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教案(优秀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新闻两则》教案(优秀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新闻两则》自读理解卷 篇1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横岗中学 何 宁】

〖细和实〗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外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坚持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例如,在教学《新闻两则》时,课文的时代背景较难,学生不易掌握,教师再多的讲解也无济于事,所以,干脆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提出问题,教师点拨,理解课文。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中学 钱 韵】

〖运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推波助澜”·扩大容量,寻求“共生效应”〗

“提高语文课教学效果”是一个大课题。要切实提高语文课教学的效率,就必须使语文教学具有高质、高速、高量的特点。如果只有高质,却低速、少量,从整体观点来看,仍不能算是高效;同理,如果只有速度,只有高量,却低质、无效,也谈不上高效。只有高质、高量、高速三者紧密融合在一起,才算是真正的高效。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只有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实现。

例如,以往我在教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通过多媒体先向学生介绍新闻的一般写作知识,然后引导学生按照新闻的结构给这篇课文指出标题、导语、正文等;再通过多媒体把标题、导语、正文三部分分开来写,并把它们同时放在银幕上。学生通过直观比较,很快发现:标题(尤其是正题)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导语是对标题的补充,正文又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充。这样,学生就很快地学懂了这篇课文,又有效地掌握了写作方法。接着,我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节新闻采访片断,要求学生看后,自拟标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稿。通过交流,大部分学生写得都比较好。整个教学环节,只用了35分钟,节省了时间,可谓“高速”;学生又真正学懂了该学的知识,可谓“高质”;在较小的时间里,又学会了应用写作,可谓“高量”。

【山东省潍坊市外国语学校 孙志博】

〖新课程呼唤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要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看教师能不能引起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而不在于给了学生多少具体知识。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五条对学生的要求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发现,孩子喜欢做一件事,对它有兴趣,觉得需要它,即使你不教他,不督促它,他也会自己去学习,去钻研,去探究,就会拥有追求真知、探究科学的动力。同样对一门课程,教师教得苦、讲得累,学生就学得没有兴趣,感到枯燥乏味,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才勉强去死记硬背,这其实就是教育彻底的失败。语文课要激起学生兴趣,达到引人入胜,除了要求教师要掌握大量语言学、文学、史学等文科专业知识以外,更多的还要了解诸如时事、艺术、哲学、美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使语文课真正融会百课知识,使学生通过语文课学习,对人类文化精神财富进行了解、并对此产生追求与探索。不仅如此,教师要利用有效的真的活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例如将表演、演讲、辩论、竞赛、音乐等引入课堂,对写作及阅读可采用快速作文、创新写作、美文赏析、情景阅读等多种形式,还可进行多媒体、双语教学,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其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就是很好的激发学生求知的语文课堂组织形式。例如我在执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课时,通过播放有关渡江战役的影视资料,让学生真切的看到当年人民解放军冒着枪林弹雨、横渡长江天堑的宏伟景象,从中印象深刻地明确了这则消息的主体内容,了解了渡江战役为推翻南京国民政府22年反动统治、统一全中国起到的历史意义。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 范学英】

〖怎样利用课文插图·借助插图,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课文中的插图,除了用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外,还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既可以是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还可以是观察能力。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后,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根据插图内容描绘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壮阔场面。课文中不少插图可以说是学生看图作文的好材料,比起教师安写那些与学生生活沾不上边的作文来,效果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河南省济源市济水第一中学 王玉霞】

〖激情满怀 方见碧海兰天·师生互动,在综合中求得突破〗

所谓综合式,就是把语文课融合于各种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中学以致用,增长风识,培养综合能力。如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可由学生自愿分成若干小组,分头行动:历史小组的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有条件的还可上网搜索、去咨询老师、图书收集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背景资料,查找这则新闻前后的一些连贯报道;地理小组的学生可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张作战地形图;录制小组的学生可从相关影片中截取渡江战役的几个片段加以组合,在课堂上给大家展示、解说;新闻报道小组的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访问老师,了解新闻表达形式的基本特点和报道技巧,准备给全班同学做以现场报道及解说,于是这篇令人乏味的新闻讲读课,在不自然中就变成了一个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活动课,上得直观生动,贴近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同学们辛苦劳动的成果,他们怎能不售感兴趣,并分外珍惜呢?与此同时,这节课看似难以把握的重难点在师生互动中,也自然得到突破,无形又无声,一切虽是“随风潜入夜”,但却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非凡效果。

【湖北省恩施市来凤县实验中学 魏 明】

〖用现代学生观指导语文教学·课堂教学阶段〗

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讲科学,其次也要讲艺术,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和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且需要有相当的教育理论修养和正确的教育观念。

