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在这长风浩荡、秋意浓浓的九月,我们怀着兴奋与喜悦的心情,迎来了实验小学百年校庆的盛典。此时,群贤荟萃,少长咸集,共同庆祝这一激动人心的欢乐时刻。在此,我代表全校2706名师生员工向莅临大会的领导、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重视实小建设和发展的各级党政、人大、政协、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支持、帮助实小建设和发展的历届校友表示诚挚的谢意! 百年风雨话沧桑。清光绪20xx年,也就是公元1920xx年,“废科举,办新学堂”,近代教育家吴天成在成都办通省师范的同时,回威会同知县娄栋、举人胡素民等,将县城的“纬经书院、镜堂书院、青峰书院”合并,在纬经书院原址创办了威远县立高等小学堂,成为四川省最早创办的三所县立高等小学堂之一。学校1920xx年更名为县立高级小学校,1940年称威远县严陵镇中心国民小学,1949年改称威远县小学校。1950—1957年6月称严陵镇小学。1957年7月,威远县人民委员会将严陵镇小学分办为“严一小”和“严二小”。严一小校址设魏家山(即现严中校址)。“严二小”校址设原解放路天后宫威师附小,也就是现我校校址。同时为方便师范生就近实习教学,又将原师范附小由天后宫迁到西街原严小初级部,也就是现在的严陵镇中心校校址。1978年学校更名为严陵镇南街小学,200X年,更名为威远县实验小学。
从创建到解放的46年间,学校仅招收76个班,毕业学生2082人。从解放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20xx年间,学校规模逐步扩大,教师由原来的27人发展到39人,在校学生数由原来的678人发展到873人。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20xx年,学校更是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20xx年间,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占地面积达4500m2,建筑面积4800m2,教学班39个,教职工116名,学生2602人。学校率先在全市建成了校园多媒体电视教学系统和红领巾电视台,拥有网络教室、微机室、多功能教室、钢琴室、舞蹈房、实验室、阅览室等一流的设施,整个校园环境幽雅怡人,充满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首任校长胡素民“严慈兼用”,常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言勉励学生,培育英才。120xx年岁月悠悠,虽一度迁址,虽数易其名,但这种优良的作风却代代相传,永不磨灭。120xx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革命烈士胡驭垓,黄浦军校第一期高材生,在国民党高干中被誉为“十三太保”之一的曾扩情,首任中共威远县委书记张涤痴,原《人民日报》总编胡绩伟,勇夺多项大奖、拥有多项发明,被誉为“清华爱迪生”的全国十大新闻人物、博士生邱虹云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如今,校友们分布于全国各地,有的风华正茂,年轻有为;有的老当益壮,雄心不已。他们默默奋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以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智慧和生命,谱写了共和国一曲曲奋进昂扬的赞歌。
勤耕耘,硕果盈枝喜人心。改革开放以来,我校获得了一顶顶荣誉的桂冠,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省普教科研课题项目学校、省心理健康教学实验学校、市最佳警民共建文明单位、市校风示范学校、市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市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市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市体验教育先进学校等。 改革开放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教育的春天,也迎来了实验小学青春焕发、欣欣向荣的今天。这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校要发展,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社会的稳定是根本前提;各级领导的殷切关怀、社会家长的鼎力相助是可靠保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发展特长、全面育人、学思行结合的育人理念是不竭源泉;科研兴校、质量立校,依法治校、办特色学校是必由之路;一支敬业爱岗、勇于创新、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坚实基础。
目睹今天的成就,总结成功的经验,正视缺点与不足,我们将奋力推进新课改,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争创市教育科研示范学校和县课改示范学校。我们将以建现代实小为目标,建立天文观测台、电子阅览室,完善校园多媒体教学网络;我们将以创省校风示范校为目标,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我们将以当现代教师为目标,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我们将以培养现代人才为目标,在重视学生德育素质、文化素质、体育素质的前提下,突出艺术、科技、英语、武术、心理健康教育等办学特色。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回首实验小学的昨天,我们感慨万千;正视实验小学的今天,我们豪情满怀;展望实验小学的明天,我们信心倍增。我们绝不辜负威远75万父老乡亲的深情期待。而今,学校正以创省级校风示范学校、建现代实小为目标,去搏击新世纪的风雨,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去实现新世纪的跨越!
谢谢大家!
校庆感怀
作者:中华一条龙
物换星移五十秋,芬芳桃李遍神州。
金风传信迎佳客,喜雨润花香满楼。
金榜题名兴伟业,蟾宫折桂立潮头。
老弦清韵今犹在,前辈精神不敢丢。
校庆志
作者:轩辕无义
六朝故都,滨江新城。
北依杭沪,南接绍嵊。
临钱塘而对玉皇,引一桥而望六和。
江南福地,烟雨调而丰顺;
大医辈出,德艺馨而远扬。
办学五秩,桃李天下。
有何公国医之高妙,又大鹏才华之拔萃。
迁旧址于新地,全国首范;
建校舍之滨江,眼略宏远。
形局特色,义含精深;
求本远志,浙中之魂。
先圣至理,励师生以慎独;
草药济世,授天下以仁术。
生有所幸,得学四年;
幸而不幸,难躬校庆。
十月金风,送爽飘香。
天晴朗而色碧蓝,气清新而味芬芳。
结丽锦于内外,张彩旗于道旁。
登顶楼而望南,尽目力而不达。
高楼栉比,层出叠嶂;
山多树密,莽莽苍苍。
漏视西湖,荡舟舸之湖心;
闻声溪涧,啸狮虎于林间。
山傍水,水滋林:
绿长堤以旷心,绕明珠以怡神。
白露旋翔,南雁成行。
雷峰与保俶遥望,净慈共流霞互彰。
音乐喷泉,响随碧波荡漾;
游人醉景,笑似流水汤汤。
纵有奇景,难消遗憾。
五十载而今同庆,三年多求学于此。
校园草木,具含不舍之情义;
湖边柳下,曾留终生之永忆。
成学业,续梦想。
回首昨日点点,历历皆在目旁。
懵懂入校,得师长以启智;
行将离校,赖领导之力荐。
敬学长而同事,友学弟以共展;
承前辈而创新天,继传统而树新风。
服务同学,未曾思求回报;
提高自身,未忘培养后人。
扪良心而无愧,却今朝而有悔。
嗟乎!节虽定日,事难择期。
有心向往,无暇躬身。
呜呼!且回身而埋首,以待来时;
暂舍欢而先志,以求明朝。
君子宁静致远,无欲则刚。
庄公拒相,宁拽尾于泥泞;
五柳挂印,不同污而违心。
圣人难效,仰之可钦;
先贤虽远,敬之非晚。
登高骋目,空留长叹之声;
抚膺默念,唯增遗恨之情。
某,一介书生,何足轻重?
无才少德,纵弱冠已多年;
有心重义,欲尽力以同庆。
寄祝福于长风,托良愿于周公。
未羽化而登仙,使万物可随心。
今日且罢,安担本分;
他年有成,百岁庆生。
宝驹非命,必精饲以强体;
凤凰涅槃,必浴血而重生。
何憾?佳期已逝,盛事可期;
五十华诞,百年梦想。
昨日灿烂,幸得蒙于前贤;
开创未来,将寄望于我辈!
承前启后,再谱华章;
继往开来,共创辉煌!
东海已见,且把神通展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