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演讲稿精选12篇

教育案例演讲稿(通用12篇)

教育案例演讲稿 篇1

观察实录:

植物角上摆着很多小朋友种植的植物。这天,程思博跪在小椅子上观看,他顺手拽了一根豆芽,看我没看他,把豆芽塞进垃圾桶里,又拽了几根又塞进垃圾桶里,被小朋友发现告诉了我。但他还说:"老师,不是我,我没拽。"

吃饭时,程思博把不爱吃的菜放在蜀宁小朋友的碗里,偏偏蜀宁就是不让放。这样,俩个人你拿给我,我拿给你,当我看他俩时,程思博抢先说:"蜀宁往我碗里放菜。"而蜀宁也不甘示弱说:"是程思博先放到我碗里的。"我说:"老师也看见了,是程思博先放到蜀宁的碗里的。"

程思博还坚持说不是他先放的

观察分析:

究竟什么原因引起他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为了遮掩自己的错误到了撒谎的地步。离园时我与_妈进行了交谈,从_妈那里了解到,他从小在他爸爸、妈妈身边长大,但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忙,每天有年迈的奶奶带着。他从小调皮、爱动、脑子转的快。出去玩到处乱跑,奶奶撵不上他,怕他摔倒,就经常吓唬他说:"你再跑让收破烂的给你收走了。"有一天,他跑远了,看不见奶奶了就大声哭起来,正好来了一个骑三轮车的叔叔说要把他送回去,他以为是收破烂的要把他带走,吓得使劲的大哭,晚上睡觉时在梦中还大声得哭。从那以后他就特别的胆小,不敢自己在屋里玩,不敢做危险地事,处处都十分小心。经常缠着大人陪他玩,在家里又非常调皮,经常犯点小错误,爸爸经常批评他,为了逃避批评,由于他的聪明,经常会找一些理由为自己辩解,但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忙没时间听他辩解,有时他能逃避错误。

教育策略与效果:

1、为他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当孩子犯错误时,不在集体面前揭露他,单独和他谈谈。一方面表示对他错误的理解,提出遇到这样的事情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引导他换位思考,让他知道他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不快乐。让他知道出了问题应该自己承担,不能赖在别人身上。

2、培养勇敢的精神,经常讲一些有关勇敢的故事。善于观察,当他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及时地帮助,鼓励他去战胜困难。

对他多进行胆量方面的训练。比如: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加大大梯的训练量,逐渐锻炼他的胆量。

3、给母亲般的关爱。让他觉得老师也想妈妈一样关心她,使它具有安全感,减少他心中的压力。另外和他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话愿意与老师交流,。相信老师。老师有时应接纳、理解他的一些行为。

通过多方面的教育,现在程思博的胆子大了一些,有时对自己的错误也能勇敢的承认。相信经过家园的配合,程思博一定会成为一个勇敢的孩子。

教育案例演讲稿 篇2

【案例背景】

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课堂进行精心预设。而实际的课堂是师生、生生不断交往互动的场所,是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知识、个性、情感不断碰撞、整合、调适的场所。所以,课堂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生成状态。即使教师预设再完美也难以预想到课堂教学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上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做出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因此如何有效、巧妙地解决这些生成性的问题,实践教育智慧,建构开放生成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成为物理教学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师,由于实验器材的匮乏,在实际实验教学中就时常遇到一些“意外”,这些“意外”一方面给我的的实验教学带来了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成为课堂中鲜活的教学资源,给我的实验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案例描述】

上午第三节课,我拎着满满一盒子实验仪器匆匆从实验室赶向初三(1)班的教室,还没进班,就听到里面一片鼓掌声和欢呼声。

“做实验,哈哈……”“看,那是什么?”“咦,那不是吸铁石吗!”……刚进入班级就听到下面学生七嘴八舌的谈论着。

“大家安静,在开始上课前我先强调几点,首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正式进入第十六章电磁场的学习了,这一章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老师特意准备了很多实验。”讲到这里,班上顿时又是一片掌声。“第二”,我继续说道,“大家也知道我们是农村中学,实验器材比较匮乏,所以请大家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遵守实验规则,爱护实验器材,有问题请及时举手。”说完,还是生怕实验过程过于混乱,达不到预期效果,我又补充道:“还有,如果有同学不按实验规则,随便破坏实验器材是需要照价赔偿的。”

说完,我就正式进入了磁场一章的教学。由于是第一课时,所以本节课主要的任务是带领大家认识磁体以及通过实验研究磁体的一些性质及特点。在教学进行到一半时,我就让课代表将磁体,大头针等实验器材分发到各个小组,让学生自己按照课本要求进行探究。班上顿时热闹了起来。

“请大家按照课本要求进行实验!”我又提高分贝在班上强调了一遍。

突然“啪”的一声,班上顿时静了下来,所有的眼神顿时盯着一个人——小丁同学!

“怎么回事?”我第一时间质问道。

“老师,我不是故意的。”看着地上裂为两段的条形磁体,小丁委屈的说道。

“没用了!”“要赔钱啰!”“刚好裂成两半,一半一个磁极!”下面的同学开始讨论了起来。

当时的我十分生气,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正准备好好训斥小丁一顿时,我忽然想起了《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请平移到我这里来》的文章,讲得就是教师如何正确处理课堂上发生的一件突发事件。“这不正是一个相似的事件吗?如果我当众训斥了小丁,对小丁的伤害会有多大?以后他还会用心去实验吗?如果学生因为怕损坏器材而不敢去用心实验,辛苦准备的实验还有什么作用?”想到这里我就接着大家的议论声反问了一句:“这个条形磁铁还有用吗?”

