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教案【通用5篇】

初中音乐教学,不只是跟唱和欣赏。创设一个以创新、开放和拓展为主的趣味课堂,不仅是新课程新理念的需要,而且是学生和家长的需要。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音乐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八年级音乐教案 篇1

【导语】

寒假刚刚开始,在青少年活动中心、省城各大校外兴趣班都出现了报名火爆的场景,更有美术班、舞蹈班一席难求的现象。兴趣班如此火爆的背后,有不少家长坦言:现在中考都要考音乐、美术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中考改革真像家长所想的这样吗?全科开考,难道就是报兴趣班让孩子学音乐、美术这些课程,才能赢在中考吗?1月10日,报记者专访了西宁市教育局中学教育处负责人。他认为,这其实是对中考改革的一种误读。热点回应之一:全科开考,并不是意味着要突击兴趣班从2017年起,西宁市开始积极稳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此次改革不仅积极与高考改革对接,为高考改革做好铺垫,还将努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的潜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打好基础。同时,使学、考、招有机衔接,逐步改变“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的传统做法。目前,就读八九年级的考生怎么办?这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据介绍,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目前就读八九年级的学生按照西宁市现行的中考办法执行。西宁市城区2017年9月1日入学的七年级学生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文件要求,开始进行改革,西宁市三县从2018年9月1日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2020年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全科开考,并不是家长所想的突击兴趣班,学习音乐、美术课程这么简单。音乐、美术也仅仅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两个小部分。全科开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的潜质。这不能成为家长和学生的负担,反而是让孩子们学得更快乐。”中学教育处负责人说。热点回应之二:全科开考科目、呈现方式以及分值细读中考改革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所有科目,即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和实验操作。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和实验操作由西宁市教科院制定考核标准,由学校组织实施,以等级的方式呈现考核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的参考。计分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和体育,由西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试成绩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体育考试组织两次,取成绩的一次计入升学成绩;其他科目的考试组织一次,按实际分数计入升学成绩。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分值是依据什么确定的?分别是多少分?依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规定的各学科课时标准数及所占比重,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相关规定,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各设置为120分,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各设置为60分,体育满分设置为50分。热点回应之三:学生综合素质怎么评价、以什么形式在中考录取中呈现评价结果这是所有家长都关注、都有疑问的一个环节。据介绍,综合素质评价是这次中考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要把这项改革落到实处,西宁市教育局下了很大力气。西宁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上线,平台向全市所有学生和家长开放,教育部门、学校和老师均能登录平台,随时记录和存储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过程中有代表性的评价信息。西宁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与能力、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实践与创新五个评价维度。也就是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德、智、体、美。怎么进行评价?以“西宁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系统”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评、互评、师评,以等级呈现评价结果。各评价维度等级比例为:A等占学生比例的50%、B等占45%、C等占4%左右、D等不超过1%。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评价一次。初中毕业时再将三个学年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合成一次,作为学生初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评价等级如何计入分数?评价结果为A等的学生,升学成绩按50分计入;评价结果为B等的学生,升学成绩按45分计入;评价结果为C等的学生,升学成绩按40分计入;评价结果为D等的学生,升学成绩按30分计入。热点回应之四:学生负担加重?不会!说到全科考试,是不是负担会变重?这样的疑问是完全不成立的。教育部文件中要求,“已经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的地区要统一规范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减少考试频次,减轻学生负担。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是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所有科目都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学生都是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社会实践则是提倡学生参与社会活动,适应社会生活,增强适应能力等;生物、地理遵循“学完即考”的原则,在八年级下学期组织考试,不会给学生在九年级时造成过重的学习和考试压力;学生九年级时所学科目及考试科目与现行考试科目基本一致。

八年级音乐教案 篇2

一、竖笛教学的背景及意义

真正让我对器乐教学进入课堂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缘起于一次音乐期末歌唱考核后的反思。在对高年级学生歌唱考核后,我惊讶地发现几个现象:第一,班级整体歌唱水平的差异竟然完全体现在班级男生整体歌唱音准、节奏、情感的差异上。歌唱水平不佳的男生大多处于变声期。第二,所有班级女生的整体音乐歌唱水平远远优于男生的歌唱水平。歌唱对女生而言似乎不是那么困难。第三,个别男生处在变声期,音准极好,但声音弱小,缺乏自信或是能够用假声非常准确地演唱出歌曲的音高。有了这样的发现,当时我就得出一个结论:提高高年级男生的歌唱水平某种程度上就是提高高年级整体歌唱水平。

