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校长给大学生们的励志演讲稿(三篇)

名校校长给大学生们的励志演讲稿(精选3篇)

名校校长给大学生们的励志演讲稿 篇1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来宾,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同学们步入大学,即将开始人生中一段最重要、最丰富多彩的旅程。对未来的大学生活,你们可能有着无限的憧憬和向往,也或许有着点点的困惑与迷茫。“如何才能不辜负大学的美好时光和青春年华”,一定是大家思考的最多的问题。

大学生活不同于初中高中学习生活,在这里,你们将开启人生的新篇章,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此刻,探讨如何度过大学生活,意义重大。开学之际,我最想对同学们提出的希望就是发扬传统,回归常识,正本清源。这是个看似寻常的话题,但是在当前社会浮躁,过分追求物质占有和享受,有时又个人主义膨胀,功利主义盛行,常识和传统常常遭到遗忘和扭曲的情况之下,显得尤为必要。

一、回归“做人立德”的常识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以立德为第一要务。对立德修身的要求,是儒家经典《大学》最重要的精神。品德、修养、诚信、孝道、担当是对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当代大学生应该是有知识、有文化的有德之士。人无德不立,人无德寸步难行。勤劳勇敢、尊老爱幼、见义勇为、勤俭节约等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近年来出现了种种道德扭曲和丧失的现象,令人痛心,有时会使人无所适从。但是,这些不正常的现象不能代表中国社会道德的主流,只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非正常现象,中国主流社会正在召唤和推进中华传统美德的归来。我希望中国科大的学生们,不忘做人立德,要谨记弘扬“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把修身立德放在第一位,坚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常怀友爱和仁爱之心,尊师敬友,助人为乐,爱人爱国爱科学,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德才兼备。

二、回归“读书科研”的.常识

树立真正的创新观念和高远的人生志向

读书是享受和增长知识的过程,科研亦是人生的高尚事业之一。回归“读书科研”的常识,就是在大学生活中不要太过功利,单纯的认为大学就是考试通关、刷学分刷GPA,最后拿一纸文凭作敲门砖,接着考托福、雅思,出国留学,最后成“土豪”,当“大款”,开豪车,住豪宅。创造和传播文明,忧国忧民,不谋私利,胸怀天下,历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和光荣传统,期待你们能发扬光大。回归“读书科研”的常识,就是要把发现科学和社会问题、解决科学和社会问题当成自己的矢志追求。在大学,我们学习知识,明辨事理,学会分析和思考,增强造福人类社会的责任感;我们参加科学研究,提高实验技术,培养科研能力,增长才干,探索自然奥秘,早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是为了“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为造福人类社会做贡献。回归“读书科研”的常识,就是树立真正的创新观念和高远的人生志向。不要被社会上急功近利的观念和现象所误导和裹挟,不要把简单的改头换面、换汤不换药的研究当成创新,不要把常见的勤工俭学、摆摊卖串儿、走街串巷送快递件儿当成创业,不要把滥竽充数、写灌水论文当成科学研究的目标。同时,读书科研一定要认真,不能马马虎虎,切忌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要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也不能急于求成;要学会找准问题,锲而不舍,究其本质;要平心静气,融会贯通,培养全新的挑战和进取精神,以及面对严峻现实问题时乐观自信的心态。回归“读书科研”的常识,我们就能:于自身,是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升自我;于社会,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三、回归“自理和自立”的常识

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照顾自己,自己规划自己

各位同学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到大很多事情可能是父母帮助或代劳的多,家人照顾的多。进入大学,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学生,应该告别之前可能的依赖,要学会自理、自立和承担责任。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照顾自己,自己规划自己,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家长放心,让亲友放心,让老师和学校放心,让社会放心。看到一些同学勇敢地第一次独自出远门坐火车到学校报到,我感到很高兴,为你们自立的第一步点赞。在学校集体生活中,大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既有利于自己,又不影响他人。要劳逸结合,坚持锻炼身体,做到学习好,身体棒。要重视仪容仪表,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记住“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的古训,自己动手洗衣晒被,打扫房间,使得环境整齐整洁,人人都成为“帅哥、靓女”。要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消费量力而行,生活水平上不盲目攀比,常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要反对浪费,勤俭节约,不忘:“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要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从中发现自身潜力,体会自立、责任和感恩的内涵,自己成长,也有益社会,为将来跨出校门、贡献社会做好准备。

