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五月——感恩母亲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温情五月——感恩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一个女人,无论她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无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还是普普通通的乡野村妇,只要她是一位母亲,她就不愧拥有“伟大”这样的称号!
我们的一生中有无数个“忘记”,忘记了带课本而被老师批评,忘记回复朋友的来信,忘记了离开咖啡馆时带上自己的日记本,忘记了哪天是母亲节。一切好像都可以忘记。
然而有一个人,从来没有忘记过,从未忘记帮孩子复印复习资料,从未忘记在孩子的生日那天定购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从未忘记在孩子学习时送上一杯热牛奶,从未忘记做孩子最喜欢吃的红烧排骨。当你感到失落时,总有这样一个怀抱供你依偎,温暖会浸润你的心灵,切断所有的枝蔓,融化一切的坚冰,闻着那熟悉的气息,任凭你泪流满面,然后轻轻拭干脸颊上的泪痕。当你欢乐时,总有这样一双温柔的手抚摸着你的头,和你一起大声欢笑,对你轻轻说:孩子,继续努力。
她没有忘记,她一直在你的身边,因为她的名字叫做“母亲”。
那一日的黄昏,夕阳斜斜地落在我家的阳台上,母亲在专注地打理着阳台上的花草,她的身上披着一层浅金,那模样、那情景,依稀是初夏里最温馨最美丽的一幅画卷。晚风柔柔地吹起她的衣角,夕阳把她的脸映衬得分外柔和,她的眼神素净而清澈。我隔着落地玻璃的距离,动容地望着她,只觉所谓静好的时光,莫过于就是这一刻。母亲已是迟暮之年,可容颜依旧清秀柔美,此时的她,入在我的眼里,仍是这般倾城、素美。
回想起成长道路上的种种片段:牙牙学语,背时识字,生病时母亲对我的守护,上学道路上的叮咛,放学后的欢乐与忧愁;春日里的风筝和草地上的滚闹,夏日里的游泳,秋日里的郊游,冬日里伴我夜读。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母亲对我的爱所构成的温情。谢谢你,母亲!是你教会了我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你给予我生命,是你我们的母亲,为我们操劳一生。
我亦曾是那样认为,哪一个家庭,不是母亲在操持家务?然而当母亲躺在病床上,再也不能像以往那般行动自如地在厨房里忙碌,再也不能唠唠叨叨地和我闲话家常,我才发觉过往的那些日子,是多么珍贵,而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付出,都是无可替代的母爱。原来,我一直都在忘记,忘记了关爱母亲,忘记了感恩。那个时候,万般滋味涌上心头,如若可以,我真的愿意用尽我所有的力量,来换取母亲的健康与平安。
母亲,一个多么亲切而又温暖的词汇。小草长大了,仍然铭记为它默默奉献的水滴;鱼儿长大了,仍然铭记为它提供嬉戏的小河;小树长大了,仍然铭记那为它灌输营养的土壤。而我们,长大了,一定要铭记您对我们的滴滴恩情。
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逢,意恐迟迟归”,这都是母亲慈爱的写照。母亲的嘱托和牵挂伴随我们长夜苦读,伴随我们人生的漫漫征途。无论我们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创造了多少的业绩,在母亲的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不能和母亲的博爱相提并论。
同学们: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里学习,没有时间陪母亲。而母亲最大的期望莫过于我们有一个好的成绩,哪怕进步一点点,母亲也特别开心。那就让我们努力学习,用这一次期中考试的成绩来回报我们的母亲吧!
在此祝天下所有母亲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勿忘国耻,立志报国
我们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衣、食、住、行、用、学等等,样样富有。我们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生长在祖国和平发展的新时代。
可大家不要忘记:77年前的12月13日,即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南京,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大屠杀。日本侵略军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手段,经过40多天的血腥屠杀,在南京杀害中国被俘军人和平民30多万人。史称“南京大屠杀”。这,已成为中华民族永久的痛苦记忆!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因此国家把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南京城都会拉响警报,以此悼念在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同时也提醒每一位中国人,绝不能忘记国家曾遭受的耻辱!
