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锣鼓巷导游词(精选30篇)
各位团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旅行社组织的北京之旅,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大家叫我小*就可以了。在我身边这一位呢是我们这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师傅,有着多年的驾龄,综合的说我们的*师傅可称的上是"三好"师傅--驾驶技术好,脾气好,长的也好!由陈师傅为我们行车大家可以放心。在此,我们于以热烈的掌声多谢我们的*师傅。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和司机师傅能有缘分前来接待大家,并能有机会为全团服务感到非常高兴!对各位远到来来北京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我们代表旅行社表示热烈欢迎!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将我陪同大家一起游览美丽的北京,希望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大家可以通过我的讲解走进北京,了解北京.在行车路途中为避免意外发生,请大家不要把您的头,手,肘伸出窗外,在游览的路途中旅游车就是我们第二个家,请大家注意一下我们车上的卫生,如果您有什么要求可以直接告诉我!我会全力的为您服务.希望大家在这几天里可以玩的开心,住的舒心,吃的顺心。
朋友们,我们面前的这条街就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
近几年,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其实,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现在大家请跟我进入进南锣鼓巷南口东面的第一条胡同,是炒豆胡同。炒豆胡同西口不远77号门旁,标有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上写“僧王府”。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僧格林沁是蒙古科尔沁旗人,1820xx年袭封科尔沁郡王,1855年晋封亲王。他能征善战,但在历史上却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1859年在大沽海战中他督军奋战,大败英法联军。1863年后又受命剿捻,在山东、河南、安徽镇压捻军。1865年5月,率部在山东曹州与捻军激战中阵亡。死后,其子伯彦诺谟诂承袭亲王爵,因而这一带的老住户,还称这所府址为“伯王府”,伯王曾任御前大臣,做过光绪的“谙达”(老师),教光绪骑射。
原僧王府规模很大,前门在炒豆胡同,后门在板厂胡同,纵跨两个胡同。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各有四进。其中东路除正院外,还有东院四进,组成一个很大的建筑群。
民国后,府第被亲王的后代逐渐拍卖,被分成了许多院落。现在的炒豆胡同71号至77号(单号),板厂胡同30号至34号(双号),都是原王府的范围。
炒豆胡同西口,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也是一组很大的建筑。祠堂和王府建在一条胡同,在清朝是不多见的。现在这里被改建为“侣松园宾馆”。像这样幽静秀雅、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宾馆,在北京也是不多见的。
大家顺着南锣鼓巷跟着我再往北走,东边的第三条胡同是东棉花胡同。进口不远路北就是中外闻名的中央戏剧学院。作为我国学习舞台和影视表演的顶级学府,其占地面积真不算大,包括实验剧场,只占东棉花胡同和北兵马司胡同之间西部的一部分。但是,庙不在大,有神则灵。这里培养了我国一代代的话剧与影视明星。陈宝国、陈道明、姜文、巩俐、章子怡……都曾在这里学习生活。
这里原是靳云鹏旧宅。说到这里大家一定好奇靳云鹏是何许人?靳云鹏(1877-1951),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在云南任清军19镇总参议。后受袁世凯信任,任山东都督。1920xx年后任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靳云鹏买下这里后,拆除了部分四合院,建了几座西式楼房。1920xx年年底,靳云鹏辞职后,长期在天津居住。上世纪60年代,院里仍有几处旧楼,当时作为办公楼和单身教师宿舍。又过去了40年,旧建筑已全部拆除,靳宅早已无迹可觅。
请大家看我手指得方向就是雨儿胡同,这里曾住过我国一位画坛巨匠———国画大师齐白石。您进胡同不远,就能看到路北13号院门旁挂着“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的牌子。院子很宽敞,保护得很完好,院中央还摆着大鱼缸。这里没有重新粉刷,透出老宅门的原汁原味。这里原是清内务府一个总管大臣的私宅,因为建筑时私用了皇宫的料,建制又超越了等级,因而被参劾,宅子也被分成几部分出售,13号院只是一部分。解放后,文化部买下来,由齐白石老先生居住。但老先生住了没多久,就搬到西城跨车胡同,所以,现在齐白石的故居多指跨车胡同。
出雨儿胡同,沿着南锣鼓巷,继续往北走。路西就是帽儿胡同。如果说南锣鼓巷是北京街道中尊贵得王冠那么帽儿胡同就是这王冠上最闪亮得宝石。如果大家有什么质疑请跟随我一步步了解这璀璨得宝石。
路北7号至15号院,原是一组大建筑群,是清末大学士文煜的住宅和花园。五院并联,占地达11000平方米。宅院得主人是清满洲正蓝旗人,曾历任四川按察使、山东巡抚、直隶总督等要职,光绪XX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精心修筑了自己的住宅和花园。花园落成于1861年,名“可园”,约占地4亩,虽然不很大,但疏朗有致,被认为是晚清北京私家园林中最有艺术价值的花园。
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一直没有对外开放。如果大家想欣赏一下其“庐山真面目”,那么我将带大家参观千古一贪——和珅的恭王府花园。
再往西走,路北35号、37号院,是郭博勒氏的家。说郭博勒氏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说到末代皇帝溥仪得正宫皇后婉容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用清代的说法,应称为“后邸”。宣统大婚时,已是民国XX年,但还是履行民国初年所颁布的优待清皇室条件,所以对这所“后邸”花了许多钱,大加修缮。婉容的父亲荣源,由于女儿“册后”,后父按礼制被封为“三等承恩公”,这所府邸又成为承恩公府,更要大加改建,以合乎府第规格。比如将原来一间的院门,改为三间的府门,内外影壁、左右屏门都重新修建。
出了帽儿胡同再往北,路东是秦老胡同。秦老胡同35号,也是一座精美的宅院,曾是清内务府总管大臣索家的府邸。院落不是很大,但十分精致。他的书房前有一小花园,名绮园。园内有叠石假山、游廊池榭,还有一个船形敞轩,虽小巧却意境深邃,颇有江南园林的意境。站在大门前,仅门楼上的砖雕,已让我赞叹不已,雕工极为精美,保存又十分完好,真是不可多得的砖雕珍品。
现在大家看到得是茅盾故居。和这一地区的许多深宅大院相比,茅盾故居是太普通,是一座不大的两进四合院。进入故居后大家可以看到,院子中矗立着茅盾先生的半身塑像。周围的房间是茅盾生平展览。后院的卧室、起居室、书房等,还按照先生生前的样子布置。茅盾解放后一直住在东四头条203号文化部宿舍,与周扬、阳翰笙等为邻,1974年搬到后圆恩寺,直到病逝,在这个小院中度过了他最后7年的岁月。
出了茅盾故居再往东走,隔不多几个门,看到一个很大的院落,是圆恩寺胡同7号。这里原是清代庆亲王次子的府邸,建筑为中西合璧式,既有四合院,又有西洋楼房,还有很大的花园。园中有西式拱形圆亭、喷泉,又有来自圆明园的刻石,同样是中西合璧。这所宅子也是几易其主,民国时曾卖给法国人,抗战胜利后,成为行辕,来北平即下榻于此。解放后,此处曾先后成为中共中央华北局办公处、南斯拉夫大使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现在是友好宾馆。
现在进入大家眼帘的是菊儿胡同。说他名扬中外,是因为建筑大师吴良镛主持设计的菊儿胡同危房改造工程,1992年被亚洲建筑协会授予“亚洲建筑金奖”,1993年又被授予“世界人居奖”。
在胡同中部,北边有一片2至3层的楼房,黑瓦白墙,围合成一个个小院落,既有江南民居的秀丽,又有老北京四合院的神韵,和周围的建筑风格也十分协调,这就是改造后的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吴良镛教授根据“有机更新”的城市规划理论,认为旧城改造,要保留好的和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修缮虽已破旧但尚可利用的建筑,拆除破旧危房,逐步过渡,既保留历史文脉的延续,又形成有机的整体环境。这些新四合院兼有单元式公寓楼房私密性强,和院落式住宅邻里感强的双重特点,他与旧的胡同格局有机地统一起来,保护了古都风貌,是北京旧城改造的一个成功的探索。
菊儿胡同东口,现在的3号、5号、7号和寿比胡同6号,原是清代直隶总督荣禄的宅邸是清代直隶总督、兵部尚书荣禄的宅邸。原宅很大,分为三部分,西部是西式楼房,中为花园,东部为五进的中式四合院。此宅,解放后一部分曾作为阿富汗大使馆,后又被划为几部分,改为职工宿舍,格局已被破坏,保护状况较差。
好了今天得游览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我得讲解满意。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或是要求清香我提出,我会以一位合格的导游员身份为大家解决难题。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 全长786米, 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 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而如今,在南北向的主巷以及相串联的东西两侧的胡同里,云集了上百家别具特色的小店,咖啡馆、创意小店、特色酒吧、民俗工艺品店以及美食餐厅等。即延续着老北京的市井风情,又点缀着时尚的元素。南锣鼓巷以其独具一格的复古时尚、国际接轨的先锋时尚,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亚洲25处必去之地。古老的四合院与尽情挥洒个性的各色小店,吸引着中外游客来此徜徉。