按照传统的教育观,教师把学生仅仅看作是接受知识的角色,教师的任务就是教课、就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关注的是学生的认知活动,学生其它方面的因素很少考虑,而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甚至是以听代思的学习。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他们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要走进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承认并开发他们的潜能。

语文课很大程度上是训练课,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归依”(一张志公)的课程。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仅要“教什么”,更要凭借课文“训练”什么。由注重“读懂”转到培养学生“懂读”。如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可先由学生读课文。读完后让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一一引导学生注意新闻导语,再要求学生用比导语还少的文字概括文章内容一一引导学生关注题目与内容的关系,并从中渗透新闻的有关知识,指导学生掌握如何根据需要高效阅读新闻的方法,把阅读的指导同学生的阅读过程结合起来。这里既教知识又教方法,教法中渗透了学法,较好地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作用这一要求。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叶老语)”学生在校学习课文是十分有限的,但他们通过教师有效的阅读指导,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能,学到了一辈子都有用的东西,将来就可以在继续学习以及工作、生活中不断吸收新营养,增长才干。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姚家巷中学 黄莉君】

〖以课本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写个性化作文·针对文体,激发表达欲望〗

狭义的新闻即消息,是新闻媒体常用的一种文体,用简洁、概括的文字叙述新近发生的事情。《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表述如下:“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据此,我在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之后,我先让学生把自己身边发生的真实的事情、甚至是新闻媒体报道的消息叙述出来,让他们明确消息并不难学,也不难写,只要把握其结构,再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即可。消除了畏难心理,有了写作欲望,小记者们报道的消息可不少:有报道自己因参加吉他学习班而刚刚在泾湖公园义演的;有报道自己同学因母亲的去世而伤心悲痛的;有报道校园食堂卫生亟待加强的;有报道年级故事会精彩纷呈的;有报道法制报告会场面激烈的;还有报道“神州五号”载人飞船胜利升空令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振奋、骄傲的……。可见,生活中的材料枚不胜举,关键看学生是否长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只要善于引导,学生们也情愿、乐于做生活的有心人。

【天津市蓟县尤古庄镇初级中学 牛宝林】

〖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课前认真归纳知识点,制作精美的课件〗

在上每一堂课之前,我充分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认真钻研教育教学大纲,把握好教材,归纳重要的知识点,对一堂课作整体规划,优化课堂结构,整理好思路。在此基础上,认真制作美观、精致的课件,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侧重于学生的感性认识,给学生一个很好的视觉表象,尽可能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核心。这样,为上好这堂课做了很好的准备,同时设想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前设计好解决的方案。比如,我在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消息时,利用 powerpoint 软件制作了一组精美的幻灯片,包含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人民解放军渡江的壮阔场面等图片,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陈 岚】

〖探究──语文课堂教学的春风·乐于成功,享受探究〗

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享受到探究的乐趣,才会有真的语文探究性学习。在关注探究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探究的过程,关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个性体验。因此,对探究学习的评价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事实证明,对学生微小成功的肯定,能促使学生去更加努力地去获取更大的成功。教师要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充分考虑语文课改的新思路,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爱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激发没个学生的上进心。例如在教《新闻两篇》中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消息的时候,归纳消息的标题为本课的难点。笔者课前寻找了当日报纸上的几则消息并去掉标题,让学生来给消息归拟标题。有很多平时表现很一般的学生在这个环节中表现优异,教师适时的肯定、表扬使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其他学生受到鼓舞也文思泉涌,归纳的标题甚至比原来的标题更新颖、更简洁。学生在肯定中找到了自己的亮点,体会了自主探究的乐趣。对于没有及时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生也不能简单的批评,应该尽量发现他们在探索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启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真确的结论。

【浙江省上虞市实验中学 朱利民】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提供大量信息,增加课堂容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传播信息快,单位时间内信息量大的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扩大语文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传递信息的速度,使学生接受的刺激源增多。特别是视、听觉的刺激增大。因此,开展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则有利于精讲多练,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增大语文教学信息容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篇军事动态新闻,又是解放战争的题材。学生如果不了解新闻的背景,是很难进入新闻的情境中去的。而要讲好背景,光靠导语中的那些内容是不够的。在教学时,可以这样处理:收集有关解放战争的背景资料、剪辑“渡江战役”的电影片断:辽沈战役胜利、南京和平谈判破裂、百万大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设计渡江战役简易地图,动感突出三路大军的渡江区域。这就缩短了学生与解放战争的时空距离。这个环节也为学生理解渡江战役的意义,理解字里行间洋溢着的磅礴的气势、胜利的豪情,垫下了基础。这样既节省了大量的语言表达和板书时间,又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印象深刻,提高了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周必舟】

