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如读高一那年,迷上了上网聊天。
当初阿如考上重点高中的时候,别提多高兴了,可没过多入,她就发现自己一点都不喜欢新环境。每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没有课外活动,也没有知心朋友,倒是在聊天室里,她可以随心所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阿如给自己起了个网名叫“清纯小妹”。在网友面前,她再不是那个埋头读书的好学生了,她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没人知道她是谁。就是在那段时间,她认识了一个叫“魔鬼”的网友。
魔鬼第一次点阿如名字的时候,说:“魔鬼来找你了,哈哈,你好啊!”
清纯小妹立刻说:“好怕!”她还调皮地在感叹号后面加了个表示害怕的图标,图标是一个小孩往后躲的样子。
“怕?怕就别和我玩了。”魔鬼的打字速度很快。
“偏要和你玩,你还能吃了我?”阿如知道,网上叫什么名字的都有,名字和人是两回事。他们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
接下的一个星期,他们几乎每天晚上都要聊上一个小时,尽管他们都没有问对方的真实身份,可阿如渐渐地发现,这个魔鬼比生活在她身边的人还要了解她的心思,每次阿如都只说了几句话,他就知道阿如那天的心情是好还是不好。到后来,阿如每天盼着快点到晚上,他们从没约过时间,却像商量好了似的,总能在第一次碰到的时间在网上见面。
一天晚上,阿如对魔鬼说:“我想和你见面,可以吗?”
魔鬼的打字速度很快,可这回却停了一会儿才说:“你刚读高中?”
阿如说了实话:“历害!你的观察力好强啊,我读高一,你呢?”
魔鬼说:“中学生不好好读书,整天泡在聊天室里肯定耽误了功课吧?”
“你管不着,”阿如嘴上硬,心里却很虚,前几天测验,她成绩落了不少。
魔鬼又说:“觉得自己特孤单是吧?觉得网上特自由是吧?能跟我说说你的心愿吗?“
“你是一位大哥哥吧,心愿我有呀,想要自由自在地生活,想有一个人能够理解我。”不知为什么,阿如很想和魔鬼说说心里话。
“让你给看出来了,我是在清华读书的大哥哥,我也刚刚考上大学,要是你三年后来清华,我们还能见面呢,这里很自由,也能交到知心朋友。”
“上清华我想都不敢想。”
“你很聪明,肯定行的。我也很想和你见面,少聊天,多读书,我们约定在清华见,好吗?”
阿如坐在电脑前,突然觉得自己不再孤独了,魔鬼说得对,不是精彩的世界拒绝了自己,而是自己把自己给困住了。这时候,屏幕上又跳出一行字:想见你,但只想在清华见你。说完这句话,魔鬼就消失了。
接下来的几天,阿如再也没在网上碰上魔鬼,他就这么不见了。阿如明白,这是魔鬼给自己的激励,她决定以后不再聊天了,她要去完成那个美丽的约定。但阿如不知道,其实有很多像她这样的女孩都爱上了魔鬼大哥哥,魔鬼专找这样的“清纯小妹”聊天,每次都说同样的话。
三年以后,阿如真的考上了清华的计算机系,可她想尽了办法,还是没找到一个网名叫魔鬼的大哥哥。
直到阿如读研究生以后,有一天,她无意间在一个聊天室里看到“魔鬼”在和一个“忧郁小妹”聊天,网上叫魔鬼的人很多,但他们之间的对话,几乎和多年前她和“魔鬼”的谈话一样!
阿如解密了他的账号,查到了他的地址。让阿如吃惊的是。魔鬼竟然住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县城里。想起那个美好的约定,阿如决定亲自去看一看。在小县城一个破旧的小院里,阿如找到了那个门牌号。房门开着,一个女孩坐在轮椅上,背对着门,面前摆着一台旧电脑。阿如敲了敲门,站在门中试探着问:“请问魔鬼是住在这儿吗?”
阿如又看了一下门牌,没错呀,于是又说:“我就是清纯小妹,我是特地从清华大学赶来看他的,我们有一个美好的约定。”
那个女孩沉默了一阵,说:“清纯小妹,我给你讲个故事吧。从前,有一个女孩,她16岁上高一那年,不知怎么的迷上了上网,在网吧一玩就玩到深更半夜,家里管都管不住。有一次她在网吧玩过了头,身上的钱不够付账,被网吧那个坏老板关在房间里,想趁机侮辱她,她从窗口跳了下来,把腿摔坏了。治病花光了家里的钱,她再也没法上学了。可这孩子,老毛病没改,不知又从哪儿弄来台破电脑,平时在街口摆烟摊,回来还是上网……”
阿如没听完故事就恍然大悟,眼前的这个女孩,就是网上的“魔鬼”,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别的同龄人不再走她的路。
鲁迅的《孔乙己》一经发表,加上媒体大力炒作,孔乙己一路窜红。不仅如此,他还当上了教育局副局长。想当初,他教人写字,连毛孩都不搭理,谁能想到他如今当上了教育局的副局长呢?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吧!
