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
诚实和守信两者意思是相通的,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不诚实很难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难说是真正的诚实。“诚实”是真实不欺,”信”也是真实不欺。诚实侧重于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是真实的,对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真实的。守信侧重于对自己应承担,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的忠实,毫无保留地实践自己的诺言。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历来重视诚实守信的道德修养。东汉许慎着《说文解字》说:“信,诚也”,古代的圣贤哲人对诚信有诸多阐述。“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征,为证明,证验之意,“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就是说人说话要算数。“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孔子也多次讲过诚信,如:“信则人任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孟子论诚信:“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墨子也极讲诚信:“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也极重诚信:“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把“本真”看做是精诚之极至,不精不诚,就不能感动人。这就把诚信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韩非子则认为“巧诈不如拙诚。”总之,古代的圣贤哲人把诚信作为一项崇高的美德加以颂扬。
因此,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诚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永被传承!
所谓诚信,就是指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经以言警世:“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明代学者也有这样的表述:“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就是说,行为不正的人,不被人信服;言语不诚实的人,不必与他人共事。
一个诚信的人,是一个胸怀坦荡的人,是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无诚则无德,无信事难成”。在社会主义文明高度发展、人与人相处难见真情的今天,诚信品质尤为重要。
诚信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生存的必备条件。一个国家政权的真正强大,并不完全取决于财政收入,也不完全取决于军队的力量,而是取决于社会的品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品质是诚信。诚信的社会品质,是一个民族强大的动力源泉。高尚的品格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魅力所在,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走向强大的理由。
诚信是上天赐给世人的一种考验。有许多人不能通过这场考验,逃匿了;也有许多人通过了这场考验,戴上了桂冠。逃匿的人随这时间的消逝而消逝,没留下些什么;通过得人也会消逝,但他们却仍活在人们的心中,人们会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诚信是道德建设的根本,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社会之所以成为一个整体,诚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古人眼里的“一诺千金”可以说价值连城。缺少了诚信这种宝贵的资源,人们的能力、智慧、正直、善良之心就难以维护,这个社会,这个人也就缺少了存在的依据和发展的空间。
试想,如果社会缺失了诚信,每个成员都将生活在恐惧、步履小心的怀疑境地:早上起床吃早餐你会问,牛奶是不是病奶牛产的?包子里面的肉是否可靠?听到某著名公司产值大增的新闻报道,你不禁要问是媒体虚假宣传还是公司的战略浮夸?去银行存钱,营业员把你递的钱从验钞机里过了一遍又一遍,看是否有假币;去超市买东西,对找你的钱看了又看,担心遭到暗算……
“人不信于一时,则不信于一世”。诚信对一个人而言,有时候与眼前利益相斥,很多人缺失一种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诚信,实际上,诚信只有一次,只要你有一次丧失了诚信,你的信任度就会下降,甚至还会出现信任危机。
然而,在我们身边缺失诚信的事情却时有发生:虚假广告横行天下;劣质商品充斥市场;考生作弊现象严重;“豆腐渣”工程造成无数人间悲剧……难怪时常有人对某些真实的消息产生怀疑,甚至有调查显示,“信用危机”已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
“重诺守信,人必近之;狡诈欺蒙,人必远之”。我们应该远离而虞我诈,圆滑世故,多一份真诚,多一点信任,脚踏一方诚信的净土,浇灌出人生最美丽的花朵。
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诚信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诚信的人生散发出金子般的人格光芒,夯筑起人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大家好,我十分的荣幸的站在这里,能够跟大家谈谈关于大学生诚信的问题。首先大家都看到了,我这张脸长得就像是一个大学生的脸,其次我可以负责人的告诉大家,我是不够诚信的。但是作为一个不够诚信的人,我怎么站在这里跟大家讲讲这个“又红又正”的诚信呢?