漫步南锣鼓巷,你不仅会惊讶于在城中心还有这样的“桃源”,更会惊艳于它的时尚,它的旧貌与新颜完美结合,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在这里,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古老文化与时尚竟可以对接得如此天衣无缝。白天感受胡同街景浓郁的老北京韵味,夜晚则可以游荡在独具个性创意的小店,或随意挑选自己喜爱的物品,或打开肚子吃遍美食小吃、或尽情融入时尚先锋的自我放纵。有人说,三里屯没有做到的南锣鼓巷做到了;后海失去的南锣鼓巷又给找了回来。
有句老话叫做“百闻不如一见”。对于中国五岳之一——衡山,我是早已“百闻”了,可是一直没有机会“一见”。直至去年寒假,我才停止了对衡山的幻想,因为我要去美丽南岳衡山游玩。
出发那天,天气晴朗,太阳公公的旁边有着云儿的相伴。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乘着高铁踏上了去衡山的征途。一个多小时后,车到站了,我第一个兴冲冲地跑了出去。虽然这里没有下雪,但真冷。即使我穿了厚厚的棉袄,身体还是在不停地发抖。接着,我们坐了一个小时的汽车才到达衡山。
一下车,我看到了一座座巨大的山峰。虽然离我们不近,但也能清晰地看到山峰上披的“雪衣”。这些山峰颜色绿葱葱的,有些较深,有些较浅。有些“神秘”的山峰喜欢和我们玩“捉迷藏”,竟然害羞地“躲”在了其他山峰的背后。我们一步步地接近这些山峰,真想快点走进这些山峰里。
我们坐了一会儿的缆车,顺利到达了衡山山脚下。我们将要沿着这些路登上山顶。虽然山上没有下雪,却能看到厚厚的积雪和冰块。这些冰一直“蔓延”在这条路上。踩着这些滑滑的冰,我们“步步难行”。可这些并没有难倒我们,小孩和年轻人扶着老人,一步步向前走。
走了十几米,我们看到了一大片雪地在右手边。我二话不说,马上奔向了这辽阔的雪地,就算摔倒也不怕。接着,姐姐、妈妈、二伯娘也跑过来了。我们在雪地上拍了许多照片,也堆了几个小雪人。这时,爸爸向我打招呼:他挥了挥手,又指了指前方的路,仿佛在告诉我,前方还有更美的风景。我连忙跑了过去。这是童话世界中的森林吗?橙黄的阳光照着郁郁苍苍的树木和洁白的积雪,小鸟停在枝头上唱歌,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这阳光照射着大地,有一种闪耀与神秘之感。正是这些阳光与冰的完美结合,才能呈现出优美的景色。那景色美得让人舍不得离开,让人过目不忘。等人齐了,我们继续走向这童话世界般的森林。我们才刚走几十米,便看到“南天门”三个字牢牢地刻在高大的牌坊上。我立马站在牌坊下,让爸爸给我照照相。“咔嚓”一声,爸爸给我做了个“ok”的手势,我一看照片,这南天门如一把伞,在“伞”下,我就像一只小小的蚂蚁。照完相后,我们又踏上了“童话森林”之旅。我们一边艰难地在冰上行走,一边看着这直勾人心和眼球的美景。走了很久,我们才到达了“望日台”——衡山最高的观景处。妈妈看到有热的小吃,飞快地跑了过去。而我呢,却站在“望日台”的中心,一直在用心观赏着衡山的景色:蓝天白云都像是一个个天使,他们露出了善良温和的微笑。温和的阳光照在若隐若现的山峰上,一座座寺庙和一棵棵树木“直插”在山腰间。而这“童话森林”像是源源不断的水,连对面的山峰也有如此美丽的景色。当我沉醉在这迷人的景色时,突然间,旁边有人叫道:“下雪了!”我连忙转过身来。啊!真的下起雪来了。白雪如春雨点点,洒在大地上,也洒落在人们的心房里。我心里一乐,闭上双眼,“呼呼”地转起圈来,让雪儿们触碰到我的指尖,感受我指尖的温暖。
由于赶时间的原因,我们只好离开“望日台”下山了。半小时后,我们又回到了山脚下,再一看,这衡山依然是那么美丽,刚才我们去过的“南天门”、“望日台”等景点都尽收眼皮底下。
衡山的风景,美得让人快乐,美得让人幸福。
因为旅程安排,我们不得不离开衡山。我实在舍不得这树木、这山峰,这所有的一切。上车时,我幸福地转过头,把新买的军帽戴在头上,敬了个军礼,对美丽的衡山露出了一个最美的微笑……
南锣鼓巷地区是北京城内的一片居民区,与皇城只有一街之隔,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胡同、四合院、绿树,相对于红墙金瓦的皇家文化,这里的灰墙灰瓦,呈现出另一种独特的民间色彩。南锣鼓巷地区位于东城区的西部。东邻交道口南大街,西靠地安门外大街,北接鼓楼东大街,南是地安门东大街。占地约一平方公里。是元大都的中心区。
南锣鼓巷也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但是近几年,却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其实,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按照中国古代的营国思想,首都的道路在南北与东西方向应该各有九条干道。南北的道路称经,东西的道路称纬,简称九经九纬。今天的交道口南大街、地安门外大街,是大都九经的遗存。鼓楼东大街,地安门东大街。是大都九纬的遗存。南锣鼓巷地区便位于这四条经纬之间。它的南边是皇城,北边是大都路总管府、警巡院、万宁寺与中心阁。大都路总管府相当于明清两朝的顺天府,万宁寺是皇家的寺院,中心阁是大都的中心,是重要的城市标志。它的西部是万宁桥与烟波骀荡的什刹海。西南是通惠河。万宁桥今天还在,是元代的重要建筑遗存。什刹海旧称海子,当时大运河的北端,大都的漕运码头,最繁华的地方。通惠河也还在,只是改为暗河。暗河上面的道路即今天的东不压桥胡同。在元代,南锣鼓巷地区位于大都的中心区域。
这些胡同宽阔、笔直,基本上保持了那一时代胡同的原貌。这些胡同的集合,便是那一时代坊内的布局。根据历史记载,在坊的制度下,坊内不可以进行经营活动。宋以后,坊的制度开始解构,但这是一个漫长过程,不能说,在元代,这个过程,已然彻底结束,最明显的证据是,南锣鼓巷地区的胡同在那时均没有称谓,说明大都的城市单元依然是坊,而不是巷,也就是北京人所说的胡同。至今,这一带的胡同里,基本没有商业设施,只是在两坊之间的南锣鼓巷内设有不多的商店,便是坊制的遗风。
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20xx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热夏季中一个少有的细雨霏霏的凉爽午后,我又一次来到南锣鼓巷。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秦老胡同35号是晚清时期内务府总管大臣索家的花园,建有假山、亭台、池榭,还有一座模仿江南建筑的船形敞轩。这座花园称绮园,至今还有刻石流传下来。帽儿胡同 11号为清末协办大学士文煜所建。分三路。东路是下房,中路是花园,西路是住宅的主体部分,总共有五进院落。中路的花园,是著名的可园,北京最美丽的私家园林。与绮园不同,可园分前后两园,前园的北面构有一座秀丽的建筑,其东是爬山游廊。后园则槐香满园,极为幽静。
南锣鼓巷地区的历史深厚,也是人文荟萃之地。自明至清,迨至民国,代有人出,而且留下了斑斑可考的遗踪。
在今南锣鼓巷65号,是明清之际著名人物洪承畴的家祠。在明的崇祯时期,洪承畴做过三边总督、蓟辽总督,后来降清,做了招抚南方,经略五省的大学士,帮助清人敉平了江南。据《燕京访古录》:洪承畴府第在后门外方砖厂东口外路东,今已废,唯府门外二铁狮巍然独存,府后门在南锣鼓巷,尚居洪氏子孙。这个府后门即今65号,院内的北房尚好,据说是原物。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
近几年,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其实,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各位团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中国旅行社组织的北京之旅,我是中国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房,大家叫我小房就可以了。在我身边这一位呢是我们这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陈师傅,有着多年的驾龄,综合的说我们的陈师傅可称的上是"三好"师傅--驾驶技术好,脾气好,长的也好!由陈师傅为我们行车大家可以放心。在此,我们于以热烈的掌声多谢我们的陈师傅。。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特别是在此建设新北京、喜迎新奥运之际,我和司机师傅能有缘分前来接待大家,并能有机会为全团服务感到非常高兴!对各位远到来来北京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我们代表中国旅行社表示热烈欢迎!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将我陪同大家一起游览美丽的北京,希望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大家可以通过我的讲解走进北京,了解北京.在行车路途中为避免意外发生,请大家不要把您的头,手,肘伸出窗外,在游览的路途中旅游车就是我们第二个家,请大家注意一下我们车上的卫生,如果您有什么要求可以直接告诉我!我会全力的为您服务.希望大家在这几天里可以玩的开心,住的舒心,吃的顺心。
朋友们,我们面前的这条街就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
近几年,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其实,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现在大家请跟我进入进南锣鼓巷南口东面的第一条胡同,是炒豆胡同。炒豆胡同西口不远77号门旁,标有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上写“僧王府”。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僧格林沁是蒙古科尔沁旗人,1820xx年袭封科尔沁郡王,1855年晋封亲王。他能征善战,但在历史上却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1859年在大沽海战中他督军奋战,大败英法联军。1863年后又受命剿捻,在山东、河南、安徽镇压捻军。1865年5月,率部在山东曹州与捻军激战中阵亡。死后,其子伯彦诺谟诂承袭亲王爵,因而这一带的老住户,还称这所府址为“伯王府”,伯王曾任御前大臣,做过光绪的“谙达”(老师),教光绪骑射。