四、我希望同学们回归“独立思考”的常识

保持头脑清醒,不冲动,不跟风

同学们,大学时代是重新发现自我、释放潜能的时代,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来到科大,不论地域、出身,也不论高考分数高低,大家都是在同样的起跑线上,要以仁爱之心对待老师同学,保持事业上的进取心,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积极对待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尽快融入到科大这个大家庭之中,在中国科大开启人生的新篇章。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名义,肩负起你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世界是你们的,中国的未来是你们的,淳朴智慧的科大20xx级新生同学们,我对你们充满信心,相信你们一定会无愧于伟大的时代,无愧于大学时光,无愧于未来!

谢谢大家!

名校校长给大学生们的励志演讲稿 篇2

哈佛校长: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他的优秀程度

每年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也算是一个规划。这个习惯似乎从小就有,一直持续到现在。直至今日,我每年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对我来说,用学习的方式来旅行已成为一种传统,而它的意义在于自己的成长。

“了解整个世界”无疑是每一个旅者内心的动力。

世界越来越小,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都在熟悉各种的第一次。孩子们身处的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科技让我们的国籍变得模糊,让通讯变得快捷,让我们不得不适应各种多变的社会环境。所以,孩子们的将来必定是和各种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所以,了解整个世界也成为了他们的必修课。前不久,由教育界、商界领袖共同组成的“美国新劳动力技能委员会”刚颁布的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四大技能中把“了解整个世界”作为首项标准列举出来。

世界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和探索,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学习陌生的文化与历史,他国的人文与生活。所以,孩子们和我一起品尝其他国家的食物;熟悉交通路线和公共标志;欣赏形式各异的建筑;体会种类不同的宗教现象;体验和陌生人的相处;适应各种气候状况;甚至是那里的空气中弥漫的不同味道。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会听到孩子们这样的话,这个和我们那里不一样,这个一样,也总会比较,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我们在这样的比较中睁大了自己的眼睛,扩张了自己的毛孔,也扩展了彼此的胸怀。

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宽容,才能更加坦荡。实际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异已经成为“了解世界”的重点。

了解世界的方法是每个人整体能力的提升。

了解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种,通过书籍、影像资料和别人聊天都能让我们了解世界,但哪一种都没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更重要。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而我们的一贯做法是“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阅人无数,行万里路后思索回顾。”

每次到一个陌生国家之前,我们都会和孩子们一起进行长达一周的培训,其中包括语言、文化、当地情况和摄影技巧。印象很深的是去意大利之前的一个月就让孩子们开始阅读相关的书籍,并且在培训中很好的让孩子们对文艺复兴有基本的了解,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卢浮宫的神秘和拿破仑的传奇。简单的语言培训让孩子们可以自己通过海关简单的询问,可以让他们自己找到方向,而当地公交行政标志减弱了他们的陌生感。

到陌生的国家之后,孩子们开始验证之前获悉的资料是否和眼前的一切吻合,开始在陌生的城里使用那些自己熟悉的工具开始行走,开始和当地人和事之间有了碰撞和交流,开始需要借助当地人的帮助来完成一件件我们事先策划好的任务。在陌生的城市,一定要融入他们真实的社会。

我还记得在慕尼黑他们使用地铁公车的运用自如;在柏林到科隆火车站转车的时候他们的忙中有序;在玛丽娅广场写毛笔字引来老外们的围观;在罗马奔波于各种喷泉之间完成城市任务;在菲森的草坪上和外国小孩们踢球。只有让他们充分自由的接触这个社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沟通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才能真正提高自己。

孩子们需要和当地的人接触,更重要的是要用当地人的方式生活,使用他们的交通工具,看他们经常去的博物馆,不仅仅是在那里走马观花,而是停留在那里,认真地欣赏,如同我们在卢浮宫整整呆了三天,相比较旅行团对于“卢浮三宝”的照相工作,我们是何等的自由。夜晚,我们在埃菲尔铁塔前草坪上的游戏,看到这个雄伟的铁质建筑夜晚的亮灯后,踩着巴黎夜晚的灯光晃晃悠悠的坐着地铁后来青年旅社。

和孩子们“浪迹”在国外的日子里,总会遇到人问:“你们是韩国人?日本人?”

