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优秀征文_母亲节征文2023(精选20篇)
位亲爱的母亲、各位做子女的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是母亲,是个喜庆的日子.首先,我谨代表蚌埠市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向各位母亲致以节日问候.
听说母亲节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人要在这1天,敬拜神话中的众神之母.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1920x年由美国国会通过议案,将每一年5月的第2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母亲节,以后流传到世界各地,流传到中国估计应当有10几年了.我们公关协会,从20x年开始举行的蚌埠市母亲节活动,今年已经是每5届.“关爱母亲,感恩母爱”是我们活动的主题,我们公关协会之所以连续5年举行母亲节活动,目的在于唤起人们铭记母亲的恩情,感恩母爱.
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母亲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不管你有再高的丰功伟业,没有母亲,你都无从谈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3春晖.”母亲恩情深重,难以报答.
春风荡漾,鸟语花香,值此美好时节.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与亲爱的母亲欢聚1堂,共同祝愿我们的母亲幸福健康,在此,我想对年轻的母亲说几句:你们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坚气力,肩负着为社会、为家庭创造财富的重担,今年政府提出,蚌埠要重返安徽经济发展第1方阵,你们将是这个方阵中的半边天,往大了说,蚌埠的繁华离不开你们,往小了说,家庭的和谐、美满与幸福,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全都是你们辛苦的负出所换来的.所以我想说,你们辛苦了.
接下来,我想对做了奶奶、做了外婆的老妈妈说几句:我今年60多岁了,我们都是同1时期、经历过苦日子的人,我心里最清楚,你们把儿女拉拽大,真的很不容易,把儿女教育成才,就更不容易.没有你们对儿女的养育和教育,就没有看看我们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所以说,蚌埠的政府、蚌埠的人民要感谢你们,事实上,蚌埠的所有光荣与自豪,都是属于你们的,由于你们养育了优秀的蚌埠儿女.
在这里,我要代表蚌埠市公关协会,感谢市妇联蒋主任、市文明委高主任,,,,感谢您们在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我们的活动.感谢冠名单位“今世缘”酒业、承办单位《乐翻天》信息报,和所有给予我们“母亲节”活动大力支持的单位和个人.谢谢大家.
最后,我衷心肠祝贺所有的母亲,健康、幸福、快乐. 谢谢大家!
记得有一首歌中曾经唱到:“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这短短的几句歌词中处处流淌着有妈妈的幸福,有妈妈的孩子是幸福的,这个道理几乎人人都知道,但身处幸福之中而懂得珍惜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今天看完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之后,颇有感触,突然之间,我也想写一写自己的母亲。以前父亲总是说:“别人都写自己的妈妈,你是学中文的,怎么从来不见你也写上一篇关于你妈妈的文章啊!”的确,以前父亲这样说我的时候,我也试图写写自己的母亲,可一提起笔却总是无从下手,我极力搜寻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却发现都是那样的平淡琐碎。但是一个新生命(我的小外甥)的诞生,却使我陡然发现,原来这看似平淡琐碎的记忆中却处处透着母亲那无私而又温柔的爱。
今年十月二号我的小外甥突然诞生了,之所以说突然诞生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经历那等待他出生的漫长生产过程,姐夫的一个电话过来,就是一个大大的喜讯——我的小外甥顺利出生。有的时候人会喜极而泣,而有的时候人也会喜极无语,当母亲听到这个喜讯的时候,她属于后者。到现在我的脑海里都可以清晰地浮现出母亲听到这个喜讯时的情景,那高兴的情绪溢满了母亲的双眸,那恨不得立刻飞到姐姐身边的想法布满了母亲饱经沧桑的脸颊。那一天,对于姐姐来说可能是意义重大的一天,但对于母亲来说却是金光灿灿的一天,因为那一天,她看什么都是好的,她做什么都是快乐的,而这些,姐姐并不知道。其实我不太能够理解母亲为什么会有股这么强大的高兴劲儿,但是我却看到了一位母亲默默的、静静的爱,自己的女儿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母亲打心眼儿里替女儿高兴。
在我的小外甥出生之前母亲就已经为姐姐准备好了很多婴儿出生之前和出生之后的必备用品,当时看着母亲准备这些,只是觉得好玩跟理所当然,现在回想起来,却是愧疚无比,母亲在准备那些东西的时候,花了多少心思,而那些东西又承载了母亲多少的关爱,我们从来没有去想过,只是理所当然的接受,然而对于我们的这种行为,母亲却永远不会责怪,因为她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我们回报什么……
虽然不能亲眼看到姐姐是怎么照顾我那小外甥的,但是母亲总会把详细过程告诉我,告诉我怎么给小孩子换尿布,一天又要换几次,怎么抱孩子不会伤到孩子,一天又喂他吃几次奶,而这个时候我总是会把小外甥想象成我,然后我似乎就可以看到母亲当初就是这样把我跟姐姐拉扯大的,每当思及此,我总是能够深深的体会到母亲的不容易和伟大,虽然这些事情平淡又琐碎,但是真正做起来却是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跟细心……今年我已经22岁了,但是不管我干什么,母亲都还是会千叮咛万嘱咐,以前的我会觉得母亲很罗嗦,我都已经是大人了,自己会处理好很多事情,不需要母亲的操心了,但是现在的我会这样想:不管我多大,在母亲的眼中,我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她的操心,只是想放心……
说起来,真要感谢我那可爱的小外甥的诞生,他的诞生让我清楚的看到了原来我无时无刻都生活在的母爱的海洋中却不自知,他的诞生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他的诞生让我知道无论我游得多远,都游不出母爱的海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华北平原的乡间小路上,一个齐耳短发白衫兰裙的女孩拘谨地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赶往城里买订婚的衣服。带着乡土气息的微风轻轻拂过前面骑自行车的男子健壮的身躯和浓浓的黑发,后面的女孩就这样久久地凝视着这陌生的,但即将是她托付终身的男人的背影一言不发,因为这刚刚是她们第二次见面。
这就是我的养父和养母。
我的外祖父是一位曾在苏联经商十年之久的商人。回国后,拥有偌大的家产。连续迎来四个儿子地出生后终于盼来了一个千金——我的养母。也许正应了那句古话,福不双至,祸不单行。母亲出生后十个月,外祖母暴病身亡,外祖父视母亲为掌上明珠,从此再未续弦。母亲长大后出落得如花似玉,提媒者络绎不绝,外祖父挑遍了十里八乡,终于挑选上了当时在外地当工人的父亲。听母亲后来说,那时农村的姑娘找一个能挣工资吃皇粮的工人真得很不容易。
我小时候很顽皮,对什么事都好奇,总爱问我的母亲她结婚那天是什么样子?那时我在哪里?每次母亲都用极不耐烦的态度打发我,“去,一边玩去,小孩子家什么都问。”后来我长大懂事了便不再问,母亲反而乐于跟我讲了。母亲说,她结婚那天,当宴席吃罢娘家人起身告辞时,送客出来的她竟哭了,我非常好奇地问,当新娘是多么幸福的事啊,为什么要哭呢?母亲回答,那时候不像现在,可以自由地接触相互了解,到结婚那天她才是第三次见到我父亲,对他的陌生以及对日后生活的恐惧,使母亲差点跟随娘家人一起逃回家。
婚后两年,母亲没能为父亲生一儿半女,在家倍受宠爱的母亲从此在我爷爷奶奶眼里黑如乌鸦,受尽了冷落与谩骂。外祖父总归没看走眼,善良的父亲得知母亲在家的境况后,就把我母亲接到了他远离家乡的工作地,从此两人朝夕相处相敬如宾。
三年后,抱养了我。
在我三四岁刚刚记事的时候,在爷爷奶奶多次写信召唤下,我随母亲回到了河北的农村老家。那时的我已相当懂事,像一个小精灵似的讨人喜欢,全家老少抢着看护我,母亲的地位也随之逐渐提高,不再有人给母亲脸色看,否则我是不会愿意的,小小的我变成了保护母亲的盾牌。
由于父亲工作单位离家远,所以一年之内只能回家探亲一次,那是我最快乐的日子。小朋友们都开始提前围绕在我周围讨好我,因为春节马上来临,父亲就要回来了,每年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以及我所有的伙伴们制作各式各样的灯笼,我当然是提最大最漂亮的那个。夜幕中,我像一个高傲的公主被伙伴们簇拥着,在春节前大人们忙碌的气氛中走街串巷,丝毫没有了平日里对黑暗的恐惧。
我那时还不能理解母亲幸福的心情,只看到母亲会把珍藏了一年的化妆盒拿出来,细细的在脸上涂粉,然后抹胭脂涂口红,看着母亲美丽的脸,我也会为所欲为的用胭脂把我的脸涂得像马戏团里的小丑,惹得正在往水缸里灌水的父亲开怀大笑。
