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活动小学生讲话稿(通用3篇)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意思是: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被打开,清澈明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闪耀晃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这首诗的寓意是:要想思想清明澄澈,就要不断读书,充实自己。
历史像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请大家跟随我沿着历史文化的长河,作一次美的巡礼。
先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诗经》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惜别之情,溢于言表,悲伤之意,融于景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思念之意,深邃悠远。“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礼尚往来,温文尔雅。《楚辞》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掩面痛哭,为国为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虽漫长,执着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历经挫折,永不后悔。
春秋战国,狼烟四起,一些有志之士为了国家的安定,为了百姓的幸福,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儒家主张仁者爱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主张法治。这些思想犹如一粒粒的明珠,至今依然闪烁着动人的光芒。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魏晋名士,浩如繁星。曹操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告诉我们,只要想努力,什么时候都不算迟。曹植才高八斗,七步成诗,呼唤手足深情的回归。嵇康玉树临风,性情率真,为了反对司马氏专权,他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但在临刑前,却将儿子托付给山涛,从容微笑,弹奏一曲《广陵散》含笑九泉。山涛将嵇康的儿子视如己出。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辞官归隐,体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躬耕生活,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
时光流转到唐代,王杨卢骆一改六朝奢靡的文风,以我手写我心,为诗歌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谓诗中有画,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显得亲切温和。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道出边塞奇特景致,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写出了对董庭兰的宽慰与劝勉,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写出了将士保家卫国的决心。
《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水天一色,洁净唯美。“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永恒,自然亦永恒,将哲理不留痕迹地融入美景之中,怎不令人拍案叫绝!
李白杜甫是盛唐最璀璨的两颗明星,余光中在《寻李白》中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读李白诗,可以读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飘逸,可以读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自我与率真。读杜甫诗,可以读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理想,也能读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幽愁忧思。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以傲然的姿态永远站立,他历经磨难,却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辛弃疾矢志报国,“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但“可怜白发生!”陆游是他的知己,“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苏轼辛弃疾豪放,柳永却决心将婉约进行到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意境凄美;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十四叠词,古今第一。
明清时期,小说崛起。《三国演义》,演三国群雄,逐鹿中原,各为其主。《西游记》,记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修得正果。《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梁山聚义。《红楼梦》,梦木石前缘,荒唐辛酸,金陵魂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学们,我们只有不断读书,才能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境界。我们的祖先早已把我们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希望你我他骄傲地带上这个印记,欣然前行。
在接触国学之前,我总以为那些四书、五经是前人的事,是他们考取功名的途径,是远离我们几千年的过时的古思想,与我们现代人没多大关系,况且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既看不懂也听不懂。然而生活中的两件小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前年我们家铺地面,请来了一位瓦工师傅。我在一旁看他干活,他拿着水管找水平,用墨线吊直,又用尺子量过来量过去,我觉得他干得太慢,便催促道:“不用太认真,差不多就行了。”他却说:“马虎不得,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我当时一愣,他这句话来自旧唐书《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重始也。”他用得如此自然,如此恰当。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直在中国百姓中传承,这国学经典是我们百姓的道德水准,是生活行动的指南。
是的,仔细想来,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也正是因为有它的传统文化为基石,才使各种灾难望而却步。08年汶川地震后,我们的温第一时间到达灾区,亲自指挥抢险救灾,在被掩埋的小学废墟旁,温用嘶哑、哽咽的话语,向废墟中的孩子喊话,年过花甲的,已经哭得不成样子了。营救中他亲自动手帮忙。当他得知由于桥梁倒塌,彭州市10万群众被堵在山中,救灾人员和物资无法运入时,救人心切的在电话里大喊:“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之后他把电话挂了。记者还看到向前往汶川的登机部队领导发出指示,“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养育了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我们的爱民如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大学》里“如保赤子”的思想。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给人民树立的榜样。因此,中国人民是优秀的。地震中,面临生死考验,都江堰市聚源中学15名上课老师放弃了转瞬即逝的逃生机会,用自己的生命给孩子打开了一条条获救之路。德阳市汉旺镇50岁的谭老师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挽救了四名学生。遵道镇欢欢幼儿园的瞿老师用身体挡住了水泥板,救了怀里抱着的孩子。
也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道义,且代代相传,才有那躺在木板上,忍受着伤痛的孩子,还不忘行少先队礼表示感谢的感人场面,才有那十几万子弟兵舍身救灾民的动人事迹,也才有那十三亿人民捐款捐物,心系灾区的强劲力量。还有什么困难战胜不了的呢?
从国家领导到普通百姓,从老、中、少三代人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我拿起了《论语》,去学习如何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去学习如何交友,如何做君做臣,感悟儒家学说的中心思想“仁、义、礼、智、信”。拿起了《大学》去领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思想,去领悟“邦畿千里,惟民所止。”,“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去领悟“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的财富观。也拿来起《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学习古人遵循自然之道,追求“和”的理念……我也将拿起《孟子》及更多的国学经典去学习品读,尽管很多地方还不能领悟,尽管由于年龄的原因记不住多少,但我依然坚持去学习。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齐聚北李楼小学,隆重举行“读好书诵经典”展演活动,此次活动是在全镇五个学区分别举行观摩汇演后的一次精彩荟萃,是对五个学区精选出的.优秀作品的一次集中展演,接下来我们会共同见证孩子们的精彩表现,共同见证指导教师和孩子们辛苦努力的结晶。
从10月10日开始,我们相继在狼山学区、西南学区、高庄学区、中心学区、北李楼学区开展了经典诵读观摩会,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了师生的读书兴趣,使师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感悟祖国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可以说,“读好书,诵经典”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为学校打造书香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学们,老师们!“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通过背诵经典,同学们会积累知识;通过感悟经典,同学们会涵养品性;通过吟唱经典,同学们会滋润心灵;通过演绎经典,同学们会增加智慧。当然,经典诵读不是朝三暮四,不是一曝十寒,那是日久弥坚,是水滴石穿。只有坚持,一天一天的进行诵读,才能够集腋成裘,才能够真正成为我们的一种学校特色,也才能真正的使我们的学生受益终生。今后,希望每位同学都参与到经典诵读的活动中来,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让读经典、背经典、唱经典、演经典、用经典,成为同学们的日常学习活动。相信,经典诗文将会在同学们的灵魂深处,沉淀下来,成为今后人生旅途上的精神养料、智慧宝库,成为你们生命中最靓丽的风景。让我们“与经典同行 循圣贤之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让经典诵读活动在我们的校园里能够异彩纷呈、经久不衰。最后祝此次展演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