〖个性化阅读及其教学策略·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有些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年代相去甚远,学生很难一下子就进入课文情境,无法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的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学生对战争缺乏感性认识,自然对文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为此,讲这篇课文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了三个小组,一组当播音员,一组当军事家,一组当主持人。学生按照自己的角色要求,认真阅读文章,完全把自己融入到了课文之中。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与文本对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阅读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片寻找自我、发展自我的人类“文化原野”,学生在其中广采博收,尽情吸取各种文化滋养,移情化性,培本丰源,保证其个性和创造性的成长发展。语文教师最大的职责就是要让学生建立阅读的信心与兴趣,唤醒学生的“自我”,让学生与文本对接,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去发现自我。

【广东省潮阳市黄图盛纪念中学 黄小娟】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唤起需要,初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学说:当个体对某种事物感到欠缺时就会产生心理紧张并马上转化为需要。而需要是人们行为的原动力。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设法让学生感到对知识技能的欠缺,产生学习的需要,初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在讲授新课,特别是含有可转化为操作技能的知识时,我很少说:“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而是把这种蕴含在课文内的知识技能作为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明白本身这方面的欠缺,需要掌握它们,从而调动他们学习这种知识技能的主动性。例如在开始讲《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我要求学生留意身边的人或事并根据所观察的写一篇新闻报道。因为学生还没有写新闻报道的知识,所以学生就感到欠缺写新闻报道的知识,有了学习的需要,学习的主动性就被初步调动上来了。

这种唤起需要的方法在上知识短文或应用文最为实用,最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第一中学 尹娥梅】

〖浅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散论〗

教材的难易程度不同,要使学生感到难的也新鲜、易的也新鲜,都乐以学习,就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我教学中对难度大的教材,要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化难为易,使其豁然开朗,有个新鲜感。如在指导阅读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解题时,结合背景讲清“百万”指部队之多,“横渡”指范围之广,给人以声势浩大,气势磅礴之感觉。由于学生初步接触新闻,有一定的难度,通过解题学生明确新闻的标题特点是简明概括,使学生即可豁然开朗,了解本文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构思成篇,化难为易。比较容易的教材,要加深加广从不同角度探求新意。

【北京市朝阳区垡头中学 苗春玲】

〖新课标下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借体验引导〗

有些课文写作年代久远,有些则反映的事件学生比较陌生,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打开生活宝库,强化他们体验,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沟通起来,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学生的情绪也就上来了。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其中的背景资料就离学生太远,我就把它换成《奥运健儿──刘翔一举争冠》这样的易理解的消息来讲。如此这般,学生兴趣大增,思路大开,形成了轻松而愉悦的学习情绪。

【河北省商丘市第一中学 王 涵】

〖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我认为阅读教学中讨论、辨析、纠错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获得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这种训练方式的特点是,创造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自己质疑、讨论、辨析、解决,让学生自己经过多次探讨、思辨完成。

例如,在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先要求学生从总体上说我军的进军过程,然后,要求学生认真分析我军进军的路线、进程。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是我中路军是否首先从中路进军,突破敌军北岸防线占领安庆城?二是我东路军经过一天激战后,是否将所有抵抗之敌全部消灭并攻占了江阴要塞?

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并不急于回答,而是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在小组内发言,互相讨论。学生们在经过第一次阅读后,一般都做出肯定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扣住关键字词再读,并讨论分析。结果明确了出错的原因,第一题的肯定回答是对“渡至”这一词语和长江防线的设置、渡江作战的历史背景不够清楚造成的。第二题的肯定回答则是对“歼灭”、“击溃”和“控制”这三个词语的表述程度理解不够确切而产生的错误判断。对于这些,我没有忙于引导和评价。而是要求学生继续阅读。在第二轮回答中要求学生自己解决评价问题。反复两三次阅读和答问,学生自己逐步感悟到此文准确、简洁的语言特点。这样,他们便具备了自己辨别、判断的能力,还掌握了学习方法,获得了自我发展的能力。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溪东学校 陈国明】

〖向特级教师学套路──宁鸿彬语文教学艺术初探〗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法”即“套路”,是初阶,“无定法”则是高阶,是“套路”熟后生巧的必然结果。特级教师往往因教学艺术精湛,教学风格独特为人称道、效法。年轻教师向特级教师学“套路”可少走弯路,早出成果。且看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的“套路”──妙问生花式。

教例:

师: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讲析新闻的特点之一: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师: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战役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讲析新闻的特点之二: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没有干巴巴的讲解,没有细碎繁琐的分析,而是以问题铺路,很自然地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新闻两则》教案 篇2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录音新闻,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因为录音新闻既不同于一般广播稿,又不同于学生常见的电视新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把握录音新闻的特点,可采用听录音新闻或模拟播音的方法。