晚上,兴奋了一天的我实在是不想入睡,几次强行睁开如灌了铅的眼皮,看到灯下父亲正捧着母亲的手轻声低语,“瞧,纳鞋底儿把手都勒成什么样子了,你不会少干点。”“少干了一大家子穿什么。”母亲嗔怒地瞥了父亲一眼,“好了,这下我回来了,我帮你纳。”父亲说着还真的拿起了鞋底,母亲一把夺过来笑着说:“别胡闹了,这是你干的活吗?快休息吧。”父亲诚恳的又抢过来,“我真的能干,不信你看。”我看到父亲粗大的手掌上绕上了长长的麻绳,母亲带着甜甜的笑容为我掖了掖被角,我便再也无力挣扎地被拉进了梦的大门。
早晨,当我醒来的时候,父亲已起床为我们做早饭了,那时的农村做饭用的是柴火,冬天,冰天雪地凉锅冷灶地做饭非常受罪,只要父亲回来了,他就不让母亲再做饭,每次他做好饭就把冰凉的手伸进母亲的被窝里暖热,然后为我穿衣服。
我就在这样的幸福生活中快乐地成长,母亲也就在这样的岁月里经历着离别和相聚,重复着期盼与等待。多少年过后,回过头来,细细品味,那竟是我今生最难忘最留恋的时光。
在我抱养的弟弟十二岁我十六岁的那年冬天,母亲与我外祖母去世时同样的年龄同样的病因,突然吐血身亡。父亲是在母亲去世的第二天风尘仆仆憔悴苍凉地赶回来的,当晚入殓的时候,父亲为母亲细细地擦净了脸上的每一处血迹,然后久久地握着这个一生也没能为他传宗接代却如此恩爱的妻子的手不肯松开,母亲一定是很从容地穿过那个黑黑的生死隧道的,因为母亲的面容很安详。
我和弟弟为母亲在老家守孝一年后,离开了和母亲共同生活了十几年的家,来到了父亲身边。整整三年后,父亲才与我现在的继母结了婚。继母是当地的农村人,家里有四个孩子,只有大女儿比我大一岁,正在上大学,加上我和弟弟一共六个孩子,全靠父亲一个人微薄的工资生活,他就这样心甘情愿全力以赴地供养着六个完全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那也许是父亲最艰难的岁月,但因我们都能彼此理解和睦相处,一转眼也就熬过来了。
如今,我们已全部成家立业,都有了自己的孩子,退休在继母家生活的父亲又像当年抚养我们一样照看我们的孩子,端尿喂奶、洗衣喂饭。在继母农村家热乎乎的土炕上,常常是大的小的滚作一团,此时父亲就笑眯眯地点燃一支烟坐在炕头,细细品尝着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
真是苍天有眼,人心有秤。每当我看到近七十岁的父亲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我总在心底默默地感念上苍的恩泽,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拥有着父爱,让父亲有更多的时间享受我们回报的感激和尊敬。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继母家我的每一个姐妹对待父亲都比忙碌中的我还孝顺尤加,事无巨细关怀备至,逢病送药、变季添衣。就连我懂事的儿子在上学前班时,都知道把我们过年给他的压岁钱一分不少的攒起来,看望外公时悄悄地把钱塞到外公的衣兜里,父亲发现后感动的热泪盈眶。
我在经历了婚姻的痛苦和生活的磨砺后,更加体会出父亲身为男人,无论是为人夫,还是为人父,那份尽善尽职的情感的珍贵。他一生默默无闻,平凡得如沧海一粟,但他一生都用他那颗博大宽厚的爱心长久地善待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母亲卖碗饦快有半年的时间了。年初,我们举家迁往县城,一家人租住在一间面积不大的民房里。父亲每天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开着车往工地上送料。而习惯了一年四季忙碌的母亲,一下子没了事干,反倒不自在了。母亲根本闲不住,便想做点小买卖,一来挣点小钱补贴家用,二来给自己找个事做。于是,母亲就跟人学蒸碗饦。
母亲勤快聪慧,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掌握了蒸碗饦的要义和精髓,那一个个经母亲制作而成,凉滑细嫩、清爽香辣的碗饦真让人垂涎三尺。
这天,天还没有放亮,母亲便摸着黑在灶火上忙了起来。母亲早早起来蒸碗饦,要到我所在的学校去买,天天如此,不曾中断。
母亲手脚麻利,做营生从不拖拖拉拉,一会功夫,一锅碗饦就蒸出来了。碗饦的香气沿着锅沿,透过笼布,四散开来。我的眼睛、脸颊、额头被碗饦的蒸汽打湿,还在睡梦中的我这个时候才猛然醒来。我闻着碗饦的气味心里就来气,我讨厌母亲蒸碗饦,更反感母亲去学校。我穿好衣服、洗漱完,径直去了学校,我以赌气不吃早饭来对抗母亲。
在所有去学校的商贩中,母亲的生意是最好的。下课铃响后,母亲的摊点前就围满了学生。母亲生意好,多半是因为母亲的手工碗饦筋软耐嚼,香醇可口,味道极好,加上母亲为人谦逊,待人宽厚,语气柔和。每次回来,母亲的两个箩筐都是空空的。
母亲要蒸满满两箩筐碗饦,在一个上午的时间里,母亲屋里屋外,进进出出,没有片刻休息时间。
离中午放学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母亲将碗饦装进箩筐里,用扁担挑起来,一只手扶着扁担,另一只手提着醋酸汤汁,步履蹒跚地向学校走去。
通往学校的路,是一段不算很长的爬坡路,要持续爬几个立坡,很考验人身体协调性和腿上功夫。母亲爬坡时,显得特别吃力费劲,她既要保证扁担的平衡,还不能将提在手里的醋酸汤撒出来,这可真难为母亲了。两箩筐碗饦的重量压在母亲的肩头,那滋味就像一根细绳紧扣在人的肉里。母亲走一步,退半步,迈着腿,绷着腰,弯着背,扭曲着脸,像是在山路上扭秧歌。那段山路,母亲足足走了一个小时,全身被汗水浇了一遍。
爬完了山路,学校就在眼前,母亲放下箩筐,粗声喘着气,时不时用袖子揩头上的汗水。稍作休息,她便又担着担子向学校大门口走去。四周的土圪梁上那一朵朵粉红色的打碗碗花迎风招摇着,打碗碗花是生命力与适应性极强的植物,它像极了生活中的母亲,无论是严寒之冬还是希望之春,永远以昂扬的姿态活在世间。
下课铃响了,我像电击般惊醒,恍然间一个特别重大的事实摆在了我的眼前。我心想,现在母亲肯定在学校门口吆喝了起来,我该怎么办?真倒霉,学校连个小门都没有,如果有,就好办了,这种事简直让我无地自容。
自从母亲开始卖碗饦,我那颗不太成熟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半年来,我生母亲的气,生自己的气,我和母亲过不去,也和自己过不去。我曾劝阻母亲不要去学校了,那样会让我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丢人没面子,因而我从不敢向同学们提起每天中午站在学校门口的那个女人就是我的母亲,每当有同学问我叫卖的那个女人是不是我母亲时?我脸红心跳,低下头不敢说话。但是面对我的咄咄逼人,母亲没反驳,更没有责怪我,每天一如既往地来到学校。
我夹着书快速走出校门,原本我不打算看母亲,用一路小跑来逃出母亲的视野,可我那双不听话的眼睛还是下意识向母亲的方位瞥了下,果不其然,母亲正站在角落里吆喝着,箩筐的白布下,一个个白净的碗饦整齐排列着,母亲在风中显得特别单薄,仿佛一阵强风就能把她吹起来,风吹乱了母亲的发,吹斜了她的身体……
母亲在人群中看见我,笑着喊道:“红红,下课了?饿不饿?过吃碗饦来,饭在后锅里热着了。”听到这话,我的心跟着狂跳起来,脸也热了起来,我羞怯难当,赶紧将脸埋了下来,心想,千万不能让同学们看见我,绝对不能看见我,如果地上开一道缝,我立马钻进去。可是,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我用余光看到同学们正看着我,有人甚至在喊我的名字,此刻,我的心情坏到了极点,心快跳到嗓子眼了,我茫然不知所措,我依稀听到母亲说:那是我儿子,他学习很用功,我狠狠地瞪了母亲一眼,像逃荒似的逃离了人群。我不知道母亲看见我瞪她,她是怎样的表情,但我想,母亲肯定很伤心。
我沿着母亲上来的那条羊肠小道,一口气跑回家,我又气又恨又委屈,趴在炕上哭了起来,我原不想伤害母亲的,可我心里清楚,我已经伤害了她。
多少年过去了,我从稚嫩逐渐走向成熟,从一个懵懂的学生成为了一名国企职工,可每当吃碗饦时,总能想起那段逃离的岁月,那段荒.唐的岁月,为自己的无知深深后悔自责,尤其为人父后,那种自责更加强烈深刻。母亲的碗饦就是母亲的情,母亲的痛,母亲的泪。母亲从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承受着。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面对我的质问,母亲不解释,不反驳。
母亲节来临的时候,我很自然地做了一个关于母亲的梦。
一个桃红李白的清晨,父亲扶着犁杖,吆着青灰色的驴子踢踏踢踏走过村街的时候,阳光穿过木格窗子,正水一般在堂屋里流淌着。娘挽着发髻坐在织机上,双脚一起一落,织机就发出“唧唧—唧唧—”蛐蛐般的鸣叫声。娘再一甩手,木梭就鱼儿般在棉线里来回穿梭。伴随着机杼前后拨动,土布就一丝一缕地向前延伸着……
娘---我大喊一声,惊醒了。但娘劳作的身影却定格在梦境古朴的画面里。
儿时,我最爱看的就是娘织布、纺线线。
秋后,父亲弹回棉花,娘盘腿坐在蒲团上,依着簸箕条条凸起的舌面,先把蓬松的花絮搓成一根根棉条(捻子),而后就开始纺纱了。娘纺线的样子很好看:她左手扬着捻子,右手摇着纺车。纺轮一转,手里的捻子便徐徐“吐”出一条棉线,一会儿一个大穗子就纺成了。
娘白天参加劳动,晚上纺线。那时候的夜晚大多没有电,为了省油,娘便和邻居的六妈、五娘借着月光纺线。时间久了,她摸黑纺出的线都又细又匀。秋夜,明月如盘,树影婆娑。农妇们常常通宵达旦地干活。要是谁家碰上儿娶女嫁需要赶活计,那就更忙乎的没了早晚。做好的饭凉了,饿了再去热;手中的棉线断了,躬身再去续接。一笸箩棉捻纺完了,时常天光也亮了。月光下,我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斗鸡跑累了,一个人不敢去睡,就伏在娘腿上听故事。纺车吱扭,纺轮嗡嗡,萤火虫打着灯笼在枣树上胡碰乱撞。听着听着,我很快就甜甜地入睡了。
多年后,听秦腔传统折子戏《三娘教子》,方知娘的辛劳和不易。
娘为儿白昼织布夜纺线,
一两花能挣几文钱。
你奴才把捻子带线齐揪断,
舍了份量短工钱……
戏中薛乙哥逃学回家,织布养家的三娘观见天色尚早,查问儿子学业,劝其用功。不料乙哥以三娘不是亲生相回应,引出三娘满腹委屈,几欲放弃教养。家人薛宝从中解劝,协同三娘讲明道理,终使乙哥醒悟,发奋上进。多年以来,三娘以耕织之艰教子育人的故事,备受百姓褒赞。看了这出戏,娘的养育恩情,我又何以敢忘?