我刚才说的我不够诚信,那是按照社会的标准,但是就我自己的标准而言,我觉得我是一个诚信的人。首先我们要知道诚信的定义是什么,我也没查字典,但就我吃了这么多大米饭的经验来说,所谓诚信就是指一个人遵守承诺,说实话,不做偷鸡摸狗的事情。我们不妨模仿苏格拉底研究问题的方式,来探讨一下诚信这个问题。好既然遵守承诺、说实话、不做偷鸡摸狗的事就是受诚信,那么假设同学借了我两百的生活费,然后我只能一个星期吃馒头就老干妈,当我妈妈打电话问我生活的还好吗的时候,我说好极了,吃好喝好睡好玩好。这时候你能够说我不诚信吗?所以诚信这个东西是要辩证的去看待的。下面我们就举一个*的例子来详细论述一下诚信问题。众所周知,上大学除了吃喝玩乐外,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就是考试不能挂科。因为你的一切吃喝玩乐的基础就是科科都过,但是考试并不是安排在吃喝玩乐的前面而是在吃喝玩乐之后,这可怎么办。。于是很多同学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作弊。从此老师和学生的战争便开始了。但是你能够说一个*的学生一定是个不诚信的学生吗?苏格拉底说过“知善行善”的观点,苏格拉底认为,如果一个人口头上说自己知道某个行为是善的,但却不去做,甚至做着相反的事,说明他并不是真正的知道;一个人如果真的认识到善是什么,就一定不会作恶。比如说,一个人口头上说他知道诚实是一种善,但他却在考试的时候作弊,这就说明在他心目中,考试得高分才是善,是比诚实更重要的东西,所以他才会*,因此,这个人根本没有认识到诚实是善,如果他真的认识到诚实是善,就不会把考试得高分这件事摆在比诚实更重要的位置上。
在古希腊智者派都是些律师、政客,他们全副心思都放在怎样巧妙运用辩论和演讲击败对手,哪怕把黑说成白,把是说成非也在所不惜,他们认为,只要能够说服社会大多数人接受一个观点,那么这个观点就成了真理。但我认为,是非绝不能根据社会上有多少人认同来判断,辨别是非只能依靠人的理性。在人的灵魂里面本来就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存在,依据这些原则就能正确认识是非。其实教育从来不应该给学生直接灌输什么观点,而是要通过反复提问、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理性中埋藏的这些基本原则,从而自己获得辨别是非的能力。
但是既然上面说到既然认为作弊并不是不诚信,那么为何作弊的时候好要担惊受怕呢?如果一个人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他仅仅是从“社会惯例”的角度来理解不作弊这件事。他只知道作弊是社会规则所不允许的,他感到惊慌仅仅是因为害怕被别人发现。他认为只要不被抓到,作弊就是有好处的,即使长远来看有害,但至少在眼下是有一定益处的(比如多得两分就可以获得嘉奖或免受惩罚),所以他才会冒着风险作弊。由此可见,他没有真正认识到不作弊是出于善的要求,如果他真的通过自身的理性认识到诚实是一种善,他就会知道,不作弊并不仅仅是出于社会习俗的要求,不论是否被抓到,作弊都没有任何好处,没有任何理由去作弊。
我想通过上面的论述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其实我并不想告诉大家什么,只是希望大家有自己的感悟。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正误与否是需要大家的判断的,我就不再多说。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守信和廉洁。
——(美国)富兰克林真诚守信,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说至关重要。社会学家们曾经对世界10大民族做过抽样问卷调查,题目是:你认为人类的美德有哪些?在回收的问卷中,虽然不同民族对人类美德所列的种类及排列顺序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诚实守信都被排在其中的前三位之内。
尽管这只是抽样调查,但说明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全世界各民族都一致认为,对人真诚和讲究信用是人类必不可少的首要美德。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与人和睦相处的良方。
在社会交往中,虚伪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友谊,真诚才是人际关系最宝贵的财富,失信可以极大地败坏一个人的名声,守信才能赢得人们的赞誉和信任。
有些年轻人刚刚踏入社会时,特别是走进职场后,常常都有这样一种误解,即认为一个人的诚实信用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的;只要是资本雄厚的有钱人,就一定有信用。
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与万贯财富比起来,高尚的人格、坦率真挚的品德、卓越的才干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无疑更重要、更可贵。这些才是诚实信用的真正基础。
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银行在每贷出一笔款子之前,都一定会对申请人的诚实信用状况仔细研究一番,专门派出职员进行认真、深入的调查。只有觉得对方确实可靠、没有问题时,才肯把款子贷出去。