原僧王府规模很大,前门在炒豆胡同,后门在板厂胡同,纵跨两个胡同。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各有四进。其中东路除正院外,还有东院四进,组成一个很大的建筑群。
民国后,府第被亲王的后代逐渐拍卖,被分成了许多院落。现在的炒豆胡同71号至77号(单号),板厂胡同30号至34号(双号),都是原王府的范围。
炒豆胡同西口,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也是一组很大的建筑。祠堂和王府建在一条胡同,在清朝是不多见的。现在这里被改建为“侣松园宾馆”。像这样幽静秀雅、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宾馆,在北京也是不多见的。
大家顺着南锣鼓巷跟着我再往北走,东边的第三条胡同是东棉花胡同。进口不远路北就是中外闻名的中央戏剧学院。作为我国学习舞台和影视表演的顶级学府,其占地面积真不算大,包括实验剧场,只占东棉花胡同和北兵马司胡同之间西部的一部分。但是,庙不在大,有神则灵。这里培养了我国一代代的话剧与影视明星。陈宝国、陈道明、姜文、巩俐、章子怡……都曾在这里学习生活。
这里原是靳云鹏旧宅。说到这里大家一定好奇靳云鹏是何许人?靳云鹏(1877-1951),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在云南任清军19镇总参议。后受袁世凯信任,任山东都督。1920xx年后任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
靳云鹏买下这里后,拆除了部分四合院,建了几座西式楼房。1920xx年年底,靳云鹏辞职后,长期在天津居住。上世纪60年代,院里仍有几处旧楼,当时作为办公楼和单身教师宿舍。又过去了40年,旧建筑已全部拆除,靳宅早已无迹可觅。
请大家看我手指得方向就是雨儿胡同,这里曾住过我国一位画坛巨匠———国画大师齐白石。您进胡同不远,就能看到路北13号院门旁挂着“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的牌子。院子很宽敞,保护得很完好,院中央还摆着大鱼缸。这里没有重新粉刷,透出老宅门的原汁原味。这里原是清内务府一个总管大臣的私宅,因为建筑时私用了皇宫的料,建制又超越了等级,因而被参劾,宅子也被分成几部分出售,13号院只是一部分。解放后,文化部买下来,由齐白石老先生居住。但老先生住了没多久,就搬到西城跨车胡同,所以,现在齐白石的故居多指跨车胡同。
出雨儿胡同,沿着南锣鼓巷,继续往北走。路西就是帽儿胡同。如果说南锣鼓巷是北京街道中尊贵得王冠那么帽儿胡同就是这王冠上最闪亮得宝石。如果大家有什么质疑请跟随我一步步了解这璀璨得宝石。
路北7号至15号院,原是一组大建筑群,是清末大学士文煜的住宅和花园。五院并联,占地达11000平方米。宅院得主人是清满洲正蓝旗人,曾历任四川按察使、山东巡抚、直隶总督等要职,光绪20xx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精心修筑了自己的住宅和花园。花园落成于1861年,名“可园”,约占地4亩,虽然不很大,但疏朗有致,被认为是晚清北京私家园林中最有艺术价值的花园。
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一直没有对外开放。如果大家想欣赏一下其“庐山真面目”,那么我将带大家参观千古一贪——和珅的恭王府花园。
再往西走,路北35号、37号院,是郭博勒氏的家。说郭博勒氏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说到末代皇帝溥仪得正宫皇后婉容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用清代的说法,应称为“后邸”。宣统大婚时,已是民国20xx年,但还是履行民国初年所颁布的优待清皇室条件,所以对这所“后邸”花了许多钱,大加修缮。婉容的父亲荣源,由于女儿“册后”,后父按礼制被封为“三等承恩公”,这所府邸又成为承恩公府,更要大加改建,以合乎府第规格。比如将原来一间的院门,改为三间的府门,内外影壁、左右屏门都重新修建。
出了帽儿胡同再往北,路东是秦老胡同。秦老胡同35号,也是一座精美的宅院,曾是清内务府总管大臣索家的府邸。院落不是很大,但十分精致。他的书房前有一小花园,名绮园。园内有叠石假山、游廊池榭,还有一个船形敞轩,虽小巧却意境深邃,颇有江南园林的意境。站在大门前,仅门楼上的砖雕,已让我赞叹不已,雕工极为精美,保存又十分完好,真是不可多得的砖雕珍品。
现在大家看到得是茅盾故居。和这一地区的许多深宅大院相比,茅盾故居是太普通,是一座不大的两进四合院。进入故居后大家可以看到,院子中矗立着茅盾先生的半身塑像。周围的房间是茅盾生平展览。后院的卧室、起居室、书房等,还按照先生生前的样子布置。茅盾解放后一直住在东四头条203号文化部宿舍,与周扬、阳翰笙等为邻,1974年搬到后圆恩寺,直到病逝,在这个小院中度过了他最后7年的岁月。
出了茅盾故居再往东走,隔不多几个门,看到一个很大的院落,是圆恩寺胡同7号。这里原是清代庆亲王次子的府邸,建筑为中西合璧式,既有四合院,又有西洋楼房,还有很大的花园。园中有西式拱形圆亭、喷泉,又有来自圆明园的刻石,同样是中西合璧。这所宅子也是几易其主,民国时曾卖给法国人,抗战胜利后,成为蒋介石的行辕,蒋介石来北平即下榻于此。解放后,此处曾先后成为中共中央华北局办公处、南斯拉夫大使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现在是友好宾馆。
现在进入大家眼帘的是菊儿胡同。说他名扬中外,是因为建筑大师吴良镛主持设计的菊儿胡同危房改造工程,1992年被亚洲建筑协会授予“亚洲建筑金奖”,1993年又被授予“世界人居奖”。
在胡同中部,北边有一片2至3层的楼房,黑瓦白墙,围合成一个个小院落,既有江南民居的秀丽,又有老北京四合院的神韵,和周围的建筑风格也十分协调,这就是改造后的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吴良镛教授根据“有机更新”的城市规划理论,认为旧城改造,要保留好的和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修缮虽已破旧但尚可利用的建筑,拆除破旧危房,逐步过渡,既保留历史文脉的延续,又形成有机的整体环境。这些新四合院兼有单元式公寓楼房私密性强,和院落式住宅邻里感强的双重特点,他与旧的胡同格局有机地统一起来,保护了古都风貌,是北京旧城改造的一个成功的探索。
菊儿胡同东口,现在的3号、5号、7号和寿比胡同6号,原是清代直隶总督荣禄的宅邸是清代直隶总督、兵部尚书荣禄的宅邸。原宅很大,分为三部分,西部是西式楼房,中为花园,东部为五进的中式四合院。此宅,解放后一部分曾作为阿富汗大使馆,后又被划为几部分,改为职工宿舍,格局已被破坏,保护状况较差。
好了今天得游览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我得讲解满意。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或是要求清香我提出,我会以一位合格的导游员身份为大家解决难题。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20xx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的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后鼓楼苑胡同、南下洼子胡同等;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
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 全长786米, 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 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而如今,在南北向的主巷以及相串联的东西两侧的胡同里,云集了上百家别具特色的小店,咖啡馆、创意小店、特色酒吧、民俗工艺品店以及美食餐厅等。即延续着老北京的市井风情,又点缀着时尚的元素。南锣鼓巷以其独具一格的复古时尚、国际接轨的先锋时尚,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亚洲25处必去之地。古老的四合院与尽情挥洒个性的各色小店,吸引着中外游客来此徜徉。
漫步南锣鼓巷,你不仅会惊讶于在城中心还有这样的“桃源”,更会惊艳于它的时尚,它的旧貌与新颜完美结合,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在这里,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古老文化与时尚竟可以对接得如此天衣无缝。白天感受胡同街景浓郁的老北京韵味,夜晚则可以游荡在独具个性创意的小店,或随意挑选自己喜爱的物品,或打开肚子吃遍美食小吃、或尽情融入时尚先锋的自我放纵。有人说,三里屯没有做到的南锣鼓巷做到了;后海失去的南锣鼓巷又给找了回来。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
近几年,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其实,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20xx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的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后鼓楼苑胡同、南下洼子胡同等;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
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