“肯定没用了。”小胡确定的说道。作为学习委员的他思维一向比较敏捷。

“为什么呢?”我继续反问道。

“我们刚刚学过,一个磁铁应该有两个磁极,现在这个条形磁铁裂为两半,一半红一半蓝,每一半只有一个磁极,所以肯定没有用了,除非用胶水把两半连接起来,才能重新成为一个磁铁。”小胡不无得意的说道。

“我也同意”“肯定没用了”……下面声援小胡的不在少数。

“真是这样的吗?刚好老师这里还有几块断裂的磁体,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说明问题吧”我顺势引导。

顿时,下面又开始忙活起来。不一会儿,刚才在下面一直声援小胡的班长小王突然站起来说道:“老师,断裂的一半还是有两个磁极,你看。”说着,举起手中的半块磁体,只见两端各挂了长长一串大头针。其他小组见状,也都纷纷拿起手中的半块磁体试验起来。

“原来没有坏啊!”“现在是一块磁体变成两块了啊!”下面又开始议论起来。

见状,我顺势开玩笑的说道:“看样子小丁非但没有破坏我们的磁体,还给我们多创造出一个磁体啊!不过我们现在的磁体是刚好够用,同学们可别再创造出那么多新小磁体了。”这时小丁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只见下面笑成一片……

【案例反思】

1.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学习最好的方法是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性。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对课本中的理论学习缺乏主观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同时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容易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掌握原来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实验更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惯性”一节中“用直尺打棋子”和“拉小车,木板倾倒”的实验;“大气压强”一节中“覆杯实验”和“马德堡半球实验”等等,这些实验都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以实验设备不足、实验现象不明显、时间不允许等等各种理由借口剥夺了学生实验的权利,但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在我们剥夺学生实验权利的同时也一并带走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渴望。直到现在,当我拎着实验器材走进教室,学生为实验而鼓掌兴奋的场景依然让我难以忘却。

2.以人为本,从细微处关注学生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以人为本”就是这种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每一个学生为本。这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需要全体教师加以落实的要求。“以人为本”还需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实验过程中,专心于实验探究的小丁一时疏忽不小心损坏了一块条形磁铁,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的时候,他愣住了,并本能地想道歉。这个时候,他已经认识到问题,还有些担心。虽然之前我多次强调实验纪律,但是当时如果我对他严厉训斥一顿,杀鸡骇猴,也能让大家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更为注重实验纪律和实验器材的保护。不过,对于小丁学生来说,不仅伤害其自尊,同时也挫伤了其实验的积极性,不利于他的成长与发展。受到《请你平移到我这里来》这篇文章的启发,我当时灵机一动,顺势引导,用让学生出乎意料的方法处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意外”得到巧妙处理,既保护了小丁的自尊心,又额外的达成了下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以每一个学生为本不容易,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巧妙的教育方法,从小事着手,从意外开始,从细微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题,提高教学效率

钟启泉教授曾说:“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小丁的意外事件,虽然打破了我的预设,但却带给我额外的惊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更让我顺势达成了超出预定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问题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课前精心的预设是课堂精彩生成的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预设,这也是有效课堂教学开展的前提,因此要重视预设。

其次,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再精心的课前预设也无法预知全部的课堂生成。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但是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灵活应对,有时意外的“生成”也许反而成为我们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因此,只有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进行有机融合,即弹性“预设”,善待“生成”。让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活力,课堂才能鲜活。

教育案例演讲稿 篇3

一、案例背景:

数学活动“复习5以内组成”后,我发现幼儿在平时的娃娃家,小餐厅中都喜欢“买东西”了,连原来较受冷落的小银行也倍受欢迎,幼儿都很喜欢去小银行换钱然后去买东西,然后饶有兴趣地去各个“场所”消费。子怡表现最活跃,她们为大家找了很多可以消费的地方,如:去医院看病要用钱、去小餐厅吃饭可以用钱、到小超市买东西要用钱、到理发店洗头也要用钱……但是如果我们只有6元钱,怎么样来分配到这些地方消费用的钱呢?阳阳说:“我们只要把这些地方分出1块钱、2块钱、3块钱、4块钱、5块钱就可以了啊。”“对啊,这样分开来,每个人分到6块钱,然后到各个地方刚好把钱用完就可以了”,旭阳说。大家听了他们两个人的意见都表示赞同,

二、分析与措施:

其实,这就是一个发展幼儿数学能力的绝好机会。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请幼儿和我一起设计我们的“数学角色游戏”。先让幼儿自己制订一下可以用钱消费的角色区,让他们自己去商量解决。他们每个人用废纸撕成6片当6块钱,并且用另一张纸把自己怎么花完这6块钱的方法记录下来,写下来的方法还真不少,角色游戏就开始了。泓达到小医院给自己打了一针用了2块钱,然后又去小餐厅吃了一顿饭花了4块钱,他把这些记录了下来;颢颢到超市买了6瓶一块钱的矿泉水,也刚好把6块钱用完,他也记了下来;韵韵不太知道怎么去花完这些钱,于是她请了个小朋友来帮忙。角色游戏后,我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花完这6块钱的,发现他们找出了很多方法。

三、结论:

教师在幼儿平时的自由游戏中得到启发,继而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在活动中,请幼儿思考怎样在各个角色场景中分配这6块钱,并且怎样可以刚好把钱用玩,培养了幼儿随时随地运用数学能力的习惯。同时又鼓励幼儿和同伴间相互讨论,既注重幼儿数学学习中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又培养了他们合作性的学习习惯。显然,这样组织既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又能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是一次特别的角色游戏。

教育案例演讲稿 篇4

每个班级的学生就是花园里各式各样的花朵,每朵绽放的花朵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我们的学生就是姿态不同的个体。因此,园丁也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小龚同学是我们班级的沉默男生,朋友不多。一次语文课上,我请他背课文,他站起来后先是不语,后来结结巴巴很艰难地背出来。别的同学也在窃窃私语议论他。一向认真的他,不会偷懒。我确定他肯定努力了,但是为什么如此拘谨呢?后来,我观察到他坐下后,深深的把头扎在怀里,不敢抬头看我,更不做笔记。我想,这里肯定有事

第二天,我上语文课时,故意叫了小龚的同桌回答问题。但是我却观察了一下他的表情,又是紧紧握住笔,把头低下来,眼睛好似很专注地看书,其实我能感觉到他内心正在紧张的怦怦跳。第三天,英语课上恰巧又让小龚回答问题,紧张程度更加厉害。“I’amam am am”明显的结巴,同学们哈哈大笑。于是他更是反复重复,想要读好的他最终没有回答完整。自己非常不自信的坐下来,纹丝不动。如同花园里打蔫的花,没有生机。

