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导游词介绍(实用三篇)

江苏扬州导游词介绍(精选3篇)

江苏扬州导游词介绍 篇1

刚刚来到了八怪纪念馆门前,就被那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吸引住了,那是利用西方寺 的古建筑设计建成的。迈入正堂,便看见十来余尊塑像,这些塑像神态各异,有的手握毛笔,好像正要伏案疾书;有的手捧酒杯,好像正要一饮而尽;有的低头思索,好像在构思如何作画;有的面露微笑,好像见了乡音知己……我仔细端详着这些塑像,忽然我看见了一个正在低头思索的人,爸爸告诉我,那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书画家,“傲世奇才”——郑板桥 ,他是我们扬州人的骄傲,他最爱画竹,在他少年时,在他的茅屋的南面有一片竹林,到了秋天和冬天,他便在窗户上糊上白纸,日光月影中,竹影就会出现在纸上,郑板桥说他画竹“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郑板桥不仅画奇,书法也奇,

自成一家,颇有造诣。爸爸指着一幅书法作品说:“这就是郑板桥著名的“六分半书 ”,你仔细看看”。我认真地端详这幅字,发现这是将楷、草、隶、篆各体窜合在一起,十分独特、优美。爸爸还告诉我,毛主席曾对郑板桥的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你再看郑板桥的帖,就会感到苍劲有力,这种美不仅是秀丽,把一串字连起来看有震地之威,就像要奔赴沙场的一名勇猛武将,好一派威武之姿啊!”“是呀,他的字看起来真有自己的风格,怪不得人们把他列为“八怪之一”啊!”我不仅赞叹道。妈妈又补充道:“‘八怪’这个词在当时的老百姓的眼里可不是一个褒义词,当时一批“正宗”的画家看不惯扬州画派,说他们是书画界的‘丑八怪’”。

爸爸俏皮地说:“你看到现在,你赞同他们的看法吗?”我摇摇头说:“我不赞同,他们的画派独树一帜,不拘旧法,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非但不是“丑八怪”,应该是书画界的“精英”呢!”我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走出八怪纪念馆,回首遥望那尊尊塑像,不禁想起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让我们永远铭记“八怪们”那种正直、顽强的品格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看过“扬州八怪景点导游词”的人还看了:

4.八仙过海景区导游词

江苏扬州导游词介绍 篇2

欢迎各位游客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我是大家此行的陪同导游。

扬州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几度繁荣,积淀了厚重璀璨的扬州文化。一大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曾经在扬州为官、游访,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等曾先后在扬州生活。康乾时期,以郑燮、金农等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我们今天参观的就是扬州八怪纪念馆。

现在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关好车窗随我依次下车。大家要记住我们所乘车辆的停车地点、车牌号以方便集合,现在我们随着前面这条驼岭巷往前走就能到达八怪纪念馆。扬州街巷有三个特点:多而奇、短而窄、曲而幽。

顺着路往前,在我们的右手边可以看到一棵唐代古槐树,已有一千三百年树龄,这是南柯一梦的旧物,在汉语中有一句成语叫“南柯一梦”这个成语来源于公元九世纪中国唐代作家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现在我们来到纪念馆门口了,纪念馆设在金农曾寄居的西方寺内。西方寺原是隋代建于江边的避风庵。据说,唐贞观年间,庵前出土三尊佛像,轰动朝野,唐太宗李世民取佛地西方净土的意思敕名为“西方禅寺”。唐永贞元年迁到这里,后毁于兵火。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方寺”是明代洪武五年重建的,扬州八怪纪念馆是1993年在西方寺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同年 11月22日对外开放,这一天正好是郑板桥诞辰300周年纪念日。纪念馆是唯一一个集中介绍八怪的地方,现为省级文保单位。

纪念馆由门厅、回廊、大殿、展厅、金农寄居室及东园六部分组成。门厅背面是郑板桥的书法“歌吹是扬州”。

过门厅在我们正前方的就是西方寺的大雄宝殿,这是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楠木大殿,也是我们扬州现存最古老的大殿。在大殿前有一个储水的器物叫铁镬,扬州曾陆续出土了九只,这说明早在1520xx年前,扬州的铸铁技术就相当发达了。

