万富翁吧。这个段爱平就是个百万富翁,可是她却把自己的钱全都捐了出去,而且她有食道癌,最后穷得都没钱看病,而且她还会下雨天帮村民一起修房屋漏洞。我们要学习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崇高精神;学习她真心实意地帮民致富、解民困难、化民恩怨、心系百姓、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她不管身处何时何地,心中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在荣誉面前不忘本的淳朴本色。

看完《感动中国》之后,我励志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向《感动中国》里面的人物学习,帮助、救助需要帮助的人。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及启迪 篇8

八桂大地众多优秀的扶贫干部,以黄文秀为榜样,用汗水、真情乃至生命,在脱贫攻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激励着全区各族人民同心协力打赢收官之战。“今天收看电视直播,再次被黄文秀的事迹感动。”自治区扶贫办一位干部说,黄文秀身上闪耀着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攻坚精神,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的大爱精神,自力更生、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敢想敢干、勇于探索的首创精神。

三江县委宣传部派驻高基瑶族乡弓江村第一书记杨明说:“作为今年新派出的驻村工作者,我一定要向黄文秀学习,学习她热爱基层、无私奉献、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如期打赢全村脱贫攻坚战。”

大化瑶族自治县是全区四个极度贫困县之一,县委书记杨龙文说:“我们一直以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激励全县干部,形成‘干不好脱贫攻坚的党员不是合格党员,打不赢脱贫攻坚战的干部不是优秀干部’的干事氛围,把脱贫攻坚的主责扛在肩上。”冲刺之年,大化全力围绕群众增收,全力打好产业、就业战;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打好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四大战役”;围绕挂牌督战目标,打好极度贫困歼灭战。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对黄文秀最好的告慰。“文秀是我的好战友、好同志,我会用尽全力实现她未完成的愿望,带领村里的父老乡亲早日脱贫致富!”百坭村现任第一书记杨杰兴说,他要继续和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员一道,扎实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依托现有的砂糖橘、油茶、清水鸭养殖等产业示范带,重点谋划“特色产业+扶贫”模式,打“秀起福地”系列农业品牌,助农增产、增收、增效,让产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黄文秀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自愿回乡工作,感动并激励着八桂大地的广大青年。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__级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范钟天说,黄文秀作为当代青年代表,用生命诠释了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坚守扶贫攻坚第一线,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更应该不忘初心和使命,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百坭村村民黄仕京的大儿子在广西民族大学就读,小儿子考取了广西医科大学,他们家因学致贫,除了正常政策支持外,黄文秀还帮助他申请了“雨露计划”的5000元补助。黄仕京说:“我常告诉孩子们,要以黄文秀为榜样,在学校好好学习,积极申请入党,做一个为群众干实事、谋福利的人。”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及启迪 篇9

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的一名战士,解放战争时期先后荣立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团一等功一次,两次获“战斗英雄”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我们所有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学习张富清事迹,应当不忘“忠于党、忠于人民”精神。天安门前,94岁老兵李安甫对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母亲无声告白。在中国共产党98岁华诞前夕,94岁高龄的李安甫走进天安门,用手摸一摸城墙,看一看楼里风景,讲一讲那一代的革命故事。我想,当他走

进天安门的那一刻,他的心里该有多么辛酸,又有多么欣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不断地看着他的战友为新中国成立而牺牲,那时他心里的苦楚,应该无人体会。可是,他又亲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这几十年的改变,见证了中国如今的辉煌,他又是多么的欣慰。“忠诚的高尚和可敬,无与伦比”,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要记住老兵李安甫对党绝对忠诚的这种精神。我们应当像向日葵一样一直以“太阳”为中心,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党做到绝对的忠诚。

