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优秀10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男女老少都可能需要用到协议书,协议书对双方的事务履行起到积极作用。一般协议书是怎么起草的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清兵卫与葫芦【优秀10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清兵卫与葫芦 篇1

8、清兵卫与葫芦

――志贺直哉

一、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前后对比照应的写法。

2、体会心理和神态描写。

3、思考怎样保护孩子培养的的自尊自主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本文前后对比照应的写法及体会心理和神态描写。

难点:思考怎样保护孩子培养的的自尊自主的人格。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设想:

主要教学内容:检查预习、速读课文、分段、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检查(注音)

1、生字:

茶卤(chá lǔ) 葫芦籽(hú lu zǐ) 呵斥(hē chì)

战战(zhàn)兢兢(jīng) 薪水(xīn  shuǐ) 隐瞒(yǐn mán)

嘀咕(dí gu) 干涉(gānshè)

2、多音字:

没收(mòshōu)   没有(méiyǒu)   便宜(piányi) 方便(fāngbiàn)

人参(rénshēn)   参考(cānkǎo)   参差不齐 (cēncībùqí)

朝鲜(cháoxiǎn) 朝气(zhāoqì)

3、词语:

呵斥:大声斥责。

热衷:十分爱好某种活动。

隐瞒:把事情真相掩盖起来不让人知道。

光彩熠熠:形容闪亮发光。

茶卤:很浓的茶水。

异常:不同寻常。

郑重:严肃认真。

名伶:旧时称著名的演员。

干涉:参与过问别人的事。

校役:学校中做辅助教学工作的人。

古董店:专门经营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的商店。

乖觉:机警联聪明。

薪水:工资。

怨恨:对人或事物强烈的不満。

嘀咕:猜疑,犹疑不定。

二、作者简介:

志贺直哉:(1883~1971) 日本作家。1883年2月20日生于宫城县,祖父是相马藩府的家臣。3岁即随父母上京,开始受贵族子弟式的教育。18岁从学于宗教家内村槛三,21岁入学习院高等科,有志于文学创作。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1906年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英文系,两年后转国文学科,中途辍学。与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共同创办传阅杂志《望野》。创作短篇小说《某晨》、《到网走去》,向《帝国文学》投稿被退回。继续创作《速夫之妹》、《荒娟》等小说。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志贺直哉是“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1910年发表曾被《帝国文学》退稿的《到网走去》与新作《剃刀》,1912年发表短篇小说《克罗谛思日记》,显示他出众的才华,为文艺界瞩目。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写他立志于文学与父亲发生冲突而终于得到和解的经历。作者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在城崎》(1917)、《佐佐木的场合》、《好人物夫妇》(1917)等名著,以及历史小说《赤西蛎太》(1917)相继问世。

从1921年开始,着手写他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历时15年之久,于1937年完成。这是他的代表作,写一个孤独的知识分子在不幸的生活中与思想苦闷的道路上探索的历程。主人公时任谦作是祖父和母亲的私生子,在兄弟间一直遭受歧视,在母亲死后,他与祖父及其年轻的妾共同过着寂寞的生活。为立志从事文学事业与父亲发生冲突,婚后又发现妻子不忠,便独自流浪,最后在旅途中病倒。妻子赶到时,只见病床上的丈夫睁开柔和而充满爱情的眼睛。

志贺直哉于1918年经过短暂停顿后,重新执笔,以创作上新的成就,蜚声于大正文坛,被称为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他对人性作深邃的观察,对于庸俗与虚伪有惊人的敏感与强烈的憎恶。他具有理想主义的热情。1917年的中篇小说《好人物夫妇》,表现了他心境的转移,从生气蓬勃与激越的性格转变为苍劲沉着的态度。

志贺直哉的作品大多从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取材,是现代日本文学中从自我经验中取材最多的作家。在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对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响。

志贺直哉一向关心社会事务,在政治上和文学上表现坚贞不屈。早年关怀足尾矿工中毒事件,同情小林多喜二的牺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保持沉默,以示对侵略战争的抗议。后期的作品还有《万历红瓷瓶》(1933)、《台风》(1934)、《早春的旅行》(1941)、《寂寞的一生》(1941)以及战后创作的《灰色的月亮》和《被腐蚀的友情》等。

志贺直哉于1971年10月21日逝世。

三、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开端 发现葫芦

发展 教员没收

高潮 砸碎葫芦

尾声 葫芦变价

结局 改变爱好

四、问题讨论:

清兵卫对葫芦热爱有加,他也曾几次对别人的葫芦不以为然,说明什么?为什么他后来又改变了他的爱好呢?这个爱好真的不好吗?