与此同时,也想到了一些对策:第一,把变声期用假声歌唱的那位男生作为个案去分析研究,提炼指导变声期男生歌唱的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深入探究,总结经验,全面推广。第二,在校为学生搭设整班表演的平台,培养整班竞赛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提高班级凝聚力,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欲望,促使整班歌唱能力的提升。第三,切合实际,提供选择,变革考核方式促进变声期男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实际效应。

很多男生无法跨越变声期的困扰,应在心理上对其进行疏导。男生在实际教学中不能有效地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表现音乐,如果还是单单从歌唱方面对男生的音乐表现能力进行考核,显然不切实际,也有失公平,甚至会挫伤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介于整班歌唱考核的现象和结论,我真切地意识到:完全可以容纳小乐器的演奏,如竖笛、口琴、葫芦丝这些乐器每节课5至10分钟的集体教学,以或舞蹈或说唱的形式进行考核。让男生和女生采用适合自己的音乐表现方式,让学生拥有多种表现音乐的方式,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而且从根本上提高了表现音乐的动力。学生有了学习的规划意识,才会产生学习音乐的信心,表现音乐的自信。

有了以上的教学反思,本学期开学初我针对学生学习竖笛的意愿进行了调查,调查前向学生阐述了把竖笛引入课堂的原因:竖笛能更好地让我们体会音乐带来的乐趣,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表现音乐的方式,甚至会成为我们终身音乐学习的伙伴。调查结果是:每班超过七成的学生希望把竖笛引入课堂。于是我决定在第三周就开始竖笛教学。

二、竖笛教学的方法及反思

几年前的竖笛教学经历是我再次开展竖笛教学的第一教学资源。当时第一节课我就把竖笛的构造、指法、从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二组的c音阶统统教给三年级的学生,生怕学生学不会而无法很好地在第二节课学习法国儿歌《两只老虎》。结果花费了很长时间整班才勉强完成《两只老虎》的齐奏,当时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累”,甚至认为学生的愚钝。虽然在当年的六一文艺汇演中,在教师电子琴伴奏下,挑选了近20个学习优异的学生表演了竖笛合奏《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这首歌曲而广受好评,但是当想到整个班级还有近30个学生没能参加演出,就觉得没能很好地落实器乐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集体展演”的第一教学原则。

于是我深刻地认识到器乐教学不是有了充足的学习技巧,才能够正式学习吹奏乐曲;刻意地追求技能,只会残酷地流失学生对器乐教学的兴趣。提高器乐教学的情趣和效率,要站在学生的立场,面向全体的学生,起始阶段紧紧围绕旋律音少、节奏简单的乐曲展开教学。教学目标要难易恰当,以“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到”为出发点;教学过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学形式要丰富多样,吸引学生;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激趣促效;教学宗旨始终落实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体验器乐学习乐趣”上。

1.选曲定调是关键

在以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整班八孔竖笛器乐教学为原则背景下,介于多年前竖笛教学的经验,以及苏教版歌唱教学内容编排的启示(旋律、节奏、音程简单易学,知识技能积少成多、循序渐进),教师首先考虑竖笛教学所使用曲目旋律音要少、节奏简单;其次,曲目选择的调式涉及到的音符是否易于吹奏。笔者选择苏教版三上《乃呦乃》一曲,挑选G大调作为首次竖笛教学的调式,把较易吹奏的三个音:小字一组的g音、b音,以及小字二组的d音作为竖笛教学第一课学吹的音符。实践证明:八孔竖笛最易吹奏的音域范围在小字一组的e音至小字二组的d音之间。而《乃呦乃》在初步教学时之所以定在G大调就是围绕这一理念。第四周从我教室里传出钢琴轻柔伴奏下,整齐、悠扬的竖笛声时,从门前经过的师生无不投来羡慕的目光。

2.同曲移调是妙法

平日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一首具有鲜明特征的乐曲背后隐藏的巨大音乐教学价值。像《乃哟乃》这首土家族的儿歌之所以成为高年级八孔竖笛教学的首选曲目,我这样来分析:

(1)音符较少:只有主和弦的三个和弦音。

(2)节奏简单:只有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两种时值的节奏组合。

(3)音程稳定:以主和弦的大三度、小三度、纯五度为主。

(4)适合移调:《乃哟乃》一曲歌唱教学中定调为C大调,而如若在八孔竖笛的起步教学阶段一开始便选择C大调,则会给教学带来负担和困扰,因此需要移调。

我们不仅要考虑所选乐曲的定调是否可以演奏,而且需要进一步思考选定的调式是否最大限度地便于教学,以及深刻认识所选乐器的演奏特征,演奏音符的难易来确定调式。同时,我们必须娴熟地掌握常用调式近关系的转调。C大调近关系调式不就是上方纯五度的G大调和下方纯五度的F大调吗?对于《乃呦乃》此曲而言,C大调下的乐曲吹奏在八孔高音竖笛中是极限,而近关系的F大调和G大调远远易于C大调的竖笛教学。之所以先选择G大调展开教学是因为此调的演奏指法比F大调容易掌握,特别容易让学生获取学习的成就感。在整班学生能熟练吹奏G大调的《乃呦乃》一曲后,F大调的《乃呦乃》自然成为教学的首选,然后才是C大调《乃哟乃》一曲的教学。《乃哟乃》三个大调教学完成后,我并没有终止此曲的移调教学,而是果断选择D大调《乃哟乃》的教学。因为学生掌握C大调的中央c八孔全按指法后,对于D大调下的升fa(全按的基础上,只需空出四孔)一音的学习就很容易。有了这四个调式的音程学习,实际上学生已经基本掌握除小字一组e音外C大调的基本音阶,以及小字二组d音的指法。这就为学生学习含有更多音符、更多音程,复杂节奏的乐曲,乃至轮奏、多声部合奏形式的乐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技能教法是保障

吴斌老师指出:“竖笛技能上的问题,不是指老师们在器乐合作中的问题。而是声音控制上的问题。竖笛合奏要求的声音是直的,而有的老师的声音是波浪形的,有的声音是开始强而后弱的,这都是不良的吹奏习惯……其实我们最初学习的这个最简单的――一个长音的吹奏技能,就是器乐学习最主要、最重要的内容。[2]”介于学习到吴斌先生对器乐教学基本技能一针见血式的指导性建议,以及个人对八孔高音竖笛这件乐器特征的理解,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充分感受器乐演奏的基本情感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以上三个器乐技巧指导原则展开教学。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演奏技能的指导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1)多多聆听学生吹奏,及时捕捉演奏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整班、小组内的齐奏,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学习状况。如果教师对整班、小组、小群体内学生的演奏缺乏敏锐的听辨能力,或是发现问题听之任之,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将慢慢退化。我们有责任让每个孩子在多种演奏形式下进行音乐交流。教师只有力争听到每个学生的演奏,才能发现问题,迅速总结问题,思考对策。

(2)准备充分做好示范,对比演奏解决问题。在竖笛教学中,教师做好充分的演示准备,展示富有感染力的演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捕捉到问题,就要还原问题,对比演奏,先从听觉上找出差异,然后讲解差异的根源,学生才会心领神会。

(3)技巧难点逐个指导,指法标识直观引导。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的准确定位,直接关系到教学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成效性。为了能让学生统一、完整地齐奏乐曲,在初学时让学生明确整首乐曲所使用的音符和指法显得特别重要。当学生能识读乐谱,又知道所有音符的指法,学吹乐曲才会更加顺利,更有效率。我的做法是:在黑板或者课件乐谱上标识所有音符的指法。在学吹前,教师引领学生找出整首乐曲所使用的音符,对照乐谱上标识的指法,带领学生练习每个音符的长音,以及这些音符组成的上行、下行音阶。随后,要求学生时刻关注教师的演奏,同步徒手练习指法,杜绝看着手指和音孔进行练习。最后,学生对照标有指法的乐谱逐句观赏、徒手练习和对照标有指法的歌谱集体吹奏练习。