有很多非常有眼光的银行家,他们对那些资本雄厚但品行不端、不值得信任的人,决不会放贷一分钱,他们反而愿意把钱借给那些资本不多但肯吃苦耐劳、小心谨慎、坦率真诚、时时注意商机的人。由此可见,即使在冷酷无情、波诡云谲的商场上,真诚信用也是人的立身之本。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诚实守信,并将这种品质向别人充分展现出来呢?美国一家大杂志的主编约翰·格林先生,曾经从以下几点给出具体的建议。他说:
“第一,他必须注重自我修养,善于自我克制;做事情务必恳切认真,建立起良好的名誉,他应该随时设法纠正自己的缺点;他的行动要踏实可靠,做到言出必信,与人交往时诚实无欺~这是获得他人信任的最重要条件。诚信是做人之本“第二,一个想要获得别人信任的年轻人,必须老老实实做出业绩来让人看,证明他的确是判断敏锐、才学过人、富于实干的人。在这个企业和职业都越来越向专业化发展的社会,学有专长的人更加具有竟争力,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格外受人重视。
“第三,良好的习惯是建立诚实守信这一形象的最可贵的资本。有良好习惯的人,永远比那些沾染了各恶习的人更容易成功。世界上有不少人本来已经快要跨入成功的门槛了,但是因为一些不良习惯,使得别人始终不敢对他抱以信任,他的事业因此而中途受阻,无法再向前发展。那些沾染了各种恶习的人,往往自己都是不太清楚的,但那些与他发生交往的人却看得十分清楚,因为人们大多是很看重这类问题的。”
约翰·格林特别强调了良好习惯对建立个人诚信的巨大作用:“一个人的品格大都是经过他的习惯来培植成功的。有些青年原来品格优良,但后来因为沾染了某种恶习,结果再也没有出头之日。很多年轻人一开始就不注意自己的的习惯,觉得那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久而久之,他就可能因一些恶习而被别人轻视,受人排挤。当事情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时,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因此,他建议说:“一个有志成功的青年,为了自己的前途,无论如何都要抵制各种不良习惯的诱惑,在任何诱惑面前都要坚定信心,不为所惑。他必须永远善于自我克制:不饮酒、不赌博、不弄虚作假、不因毫无意义的项目而举债。否则,只要稍动邪念,他就会一下子毁掉自己的信用、品格和成功。如果仔细去分析一个人失败的原因,就会发现多半是因为那个人有着种.种不良的习惯。”
“表姐表姐,诚信是什么呀?”表弟跑到我跟前问我。
我愣住了,心中微微一震,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
记得有段时间,班上刮起一阵流行风波——毛笔字。一下课,我们几个好朋友在一起讨论毛笔。我说:“我最近在练柳公权的《玄秘塔》,柳公权的字写得很好呢!”……
在同学们一番激烈的讨论下,我一个最好的朋友说:“我在柳州练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说完得意的接着说:“我还买了一大沓书法宣纸……”她见我一脸疑惑,便放大了声继续说,“下次给你们带来看看!”我并没有反驳,我想,既然如此,就让她带来看看。
就这样,这个诺言在经历了一个严冬的寒冷,早已被我们渐渐淡忘。
而练毛笔的潮流早已过去。在我看来,同学们对此只有三分钟热度罢了。
初春的风,寒冷中带着丝丝温暖,温暖中又带着几分凉意。我背着书包,搓着手,来到班上。我能清晰的感受到班上有一种淡淡的宣纸书香味。让我有点神清气爽。
我看见朋友一瞥见我,便拿着一本复印的《兰亭序》给我看。一边滔滔不绝地说些什么,一边捧着一叠宣纸送给我们。她给我这个干嘛?噢,对了,我记起来了。过年前,她似乎是这么说过,给我带宣纸……
缓过神来,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诚信——是什么?诚信,其实就是你不经意间说的一句话,却不管过多久,都能清楚的记得,并去兑现。”
“懂了吗?”“嗯!”他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孟信的人,家里很穷,无米下锅,只有一头病牛。一天他外出,他的侄子将牛牵到集市上卖了。孟信回来后非常生气,责备他的侄子不该把病牛卖给人家,并亲自找到买主将钱如数退还,牵回了自家的病牛。
透过历史的烟尘,我们清楚地看到孟信手中紧紧牵住的绝不是一头生病的黄牛,而是一条健康与高尚的道德纤绳,它将一个人的人品、修养引入了纯洁的圣地。这就是诚信的力量。
有人说,在现代社会,商品经济风起云涌,道德沦丧如决堤之水,诚信缺失也就随之泛滥成灾。我们谁都无法否认市场经济中存在严重的诚信危机,但我们更无法否认诚信永远像一朵不凋零的鲜花,它的芬芳宜人,它高雅迷人,一直吸引着完美的灵魂向它靠拢。
20xx年5月份,《扬子晚报》刊登过这样一条新闻:安徽滁州一位50多岁的老农民来到南京,等他打算回家时才发现口袋里的钱买车票还差5元。他在南京举目无亲,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向玄武区某民警借了5元钱。5元钱,也许谁也不会放在心上,更何况是一个被人们认为素质低下的农民借去的呢?但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农民就将5元钱给这位民警送来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没什么曲折离奇、扣人心弦的情节,但它透露出来的质朴,折射出来的诚信,却不能不震颤人的心灵,它在拷问每一个在诚信危机重压下的人们,难道我们真的就应该背信弃义、惟利是图,视诚信如粪土吗?难道我们就真的应该将诚信摧残得面目全非、无地自容吗?也许你会说我们整天生活在平静如水的校园,这些事情离我们很远。诚然,这类事情离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诚信却近在我们的身旁,它一直在我们的心中埋藏,它时时在我们的耳畔呐喊。