讨论后教师结合练习一提示如下:

说明清兵卫对葫芦并不盲目痴爱,而是对葫芦确实有一定的研究他对葫芦的鉴赏是有一定的眼光的这些结果与前文多处内容构成对比,例如:①、父亲呵斥他:“什么话,你懂什么,也来多嘴!”②、他买这个葫芦只花了一毛钱。③、教员把葫芦当着脏东西让老年校役扔掉。校役把葫芦卖了50元。这样写与后文写商人卖了600元构成对比,

五、练习设计

(一)、语言积累

1、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

A、葫芦(hú) 狭小(xiá) 热衷 (zhōng) 呵叱(chì)

B、模样(mó) 顽固 (wán) 摩擦 (chā) 隐瞒(mán)

C、纵使(zòng) 跃进 (yuè) 吮吸(shǔn) 塑料(sù)

D、绘画(huì) 檐廊 (láng) 投掷 (zhì) 屹立(yì)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乖觉 古董 薪水 珊栏

B、锤子 嘀咕 接洽 机械

C、哺育 玷污 热衷 埋怨

D、包庇 畸形 寄托 喘气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真是小孩子呢,不是这种葫芦他就不喜欢”。一位客人来看望他做木匠的爸爸,看见清兵卫在一旁很专心地擦葫芦,就这样说。

B、“那种葫芦我可不喜欢,不过大一点就是了。”他插嘴说。

C、“你看,”母亲无可奈何地说,“就剩这点钱了。你全拿去吧。”

D、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B、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C、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D、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5、 填入下面画线处的句子,表达效果最好的一句是( )

中外古今的诗人,常喜欢将珍珠与眼泪相比。阿拉伯的诗人说,牡蛎在海滩上赏月,天使的一滴眼泪,刚巧滴落在它心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A、就象一颗晶莹的珍珠

B、变成了一颗晶莹的珍珠

C、就是一颗晶莹的珍珠

D、俨然一颗晶莹的珍珠

6、下面的句字里有两组对立的词语,(“天上”“地上”与“拥挤”“疏远”),仿造时要考虑这一点并重新立意。句字语气不限。

天上的星星为何象地上的人群一般拥挤,而地上的人们为何又象星星一样的疏远?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点击

清兵卫花一毛钱买的葫芦,最终被古董商以六百块钱的高价卖了出去。这说明了什么?这个结果与前文的哪些内容构成对比?

(三)、选段在线

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在平时不大注意的地方,一家闭了门的住房前,有一个老婆婆摆着一个卖柿子橘子的摊子。他发现摊子后边的店板门上,挂着二十来个葫芦,就立刻说:

“让我看一看。”说着走过去一个一个地仔细把玩。其中有一个,约五寸高,看那模样是很普通的,他却喜欢得什么似的。

他心头发着跳,问了:

“这个葫芦卖多少钱?”

“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点算一毛钱吧。”老婆婆回答。他喘着气:

“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急匆匆地说完,就跑回家去。

(四)、探究性学习:(主题或中心)

本文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家长、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顺其自然〉则告诉我们:准确把握客观规律,成功的机遇会更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教后随录

清兵卫与葫芦 篇2

授课 教师:沈阳市第47中学 田 鹤

授课 班级:初三•三班

授课 时间:2005年9月8日 第二节

[教材分析]《清兵卫与葫芦》是日本小说家志贺直哉写的一篇主张尊重个性的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异国的悲剧性故事,揭露封建家长专制思想对青少年的扼杀。文章叙述直白,易于理解,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是对学生进行小说的阅读欣赏与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用心读课文,把握关键词句;体会作品运用简练传神的描写表现人物 复杂的心理塑造人物的方法;指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使之获得人生的感悟。

[学情分析] 初三•三班是我这学期新接的一个班级,对学生的情况还不了解,通过一周的教学,我感觉这应是个中等水平的班级,课前有约半数的学生能够预习,上课的秩序井然,学习的热情较高,与教师配合较好,在学习上尚需教师的引导、启发与点拨。

[教学环节1:导入  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理清了这篇小说的情节。作者以故事的结局开头,然后依次展开情节,巧妙的匠心见诸笔端。小说是围绕什么物件展开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旨的呢?

生:(异口同声) 是葫芦。

师:[在黑板中心画一只葫芦,进一步引导,创设争论氛围] 老师画了一只葫芦,这只葫芦是清兵卫喜欢的吗?

