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是中国被侵略的开端。下面是漂亮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理的中英鸦片战争 教案(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2)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2、思想教育: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一、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3、能力培养:(1)根据《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危害性,培养学生根据具体史实作具体分析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1)重点: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与影响;《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2)难点: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
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旧日的辉煌不再,中国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步入存亡危机之秋,那么同学们知道鸦片战争是怎么引发的吗?其爆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6月—1842年8月)
(一)背景和原因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通过对比分析19世纪中期
中英两国在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军事力量、对外政策、对外贸易、综合国力
差别,让学生总结出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1、背景:清王朝封建统治腐朽没落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 骄虚自大,闭关锁国
2、根本原因(和学生一起分析材料,根据材料归纳出其根本原因)材料一、1929年,柏金汉(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公开演说:“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其人富有积极的消费的性格,如果把那个国家的市场开放给自由贸易商人,则英国货物在那个市场上的销量将比其余全部世界的总销量还要大。” 回答问题:(1) 这段材料基本大意是什么?市场是资产阶级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2)市场”、货物“销量”对英国资产阶级意味着什么?高额的利润从而总结出其根本原因是:世界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
3、借口:虎门销烟
(1).鸦片走私原因:鸦片战争前,清王朝闭关自守。中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倾销鸦片。
(2)危害:(出示材料让学生归纳)材料一、18xx年—1838年英国鸦片输入数量表。
材料二、由于鸦片的进口而“漏银”,“以中国有用之财,填 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日复一年,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 ——引自黄爵滋的奏疏
材料三、从吸食者来说。“其初不过纨绔子弟,习为浮靡”,“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置办烟具,为市日中。” ——引自黄爵滋的奏疏让学生结合材料分析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白银大量的外流,给清政府带来财政危机;吏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危害人的身心。
(3)清政府的对策:鸦片所产生的危害,引起朝野的广泛关注。19世纪30年代后期,清政府就如何禁绝鸦片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分析三处意见)
2、虎门销烟原因:鸦片的泛滥危及了清政府的统治。为了维护其利益,任用林则徐到广州禁烟。时间:1839年6月3日意义:虎门销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林则徐虽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利益但其所作所为为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林则徐被称为民族英雄。
(二)战 争 的 过 程:对战争过程的分析可以运用动态的鸦片战争形势图来引导学生看图,加深其印象。
(三)战 争 的 结 果: 1842年8月,英国军舰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战败。被迫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另外,法、美等国相续也强迫其与之签订了《黄埔条约》《望厦条约》等条约。通过这些条约,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外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允许英商出进出口货物应交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降低了关税税率。
(四)战 争 的 影 响 1.社会性质变化: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 2.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和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革命任务变化:中国人民从此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和反对封建主义双重任务。 4、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一)爆 发 的 原 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9世纪50年代工业革命的陆续完成,使世界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年固有的矛盾也随之激化,扩大国外市场,掠夺殖民地,成为当时资本主义列强的共同愿望。
(2)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拒绝
(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大门虽已打开,但由于受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外国商品并没有打开中国市场。为此,英法美等国根据已经取得的在中国的特权,一起向清政府提出“修约”的要求,企图借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当“修约”的要求遭拒绝后,英法两国就立即制造借口,发动了武装侵略,
(二)战 争 的 经 过
(1)战争的爆发 1856年10月下旬,英国派兵舰突然闯进珠江口,炮轰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年,法国也出兵参战。
(2)占领天津――《天津条约》 1858年5月,占领天津,并强迫清政府先后与四国签订《天津条约》。增开10处为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长江中下游地区);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长江各口岸的开放,使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运权,便于外国商品向中国内地倾销;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内地传教的规定成了外国传教士到中国各地进行不法活动的护符。
(3)占领北京――《北京条约》 1859年夏,炮击大沽,1860再次占领天津,并进逼北京,咸丰帝仓皇出逃,侵略者在抢劫并烧毁圆明园后,占领了北京。此后,西方列强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是北京的大门,它的开埠成为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北方的重要活动基地,并威胁北京安全;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这不但使我国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而且扩大了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为以后强租借新界又作了准备。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1)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变局论”——洋务运动