进入大殿,正前方是扬州八怪群雕塑像图,扬州八怪是指活跃在清代画坛上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物,前后共产生十五位有代表性的画家。八怪并不是指八个人,当时在扬州卖画为生的也不仅仅是这十几位。这里的“八”只是一个虚数,泛指多。“怪”是指这群画家打破常规,勇于突破,开创崇尚自然,贴近生活的一代新风。在扬州八怪生活的年代,在画坛上占统治地位的是宫廷画家,八怪画风与正统画派格格不入,他们就拿八怪这个词鄙视这群在扬州的民间画家,称他们是书画界的丑八怪,但现在的八怪则是对这群文人的高度赞赏。

扬州八怪生活在清代康雍乾时期,康乾时期我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俗称康乾盛世。扬州从公元前486年诞生起,就一直是中国古代水陆交通枢纽。大运河、长江在此交汇,富商大贾,四方云集,尤以盐业兴盛,扬州富甲天下,成为两京之间最重要的经济城市。经济繁荣也促进文化的兴盛,再加上清代官吏崇文,盐商养士,形成天下文士,半集维扬的文化景象。

扬州八怪大都布衣,其中只有郑板桥、李方膺、高凤翰等做过小官。贫苦的生活,失意的科举,使八怪的诗画贴近生活,富有哲理,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扬州八怪只有罗聘和高凤翰是扬州人,其他都是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注定了他们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创作方式。一边大量创作,一边不断寻求艺术上的突破,成为领异标新的佼佼者。

扬州八怪虽逢盛世,却命运多舛,三位少年丧亲,四位中年丢官,多人晚来残疾,十几位流寓扬州,但他们坚持笔耕,大胆创新,无古无今的八怪创新精神建立了中国画的一代奇峰,他们以八怪之名成为古城扬州一张富有文化魅力的名片。

扬州八怪以“怪”驰名,“怪”是他们最大的特色,也是他们最为吸引人的地方。首先,是他们的行为举止与众不同。其次表现在他们的艺术特点上领异标新,题材多样,风格各异。郑燮,号板桥,他是康熙的秀才,雍正的举人,乾隆的进士,虽做官十多年却两袖清风。后因灾荒被革职,回到扬州重操旧业,以卖画为生。起伏的人生阅历使他写出“吃亏是福,难得糊涂”等富有哲理的作品。此外如罗聘,年少丧父,一生布衣,是扬州八怪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他擅长画人物,有一幅《鬼趣图》曾轰动一时,罗聘也被称为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位漫画家。其他人也是各有独到之处,如汪士慎嗜好喝茶,李方膺以画四君子为主等等。

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的是金农寄居室。出了大殿我们可以看到扬州的市花——琼花,市树——银杏,这座大殿有600多年历史,而这个银杏树有700多年树龄。银杏树前面是方丈室,也是当年金农寄居的地方。当时金农寄居的时候,寺庙已经非常破败了。他曾题诗“无佛又无僧,空堂一点灯”,说明这里是一片凄凉。七十多岁的老人住在这么破败的庙里,也没什么其他念头,便自云“妄念都绝”,就和出家一样,金农给自己取了个号“如来最小弟子”。金农住在寺庙,一边卖画为生,一边念佛、写经,还画了大量的佛像。

金农寄居室前后两进,前面一进是金农的念佛堂,中间佛龛里的佛像是金农自己画的。金农生于杭州,年少时非常聪明,深受前辈期待,但后来因父亲去世,家境骤变,30岁那年又生了一场大病,生活更加拮据,又屡试不第。这幅画中金农穿着红鞋,手中又撑着一竿竹子,也有撑破苦海,踏破红尘的意思。两边还有一副楹联“恶衣恶食诗更好,非佛非仙人出奇”,是金农赠给双目失明的好友汪士慎的,意思是说穿的不好,吃的不好,但诗却越写越好;不是佛不是仙,但人很出奇。

