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部长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XX年农业机械化工作,分析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部署XX年农机化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充分肯定XX年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的成绩

今年以来,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部党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决策部署,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和谐稳定的目标,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机装备总量大幅增长,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8.75亿千瓦,比上年增长6.4%。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保持较高增幅,马铃薯、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机械及畜牧、林果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均得到了较快发展。

——农机作业水平再创新高,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快速推进。预计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可达48.8%,比上年提高约3个百分点。水稻种植、水稻收获、玉米收获等薄弱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预计分别达到16%、56%、17.6%,同比分别提高2.3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7个百分点。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农机化经营效益显著提升。预计全国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近20万个,农机专业户450万个。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将达到1.3万个,新增近5000个。全年农业机械化服务经营收入预计达到3800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跨区作业收入突破200亿元。

——农机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农机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38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研发获得成功,花生、甘蔗等大宗经济作物机械化收获技术,牧草生产和草场改良机械化技术研发实现突破。丘陵山区农机化技术研发加快推进。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快速发展。

——农业机械事故显著下降,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1-11月份全国发生国家等级公里以外的农机事故650起,较去年同期下降50.3 %;直接经济损失481.32万元,同比下降42.7%。农机事故指标低于农机安全生产总体控制考核指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于稳定。

一年来,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由上年的40亿元增加到130亿元,补贴机具种类和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精心组织实施,严格规范操作,强化督导督查,确保政策实施到位,补贴工作总体上做到了启动早、措施实、进度快、效果好。全年共带动地方各级财政和农民投入360亿元,补贴机具343万台(套),受益农户数达到300万个。在补贴的强劲拉动下,我国农机工业在出口受阻的不利情况下逆势增长,产销两旺,规模以上企业产值预计达到23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增幅在机械工业13个行业中列第一位。农机购置补贴兼顾工农、一举多得,在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保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精心组织重要农时的机械化生产。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早准备、早部署、早动手,积极组织调度各类机具投入春耕、“三夏”、“三秋”等重点农时季节的机械化生产和农业抗灾救灾,充分发挥了农业机械的主力军作用,为保障粮食生产“六连增”做出了突出贡献。跨区作业期间,向机手免费发放“跨区作业证”30万张,通过网络、手机短信息等方式发送天气、供求、价格等方面信息,促进了跨区作业机械的有序流动;在抗旱保春管工作中,各地投入抗旱机具800多万台套,机灌面积占小麦抗旱灌溉面积的80%。

三是积极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着力培育了一批规模大、机制活、服务能力强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山西、江苏等省为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安排专项资金,对具有一定服务规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场库棚建设给予扶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一条龙”服务。河南省农机局联合省政府金融办等部门联合推动“银社对接”,对900余个农机合作社,提供每个授信贷款100万元的融资支持,成为金融支农、惠农的突出亮点。

四是大力推广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依托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加大适用技术宣传示范力度,推动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玉米机收、马铃薯机收等节本增效型农机化生产技术应用面积大幅度增加。全国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新增 1000万亩,累计达到5500万亩;北京成为首个整体基本实现保护性耕作的省市。

五是扎实开展人才教育和培训工作。结合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组织开展了全国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XX年培训各类农业机械化人才550万人次,新购机农民106万人次。采取“政企联动”培训形式,加快培养农机维修高技能人才,广泛宣传了拖拉机免拆卸检测调试等十大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

六是切实加强农机化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管。启动了新一轮“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截至11月末全国共开展农机安全检查行动90万多次,安全执法行动75万多次,排查整改农机事故隐患78万多项。制定发布了《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加强对推广目录产品和获证产品生产企业监管,依法组织了质量调查督导、投诉打假等工作,促进农机产品质量的提升。

七是进一步加强农机化政策法规建设。《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已于XX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农业机械管理行政法规,建立健全了农业机械生产、销售、维修、使用操作、事故处理、监督管理等有关管理制度,构建了统一、完整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为农业机械管理工作提供了法规保障。《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在600个项目县实施相关建设内容。地方人大和政府也加大了地方性农机化法规和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政策制定工作。

回顾这些年特别是今年以来的工作,我们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进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一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二是必须坚持重点突破,全面发展;三是必须坚持鼓励创新,完善机制;四是必须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扶持。

成就令人振奋,经验弥足珍贵。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实属不易。这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机械化的高度重视和部党组的精心部署,得益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合力推进,得益于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得益于4000多万农机手辛勤劳动、默默耕耘。在此,我代表农业部,向长期关心、支持农机化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奋战在农机化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和农民机手表示诚挚的慰问!

