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疾控人演讲稿推荐3篇

最美疾控人演讲稿(精选3篇)

最美疾控人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十年承诺,终生追求》。

每一天,当我穿上这身庄重的制服、戴上这枚红色的“中国税务”徽章时,就有一种沉甸甸的份量压上心头,这份量融铸着崇高的职责和神圣的使命,这份量渗透着无怨的承诺和无悔的追求。

相信在座的许多同志和我一样不会忘记1994年8月这个日子,在区上的礼堂里,区委书记把刻有“地方税务局”字样的牌匾交到了局长的手里,也就在这天我们地税人把“恪尽职守,扎根地税,为国聚财”作为了自己的承诺。一切从零开始,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写辉煌,十年的奋进磨砺,我们走出了一条充满艰辛、相伴辉煌的创业之路:从1994年到20xx年连续20xx年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税收任务,管理模式从“一人进户、各税统管”到“集中征收、重点稽查”。昔日简陋拥挤的办公房,如今已经被宽敞明亮的大厦所代替,手工操作的征管方式如今已实现了人手一机的信息化,互联网上也有了我们地税局的站点,纳税人足不出户就可以掌握到最新的税收动态。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在这不平凡的创业历程中,让我们不能忘怀的是一个个公而忘私的创业人。在这里,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普通的地税干部,他的名字叫王竟,1993年小王作为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分配到地税局稽查局工作,小王为人谦逊,虚心好学,参加工作不久就掌握了查帐的基本技能。稽查工作很辛苦,为了查一户企业,常常需要加班加点,翻几十册厚厚的账本进行内查,到十几个单位进行外调,可他总是干劲十足,毫无怨言。也就在小王成长为一名稽查能手的时候,可恶的病魔悄悄向他袭来,他全身关节变形,颈椎活动困难,医学界把这种症状称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医生悄悄地向我们解释“类风湿需要终生服药,正常人的散步对这些患者来说,就像在冰尖上行走,每走一步都会钻心地疼痛”。我们多希望这可怕的病魔能远离小王,然而这时的小王仍然和从前一样缓缓地走进各家稽查户,依然下发着各种法律文书,一丝不苟地查补着税款。领导和同事们劝小王多休息,小王笑笑说:“没什么,我能坚持”,他以病弱的身躯挑起了一副又一副重担,他把接手的案子办成了一个又一个经得起检验的铁案。也就是这个每天在冰尖上行走的小王,在20xx年的岗位大练兵里,背着8公斤重的书包,每天往返10 多公里,在短短的三个月里,从全市14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全市11名稽查标兵中的一员。在这,我还想说说我和小王之间发生的一段插曲,在去年全市标兵的颁奖仪式上,我和小王碰巧坐在一起,当主持人请所有人员上台领取证书的时候,小王对我说:“你帮我带下来好吗?我不能因为走得慢,而影响了我们局整齐的队伍”,就在那一刻,就在那台上、台下的欢声笑语中,我深深地领略到了地税人的追求。

因为我们选择了税收这个神圣的职业,就要学会牺牲,学会奉献,因为我们热爱地税事业,我们深爱着一同走过、并肩携手的地税人。

我们常说,只要税徽在闪光,我们就别无选择,因为税徽铸进了我们的情,因为税徽铸进了我们的爱,因为税徽铸进了我们的魂。如果再让我们重新选择一次,我们依然会选择做一名税务干部,身穿税服、头顶国徽,为国征税、为民聚财;我们要用亲切的笑脸,贴心的话语,赤诚的爱心建造起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连心桥,我们会用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努力来表达对地税事业永恒的爱恋。

如今,地税战线上千万个你和我,将带着无怨的承诺和无悔的追求,共同携手,去开创地税事业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最美疾控人演讲稿 篇2

有一种职责,叫并肩战斗;有一种使命,叫共守平安!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有这样一对对“最美逆行夫妻”,他们手挽手、肩并肩,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将“大爱”写进这段特殊的时光。

“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他们慎终如始,同心戮力坚守必胜信念

“爸爸妈妈,早点打败病毒怪兽回来啊!”吴学云看到视频里的小女孩摆出“奥特曼”的造型为父母加油,不由想起了自己四十多天不曾见面的两个孩子。大儿子马上升入高三了,妈妈不在身边,营养能不能跟上,天气忽冷忽热千万别感冒了影响学习啊;小儿子才三岁,夜夜睡觉都哭闹着喊不要离开妈妈。吴学云想到了最痛处,鼻子发酸、眼眶泛红,忍不住潸然泪下。但是她心里明白,孩子们需要她,人民更需要她。

新型冠状病毒让人避之不及,但负责采集隔离病例的标本的吴学云却天天和病毒“在一起”。这项工作处处潜藏着致病危险,吴学云需要每天从生物安全柜拿出可能携带病毒的血液标本放进离心机离心分装,离心时机内压力巨大,极易产生大量气溶胶悬浮在实验室里,每个比飞沫更微小的气溶胶颗粒都可能携带致病病毒,吴学云随时都有被感染的风险,因此操作时精力必须高度集中,每个动作万分小心、慎之又慎。不仅如此,由于样本处理需要在柜中进行,吴学云必须几个小时双手悬空操作,一天下来,浑身僵硬酸痛,加上穿着防护服呼吸受限,气管不好的吴学云只能靠不停吞咽强忍着咳嗽,常常因缺氧而头晕脑胀、恶心呕吐。