近几年来,大学生偿还助学贷款的问题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牵动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心。据湖南大学和中国勤工俭学在线网的一份调查显示,有3.5%的贷款学生承认从不考虑还贷问题。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负责人表示大学生的拖欠贷款率已经高达20%。一个在新时期成长的大学生,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个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接受国家帮助的人,居然在顺利毕业之后,把贷款一事忘得干干净净,将诚信二字践踏得粉身碎骨……
诚信是耀眼璀璨的阳光,他的光芒普照大地;诚信是广袤无垠的大地,他的胸怀承载山川;诚信是秀丽神奇的山川,他的壮丽净化人的心灵;诚信是最美丽、最圣洁的心灵,他让人问心无愧、心胸坦荡。
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我们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更是以诚信伫立。社会需要诚信,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更加需要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俗话说的好,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没有诚信的人是社会的危险品。诚信,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不诚信的故事,对我教育很深刻。还记得那天我和伯伯去他家打扫房间,我扫得特别认真,伯伯说要请我吃麦当劳,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去麦当劳大吃一顿。正当我蹦蹦跳跳的想去麦当劳时,伯伯打电话征求姑姑的意见,姑姑叫我接电话,她说:“不能帮助了别人就向别人要报酬,小朋友在放假期间帮助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我昨天就答应你星期六去吃麦当劳,今天不能去吃。”我也答应了姑姑,可我的眼泪却在眼眶里打转。伯伯见我如此失望,便悄悄地对我说:“要不我们去偷吃一顿,谁也不说!”我破涕为笑,说:“好!”
我们吃完了麦当劳,就回了家。我就像怀里抱了一只小兔子,心“怦!怦!”直跳。我们刚跨入家门,姐姐就盯着我,问:“有没有吃麦当劳呀?”我生怕被发现,就迟疑了一下才说:“没有!”可这一切却逃不了姐姐的“火眼金睛”她一下子就知道我们吃了麦当劳。可就是这样,我还是坚持说没有。吃饭时,姑姑端了一大碗的稀饭,伯伯问了一句:“吃得下吗?”,我心想:完了!完了!露馅了。姑丈也闻了我的手有鸡腿堡的味道。唉!最终还是被发现了。这时我的脑海里想起了姑姑平时给我讲的一些诚信的道理及故事,我觉得很惭愧。姑姑告诫我说:“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做不到就不要轻易去答应,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讲诚信的人就会让人认为你是一个有素质有道德的人,别人也爱和你打交道,因为人人都喜欢与讲诚信的人在一起。今后你长大了,不管做什么工作或开店自己当老板,诚信都非常重要,所以从小讲要养成诚信的好习惯。”可我把姑姑的话当成耳旁风,经常被“诚信”打败了。我的经历告诉我,如果你不诚实、不守信,也许会得到暂时的好处,但你所付出的代价可能会远远超过你所得到的好处,失信是非常可怕的事。因此,从今天开始,我决心改掉缺点——撒谎,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如果春天没有烂漫的花朵,就不会有缤纷的大地和诱人的香气;如果人间没有诚信,那世界就会充满苍凉和荒芜。诚信,如同一缕阳光,带给人们光明与希望。诚信待人,付出的是真诚和信任,赢得的是友谊和尊重;诚信如一束花朵的芬芳,能打动有情人的心。无论时空如何变幻,都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有了她,生活就有了精彩,有了她,人生就有了希望。
那么,究竟何谓“诚信”呢?顾名思义,诚实守信。人与人的交往中,言出必行、坦诚相待就是诚信。美国前总统华盛顿,颇得百姓的喜爱,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从来是那么诚信。小时候,华盛顿不小心砍倒了了父亲心爱的樱桃树,但他没有逃避,勇敢地承认了错误并得到了父亲的谅解。拥有了诚信,等于应有了一切财富、名誉和快乐。
而现在,大地上的诚信之花是少而又少,为了钱财,给馒头加点洗衣粉;给猪喂点瘦肉精;给鸡打点速成药水。这些我们也许早已司空见惯,可这样,谁还敢吃东西?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又会去哪里?明日的地球还会美丽吗?再看看我们,答应别人的事不去做,明明自己做错反之推给别人。难道我们不感到内疚吗?