二、认清形势,正确处理新时期推进农机化发展的重大关系

国内外农业发展实践启示我们,随着机械化生产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农民和农业生产对农机的依赖程度将显著提高,农业机械化在夯实农业农村基础中的物质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生产环节机械化程度日益成为影响农民种植意愿进而影响到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因素;农机专业户和服务组织日益成为粮食生产主力军;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日益成为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回归农业和开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纽带;农机服务日益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最活跃力量并有力推动着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农业机械日益成为引领农艺制度深刻变革,促进农业科技集成应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载体;农机手日益成为新型农民的中坚力量。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进入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农业机械化,面临诸多有利因素。

从政策环境看,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和措施,各级政府积极创新农机化扶持政策,中国特色的农机化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健全,为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从内在需求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农民生产生活观念深刻改变,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提高的趋势不会改变。

从技术支撑看,农机产业集中度和产品质量加快提高,粮食作物各主要环节机械化装备基本成熟,其他各类农机装备和技术创新日趋活跃,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装备及技术基础进一步夯实。

从发展机制看,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农机合作社等新型服务组织不断涌现,农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不断提高,有效实现了普通农户与农机经营者利益以及社会效益多赢,为立足家庭承包经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条件。在内在成长动力和政策支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必将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深入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改革创新,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拓宽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布局、效益有机统一,促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工作实践中要深入研究、正确认识和认真处理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农机装备数量增长与装备结构优化的关系。保持装备数量不断增长是加快机械替代劳力步伐的迫切之需,推动装备结构合理优化则是促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的长远之道。单纯追求数量扩张、忽视结构调整,势必造成低水平重复购置、资源浪费和效益下降,长此以往将影响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优化结构,重在科学有效,贵在持之以恒。必须坚持数量增长与结构优化并举,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要认真做好现有机具普查和装备需求规划,摸清存量、结构、使用状态及分布状况,同时立足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和经济地理条件,对今后发展重点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规划。要大力加强农机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充分利用购机补贴、农机报废更新经济补偿等措施,加强信息引导,引导农民更多地购置使用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农机装备,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老旧农业机械,努力实现大中小型机械、高中低档次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农具、粮食作物机械与其他农产品机械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农机装备整体效用。

二是重点突破与协调推进的关系。经过多年攻关和持续推进,平原地区农机化特别是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必须看到经济作物等农产品生产的机械化问题很多还没有破题,丘陵山区等欠发达地区农机化水平提高仍然非常缓慢,仍是影响和制约全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提升的最大瓶颈。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协调推进。在推进农业各环节机械化协调发展方面,要继续集中力量尽快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由耕种收环节机械化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延伸,同时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因地制宜逐步推动经济作物、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机械化,全面服务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要继续鼓励农机化发展基础比较好的地区率先发展,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对丘陵山区农机化工作的支持与指导,针对地理环境复杂、种植模式多样的实际,按照全力普及机耕、大力发展机收、努力突破机插机播的思路,鼓励企业研发生产和支持农民购置使用经济实惠、轻便耐用的粮食作物和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同时,要引导其他地区农机服务组织到丘陵山区开展作业服务,推动丘陵山区机械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是农机与农艺的关系。农机、农艺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二者相互融合,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客观规律。农机和农艺不是简单地谁服从谁、谁适应谁的关系,而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离不开的关系。脱离农艺搞农机,是“无的放矢”,其结果必然是导致农机具“英雄无用武之地”;脱离农机这个技术载体搞农艺,再好的农艺措施也无法得到大规模的应用推广,也无法得到渴望降低劳动强度的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接受。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要在三方面下功夫。在能力培养环节,农艺技术人员要加强农机与工程基本知识的学习,农机技术人员要增加农艺和生物基本知识的学习,从知识结构、思想观念上强化农机农艺融合的认识。在农业科研环节,要建立农艺和农机专家共同研究、协作攻关的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统筹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选育适宜的品种、确定合理的种植模式,研发经济有效的机具。在农业生产环节,要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精准化、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建立农机、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四是支持购置机具与强化公共服务关系。这实质上是农民买得起和用得好之间的关系。在农机具保有量大幅攀升之后,保证农民将所购农机用好、用出效益,必须有政府完善的相关公共服务作为保障。由于缺乏稳定投入,机耕道等农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培训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滞后于农机装备数量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各地要抓住党和政府增加三农投入、重视推进农机化的机遇,做好规划,明确目标,找准切入点。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有关规划实施中安排机耕道路、场库棚、维修站等建设内容并予以补助性投资扶持,改善农机作业通行和保养维修条件。另一方面,要把安全监管、推广培训、试验鉴定、质量监督、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渠道积极争取投入与深挖现有资源潜力并举,重点改善县级农机推广机构履行技术示范、推广培训职责必需的工作条件,提高农机监理机构执法装备配备水平,提高部省农机试验鉴定机构对产品质量的鉴定检测能力和质量调查及投诉处理能力,提高农机化主管部门技术信息、作业市场信息等实用信息收集发布能力,为农机手提供全方位、系列化的优质公共服务。