线纺完了,接下来就是染线、浆线、经布一系列流程。所谓经布,就是要把纺好的纱根据要织的布的花样及厚度,缠绕到一根轴上。经布的时候,场面很壮观。那一刻,娘侧身牵线,步履轻盈,几十个缠满纱线的筒管在娘的带动下,就像一群等待喂食的鸡仔,毛茸茸的围在她脚边欢蹦鸣叫。
把线轴固定在织机上,就开始织布了。织布,讲究的是力道和巧劲。会织布的人,用劲小、织得快、布平整。初学的人,忙了手里顾不了脚下,三两下就会乱了板路。那时乡下嫁女儿,讲究陪嫁多少这样的布料。当嫁妆抬到男方家里的时候,当地的三姑六婆会打开女方的衣橱,对陪嫁过来的织物的数量及品相作评判,而这又是关乎脸面的事,所以跟娘学织布的邻里姐姐真不少。我家没有女孩,娘看不清时,常常让我帮她穿针引线,她们看见了,我总是得到“臭小子”的笑骂。
年节快到的时候,布也就织成了。冬日的暖阳下,父亲帮娘折叠、拼接、捶平。娘细心地扯平、剪头、掐量。他们的动作和谐默契,脸上都漾着掩不住的喜悦和兴奋。乡间有句老话,家常饭,粗布衣,知冷知热结发妻。土布里织进的不只是艰辛和期盼,还有绵绵不尽的人文积淀和情愫。
织好的土布素淡清香,厚重平朴,几何形的图案和花朵明丽生动。娘一部分缝制家人过节的新衣,一部分为哥哥们准备结婚的被褥。粮食紧缺时,父亲还背着它上北原换粮呢。许多窘迫的日子,就是这样在娘创造的欢乐氛围里变得红红火火、大有奔头。
前不久,携妻带女去民俗村游玩,女儿对古老的织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又是拍照,又是请阿姨示范,等到自己坐在织机上的时候,却一下都不能操作。唯有妻手扶机杼,脚蹬踏板,还有些许织土布的范儿。
一日,和农林局工作的一位文友说起土布。她说,土布蕴含的商业价值和传统文化,越来越显现出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市上已建起了织纺专业村,成立了金梭子纺织公司。我听了很是欣慰,看来作为传统工艺的土布真的要焕发青春了。
母亲!请原谅我从未对您说过一句“妈妈,我爱您”,请原谅我在这里,用这个平台,表达我对您的爱。
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在这里满怀深深的感恩对您说句“妈妈,我爱您!感谢您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感谢您把我抚养成人”!如今我已为人妻,为人母,深深的感到母亲的不容易、母爱的伟大。
从想要做母亲的那刻起,就要承受着男人永远无法承受的痛苦。十月怀胎,从开始频繁的呕吐,吃不下饭,到肚子跟篮球一样大,再到我们呱呱坠地的那刻,这期间您要承受着多大的辛酸和痛苦。
母亲,我爱您!是您给了我们生命,伴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爱我们胜过爱自己,对我们的宽容胜过任何人,您时常把最好的留给我们,好吃的,好玩的,哪怕省吃俭用都要满足我们有时无心的愿望,现在想起那时觉得自己好不懂事。
我爱您!母亲,您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奉献给了我们,您对我们的慈爱对我们的关心,我们一直觉得是一种唠叨,觉得很烦,直到现在才发现那是一种爱的呼唤,爱的表现,是世界上一种最美丽的声音。可惜我们现在离这种声音越来越远了,好想在听到您时常在我耳畔说些小时候的事情,想听到您对我的各种唠叨。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在这一年一度的母亲节,让我们有了一个向您表达谢意的机会,虽然关爱母亲是每天必做的事,但在这一天,我想为您做一些事,想陪在您的身边,哪怕只是为您端上一杯水,但是现实条件的无奈只能让我在这里表达我对您深深的爱,深深的祝福,深深的亏欠。
您的笑容,是世间温暖和煦的春风,您的皱纹,是艰难岁月里留下的刻痕,而您的爱在世间充满天地。您无私的爱值得我们尊重,您的宽容需要我们的尊重,您为了我们辛苦劳作,所有逝去的青春年华,更应当赢得我们的尊重!对您我们充满了无限的感激和敬意,只是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出我们对您深深的爱。
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作为子女虽然不能时刻在身边陪伴您,但在这一天我们都会深深的对您说声“母亲,我爱您!”,在这一天,我们会送上最衷心的祝福:母亲,祝您节日快乐!母亲,祝您平安健康幸福!母亲,我们永远爱您,敬您!