学习张富清事迹,应当不忘“朴实纯粹、淡迫名利”精神。“战斗英雄”张富清,他隐藏功名60多年,他经历过残酷的解放战争,在那种枪林弹雨的日子里获得过多次奖励。他退役转业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毅然不忘党的初心,在贫困山区奉献他的一生。对于张富清同志来说,他是一名退役军人,是为新中国成立做过贡献的人,他退役后有许多选择,可是他却毅然决然地选择待在贫困地区,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首位,将质朴节俭、知足常乐作为他坚守的人生信条。张富清将一生都奉献给党、国家及人民,他获得中宣部授予他的“时代楷模”称号,还获得总书记对他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强调,呼吁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张富清同志学习。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应当不忘“朴实纯粹、淡迫名利”精神,我们应当向“战斗英雄”张富清学习。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党员干部只有专心致志地工作,心态平和地享受生活,不为蝇头小利而蝇营狗苟,才能在工作中取得好的结果,才能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及人民作出贡献。

学习张富清事迹,应当不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精神。北师大硕士毕业的研究生黄文秀,她毕业之后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到贫困村居担任第一书记,把双脚扎进泥土,为群众脱贫劳心劳累,为20_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6月16日晚,在这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她忍痛告别她病重的父亲,深夜冒雨奔向受灾群众,面对危险,她毅然前进,在她返回乡村的途中,不幸遇到突发山洪,30岁的青春年华就此消逝。在危险来临之际,她首先想到的是村里的群众,不听同事们的劝阻,拒绝病重父亲的挽留,前往受灾现场,不幸遇难。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应当不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精神,不忘黄文秀同志为群众事业牺牲,向她学习。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要勇于站在革命前线,遇到困难,不要退缩,敢于面对。面对困难问题,要及时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敢于担当,乐于奉献。“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要做中国共产党里的一朵梅花,要像梅花一样,在寒冷的冬天,独自盛开,我们党员干部要敢于说出他人不敢说的话,敢于尝试他人不愿做的事,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及启迪 篇10

借出差无锡的机会,上海楷麓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常久明匆匆赶回和县乌江镇卜陈村,再次看望自己的初中老师叶连平。

“您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2个多月前,叶连平骑自行车买菜,回家路上遭遇交通意外受伤,常久明一直很牵挂,“等您身体恢复些,我接您去上海休息几天。”

在村民们眼中,叶连平就是村里不灭的“蜡烛”,也是照亮孩子们走出村里的希望之光。

常久明曾一度刻意躲着叶连平。那时,初中生常久明学习成绩很好,但因为家境贫寒,父母就让他辍学学缝纫。一天下午,常久明硬着头皮把即将辍学的事报告了叶连平,意外的是叶连平并没有当场责骂他。常久明随即离校回家。

就在那天天擦黑的时候,正在棉花地里帮父母干农活的常久明,看到远处一个身影步履蹒跚地走过来。“叶老师怎么来了?”常久明和父母都大吃一惊,常久明赶紧躲了起来。

常久明家距离学校有5公里,都是土路,且要翻山过河,当时还正值汛期。叶连平最终没有说服常久明的父母。夜色笼罩着田野,躲在暗处的常久明盯着那个渐去渐远的落寞身影,忍不住热泪盈眶。

“尽管我后来还是辍学了,但成为叶老师的学生,是我一辈子的幸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上海拼出一片天地的常久明,如今每年都资助叶连平奖学金基金。

叶连平坚持每年到每个学生家至少家访一次,不管多远都一定访到。特别是那些在校表现一般、家庭困难、住址离学校远的学生,他更是格外关注、关爱,多次上门。在卜陈学校周边的乡村田野间,经常会看到一个老人,提着马灯跌跌撞撞地赶路,有时身上还沾了很多泥水。

“叶老师对学生负责,是出了名的。”令叶连平曾经的同事、卜陈学校教师戴启涌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叶连平批改学生作业,连标点符号都会一一校正。

“教师不仅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叶连平当班主任时,曾带着学生勤工俭学,用赚来的钱购买课外书给学生看,开阔学生眼界,在当时算是特立独行了。多年后,那个班的学生发现,当初勤工俭学挣的钱根本不够买那么多课外书,是叶老师自己贴钱买的。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及启迪 篇11

我坐在电视机前静静地看完《感动中国》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引起我久久的思索。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