(4)指挥手势掌舵领航,钢琴伴奏艺术渲染。器乐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整班教学和合奏练习,这就和歌唱教学中的合唱教学建立很多类似的教学方法联系。合唱教学需要指挥才能做到音色统一、声部均衡。同样,竖笛教学也需要教师的指挥。用科尔文手势结合合唱指挥手势的方法,不仅统一了学生演奏乐曲的速度,而且学生更加明确了当前演奏的旋律音和节奏,还能很好地领会乐曲的进入和终止。这是照顾到所有学习层次学生的一种较有针对性的器乐教学方法。教师的指挥手势不仅要准确到位,而且应该具备观赏性和审美感,学生才会提高演奏的专注力和愉悦感。

4.融合听唱互促效

器乐教学在培养学生识谱、音准、多声部感觉、音乐创作和表现能力等方面具有强大的独特作用,为歌唱教学和欣赏教学提供有力的学具功效。不仅仅是因为学生识谱能力增强了,演唱歌曲和乐曲主题变得轻松,从而提高歌唱和欣赏的效率与水平。最重要的是在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演奏技巧之后,教育同行们最为头痛的合唱教学,学生依靠乐器的演奏可以迅速体验多声部磁吸般的多彩效果,建立美妙的声部感受。久而久之,学生的和声、多声部感觉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另外,一些音域较高的乐曲,学生无法通过演唱乐曲主题较好地体验音乐形象的特征,如果能用高音八孔竖笛演奏乐曲主题,并有效结合其他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将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和理解乐曲特有的韵味。

反之,学生已学的学唱歌曲或者欣赏乐曲的主题或喜爱的歌曲,只要学生胜任演奏,就应成为器乐学习的第一教学资源,越熟悉的教学内容越是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运用不同的表现音乐的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视奏能力和识谱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官。

5.创新合奏促审美

合奏是器乐演奏最常见、最核心、最能发挥乐器性能、最能体现器乐作品特点的一种演奏形式。竖笛起步教学中,学生的演奏技能较为稚嫩,教师很难找到适合学生演奏的合奏曲目。事实上,技巧较为简单的竖笛合奏乐曲并不多。很多音乐教师意识到,合奏乐曲最易让学生体会到在器乐演奏中音乐合作带来的快乐,声部协和带来的融洽。在合奏时,对于速度、节奏、音色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声部越多难度越大。多声部的合奏更能淋漓尽致地让学生体验到和声的美妙、合奏的乐趣。诚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阻碍了很多教育同行在器乐教学之路上的前进脚步。在此情形下,我坚定地选择了创作适合学生竖笛合奏练习的三声部作品G大调《小星星》。

一开始我只创编了一个平稳进行的和弦低音行进旋律声部,当我和学生初次尝试二声部合奏后,学生喜悦的眼神中流露出对美妙和声的喜爱之情,学习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他们果然很快学会了低声部的旋律吹奏。当教室里第一次响起学生和谐的二声部竖笛合奏后,我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当即表态:“下周老师再给这首曲子写一个声部,作为奖励送给你们。”同学们一听,欢呼雀跃起来。我守信地创编出了中声部,这才完成了G大调《小星星》两声部的创作。从合奏练习中,学生真正体会到了音乐中的主宾之分、谦让之礼、和谐之法。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慢慢散发出自然状态下的人际交往礼法之味。

有了成功的创编经历和美好的教学体验,我就开始思索如何紧紧围绕音乐基本要素逐步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和审美能力。首先想到的就是运用轮奏这一合奏(卡农)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协作能力,树立较为稳定的“恒拍”概念,体验不同寻常的合奏艺术享受。选择怎样的教学素材呢?的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的主题(两只老虎)再合适不过了。在教学中,学生能整齐、富有音乐表现力地演奏出单声部主题后,教师采用卡农的形式吹奏二声部,一组学生演奏第一声部,学生不仅听赏出声部进行的规律,而且对同曲卡农的形式有了直观的认识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练习中学生很容易发现稳定的速度在合奏时的重要性,教师这时出示二声部的乐谱,学生对照乐谱进行演奏明显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较好地完成二声部的卡农合奏后,就以欣赏视频为突破口,让学生分组完成欣赏任务:每个声部三部卡农时,需要几遍连续的演奏?卡农的交叉乐句是第几乐句?学生都能准确地发现每声部连续演奏3遍,后一声部都是在第四乐句进行卡农合奏。学生理解了三部卡农进行的规律之后,吹奏练习就较为顺利、较有效率。