我曾读过《中彩那天》,父亲的诚信打动每一个人,母亲的一句话也感动着我——“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可不是吗?诚信胜于一切,有了诚信,你的生活就会光彩有力!诚信其实就在我们平时为人处世的风格中,它不是天方夜谭。无故不缺课就是“诚信”,考试不作弊就是“诚信”,说话负责任就是“诚信”。不要怀疑,别再迷茫,从你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建立自己诚信的档案,换取我们灿烂的明天。
诚信是春天的花朵,只有开了花,才能结出累累硕果;诚信是泥,没有了泥,就没有坚固的大楼;诚信是水,有了水,植物才会茁壮成长。
诚信是耀眼璀璨的阳光,他的光芒普照大地;诚信是广袤无垠的大地,他的胸怀承载山川;诚信是秀丽神奇的山川,他的壮丽净化人的心灵;诚信是最美丽、最圣洁的心灵,他让人问心无愧、心胸坦荡。诚信,如同一轮普照明月,驱尽人间的阴影;诚信如同一束芬芳的玫瑰,扣启有情人的心扉。只有诚信,才能得到老师的信任和赏识;只有诚信,才能得到同学的欣赏和赞扬;只有诚信,才能得到朋友的尊敬和信赖。诚信无处不在,无处不需。
靓丽的人生有“诚信”的装点,才会更加绚烂,美好的社会有“诚信”的灌注,才会更加和谐。同学们,朋友们,从这一刻起,让诚信与我们同行,让黑暗变得光明,让社会变得温暖,让生命充满活力。同学们,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 坚守住我们“诚信”的阵地。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高一(2)班的郭海琳,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诚信立身,友善待人》。
诚信友善是沙漠中的一汪清泉,是阴云遮不住的一片晴空,是巨大痛苦中的一剂良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面闪亮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是当代青年正确的价值取向。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我们毫无疑问要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立身,友善待人。
高尔基曾经说过,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一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这正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大力宣扬的道德品质。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让我想到河南一位卖鸡蛋的大哥,任庆河。他原来的店铺拆迁了,他担心拿着店里鸡蛋票的顾客找不到店家着急,因此在店铺旧址一等就是三个月。这个看似平常的等待,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和赞誉,他也因而在网络上被网民称为“诚信鸡蛋哥”。其实诚信不仅是一种良好的个人品质和一种契约精神下的道德垂范,更是一个可以改变现实的“技巧”。中国传统文化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诚信其实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所以,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言出必行,诚信对己,诚信待人。
《说文解》中对于“诚信”一词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由此可见,“诚信”一词的本义就是: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骗,反对假冒伪劣,反对弄虚作假。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是出自《论语》里的一句话。在孔子的思想学说中把“信”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要守信,二是要受人信任。“信则人任也”只有收人信任,办事才能成功。
孔子把“信”与“忠”并提,认为“信”与“忠”乃是人的基本原则。“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另外,孔子认为“信”体现在治国为政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孔子提出为政者务必要“恭、宽、信、敏、惠。”《论语》里有这样一则事,孔子的弟子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孔子说:“足食,足兵,足信。”意思是人民要有饭吃,军队要强大,为政者要讲诚信。弟子又问如果要去掉一项,那去掉哪一项?“足兵”。弟子又问,那要是再去掉一项呢?“足食,民无信不立。”可见在孔子的心目中“信”比温饱问题还要重要。