(三)自我测评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取得了哪些权益?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人教课标版历史学科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教案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汲取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图中的人在做什么?由这样的事件引发了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事件是什么? 学生:抽大烟(吸食鸦片);鸦片战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完全正确。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观看视频:鸦片贸易的危害,虎门销烟。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学生: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教师: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教师: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 学生: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教师: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 学生: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教师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让学生观看动画:鸦片战争的经过,演示英国入侵中国的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然后出示: 爆发:1840年6月,英舰开到广州海面,进行挑衅。
占领: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 结束: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长江江面。
签定:中英《南京条约》。
耆英、伊里布、牛鉴与璞鼎查,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皋华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着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教师: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 学生: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
教师:《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
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通商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贸易:英商进出口货物徼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教师: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教师提问: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学习目标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性质和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获取知识的过程、结果
分析《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重点分析: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是重点。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应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推理的方法,分析条约的内容,弄清列强又获取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难点分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学生缺乏足够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哲学、政治理论。应帮助学生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性要求的角度去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对比说明两次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继续的认识。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50年代,西方主要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为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材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危害进行逐项分析,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为综合考察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供了思维素材,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结构和内在联系。
教学建议
关于“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建议:
教师可利用教材13页表格和14页图,制成电子课件,以增强形象性,使学生对俄国的贪婪有更深刻的印象。
关于“鸦片战争的影响”的建议:
因为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高一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建议教师以中国性质的变化为重点,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讲授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由(学生能够概括的)历史表象到(学生不能够概括的)历史实质的提炼过程。
关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建议:
要注意让学生理解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借口的区别。关于根本原因,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19世纪5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特点,指出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美法先后完成工业革命,然后利用教材小字内容整理成相应的表格让学生分析英国商人和政府的感想及要求。这样使学生很自然的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关于借口,学生初中已经学过,教师只要强调一下它只是发动战争的借口而已。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重点:
(1)战争的根本原因。 (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3)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课型设计:新授课
教法设计: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及实质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1、攻占大沽、天津和《天津条约》的签订
2、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三、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汲取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请大家观看视频《辉煌中国》片段。观看完毕后,问大家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感觉中国现在强大了,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了)说导语: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她曾经遭受的屈辱??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中国屈辱历史上的第一课:鸦片战争。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现代中国的崛起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通过今夕对比,能更好的反思和理解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灾难和痛苦。
第一个环节:鸦片战争的原因
展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周边形势图,让同学们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西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一是中国的闭关锁国而盲目自大的心态,二是西方列强对外殖民扩张的野心与日俱增。
展示材料:中国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第一步,引导学生明白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对英国是贸易顺差,而英国对中国是贸易逆差。并展示相关数据。 第二步,分析得出两个结论,一是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而对中国走私鸦片,因为走私鸦片而对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学生根据课本相关内容讨论回答具体危害,教师点评)