我又接连观察了解情况,同学们都经常在课下议论他,主要是他读英语、背课文、说话总是结结巴巴。于是小龚就更加紧张,越紧张就越严重。我记得刚刚入学的时候,他绝对不是这个样子的,说话也很顺畅。所以,我觉得是小龚不自信的原因。找到小龚谈心,他仍然是不语。这样的谈心是没有效果的,他也不配合。于是我改变了策略,找了一个清凉的傍晚,约小龚一起去街边吃烧烤。我从爸爸妈妈的辛劳谈起,又聊聊他们的大家庭,接着又回忆了一下他的小学生活我们边吃边聊,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感叹絮语。但是我发现,整个过程将近两个小时,他聊天谈话根本不结巴。我更加确认自己的判断,是他自己内心的不自信在作祟。于是,我开始想办法帮助他

找到班委,首先要求所有班委带头尊重小龚,不能耻笑他。让班委带动其他同学不能在小龚回答问题后出声。这是第一步。紧接着,我找到所有的任课老师,让他们每节课必须叫小龚回答问题,不论会与不会。而且,让老师多多鼓励他主动回答问题。这是第二步。最后就是在我的课上,我每次都是第一个叫小龚,并且,我先说:“想好再说,不要着急。”每次我和同学们都耐心等待着他回答问题。开始的时候,他还是结结巴巴,再后来,“你能行”“相信你”“没问题”这些鼓励的话就成了全班同学和他交流的首要词语。时间久了,小龚回答问题逐渐流畅了,开始的单个字蹦,成了一小句话的短暂停顿,再后来和普通同学一样流畅。尤其是背诵英语也是如此。

又是一个傍晚,我又带着他去了那家烧烤店,直奔主题,让小龚自己分析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说:“我害怕别人笑话我,生怕出错”这次只谈学习,只谈他的优秀。让他自己更加树立信心,最后我说:“孩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告诉自己定能做好”。他哭了多年过去了,小龚同学现在已经毕业并且已经到美国深造留学,用英语交谈更是小菜一碟。他在QQ里给我留言:“老师,我始终忘不了您对我的信任,让我走出了困境,谢谢您”。看到这个,我哭了

我们一生要教很多学生,他们都有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习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太多太多。然而我们的原则是一致的:因材施教。相信我们每个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每朵花都能绽放!在教育教学中,鼓励教学是最直接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的的方式。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体现在行为上的关心!也应该是有智慧的爱心!一味的批评和指责只能是效果更差,还是多些关心多些理解吧!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

作为一个班主任,后进生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在班级工作中,由于后进生的影响比较大,如果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转化,那么他们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班风。班级中的大多数学生都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旦后进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他们对班级的影响可想而知的。所以班主任必须针对后进生的不同特点,掌握科学的方法,持之以恒,和风细雨,精心管理引导,科学合理的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我所带的班有个学生叫郭岱山,每天上课要么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影响别人学习;下课却和同学追逐、打闹;作业要么不做,即使做了,也是马马虎虎,相当潦草经常不是任课老师向我反映,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一次次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做一个同学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可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虽然答应了。可过后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面对这种情况!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好他的转化工作。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又一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我们班的张老师。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他常常在课堂上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

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他说:“因为我上张老师的语文课时常违反纪律,没按时完成作业”“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同学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同学,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接下来,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凌雨晴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该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当然,有时这个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某某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这也激励他学习上更加努力,劳动也更加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舒心地笑了。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凌雨晴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

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

分析: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庞杂的工作,班主任要付出真心和爱心,掌握科学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具体来说要做到:

1、要深入了解和分析后进生,并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要广泛、深入、细致了解后进生,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不能局限于班级,要把了解的范围拓宽到家庭和社会;要了解后进生的过去、现在,判断他们发展的动向;要了解后进生的优点、长处和缺点,对于后进生的优点和长处要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后进生的缺点要严格地进行指导教育。

2、要关心爱护帮助后进生

进生在人际关系上往往表现出:和家长对立关系;在班级中没有地位;师生关系紧张;他们经常生活在受人歧视和嫌弃的阴影里,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心,久而久之,就与同学和老师在心理上产生对立情绪。有句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打动他们、感染他们,关爱他们。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过老师。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因此,我让郭岱山从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吉方建同学晚自习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自己的信任,对自己的关心,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努力为后

进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给予他们关心爱护的同时,又要向他们讲明道理,认识自己的不足,教师要循循善诱,并对他们提出一定的行为要求。

3、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

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关心爱护能使后进生获得积极满意的体验,获得温暖、信心和力量。后进生一般比较自卑、内向、孤僻,甚至有种玩世不恭的心理,就更需要教师、同学和家长对他们的关心爱护。有关资料表明,同学受表扬越多,对自己的期望就越高,学习就越努力。反之,受到表扬越少,同学随之产生的自我期望和努力就越少。因此,同学需要教师不断的鼓励,尤其是要善于发现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和表扬。

4、要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反复教育是转化后进生的难点。后进生在行为上的突出特点是

通过郭岱山的转化,使我深深的感觉到,在目前“后进生”转化工作中,一方面需要我们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更多的真诚和宽容,另一方面还需要我们老师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总之,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坚定信心,科学教育,把转化后进生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迟开的花朵同样将会开得绚丽灿烂。

教育案例演讲稿 篇5

案例实录:

当我请幼儿看完《借尾巴》课件后设置了一个悬念:我问孩子“可是森林里却有一只小兔却正为自己的尾巴发愁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幼儿思考片刻,出示第一幅图片)原来老虎大王要举行百兽大会,小兔在为自己又短小有难看的尾巴犯愁呢,它难过的心都快碎了,大家快帮它想想办法吧!”

有的孩子说:要不在纸上画一条,剪下来贴上去吧。还有的说:用棉花做一条,然后用双面胶贴上去好了。也有的说:去买一条漂亮点的尾巴装上去就好了……

接着孩子们的提议我紧接着问:如果你也有一条尾巴,你希望长一条什么样的尾巴?希望你的尾巴能帮你做什么事?孩子们又开始纷纷议论起来:“我希望长一条猴子的尾巴,因为它可以让我荡秋千”;“我希望长一条牛的尾巴,因为夏天的时候,蚊子总是把我的脚咬得很痒的,所以我希望我的尾巴可以帮我赶蚊子”……(还有很多孩子想说自己的想法)

师:还有很多小朋友要说自己长的尾巴,那么今天回去小朋友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明天带来和另外小朋友一起分享,好吗?