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中国人的旅游都是大巴车里,而孩子们总是在学习语言。当我们的孩子们自豪的回答“我是中国人”的时候,我想,不仅仅以“语言”为目的的出国活动也代表孩子们成长机会的多样性和中国父母们思想的变化。

在这个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我们的旅行也需要与世界接轨。

带着激动和疲惫、收获与成长,我们完成了旅程,但这并不是一个结束,我们离开了那里,但却把对陌生国度的思考也一并带了回来,除了留在脑子里的回忆,我们还有日记、明信片、相片,我们还有各种类型的小组讨论,这些都会让一次旅程的收获变得更长更厚重,直至我们下一段的重新开始。

“认识自己,了解世界”

每一次到陌生城市或者国家,从学习和成长入手的旅行方式都能有效的帮助孩子们在大脑里构建自己的思考模式,他们知道在陌生的地方需要向哪些机构需求帮助,他们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资源去完成任务,而当一个人处于陌生环境下,他的优点和弱点都会显示的异常清晰,这无疑给了我们一个认识自己的机会。不仅是孩子们,每次,当我和孩子们面对这样的陌生冲击时,我也在成长,我也每一次都看到了更加清晰的自己。当孩子们在成长中一次次的面对陌生的环境,那么,当他们长大后要面对的各种陌生环境都不会让他感到害怕,因为他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种模式。

很多人会说,孩子太小了,让他们在七八岁出国他们能记住什么?更别说在低幼的孩子了。他们什么都不懂。其实,这是我们对孩子们的误解,通常情况下,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获得什么,我们会通过他的表达或者他的改变作为判断的标准。但对于一个生理和心理成长期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表达能力不足以让他们清楚有效地表达他们的收获反映他们的成长,于是大人们很武断地说,他们年龄太小了,对他们来说没有用,以后都记不得。其实,也许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来说,等他到十多岁的时候他不记得的,但对于他在接下来一年的成长绝对意义非凡。也许我们不用带他们出国,但是经常到不同的环境看到、听到、感受到一样和不一样,能适应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能在陌生喧闹的人群中鼓起勇气去听去看去感受,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哈佛大学的一任校长曾经说过,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他的优秀程度。从小开始的一种旅程是扩展生活的广度的起点,我喜欢那句话,LIFE IS NOT A DESTINATION,BUT A JOURNEY。

名校校长给大学生们的励志演讲稿 篇3

中科大校长万立骏:回归这四个常识,才不辜负大学时光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来宾,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同学们步入大学,即将开始人生中一段最重要、最丰富多彩的旅程。对未来的大学生活,你们可能有着无限的憧憬和向往,也或许有着点点的困惑与迷茫。“如何才能不辜负大学的美好时光和青春年华”,一定是大家思考的最多的问题。

大学生活不同于初中高中学习生活,在这里,你们将开启人生的新篇章,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此刻,探讨如何度过大学生活,意义重大。开学之际,我最想对同学们提出的希望就是发扬传统,回归常识,正本清源。这是个看似寻常的话题,但是在当前社会浮躁,过分追求物质占有和享受,有时又个人主义膨胀,功利主义盛行,常识和传统常常遭到遗忘和扭曲的情况之下,显得尤为必要。

一、回归“做人立德”的常识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以立德为第一要务。对立德修身的要求,是儒家经典《大学》最重要的精神。品德、修养、诚信、孝道、担当是对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当代大学生应该是有知识、有文化的有德之士。人无德不立,人无德寸步难行。勤劳勇敢、尊老爱幼、见义勇为、勤俭节约等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近年来出现了种种道德扭曲和丧失的现象,令人痛心,有时会使人无所适从。但是,这些不正常的现象不能代表中国社会道德的主流,只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非正常现象,中国主流社会正在召唤和推进中华传统美德的归来。我希望中国科大的学生们,不忘做人立德,要谨记弘扬“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把修身立德放在第一位,坚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常怀友爱和仁爱之心,尊师敬友,助人为乐,爱人爱国爱科学,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德才兼备。