刚听到风声,那些取笑过他的人纷纷前来拉关系,也有部分人是慕名而来,虽然他的破屋子因此受了不少磨损,但他却满心欢喜。
上任第一天,他就优先分得一间屋子,还预支了工资。之后,几乎每天都有人登门造访,他家堆满了茴香豆和酒。其中许多人都是来拉关系的,说希望孔乙己照顾照顾,可孔乙己从没放在心上,其实是他不懂那些人的意思。他吃着茴香豆,想着要为大家作贡献,于是抛开以前好吃懒做的习惯,靠着他的偶像――孔子的精神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作贡献。
果不然,那地方的教育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两年后,孔乙己晋升为教育局局长。
这回他的屋子更大了,而且常常是高朋满座,来客除了带一大袋茴香豆外,还提着茅台、金六福、五粮液这些名酒,敬的都是红塔山、熊猫、大中华、芙蓉王这些贵烟。现在的孔乙己再也不是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的那个孔乙己了,他现在是西装笔挺,已完全解决了温饱问题,基本上走上小康之路了,其实他算不上很富有,住的只是屋,而非楼,每天骑着摩托车上下班,对于一个教育局局长而言,算是挺寒碜的。
有一次,有人找他说是希望给他儿子安插个工作,那人先是敬了支芙蓉王,又给孔乙己一瓶小糊涂仙,还塞给他五百块钱,意思是好歹糊涂一回,就安插一个。哪知孔乙己一脸严肃,说:“你把我们读书人当什么了?怎么会干这种勾当!”那人一听这话,缩回那只手,灰溜溜地走了。
而后,来他家的人越来越少。任谁都看得明白,那些极力讨好他的人无非是想讨个工作,安心工作或者升职,他们一听孔局长不吃这一套,怜惜以前送出去的贵烟酒都来不及了,谁还会再去送几回呢?而孔乙己去年看不明白,一直在纳闷。
一天,孔乙己独自走在街上,忽然一辆“奔驰”停在他旁边,司机向他招手,谁呢?定眼一看,原来是老乡阿Q呐!阿Q俨然一副富豪样,他俩寒喧了几句,阿Q载着孔乙己到了他家,是一幢别墅,现在他的老婆就是那个小尼姑。阿Q谈起了他自己的事,显得自豪而得意:“俺当初也只不过是文化部的小职员,后来花了近万元请领导吃了几回饭,到领导家作了几回客,不到两个月的功夫就一步一步升到了文化部部长。俺是有求必应,收钱是多多益善,没两个月呢,就将那请客用的本钱捞了回来……”
阿Q说得是津津乐道,孔局长听得是咬牙切齿,所谓“人比人,气死人”,想想自己兢兢业业干了两年,生活水准不过是在一个层面上徘徊,而阿Q呢?这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家伙不足两个月就攀上文化部部长的地位,又才一年零十个月的功夫就住上了别墅,开起了汽车,连尼姑都还俗给他当了老婆!哎……
阿Q看见孔乙己这副表情,便说:“想要致富,就这条路;不要这路,忙忙碌碌。”想必这是阿Q说过最押韵的话了吧。这话可不得了,孔乙己这个知识分子那坚固的心理防线,连500元也没有使它一丝动摇,这寥寥数语就彻底攻破了。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呐!
从此,孔乙己是一边受贿一边行贿,有时做梦都会梦见自己在数钞票,嘴里还叨念着:“多乎哉,不多也。”想必是早已忘却了他的偶像,也是同姓之人的“之乎者也”了吧!
过了再三年,孔乙己果真和阿Q一样住别墅,开小汽车。而孔乙己所在区域的教育事业一直在走斜坡路。终于孔乙己被撤职,不久又接到法院传票,最张孔乙己以受贿罪和行贿罪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所有个人财产。
在牢狱里他见到了阿Q,他已是颓唐不已,与那次他看到的阿Q简直判若两人。孔乙己后悔不已,谁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简直是间接将他送入地狱。孔乙己忽而记起他再三年没说过的之乎者也,嘴里念叨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每天的语文课铃声一响,班上便有一位同学在欢快的掌声和期待的目光中走上讲台,随着一声亲切问侯“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六十双眼睛齐刷刷地注视着他,新鲜的知识,深邃的思想,高贵的灵魂……讲到高潮处,班上静悄悄的,同学们的感情在燃烧,思想在飞翔,心灵在震颤。在又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演讲者回到座位,老师开始精彩的点评……这就是我们班的课前三分钟演讲。
星期二,我演讲了。题目是《不懂得什么叫做放弃》。
伴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怀着激动而又紧张的心情走上了讲台,开始了激昂的演讲。一开始心中不免有些紧张,后来我的心才渐渐恢复平静。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刻站在这三尺讲台上,就是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感觉。我看着台下那一张张熟悉的脸,再看看平日里只有老师上课站的讲台而今天是属于我的舞台,心中就充满了喜悦。虽然只有那么短暂的三分钟,但足以让我的心得到满足。
为了这个演讲,我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一个星期以前,我就已经选好了题材,并且把内容背得滚瓜烂熟,为的就是这个课前三分钟。因为我知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所以我这一次很成功。现在想起当天的情景,心里还是会沾沾自喜。
说实话,我很重视课前的三分钟演讲。我觉得课前三分钟可以帮我们积累知识和写作素材。因为平日里我们肯定不会太注重阅读,就算是读了也印象不深刻,但是课前三分钟可以做到两全其美,既可以听故事,又可以用聆听的方式去积累知识,并且加深印象。
由这个课前三分钟,我不禁想起了人生。一个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所以我们就要珍惜时间。不是有一位大师说过吗,“我们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这句名言对于我们这些年少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启发的,我们不可以奢望能活多久,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在有限的生命中做许多有意义的事。
课前三分钟,人生三分钟。是啊,三分钟固然短暂,但许多个三分钟加起来就是一个人的生命。人的一生中有多少个三分钟可以浪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