不仅如此,她始终坚持标本随采随送的原则,凌晨2点,拎着层层严密保护的四个大箱子赶往市疾控中心送检已经成为她的工作常态。她说:“每天都在和病毒近距离接触肯定担心,但是一工作起来,精力高度紧张,也就没有心思想其他的了。”吴学云以极度负责的工作状态,在与病毒赛跑的路上,始终全力以赴。

吴学云感到疲惫时,常常想起丈夫张济征激励她的那句话:“人家能干,你也能干,咱绝不当逃兵!”丈夫张济征是一名党员,在乡镇医院负责一线防控工作。疫情发生后,他一直深深扎根一线,冲锋在最前面。村民出现发热、胸闷等疑似症状,无论多晚,他都会迅速对接,必要时送医院做进一步排查;本镇出现密切接触者时,他带领队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几十天如一日,哪里最危险,哪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哪里最困难,他就会奔赴哪里指挥帮助。他明白妻子的累和苦,因此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着妻子。凭着这股韧劲儿,这对夫妇舍小家为大家,一路携行!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他们用真情感应真心,用情感感染情感

“我在大街上发现了一只蝙蝠,会不会有病毒,我需要报警吗!”一位大伯惊慌说道;“小闺女,我怎么咳嗽的厉害,是不是得了最近流行的那个肺炎了啊!”大妈害怕得快说不出话来。“大伯,您千万别惊慌,告诉我具体地址我们来处理,感谢您的及时来电。”“大妈您别紧张,咽干、咳嗽可能只是普通感冒,您在家多喝水,随时量着体温,一旦有发烧症状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好吗?大妈,您放心没事的。”接电话的这位工作人员叫密铫,是县疾控中心的接线员,自疫情发生以来,这样的问答每天都在上演。

群众们各类问题都有,咨询疫情信息、询问防护知识;各种情绪都有,着急的、恐慌的、暴躁的……每天回复几十个咨询电话,同样一个政策或问题要反复解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但无论多晚,电话里总能听到她充满温暖力量的声音。连续说一天的话,密铫常常口干舌燥、声音沙哑,但又不敢喝水,生怕上厕所时漏掉了重要电话,耽搁了数据信息的落实。

密铫不仅是一名接线员,莒南县出现第一位密切接触者后,密铫开始了电话协查工作。根据上级函件中提供的亲属的联系方式,收集、核实、整理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信息,第一时间掌握疫情防控动态及疫情信息数据。有些患者活动范围较大,涉及密切接触者也比较广,需要密铫一个不落地打电话核实。曾有一个疑似病例涉及41个密切接触者,4个小时后,最后一个密切接触者核实结束时,密铫才发现自己早已嗓音沙哑,脖子肩膀酸痛,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了。

协查过程中,一坐下就是几个小时,沟通、记录从不间歇。遇到不配合、隐瞒等情况,密铫总是耐心细致地解释沟通;甚至被质疑、被谩骂时,密铫也从不抱怨,总是替对方安全健康着想,微笑着倾听、从容应对,用她娇小的身躯默默承受着一切。数据无言,佐证有力。凝聚着疫情信息的上万条数据,是她一个个电话沟通出来的、是她一字一句记录出来的,这些不为人知,甚至不被当事人理解的默默付出,为疫情防控防范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和支撑。

甘于幕后的密铫身边,冲锋一线的丈夫始终与她并肩作战。丈夫林冬冬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是这次抗疫前沿阵地的“运输兵”。从腊月二十八到大年初一,每家每户都被温馨的团圆气氛笼罩之时,林冬冬却一直坚守在一线,无论白天还是黑夜。

林冬冬是妻子密铫眼里的“男子汉”。每次有疫情,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安全快速地把队友送到战场。他时常对同事们说:“我当兵的时候没上过战场,这次新冠肺炎防控,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是我的战场,我必须第一个上,你们谁都不能和我争!”他深知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披星戴月地赶往市疾控中心送标本成了家常便饭,有时忙完已是凌晨两三点钟。他放弃了陪父母吃团圆饭的机会,错过了陪妻子看春晚的约定,违背了答应孩子游戏的承诺,但他用一个人的胸膛挺在千千万万的百姓面前,挡住了病毒、挡住了寒冷,却留下了爱和温暖。他身上始终闪耀着“退伍不退役”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展现着一名新时代军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英雄本色。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他们让团聚选择了等待,却让坚守成为“常态”

“这次疫情来势汹汹,你天天都得去现场做调查,接触高危人群,我看着网上飙升的数字,开始在电话里一遍遍地嘱咐你一定要做好防护。在这场疫情中,为了他人的健康,你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线。我以你为荣,希望你保护好自己,平安地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妻子徐晓静写给丈夫田亮的《与夫书》,字句之间,流露着妻子对许久未见的丈夫的牵挂与思念。