五是发展农机户与农机服务组织的关系。我国户均耕地少、农民收入低,每家每户买农机,既不可能,也不经济。在立足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农机化,必须坚持走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路子,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当前,我国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还很低,购置机具自用为主的农机户仍占很大比例。从发展趋势看,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关键是要培育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目前,我们对地理条件较差的地区农民购置小型农机自用仍要继续给予必要支持。但在平原地区特别是适合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地区,要围绕提升农机化整体运行效益,引导政策、资金和技术指导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倾斜,积极引导开展社会化作业服务,支持鼓励农机户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创办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农机协会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提高农机服务专业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在具体组织形式上不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具备条件的地方,可把合作社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合理规划,因势利导,积极培育建设,努力将农机合作社培养为延伸农机公共服务的载体和引领农机化发展的龙头,带动大型、复式、高性能机械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六是政府推动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政府推动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都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要手段。农业机械化直接服务农业这个弱质产业,促进农机化发展,政府应起到主导作用。农机产品市场、作业市场、维修市场发展具有自身规律,要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在当前这个阶段,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并重。政府及农机化管理部门要主动承担农机安全监管、质量监督、应急服务等市场做不好和做不了的事,不断创新农机化财政、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在社会效益强、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的公益性技术推广、共性技术研究等工作环节,以及打基础管长远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上。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推动,必须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提高投入效能,着力发挥投入的导向和杠杆效应,整合和调动分散的、潜在的市场需求,培育规模作业市场,规范市场秩序,让各个发展主体从市场服务中获得合理效益。要注重将资金扶持转化为发展主体自我发展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用市场需求来启动农机化向更广更深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建立促进农业机械化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扎实工作,努力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XX年是执行“”规划的最后一年,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农业机械化工作,意义重大,任务繁重。

XX年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机械监督管理条例,着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深入发展,进一步培育发展主体,拓展服务领域,加快技术推广,强化公共服务,全面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科技水平和安全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为夯实“三农”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XX年农机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农机总动力达到9.2亿千瓦,同比增长5%;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力争达到52%,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较大幅度增加,农机装备结构继续改善,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农机化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按照以上目标要求,XX年要重点抓好以下8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实施购机补贴为重点,认真落实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国务院已经决定,XX年将进一步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将农机购置补贴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真正让党和政府放心,让农民和企业满意。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情况,完善补贴办法,严格规范操作,强化监管措施,确保实施成效。

要科学制定补贴方案,研究提出农机购置补贴发展规划,合理确定补贴机具范围,逐步扩大补贴机具种类,优化品种结构,进一步发挥补贴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要完善农机具竞争性选型机制,增强补贴农机具的适应性,完善评审标准,加强选型评定全过程的监督,着力提高选型过程的透明度;要严格补贴产品经销商由生产企业自主推荐的制度,增加经销网点数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由农民自主选择经销商和补贴产品;

简化购机申请审批程序,公正公开公平确定补贴对象,简少审批环节,方便农民购机;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及时公布补贴政策、申请程序、补贴产品、补贴对象、补贴标准等信息,让补贴政策家喻户晓,保证农民知情权和选择权;

进一步加快补贴资金结算进度,明确结算时限,增加结算频次,缩短结算周期,加快企业资金回笼速度;进一步严格纪律,规范操作,严格执行国务院“三个禁止”要求,坚持“五项制度”,做到“八个不得”,严格程序,阳光操作;