案例分析:

积极的情感是激发丰富想象和创造力的内在因素。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以亲切,积极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始终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幼关系为基础,教师用自己的情绪去带动、感染幼儿。一句亲切的提示,一个赞许的眼神都能激发幼儿积极发言的自信。如教师在引导中能说“这个办法真不错”“你真聪明”等。在课堂上,教师抓住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置悬念,带领幼儿走进课堂情境之中,使幼儿主动、自觉、愉快地进行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以保持昂扬的学习劲头。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旦被激发起来,他们学习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就会得到尽情地释放。依托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语言

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教态亲切,并且能和幼儿很好的互动起来。新《纲要》指出:“幼儿之间积极的互动和交往是幼儿重要的学习资源与环境。”教师在给予指导时,采用迁移性、分层次的提问方式。如教师在引导幼儿想办法时她说:小白兔可伤心了,这可怎么办呢?小朋友愿意帮小兔想办法吗?大家快一起来动动脑筋吧!在幼儿回答时教师一步步耐心等待,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让幼儿体会到教师对他的信任。也更加鼓励了幼儿发言的欲望,让幼儿对活动更加投入,注意力更加集中。

在创设支持性环境时,教师与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开放的,不是一种上对下的关系,教师是幼儿的朋友,营造一种相互分享和协作的关系。教师乐于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和平等交流者。让幼儿畅所欲言,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支持,在平等的师生互动中,让幼儿体验到教师的关爱,增强说的信心,体会平等、成功、快乐。

教育案例演讲稿 篇6

暑假过后,我新接了一个班:六年级(3)班。我担任他们的班主任及数学老师。上任后,了解情况的老师和我聊到了这个班的特殊之处。这个班的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调换如同割韭菜,那是一茬接一茬。三年级班主任(语文老师)生产,学校找了一个代课老师。到了四年级班主任换了。五年级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又换了,不幸的是刚换的数学老师生病开刀,找了一个实习老师代课。结果在期末的数学检测中,这个班的数学成绩低于同年级平均分13分。到我这儿,班主任又是一新的。了解到这些情况,我觉得这个班主任不好当。更让我担心的是他们的数学成绩要想尽快提高不容易。

果然,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不良习惯可谓“百花齐放”: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随便讲话,不爱发言,看网络小说……不胜枚举。我和家长沟通时,有的家长表现出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太满意,火急火燎地要给孩子找补习班,一个劲地问我哪儿的补习班好。还有一些家长早在几年前就让孩子在外面上了补习班。但是家长们只知上补习班有利,却不关注其弊。弊是教材上的内容有的补习班的老师提前教过了,书上的练习也做过了,甚至我这儿相同的单元测试卷都提前做过了,表面看成绩自然迅速提高。家长短时间内看到了学习效果,花钱买到了放心。而学生呢,自以为书上的内容学过了,听懂了,课堂上听的积极性也就慢慢的丧失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是最好的学习阵地,没有了兴趣,课还怎么上下去呢?学习效果又怎么能得到提高呢?

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确定位置》的第一课时《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时,我深刻感受到学生课堂上不听带来的意外。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确定位置》的第一课时是《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材出示的是一幅轮船航行的情境图。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说一说灯塔1和灯塔2分别在轮船的什么方向,然后,问学生“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还可以怎样说,你知道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学表示方向的新的方位词“北偏东”方向和“北偏西”方向。接着让学生感受到“北偏东”方向是一个很大的区域,我顺势在图上点出灯塔A。问学生“灯塔1和灯塔A都在轮船的北偏东方向,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偏离正北的角度不一样,要与相应的角度结合起来才能更加准确地表示灯塔1的方向。然后让学生量一量灯塔1偏离正北的角度,根据学生量的情况,让学生说一说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我自认为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动手量一量偏离的角度、说一说操作方法、再进行针对性的巩固练习,绝大多数学生是能够掌握这一知识点的。

然而一看到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我大吃一惊。有七八个学生,而且还是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竟然把“北偏东30°方向”写成“东偏北30°方向”“北偏西45°方向”写成“西偏北45°方向。”“这是什么学生啊?这样的学生还能教啦?上课简直是不听?也不知道现在的学生上课时头脑里到底想的是什么?”我一边向同事诉苦,一边心里那个气啊!在学生的错题旁我重重地画上了鲜红的“×”,并在旁边写上了醒目的两个字“订正”。我想这回得让他们知道啥叫“触目惊心”。

本子一发下去,就有同学来找我理论了。

“老师,我这题怎么错了?”瞧!错了,还这么理直气壮!唉!无语!

“怎么错了,应该是北偏东30°方向啊,你写反了!上课不认真听!”我没好气地说。

“辅导班的老师讲‘北偏东30°方向就是东偏北30°方向’。”

“是啊,辅导班的老师讲的。”其余学生大声附和。

“辅导班的老师是这样教的?”我满脸疑惑的望着他们。

“是啊,没错。”他们使劲的点头,怕我不相信。

在学生的七言八语声中,我沉默着,思考着,没有发表意见。

“好!那你们先去吧。”

看来,要想在学生中树立自己这个新班主任的威信,同时又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我立刻跑到班上宣布:下一节课,数学辩论赛

“啊?”大家都很惊奇。

我在黑板上写上了辩题“北偏东30°方向就是东偏北30°方向。”

辩题一出,我就站在旁边看热闹了。班级中同学们的立场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反方,他们认为这一题是错的。“错!错!……”他们叫。第二种,正方,他们认为这一题是对的。“对!对!……”他们也叫。因为辅导班的老师就是这样教的,他们也毫不示弱。第三种,既不是正方也不是反方,他们是左看看,右看看,不知道是对还是错。

我宣布:正方辩题:北偏东30°方向就是东偏北30°方向。王梦雨同学代表正方,请支持她的同学坐到一起。反方:北偏东30°方向不是东偏北30°方向。李乐同学代表反方,请支持他的同学坐到一起。给每个组五分钟时间准备。

辩论开始。

正方先说。

正方:我认为这一题是对的,北偏东30°方向就是东偏北30°方向。我们辅导班的老师就是这么说的。

反方:我认为这一题是错的。北偏东不能说成东偏北。

正方:北偏东反过来说不就是东偏北吗?

反方:北偏东是从北往东偏,东偏北是从东往北偏。

正方:这有什么区别吗?我们认为是一样的。正方这时有点强词夺理。

反方:不对。用量角器量的时候方向不一样。

正方:怎么不一样?