题记 莫泊桑说:“人生最美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母亲的时候。”在母亲节来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天下每一位伟大的母亲。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在孩童时代,这首感人肺腑的《游子吟》我们都背的滚瓜烂熟,那时候我们只能用眼睛去读,尚不懂这首诗的深意。伴随我们的逐渐成长,直到步入而立、不惑,我们的妈妈也都到了天命、耳顺,甚至古稀之年。再次回首诵读这首诗,用心仔细品读,方才体会到作者当年的内心情感纠结。然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当年年轻美丽的妈妈随着我们的成长已经逐渐老去:步伐已不如当年深夜抱着我们去看门诊时的矫健,背影也没有了当年送我们到大学报到忙前忙后时的挺拔,此时此刻,我是多么希望我们的妈妈依然年轻。
当我们工作以后,离开妈妈,生活在繁华的都市里,当夜幕降临,生活慢下来时,望着高挂夜空的明月,才发现我们每天都很忙,忙学业,忙事业,忙着照顾子女,忙着白天的迎来送往,忙着夜晚的觥筹交错。然而,我们经常忙忘了已经在家做好饭菜,等待我们归来的妈妈;忘了不辞辛苦在家帮我们带了一天孩子的妈妈;忘了翘首企盼守候一年,等待我们回家吃顿除夕夜团圆饭的妈妈。我们确实都很忙,但有时宁愿挤出点时间去打打麻将,约上三四好友吃吃烧烤,唱唱歌,却还是忘了给妈妈打个电话,听听妈妈絮叨左邻右舍的琐事,问问家门口的那棵老槐树开花了吗?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但世界上却有最无私、最伟大、最淳朴、最不图回报的爱,那就是——母爱。母爱是天然的,是没有任何私心杂念的,没有任何修饰的,是全部的给与和奉献。只因为是妈妈的孩子,我们就可以肆意地享受妈妈的爱,享受到我们习以为常,理直气壮:穿天天都是干净的袜子,吃从不带蛋壳的鸡蛋,花妈妈积攒一生的养老钱。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有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妈妈。是妈妈给与了我们全部,使我们可以在读书的时候,全身心的读书,在工作的时候,可以不为照顾嗷嗷待哺的婴儿或是接送上学的孩子而过多操心。当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妈妈脸上的笑容如绽放的花朵;当我们遭遇挫折的时候,妈妈愁苦的神情让我们感到心疼;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妈妈用她们那超乎寻常的力量保护着她们的孩子。四川地震中那一位年轻的妈妈一个伟大拥抱,奉献了她的全部,只为保护襁褓中婴儿;杭州那位妈妈在掉进深坑那一瞬间的托举,保全了孩子的生命,诠释了伟大的母爱,是妈妈,在危难的时候,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来呵护她们的孩子,是妈妈,再一次给了孩子的生命。
我的母亲和普天之下的母亲一样,是一位善良淳朴、坚强勇敢,勤劳智慧的母亲,她用自己的行动,身体力行,影响、引导、教育着我。年轻时的母亲不仅要工作,一个人拉扯我们兄弟两个,还要照顾病床上的婆婆;在我十七八岁的时候,我的父亲也重病卧床,母亲一人承担起了全家的重担。我也曾是啃老一族,童年时的任性妄为,使年轻的妈妈操碎了心;少年时的轻狂叛逆,用自己对世界懵懂的认识,与日夜操劳的母亲大声争执;成年后的事业不顺,也总是埋怨妈妈支持的力度不足。所有的一切,妈妈都用她柔弱的身体全部抗下,用言语的规劝默默的包容。不论是年少时的调皮捣蛋,还是一直无什建树的现在,妈妈从没有放弃和嫌弃过我;甚至于成年后,当我向妈妈诉说委屈和苦恼的时候,妈妈总说“走累了,就回来,家里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那一刻我的眼中含着泪水,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
直到自己结婚生子,初为人父,才深切体会到生养子女的辛苦。热了、冷了、饿了、病了、晚上睡觉踢没踢被子,白天玩耍有没有尿裤子……时时刻刻,日日夜夜,我们的心里都想着孩子。此时,我才体会到母亲当年的辛苦,养儿之不易,才了解到母爱的深沉与伟大,才发现我们曾经的年少无知,不懂体谅给母亲带来的伤害。当曾经年青漂亮的妈妈不再年青,已是满头白发,步履蹒跚,形同被咀嚼、吮吸了的甘甜汁液的甘蔗残渣,只剩下干瘪体弱的身体的时候,妈妈的付出和我们的索取,依然都在继续;我终于发现,我也应该为妈妈做点什么,曾经问起过妈妈,妈妈却总说,妈妈什么都不缺,都不要,只要你们过的好,我就高兴。想到一首歌唱的真好: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
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当我们在为生活、事业奔波的时候,是否懂得“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当我们在她们还能走得动的时候,是否愿意抽出时间陪她们出去走走看看。母爱如水,舐犊情深,此时此刻,愿天下为人子女者,能感恩母爱,知乌鸦反哺之情深,懂黄香扇枕温衾之感人,直到有一天,我们的妈妈老的那也去不了,我们可以陪在她身边,告诉妈妈,有我,妈妈不怕。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继续为我们的妈妈,也为我们自己,用心,用行动,去感恩母爱,在生活的点滴之中,陪陪咱妈,珍惜每一天,更珍惜和咱妈在一起的每时每刻!
愿天下所有妈妈健康长寿,平安快乐!
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儿时的那个夏天的夜晚。父亲牵着妹妹的手,母亲领着我,我们一家人坐在星空下。望着夜空点点繁星,妹妹稚声地问母亲:“你和爸爸是不是都会死?”母亲微笑着抚摸妹妹仰起的小脸,看着我们说:“孩子们长大了,爸爸、妈妈也就老了,人都会死去的。不过,妈妈和爸爸会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看着你和哥哥......”
那时候我还小,不明白大人们说话的含义,只是记得母亲在说话时,眼中似有泪光闪动。
母亲的最后时光
早上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
“妈妈病了,不是一般的头痛脑热,她早上在做体检时,从肝脏B超和X光透视的影像中发现了一些可怕的东西。”电话那边,妹妹急促地说道。
在去西安确诊的路上,母亲安然无声地睡眠,妹妹一旁悄悄地流泪,我木然地与司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下意识的话。恍惚间,那些在母亲体检的影像中发现的阴影变作像幽灵一样的毒蛇,在眼前扭曲蜿蜒……突然有种不祥的预兆。
路途没有耽搁,省城的大医院很快就到了。不巧的是上午十一时专家已经下班。询问中得知肝胆科挂号要等到中午两点半,看看表,还有三个小时。快到午饭的时间,母亲毫无胃口,自从腹中不适母亲一直没有食欲。
捱到了下午,专家叫号进去看过片子,语气中略带埋怨地说“不大好,怎么这时候才来看!”并招呼旁边的见习医生:“看,这就是多发性的肝癌症状……”
我明白,这个病在省城最好的医院确诊了,基本是对患者发出的最后通牒了。心里立时一紧,泪水便涌了出来……
“哥,妈的命好苦,老天爷真不公平!”在给母亲缴费办理预约复检的手续时,妹妹有些忿忿然。
“是呀……爸走的早,其实这两年她表面上看起来很幸福,不过是做给咱们做儿女看的,总觉得她不珍惜身体。”
“她总是有种郁郁寡欢的感觉,你没发觉吗?会不会片子有误呢?”妹妹语无伦次,心存侥幸。
我手脚冰凉,心里狠狠地恨自己:你真是粗心啊!疑惑的是,那些在母亲体内寄生的毒瘤,无时无刻不在吞噬着她的健康,怎么就丝毫没有察觉?
时光仿佛瞬间倒流……其实对于母亲来讲,十几年前父亲不在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她的“生命倒计时”。
迫于儿女的好意,母亲在父亲撇下她离去数年后接受了孩子们的建议:为自己找了一个伴儿。
母亲的这一步并不理想,那个看上去体面的陕北教书匠没有带给她预期的快乐,反倒增加了她的烦恼。地域文化的不相融和,性格脾气的相去甚远,都让对第二次婚姻抱有期望的母亲无所适从,无异于被绳索缚住了手脚。也许父亲离去近十年的时间已经使她能够乐于接受安静的生活,多一个人反倒不适了。何况她总在拿现在的伴儿和父亲作比较,这多少让我看出了父亲母亲之间的感情有多么地深厚。
母亲与她的伴儿终是没过多久的时光,应了那句老话:“话不投机半句多,人不相和不聚桌”。两年后,一位好心的阿姨又为母亲极力说和了一位老伴儿,一直到她生命的终结,他们相安无事,表面风平浪静。其实不然,老年人再婚哪儿有那么一帆风顺。和谐美满幸福的再一次婚姻需要好多的积极因素,最简单的说,要有再次组建家庭的冲动和渴望,最起码要有带给你冲动和渴望的人。许多年青人以为,老年人再婚,有个伴儿就得了,哪儿有那么多的讲究。实则不然,没有感情的火花,没有相濡以沫的情感依赖,没有携手走完人生剩余时光的愿望,哪里来的幸福?最起码,相互间的信任该有吧。
我早早地感觉到母亲和老伴儿之间的间隙,那是他们事先的约定:独立自主,各负其责。母亲一方的经济开销和家庭负担要独自承担,反之相同。这一点,母亲毫无疑义的应允了,以几十岁的年纪和生活阅历,她明白和一个细腻的南方人的相处之道。经济上的有所保留,相互间的过于独立,这在崇尚AA制的年轻一代那里也不会做得如此的过于严格且没有人情味儿。我想,这也不是老人们的本意,但现实中却演化到了夫妻不像夫妻,而更像合作伙伴的水清盐淡的地步。夫妻本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是可以托付生命的可信之人,更是无话不谈的朋友,有时更像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这些形象的描述并没有出现在母亲再婚的生活里。这一次,母亲选择了沉默。她碍于情面,碍于世俗,吞咽了所有的苦。她不能让人觉得她是个和谁都相处不来的古怪之人,她要顾及儿女们的“脸面”。
母亲在这样的生活中,内心逐渐熄灭了重新燃起的那束希望的火苗。她怀念父亲,怀念父亲在的时候所给予她的一切贴心和照料,荣耀与光辉。
“哀莫大于心死,乐莫大于新生”这句话透析人性而感悟人生。母亲的悲哀在万念俱灰中日复一日的加剧,她在麻将桌上消磨自己的余生……
看着别的老人携伴扶侣散步遛弯儿其乐融融,要强的母亲至死不愿和将要陪伴自己余生的另一半在公众面前露脸。这是为什么呢?我多少猜得出母亲的想法。父亲走后,母亲有过两次婚姻,这对她们那个年代的人来说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最重要的是,无论谁都代替不了父亲在他心中至高无上的位置。这不是我一厢情愿的臆想,从母亲翻看父亲相片的眼神里,在她每年敦促我清明节和父亲祭日上坟烧纸的惯例中,我读懂了母亲对父亲的思念。父亲离开她走了,生活还要继续,老伴儿是她生活的依靠,就像拐杖。而父亲,是照耀她生命的那盏灯。
手术后,病床上的母亲总是若有所思,我看到了她眼神里的回忆和不解。
母亲得的是不治的绝症,主治医生征求家属意见,决定对她的生命做最后的挽留。手术前一晚,母亲情绪很好,很配合护士为手术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甚至在晚上睡了一个好觉。
遗憾的是,手术中医生在临时通话口对家属出示了术中拍到的图片,并告知母亲已病入膏肓,无法按照预案实施手术了。拖着沉重的双腿走进术后监控室,母亲正瞪着双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轻声问她为何,她告诉我:“医生说了,麻药没完全失效,不能睡觉的。”她说话的时候神情像个听话的孩子,丝毫不知自己已是无可救药的人。我忍着难过,使劲儿憋着不让眼泪流出来,还得强作欢颜。“妈,咱好了,手术很成功!”