南锣鼓巷地区是北京城内的一片居民区,与皇城只有一街之隔,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胡同、四合院、绿树,相对于红墙金瓦的皇家文化,这里的灰墙灰瓦,呈现出另一种独特的民间色彩。南锣鼓巷地区位于东城区的西部。东邻交道口南大街,西靠地安门外大街,北接鼓楼东大街,南是地安门东大街。占地约一平方公里。是元大都的中心区。
南锣鼓巷也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但是近几年,却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其实,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按照中国古代的营国思想,首都的道路在南北与东西方向应该各有九条干道。南北的道路称经,东西的道路称纬,简称九经九纬。今天的交道口南大街、地安门外大街,是大都九经的遗存。鼓楼东大街,地安门东大街。是大都九纬的遗存。南锣鼓巷地区便位于这四条经纬之间。它的南边是皇城,北边是大都路总管府、警巡院、万宁寺与中心阁。大都路总管府相当于明清两朝的顺天府,万宁寺是皇家的寺院,中心阁是大都的中心,是重要的城市标志。它的西部是万宁桥与烟波骀荡的什刹海。西南是通惠河。万宁桥今天还在,是元代的重要建筑遗存。什刹海旧称海子,当时大运河的北端,大都的漕运码头,最繁华的地方。通惠河也还在,只是改为暗河。暗河上面的道路即今天的东不压桥胡同。在元代,南锣鼓巷地区位于大都的中心区域。
这些胡同宽阔、笔直,基本上保持了那一时代胡同的原貌。这些胡同的集合,便是那一时代坊内的布局。根据历史记载,在坊的制度下,坊内不可以进行经营活动。宋以后,坊的制度开始解构,但这是一个漫长过程,不能说,在元代,这个过程,已然彻底结束,最明显的证据是,南锣鼓巷地区的胡同在那时均没有称谓,说明大都的城市单元依然是坊,而不是巷,也就是北京人所说的胡同。至今,这一带的胡同里,基本没有商业设施,只是在两坊之间的南锣鼓巷内设有不多的商店,便是坊制的遗风。
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20xx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热夏季中一个少有的细雨霏霏的凉爽午后,我又一次来到南锣鼓巷。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秦老胡同35号是晚清时期内务府总管大臣索家的花园,建有假山、亭台、池榭,还有一座模仿江南建筑的船形敞轩。这座花园称绮园,至今还有刻石流传下来。帽儿胡同 11号为清末协办大学士文煜所建。分三路。东路是下房,中路是花园,西路是住宅的主体部分,总共有五进院落。中路的花园,是著名的可园,北京最美丽的私家园林。与绮园不同,可园分前后两园,前园的北面构有一座秀丽的建筑,其东是爬山游廊。后园则槐香满园,极为幽静。
南锣鼓巷地区的历史深厚,也是人文荟萃之地。自明至清,迨至民国,代有人出,而且留下了斑斑可考的遗踪。
在今南锣鼓巷65号,是明清之际著名人物洪承畴的家祠。在明的崇祯时期,洪承畴做过三边总督、蓟辽总督,后来降清,做了招抚南方,经略五省的大学士,帮助清人敉平了江南。据《燕京访古录》:洪承畴府第在后门外方砖厂东口外路东,今已废,唯府门外二铁狮巍然独存,府后门在南锣鼓巷,尚居洪氏子孙。这个府后门即今65号,院内的北房尚好,据说是原物。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 全长786米, 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 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在元大都“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的城市格 局中, 南锣鼓巷是“后市”的组成部分。元 南锣鼓巷图1代, 以南锣鼓巷为轴线, 东侧地区属昭回坊, 西侧地区属靖恭坊。明代属昭回靖恭坊。清代乾隆年间属镶黄旗, 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属 内左三区。民国时期属内五区。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 呈“鱼骨状”, 又如同一条“蜈蚣”。因此, 南锣鼓巷也 称为“蜈蚣巷”。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她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20xx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热夏季中一个少有的细雨霏霏的凉爽午后,我又一次来到南锣鼓巷。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游过南锣鼓巷的人大都会用这样几个字来形容它“有感觉!”感觉是触动心灵的东西,是再多的珠光宝气也无法匹敌的。西单王府井带给人们的是数字上的震撼,而它带给大家的是记忆的回温。感情是买不来的,但感情也是人最难割舍最放不下的,感觉南锣鼓巷“卖”的最多的就是感情。它是个有故事的地方,能让人的某份感情找到寄托。
像“一朵一果”中被那些天南海北的游客留下的句子,不管是对未来的祝福还是让人唏嘘的对往事的回忆,都带给人一份感动。我也忍不住写了一张,看着快被贴满的墙壁和书橱,看着那么多心里最放不下的那份感情,让人觉得一切都还有希望,这个世界“多情人”还是比较多的。
除了那些小纸条外,还有一个触动我的就是店里老板写给女儿的那本成长纪念册。看着一张张抓拍下来的小孩子的照片,读着父母给孩子的话,心里暖暖的。两个孩子一个叫朵朵,一个叫果果,一朵一果就是个温馨的小店。
店门口贴了对联,一边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一边是“当时只道是寻常”。虽然不是一个出处,也不押韵,但带着一种落寞与历经沧桑后的淡定,鼓励着人们带着心中那份永不消逝的美好,继续前行。即使前方袭来寒风冷雨,也有最初的感动温暖着你。 我想起来了汪国真的《热爱生命》。
大家好,大家有来过北京的吗?
感觉北京的天气怎么样?
北京的天气冷不冷不是看外面出不出太阳,看什么呢?看风!只要吹风,天气就会比较冷。冬天吹什么风呢?夏天又吹什么风呢?小学的老师讲过夏天刮东南风,冬天刮西北风,请记住。有个学生站起来说:不对,我妈说跟我爸结了婚一年四季都喝西北风
大家选择十月底这个时间来北京,总的来说时间还是很好的,不冷也不热,是北京一个比较理想的旅游季节。俗话说:
在好的旅游时间,遇见好的导游,是一种幸福;在好的旅游时间,遇见差的导游,是一种悲伤。
在差的旅游时间,遇见好的导游,是一声叹息;在差的旅游时间,遇见差的导游,是一种无奈。
大家在北京的这几天,都是由我小李给大家导游的,我希望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旅游时间,更希望我是一个很好的导游。
除了我带着大家游玩,还有负责我们交通的师傅,我们的师傅有着十几年的驾龄,平时接待人大代表,奥运会时接待贵宾和运动员,十几年来零事故,非常专业,非常安全。在北京游玩的时间里都是有师傅为我们驾车,接下来的几天都要辛苦他,我们先给师傅来点掌声!
虽然北京的道路现在都很宽广,但是北京作为首都,人多车多,大部分时间交通状况并不是很良好。在我们旅游的时间里可能会出现堵车或者人等车的情况,在这里希望大家多多谅解。
民以食为天,来到北京首先要讲究的是吃,出来了,就不会像家里吃得那么惬意,尤其是参加旅游团,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北京的旅游团餐非常难吃,什么叫绝望?绝望就是饭店吃饭上了两个菜,吃第一个:“世上还有比这更难吃的吗?!”吃第二个“Kao!还真有! ”团餐虽难吃,但还是相当卫生的,大家可以放心吃,原则是吃饱,八菜一汤,米饭尽装,见菜不够,赶紧喝汤。出门旅游,消闷解愁,如果我们都不吃饱,那么远看群山,一锅馒头。以后再来中国旅游,如果人数少的话,大家尽量不要旅行社安排团餐,自己想吃什么点什么,最好这样(针对香港及华侨华人)。
接下来是住的方面,北京是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天南地北,人来人往非常频繁,所以北京同级别的酒店都没有外地的好。然后简单介绍客人入住的酒店(如星级,离机场多远,离火车站多远,离天安门多远)。晚上我们回到酒店要注意休息,出来逛街的,人生地不熟,不要走得太远。来北京一定要做的三件事是登长城,吃烤鸭,看杂技。我看我们的行程表里安排了登长城,吃烤鸭,没有安排看杂技,非常遗憾。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杂技就已经萌芽。所以杂技艺术在中国已经有20xx多年的历史。我们奥运会上的跳水,吊环等运动都是杂技演变而来,在20xx年才正式成为奥运项目的蹦床运动也是由杂技演变而来,北京奥运会中国蹦床包揽了两枚奥运金牌。中国人可以自豪的向世界宣布,我们足球不行,我们田径场上不行,我们游泳池里面不行,但是我们床上行!在北京表演现代杂技的最出名的有朝阳剧场,朝阳剧场是奥运官方唯一一个指定专门对外表演的剧场。对外展示中国的风采,奥运期间来华外国领袖全部到此观看过杂技演出,现代杂技加上了声色光等先进的元素,比起传统杂技更加华丽,更加刺激,真正体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精彩,所表演的每一个节目基本上都在国际上拿过奖项,所以我们在北京游览期间,晚上有时间的话杂技是绝对不容错过的观看项目,不去会遗憾,去了会震撼。
来到北京最重要的是游玩,除了我们刚才说的登长城,吃烤鸭,看杂技之外还可以玩什么呢?通常说入境广州观车头;飞抵桂林观山头;转至西安观坟头;游览北京观墙头;过往天津观码头;远足青海观源头;参拜西藏观佛头;故都南京观石头;醉游上海观人头;难忘杭州观丫头。在北京看的是墙头,也就是最重要看的是古都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大家参加这个旅游团,碰到小李导游,等于参加了一个北京历史文化速成班,所以大家都要认真听我讲。不能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照,回家一问啥也不知道。尤其是北京旅游人多的时候,大人看人头,小孩看屁股,所以大家要紧跟着我一起游玩,握着导游的手,北京旅游一起走!