最后我们去参观一下东园景区,在旁边有一方水池,名为“鹤池”。金农生性爱鹤,居住在西方寺时,常携鹤左右。以卖画为生,又以鹤为伴,金农生活贫苦,以养鹤作为精神寄托,也为孤寂的生活增添情趣。纪念馆依照他的诗句在此凿了“鹤池”,取名为“鹤池窥冰”。往前走有一个亭子叫竹泉亭,旁边有一口宋井。金农擅长篆刻,,曾经刻了一方闲章,取名“竹泉”,金农常与友人在此喝茶赋诗。后人就在此井之上建一亭,旁边再种些竹子,取名竹泉亭。

竹泉亭前面有一座六角形经幢,现在只有上半截,刻于五代十国时期,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扬州八怪纪念馆虽然只有四千多平方米,却汇聚了隋代的铁镬,唐代的古槐,五代经幢,元代的银杏,明代的大殿,清代的八怪,以及现代的传承,让我们从古走到今。

江苏扬州导游词介绍 篇3

我是扬州何园的"小翰林",今天,我带大家参观何园!

我们现在将要参观的这座园林,位于扬州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街77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建造于1883年,也就是清光绪九年,是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最后问世的一件压轴之作。因为建筑手法独特多样,艺术风格上南北兼容、中西合璧,成为扬州园林的经典代表,被誉为中国晚清第一名园。

其实,何园最早不叫何园,而叫寄啸山庄,因为园主人姓何,人们都习惯叫它何园。何氏家族和中国近代史上几个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关系十分密切: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皇帝老师孙家鼐是同乡加儿女亲家,进退与共;与光绪皇帝另一位更有名气的老师翁同龢以及清廷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也有姻亲关系。何园主人何芷舠少年得志,官运亨通,暗地里也捎带着经营盐业,拥有巨额财富。何芷舠四十九岁那年,从湖北汉黄德道台任上辞官归隐扬州,投入巨资良材,打造了这座宅园一体、居游合一的大型私家园林。

何园占地面积14000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建筑部分占全园面积的50%。这样的建筑密度,对于园林来说是太大了,但人们置身园中,不但没有拥挤感,反觉得处处收放有度,疏密有致,小中见大,层次分明。这种效果,靠的正是造园者在建筑布局上的匠心独运,平中造奇。

何园整体区划上包含住宅、后花园和小花园几大部分,是私家园林的完整形态,它的各个部分既独立成章,又环环相扣、互相渗透,组成一个内外有别、居游两便、天人合一、中西合璧的人居空间,中国私家园林的审美需求和实用功能在这里达到了完美结合。

长期以来,我国现、当代一批著名的古建园林专家都对何园备加推崇,称赞它独特的造园手法,是"江南园林中的孤例"。国内影视界也把何园当作拍摄取景的天然基地,《红楼梦》、《青青河边草》、《还珠格格》续集、《上错花轿嫁对郎》、《苍天有泪》等近百部影视剧,都在这里摄取了大量亭园风光的美妙镜头。

通过以上简介,相信大家对何园已经有了初步印象,下面,就让我们一道来细细品赏这座中国名园的江南孤例。

历史上何园的正门是开在花园巷的南门,现在作为主要入口的东门,是园林对外开放时兴建的。进门后首先参观的是何家后花园的东园部分。迎面月洞门上镌刻的"寄啸山庄"门额,是当年园主人亲自题写的园名。"寄啸"两个字,分别取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句子:"依南窗以寄敖,登东皋以舒啸。"表达的是诗人寄情山水田园、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志节情怀。何园主人与陶渊明有着辞官归隐的相似经历,寓意不言自明。

扬州无山,但园林中不可无山,所以扬州园林中常常采用平地叠石的手段来造山,"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的说法就是这样来的。东园最壮丽的景观,是右边一座长达60多米的贴壁山,它就象嵌在墙上一样,沿着墙面走向一路攀缘,状若游龙腾蛟,搅动万千气象,把原本封闭压抑的高墙深院,变成了一座抱拥天地自然山川的"城市山林"。东园贴壁山是江南园林中享有盛名的登楼贴壁山,也叫扬派贴壁山。贴壁山的山腰里,藏着一条高低盘旋、曲折迂回的石阶小路,一直通往翰林公子读书楼。通过它,我们可以真切领悟扬州叠石艺术的精髓。