第二天,母亲便要我们搀扶着下床走路活动,说这样有助于恢复。我举着吊瓶搀扶着她在走廊里来回地踱步,看着她忍着疼痛鬓角渗出了汗水,突然发现一个人在病中会因为对生命的渴求,从而对医生的叮嘱是那么地奉若神明。
癌症之所以是不治之症,最重要的一点是晚期的扩散速度非常之快,癌细胞会以几何倍数增加,进而攻击躯体的各个器官。母亲很快被癌细胞侵蚀地毫无力气下地走路了,终日在病榻上饱受煎熬。她呼吸急促,要靠呼吸机来维持,但她的眼中没有一丝慌乱,总在想问题,一句话也不说。我无数次地面对母亲疑虑的眼神,纠结是否告诉她真实的病情,但真的担心实话会打破了她心中仅存的希望。
母亲去世前一晚,几乎整夜未眠,体温骤降却说很热。看着我们兄妹熬红的眼睛,她心有不忍,只说了一句:“妈妈真的感到很煎熬!”我许久之后,突然感觉母亲早就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只是不愿意说出来,刻意和孩子们保留那层窗户纸,谁也不去捅破。她担心我们知道了她的心情,会让我们连安慰的假话都不再说了,她不愿看到家人在无奈中陪伴她等待死亡的沉寂。
母亲预感自己时日无多,催促我们快去办理出院手续。那一天的早上,单位里来接她的救护车还在通往省城的路上,母亲身边已经围满了手忙脚乱抢救她的医护人员。在她弥留之际,我伏在床边终于忍不住的泪流满面。“妈!没事儿的,别害怕!”她稍显清醒的看了我一眼,点了点头算是对孩子们做了最后的安慰。回家的路上,司机师傅一路打着急救信号,救护车飞速地往家赶。母亲圆睁着双眼,在一位阿姨的臂弯里奄奄一息,任儿女声声呼唤,嚎啕痛哭,丝毫不见回应了。那一刻,面对亲人的离去,我知道了什么叫无能为力,束手无策。
母亲周年的时候,我握着妻子的手,妹妹紧紧攥着写给母亲的信跪在她的坟前。焚烧的纸钱和丝丝升腾的青烟里,仿佛看到母亲微笑着,用疼爱的眼神注视着我们。
一夜梦中,母亲独坐一隅。“妈妈,您别离开我们!有您在,我们还觉得自己像个孩子。有您在,这个家就没散!”面对我们的央求,她喃喃自语:“别管我,孩子!我有我要去的地方,那个地方叫天堂。”
母亲住院的时候,我接到还在省城上中学的女儿打来的电话,孩子得知奶奶病倒了要来探望,被母亲拦住了。“孩子快高考了,别耽误了学习!”在去安慰女儿的路途中,手机传来短信的提示音,那是母亲发来的最后一条珍贵的短信:“路上小心,妈等着你回来!”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你们知道每年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什么节日吗?对,是母亲节。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 :温馨五月,感恩母亲。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当我们还在襁褓中的时候,是谁晃动着疲惫的臂膀,哼着《摇篮曲》,哄着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在我们呀呀学语时,是谁用无数遍的鼓励,教我们说出人生的第一句话?在我们蹒跚学步时,是谁用温暖的手,牵引着我们迈出人生第一步……是妈妈!
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今天,在妈妈的爱抚下,我们长大了、懂事了。在这暖意融融的季节里,在这个平凡又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我们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为她捶捶背、泡杯茶,端一盆洗脚水……
感谢母亲,也许你的一句话、一个拥抱,就会让妈妈温馨倍至;当你细心为妈妈翻好衣领时,妈妈倍感幸福;当你把你的小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时,妈妈笑意盎然;你的每一点每一滴的进步,妈妈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用一束最美的花,用一点细小的进步,用一句温馨的话语,温暖母亲的心灵,报答母亲的挚爱!爱你的妈妈,不仅仅是放在嘴上,写进作文,更要落实到你的行动中,要融入到你的血液中。因为我们的生命都是母亲给的,我们的血液里永远流淌着母爱。
一首《游子吟》道出了千百年来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放开声音深情地朗诵: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每次在饭馆吃面条时,我都会想起母亲做的裤带面,并和饭馆的面条比较一番。虽然现在已经离家多年,但依偎在母亲身边,吃她老人家亲手做的裤带面的生活片段好像发生在昨天。
我小的时候家庭生活挺困难,记忆中一年也吃不到几次母亲做的裤带面。母亲是地道的陕西人,可以做出味道极其纯正的裤带面,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每当父亲发工资的时候,每次听说下午母亲要做裤带面的时候,我绝不会出去疯玩,口水都会在嘴里停留一下午的时间,我努力不让口水流下来,眼巴巴的等着宽宽的面条出锅的那一刻。惟恐离开一会儿就会失去长久的期待。母亲笑话我是馋猫、没出息,我才不管那么多,老老实实的陪在母亲身边,看着母亲和面、揉面、扯面、下锅,我就负责给煮沸的汤锅里加水。
母亲先是用韭菜、鸡蛋或者肉丁炒一锅哨子,然后才开始揉面。我每每趁母亲揉面的时候偷偷的用勺子挖点肉哨子塞进嘴里,鼓起腮帮子,还不敢使劲的咀嚼,怕被母亲看到。后来有一次偷吃的时候看到母亲嘴角露出慈爱的笑容,我才知道,原来我的小动作一直被母亲看在眼里。
母亲用力的揉面,一遍又一遍,这样就成为一个大面团。再把面团切成一条一条的形状,抹上点菜油,就可以扯成裤带的形状了,面条又长又宽且劲道。然后母亲把扯好的裤带面放入含有煮开的沸水中,裤带面和沸水一起上下翻滚,这时候我的心情是最难熬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锅里的面条,心里想着:“怎么还没好?差不多熟了吧”。大约5分钟左右,裤带面就出锅了,每次这个时候,我都固执的要用大碗,总以为大碗能多盛些,可是每次看到父亲碗里的面条比我的多,我都不服气,吵吵着要母亲多给我盛些,母亲笑着也不说话,总是给我盛满一大碗,加入早已炒好的肉哨子,我就立即狼吞虎咽。
半碗下去,我那小小的肚皮就已经溜圆了,这时往往眼谗肚子里饱,吃饱了总是还想吃,可实在是吃不下去了,母亲才端起我的碗把剩下的面条倒进父亲碗里。这时候我就抹着油乎乎的嘴巴,问母亲说:“咱们明天还吃裤带面吧”。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面条再也没有什么稀罕,可儿时的记忆却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这些年,我出门在外,吃过了许多山珍海味,也吃过更多种类的面食。当我吃着这些面条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总也吃不出母亲做的那种黏黏的味道。每逢过年过节回家的时候,总是早早的给母亲打电话要吃裤带面,母亲也一定会把面条盛在碗里等着我,等我卸下行囊、迫不及待吃着那熟悉的味道,看到坐在一旁问长问短的母亲那烟灰色的面孔和斑斑白发,我禁不住热泪长流,我知道:这就是母亲的味道。
每当我想起母亲,我的笔就跪着爬行
----题记
在我十六岁的那年冬天,母亲迎来了她四十岁的生日。我送给她一只纸叠的帆船,里面放了四十只纸鹤,代表着母亲度过的四十年岁月。每一只纸鹤里面写有一句祝福,并在船帆上写下:祝妈妈生日快乐!母亲高兴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母亲过完生日的第二天中午,放学后我冻的哆哆嗦嗦的回到家,母亲已把做好的饭菜摆在了桌上,我捧起热乎乎的饭碗便狼吞虎咽的大吃起来,吃饱了才想起不见母亲吃饭。走进里屋,看见她正在缝制一件红绸面的棉袄,“呀,这么漂亮,这是给谁做的?”我问母亲,母亲头也没顾上抬,“给你呗,还能给谁。”“你不会吃完饭再做呀,饭都凉了,这又不是赶制嫁妆。”我厚着脸皮跟母亲耍贫,母亲白了我一眼,骂道:“疯丫头,说这话脸都不红。”随后告诉我,下午她要回娘家,万一晚上回不来,她走之前把晚饭做好,我放学回来一热就行了。
晚上,由于作业太多我很晚才离开学校。进了村口,没有发现母亲的身影,平时这么晚了回来,母亲一定焦急的在村口等候,我加快脚步,走进那条熟悉的胡同,里面一片漆黑,突然,我感到一阵从未有过的恐惧和莫名其妙的孤单与凄凉。我摸黑打开门进了屋,那件新棉袄已做好,整整齐齐的叠放在床上,锅里有母亲临走时做好的饭菜。