生:(七嘴八舌)是。

不是。

师:[顺势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什么呢?

生:(争先恐后地)清兵卫喜欢的是外形周正的平常葫芦,这只就是他喜欢的那种。

生:这只葫芦有点大,清兵卫不会喜欢的。

(在争论中学生已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的情境)

师:[结束争论,适时点拨] 每个人的审美都不同,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我们就当这只葫芦是清兵卫喜欢的,是那只惹了祸的葫芦吧!

(学生点头认同)

[教学环节2:从众多人物中找出主人公,根据文中传神的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师:全文围绕葫芦展开情节、刻画人物,都塑造了哪些人物?

生:有清兵卫、清兵卫的爸爸、教员。

生: 还有客人、古董店老板、买葫芦的富家、校役。

生:还有清兵卫的母亲、卖柿子的老太太、秃脑袋老头儿。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全面,那主人公是谁呢?

生:(齐答)是清兵卫。

师:[板书“清兵卫”,追问] 为什么?

生:因为全文的事件都是围绕清兵卫来写,而且对清兵卫的描写细致、传神。

师:[启发] 他只答出了部分原因,那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通过对清兵卫的遭遇的叙述,可以表现作者的态度、文章的主旨。

师:[点拨] 以上两名同学说的合在一起,答的也就全面了。故事中主人公清兵卫对葫芦的感情怎样?

生:喜爱、热衷。

生:痴迷、专心。

师:[板书“喜爱、热衷、痴迷”] 你是怎样知道的?找出关键的语句,指出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清兵卫怎样的性格特点?

(分组讨论,共四大组,每一大组围绕情节的一部分;再分小组,组与组讨论的内容可以交叉。同学们争先发言,彼此交流。教师巡查,针对各部分内容指导、启发,与学生交流看法。)

师:[宣布讨论结束]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第4段写清兵卫“对葫芦热衷得这么厉害……每次上街的时候……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这是动作描写,表现清兵卫喜爱葫芦。

生:第5段写“清兵卫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每天学校里放学回来,他也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常常一个人到街上去看葫芦。”是动作描写。

生:第5段“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第二天早晨起来,立刻又打开罐子看……他永远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然后上学校去。”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清兵卫喜欢葫芦。

师:[点拨] 清兵卫除了上学、吃饭、睡觉,几乎全部的心思都用在葫芦上,真是喜欢到了极点,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作者对清兵卫的刻画还有哪些?表现他什么特点?

生:第2段对清兵卫制作葫芦的动作进行描写,表明他做事很认真的特点。

(教师给予肯定,同时板书“认真”)

生:第3段写清兵卫错把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当成了葫芦这件事,通过对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

(学生的回答集中在开端部分,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局限在对葫芦的喜爱、痴迷上}

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课文的其它部分有怎样的描写?清兵卫还有哪方面的性格呢?

生:在发展部分,当爸爸、客人批评清兵卫喜欢的葫芦不好时,清兵卫说:“这样的好呀。”、“那种葫芦我可不喜欢,不过大了一点就是了。”这是语言描写,表现了清兵卫有独特的爱好。

师:[及时肯定,点拨] 这就是说清兵卫很有个性吧![板书“个性”]

师:[参与发言] 第22、23段,当清兵卫在卖柿子的老太太那发现一个喜欢的葫芦,“他却喜欢得什么似的。”;“他心里发着跳。”是对清兵卫喜欢葫芦的激动心理的描写。

生:第29、30段写清兵卫的葫芦被教员没收后“哭也没哭一声”;”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通过这样的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清兵卫的恐惧、害怕、无可奈何。

师:[点拨] 这是通过神态、动作来揣摩人物的心理,能表现清兵卫什么性格特点?

生:对葫芦的喜爱,喜爱得很执著。

师:[板书“执著”,并提示] 清兵卫花一毛钱买的葫芦,校役卖了五十元,而古董店的老板又以六百元卖给了富家,葫芦的价钱变成了原来的6000倍,以后,这只葫芦还将卖多高的价钱是不可估量的。从这么高的增值率来看,清兵卫有怎样的能力?

生:鉴赏葫芦的能力。

师:[板书“独特鉴赏能力”] 这部分的叙写就与上文客人、爸爸对清兵卫的批评形成……

生:(紧接着答)对比。

师:表现大人们什么特点?

生:不懂装懂、虚伪。

师:他们自以为会鉴赏葫芦,其实根本不会,真是自以为是呀!