通过这两首乐曲递进式的八孔竖笛创新教学,师生都获得了较大的成长。这两首乐曲的合奏表演将依托学校文娱汇演的舞台进行汇报展演,重新塑造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对八孔高音竖笛这件小乐器的全新认识,提高全体师生对小乐器教学的兴趣。

虽然我在高年级八孔高音竖笛教学只有短短的十周时间,每节课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教学,但教学效率和教学价值已远远超出预期的价值设定。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体验器乐学习乐趣”的整班小乐器起步教学的探究,对后期器乐教学、音乐教学的价值体系构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终身音乐学习愿望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八年级音乐教案 篇3

【国庆节文艺汇演活动方案】

双胜中学青春齐飞扬 共享中国梦暨庆十一文艺汇演方案

一、汇演目的及意义

十月,是孕育希望的季节,十月,是放飞希望的季节,十月,是展示青春风采的季节。为庆祝十一国庆节,歌颂祖国、弘扬爱国精神、抒发爱国情怀,提升校园文化底蕴,展示我校青年学生的风貌,学校政教处及团支部决定举办一次文艺汇演。

二、汇演主题

青春齐飞扬 共享中国梦

三、文艺汇演领导小组: 组 长:朱宝才 副组长:刘平 李志鹏

成 员:马海龙 马树杰 李建志 徐学谦 田勇 拱宝山

蔡鑫 各班主任

参赛班级:七、八、九年级

四、汇演日程

1、准备阶段:9月2010月11日

2、正式演出:10月12日下午

五、汇演地点

教学楼前

六、选送节目要求

1、各班选报两个节目,要主题鲜明:歌颂祖国、弘扬爱国精神、抒发爱国情怀。

2、节目形式:歌伴舞、小合唱、舞台剧、舞蹈(霹雳舞除外)、独唱(可有伴奏)、小品、曲艺、相声等等皆可。(注意:一个班级必须有一个集体节目,不准有大合唱)

3、节目要求

表演类:要求精神面貌好、表情自然、服装得体、节奏感强、动作优美。

歌唱类:要求歌曲内容健康向上、台风好、不矫揉造作、音准好、节奏稳、音色优美、深情并茂、服装美观大方。(独唱、二人合唱或小合唱等要设计动作,自然大方)

七、具体筹备工作安排

总策划:校委会 活动筹备:政教处、团支部 汇演工作人员:

摄影摄像:田勇

主持人组:李志鹏(负责主持人选拔及培训)

学生主持2人

软件支持:白音孟和、蔡鑫(伴奏和背景音乐) 舞台设计:拱宝山、田勇(舞台背景设臵及布臵) 音响调试:白音孟和、吴佳楠 节目筹备:各班班主任

节目艺术指导:蔡鑫(各班节目审核、指导)

后勤保障:负责评委席的布臵、横幅、舞台搭建等

安全保卫组:穆乔、王春、李景光、张立东、孙爱峰(负责维持各班班级秩序、安排各班学生带凳子按规定位臵就坐和结束后退场及安全工作)

道具、服装、化妆:各班班主任 奖项、奖状、奖品:田勇 卢志红 颁发组:第一名、一等奖颁发:朱宝才 第二名、二等奖颁发:马海龙、刘平

第三名、优秀奖颁发:马术杰、李建志、董新峰 评委: 张宏立、石峰、麻方英、李玉平、米久玲、王岩 团菊

成绩统计:包志明、李国强 八、奖项设置及标准

奖项设臵:1.七、八年级取前三名、九年级取前二名,班级评比分别加5、3、1分。

2.节目奖:取前三名: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组织奖5名。

评分标准(满分10分):进场0.5分、服装0.5分、舞台表演6分、节目内容2分、节目特色0.5分、退场0.5分。

九、注意事项

1、各班必须在9月25日将文艺汇演节目报送到蔡鑫老师处。 2、各班将节目音乐伴奏尽快交至白音孟和、蔡鑫老师处。

3、各班节目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

秩序。成型后请蔡鑫老师指导。

3、加强安全教育,排练时,一定要做好准备动作训练,避

免扭伤手脚的情况发生。

4、舞蹈服装、道具各班自备。化妆工作、节目音乐伴奏由各班班主任自理。

5、教育好学生观看期间,请保持场地卫生及会场纪律,特别是汇演结束后,清理好自己所在区域的卫生;会场秩序维持老师及时到位。

6、班主任老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指导,以保证节目的质量。

八年级音乐教案 篇4

【关键词】音乐教学 比较法

《音乐课标2011版》在“过程与方法”中明确提出“运用观察、比较和练习等方法进行模仿”。因此,在日常的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笔者注重探索、实践如何有效运用比较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会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在音乐上的持续发展。