午夜,我刚刚睡下,红窗帘被外面的车灯打照的一片血红,我一下子兴奋起来,猜想是小舅送母亲回来了,我猛然从床上坐起来,听到“咚咚”的敲门声和小舅不寻常的催促声:“快!快开门!”,我刚把门打开,小舅一头闯进来,把我拉上摩托车就疯了似地冲出了胡同。
途中,小舅发现我没来得及穿棉袄,就把他的军大衣脱下来给我穿上,还告诉我,我妈突然吐血昏迷,已被大舅他们开车送往医院。正在这时,迎面开过来一辆汽车,是大舅的车,车在我们面前停下来,我连忙上了车,看见母亲满脸血迹。我连喊几声,她都没有答应,我使劲地晃着她的身体,想让她说话。大舅拉住我,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咱们回家吧。”“为什么?为什么从医院回来?”我问,没有人回答我。
车缓缓地行走在寒冬的深夜里,夜空中有许多的星星,我看到了天空中远远的银河,想起母亲说过的话,“银河调角,该穿棉袄”,又想起母亲今天才为我做的红棉袄,长这么大,母亲还是第一次为我做红绸子面的棉袄,像是出嫁穿的那种,她是在为我赶制嫁妆吧,那您以后就不管我了吗?她不再回答。对了,母亲躺在那儿一定很冷吧,我把身上的军大衣脱下来,给母亲盖上,然后坐在母亲身旁,把母亲的头抱在怀里,把自己的脸贴在冰冷的车窗玻璃上,看着窗外清冷的夜空满天的繁星,心头突然回响起一首歌的旋律,“竹子开花喽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星星呀星星多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当父亲从很远的工作单位赶回来时,母亲已被装入一口黑色的棺材。人们为我穿上白色的孝服,随后我就一直跪在棺材旁木然地看着人们进进出出。我期盼着这嘈杂的声音再大些,好把我母亲从睡梦中惊醒;我又担心这噪音太响,母亲一定是太累了,她在熟睡。她躺在那口黑棺材里,盖子上还钉了钉子,她醒来一定会喊叫,我竖起耳朵,耐心的等待着母亲的召唤。
直到人们把装有母亲的棺材放进一个很深的土坑,然后铲起黄土一掀一掀地盖在上面时,我才猛然清醒,我与母亲是真真正正的生死别离。我大声哭喊着,“停下!停下!不能这样”没有人听我的。我不顾一切的向前扑去,大家使劲地拉住我。父亲捧着我前几天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那艘纸船,轻轻的放在燃烧花圈的火焰里,那四十只纸鹤一下子变成了火鸟飞腾起来,随即化为黑色的灰烬在为我面前盘旋起舞,慢慢的飘落下来,那可是母亲最后缠绕我的依依不舍的灵魂?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同母亲相守的时间还有很长很长,以为自己拥有母爱的日子多的没有尽头。母亲走了,我才知道自己永远地失去了她,永远地失去了拥有母爱的那份无处寻觅的幸福……
俗语说得好“养儿方知父母恩”,在自己经历了十月怀胎及剖腹产产下儿子这一过程后,更能深刻体会母亲的不易。看着身边的这个从尺把长毛茸茸的小东西到如今整日在眼前晃悠的半大小伙子,回头在看老母亲时,不禁感叹岁月无情。
一日,偶然翻看家中为数不多的影集时,看到了几张母亲的照片,而大多数是儿子的,儿子摆着各种造型的照片没有过多吸引我,目光更多的停留在母亲身上,照片中的母亲,头发都白透了,眼角上的皱纹长、多而深,唯一的看点就是母亲微笑的表情,认人感到她略显幸福的晚年。
母亲今年67岁,没有文化,煮饭、洗衣、操持家务和抚养我们兄妹六个就是她的全部工作。她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财产,有的只是整个家庭。在回忆着那段缺吃少穿的年代,母亲总会不停地说:“看看你们现今的生活,那真不知强过过去几千倍,就你们现在浪费的半碗饭,不知在六零年能救活多少人。”其实,我很难想象在那个只有父亲一人挣钱的年代,母亲是怎样精打细算地节约每一分钱,来满足一家八口人的吃、穿、用。母亲个子矮小,不足一米五,可是脾气犟,从不服输。老父亲现在一提起七十年代,母亲为贴补家用,到车站装煤的那一段,眼眶里总是噙着泪花:那时候,你们兄妹六个要上学,大的长身体,小的也特别能吃,没办法,你妈硬是背着我去车站给人家装煤,她个低,每轮一掀煤到汽车上,总要比别人费劲,可她就不服输,你今天装五吨,明天她也能装五吨。知道了这段经历后,我恍然大悟,母亲成年的腰酸痛就是这样得来的,看着日渐佝偻的母亲,心酸与掉泪总不能将我的感情表达出来,母亲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滴了多少汗,忍了多少气,才让我们兄妹六个长大成人。想想自己没出嫁前,因是老小,一直习惯着被父母娇惯,习惯听父母做好的安排,而从没去了解他们的苦楚和悲喜,把这一切当成天经地义的事,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愚蠢与漫然啊!
时光渐行,当我自己的孩子出世后,我慢慢知道养育孩子的艰辛和作父母的无言付出是那么珍贵,那时孩子就是我的一切,他的一颦一笑一哭一闹,牵动我心,可想想自己对孩子如此珍爱,那自己的父母当初对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母亲认为劳碌繁杂而无止境的家务都是她的本分,不需要回报,不需要仔细核算,然而,我知道,在她心里,只要每个孩子健康成长,有个笑脸,有句问候就满足了,于是也就一如既往的做得细腻,做得纯粹,做到头发白了,做到腰弯腿酸了,也毫无怨言。
母亲老了,没有什么辉煌的一生,没有什么亮点,然而,当看到自己的儿女事业有成,家庭和睦时,那脸上绽开的并不灿烂的微笑向人们诠释了一个母亲的一生。
“母亲”是个人间最伟大的词汇,它是一个女人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铸造的。我们在母爱的庇护下成长,感受母爱的温柔,同在也在感受她的深重。记得自己看过一篇报道,一个飞行员的份量相当等同体重的黄金,那么母亲的分量该用什么材料来衡量呢?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美丽的五月,空气里到处飘荡着芬芳的气息,在这暖意融融的季节里,13号将迎来母亲节。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我爱你,妈妈"。
看过这样一篇报道,一辆进山观光旅游的缆车上坐着一家人,妈妈的怀里抱着不满周岁的孩子。突然,行驶的缆车出了事故坠落向山涧。就在即将重重摔落到地上的一刹那,母亲急中生智,把自己怀中的孩子高高举起!等到救援的人员赶到时,母亲早己死去,可她举起的双臂却僵直地伸向天空。孩子在妈妈的双手上安然地睡着觉,微笑挂在她甜甜的小脸上!在生死一瞬,母亲想到的却是自己的孩子!真挚深切的母爱散播在空气中,令人猝然心碎。母爱的深,母爱的醇,母爱的浓,令其他任何一种情感都逊色三分。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母爱,“儿行千里母担忧”是母爱,“孟母三迁,择邻而处”还是母爱。从小到大,妈妈一直是我们身边最亲最爱的人,在我们还不能清楚地表达时,妈妈不厌其烦地教我们呀呀学语;当我们还没有能力自我保护时,妈妈义无返顾地用那博大无私的爱为我们遮风挡雨;当我们自认为已经长在要摆脱她的庇护时,妈妈担忧地默默注视着我们;当我们开心的时候,妈妈用明亮的眸子微笑地看着我们;当我们难过的时候,妈妈忧伤着我们的忧伤......
同学们,在这个平凡又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我们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有时候,表达感恩只需一句简单的话语,在妈妈忙完工作回到家里时,向妈妈问候一声:妈妈,今天辛苦你了;在去上学的时候,向妈妈道一声:妈妈,我上学去了;在回到家的时候,向妈妈报一声:妈妈,我回来了。有时候,表达感恩只需一个简单的动作:在吃饭之前帮妈妈盛饭,在吃完饭之后帮收拾碗筷,在妈妈忙碌时帮她分担一下家务,帮妈妈捶捶背,陪妈妈散散步,聊聊天......当然,认真做好我们自己,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知错能改,取得好成绩,对妈妈来说,更是一份欣慰。
老师们,同学们,在这温馨的节日里,让我们给母亲一个暖暖的拥抱,一句真诚的祝福,一脸感恩的微笑吧!让我们为妈妈舒展拧起的眉头,摘掉鬓边的白发,让妈妈笑容永远绽放!
让我们用最温柔的心情告诉妈妈:"我爱你,妈妈!"