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5代封建王朝辽金元明清的都城,其设计规划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被称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我们不仅要看历史,更要看现代发展中的北京,现在简单介绍一下北京的情况。
北京市总面积16808平方公里,分18个区。北京的周边是河北省,从地图上看河北省是包围着整个北京的,离北京近的非常著名的景点有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198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如果我们有时间可以安排,应该要去那里游玩一两天。
北京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符合一句古诗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境。北京平原占1/3,山地占2/3。北京市常住人口1600多万,外地来京人员400多万,20xx多万人住在三分之一的平原里,所以刚才说的交通方面压力很大。
为此北京市在改善交通环境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公交车的费用也很便宜,基本上乘公交车一元钱即可,有公交一卡通的还可以打8折或者4折。我们上班一族一般都要住郊区,因为市区租房或者买房比较贵,坐公交虽然便宜,但是时间很长,早上上班需要很早就起床。有时候到市区办一件事情,可能办事仅需要30分钟,可是坐公交车来要用2个钟头,再坐回去又要2个钟头,一天的时间就耗在车上了。由于路途遥远,下班一般就要坐公交车回家,所以北京夜生活不是很丰富。讲一下北京四大傻:吃饭点龙虾,购物到燕莎,唱歌爱献花,下班就回家。下班就回家的是穷鬼,9点回家的是酒鬼,11点回家的是色鬼,2-3点回家的是赌鬼。
打车起价10元钱3公里,3公里后每公里2元。除了完善地上交通之外,重点发展地铁,地铁的费用也很便宜,2元钱通票,只要不出地铁门,坐一天都可以,以此来刺激减少私家车,减少道路拥堵情况,提高空气质量环保。但是有钱人该买车还是买车,没钱人该坐什么车还得坐什么车,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气自己;少吃盐,多吃醋,少打麻将多散步;按时睡,按时起,打拳跳操健身体。
身体好才是真的好,据官方统计北京人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80岁,改革开放前是60岁,为什么?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国社会在发展,北京在发展,以前只有皇帝可以吃的,现在普通百姓也能吃上宫廷风味,以前皇帝可以穿的丝绸,现在普通百姓也可以购买到了,以前皇帝带的玉石,对身体好,我们现在也一样可以购买到,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同仁堂的药材以前专供皇室享用,尤其是慈禧西太后,常年服用同仁堂的乌鸡白凤丸,现在我们也一样可以买得到,还有皇家专用的景泰蓝观赏品都可以买得到,简单地说皇家吃的穿的玩的对身体好的,我们现在都可以办得到了,除了皇上的后宫佳丽三千,这么多女人我们是办不到的。我们来到北京旅游,如果自己需要用到这些东西,或者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都是非常有face的,可以支持北京旅游业发展,也可以提高自己生活品味。说到品味,男人分6等,一等男人家外有家,二等男人家外有花,三等男人花中寻家,四等男人下班回家,五等男人下班回家老婆不在家,六等男人下班回家老婆身边有个他。女人可以分4等,一等美女漂洋过海,二等美女深圳珠海,三等美女北京上海,四等美女在家等待。
那么我们北京平时怎么称呼美女的呢?年龄比你大的叫姐,老年的叫大妈,年龄比你小的叫姑娘。称呼男性一般都叫哥,老年的叫大爷。小孩统称小朋友。但是纯北京人,也就是老北京,管姑娘不叫姑娘,叫小妞儿。管美女不叫美女,叫蜜儿。管他不叫他,叫丫。管你不叫你,叫您内。管女人不叫女人,叫娘们儿。管男人不叫男人,叫爷们儿。管朋友不叫朋友,叫瓷器。管情人不叫情人,叫傍尖儿。管小女孩不叫小女孩,叫丫头片子。
这是北京的称呼,天津的称呼更特别,比如说:有喊姐姐的,没有喊妹妹的,反正无论你多大,哪怕只有十几岁,也可能会有50或60岁的人称呼你姐姐,而不是妹妹。有喊大哥的,没有喊兄弟或老弟的,即使是上了年纪的奶奶也会称呼20几岁的小伙子为大哥,但不会称呼兄弟的。有喊伯伯(bai)的,却没有喊叔叔的,就是说不管你的父亲在家排行第几,你都要称呼他其他的兄弟为伯伯,父亲的弟弟也不叫叔叔。总之,基本都是往大了喊,这就是天津的称呼,天津被称为北京的后花园,节假日北京人也会开着车去那里度假。天津离北京一百多公里,全程高速也就二个多小时能到天津,如果我们有时间的话花很少的车费就可以顺便多玩一个城市。
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是首都机场高速公路,92年兴建,93年通车。首都机场高速公路全长18公里,路基宽34.5米,双向6车道,两侧路边各有3米宽的紧急停车带,全封闭、全立交,设计时速120公里。起点叫三元桥,从三元桥用10分钟即到首都国际机场。高速公路路面结构层,引进国外的沥青改性技术,在普通沥青中掺和塑料或橡胶,改变沥青的高温和低温稳定性,使其在60℃高温下不软化、零下30℃低温下不脆裂,还能增强抗磨能力,降低噪音,使用寿命大大延长。使用改性沥青,这在国内高速公路建设中是头一家。首都机场高速公路造价为1公里一亿元人民币,号称国门第一路,来中国来北京,不管你多大的官或者多平凡的人,坐飞机的话都要从这条高速进入北京。
通常我们说到北京了,到哪里才叫北京?官方规定到三环路就叫到北京了。我们的机场高速起点三元桥就是连接三环路的。什么叫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叫连中三元。以清代为例,旧时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称举人,第一名是“解元”;再高一级是会试,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生,第一名是“会元”;殿试则在皇宫举行,皇帝亲自主持,赴考者是贡生,考中之后称进士,此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有17人能够连中三元。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千古名言不知激励多少学子卧薪尝胆、悬梁刺股、死钻八股、勇跳龙门。那么状元是不是考试成绩最好哪个同学呢?其实不是,皇帝看哪个顺眼就钦点哪个是状元。你长得帅就是你了,你就是状元。所以并不是学得好就行的,不但要学得好还要长得好,一表人才才可以。那么我们现在是什么情况呢?金融风暴后就业压力更加严峻,我们的大学生都说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嫁得好不如生得好。古代的状元为什么要有学识,还得长得帅呢?为什么呢?因为皇帝要做文章给天下人看,中状元后通常要高头大马披大红花游街示众,皇帝要让天下人知道努力读书会出人头地,有很高的荣誉。但是如果一个长得很丑的同学考中了状元那怎么办?皇帝会觉得很没面子,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那么做状元是不是很威风呢?其实不然,因为个人的因素或当时环境的牵制,使其一生不能大伸手脚,有所作为。尤其是古代有很多制度专门用来限制状元的,因为状元聪明,帅气,对皇帝来说是高度危险人物,会抢我皇位泡我妞。最变态的是五代时南汉这个朝代规定做状元者,必先受宫刑,也就是阉了,管你多帅,也没什么作为了。关于状元郎的有趣故事还有很多,这个我们可以留到去故宫的时候再讲。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 全长786米, 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 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而如今,在南北向的主巷以及相串联的东西两侧的胡同里,云集了上百家别具特色的小店,咖啡馆、创意小店、特色酒吧、民俗工艺品店以及美食餐厅等。即延续着老北京的市井风情,又点缀着时尚的元素。南锣鼓巷以其独具一格的复古时尚、国际接轨的先锋时尚,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亚洲25处必去之地。古老的四合院与尽情挥洒个性的各色小店,吸引着中外游客来此徜徉。
漫步南锣鼓巷,你不仅会惊讶于在城中心还有这样的“桃源”,更会惊艳于它的时尚,它的旧貌与新颜完美结合,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在这里,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古老文化与时尚竟可以对接得如此天衣无缝。白天感受胡同街景浓郁的老北京韵味,夜晚则可以游荡在独具个性创意的小店,或随意挑选自己喜爱的物品,或打开肚子吃遍美食小吃、或尽情融入时尚先锋的自我放纵。有人说,三里屯没有做到的南锣鼓巷做到了;后海失去的南锣鼓巷又给找了回来。
到了北京,南锣鼓巷不可不游。由极其挑剔的美国《时代周刊》精心挑出来的、让你不得不去的少数好玩儿的地儿之一,就有南锣鼓巷,要是不去一趟,还真对不起自己。
于是10月27日下午趁空到地安门附近小时住过的的油漆作胡同和厂桥胡同怀旧一番、眼眶湿润一阵之后,不顾天色渐黑,腹中饥饿,又赶往附近据称是唯一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风貌、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的南锣鼓巷看看。
南锣鼓巷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坐落在北京鼓楼与地安门之间。实际上南锣鼓巷是个大胡同群,其主街南北走向,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相连,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这里在绝无仅有的北京胡同原貌的基础上,又冒出风格百变的各色时尚小店、酒吧、咖啡屋、食肆,以致在近几年,已经逐渐取代三里屯和后海,成为北京新的时尚地标。
有一篇文章这样形容南锣鼓巷:“门外是古老中国胡同的往日尘烟,门里是熟悉的蓝山咖啡和杜松子酒。似有似无间,你仿佛在古今交错的时间里徜徉,在中西合壁的空间里感受传统与时尚的激情碰撞。就是这般矛盾,却又难以置信地和谐。让人不禁感叹,原来北京可以如此悠然。”其实归纳起来,现在的南锣鼓巷就是个土洋结合、中西结合、新旧混血的混搭。
南锣鼓巷周边的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帽儿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雨儿胡同、秦老胡同、寿比胡同、黑芝麻胡同等地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名人府邸比比皆是:僧格林沁王府、段祺瑞与靳云鹏旧宅、清末大学士文煜的可园、末代皇后婉容的娘家、茅盾故居、蒋介石行辕、齐白石住宅......这些老房子浓缩了厚重的中国历史,有着最地道的北京味儿,加上南锣鼓巷主街时尚繁华的新元素,使得海内外游客都爱来此“迷失北京”。
南锣鼓巷主街约一华里半长,我在里边“迷失”了有两个小时,天黑黑的,周边胡同那些名人住过的府邸也去不了。忽然想起还有一件天大的事没办:老北京最正宗的爆肚、炒肝、豆汁、焦圈还没尝过呢,于是赶紧出了巷子,搭车直奔鼓楼附近的姚记炒肝店而去......