不光儒家思想中把“诚信”看的很重要,法家思想中更是把“信”看作是依法治国的必要条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国主张变法的时候就曾“城门立杆”树立起“言必行,行必果”的形象,这才使得接下来的变法能顺利实施。秦国也因此变得强盛了起来,从众多诸侯中脱颖而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也为后来的秦国“扫六合,平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诚信,是人的基本原则,是道德体系的基本准则,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保障。有句话讲到:“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校园,是学知识的地方,是学做人的地方,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地方。因此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就应该从校园做起,我们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注定要“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因此请大家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做一个讲诚信、受人信任的人。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与大家共同探论诚信这个话题,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重新谈起诚信这个词,让我觉得既熟悉有陌生。熟悉是因为它有着温润如玉的面庞,而陌生是因为它却流露出冷漠讥讽的表情。从小到大,关于诚信的名言、故事总是不绝于耳,传统的教育更是把其作为最重要的做人准则。这个极高频的词汇,以随风潜入夜的方式滴滴敲打着我们的心灵。然而可笑的是,我们却生活在一个诚信缺失的时代,从三聚氰*毒奶粉事件到饭店使用地沟油的曝光,再到王家岭矿难营救的造假质疑,诚信开始冷眼旁观于这个世界,我们也开始在矛盾中遗失道义的光辉。以至于,当我站在这里谈诚信,总觉得有高谈阔论之感。是因为他太崇高而使我们产生距离感,可望而不可及?还是因为整个时代信仰的缺失让我们失去了重拾诚信的信心?以下我将带着这两个质疑,谈谈我对重树诚信的看法。
(一)“你”一直在我心中
这是一个真实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不知道大家听完后是否会引起共鸣。前几天,我去图书馆还书时,管理员告诉我,我原先借的书已超过了期限,要上交3毛钱的罚金,可是那天我恰没带钱包,身无分文,于是我请求管理员宽限,说自己会在下次来图书馆时补交罚金,当管理员笑言“我怎么相信你”时,我竟脱口而出:“因为我是大学生,会讲诚信呀。”我从未想到我会以这种方式把诚信摆于台面,更无刻意的用它当作筹码换取信任,我也不知自己哪来的勇气,如此自信的肯定了大学生的诚信,我也为自己的这句话感到震惊。管理员被我严肃认真的承诺逗笑了,他说因为你的真诚所以我相信你。这件事带给了我许多的感动和思考。首先它让我发现原来诚信的观念,一直埋藏于我的心中,根深蒂固。只是有时它会暂时被尘土掩盖,我需要做的只是别忘记,时时清理内心的陈杂,让诚信能在需要的时候流光溢彩。其次我要感谢那位管理员的信任,他让我为自己的承诺感到骄傲,他也让我坚信:大学生本来就应该是诚信一族。
虽然近几年关于少数大学生抛弃诚信的例子已屡见不鲜:拖欠助学贷款,*取消学籍,造假申请助学金等等。但社会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期许仍旧充满了希望,多数大学生对诚信的追逐也从未停歇。所以我还是愿意相信那些丧失诚信的大学生只是瞬间被利益蒙住了双眼,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定会唤起他们心中沉睡的诚信品质;只要我们自己时时坚持“反身而诚”,诚信就可以被塑造为不可*的信仰;而当信仰根深蒂固,诚信就不再是理想主义高高在上,而是形成完善的体系,使之成为真正的国*识。
(二)慎独于心
小说《山楂树之恋》讲述了*时期一个真实、纯洁的爱情故事,在那个真理无立足之地的时空下,在那个政治压抑文化,文化遮掩人性的时代,小说真实还原了人们失去诚信后,社会的种种现状:人情淡漠,人性扭曲,道德沦丧。读史明鉴,时代在进步,人的修养又怎能倒退?我们难道要使“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吗?小说之所以震撼人心,还因为即使在如此的环境下,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依旧发生了,男主人公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仍坚持君子慎独的品性更令人称赞。联想起我们这个时代,有很多人抱怨缺少诚信的氛围;在金钱和权利包围下,不能以冷静的头脑明辨是非;在看到他人丧失诚信时也就随波逐流。但我想说的是:时代背景如何与自我慎独并不矛盾。我们无需大力讨论是否这个时代造就了人性的倒退,也无意义去深究物质进步的利弊,我们完全可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慎独于心,是自我的一种选择,也是对外界的无声*。也许我们不能成为指点江山,改造时代的英雄,不能像鲁迅“为肩起黑暗的闸门而拥有一颗黑暗的心”;也不能像司马迁,为了诚信而与强权作殊死斗争。但只要我们慎独于心,就是在为这个时代诚信的重树尽自己的一份力。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国家、公民也在为重建当代人的诚信信仰做着点滴的努力,以我所学的新闻领域为例,我看到:新闻界对媒体新政的尝试;公民维护自己接收真实、公开新闻的权利;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趋于完善;媒介对诚信宣传的高度重视……甚至包括今天的演讲,这个主题本身就表明:时代对重树诚信的孜孜追求。而我们又怎能对此失去信心呢?