丈夫田亮是一名流调队员,是前沿阵地上的“侦察兵”,疫情发生以来,24小时待命。每当收到疫情通知,无论时间多晚,都会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消毒、检测体温。过硬的工作能力,让他能够迅速摸清患者的旅居史、暴露史、接触史、发病前后的活动轨迹等“敌情”,及时为“指挥部”提供准确的情报。当妻子电话中一遍遍地嘱咐他做好防护时,他说:“就算是不为了自己,为了老百姓我也会做好防护的!”在自己最危险的时刻,他的心中最牵挂的,是百姓;最放不下的,还是百姓。为了守一方净土,他始终第一时间赶往最危险的地方,把安全的场所留给群众。

妻子徐晓静曾在云南省疾控中心工作,3年前,为了家乡疾控事业的发展,毅然放弃了省城的优渥条件,回到了家乡莒南的疾控中心工作。在这次战“疫”中,她负责防护及消杀用品的准备工作。从疫情开始,他们夫妻就主动放弃了节假日和周末,将刚满一岁的女儿托付给姥姥姥爷,自己只能抽时间去看望。

但丈夫田亮,已经几十天不曾见过一直被他捧在手心里的小女儿。每天下班回家抱起女儿转圈,女儿咯咯的笑声让他一洗工作疲惫;晚上睡前低声给女儿讲故事,哄她入睡;周末让女儿骑在自己肩膀去公园游玩,这时他感觉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父亲。这些场景,在疫情来之前每天上演。如今,每次视频的时候,田亮总是盯着屏幕不放,让女儿叫爸爸,“女儿又长出两颗牙”“女儿敢自己站了”“女儿可以推着她的购物车满家走了”徐晓静向丈夫细数着这段时间女儿的成长。无数个夜晚,田亮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的都是小女儿向自己蹒跚跑来的样子,嘴里喊着爸爸。而对正在抗疫的田亮来说,见女儿一面已是奢念。他下定决心,疫情结束,一定要和妻子多陪伴女儿,他不想女儿长大后,在记忆的最远处,看不见爸爸的影子。

抗疫路途中,无数伉俪夫妻在抗疫路上携手同行,他们从来都不是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是挺身而出的凡人。我们可能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不熟悉他们的面容,但他们的爱情在平凡中温暖着人间,在平凡中守护着生命。

春已至,陌上花已发。抗“疫”完胜日,吾爱归家时,定是山河无恙!

最美疾控人演讲稿 篇3

20__年春节将近,我们都以为这是一场普通的流感,然而过了几天新闻里报出新冠状病毒夺取一个个同胞的生命。新冠状病毒疫情,打破了我们期待已久的春节该有的欢声笑语。

“你可知道家人不想你去武汉前线,听说那里一些医护工作者也被感染了,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和疫苗,即使做好防护也如同走钢丝绳一样…听到老妈焦急的声音,才得知妈妈正与表姐视频对话,这时我也凑到老妈身边与表姐视频通话,说:姐,我支持你,弟弟以你为榜样,向她竖起大拇指,看到视频那边的表姐微笑得说,这次我是自愿申请加入武汉新冠状病毒防疫前线的。我是党员,这个非常时期我更要挺身而出,冲到一线,如果我不去的话,我肯定会后悔内疚的。她还安慰我们说:她心里不害怕,只是惦记不到3周的宝宝,担心他晚上醒来看不到妈妈会哭闹…看到视频里表姐忍不住擦眼泪,这时老妈再三叮嘱表姐要小心、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必须平安归来,不用担心家里…挂断视频,老妈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泣不成声了,从不在人前掉泪的我,看到这一切也不争气地掉泪了…老妈这个当姑姑的尚且如此,更别说我表姐的爸爸妈妈了。我舅舅和舅妈只有这一个女儿,表姐大学毕业后就被留在上海医院做护士工作,可想而知舅舅和舅妈是多少个舍不得和不眠夜…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做父母的愿意让孩子去冒险呢?

说起我的表姐她是一个活泼喜欢笑的人,有一头飘飘的长秀发,为了更好地打赢这场仗,她义不容辞地剪去长发,我只想告诉表姐说:你短发的样子更美丽!

上初三的我很少看电视,自从表姐出征后,现在我是一有空就守在电视机前关注武汉疫情,了解疫情的最新信息和动态,看到新闻里好多医护人员都献出了自己生命,我很伤心,我们不需要烈士,因为,我们需要这些逆行者的英雄们能好好活着!保重,我们的亲人们!

我向你们致敬!是你们为我们筑起了抵抗病毒的坚实城墙,是你们保证了我们在疫情中的平稳生活,是你们为我们在这场暴风雨中撑起了一片明朗的晴空。你们身上体现了人性最伟大的光辉,驱散了这个春天的阴霾,让世界充满温情。

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们一样做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