反方:零刻度线对得不一样。

正方:怎么对得不一样?你说呀?说不出来了吧。

反方同学这时有点着急,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我悄悄地来到反方,跟反方的队员嘀咕了几句。

反方:那你来画呀?

正方:画就画。

正方的核心人物王梦雨上场了。

反方:你先画北偏东30°方向。

反方:你的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对着谁?

正方:对着正北,从北向东画30°。

反方:你再画东偏北30°方向,你的零刻度线对着谁?

正方拿着量角器有些犹豫不决。

反方:你总得从东往北偏吧,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得对着正东的那条线吧。

这时的正方觉得反方说得有道理。

于是正方拿着量角器画出了东偏北30°。

图画出来了,事实胜于雄辩。

“看!两幅图不一样,不一样……”这时反方同学叫着一起站起来了。

正方:咦,好像是不一样。王梦雨开始迟疑了。

这时我听到有人在悄悄议论:“咦,两个方向是不一样。”“真是错的……”“辅导班的老师教错了?”

这时,反方同学气焰高涨,“我们赢了,北偏东30°方向不是东偏北30°方向。耶……”

再看这时的正方,如斗败的公鸡。

见势我稍加引导:“其实,我们应该感谢正方同学,他们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其实呀,这题只要略作改动就对了。”一石激起千层浪,下面又议论开了。

我们班的数学领军人物沈欣举起了手。

“北偏东30°方向就是东偏北60°方向。”

“你们说对吗?”

……

最后,我做了辩论小结。

“今天的辩论很成功。我们应该感谢反方同学让大家真正理解了‘北偏东30°方向’。同时,我们也应该感谢正方同学,没有他们,我们对北偏东30°方向没有这么深刻的认识,也不可能更进一步认识到北偏东30°方向就是东偏北60°方向。同学们,你们说对吗?”

“对。”这时候,我看到正方同学来精神了,一个个坐得笔直,睁大两眼,认真地看着我。

经历了这件事之后,我发现我们班同学悄悄地在变化。当我走进教室时,课堂明显比以前安静了。同学们说话能举手了,发言的同学也多了。有的同学管不住自己的时候,只要我用眼睛盯着他、或轻轻地走到他身边,示意他听课,他们能够立刻改正错误。我很欣慰。

教育案例演讲稿 篇7

实录:

开学了,孩子们个子也长高了,人也长胖了。他们来到了新中班教室,非常兴奋。大家都高兴地说:“我们现在是中班的小朋友了,是小班的哥哥姐姐了。”

措施:

九月初,我们开展了“我上中班了”的学习活动,目的是萌发幼儿当哥哥姐姐的自豪感,愿意为弟弟妹妹做榜样;鼓励幼儿大胆主动的与弟弟妹妹进行交往;学习关心和帮助别人,运用已经学过的折纸技能,尝试为小朋友做礼物。

活动中我们组织幼儿进行了讨论:

1、小班小朋友是怎样上幼儿园的?你是怎样上幼儿园的?弟弟和妹妹和你有什么不一样?通过比较,让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是小班小朋友的哥哥姐姐了,要有一种新的姿态,新的表现,为弟弟妹妹做榜样。

2、小朋友现在是小哥哥和小姐姐了,你想为弟弟妹妹做点什么事呢?(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在吃饭、睡觉、游戏等方面应该怎样做,怎样关心小弟弟和妹妹。)

结论:

通过活动,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萌发了幼儿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能较快地适应中班的新环境,在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活动中,初步形成责任意识,并获取了一些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幼儿在为小朋友送礼物的过程中表现得都非常热情,但不会表达,只是把礼物放到小朋友的手中,却没能按要求说话,看来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活动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

教育案例演讲稿 篇8

当学生出现一些问题时,简单地批评或处罚,这是每个教师都无师自通的,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本能”。但我们常常发现,这种“本能”收效甚微,学生很快“旧疾复发”,甚至愈演愈烈。所以我慢慢尝试克制自己批评的“本能”,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李刚从农民工子弟小学升入我校,我第一次批改他的“读书笔记”, 发现他只是随便抄了一篇短文,字迹很潦草,一看就知道他讨厌写作文

其实在开学第一节作文课上,我已经详细地介绍了怎样写“读书笔记”,并强调了书写要工整,没想到小李还是明知故犯,我有些生气。本想马上把他叫过来好好训导一番,然而,在我仔细地看了小李抄的那篇关于朋友的文章之后,一个想法闯人我的脑海,让我改变了主意。

那天下午的语文课,我先让学生们说说自己对于“朋友”的理解,学生们的发言很积极.等好多学生都说了自己的想法后,我说:“刚才这些同学对‘朋友’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老师这里有一篇写‘朋友’的文章,现在念给大家听,看看和你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紧接着,我开始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除了亲人,恐怕只有朋友这个词可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亲切了。有了朋友就远离了寂寞,有了朋友就有了欢乐,有了朋友也就拥有了好心情。朋友,是你可以寻找帮助、诉说烦恼的人,也是需要你帮助、排忧的人。伤心的时候,困难的时候,成功的时候,他都在场,这就是朋发!好朋友,可以说心里话,彼此关心,相互勉励,共同进步,有时吵吵闹闹,却从不伤感情……当我读完时,学生们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

小翔情不自禁地说:“老师,这真是一篇好文章啊,很精练地写出了真正的‘朋友’是怎样的。”

明慧也说:“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怎样交朋友,怎样对待朋友。

“老师,您是从哪里找到这篇文章的呢?”小静好奇地问,“我也想摘录!很多学生激动地搭话:“老师,我也要!我也要……”

“好,那老师就告诉你们吧,文章不是我摘录的,”我微笑着说,“而是——小李摘录的,老师在这里也要感谢他为我们带来了这样的好文章!既然大家这么喜欢,那就让负责黑板报的同学把它抄写在黑板报上,方便大家阅读摘录!”说着,我用赞许的目光看着小李,学生们露出了羡慕的神情。而小李呢,一直处在兴奋之中,从他那既高兴而又有些羞涩的表清里,可以读出他被老师表扬、被大家接纳的快乐。

