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岛青年担当个人心得体会(实用三篇)

青春之岛青年担当个人心得体会(精选3篇)

青春之岛青年担当个人心得体会 篇1

1919年的5月4日,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图画。他们唤醒了沉睡百年雄狮,使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继而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使中国有愚昧、落后的状态开始向发展、富强的道路上迈进。

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然而,五四运动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伟大的五四运动的精神。在这种精神里,有着青年人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和使命,有着青年人振兴民族大业的赤胆与忠心。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落在我们青年人的肩上,五四的火炬,已传到了我们青年人的手中。五四的精神,需要我们青年人发扬光大。可是要弘扬五四精神,就必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青春?怎样的人生?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还是在拼搏中进步?

五四运动告诉我们,青年人要有正义感、更要有责任感;五四精神昭示我们,青年人要有爱国心,更要有进取心。我们的青春应该是飞扬的,我们的人生应该是激情的。因此,弘扬五四精神不应只停留在口号上,更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在生活中,要注意行为规范,着装得体,展示青年人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勇于拼搏,彰显青年人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

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世纪,是一个机遇与成功并存的世纪。一个有价值的人生应该是:无怨无悔的昨天,丰硕盈实的今天,充满希望的明天。

同学们,让我们拿出行动来,用激情,唱响人生最壮美的青春之歌;用青春,绘就人生最瑰丽的生命画卷!充实的人生,因为奋斗而更加美好;闪光的人生,因为拼搏而更加绚丽!

青春之岛青年担当个人心得体会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践行五四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五月令人向往,值得赞美。上世纪之初,1919年五月,中国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掀起了伟大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95个春秋过去了,以爱国主义、振兴中华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青年一代,并逐渐成为热血青年的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

青春最好的不是年华,而是我们的心境。这个心境就是用五四精神指引,在社会进步中扮演积极而具有建设性的角色。这个角色首先要热爱我们的工作单位及其岗位。一个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单位有机组成的,践行五四精神首先要从爱单位开始,没有这一点,弘扬五四精神仅仅是一句空话,找不到现实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在做好本职工作上,从甘心奉献上做起,有损于单位形象的话不说,与单位这个大局向违背的事不做,时时刻刻从单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约束自己,这才能够体现爱单位、爱祖国的五四精神。

其次要勤奋工作。有位哲人说过: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也许,在市场经济利益观作用下,有些人为个人想的多了,为单位想的少了。卫生也打扫,但打扫的不干净;领导、同事们安排的工作也做,但是拖拖拉拉;领导没有安排的,不积极主动去做。最终,人浮于事,疲于应付,工作毫无声色。我们青年一代绝不能感染这种价值观,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单位小事,我们都应该积极参与、积极进取、勤奋工作,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培养高效的工作作风和吃苦的加班精神。青春虽然是短暂的,但作为青春的我们年轻一代,要用个人勤奋工作,打造一个青春的岗位,一个青春的单位,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最后,就是要加强交流与协作。思想是永恒自由的天国,情感是天地交流的使者。没有交流与协作,我们青年人就不能够在社会进步中,工作中,生活中,扮演积极而具有建设性的角色.正如办公室工作一样,没有交流与协作,就不会成为精干、高效、协调有序、团结勤奋的办事机构,就不能充分发挥办公室的协调作用、枢纽作用和保障作用。举2个简单的例子:1个是来人接待,1个是信息宣传。去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办公室与各科室进行了思想交流,认识到我们的服务不够热情,服务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客人来了懒得倒杯热水.虽然这是一个小事,但通过交流,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工作上的不足,办事上的不细心。另外,就是宣传问题。有时候,办公室邀请电视台、报社来搞宣传,各科室都把手头的工作放到一边,积极配合,不辞辛劳,甘当群众演员,把节目录制好,有时还负责招待记者,为此宣传工作搞得绘声绘色。这一切都说明没有交流与合作,就不能增强工作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就不能促进了单位工作更上一层楼。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塌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的告诫我们青年一代的,让我们一起共勉吧!因为他不仅为青年人指出了实现青年之志的道路,也为我们践行五四精神,做好本职工作找到了方法。