各位团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中国旅行社组织的北京之旅,我是中国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x,大家叫我___就可以了。在我身边这一位呢是我们这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陈师傅,有着多年的驾龄,综合的说我们的陈师傅可称的上是"三好"师傅--驾驶技术好,脾气好,长的也好!由陈师傅为我们行车大家可以放心。在此,我们于以热烈的掌声多谢我们的陈师傅。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特别是在此建设新北京、喜迎新奥运之际,我和司机师傅能有缘分前来接待大家,并能有机会为全团服务感到非常高兴!对各位远到来来北京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我们代表中国旅行社表示热烈欢迎!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将我陪同大家一起游览美丽的北京,希望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大家可以通过我的讲解走进北京,了解北京.在行车路途中为避免意外发生,请大家不要把您的头,手,肘伸出窗外,在游览的路途中旅游车就是我们第二个家,请大家注意一下我们车上的卫生,如果您有什么要求可以直接告诉我!我会全力的为您服务。希望大家在这几天里可以玩的开心,住的舒心,吃的顺心。
朋友们,我们面前的这条街就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
近几年,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其实,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现在大家请跟我进入进南锣鼓巷南口东面的第一条胡同,是炒豆胡同。炒豆胡同西口不远77号门旁,标有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上写“僧王府”。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僧格林沁是蒙古科尔沁旗人,1825年袭封科尔沁郡王,1855年晋封亲王。他能征善战,但在历史上却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1859年在大沽海战中他督军奋战,大败英法联军。1863年后又受命剿捻,在山东、河南、安徽镇压捻军。1865年5月,率部在山东曹州与捻军激战中阵亡。死后,其子伯彦诺谟诂承袭亲王爵,因而这一带的老住户,还称这所府址为“伯王府”,伯王曾任御前大臣,做过光绪的“谙达”(老师),教光绪骑射。
原僧王府规模很大,前门在炒豆胡同,后门在板厂胡同,纵跨两个胡同。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各有四进。其中东路除正院外,还有东院四进,组成一个很大的建筑群。
民国后,府第被亲王的后代逐渐拍卖,被分成了许多院落。现在的炒豆胡同71号至77号(单号),板厂胡同30号至34号(双号),都是原王府的范围。
炒豆胡同西口,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也是一组很大的建筑。祠堂和王府建在一条胡同,在清朝是不多见的。现在这里被改建为“侣松园宾馆”。像这样幽静秀雅、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宾馆,在北京也是不多见的。
大家顺着南锣鼓巷跟着我再往北走,东边的第三条胡同是东棉花胡同。进口不远路北就是中外闻名的中央戏剧学院。作为我国学习舞台和影视表演的顶级学府,其占地面积真不算大,包括实验剧场,只占东棉花胡同和北兵马司胡同之间西部的一部分。但是,庙不在大,有神则灵。这里培养了我国一代代的话剧与影视明星。
这里原是靳云鹏旧宅。说到这里大家一定好奇靳云鹏是何许人?靳云鹏(1877-1951),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在云南任清军19镇总参议。后受袁世凯信任,任山东都督。1919年后任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靳云鹏买下这里后,拆除了部分四合院,建了几座西式楼房。1921年年底,靳云鹏辞职后,长期在天津居住。上世纪60年代,院里仍有几处旧楼,当时作为办公楼和单身教师宿舍。又过去了40年,旧建筑已全部拆除,靳宅早已无迹可觅。
请大家看我手指得方向就是雨儿胡同,这里曾住过我国一位画坛巨匠———国画大师齐白石。您进胡同不远,就能看到路北13号院门旁挂着“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的牌子。院子很宽敞,保护得很完好,院中央还摆着大鱼缸。这里没有重新粉刷,透出老宅门的原汁原味。这里原是清内务府一个总管大臣的私宅,因为建筑时私用了皇宫的料,建制又超越了等级,因而被参劾,宅子也被分成几部分出售,13号院只是一部分。解放后,文化部买下来,由齐白石老先生居住。但老先生住了没多久,就搬到西城跨车胡同,所以,现在齐白石的故居多指跨车胡同。
出雨儿胡同,沿着南锣鼓巷,继续往北走。路西就是帽儿胡同。如果说南锣鼓巷是北京街道中尊贵得王冠那么帽儿胡同就是这王冠上最闪亮得宝石。如果大家有什么质疑请跟随我一步步了解这璀璨得宝石。
路北7号至15号院,原是一组大建筑群,是清末大学士文煜的住宅和花园。五院并联,占地达11000平方米。宅院得主人是清满洲正蓝旗人,曾历任四川按察使、山东巡抚、直隶总督等要职,光绪10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精心修筑了自己的住宅和花园。花园落成于1861年,名“可园”,约占地4亩,虽然不很大,但疏朗有致,被认为是晚清北京私家园林中最有艺术价值的花园。
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一直没有对外开放。如果大家想欣赏一下其“庐山真面目”,那么我将带大家参观千古一贪——和珅的恭王府花园。
再往西走,路北35号、37号院,是郭博勒氏的家。说郭博勒氏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说到末代皇帝溥仪得正宫皇后婉容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用清代的说法,应称为“后邸”。宣统大婚时,已是民国11年,但还是履行民国初年所颁布的优待清皇室条件,所以对这所“后邸”花了许多钱,大加修缮。婉容的父亲荣源,由于女儿“册后”,后父按礼制被封为“三等承恩公”,这所府邸又成为承恩公府,更要大加改建,以合乎府第规格。比如将原来一间的院门,改为三间的府门,内外影壁、左右屏门都重新修建。
出了帽儿胡同再往北,路东是秦老胡同。秦老胡同35号,也是一座精美的宅院,曾是清内务府总管大臣索家的府邸。院落不是很大,但十分精致。他的书房前有一小花园,名绮园。园内有叠石假山、游廊池榭,还有一个船形敞轩,虽小巧却意境深邃,颇有江南园林的意境。站在大门前,仅门楼上的砖雕,已让我赞叹不已,雕工极为精美,保存又十分完好,真是不可多得的砖雕珍品。
现在大家看到得是茅盾故居。和这一地区的许多深宅大院相比,茅盾故居是太普通,是一座不大的两进四合院。进入故居后大家可以看到,院子中矗立着茅盾先生的半身塑像。周围的房间是茅盾生平展览。后院的卧室、起居室、书房等,还按照先生生前的样子布置。茅盾解放后一直住在东四头条203号文化部宿舍,与周扬、阳翰笙等为邻,1974年搬到后圆恩寺,直到病逝,在这个小院中度过了他最后7年的岁月。
出了茅盾故居再往东走,隔不多几个门,看到一个很大的院落,是圆恩寺胡同7号。这里原是清代庆亲王次子的府邸,建筑为中西合璧式,既有四合院,又有西洋楼房,还有很大的花园。园中有西式拱形圆亭、喷泉,又有来自圆明园的刻石,同样是中西合璧。这所宅子也是几易其主,民国时曾卖给法国人,抗战胜利后,成为蒋介石的行辕,蒋介石来北平即下榻于此。解放后,此处曾先后成为中共中央华北局办公处、南斯拉夫大使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现在是友好宾馆。
现在进入大家眼帘的是菊儿胡同。说他名扬中外,是因为建筑大师吴良镛主持设计的菊儿胡同危房改造工程,1992年被亚洲建筑协会授予“亚洲建筑金奖”,1993年又被授予“世界人居奖”。
在胡同中部,北边有一片2至3层的楼房,黑瓦白墙,围合成一个个小院落,既有江南民居的秀丽,又有老北京四合院的神韵,和周围的建筑风格也十分协调,这就是改造后的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吴良镛教授根据“有机更新”的城市规划理论,认为旧城改造,要保留好的和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修缮虽已破旧但尚可利用的建筑,拆除破旧危房,逐步过渡,既保留历史文脉的延续,又形成有机的整体环境。这些新四合院兼有单元式公寓楼房私密性强,和院落式住宅邻里感强的双重特点,他与旧的胡同格局有机地统一起来,保护了古都风貌,是北京旧城改造的一个成功的探索。
菊儿胡同东口,现在的3号、5号、7号和寿比胡同6号,原是清代直隶总督荣禄的宅邸是清代直隶总督、兵部尚书荣禄的宅邸。原宅很大,分为三部分,西部是西式楼房,中为花园,东部为五进的中式四合院。此宅,解放后一部分曾作为阿富汗大使馆,后又被划为几部分,改为职工宿舍,格局已被破坏,保护状况较差。
好了今天得游览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我得讲解满意。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或是要求清香我提出,我会以一位合格的导游员身份为大家解决难题。
南锣鼓巷地区是北京城内的一片居民区,与皇城只有一街之隔,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胡同、四合院、绿树,相对于红墙金瓦的皇家文化,这里的灰墙灰瓦,呈现出另一种独特的民间色彩。南锣鼓巷地区位于东城区的西部。东邻交道口南大街,西靠地安门外大街,北接鼓楼东大街,南是地安门东大街。占地约一平方公里。是元大都的中心区。
南锣鼓巷也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但是近几年,却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其实,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按照中国古代的营国思想,首都的道路在南北与东西方向应该各有九条干道。南北的道路称经,东西的道路称纬,简称九经九纬。今天的交道口南大街、地安门外大街,是大都九经的遗存。鼓楼东大街,地安门东大街。是大都九纬的遗存。南锣鼓巷地区便位于这四条经纬之间。它的南边是皇城,北边是大都路总管府、警巡院、万宁寺与中心阁。大都路总管府相当于明清两朝的顺天府,万宁寺是皇家的寺院,中心阁是大都的中心,是重要的城市标志。它的西部是万宁桥与烟波骀荡的什刹海。西南是通惠河。万宁桥今天还在,是元代的重要建筑遗存。什刹海旧称海子,当时大运河的北端,大都的漕运码头,最繁华的地方。通惠河也还在,只是改为暗河。暗河上面的道路即今天的东不压桥胡同。在元代,南锣鼓巷地区位于大都的中心区域。
这些胡同宽阔、笔直,基本上保持了那一时代胡同的原貌。这些胡同的集合,便是那一时代坊内的布局。根据历史记载,在坊的制度下,坊内不可以进行经营活动。宋以后,坊的制度开始解构,但这是一个漫长过程,不能说,在元代,这个过程,已然彻底结束,最明显的证据是,南锣鼓巷地区的胡同在那时均没有称谓,说明大都的城市单元依然是坊,而不是巷,也就是北京人所说的胡同。至今,这一带的胡同里,基本没有商业设施,只是在两坊之间的南锣鼓巷内设有不多的商店,便是坊制的遗风。
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20xx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热夏季中一个少有的细雨霏霏的凉爽午后,我又一次来到南锣鼓巷。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秦老胡同35号是晚清时期内务府总管大臣索家的花园,建有假山、亭台、池榭,还有一座模仿江南建筑的船形敞轩。这座花园称绮园,至今还有刻石流传下来。帽儿胡同 11号为清末协办大学士文煜所建。分三路。东路是下房,中路是花园,西路是住宅的主体部分,总共有五进院落。中路的花园,是著名的可园,北京最美丽的私家园林。与绮园不同,可园分前后两园,前园的北面构有一座秀丽的建筑,其东是爬山游廊。后园则槐香满园,极为幽静。
南锣鼓巷地区的历史深厚,也是人文荟萃之地。自明至清,迨至民国,代有人出,而且留下了斑斑可考的遗踪。
在今南锣鼓巷65号,是明清之际著名人物洪承畴的家祠。在明的崇祯时期,洪承畴做过三边总督、蓟辽总督,后来降清,做了招抚南方,经略五省的大学士,帮助清人敉平了江南。据《燕京访古录》:洪承畴府第在后门外方砖厂东口外路东,今已废,唯府门外二铁狮巍然独存,府后门在南锣鼓巷,尚居洪氏子孙。这个府后门即今65号,院内的北房尚好,据说是原物。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20xx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的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后鼓楼苑胡同、南下洼子胡同等;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