课后,我把小李叫到办公室说:“你能把文章再抄一份吗?这样方便出黑板报的同学抄写……”小李二话没说,满口答应。

第二天一到学校,小李就把抄好的文章拿给了我。我接过一看,呵,他把文章端端正正地抄在了稿纸上,从那一笔一划中可以看出他的用心。

移山大法

有一则故事:一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移山大法”,慕名而来的人请大师当众表演。大师来到一座山前坐了下来。众人等了一会儿,却见大师起身跑向山的另一面去了。然后,大师告诉众人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微微一笑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移山大法”,唯一能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一天下午,课代表小王一脸沮丧地来到办公室,抱怨说:“老师,好多人都不交作业。”“不交作业?”我陷入了沉思:发火是没用的,顶多好几天,然后依然如旧。既然“山不过来”,那“我就过去吧”。

自习课的时候,我拿着红笔走进了教室,按顺序给学生面批作业。见状.其他学生纷纷拿出自己的作业本,摆在课桌上。那些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见我“地毯式”批改作业,一个都不放过,也都飞速地写起作业来。一节课下来,一直俯身讲解的我腰酸背疼,但心情却非常舒畅。长时间以来,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养成主动问问题的习惯,而老师又不能及时辅导,致使作业本上的错误依旧。而这一次我不但批改完了班上所有学生的作业,还“新账旧账一起算”,学生们原有的一些学习困惑都得到了满意解答。

这之后,他们不但作业上交积极了,而且学生们主动问问题的也多了。

不痴不聋,不做阿家翁

这学期我发现一个怪现象:小张平时语文课表现特别好,古文默写次次满分,可期末考试成绩勉强及格。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在默写时特意留心小王并在班里展开调查,终于发现原来小王平时默写时作弊,有时写在桌子上,有时小抄夹在指缝里……简直就是无所不用其极。

小张这样的学生以前我也曾遇到过,不过他表现得更激烈些。他是一个十分要强的学生,虚荣心非常强。因为他是班干部,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望,所以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目标定得很高,要求处处给同学做表率;但同时他又十分浮躁,目光短浅、自欺欺人,幻想不劳而获。按照心理学原理,其实他这样做,恰恰说明他心虚,是不自信的表现。

以往遇到作弊事件,我一般会直接在班里不点名将事情描述一番,然后全班一起分析原因,指出这种“掩耳盗铃”行为的危害,促使当事者改正,并且要求大家一起监督。另外一种稍微缓和些的做法就是将其叫到办公室,私下交流督促。可是小张个性张扬、崇拜英雄、自认为是班里“最有男子汉气概”的,喜欢说大话,是典型的“顺毛驴”,只喜欢听表扬,越表扬越来劲。我冷静观察他一周,他似乎意识到什么了,刻意表现得很好。既然这样.我决定暂且不揭穿他,先让他“假装”。装的过程就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装”习惯了,也就成真的了。这样会帮助他真正强大起来。

为此,我在班会上总结期中考试时,提到有些同学在大考中心理过于紧张导致成绩不理想并有意识地提到小张:“小张同学平时的语文成绩是咱班的‘一哥’,这次考试‘马失前蹄’,但是我们大家都相信他的实力。”听到我这番话,教室黑瞪大眼睛的不仅仅是小张,数十双眼睛里满是惊诧。放学以后,我又特意找到小张,拍拍他的肩膀:“小张,压力不要太大,我相信你的实力和潜能,你平时默写全都会,这次是太紧张了。看来你要好好调整一下心态,要记住:你是咱们班的学习风向标,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就放弃。我看好你,不要让我失望啊!”这个倔强的男孩都快哭了……我知道,这是我最成功的一次“言不由衷”,但却给他注入了催化剂,我的“善解人意”会使他没有退路。

我的这种做法极大地满足了小张的心理需求,不但帮其掩饰了过失、挽回了面子,而且使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何发?只能拼命学习,充实自己,以达到真正的提高。他后来在周记里写道:“我不敢停下来,也没有时间停下来.我是‘过河卒子,只能进不能退’,否则等于承认我不但学习不行,而且品质很差,我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我只有使自己真正强大起来才能弥补以前的过失。语文老师铺天盖地的表扬,班主任满满的期望,同学们质疑的眼神,都鞭策着我克服懒惰、浮躁、虚荣。我拼了!”

接下来让我更得意的是,所有老师都惊讶于小张的表现,他不但踏踏实实地学习,而且为人诚实大度,作业工整认真,上课表现更好,工作做得更加到位。期末考试一举跃到班级前十。如今,他稳稳地位于班级前十,已成长为一个更加理性、沉稳、健康的阳光男孩。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似乎忘记了,每个孩子内心都有“想好”的愿望,这也是他们的“本能”,只不过常常被懒惰等负面因素所蒙蔽。擦亮他们蒙尘的眼睛,激发他们“想好”的“本能”,才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事情。我们批评的“本能”只会压抑他们“想好”的“本能”,只会使他们的眼睛越来越黯淡。

两种“本能”其实也就是两种角度,一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一个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说到底,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更是情感的。当教师真正关爱学生,用心、用情,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和对待学生,自然就会主动地克制自己的“本能”,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本能”,创生出更多和谐美好的音符。

教育案例演讲稿 篇9

观察时光:每次午睡时光

观察记录:第一次与丙小朋友接触,你肯定会觉得她是个特文静的小女孩,可从平时的观察与了解中发现她十分的活泼、调皮,精神劲特足。就拿每一天的午睡来说吧,她总是那个睡不着的孩子。针对这种状况,我对她做了如下观察:

观察1: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还是不断地听到有谁在小声地哼唱。这是谁呢?循着声音寻过去,原先还丙小朋没睡着。

观察2:幼儿午睡不久就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梦乡中,这时我忽然听到谁在睡梦中的哭声,之后就听到带着哭腔的告状声:"丙小朋掐我!"原先又是丙小朋在睡不着的时候惹事了。

观察分析:

丙小朋从小就没有午睡习惯,在幼儿园里时光长了还好,但如果放假回来,便会有很长一段时光睡不着。和她家长联系,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从来不午睡,家长也忙,懒得哄她睡午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她不爱午睡的习惯。

教育策略:

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其构成良好睡眠习惯。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坏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得掉的。对此,在教育丙小朋时我没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坏习惯,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她开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边,有时拍拍她,有时给她讲一首小故事,帮忙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会儿了,但不一会儿就会醒,醒来以后就在床上翻来翻去,我就让她起来做一些安静地游戏,如看书、做手工等。不让她觉得睡觉是一件苦恼的事。等过了一段时光我发现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时光也长了。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其良好午睡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的渠道。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星期天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她永远无法构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为此,我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到达了预期的目的。