最后,祝愿青年朋友们、同事们,以弘扬五四精神为己任,激扬青春风采,成为自己青春的主人、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青春之岛青年担当个人心得体会 篇3

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指出:“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大家理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要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这一重要论述,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

“明德”乃学术之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亲民”和“至善”是“明德”最基本的要求。自古以来,历代硕彦鸿儒所做的工作,都可从根本上归结为明德。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明德,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时追求的“叙国家之兴衰,著生民之休戚,使观者自择其善恶得失,以为劝戒”也是明德。

在这方面,古今中外许多先贤大德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司马迁20xx年著《史记》,班固20余年写《汉书》,玄奘17载成《大唐西域记》,司马光20xx年编《资治通鉴》,顾炎武20xx年撰《日知录》……他们留下的文化瑰宝无一不是经年累月的呕心沥血之作。

更让我们高山仰止的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学术精神。《资本论》这部耗费了马克思毕生精力的科学巨著,在其生前只出版了第1卷。马克思去世后,面对着堆积如山的草稿,恩格斯无私地承担起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第2卷和第3卷的艰巨任务,《资本论》第2卷1885年出版,第3卷1894年才得以问世。用列宁的话说,这两卷《资本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的著作。《资本论》第1至第3卷的创作和出版,历时半个多世纪。

青年马克思的一段话也许能表达明德的最高境界: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讲话中号召我们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遵循着先贤的榜样,当代的中国学人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起这一崇高使命。而要担当起建设中华文化的大任,就要按照所要求的,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只有践行这一要求,我们才能履行学者的天职,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在中国崛起的大时代中有所作为。

“明德”,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指出,“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这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明德引领风尚的明确要求。

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首先要反映现实、观照现实。中国学术有着悠久的经世致用的传统,有理想有作为的知识分子无不关注社会现实,直面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为国治民安上下求索。“以天下为己任”几乎是历代知识分子共有的情怀。顾炎武提出“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就是要读书人密切联系社会现实问题来研究学问,修炼“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让学术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回到火热的现实中来,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

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只有与时代同行的学术,才能够深刻地改变历史,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毫无疑问,这也是中国学术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只有通过“脐带”与这个时代连接起来,中国学术才能够健康成长。三年前,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只有植根于这个时代,我们才有可能创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要坚持并奉行正确的价值准则。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一定要把握正确的价值方向。从根本上说,学术不仅关乎知识的发现和生产,更关乎道德和信仰。像社会正义、基本伦理、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国与国之间的和睦等,都是应当肯定和维护的;而诸如暴行、仇恨、屠杀、侵略等,则必须予以谴责。

总之,在任何时候,学者都不应该回避、掩盖自己的价值倾向。“善善恶恶”、是非褒贬应当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基本属性。这种属性不能放弃,也不应弱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整个社会朝正确方向前进,是今日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原创之学问源于“明德”

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这为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开拓“明德”之路指明了方向。

中国历史从起点上就走了一条与西方发展不同的道路,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也是一条世界上从未有人走过的新路。要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中国学术就必须进行深刻转型,创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也就是说,当下的中国学术应该摆脱作为西方学术投影的存在形态,踏上一条艰苦的原创之旅。对学术界而言,这是一项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伟大事业,这也应是学术文化界所立之大德。

改革开放40年中国高速发展的秘密在哪里?中国经验给人类社会提供了哪些西方没有的东西?中国道路的特征是什么?而这些东西如何被概念化,或者提炼成带有一般意义的理论原则?解答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本土化,就是把中国经验升华为一般的理论原则。这就是要创造一种从中国经验出发,以回答中国问题为鹄的,从而最大限度地尊重中国特点、中国文化、中国传统、中国材料、中国数据、中国案例的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范式。而要成功锻铸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范式,中国学者必须具备大抱负、大境界、大追求、大关怀、大视野和大动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