师:[放慢教学节奏,小结] 作者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的描写,还有细节的刻画,塑造了一个有独特的兴趣爱好的清兵卫。可这样一个有天分的孩子,一个有可能成为葫芦鉴赏家的孩子,却因为大人们的干涉阻止,和葫芦“断了联系”,有了“新的寄托”。[板书“断关系”、“新寄托”]

(学生陷入沉思)

[教学环节3:揣摩客人、教员、爸爸对清兵卫的爱好的做法与态度]

师:清兵卫的天性被扼杀了,[短暂的停顿后,引入下一步教与学]在扼杀清兵卫志趣爱好的大人中,有一位客人,作者是怎样刻画他的?

生:有语言描写“真是小孩子呢”。

生:第10段“再去买几个奇特点的来呀”。

师:[点拨] 客人认为清兵卫很幼稚,喜欢的葫芦太普通,不够特别,不够大,也就是对清兵卫的爱好持什么态度?

生:不赞同 。

师:[板书“不赞同”]

师:教员在整个的扼杀行动中,起了不小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他对清兵卫喜欢葫芦、上课玩葫芦持什么态度?文中如何描写的?

生:不赞同。文中写教员的心理“对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就不舒服”。

生:很生气。教员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并且没收了清兵卫的葫芦。

生:他还去清兵卫家家访,说“家里应该干涉他……”。

生;教员到清兵卫家“训斥了一顿之后”才走。

师:[点拨] 他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表明了他的态度,借原文的关键词,教员对清兵卫喜欢葫芦持的态度是:要干涉。[板书“要干涉”]

师:最终迫使清兵卫放弃自己的爱好的最关键人物当数他的爸爸了,爸爸在和客人的对话中,在教员家访后怎么表现的?

生:第9段写“他爸爸很不高兴……”。

师:[参与课堂,带动课堂气氛] 第18段,听到清兵卫的反驳,表现为“圆睁着眼呵叱”。

生:教员家访后,爸爸回来了,“使劲揍了一顿”,“就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

师:可以说他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明他对清兵卫的态度是……?

生:(马上接)不理解。

不支持。

反对。

师:[板书“反对”]

[教学环节4:理解小说的现实意义,揣摩作者的情感与态度,深刻体会文章的主旨]

师:小说中的人物是有代表性的,文中的人物绝不仅仅是他们自己,本文中的这些人各代表了哪种人呢?

生:清兵卫代表那些有个性,有爱好,有追求的孩子。

生:爸爸代表的是那些强迫孩子放弃自己爱好的家长。

生:教员代表的是那些不理解孩子的教育者。

生:客人代表的是除家长、教师以外的大人们。

师:[小结,并进一步引导] 他们构成了孩子所接触到的整个社会。作者在文中明显地表明了自己对他们的态度,各是怎样的态度呢?

生:作者对清兵卫是同情的。

生:作者对爸爸、教员、客人的做法是批评、揭露。

生:是否定的。

师:清兵卫喜爱葫芦,可在大人们的干涉、阻止下,他的志趣、个性被无情地扼杀了,这种悲剧不仅在过去,而且也在现在;不仅在日本,而且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不断地上演。小说的现实意义非常深刻,作者不仅在批判,也在呼吁,本文的主旨至此清楚地透露出来,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生:本文批判了大人们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生:本文通过记叙清兵卫喜欢葫芦,可是这种爱好被爸爸扼杀,后又热衷上绘画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清兵卫的同情,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人们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教学环节5:拓展反思,体验感悟]

师:总结得很恰当。[放慢语速,给学生回顾时间] 以上我们通过作者在文中的描写,体会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分析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揣摩了作者的态度,深刻地理解了小说的主题。学了这篇小说后你有什么体会、感想或受到什么启发?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启发思路,寻找发现其中有代表性、有个性的结论)

师:[结束讨论,启发] 你们中有喜爱葫芦的吗?

生:没有。

师:那你们喜欢什么呢?让我们调查一下。

(抽两行同学调查他们的爱好、兴趣。)

生:(一个接一个的答)看电视;

上网;

看小说;

听音乐;

画画;

打篮球;

玩四驱车,参加比赛;

追星;

书法;

看动画片……

师:这些爱好在中学生中较有代表性。那你们受到了怎样的对待呢?你们想让家长老师怎样做呢?