教育案例演讲稿 篇10

"兴趣是的老师。"这句话永远是教育的真理。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在作文教学就能讲出真话,道出真情,作文也写得有血有肉,不再干巴巴的了。

有一次要求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表达出真情实感。在教学这篇作文时,我采用了"先激发学生感情,再引导学生讲出真话"的教学方式,结果取得了成功,学生的作文展现了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读来不禁令人心灵为之触动。

教学《我想对你说》这篇作文时,我先从分析作文题目入手。

我说:"你们长这么大了,父母养育了你们十多年,老师教导了你们五年,你们难道没有一句心里话想跟他们说吗?对他们,你们有一种怎样的看法?有一种怎样的感情?是喜欢?感激?还是讨厌?同情?今天就用笔来写一写,把你们想对这个人说的真心话全讲出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接着,我有感情地读了几篇范文,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哦,我想说的也正是这些。

读完后,我再发几篇范文下去让学生自己看,体会写法。

接着,我再让学生自己说。

最后,才让学生动笔。这次作文,学生写得很顺,感情也很强烈,都向对方谈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有对老师提建议的,有对妈妈说悄悄话的,有劝告同学的,也有批评爸爸的------看着这些真情流露富含童真的话语,你的心灵真的会不禁为之一动优秀作文教学案例优秀作文教学案例。这次作文是本学期最成功的一次。

激发写作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讲出真话,写出真情,我想这应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反思:

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导"是最重要的。教师只有因势利导,才能让学生入情入景,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案例抓住了"导"去进行教学。先从范文入手,找出别人成功的地方,通过讨论总结出写作方法,再出示本次作文的具体要求,这等于给学生降低了写作难度,令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最后才让学生谈自己想写什么内容,引导他们怎么写,可谓水到渠成。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育案例演讲稿 篇11

丁楠是个肚量小,自觉性差的学生,上课随意说话,双语小学毕业,特想当英语课代表,但成绩不好,又特别能抢英语课代表的工作,很多同学都不愿与她交往。

开学的第一个月,丁楠上课就随意说话,影响周围的同学听讲,下课后我对她严肃地说:“丁楠,放学后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放学后,她来到办公室,有点怯怯的,低着头不敢看我。但我并没有提她上课随意说话的事。而是以征求的口吻说:“丁楠,你是个特别的女孩子,余老师就喜欢你这样与众不同的学生,把你留下来,是想问一问你是否愿意与我交朋友。”丁楠当时愣了一下,满以为到办公室免不了挨一顿训斥的她,没想到老师不但没批评,反而说要与自己交朋友,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随后她说:“同学都讨厌我,说我这样那样的不好,太能说话,你真的会与我交朋友吗?”我肯定的说:“当然啦,就看你是否愿意了。”丁楠高兴地说:“我当然一百个愿意啦!”我说:“那好,咱们现在就是朋友了,要记住噢,你的这位朋友很特殊——是一个教你的老师,并且是你的班主任。我知道你想当英语课代表,但你得让大家服你,所以呀,你学习上得用心些,上课得认真听讲,为自己争气,如果能这样的话我会为有你这样的朋友而骄傲的,如果你做得不好,上课违反纪律,不认真学习,我会很没面子的喔!并且英语课代表也当不成。”丁楠说:“余老师,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做。”期中考试如约而至,丁楠的成绩从全校的第270名前进到了第150名。为此,我好好地表扬了她一番,并鼓励她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帮助与教育,丁楠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每次好景不长,又会旧“病”复发。有一天,不知道为什么,她把英语课代表的书都给扔了出来。我和她讲完道理后,摸了摸她的大肚

皮有意激她说:“看起来肚子挺大的,其实肚量很小,就连那么点小事都容忍不了,真是不应该啊!人家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从今天看来你当不了‘宰相’,干不了大事!”她有点不服气,哭着说:“难道我改了还不行吗?我保证改过自新,将来做个干大事的人”看到她流泪的样子我暗暗高兴,从中可看出她确实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有悔改的决心,从她的话语还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有志向的女孩。我想象着从此班级就可以太平了。可谁曾想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她还是“每周说话最多的人,但毕竟好了一些。经过耐心的教育,她说闲话的次数渐渐少了,很多同学都愿意与她交朋友。

从丁楠的转变中,我体会到转化后进生要做到三“心”——奉献爱心,永葆童心,持以恒心。如果老师只是对后进生身上出现的问题给予严厉的批评,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使她们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对她们要多关心和帮助,与她们交朋友,走进她们的心中,为教育创造良好的契机。转化后进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还要做到二“意”——处处留意,富有创意。处处留意主要是留意学生的闪光点,表扬永远是鼓舞人的,即使成年人也需要被人欣赏,何况小孩。而后进生往往缺乏自信心,如果其闪光点一旦被你发现,采取恰当的办法进行激励,将之发扬光大,会为她树立坚定的自信心。在转化的过程中如果用富有创意的办法,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譬如与她交朋友,让她当班干部,做老师的小助手等,从中鞭策她,促使她不断的进步!

教育案例演讲稿 篇12

案例背景

在我心中,每个孩子都是一朵会开的花,或迟或早,或长或短;或迎风招展,潇潇洒洒;或含苞欲放,羞羞答答……需要我们用爱去呵护。尤其是孩子犯错误时,更需要我们怀有一颗爱心,耐心地等待,送一缕阳光温暖他们,化一丝春风爱抚他们,就一定会听到世界上最美的声音——花开的声音!