转过玲珑剔透的石屏风,首先敞开山门迎客的是牡丹厅。它的特色和名称,来自东墙歇山顶尖上的一幅砖雕山花。山花题材取自传统的《凤吹牡丹》,乍看上去好像没有新意。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在创意、布局、章法、刀法各方面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整幅作品大拙中见大巧,细密中藏神奇,是一件精品。

牡丹厅周围有牡丹池。牡丹是何园园花,园子里见缝插针广植牡丹、芍药,品种繁多,每年4·18日至5·18日,是一年一度的"扬州'烟花三月'旅游节",何园"游名园,赏名花"主题游园活动也缤纷开幕,届时一片姹红嫣紫摇曳春光,把何园妆扮成了一个雍容华贵五彩世界。

牡丹厅北的一座厅堂,在构造装饰上比牡丹厅更精致、更华丽,它就是东园建筑群中最具创意的构撰——桴海轩,也叫船厅。因为厅的造型像一艘船,厅周围的地上用鹅卵石、瓦片铺成波光粼粼的水面,厅正前方一条方石板甬道像是登船的跳板,厅檐下低低的台阶好比船上的甲板,厅两旁廊柱上悬挂着"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的楹联,厅西侧廊壁间镶嵌着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苏东坡手书《海市帖》刻石……每一个细节都和船有关,和水有关,造园艺术中的旱园水做法,在这里被运用得炉火纯青。

不过最有意思还不是船厅的建筑,而是藏在建筑景观背后的故事。这座名为桴海轩的船厅,就是主人身世的象征,它与园主一生的命运和追求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关联。

何家祖籍安徽望江,是个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地方,这里的出生的何芷舠从小就和船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名叫"芷舠",含义是一只盛着香草船;二十岁步入仕途,当的是盐官、粮官直到江汉关监督,始终在和形形色色的运输船只、船务打交道……身为江汉关监督,何芷舠在处理洋务的过程中经常被卷进华夷尖锐冲突的旋涡,多次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而努力着。面对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他担心长此下去,自己的爱国抱负不得施展,连身家性命也难以保全。再三权衡利弊,他选择了急流勇退,把自己的人生之舟停泊到了绿杨城郭的古运河边上。

船厅为什么又叫桴海轩呢?两千多年前,孔子乘坐着牛车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主张时说过:"道不行,吾将乘桴桴于海。"意思是说,如果人们都不接受我的'主张,我就乘船到海外去。这船厅不正是何芷舠心目中的"桴海轩"么?

让人不能不感叹的是,十八年后,已经七十多岁高龄的园主人又作出了一个和当出辞官归隐同样惊人决断:抛弃何园,起锚扬帆,载着全家驰向十里洋场的上海去弄潮。何芷舠这只神奇的小船开走了,一去不复返。却把他的化身桴海轩留守在故家的宅园。向后人讲述着主人的心情和主人的故事。

船厅后面的西北角上这座不起眼的小楼,曾经是何园最风光的建筑。当年何家大公子何声灏在这里三更灯火五更鸡发愤攻读,从江南乡试中脱颖而出之后,又一举闯过会试、殿试、朝考大关,步祖父何俊的后尘,被皇帝钦点翰林,成就了一门祖孙两翰林的巨大荣耀。也给何园留下了一座"翰林公子读书楼"。读书楼里简朴清寒的陈设、威严肃穆的家训和工工整整的试卷、热烈醒目的捷报陈列在一起,相映成趣,对人们讲解着"学而优则仕"的古老真理。读书楼东接贴壁山的嵯峨登道,南临"桴海轩"的万倾涛波,不知是有心设计,还是无意巧合,它的环境景观正是一幅著名的古代治学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翰林公子读书楼是何园文脉的象征。何氏家族从何芷舠父亲这辈起通过科举作了大官,也留下了厚学重教、诗礼传家的门风。先后出现了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他们的故事,分别陈列在玉绣楼何氏家族史料陈列馆里。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