二是分析出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而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在这一步里,先明确虎门销烟是中国为了维护民族利益的正义之举,然后再指出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而不择手段,体现出的是资本主义扩张和侵略的本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这闭关锁国进行剖析,思考两个国家政治经济状况,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在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在这一制度下,政治腐败。而这一时期英国,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中英两国沿着不同的轨迹发展,其所代表的东西方文明,必将有遭遇的那一天。
第二个环节: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1、通过展示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地图,让学生从时空观念上对鸦片战争的过程有直观的理解和体会,在教师的叙述中,穿插相关细节,如
中国军队总人数80万,英国远征军18000人。鸦片战争,清军伤亡4600人(死3300人);英军伤亡401人(死59人)。清军牺牲高级将领十一人,正一品到从三品。英军无一名高级将领死亡。
学生听到相关数据,会自觉对鸦片战争的失败感觉到震惊。进而对清政府的腐败和愚昧有更深更直观的理解和体会。
2、两次鸦片战争的过渡,通过展示展示材料,说明第一次鸦片战争并没有达到英国列强销售商品的预期,他们渴望着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
材料: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西方商人简直是欣喜若狂。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
2、结合课本p52下面的地图,让学生说出两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别有哪些,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两批通商口岸有什么不同。得出西方列强侵略加剧的认识。
【设计意图】时空观念是现在历史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通过引导学生看地图,让学生明白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一定是在一定时间内,在特殊的地域中发生的。由此通过积累,能够让学生在两个方面进一步的学习的思考历史:一是在同一地域内,不同的历史阶段中都发生过什么事,它们会有怎样的规律;二是在同一时间段内,不同的地域内又有哪些不同的事情发生。
第三个环节:鸦片战争的影响
1、先让学生总结出两次鸦片战争所签订的三个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并总结出规律性的内容,如割地、赔款和开放通商口岸。另外还可以总结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所取得的新的特权,主要有内河航运和内地游历、传教的特权。
2、进而从这些内容中引申出鸦片战争对于中国的深刻影响和危害。一是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二是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三是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设计意图】分析影响最能看出西方列强的侵略本性和对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更能激发出同学们的爱国情怀。
第四个环节: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展示两个材料: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英国海军为世界之最,拥有各类舰船400余艘;军舰较大,排水量从百余吨至千余吨;设炮较多,10-120门不等。清朝水师舰船体积小,火炮数量少,其中最大战船的吨位尚不及英军装备最差的军舰;设炮最多之战船,其火炮数量也只与英军设炮最少的军舰相当。
材料二清军主要沿驿站线路运兵,一省一次调兵仅一两千人,且因道路狭窄和当地供给能力有限,一两千军队也只能分“起”调动,每“起”200-300人。据估计,清军调兵的速度邻省需要30-40天,间隔一二省,费时50天,隔三省70天,隔四省则需90天以上。而当时英军的海军舰船从印度开来只需30-40天,从南非的开普敦驶至香港也不过60天。
2、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认识,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总后教师总结,中国战败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的政治腐败、军事落后和统治集团的指挥失当;另外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英国是军事先进,并且蓄谋已久。
3、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对中国造成的严重伤害,给中国人民一个深刻的教训,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为此,先进的中国人开启了一系列的探索模式。先后有地主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遗憾的是,他们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历史的重任落在工人阶级特别是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并最后取得了胜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最后得出结论:是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决定了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第五个环节:情感升华
通过展示中美历年gdp的对比、中国新型军舰远航的图片、观看视频《辉煌中国》相关片段,来彰显当代中国的崛起,进而引起作为当代中国人的自豪感。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能够树立起为中国实现伟大复兴而奋斗和努力的动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
(2)理解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认识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通过讨论分析“鸦片战争的失败能否避免”,帮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失败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
两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如何理解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的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中国近代史的分期。
大家在初中都学过吧?中国近代史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以前初中没有学过吗?鸦片战争(标志着)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就是说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这一百多年都属于中国近代史。那中国近代史又分为2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的分界线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旧和新呢?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是领导阶级的不同。我们说五四运动后,什么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也就是说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下面开始本课内容的学习。
放出四幅图片,让学生在历史史实的情景再现中,步入本课鸦片战争的学习。 图片中中战火喧嚣的场面,反映的就是发生在16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很想知道:
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 有人说: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的利益,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咋一听好像有点道理,那么鸦片战争的爆发真的是林则徐惹的祸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一、 虎门销烟 背景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中国分别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学生回答】……
看图表
概括指出:战前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呈现出严重的社会危机。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政治腐败:康乾盛世以后,清政府开始走下坡路,政治日益黑暗,吏治腐败,贪污贿赂成风。经济:此时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你耕田来我织布”,主要还是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军事:清政府军备废弛,军队装备还处于以戈矛为主的冷兵器时代。外交:此时的清政府,军备废弛、财政困难、整体上呈现出衰败景象,走到了穷途末路,却还没有自知之明,仍然自我感觉良好。以“天朝上国”自居,长期奉行“虚骄自大、闭关自守”政策,做着“天朝上国”“万邦来朝”“四海宾服”的美梦,使中国隔绝于世界潮流之外,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而同一时期的西方世界,特别是英国处在怎样的历史发展时期?