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
南锣鼓巷是北京东城区的一条很古老的街道,南锣鼓巷街道不宽,仍保持着元大都街巷、胡同的规划。其南口在地安门东大街,北口在鼓楼大街。它始建于元朝,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各有8条对称的胡同,整齐地排列在两侧,从外形看犹如一条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是北京市重点保护的四合院街道。从南至北,东侧的八条胡同是:妙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西侧的八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
元代将大都城规划为50坊,今南锣鼓巷的位置正是“昭回坊”和“靖恭坊”两坊之间的分界巷。明代将北京内城分为28坊,将“昭回”“靖恭”二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南锣鼓巷的位置正是该坊的南北中心线,巷名为“罗锅巷”。此名有可能是从元代沿袭来的。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已将明代的罗锅巷改称南锣鼓巷,并将鼓楼东大街中段路北与南锣鼓巷相对的街道称为“北锣鼓巷”。北锣鼓巷在元代为“灵椿坊”与“金台坊”的交界,明代仍为两坊,此两坊的南半部在元代均为官署和寺院,且在明代没有大的变动。清初南、北锣鼓巷均属镶黄旗。清廷规定北京兵、民分城居住,八旗兵住内城,汉民等住外城。南北锣鼓巷的定名,应早于乾隆十五年,当在清初。
自清初至三四十年代,南锣鼓巷内的10多条胡同中由满族镶黄旗户逐渐发展而成。既有大户世家,也有不少小户市民,居民逐渐稠密。南锣鼓巷内的小商号也发展起来,有粮店、菜店、油盐店、猪肉铺、羊肉铺、切面铺、蒸锅铺、炸货屋子(制作焦圈、油炸鬼)小酒铺、饽饽铺、豆腐房、煤铺、井窝子、砖瓦麻刀铺、席箔铺、棚铺、黑白铁铺、喜轿铺、杠房、医馆、药铺、裱糊铺、理发铺、成衣铺、绱鞋铺、绒线铺、文具店、茶馆、当铺等。虽然规模都不很大,但近30种行业也比较齐全了。至于大的商号如绸缎店、茶店、大饭店、金店、银号等,则云集在地安门外大街、鼓楼。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 全长786米, 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 在元大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城市格 局中, 南锣鼓巷是“后市”的组成部分。元代, 以南锣鼓巷为轴线, 东侧地区属昭回坊,西侧地区属靖恭坊。明代属昭回靖恭坊。清代乾隆年间属镶黄旗, 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属 内左三区。民国时期属内五区。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 呈“鱼骨状”,又如同一条“蜈蚣”。因此, 南锣鼓巷也称为“蜈蚣巷”。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她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20___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热夏季中一个少有的细雨霏霏的凉爽午后,我又一次来到南锣鼓巷。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各位团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__旅行社组织的北京之旅,我是____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__,大家叫我小__就可以了。在我身边这一位呢是我们这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__师傅,有着多年的驾龄,综合的说我们的__师傅可称的上是"三好"师傅--驾驶技术好,脾气好,长的也好!由陈师傅为我们行车大家可以放心。在此,我们于以热烈的掌声多谢我们的__师傅。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和司机师傅能有缘分前来接待大家,并能有机会为全团服务感到非常高兴!对各位远到来来北京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我们代表____旅行社表示热烈欢迎!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将我陪同大家一起游览美丽的北京,希望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大家可以通过我的讲解走进北京,了解北京.在行车路途中为避免意外发生,请大家不要把您的头,手,肘伸出窗外,在游览的路途中旅游车就是我们第二个家,请大家注意一下我们车上的卫生,如果您有什么要求可以直接告诉我!我会全力的为您服务.希望大家在这几天里可以玩的开心,住的舒心,吃的顺心。
朋友们,我们面前的这条街就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
近几年,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其实,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__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 全长786米, 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 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在元大都“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的城市格 局中, 南锣鼓巷是“后市”的组成部分。元 南锣鼓巷图1代, 以南锣鼓巷为轴线, 东侧地区属昭回坊, 西侧地区属靖恭坊。明代属昭回靖恭坊。清代乾隆年间属镶黄旗, 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属 内左三区。民国时期属内五区。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 呈“鱼骨状”, 又如同一条“蜈蚣”。因此, 南锣鼓巷也 称为“蜈蚣巷”。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她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20xx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热夏季中一个少有的细雨霏霏的凉爽午后,我又一次来到南锣鼓巷。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出了帽儿胡同再往北,路东是秦老胡同。秦老胡同35号,也是一座精美的宅院,曾是清内务府总管大臣索家的府邸。院落不是很大,但十分精致。他的书房前有一小花园,名绮园。园内有叠石假山、游廊池榭,还有一个船形敞轩,虽小巧却意境深邃,颇有江南园林的意境。站在大门前,仅门楼上的砖雕,已让我赞叹不已,雕工极为精美,保存又十分完好,真是不可多得的砖雕珍品。
现在大家看到得是茅盾故居。和这一地区的许多深宅大院相比,茅盾故居是太普通,是一座不大的两进四合院。进入故居后大家可以看到,院子中矗立着茅盾先生的半身塑像。周围的房间是茅盾生平展览。后院的卧室、起居室、书房等,还按照先生生前的样子布置。茅盾解放后一直住在东四头条203号文化部宿舍,与周扬、阳翰笙等为邻,1974年搬到后圆恩寺,直到病逝,在这个小院中度过了他最后7年的岁月。
出了茅盾故居再往东走,隔不多几个门,看到一个很大的院落,是圆恩寺胡同7号。这里原是清代庆亲王次子的府邸,建筑为中西合璧式,既有四合院,又有西洋楼房,还有很大的花园。园中有西式拱形圆亭、喷泉,又有来自圆明园的刻石,同样是中西合璧。这所宅子也是几易其主,民国时曾卖给法国人,抗战胜利后,成为__的行辕,__来北平即下榻于此。解放后,此处曾先后成为中共中央华北局办公处、南斯拉夫大使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现在是友好宾馆。
现在进入大家眼帘的是菊儿胡同。说他名扬中外,是因为建筑大师吴良镛主持设计的菊儿胡同危房改造工程,1992年被亚洲建筑协会授予“亚洲建筑金奖”,1993年又被授予“世界人居奖”。
在胡同中部,北边有一片2至3层的楼房,黑瓦白墙,围合成一个个小院落,既有江南民居的秀丽,又有老北京四合院的神韵,和周围的建筑风格也十分协调,这就是改造后的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吴良镛教授根据“有机更新”的城市规划理论,认为旧城改造,要保留好的和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修缮虽已破旧但尚可利用的建筑,拆除破旧危房,逐步过渡,既保留历史文脉的延续,又形成有机的整体环境。这些新四合院兼有单元式公寓楼房私密性强,和院落式住宅邻里感强的双重特点,他与旧的胡同格局有机地统一起来,保护了古都风貌,是北京旧城改造的一个成功的探索。
菊儿胡同东口,现在的3号、5号、7号和寿比胡同6号,原是清代直隶总督荣禄的宅邸是清代直隶总督、兵部尚书荣禄的宅邸。原宅很大,分为三部分,西部是西式楼房,中为花园,东部为五进的中式四合院。此宅,解放后一部分曾作为阿富汗大使馆,后又被划为几部分,改为职工宿舍,格局已被破坏,保护状况较差。
好了今天得游览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我得讲解满意。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或是要求清香我提出,我会以一位合格的导游员身份为大家解决难题。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 全长786米, 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 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而如今,在南北向的主巷以及相串联的东西两侧的胡同里,云集了上百家别具特色的小店,咖啡馆、创意小店、特色酒吧、民俗工艺品店以及美食餐厅等。即延续着老北京的市井风情,又点缀着时尚的元素。南锣鼓巷以其独具一格的复古时尚、国际接轨的先锋时尚,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亚洲25处必去之地。古老的四合院与尽情挥洒个性的各色小店,吸引着中外游客来此徜徉。
漫步南锣鼓巷,你不仅会惊讶于在城中心还有这样的“桃源”,更会惊艳于它的时尚,它的旧貌与新颜完美结合,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在这里,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古老文化与时尚竟可以对接得如此天衣无缝。白天感受胡同街景浓郁的老北京韵味,夜晚则可以游荡在独具个性创意的小店,或随意挑选自己喜爱的物品,或打开肚子吃遍美食小吃、或尽情融入时尚先锋的自我放纵。有人说,三里屯没有做到的南锣鼓巷做到了;后海失去的南锣鼓巷又给找了回来。
南锣鼓巷是北京东城区的一条很古老的街道,南锣鼓巷街道不宽,仍保持着元大都街巷、胡同的规划。其南口在地安门东大街,北口在鼓楼大街。它始建于元朝,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各有8条对称的胡同,整齐地排列在两侧,从外形看犹如一条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是北京市重点保护的四合院街道。从南至北,东侧的八条胡同是:妙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西侧的八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
元代将大都城规划为50坊,今南锣鼓巷的位置正是“昭回坊”和“靖恭坊”两坊之间的分界巷。明代将北京内城分为28坊,将“昭回”“靖恭”二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南锣鼓巷的位置正是该坊的南北中心线,巷名为“罗锅巷”。此名有可能是从元代沿袭来的。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已将明代的罗锅巷改称南锣鼓巷,并将鼓楼东大街中段路北与南锣鼓巷相对的街道称为“北锣鼓巷”。北锣鼓巷在元代为“灵椿坊”与“金台坊”的交界,明代仍为两坊,此两坊的南半部在元代均为官署和寺院,且在明代没有大的变动。清初南、北锣鼓巷均属镶黄旗。清廷规定北京兵、民分城居住,八旗兵住内城,汉民等住外城。南北锣鼓巷的定名,应早于乾隆十五年,当在清初。