前不久,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思念孩子”的心情引起了好朋友的热议和关注。评论中朋友们的理解、安慰和鼓励让我心情好了很多,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母亲的爱护也需要距离。
我有两个孩子,由于大女儿要去西安上小学,为了不影响我们的工作,公婆决定把两个孩子全部带到西安照顾。从此,我开启了两城奔波的生活模式,思念、担忧、纠结、内疚等复杂的心情每天伴我左右,通话、视频、翻看相册成了思念孩子的情感表露方式。高质量的完成工作,全天候的陪伴成了两点一线生活模式中的写照。
最初那段日子,下班后不想回家,也不知道回家做什么,似乎失去了生活的方向。每当走到熟悉的角落,就会不由得想孩子,翻开手机相册看孩子们各种卖萌的照片,每次看到她们嘴角的那抹俏皮的弧度就会忍不住笑出声音,是的,我又想她们了。彼此习惯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似乎比我们想像的要坚强,要自立。随着一次次告别离开,孩子们从最初不舍的哭泣到反复求证下一次回来的时间再到微笑地道别。我也从最初的难舍到如今的坦然,似乎也慢慢的懂得了一个道理:不是孩子离不开妈妈,而是妈妈离不开孩子。
母爱是一种很神奇的感情,以最亲密的姿态开始,再以慢慢远离的背景而终。怀胎十月,从脐带相连到阵痛生产,从欣喜的感受她一点点长大,到最后以疼痛为力量送她来到这个世界。母乳喂养,从每一次低头看她用力吮吸的幸福,到果断决然的艰难断奶。小时候她缠着你依偎在你怀里撒娇,到脱离怀抱探索世界,时时刻刻都在上演着不同阶段小别离的场景。
初为人母的我们总想做一个好妈妈,留下孩子每一个瞬间,似乎与孩子亲密无间才能证明自己很爱她们,自己很幸福。我们也总是觉得孩子还小,他们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所以我们帮她们选择,帮她们做决定,避免她们受到伤害。但其实,就是在我们一次次的干预下,孩子失去了自我判断能力的提升。也许,我们欣慰于身边那个安静乖巧的孩子,却忘了去了解她活跃灵动的内心。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慢慢学会放手,当她们还小需要我们百般呵护的时候,我们需要“进”,但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分离也便日趋重要了。曾看过一句话,深觉有理----检验一位母亲是否真正具备爱的能力,就是她是否愿意分离,并且在分离后继续爱着。或许很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想法:我要替孩子决定一切,照看一切,不让孩子受到一丁点伤害,让她茁壮健康的成长。很多时间,其实都是控制欲在作祟。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适当的选择“退”,让孩子独立,更能体现母爱的伟大。
“爱孩子,不是占有,不是控制,孩子的降临只是借助我们的力量来到,并不是属于我们,孩子有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灵魂,有些事,是一定要孩子自己去尝试的,哪怕是错,她亦能从中得到成长,这是必经之路。”这是最近热播剧《小别离》中爷爷送给儿子儿媳的一段话,也让我静静深思很多,虽有些心酸,但起到了“对号入座”的反思效果,为了能够拥有孩子真正的幸福,让母爱保持适当的距离,是送给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好的礼物。
自从父亲“走”后,母亲明显的日渐苍老了。
记忆中的母亲总是给我精神焕发的印象,那时年迈的父亲还健在,同样年迈的母亲每天都是早早起床,用那把家中寔了多年的单柄袖珍小铝锅,在天然气灶上文火熬出两碗黄灿灿的小米粥。等候父亲晨练归来,一同坐到客厅里那张擦得铮亮的长条型透明玻璃茶几旁,茶几上摆放一小青瓷碟儿自家腌制的墨绿色雪里蕻酸菜。在窗外金色朝阳的映衬下,老两口一边悠闲地吃着早餐,一边观看央视一套正在播出的《朝闻天下》栏目。
如今,每次回去看望她,我都能感受到母亲孤独的心和日渐弯曲佝偻的背影,以及她那斑白稀疏的华发,掩映在橘色黄昏和夕阳晚霞余晖中,伴随着徐徐微风一颤一颤抖动的剪影。
戊子年农历正月,敬爱的父亲在凌晨突发脑溢血永远离开了我们,从那时起,我眼见母亲的耳朵背了,反应也一天比一天迟钝下去。母亲和父亲在一起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六十余年,生养了哥哥、姐姐和我三个儿女。她一生坚强,从不服输,即使在十年时期,父亲被打成“走资派”,又被“造反派”揪出来整日批斗的坎坷岁月里,母亲也是从来没有表现出沮丧来的。如今,父亲突然辞世,儿女早已长大成人、成家,并且自立了门户,仿佛她内心提的那口气终于可以舒缓,家庭的千钧重负也可以搁下了,她开始一步一步渐渐走向家族历史的深处。
远在千里之外工作的我,每年回去看望母亲大人的次数是极其有限的,而且在家中呆的时间也很短暂。每次回去前通了电话后,我都深深地后悔和自责,因为告诉她我要回去看望她,撂下电话,母亲就会坐在西屋邻街的窗前,独自守住那条看了千回百遍的巷道,一遍一遍地念叨,盼望她的小儿子能立刻出现在那条逼仄的、人头传动的水泥桥上。这给了她老人家多少担心、多少寂寞的期待呵!然而每次回去前,我还是忍不住要和她通一个电话,我怕我的贸然出现会给她老人家带去太多的突兀,毕竟是年逾耄耋的老人了。
今年年初,母亲提出要把她居住的家装修一下,希望在水泥地铺上木制地板,把我不经常回去的那间屋子的床换成一米八宽的大床。她说她的小孙子眼瞅着一年年地长大了,每次过年回家,看到我们一家三口挤在一张一米五宽的双人床上,心里总过意不去。以往她提出来要换成一米八宽的大床,我都没有在意,心想我们一年回去不了几天,凑合一下也就过去了。
这一次,母亲的口气很坚决。
开春后,姐姐联系了一家装潢公司,哥哥嫂嫂忙前忙后地张罗着搬家具、收拾杂物。那段时间我一直没能回去看看,只是通过电话了解到母亲在哥哥家住几天,在姐姐家住几天。后来,牵挂她的我还是放下工作,请假回去了一趟。回去这天,母亲早早就从哥哥家回来,坐在楼梯口的长椅上等候着我。两个多月不见,见到母亲时,看到她一脸疲惫,精、气、神尚好。一见我,她便姁姁地唠叨说家里装修她放心不下,每隔两天都要过来盯上一眼。和母亲看完正在装饰的房屋后,一起回到我登记下榻的宾馆,母亲抱愧道:“让你回到家里也没有个住的地方!”
我宽慰她说:“住哪都一样,不都是在家的地界。”
听我如此回答,她便慈祥地望着我笑了。
那天晚上,母亲没有回哥哥家去住,她执意要和我一起呆在宾馆。自从父亲去逝后,母亲一直一个人住在家中,她不愿去哥哥、姐姐家住,怕给儿女们添麻烦。
第二天清晨醒来,窗外浅灰色的天空春雨欻至,极细微的毛毛雨伴随着清凉山风,倏尔丝丝缕缕、倏尔飘飘渺渺,时断时续、时续时断,徐徐洒落在故乡的大地上,给人亦真如梦的幻觉。
我起身要走了,母亲头顶浥轻尘的朝雨,蹒跚着步履一味坚持要为我送行。来到公路旁,母子俩撑起花折伞并肩站在街头一棵大槐树下,等候长途汽车到来。桑榆晚年的母亲眼瞅着来来往往的车辆,鬓发上沾浮着句句点点细弱游丝的雨珠,言辞龃龉地和我拉着分别前叮咛的话语。我则站在她的身旁,一只手打着雨伞,听凭那细雨透过绿叶的缝隙滴落下来,在伞顶发出“沙沙”声响;另一只手轻轻地?着她的胳膊,默然垂首聆听老人的谆谆教诲。
一直等到长途汽车远远驶来,在眼前慢慢停下,此时雨住风停,母亲默默地看着我收了雨伞上车,又望着那车缓缓启动,离她渐行渐远,这才转回身去。我注视到在母亲转身的一瞬间,她抬起右手用食指和中指抹掉眼角的泪花,又抬起枯瘦的左手背擦拭去脸上泪的痕迹,所有这一切都让我百感交集。凝望着母亲转过身去时,她那经历岁月磨砺、饱经风霜的侧影,想到古人说的“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想到心目中敬仰的母亲一天比一天憔悴苍老的容貌,我的内心便增添出几分深深的愧疚……
后来,母亲打电话说房屋已经收拾妥当,她也已住了进去,我不安的心方才稍稍有了些许慰藉。
其实,在儿女心目中,每一位母亲都是一把挹水的瓢,从自己那里舀来清澈见底的泉水,舒缓地倒进儿女温馨的记忆中;母亲一生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给了儿女,给自己留下的也只有精神上对他们那一点小小的要求——常回家看看!
“五.四”青年节那天上午,妈妈打来电话:“二女子,刚看电视里说,今天是你们的节日,记得中午把冰箱里的鲈鱼蒸着吃了。”
5月4日正是劳动节收假后第一天,又是周一,手边的事情很多。“我现在都多大了,都不过这节日了。”我边笑边说,也有点着急,补了一句“我现在忙着呢,中午吃什么再说吧。”
妈妈在电话那头仍然叮嘱着,我说没什么别的事我先挂电话了,妈妈一句迟缓的“好吧”,显得很不舍。是不是在年华迟暮时,老人的牵挂便俱增成塜、绵绵深重?