学生回答后,概括指出:战前世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迅速崛起;前一单元我们已经学过,英国于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自18世纪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并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不断开辟和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因而不断加紧对外扩张,在东方建立自己的殖民体系。古老而又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必然成为他们侵略的重要目标之一。
中国地大人多,市场大,而英国的胃口也大。英国要求打开中国市场,而清政府实行虚骄自大、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两者矛盾纠结,战争必然爆发。
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强烈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二、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前,英国最初试图用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但是,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英国输入中国的“呢绒、棉纺织品、金属制品”等工业品,而中国的自然经济能够自给自足,不太需要这些工业品,加上清政府闭关政策的限制,其产品成为了典型的“滞销品”“破鞋”,没有人要。相反,英国从中国购买的“茶叶、生丝、药材”等物品,尽管有些是奢侈品,价格昂贵,但在西方却是“香饽饽”“畅销品牌”! 这样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大量白银流入中国(1813——1831年中英贸易的图表反映)。
通过正当贸易不能打开中国的大门,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1799——1838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那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出口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 在看这个问题之前,先来回来我一个简单的问题。
(1) 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有哪些?销售情况及其原因如何?(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那自然而然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出口鸦片。(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英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财政困难,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等。)
学到这里,我们来回顾一下前面的学习内容。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不断开辟和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而那时候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腐败,财政困难,仍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自以为是天朝上国。
过渡:面对大量鸦片走私,作为当时皇帝道光帝应该会采取什么行动?作为最有见识封建大臣林则徐有何表现? 多媒体显示 林则徐
道光皇帝看到林则徐的奏折,认识到放任鸦片走私,将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于是任命主张严禁鸦片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组织禁烟工作。于是林则徐到 广东领导禁烟运动。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大量鸦片。这就是虎门销烟运动。
三、 鸦片战争 过渡:不法英商非法鸦片贸易扭转了正常贸易中逆差所带给英国损失,但中国 禁烟运动不从根本上断绝了这条罪恶的“商路”,英国遂决意以此为借口诉诸武 力,因此有人说:“若没有林则徐禁烟运动,就不会有中英鸦片战争”,对此有何 看法? 要分析这个问题,就要回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上来看。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所以这场战争不是打不打的问题,只是早和迟的问题。禁烟运动只是借口, 中英之间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由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的禁烟运动仅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和导火线,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资产阶级必然会寻找其他借口挑起战争。) 经过
利用ppt动态展示图展现介绍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战争的过程略) 地图动态显示 鸦片战争两个阶段:
1840年战争开始——琦善同英军谈判 1841年英军扩大战争——1842年战争结束 结果
1842年,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8月29日,中国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内容
割地:损害中国的主权。
赔款:不但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更为严重的是它开创了侵略者勒索赔款的恶例。
开口通商: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一些城市是清政府在列强的威逼下开放的,因此它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协定关税:这表明关税税则中国自己不能做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翻PPT,清政府除了《南京条约》之外,还与哪些国家签订条约? 把书发到52页,看历史纵横
先讲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再讲补充条约。
看到这里,我想问,鸦片战争的失败可以避免么?来看鸦片战争的原因。 影响
鸦片战争后,英、美、法三国强迫中国套上了这不平等条约的枷锁,给中国带来了灾难和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变化?教师概括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不再是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原来的封建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两对矛盾: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不但包括地主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还有经济的、政治的、当权的各种封建半封建的反动势力以及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人民大众”不但包括农民阶级,还有近代新生的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正是由于社会性质的改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由此革命任务也会有所改变。中国人民肩负起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从此,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正是由于社会性质的改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由此革命任务也会有所改变。中国人民肩负起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从此,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思想领域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发生变化的同时,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夜郎自大”的腐朽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战火再燃
1856年,英法借口修约,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什么?结果?影响?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