一、运用比较法学习乐理知识,促进学生自“渔”自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音乐课上,乐理知识教学较为枯燥,对于低年级儿童尤其是,纯理性的解释是难以接受的,这就需要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白理解。对有些乐理知识,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迁移,使其“自通”,提高“会学”能力。如在进行四分休止符与八分休止符的教学时,启发学生运用比较法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去寻找未知的答案,把书本内容融为自己所理解的知识。于是,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提问:

师:在旋律中,唱一拍的音符叫什么?

生:四分音符。

听到回答后,老师板书:四分音符,填入准备好的表格内,并请学生写出它的记法:ⅹ

师:有时,在一段音乐中,也会出现停住不唱的符号,我们叫它休止符。那表示停一拍的休止符叫几分休止符呢?(如学生一时答不出,老师可继续启发:大家能否与四分音符联系起来想一想呢?)

生:四分休止符。

师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板书填入表格内。

在进行八分休止符的教学时,老师亦采用了比较法,引导学生既纵向比较(与八分音符),又横向联系(与四分休止符),让学生自行得出答案及写出它的记法:O 。

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失时机地表扬学生:“同学们会自己学习新知识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学会了“渔”,学习成了一桩乐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一直处于开放的状态中,对枯燥的乐理知识也不那么畏难了。

附表格:

二、运用比较法分析曲谱,提高学生识谱能力

在好多的儿童歌曲中,总有几句似同非同的乐句,或旋律,或节奏。“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通过比较,将识谱乐句化难为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旋律的比较。如低年级歌曲《快乐的小木匠》中开头一乐句的两个分句:2/4 5 3 1 6 ∣ 5 3 2 ∣ 5 3 2∣

5 3 1 6 ∣ 5 2 1 ∣ 5 2 1∣

(每句第一小节的“6”、第二、三小节的“5”为低音)

根据低年级小朋友直观性较强的学习心理特征,在多次听赏感知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两个乐句:分别出示画有“小青蛙”“小鸭”头饰的第一、二乐句,老师分别弹奏两个乐句,引导学生听辨比较异同。

师:请小朋友仔细听辨,“小青蛙”“小鸭”有唱的相同的小节吗?你能唱唱吗?

生:唱5 3 1 6。

师:它们有没有唱得不同的小节?我们也来唱唱好吗?

生:唱5 3 2 / 5 2 1

在比较后,化解了乐句的识谱难度,为顺利学会视唱做了信心铺垫。

节奏的比较。如《小孔雀告诉你》中的第一、二乐句第三、四小节,处于对应的位置,但为了强调歌词中的“抖”、“穿”,两句中都加了不同位置的附点:2/4

① Ⅹ.Ⅹ Ⅹ Ⅹ ∣ ⅩⅩ Ⅹ ∣

② Ⅹ Ⅹ Ⅹ.Ⅹ ∣ ⅩⅩ Ⅹ ∣

()

(加黑的Ⅹ应是十六分音符,双划线)

一个在第一拍,一个在第二拍,由于思维定势的作用,学生往往将②也唱成①的节奏。为了防患于未然,老师先将两条节奏放在一起,引导学生仔细比较、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后练习拍击和学唱。这样,由于先入为主的印象,学生学唱时不仅降低了难度,消除了畏难心理,还在这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运用比较法自主分析乐谱的习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材的难点也迎刃而解了。

三、运用比较法“听懂音乐”,增强学生审美能力

在时间的艺术里,音乐稍纵即逝,如何才能使学生“听懂”音乐呢?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欣赏教学中,单靠老师说教是很难让学生领会乐曲风格、表现形式等音乐要素的。这就需要老师从学生及教材实际出发,优选教法,才能事半功倍。其中,比较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这是因为这种比较是以听觉体验、听觉感受为基础的,而且是通过乐曲间的异同关系来进行比较的,这样学生从直观(的听觉)到抽象(的归纳),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而这种感知到理解的过程,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八年级音乐教案 篇5