我想告诉大家,要牢牢记住国家的耻辱,同时也要认清战争的残酷,更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南京大屠杀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今天的祖国需要我们好好学习、练就本领;明日的祖国需要我们建功立业、发扬光大。20xx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国旗下讲话稿精选2篇20xx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国旗下讲话稿精选2篇。
勿忘国耻,立志报国!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说“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到这种消息,中国人除了惊讶只有尴尬,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如今,这个拥有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眼瞅着即将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有多么尴尬?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我今天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端午节的随想。端午节让我想起爱国诗人屈原。我怀想,滔滔汨罗水,悠悠数千年,拳拳赤子心,感天动地情。我仿佛看到:战国时,楚王宠信奸臣,屈原仗义直言,却被革职流放。秦国趁此机会进攻楚国,楚国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看到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有心报国,无力回天。悲愤之下,他抱着一块巨石投汩罗江而去。当地百姓听说屈原投江了,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湖面上大小船只往来穿梭,百舸争游,蔚为壮观。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中,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体不被吞噬。
也许,这古老的传说已经无法让21世纪的现代人感动。但是,我想起XX年曾经有一篇报道让中国人震惊了!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学教授乌丙安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送一份急件,说据可靠消息,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人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遗产”,同学们,你们不觉得这是天大的笑话吗?如果有人告诉你,几年后中国人想要划龙舟、吃粽子、过端午节,需要向别的国家提出申请,你一定会说:“开什么国际玩笑!”中国人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成了人家的“文化遗产”,这还了得?一场“保卫端午节”的论战在民间悄悄发起。有人说:“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坚决捍卫这一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有人说:“我对端午节一直情有独钟,每年这天都要吃棕子看赛龙舟。如果端午节真被别国抢去了,我会觉得特别别扭。”还有人说:“我们的端午、中秋、元宵、重阳等传统节日本来就在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的大举进攻下渐显颓势,如果连端午节今后都改姓了洋,真是愧对祖宗啊。”后来经过查证,韩国申报的是他们本国的传统节日 “端午祭”,并不是想抢我们的传统节日。不过,韩国的申报,可以说给我们提了一个醒:韩国保护端午祭的经过至少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对本土文化态度的转变有多么可贵。因此,这也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去保卫祖宗的“遗产”,去体悟它们的弥足珍贵。
同学们,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已经纳入我国法定假日的议案。我认为,以立法手段保护传统节日是积极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举措。但同时我也觉得,申报和立法只是一种外在的行动模式。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一种从内心生发出来的力量和自信。有了这种内驱力,民族的传统文化就能得到延伸与丰富,民众的心态也会变得健康、美好和开放。
怎样才能让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我们的生活,永远保持新鲜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内在的驱动力。内在的驱动力从哪里来?提高国民教育,加强个人的修行。整体的国民教育得到提升,国民就会对本民族的文化资源有一种广泛的认同。个人的修身齐家到一定层次,民族文化的种子就会在心灵生根发芽。能在个人的心灵生根发芽的文化资源,就会鲜活而永恒。
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因为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
由端午节想到屈原,想到了端午之争,想到保护民族文化关键在于教化。这些就是我今天站在国旗下的感悟。
感谢大家耐心的倾听,请接受我对各位的端午祝福:祝大家端午节快乐!谢谢。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伴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再次在我们的眼前冉冉升起——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开始了。在这里我首先祝愿全体师生在新学期里取得更大的进步。
过去一个学期记录着每一个老师和同学的辛勤,蕴含着我们集体的智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伙伴,新的辉煌和成就需要全校师生抖擞精神,以高昂的干劲、踏实的作风和崭新的思路去做好每一项工作。
老师们,让我们继续发扬爱生敬业、甘于奉献的优良作风;认清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自觉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升思想境界,以高尚的师德实践"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的教育诺言,以纯洁的心灵塑造祖国花朵的灵魂,以健康的人格魅力带动学生的品格养成,从而营造和谐健康,洋溢着人文色彩的人际氛围,努力实践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崇高目标。
同学们,作为莘莘学子,大家首先要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和大好的青春时光,从点滴做起,专心致志、争取以优异成绩回报父母、回报学校。当今社会的竞争主流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如果不接受良好的教育,没有丰富的知识,就难以在未来的高科技社会中立足,更谈不上报答父母,奉献社会了。所以大家要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学习,发扬顽强拼搏、不怕困难、敢于竞争的精神,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而努力。还有,大家要继续发扬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严格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管理制度,加强责任感,不断规范自身的言行,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及早成为一名具有品格高尚、人格健全、志向远大的优秀学生。
德国哲学家海德说过:"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会生长,秋天就不会有收获,冬天就不能有品尝。"在这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阳春二月,我们播下希望的种子。希望是青树绿叶上闪光的露珠,希望是地平线上四射的阳光。可能我们许多同学在新学年开始也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新的奋斗目标,立下了一些雄心壮志。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朝着既定的目标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老师们、同学们,新的学期里,我希望每位老师、每位同学都能继续发扬过去认真工作、努力学习的良好作风,谦虚谨慎、锐意进取,共同携手,为开创美好明天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