二、回归“读书科研”的常识

树立真正的创新观念和高远的人生志向

读书是享受和增长知识的过程,科研亦是人生的高尚事业之一。回归“读书科研”的常识,就是在大学生活中不要太过功利,单纯的认为大学就是考试通关、刷学分刷GPA,最后拿一纸文凭作敲门砖,接着考托福、雅思,出国留学,最后成“土豪”,当“大款”,开豪车,住豪宅。创造和传播文明,忧国忧民,不谋私利,胸怀天下,历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和光荣传统,期待你们能发扬光大。回归“读书科研”的常识,就是要把发现科学和社会问题、解决科学和社会问题当成自己的矢志追求。在大学,我们学习知识,明辨事理,学会分析和思考,增强造福人类社会的责任感;我们参加科学研究,提高实验技术,培养科研能力,增长才干,探索自然奥秘,早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是为了“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为造福人类社会做贡献。回归“读书科研”的常识,就是树立真正的创新观念和高远的人生志向。不要被社会上急功近利的观念和现象所误导和裹挟,不要把简单的改头换面、换汤不换药的研究当成创新,不要把常见的勤工俭学、摆摊卖串儿、走街串巷送快递件儿当成创业,不要把滥竽充数、写灌水论文当成科学研究的目标。同时,读书科研一定要认真,不能马马虎虎,切忌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要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也不能急于求成;要学会找准问题,锲而不舍,究其本质;要平心静气,融会贯通,培养全新的挑战和进取精神,以及面对严峻现实问题时乐观自信的心态。回归“读书科研”的常识,我们就能:于自身,是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升自我;于社会,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三、回归“自理和自立”的常识

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照顾自己,自己规划自己

各位同学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到大很多事情可能是父母帮助或代劳的多,家人照顾的多。进入大学,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学生,应该告别之前可能的依赖,要学会自理、自立和承担责任。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照顾自己,自己规划自己,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家长放心,让亲友放心,让老师和学校放心,让社会放心。看到一些同学勇敢地第一次独自出远门坐火车到学校报到,我感到很高兴,为你们自立的第一步点赞。在学校集体生活中,大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既有利于自己,又不影响他人。要劳逸结合,坚持锻炼身体,做到学习好,身体棒。要重视仪容仪表,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记住“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的古训,自己动手洗衣晒被,打扫房间,使得环境整齐整洁,人人都成为“帅哥、靓女”。要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消费量力而行,生活水平上不盲目攀比,常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要反对浪费,勤俭节约,不忘:“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要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从中发现自身潜力,体会自立、责任和感恩的内涵,自己成长,也有益社会,为将来跨出校门、贡献社会做好准备。

四、我希望同学们回归“独立思考”的常识

保持头脑清醒,不冲动,不跟风

大学旨在培养“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要形成独立之人格,独立生活是物质基础,独立思考是精神内核。独立思考具有改变人生、改变社会的力量,独立思考会产生牛顿,产生爱因斯坦,产生一个个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价值观取向多元化,如何从碎片化的海量信息中去伪存真,如何从泥沙俱下的公众舆论中明辨是非,是在大学时代要练就的基本功之一。你们要保持头脑清醒,不冲动,不跟风,不“人云亦云”,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保持批判和质疑精神,不读死书,不迷信书本,努力通过独立思考,不断取得创新性成果。要学习历史,了解社会,明辨是非,扞卫真理,做中华文明回归和社会发展的先锋。同时,行胜于言。在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同时,还要把理想付诸于行动,将你们的聪明才智贡献于祖国发展之中。

同学们,大学时代是重新发现自我、释放潜能的时代,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来到科大,不论地域、出身,也不论高考分数高低,大家都是在同样的起跑线上,要以仁爱之心对待老师同学,保持事业上的进取心,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积极对待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尽快融入到科大这个大家庭之中,在中国科大开启人生的新篇章。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名义,肩负起你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世界是你们的,中国的未来是你们的,淳朴智慧的科大20xx级新生同学们,我对你们充满信心,相信你们一定会无愧于伟大的时代,无愧于大学时光,无愧于未来!

谢谢大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