让我最感动的是张桂梅校长。她是一名敬业奉献的人民教师,是一位心系群众的教育扶贫工作者,更是一名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在失去丈夫后,她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她没有选择到优越的学校任教,而是投身教育扶贫。她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建立一所免费的女子中学。华坪中学的建立,让贫困山区的女孩可以走出大山从而改变三代人的命运。每天的“小喇叭”让学生们很安心。身为校长的张桂梅将学校的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女儿。被疾病的痛苦缠身的她依靠对讲台的热爱坚持下去。她用“命”守护着华坪中学和她的女孩们。她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躲避,推脱敷衍塞责。我们应该不绕弯,不敷衍。用实践来克服困难,不向困难低头!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及启迪 篇12

感动中国,汇聚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从20_年到20__年,“感动中国”犹如一扇窗户,在十八载里诞生了上百位年度人物,不过他们只是中华民族厚重精神的代表。岁末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84岁的钟南山院士奔赴武汉,在高铁上闭眼小憩的照片感动了无数人。其实,刚刚过去的几个月,有太多感人至深的瞬间直抵心头,无论是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医务人员,还是研机析理、奋力攻关的科研工作者;无论是争分夺秒、不舍昼夜建设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工人,还是坚守岗位、日夜值守的基层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在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坚守背后,都蕴藏着一个人所具有的价值和力量,而这也正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所呼唤的意志品质。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用平凡的坚守书写出不平凡的人生,用榜样的力量传播着有形的正能量。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每一个人都是主角,就让我们把平凡又伟大的向上向善力量融进工作岗位,用实际行动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中国奇迹。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及启迪 篇13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美丽的闪光灯遮不去他们夺目的光芒,他们不是巨星,不是领袖,但他们如宝石般璀璨的心灵会永远照耀我们的心灵,成为我们精神上的支持与榜样,成为我们心中又一个伟大的巅峰!他们不是生来美丽的玫瑰,他们是那一朵朵默默地辛勤奉献的五月兰,素雅的外表无法抹去他们的内心闪耀,他们将会永远成为我们精神的桥梁!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及启迪 篇14

满含热泪看完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那一个个使人热泪盈眶的画面,让我掩面深思,他们那种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深深打动着我。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是一群生活中的普通人。在20__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有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他开始了助学之路。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崇仁厚德!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了很多,我们也不能只沉浸在感动的时光里,我们应该让自己平淡无奇的生活多一抹亮丽的色彩。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帮助弱者、专心工作等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虽然是一些微薄的行为,但是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还是可以感动世界的。

能感动他人的人,是高尚的;懂得感动的`人,是幸福的。学习他人的无私,传递爱的宣言,践行爱的承诺,奉献自己的力量,让爱充满人间,让感动长存人间!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及启迪 篇15

每一次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都会想起上一年的感人事迹,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都会留下不同的感人的眼泪。都会觉得自己的心灵被酒精消毒过,看过以后,心里收获的不仅仅感人的颁奖词,和感人的事迹。还收获了内心的那份永远印在心中的震撼。

其实看了这个《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节目,我还学会里很多,比如要敬职敬业,孝顺长辈,当官要为人民着想等等,我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拥有它们身上好的品质。做更善良,更正直,更诚信的人。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及启迪 篇16

刚刚过去的20__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的揭晓备受关注。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为救援群众牺牲在洪水中的消防战士陈陆,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张桂梅,创办爱心厨房温暖无数人的老夫妇万佐成、熊庚香,战功赫赫的志愿军英雄王海,疫情中志愿服务、守护医护的快递员汪勇,与时间赛跑的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毕生致力于传播中国古典文化之美的女学者叶嘉莹,向绝壁要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当代愚公毛相林,不畏艰险丈量祖国山河、六十七年初心不改的国测一大队。

《感动中国》精准定位、悉心挑选的这十位人物,紧扣20__年的焦点和热点,展现出“特殊”一年中,无处不在、荡气回肠的中国力量和民族精神。最终,《感动中国》把这一年的特别致敬,献给了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舍小我顾大局的抗疫英雄们。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