2、本文报道的是重大历史事件——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了解这一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实际,特制定如下内容: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本文。学习时间: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箭上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火箭发射成功的盛况,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火箭发射还很不容易,你想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盛况吗?今天我们借助“录音新闻”来回味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二、展示目标三、展示预习

1、同学交流积累的词语。

2、学生自学效果交流(出示投影)。要求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它们从容不迫地在各自的就位点下锚停泊。(2)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3)并且把测得的轨道数据源源不断地输送进中心计算机。(4)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四、朗读课文

1、教师点拨: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一是黑体字,另一种是括号内的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黑体字报道的是事件

,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

2、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组织方法:一学生读黑体字,一学生读刘长乐,一学生读麻振,一学生读王惠悫。其他同学表演括号内的内容。要求:要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

3、学生评析。五、探究练习(投影)结合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内容,体会下列句子在播音时所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1、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2、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

3、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

4、各位听众,这时候我们看到直升机已经飞抵落点上方,对火箭落水瞬间施放的荧光染色剂进行精度照相测量。

5、指战员们拉响了汽笛,扩大器中奏起了国歌,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处理方法: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朗读句子,注意语速、语调,读出感情。六、理清思路,把握内容合作讨论解决下列问题(投影)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本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的,说说这样组织材料的好处。

3、在火箭发射成功后,记者采访了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听了他的话,你有什么启发。

4、如果你在发射现场,发射成功后,你的心情这样?你能用具体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吗?七、体会本文语言的特色1、

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作赏析。例:它(潜艇)象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赏析:用比喻的手法,把潜艇下沉的动作写得十分具体、十分准确、十分形象。

2.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是本文的语言特色,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说明吗?想一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八、课堂总结学生谈学习体会,以“我学了这篇课文,了解了……”的形式,进行说话练习。九、布置作业

从最近的报纸上找一则新闻,进行模拟播音,再回家播给家长听,请家长评论。

《新闻两则》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了解新闻体裁的特点。

2、体会文中语言的准确精练、铿锵有力,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积累生难字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新闻背景,掌握两则新闻的写作意义。

2、通过比较了解新闻的不同特点。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与价值观

增进学生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1、了解新闻的特点

2、抓住战争的主题

教学难点:

品味精练准确的语言。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熟悉课文内容,收集有关背景资料,绘制渡江示意图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要点: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介绍新闻背景,感知新闻内容,抓住新闻要素,理清新闻结构,分析新闻特点。

一、课文导入

(有感情地朗诵毛泽东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宏大的战争场面,感受这场伟大的正义的战争。

二、检查预习

1、请同学们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渡江战役的资料在课堂上展示、交流。教师补充,明确渡江战役背景。

2、字词学习

荻港溃退歼灭锐不可当

三、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新闻要素

1、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在文中的示意图上画出三路大军的渡江区域,并分别标明渡江时间、人数、地点。

3、复习记叙的六要素,并指出本文中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师明确:记叙的六要素也就是新闻的六要素。)

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经过: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

结果:百万大军胜利渡江。

四、理清新闻结构

1、快速默读课后练习一,回答问题:新闻的结构可以有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同座互问互答)

2、如果说阅读新闻有三种方法:浏览、略读、精读,请完成下面连线题,并说说理由:

浏览主体

精读标题

略读导语

3、快速默读课文。

(1)指出本文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

(2)说说导语部分从几个方面对新闻的内容作了概括。

(3)主体部分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报道三路大军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

4、教师朗读一则短小新闻,请学生指出其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渡江战役的基本情况,了解了新闻的要素和新闻的结构,对今后学习新闻文体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一则新闻,指出其六要素。

2、在报纸上找一则新闻,准备下节课在课堂内交流。

3、课外收集有关解放战争的资料。

4、完成同步作业相关内容。

第二课时

要点:继续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分析新闻特点。学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明确战争主题。

一、检查复习:请同学将课前准备的一则新闻在班内朗读,其他同学分别指出新闻的要素和标题、导语、主体部分。

二、默读课文,分析新闻特点

1、新闻的作用是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因此“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本文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新闻的真实性?

(人数、时间准确,叙事客观真实)

2、划出本文的电头部分及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从中可以看出的新闻的什么特点?

3、说说本文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为什么?除此之外,本文还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并说说其在文中的作用。(本文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同时也指明了渡江战役的背景。)

4、结合本则新闻的学习,请谈谈你对新闻的特点有哪些认识。

三、在整个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进攻三个阶段,进行了大大小小无数次的战役,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毛泽东的另一则报道解放战争的新闻《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四、学生展示资料,了解战争背景。

五、字词学习

鄂豫阻遏绥靖阌

六、分析讨论:

1、理清新闻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文章;找出消息结构的五部分,划分层次,理清思路。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归纳:

消息的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人物:中原我人民解放军。

地点:南阳。

消息的标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