自清初至三四十年代,南锣鼓巷内的10多条胡同中由满族镶黄旗户逐渐发展而成。既有大户世家,也有不少小户市民,居民逐渐稠密。南锣鼓巷内的小商号也发展起来,有粮店、菜店、油盐店、猪肉铺、羊肉铺、切面铺、蒸锅铺、炸货屋子(制作焦圈、油炸鬼)小酒铺、饽饽铺、豆腐房、煤铺、井窝子、砖瓦麻刀铺、席箔铺、棚铺、黑白铁铺、喜轿铺、杠房、医馆、药铺、裱糊铺、理发铺、成衣铺、绱鞋铺、绒线铺、文具店、茶馆、当铺等。虽然规模都不很大,但近30种行业也比较齐全了。至于大的商号如绸缎店、茶店、大饭店、金店、银号等,则云集在地安门外大街、鼓楼。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 全长786米, 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 在元大都“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的城市格 局中, 南锣鼓巷是“后市”的组成部分。元代, 以南锣鼓巷为轴线, 东侧地区属昭回坊, 西侧地区属靖恭坊。明代属昭回靖恭坊。清代乾隆年间属镶黄旗, 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属 内左三区。民国时期属内五区。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 呈“鱼骨状”, 又如同一条“蜈蚣”。因此, 南锣鼓巷也 称为“蜈蚣巷”。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她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 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20xx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热夏季中一个少有的细雨霏霏的凉爽午后,我又一次来到南锣鼓巷。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请大家看我手指得方向就是雨儿胡同,这里曾住过我国一位画坛巨匠———国画大师齐白石。您进胡同不远,就能看到路北13号院门旁挂着“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的牌子。院子很宽敞,保护得很完好,院中央还摆着大鱼缸。这里没有重新粉刷,透出老宅门的原汁原味。这里原是清内务府一个总管大臣的私宅,因为建筑时私用了皇宫的料,建制又超越了等级,因而被参劾,宅子也被分成几部分出售,13号院只是一部分。解放后,文化部买下来,由齐白石老先生居住。但老先生住了没多久,就搬到西城跨车胡同,所以,现在齐白石的故居多指跨车胡同。
出雨儿胡同,沿着南锣鼓巷,继续往北走。路西就是帽儿胡同。如果说南锣鼓巷是北京街道中尊贵得王冠那么帽儿胡同就是这王冠上最闪亮得宝石。如果大家有什么质疑请跟随我一步步了解这璀璨得宝石。
路北7号至15号院,原是一组大建筑群,是清末大学士文煜的住宅和花园。五院并联,占地达11000平方米。宅院得主人是清满洲正蓝旗人,曾历任四川按察使、山东巡抚、直隶总督等要职,光绪__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精心修筑了自己的住宅和花园。花园落成于1861年,名“可园”,约占地4亩,虽然不很大,但疏朗有致,被认为是晚清北京私家园林中最有艺术价值的花园。
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一直没有对外开放。如果大家想欣赏一下其“庐山真面目”,那么我将带大家参观千古一贪——和珅的恭王府花园。
再往西走,路北35号、37号院,是郭博勒氏的家。说郭博勒氏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说到末代皇帝溥仪得正宫皇后婉容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用清代的说法,应称为“后邸”。宣统大婚时,已是民国__年,但还是履行民国初年所颁布的优待清皇室条件,所以对这所“后邸”花了许多钱,大加修缮。婉容的父亲荣源,由于女儿“册后”,后父按礼制被封为“三等承恩公”,这所府邸又成为承恩公府,更要大加改建,以合乎府第规格。比如将原来一间的院门,改为三间的府门,内外影壁、左右屏门都重新修建。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 全长786米, 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 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在元大都“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的城市格 局中, 南锣鼓巷是“后市”的组成部分。元 南锣鼓巷图1代, 以南锣鼓巷为轴线, 东侧地区属昭回坊, 西侧地区属靖恭坊。明代属昭回靖恭坊。清代乾隆年间属镶黄旗, 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属 内左三区。民国时期属内五区。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 呈“鱼骨状”, 又如同一条“蜈蚣”。因此, 南锣鼓巷也 称为“蜈蚣巷”。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她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20xx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热夏季中一个少有的细雨霏霏的凉爽午后,我又一次来到南锣鼓巷。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现在大家请跟我进入进南锣鼓巷南口东面的第一条胡同,是炒豆胡同。炒豆胡同西口不远77号门旁,标有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上写“僧王府”。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僧格林沁是蒙古科尔沁旗人,1825年袭封科尔沁郡王,1855年晋封亲王。他能征善战,但在历史上却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1859年在大沽海战中他督军奋战,大败英法联军。1863年后又受命剿捻,在山东、河南、安徽镇压捻军。1865年5月,率部在山东曹州与捻军激战中阵亡。死后,其子伯彦诺谟诂承袭亲王爵,因而这一带的老住户,还称这所府址为“伯王府”,伯王曾任御前大臣,做过光绪的“谙达”(老师),教光绪骑射。
原僧王府规模很大,前门在炒豆胡同,后门在板厂胡同,纵跨两个胡同。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各有四进。其中东路除正院外,还有东院四进,组成一个很大的建筑群。
民国后,府第被亲王的后代逐渐拍卖,被分成了许多院落。现在的炒豆胡同71号至77号(单号),板厂胡同30号至34号(双号),都是原王府的范围。
炒豆胡同西口,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也是一组很大的建筑。祠堂和王府建在一条胡同,在清朝是不多见的。现在这里被改建为“侣松园宾馆”。像这样幽静秀雅、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宾馆,在北京也是不多见的。
大家顺着南锣鼓巷跟着我再往北走,东边的第三条胡同是东棉花胡同。进口不远路北就是中外闻名的中央戏剧学院。作为我国学习舞台和影视表演的顶级学府,其占地面积真不算大,包括实验剧场,只占东棉花胡同和北兵马司胡同之间西部的一部分。但是,庙不在大,有神则灵。这里培养了我国一代代的话剧与影视明星。陈宝国、陈道明、姜文、巩俐、章子怡……都曾在这里学习生活。
这里原是靳云鹏旧宅。说到这里大家一定好奇靳云鹏是何许人?靳云鹏(1877-1951),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在云南任清军19镇总参议。后受袁世凯信任,任山东都督。1919年后任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靳云鹏买下这里后,拆除了部分四合院,建了几座西式楼房。1921年年底,靳云鹏辞职后,长期在天津居住。上世纪60年代,院里仍有几处旧楼,当时作为办公楼和单身教师宿舍。又过去了40年,旧建筑已全部拆除,靳宅早已无迹可觅。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
近几年,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其实,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北京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其雄踞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端,西部、北部、东北部,由太行山(西山)与军都山及燕山山脉所环抱,造成形似“海湾”之势,故自古就有“北京湾”之称。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全市由11个区和7个县组成。总面积168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占地1040平方公里。人口1150万。北京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首。
北京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是其各季气候的不同特色,不论你何时来京观光,均有迷人的风彩。北京春秋季较短,夏冬季稍长。一月份较冷,月均气温-4.7℃,七月份稍热,月均气温26.1℃。年均降雨量650毫米,无霜期180天。这里地理位置显赫,山川雄奇, 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历来被视为藏龙卧虎的神州宝地。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远在70~50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祖先的发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国—燕国,在此建都,名“蓟”,从此“燕京”之名流传至今。公元前三世纪后,此地历为秦、汉、隋、唐各朝的北方重镇。公元十世纪初,我国东北的契丹族建立辽朝,将这里作为陪都,名南京。1120xx年,女真族兴起,灭辽而建金朝,正式于此建都,定名中都,并大兴土木,建起三十六座豪华的宫殿。中都城在今广安门一带,但1220xx年毁于兵火。这一年,我国北方的蒙古族举兵南下,相继灭了金朝和避于杭州的南宋王朝而统一了中国。1267年,元朝以金代的大宁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都城,改名为大都,此是今天旧北京城的前身。1368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都城设于南京,将大都改称北平。1420xx年朱棣夺得皇位,迁都北平,并改名为北京,北京之名从此开始。不久兴建紫禁城等,经过十五年施工于1420xx年建成,1420xx年正式迁都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朝也在北京建都。各朝在此建都共达800多年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北京获得了新生,被确定为新中国的首都。
古老的北京城,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此留下了中华民族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全城的建筑布局以紫禁城为中心,从南到北贯穿一条全长8公里的中轴线。其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太庙与社稷坛);街道纵横,殿宇辉煌;坛庙神奇,园陵壮美;河湖穿绕,风光如画。全城既有平面布局,又有立体造型,这不仅是中国古都的典范,而且在世界城建史上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北京历来以丰富的名胜古迹和迷人的自然风光著称于世。这里有天下奇观的万里长城,世界之最的皇宫建筑群,美不胜收的古典园林,以及宏伟壮观的坛庙、帝陵、古塔、石刻等。而且十渡、松山、龙庆峡、石花洞等自然景观,和1920xx年“五四”运动等众多史迹纪念地,均是让人大饱眼福,乐而忘返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