强化监管措施,加大监督力度,特别要加强对倒卖补贴指标、乱收费、搭车收费等违规行为的检查,发现问题严厉查处,决不姑息。启动应用全国农机购置补贴管理软件系统,加快实现购机申请、审核、结算、档案管理等信息化网络化,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

在抓好购机补贴实施工作的同时,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部党组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要积极参与农机深松作业补贴等政策实施工作,研究提出实施方案,明确补贴标准、作业标准和工作流程,努力扩大农机深松作业面积。要积极拓宽农机化投入渠道,推动信贷支持、税费优惠、报废经济补偿、政策性保险等扶持政策的实施。争取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和场库棚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以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积极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继续贯彻实施好《农业部关于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落实政策措施,加强指导服务,推进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政策性保险等政策要向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倾斜。要积极协调解决合作社资金筹集、用地保障、油料供应、工商登记、场库棚建设等实际困难,促进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壮大。要大力组织开展农机服务组织示范建设活动,建立定点联系机制,培育一批典型,规范和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发展。要大力开展合作社法人代表和财会人员、维修人员和高级操作工等业务骨干培训,全面提高农机服务组织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开展《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落实情况检查工作,启动农机生产企业维修能力评定示范,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秩序。

(三)以组织农机跨区作业为抓手,不断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机械化生产水平。及早部署“春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机械化生产工作。全面实施重要农时重点作物机械化生产进度统计报告制度,启用农机化生产信息报送系统,及时收集发布市场需求信息,准确把握农机化生产动态,提升机械化生产的管理服务工作水平,提高农机化系统应对灾害性天气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重点加强水稻、玉米机收跨区作业组织协调,扩大农机跨区作业的范围和领域,保障农用柴油供应,推动跨区作业向跨区机耕、机插、机播等环节拓展。

(四)以促进节本增效为核心,大力研发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农机化技术,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精量播种、高效植保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认真做好重大农机化科研项目遴选储备工作,提出农机装备研发和改进需求,提高农机化技术集成和装备配套水平。精心组织实施首批下达的农机化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力争尽早在根茎类作物生产机械化、丘陵山地小型农机具研究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启动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建设一批技术推广和工程建设示范县,扩大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面积。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建设一批设施农业示范联系区。积极参与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农机的技术集成、示范引领作用。

(五)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大力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继续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加快建设管理、技术、作业服务三支保障有力的农机化人才队伍。XX年要对全国10%以上的农业机械化管理、技术和作业服务人员进行培训,为农机化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开展培训机构购置教学机具与仪器补贴试点工作,加强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依托重大农机化科研推广项目,加强科技推广创新团队建设,重点培养农机化科技领军人才。要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采取政企联动、技能竞赛等形式,推进农机化教育培训主体多元化、培训形式多样化。

(六)以质量效益为中心,进一步振兴农机制造业和流通业。全面履行法律赋予的农业机械化质量监督管理职能,加快农机化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步伐,严把农机产品质量关,进一步推进和规范部省两级农机试验鉴定工作,扩充推广鉴定产品种类。加强与有关部门的紧密协作,落实扶持农机工业和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农机制造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发展新格局。推动农机制造企业品牌营销网络与流通企业销售网络相结合,形成服务到位、功能完善的农机流通大市场。继续组织开展补贴机具质量督导调查,推动农机产品“三包”制度全面落实,规范农机销售、作业、维修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机所有者、使用者和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七)以实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为主线,全面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强化农业机械全过程监管、全范围监管、全方位服务三个意识。抓紧制定完善《条例》配套的规章制度,切实履行好法规明确的各项职责;着力理顺职能、完善体系、充实力量、强化手段,为《条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要开展《农业机械实地安全检验办法》调研起草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目录》拟定工作,推动《农机事故处理办法》、《农机报废回收办法》尽快出台。继续开展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开展新一轮“平安农机”示范县考评工作,推动农机化安全发展。

(八)以提升推动科学发展能力为目标,切实加强农机化系统自身建设。随着购机补贴规模的不断加大和农机化工作的深入推进,农机化系统肩负的责任越来越大,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对我们工作的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几年农机化发展势头迅猛、形势很好,我们要切实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在困难面前不气馁,要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农机化系统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科学决策、宏观管理、应急处置、依法行政能力。要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落实反腐倡廉的各项规定,在全系统树立起“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清正廉洁、文明高效”的精神风貌。

同志们,今年农机化各项工作抓得很紧、卓有成效,明年目标已经明确,任务十分繁重。希望农机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为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