妈妈今年68岁,比起前几年,越发的显得言语稀少,只是在确实有事的时候才会多叨叨几句。想想这种变化,心里有种莫名的刺痛。
小时候,父亲常年在铁路工程单位工作,妈妈一个人承担着家里的一切,春耕秋收的农活,上敬下教的养育,邻里乡亲的和睦……忙忙碌碌的日子里,妈妈的话语,就像风风火火的脚步、噼里啪啦的豆子、一桩接一桩的农事,停不下来、蹦达没完、永无休止。儿时的眼里,妈妈青春、活力、靓丽,就是一家大小心中的太阳。
慢慢地,离开家求学了,出远门工作了,嫁人生子成家了……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就像随波顺流的小船,见一个渡口靠一次岸,换一张阶段成长的名片,开启另一段行程的风景。妈妈就像勤劳的蜜蜂,精心搭建甜蜜的蜂房,又像开连锁店的商人,拆繁就简办旅店,守候儿女的归期,蜜制佳酿菜肴,熬制心灵鸡汤,缝制驱寒棉袄,喋喋不休地对我们进行着指导。当我成了孩子的妈妈后,妈妈是我眼中十五的月亮,把一辈子对儿女对家的热爱,慢慢在光华柔和的收敛中,显得宁静、安祥和慈爱。
有一则段子:女人在产房生孩子,剖腹产!孩子抱出来,一家人欢欢喜喜的抱着孩子上楼了!男人看到唯有岳母还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便问到:”妈,孩子都上楼了,您怎么不上去?”只听岳母说:”你的孩子上去了,可我的孩子还在里面!”妈妈的牵挂就是这么执着,此情此景,泪由心涌,瞬间湿化!
随着我的孩子也渐渐长大,妈妈老了。我的话语逐渐多了起来,妈妈却在言语渐稀中慢慢老去。有时候,妈妈拿着针,颤抖半天却把线贯不进针眼;有时候,妈妈夹起菜,油渍不经意径直挂满嘴边;有时候,妈妈洗着碗,叮哩哐啷碎片一地;有时候,妈妈吃着药,忽然就问是不是吃过了;有时候,妈妈陪着父亲聊天,忽然就说起家乡的老宅和秧田;有时候,妈妈正打着电话,忽然着急地说糟了糟了排骨烧糊了……糊涂了,说话慢慢就前言难搭后话;年老了,步履渐渐就显得迟缓笨重。妈妈说:哎,老啰。
“哎”一声叹,听得我锥心酸楚!
随着心酸楚的还有潮湿的眼睛。在我婆娑的眼中,看见双鬓花白的妈妈就像一盏温暖的煤油灯。太阳刺眼的光芒全然隐退,月光柔亮的铅华逐步成锦,煤油灯微弱的亮光温暖着心房,诠释着有一种记忆叫温馨。就是这盏温暖的煤油灯,陪练着我们姊妹挑灯习题,明媚了妈妈深夜嚓嚓宰猪草的背景。我曾在漆黑的夜里,手捧着煤油灯穿过孤寂的后院,看着灯苗在罩里摇曳,我用手捂着、护着、坚持着,希望灯火能这么永远地、执拗地陪伴着我儿时的、现在的、将来的似箭光阴。
光阴是河流里的泥鳅,一不留意便从指缝间溜走了,把妈妈对儿女们的牵挂,在泥里拉出老长老长一条痕迹!
妈妈说:“二女子,你瘦了……”
妈妈还说:“二女子的玥儿该上初中了……”
所有记忆的痕迹
都化成鬓边的苍白
旧了的年历里
掩不住的是你崭新的爱
身影矮下去了
一直在我需要仰望的高度
泛黄的照片中
绣在衣服上的小鹿
在昏暗的灯下
是一针一线的追逐
谁给了我绚烂的五彩
不只是衣襟上的缤纷
你那双清瘦的手
在不富足的酸甜苦辣中
拨动了日月更迭
而你的作品厚重又沧桑
是生命永不停歇的诗章
在倾斜的时光里
你毅然不变的立于冬的旷野
数十年如一日的
给我以春的富饶
可惜
我只能报你沧海一粟
却要
享有了你给的整个世界
今天是母亲节,因工作需要妈妈还要上班。中国人有一个美德以孝为荣。我想了想今天该是我尽孝的时候了,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给妈妈做一个可口的面包。我仔细地阅读起面包机的说明书,把用料按顺序、比例分别放入桶内。为了使口味更浓郁,我还放了草莓、鸡蛋、牛奶、奶粉,盖上盖子插上电源,选择菜单、重量、烧色,按下启动它就自动和面,然后预热。我在旁边焦急的等待着,过了一会儿一股草莓和牛奶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垂涎三尺。同时我又精心地挑选了几个大苹果先用清水洗净,然后把盐放入手心使劲地擦洗苹果,因为盐擦洗后可以杀菌、消毒,还可以防止苹果氧化,最后用开水冲洗干净。
妈妈下班了,我等待已久的面包也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盖子,惊喜地叫了起来欣喜万分,抱着面包机给了它一个甜甜的吻,脸上不由自主流露出得意的笑容。因为今天我做得面包比外婆妈妈做得还要好,我成功了。
我端上香喷喷的面包和苹果请家人享用,一家人沉浸在欢乐之中其乐融融,妈妈笑得最开心。
母亲节是一个属于妈妈的节日,这是天底下所有母亲的节日,每一个母亲都是值得被感恩,值得被赞美的,而我相信在这一天每个女儿也都会为自己的母亲送上自己认为最珍贵的礼物。祝母亲快乐。
在节日的前一天,我买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头花,我先把礼物包扎起来,然后骗家人说是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没有引起被家人怀疑的目光。我高兴及了,一是因为家人没有怀疑我,二是因为明天妈妈会高兴的怎没样呢?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床了,帮妈妈干了一些家务活,然后到床边悄悄的喊醒妈妈,妈妈早就醒了,我把她拉了起来,让她下楼把礼物塞给了她,然后匆忙跑走了。过了一会后看到了妈妈一双含笑的眸子。妈妈笑着对我说:“谢谢你的礼物”。我不好意思了,因为我得到别人的谢谢不多。我有对妈妈说:“今天我是你的助手,你要我干什么都听你的。”下午,我又帮助妈妈干了好多力所能及却很少干的事。忙碌了一天,我吃完饭倒床就睡。我还想着妈妈让我干的活真是累坏我了。我也知道了妈妈干活的辛苦,我在以后的日子里,要多帮家人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母亲节是天底下所有妈妈的节日,祝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可以节日快乐。
时至五月,天气乍暖,万物生机盎然,晶莹剔透的槐花铺满了桥山,翠绿的山上,透着点点的雪白,犹如挂满了一串串珍珠,高贵而不失典雅。闻着槐花淡淡的清香,想起了母亲,也想起了母亲做的槐花饭。
我出生在农村,记得小时候,村子里的树很多,各家各户门前门后,都栽有槐树。外公家门口就有好几棵大槐树,当时足足有我的小腰那么粗。那时人们的生活过得还可以,槐花饭也属于是一种休闲佳肴。
每到春季花开之时,雪白的花朵,密密匝匝到挂满枝头,清风拂过,犹如少女飘舞的裙袂;又如天仙下凡,悠然地散发着淡淡清香;又如一串串珍珠,随风轻轻摇曳,洒落的花瓣,好似向人间抛撒丰收的喜悦。远远望去,整个村子都浸在花的海洋,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槐花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那个时候,我经常往外公家跑,叫着喊着要上树捋槐花。看着一串串象小铃铛一样的花朵,翠绿中略带红点的花萼,洁白的花瓣,微黄的花蕊,我是直流口水。在树上先是捋上几把,直接塞在嘴里就吃,淡淡的清香,瞬间充满了整个心房。在树上折腾上大半天,好不容易捋了一大堆,就急匆匆地拿回家让母亲做槐花饭。
母亲做的槐花饭,其实很简单。先是用水洗干净,然后用面粉拌匀,放点盐,最后放在大锅上蒸。蒸出来的槐花饭,有多种吃法,我最喜欢用蒜泥辣椒汁蘸着吃,那种清香,那种味道现在想起来都流口水。其实,自从工作以来,回家的次数也少了,父母期盼的眼神,时常徘徊在自己的脑海中。“这槐花饭是你最爱吃的,我都准备好了,就等你回来尝尝。”母亲的话简短朴实,但这里饱含着对儿女的思念,也深藏着对儿女的爱,只是她不善于直接表达,但在儿女心中,这就是最伟大的爱!
一年又一年,儿女们都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在外奔波;母亲却慢慢变老。母亲陪伴了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叛逆的少年,走过了许多坎坷,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我们伤心流泪的时候,是母亲安慰了我们;我们叛逆疯狂的时候,是母亲包容了我们;我们失败难过的时候,是母亲激励了我们......她现在还牵挂着子女,只想着孩子们在外工作生活,要注意安全,注意身体。可是作为儿女的我们又为母亲想了多少?
又是一年槐花开,此时的我望着漫山的槐花,心里想着什么时候能够让母亲尝尝自己为她亲手做的槐花饭,让她放心,远在他乡的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也希望母亲身体健康,一切都好!
母亲节快到了,自己不能陪在母亲身边,故写下此文,略表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