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演讲稿汇总3篇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演讲稿(通用3篇)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演讲稿 篇1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问什么坐在这里学习?有人会说,为了就业,为了生活,没错,可是,众所周知,金融危机使就业形势更加紧张。面对此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量的实践证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利于我们顺利就业,并在今后工作中克服困难、做出成绩和贡献、得到社会的承认,为自己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如果没有正确的就业观作指导,就像一艘没有航向的轮船,最终会东撞西撞,迷失航程,惨重的可能会葬身大海。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就业观呢?正确的就业观首先要衡量自己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专业知识有多少,实际操作能力有多强。根据这些自身基本条件去对照,自己干什么工作比较适合。没有正确地估价自己,盲目去就业,就是错误的就业观。

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呢?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求我们在就业之前,应该对以下几个相关问题,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

一、选择单位和具体工作时,要量力而行,切忌好高骛远。

就业,是一种双向选择行为,既是同学们对单位的各项条件的要求,如单位性质、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福利条件、劳动强度的选择,也是单位对同学们所具备的条件,如专业技能水平、实践操作能力、道德品行、待人接物的态度、思想觉悟水平、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等等的选择。只有双方的条件都能被对方接受时,就业才能实现。所以同学们在选择单位和具体工作时,要实事求是地从自身条件出发,对就业单位提出的要求,要选择基本一致的单位。切不可不顾自身条件,一味要求工作轻松、工资高、待遇好的单位。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在学校里,同学们必须刻苦锻炼,培养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到推荐就业时,又要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号入座。

二、树立先生存,再发展,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切不可追求一步登天。

人生就像走路一样,要从第一步开始,不断地积累,才能达到目标。任何单位对招聘的员工,总是让他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在工作中考察他的品行、能力、素质,根据他的表现和工作需要,逐步安排晋升并提高工资待遇福利待遇等。这个过程,既是单位对他的了解过程,又是毕业生表现自我的过程。有的同学不了解这个过程,他们刚到单位,就想着要拿高工资,又极不乐意在实际操作中去多吃苦,这是不现实的。试问有哪一个企业或事业单位会这么冒失地把高工资岗位交给一个他并不十分了解的,还没有表现出实际能力也没有对公司作出突出贡献的新员工呢?就业时如果执着于这样的单方面的追求,不肯从最基础、最基层做起,对顺利就业是十分不利的。

三、专业对口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切不可过分强调专业对口。

同学们在学校中确实从事了某个专业的学习,想找一个专业十分对口的工作去发挥才能,这是可以理解的。学校在推荐安排就业时,也尽量按专业对口去安排。但是,实际需要与我们的专业所学的往往难以做到完全吻合,丝毫不差。毕竟我们还要服从单位的实际需要才行。所以,我们在就业时,只能要求大的方向上的专业对口。努力用我们在学校中培养起来的素质去适应工作需要,做出成绩。如果所要求从事的具体工作完全跟学校所学的知识要一致无二,量身定做,那是不可能的也是极不现实的。

四、你准备好了吗?

机会只属于做好准备的人。人生的成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成功=能力+机遇。一个有才能的人,是不会被埋没的,但如果他同时又得到了好的机遇,就会更快、更好地发挥才能,做出业绩。机遇是稍纵即逝的,它只赋予那些做好了准备的人。对我们来说,学校的学习、锻炼就是准备阶段。单位招聘员工,百分之百地要求品行端正、知识面广、专业基础扎实、肯吃苦、谦虚好学的人。当你做好了准备,具备了这些条件,机遇就一定会垂青于你,相反,你没有做好这些准备,即使有了好的机会,你也会失去,只留下深深的遗憾和惋惜。一个留长头发的男生、一个染着黄头发的女生、一个满口粗言的同学、一个上课都不愿按时起床的人,任何单位都是望而却步的。