案例描述

1.跳绳风波

记得那是一个冬日的午后,我正坐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门突然被推开了,只见吴梦已哭成了小泪人,“怎么啦?谁欺负你的,快告诉老师。”她伤心地哭着说:“我今天刚带来的跳绳不见了,这是我南京的大姑新帮我买的……”我忙问:“是什么样儿的?什么时候不见的?”和她同来的同桌连声说:“她的跳绳可漂亮了,还是带计数器的,早上第四节体育课时,我和她还在一起比赛的。可中午到校后,就不见了。”“你把它放在什么地方啦,会不会带回家了啊?”“没有,我放学时就把它放在了抽屉里,我想下午来的时候再跳。”

那我们快去班里找找,说不定放在角落里没发现呢?于是,我来到教室发动全班孩子,对大家说:“你们见过吴梦那根漂亮的跳绳吗?”同学们都叽叽喳喳地说见过。“吴梦想把跳绳借给大家玩,可是忘了把跳绳放在哪儿了,你们能帮忙找找吗?”全班孩子一起找遍了教室的每个角落——但令人失望的是……没找到。看来不得不承认:是有人喜欢上了这根跳绳,把它悄悄“借”走了。

2.出谋划策

怎么办?望着一张张天真可爱的小脸蛋,我实在找不出怀疑的对象。还是等等吧!兴许跳绳能自己出现呢!回到办公室,其他老师帮忙出谋划策:“你一个一个地仔细观察,也可让孩子互相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向你报告。”“找一面他们未见过的镜子,可以美其名曰‘魔镜’,让全班孩子都来照一照,不敢照的那肯定与这根跳绳有关系。”“你干脆告诉孩子们教室里有监控……”看着好心的同事,我不免有些担忧:这些主意也许会有效,可也会给孩子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互相揭发会使孩子互相不信任,照“魔镜”,利用监控会让“借跳绳”的孩子心怀恐惧而不愿上学。

3.灵犀一闪

思考再三,这些办法都不太理想。怎么办?总不能让这事不了了之吧。事发第二天,我在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的班主任日记《心灵写诗》中找到了答案:班主任最重要不是管理,而是走进心灵,用“悄悄话”的方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我想要是老师和孩子之间说悄悄话,是不是可以拉近我和孩子的距离?如果孩子都把我当朋友,跟我说实话,那么,“借跳绳事件”也就迎刃而解了。

虽然这么想,可心里还是没底:先试试这种方法,看看能否奏效。于是,我立即在班里举行了一个“朋友,我想告诉你一个秘密”的讲悄悄话活动。我对大家说:“小朋友,老师就是你们的大朋友,今天我这位大朋友想和你们做一个讲悄悄话的游戏,愿意吗?”教室里一下炸开了锅,“太好了,我想和老师交朋友……”这群顽皮的孩子忍不住欢呼起来。我借机鼓励道:“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老师也会,如果大朋友做错了事,现在知道错了,很想改正错误,你们会原谅我吗?”“会!”“我也会”……孩子们回答得很真诚。眼看时机成熟,我赶紧揭示游戏主题——“知错就改”,并宣布游戏要求:“下面我们就找自己要好的朋友,向他诉说压在你心里的秘密。倾听秘密的朋友要做到:帮助他保守秘密,提醒他改正错误!悄悄话游戏开始!”

一年级的孩子,心灵是那么天真、纯洁。话音刚落,一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就离开了自己的座位,走向好朋友,开始轻声细语起来。看着小朋友一个一个从自己的身边走过,感觉有点失落:孩子能把他们的秘密告诉我吗?毕竟我是他们的老师!万一没有孩子来找我,丢失的跳绳怎么办?还能找得回来吗?我的心中充满忧虑。这时,性格活泼开朗的高宇蹦蹦跳跳地来到我的身边,“高宇,你想和我交朋友,对吗?”他咧着嘴呵呵地笑着说:“大朋友,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有一次,我的同桌李响把我的文具盒碰翻了,我就悄悄把他的橡皮藏了起来!”我趁势引导:“朋友,你一定知道该怎么做吧!”他马上就把橡皮还给同桌,还对李响深深鞠了一个躬,说:“对不起!”我本以为他会让我为他保守秘密,没想到孩子能当场认错,我情不自禁地为他竖起大拇指。不一会儿,又有许多孩子来承认自己犯过的一些小错误,他们都得到了我的表扬。“真是勇敢的孩子,记住,这只是我们俩的秘密!”

4.等待花开

“丁零零”下课了,可还是没有任何有关跳绳的消息,可我想:只要我把这个游戏坚持下去,相信会有更多的惊喜在等着我。第二天放学,我正在教室关门窗,一个平日里性格内向的孩子晓菁正在慢吞吞地整理书包。“要不要老师帮忙?”她低着头,不说话,我走到她身边,她红着脸低声说:“毛老师,我也要告诉你一个秘密,吴梦的跳绳是我拿的,你不要告诉别人,行吗?”我心里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经过漫长而又短暂的三天等待,“借跳绳事件”终于可以结案。“知错敢于承认,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那你准备怎么办呢?”“我不敢自己还给她”。“明天你悄悄把跳绳放在老师讲台的抽屉里,我帮你还。不过,以后借东西时,一定要先征得别人的同意,好吗?”她使劲地点点头,我笑了,她也笑了……

案例反思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每朵花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我们之所以会犯错,就是因为过重的功利心让我们等不到花儿开放的那一刻,等不及孩子经历完成长的过程;就是因为浮躁的态度让我们少了一种宽容的胸怀,少了一双智慧的眼睛。而今,我回过头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回味这一切的时候,却发现那微笑的瞬间,我品尝到了教育的喜悦。这一次成功的教育案例给了我很多思考。

我明白教育的等待并非守株待兔,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无声呼唤,是一种智慧的等待。“孩子犯错,就是上帝也会原谅”,更何况是孩子眼中神圣的教师?我们怎么有理由不去耐心等待呢?等待是一种爱——一种需要爱心与信心的爱。很多时候,孩子的豁然开朗、顿悟清醒,也许就在我们耐心等待的一刹那之后。对于晓菁的这份等待,是我对她犯错的宽容,更是对她自尊的呵护。正是这份等待让她在愧疚之后能够平静而从容地抬起头……也正是在等待中,我享受到了别样的幸福。

其实,一个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对于有些孩子来说,成长的过程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放慢爱的脚步,用我们的真诚、宽容、耐心、期待、信任、尊重……学会等待,在等待中守候花开。

掩卷反思,教育是一个等待的过程,而等待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在等待中付出必然能在等待中收获。种子会慢慢地发芽,花儿会悄悄地开放,我会静静地等待。我要用汗水浇灌校园沃土中的每一种植物,耐心等待每一株鲜花争奇斗艳、每一棵小草勃发生机。我将用我的等待引领每一个孩子都揣着自信,走向成功!让我们一起耐心等待,倾听花开的声音,守候花开的幸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