【关键词】 低年级数学;音乐;学习兴趣;师生情感;数学美;儿歌

有人说:“十个阿拉伯数字中,少了两个数字就是音乐,音乐的八个音符(包括休止符0)中多了两个就是数学。 ”这虽是调侃之词,但的确也概括了它们“形”之间的关系。 然而数学与音乐不仅仅是“形似”,而且“神似”。 我们知道,音乐是人类心灵深处灵魂的表白和倾诉,没有半点矫揉造作,没有虚伪和掩饰;而数学则以它的逻辑严谨和确切无误的推理在深刻而又踏实地反映大自然的规律和法则。 音乐中那和谐优美的旋律,只有数学能给它以理性的解释;数学中的“黄金分割”又在音乐中找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它们最吸引人的美,来源几乎都是对称和简洁。 说它们是“天作之合”,其实一点不为过。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使用大段的音乐教学是不太现实的,往往是采用“儿歌”的形式教学更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 儿歌除了有音乐一样的功能外,还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认为它在低年级数学学习中还有其他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儿歌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心情

1. 做什么事情都跟心情有很大关系,学习也不例外。 轻松和谐的音乐能给人带来舒适、宁静的感觉。 当上课铃声响起时,班级里传来朗朗的歌声“上课了,进教室,放好文具,等老师。 一二三,三二一,快快坐坐好!”通过自编的音乐,给学生传达了常规要求, 让学生不仅做好上课的思想准备,而且会让老师一进教室就可以开展教学,不必为学生上课用具没准备好而担心、费口舌。

2. 在数学教学中还可以用多种形式的音乐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可以及时进行表扬“棒棒,你真棒,行行,你真行!”表面上似乎只表扬某一个人,实质上是鼓励全班学生回答问题、思考问题,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儿歌能给新授知识做了形象性的总结

低年级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学生对知识往往不能全面掌握,教师就必须做一个简单而全面的总结。 如:教一年级上册“5的组成”时,把5的知识和组成以音乐的形式说出,“我们一起来学五,谁能把五来举例?五只小鸟五棵树,五面红旗五朵花,”“我报一,你报四,一和四可以合成五,”“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你的1球碰4球,……”。 学习0-10的认识和组成时,都可以模仿上述音乐。 这样做能使学生快速掌握新知识。

三、儿歌能使知识得到进一步地巩固,形成长期记忆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记忆主要是机械的,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 而儿歌就能提高记忆水平,达到长期记忆的效果。 因为轻松和谐的儿歌比一般的讲解,更容易激活大脑的接受力,使儿童不易疲劳,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理解巩固,增强记忆能力和回忆能力。 实践证明,已经编成的概念儿歌不容易忘记。 如:在一年级的“凑十法”教学中,我用一首富有童趣的“凑十”儿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五对朋友要记牢!”又如:一年级“认识整时”这节课中,有些学生总把时针、分针记混淆,教师就可以编首儿歌:“时针短又粗,分针长又细;长长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冒号后面两个0,前面写几就几时。 ”

总之,儿歌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理解能力,而且对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作用。 同时,儿歌的编排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儿歌引进课堂要做到适度而有效,儿歌也要做到严密和科学,使儿歌发挥真正的作用。

是的,随着新课改的步伐,各科融会贯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音乐与数学手拉手已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渐渐地,数学的课堂也悄悄地流淌着美妙的音乐声。 然而,在现实中,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会多次使用音乐,意在让课堂更美些,学生学得更快乐些,课堂更高效些。 但要想使音乐在数学课堂中实现其真正的价值,我觉得还有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1. 要恰当的选择音乐,使其符合教学氛围

科学研究表明,音乐对大脑功能起着很好的调节作用。 所以,我们可以借助音乐来巧妙地调整课堂的节奏。 如,在理性较强的课堂,学生动手活动时选择一些儿童化的活泼的音乐做背景;而如果内容本身就比较轻松活跃的课堂,可选择一些宁静的音乐,促使学生专注。 此外,学生在进行活动或练习时可播放合适的轻音乐。 如果是配资料图片的音乐,更是要根据内容来决定音乐的风格,做到符合题材主旨。 我觉得在向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历史知识或拓展一些生活知识时配上音乐,效果还是不错的;而学生在思考、探究、交流等活动时还是不要使用音乐,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 音乐运用的比例要适中,防止产生消极作用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