五、树立工作第一、事业第一的观念。

就业,意味着离开学校的生活,投入到社会的大环境之中,去迎接新的挑战。在新的天地里开创新的生活,就必须树立工作第一、事业第一的观念。有的同学在选择就业时,往往感情多于理智,眼前的利益高于自己的前途:几位老乡不愿分开、几个同学要求进同一个单位甚至同一个车间、自己本身没有主张,把别人的说三道四作为指南、把道听途说当作事实。因为这些原因而徘徊不定,错失良机,令人惋惜。有的同学过于自信,往往看不上学校推荐安排的单位,总以为外面有大把好机会,于是草率辞职或跳槽,自谋出路,但往往对社会缺乏了解,信息不灵,东撞撞,西碰碰,白白浪费了时间和金钱,像“白头翁”一样,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到头来一事无成。

同学们:正确的就业观既是一个人立足企业,准确定位的风向标,也是我们踏入社会,最大化、最优化实现人生价值的金钥匙。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很好的利用好自己手中这把钥匙,开启事业成功的大门。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演讲稿 篇2

在讨论这个话题前,先听一个小故事:一位智者在当地很有名,一个孩子不服气,找他挑战,他手拿一只小鸟,他问智者小鸟是死是活,如果智者回答是活,他就把它掐死,如果回答是死,那他手一松,小鸟就飞走了,所以无论智者怎么回答,都是错。知道智者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吗?智者看穿了小孩的把戏,若有所思的说“它的命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引用到我们自己身上,我认为,它说明我们就业成功与否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先做一个调查,咱们班想毕业后直接工作的有多少?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的又有多少?

恐怕不多吧!谁想成功就业,就仔细听我讲完,想再升学的听听也无害啊!

一:学好专业知识。

拥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是我们就业的通行证。在应聘时,无论你无关专业知识的证书有多少,都比不上一张重量级的专业证书来得重要,所以要把专业知识学精学透。现在就业越来越讲究文凭,文凭越高越有利于就业,所以最好能深造。

二:博专结合。

现在社会越来需要“十”字形的人才,即在专业知识上有所建树外,还应该对其它知识触类旁通,生活中许多例子向我们证明我们最初的目标与最终的结果不一定相一致,拿我们高中的地理老师来说他最初学的是物理,到我们学校应聘时,因我们学校缺少地理老师,他本身对地理颇有研究,就当了地理老师。鉴于此类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所以我们应该博专结合,成为“十”字形人才。

三:培养一技之长。

咱们班许多人都有一技之长,比如:任亮的评书,赵润佳的字,赵慧洁的舞蹈,任月姣的画。这些特长对于学教育专业的我们来说,就好像是海上航行遇顺风,必将助我们一臂之力,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同时行驶在同一海面上,顺风的船与普通的穿哪一个会更容易到达彼岸呢?

四: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课外比赛。

其好处有:首先,培养良好的心态,在课外比赛中常有胜败,经历活动多了就会在比赛中总结经验教训,也会在比赛中懂得“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应“一切向前看”这样在应聘时才不会倍感压力而意志消沉甚至绝望自杀。其次,接触更多形形色色的人,帮助我们了解社会。再次,我们在比赛中获得的证书会在应聘时给你加不少分,证明你是一个积极分子。

五:培养野心。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只有当你有足够的野心足够的动力时,你才会迎难而上,你才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应聘工作失败是常有的事,只有你有足够的野心,你才会成功。

六:把好“应聘”关。

万事开头难,在踏上工作岗位这条路时,“应聘”无疑是最难,最具有挑战性的。想要把好“应聘”关,除了必要的硬件外,一些必要的软件如:出俗的气质,得体的穿着,流利的口才,机智的回答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一样要培养。

七:条条大路通罗马。

上帝为你设你门不是每一扇都打得开,也不是每一扇都打不开,当我们确实无力争取时,就要当断即断,另辟蹊径。冯巩有句话“别为了一棵树柳,放弃整片大森林”我们在转变的关键时期千万不能犯大学生的通舶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古语有“不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就是“不以利小而不为”积少成多,360行,行行出状元,你就是其中的状元。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演讲稿 篇3

各位尊敬的老师、评委,亲爱的同学:

大家晚上好!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像是刚刚孕育成熟的生命一样,迫切的希望可以很快融入社会来一展自己的抱负,但是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刚刚过去的20xx年,大学生就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求职大学生与就业岗位呈现僧多粥少的态势。除了就业岗位少,缺乏工作经验和大学生自身心态不端正,都是挡在大学生就业之路上的拦路虎。

在客观情况和自身因素的双重困境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

大学生应增加在校期间实习的经历做好从基层干起的心理准备,通过在网上做的调研,超过90%的公司会更看中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一些实习经历。在学校的时候,最好能够争取在寒假、暑假增加自己实习的经历。大学生先要明确方向,并做好从最基层干起的心理准备。

放低要求是今年的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对待。大学生应该眼光向下,脚踏实地从基层干起。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体制的保障,更需要大学生自身努力。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一、别说我是天之骄子。

90年代的大学往往被描绘成象牙塔,那时侯的大学生由于分配制度解除了后顾之忧,他们或挥斥方遒或自命不凡。而新世纪之际,刚杀过独木桥的他们跨进校园,却听到这样的声音:就业双向选择了,进校园就得想着找工作。

大多数学生会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四处出击,再出色的人也不会等待。天之骄子的说法早已被PASS,再抓着这朵云彩不放,早晚会跌死。现在就是把自己作为商品推向市场,天之骄子的冠冕堂皇早已被市场经济的洪流冲到了太平洋。”

大学生是市场经济下锤炼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市场经济的特点,竞争是描述他们的关键词。但过分强调竞争而失落传统的温良恭俭,会对长远的发展不利,自身的商品化,难免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有“近视”现象。打上市场烙印的这一代大学生,踏入社会后会推动市场经济快速前进。

二、有面包吃已足够。

双向选择必然导致竞争,竞争意味着优胜劣汰。一些毕业生认为专业太冷,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在求职时很不自信。一个学历史的大学生其求职意向居然多达9种:记者、中文编辑、英文编辑、网络编辑、教师、广告文案、企业策划、导游等。他说,现在很多单位不要应届生,能找到工作就算不错了。很多毕业生把自己定位太低,女生表现尤为突出。自我定位过低与激烈的竞争有关。但不论竞争多么激烈,都应保持平常心。因为毕竟接受了高等教育,人文方面的修养和理论技能的掌握已比较完备,需要的只是社会经验的锤炼。产生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求职时饥不择食,必然带来所学专业和工作的“对口”问题。一般而言,所学专业毕竟是最熟悉的领域,从可持续发展来看,“专业对口”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进步,求职时应强调对口,但不必非对口不可。

三、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面对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所以这个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这是应该提倡的。但对自己的能力要有一个全面中肯的评估,然后再对发展方向做出抉择。单项技能的掌握固然重要,综合能力的提高更不容忽视。

很多用人单位反映,大学生冲劲很足,但往往不够塌实。这样始终适应不了社会角色,是求职心态不平稳的表现。好高骛远的人终要跌落红尘,为梦想而活的人总有醒来的时候。大学生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有一个适应过程,应尽快完成转变,积极认清自己的实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有一种说法是“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意思是说无论对什么事情,期望值都不要太高。因为事情的结果往往和所预料的有一定差距,要有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的思想准备。

四、闭上眼睛就是天黑。

大学生或多或少对求职都有恐惧感。曾经有一位学营销的男生,在大家都找工作时他选择了回家种地。他认为,自己的性格不适合营销工作,几年的书都白念了。这是典型的逃避心理。胡湘明说,对陌生事物有恐惧感是正常的,正常人能够克服恐惧继续向前,而心理脆弱的人常退到“蜗牛壳”里。在“双向选择”时,发现自己的知识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于是追悔、逃避、对就业失去了信心和勇气。

对大学生而言,学习需要能力,适应社会更需要能力。从校园到社会,这一步早晚要迈出去,长痛不如短痛,与其回避不如迎接挑战。勇气和自信是逐步培养的,把每一次成功当成下一次的开始。在求学期间就应积极接触社会,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如果因就业而产生强烈的焦虑不安,甚至引发心理问题的,应找心理医生咨询。

相信如果每一个大学生在就业之前都认真的思考过这些的话,那么每一个大学生就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