(三)真诚于自己
要诚信待人,真诚处事,自我慎独,首先要学会真诚于自己。我们常常活的面目可憎,是因为我们连完全忠实于自我都时时没有勇气,何谈忠实于他人?想起这样一句话“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幻觉,存在才是真实的瞬间。”我们为什么要在短暂的生命里,带着虚伪的面具营营狗狗,为什么要让曾经心灵的伤疤结成铠甲,为什么要让防御的目光铸成刀剑,为什么要让笑靥掩蔽陷阱,请真实的袒露自己,承认自己对沟通的渴望,承认自己孤独的心在战栗,请用真诚与信任去孵化你与他人看似坚硬的外壳;请愉快的告诉自己: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最后我想以孟子的话结束我今天的演讲,也希望这句话能在追求诚信的慢慢征途中,时时陪伴诸位放眼光明——“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这天轮到我做课前三分钟的演讲。
《清稗类钞·敬信类》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两黄金,没打借条。不多年,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儿子叫到家,把一千两黄金还给他。但朋友的儿子很惊愕,坚决不受,笑道:“没有这回事,父亲没有留给我借条,也没有口头告诉我有这事。”蔡嶙说:“借条就在我心里,不在纸上,心中的诚信才是根本,你父亲明白我是个讲诚信的人,才没有告诉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岂能失信呢”最后还是把黄金还给了他。该故事发人深思之处在于蔡嶙所言,借条、契约、合同等外在的法律性约束固然很重要,但人心中的诚信更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诚信,没有道德上的“慎独”自律,就可能去钻外在的、法律的空子,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而置法律义务于不顾。
人们对道德规范的敬重,人们心目中的诚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严,就是人们的道德信仰。道德是一种实践理性,它要解决的是“我就应怎样做”的问题。“我就应怎样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就应怎样做事二是我就应怎样做人二者不可分割,后者比前者更根本,且要透过前者表现出来。道德信仰涉及这两个方面,但其核心是第二个方面。道德信仰是对道德理想目标的确认和笃信,是对怎样做人的设定,是对理想人格的设定。道德信仰以人格来证明或显示人性的神圣和尊严,显示人的价值。一种道德信仰的确立,代表着一个道德价值体系的构成,又是对人们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人格、道德观念、道德动机的整合,从而将人们的各种关于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价值观念统一齐来,构成一个高低有序的道德价值观系统,成为规范一个人全部人生活动和行为选取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为一个价值系统整体,道德信仰又对道德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十分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所说的“诚”是真实无欺的意思。天是真实无欺的,人也就应追求真实无欺。到达至诚就能使人感动,达不到至诚就不能使人感动。荀子也重视“诚”,认为“诚”是所有德行的基础。他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把“诚”当作最重要的道德观念的是《中庸》。《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可见,至诚是一种尽性知天并到达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这是中国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透过神学,而从人性与天性、人道与天道的合一,从相信人性善并透过尽性知天的途径,到达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经不起利益的诱惑,做出了很多伤天害理之事。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缺乏道德信仰是其中最普遍的原因。当前,在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在加强诚信教育中,我们应高度重视道德信仰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