生:(齐答 )限制;

制止;

不许……

生:我喜欢玩四驱车,可是父母不同意,于是我节省零花钱偷偷的买,并且参加了比赛获得了名次。后来,爸妈知道后,坚决反对,不让我再玩四驱车。在我的再三请求下,他们来到赛场,看我比赛,当他们看我成功时,非常高兴,并且允许我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玩一玩。

师:他通过努力,用实际行动说服了爸爸妈妈,这可以算是一个好办法

生:我的爱好,被父母绝对禁止,我想我们应该向他们夺回我们的权利。

生:父母的话都是为孩子好,我会听从他们的意见的。

生:我呼吁广大家长对孩子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支持、鼓励,甚至是资金上的帮助,而不是干涉、扼杀。

师:刚才在讨论时有个同学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听听他是怎么认识的。

生:我喜欢上网。

师:上网都干什么呢?

生:打游戏、聊天、也看新闻。

师:那你希望老师家长怎么对待你和你的爱好呢?

生:不要过于干涉,也不要过于放纵完全不管。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因为上网可以查到资料,了解很多的知识,开阔视野,它有有利的一面,过于干涉会让双方有矛盾,形成敌我关系,产生逆反心理。

师:那为什么又不能放纵不管呢?

生:网上的诱惑力太强了,我们的控制力不强,控制不了自己时,就应该让父母来督促、教育、说服我们。

[教学环节6: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是的,有追求、有爱好是孩子的天性,但发展自己的天性应在一定的前提下。你喜欢打篮球,就可以24小时玩吗?你爱上网,就能不分时间,不选内容,无节制的上吗?你爱看小说,就可以上课看吗?这样还能要求家长老师理解支持吗?发展个性应该在完成学习任务,不影响身心健康,不违反法律,不侵害他人利益,不违背道德的前提下,在合适的时间、场合进行。同时,老师家长和社会也应提高认识,对孩子的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给予理解和支持,并应该正确的指导、调控,给孩子以自由的空间,发展自己,健康成长。

[教学环节7:布置作业 ]

师: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扼杀后,又热衷于绘画了,他的这一新的爱好能守住吗?后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合理展开想像,续写这篇小说。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的很流畅、很舒服,争论、讨论、合作、交流、

调查、回顾、展望交替进行,基本实现了课前的设想,完成了本节

课的教学内容,突破了重点和难点,达到了感悟人生、教育思想的

目的。学生对课文内容很感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作品的认识

和体会深入了一层。在课堂上学生发言踊跃,活动面较广,尤其令

我高兴的是,学生说出了一些有创意、有个性的见解,虽然不十分

正确,但这是他们积极思考的结果,是很珍贵的。

[听课评价] 备课充分,熟悉教材,程序合理,训练扎实;自信、亲切

微笑、互动,教学有艺术性,收放自如;板书设计 精巧,重点突出;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设计,很好地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

标。对主人公脸色的变化可进一步挖掘。建议此课全区观摩。

[1]

清兵卫与葫芦 篇3

王小奕

一、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前后对比照应的写法。

2、体会心理和神态描写。

3、思考怎样保护孩子培养的的自尊自主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本文前后对比照应的写法及体会心理和神态描写。

难点:思考怎样保护孩子培养的的自尊自主的人格。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检查(注音)

1、生字:

茶卤(chá lǔ) 葫芦籽(hú lu zǐ) 呵斥(hē chì)

战战(zhàn)兢兢(jīng) 薪水(xīn shuǐ) 隐瞒(yǐn mán)

嘀咕(dí gu) 干涉(gānshè)

2、多音字:

没收(mòshōu) 没有(méiyǒu) 便宜(piányi) 方便(fāngbiàn)

人参(rénshēn) 参考(cānkǎo) 参差不齐 (cēncībùqí)

朝鲜(cháoxiǎn) 朝气(zhāoqì)

3、词语:

呵斥:大声斥责。

热衷:十分爱好某种活动。

隐瞒:把事情真相掩盖起来不让人知道。

光彩熠熠:形容闪亮发光。

茶卤:很浓的茶水。

异常:不同寻常。

郑重:严肃认真。

名伶:旧时称著名的演员。

干涉:参与过问别人的事。

校役:学校中做辅助教学工作的人。

古董店:专门经营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的商店。

乖觉:机警联聪明。

薪水:工资。

怨恨:对人或事物强烈的不満。

嘀咕:猜疑,犹疑不定。

二、作者简介:

志贺直哉:(1883~1971) 日本作家。1883年2月20日生于宫城县,祖父是相马藩府的家臣。3岁即随父母上京,开始受贵族子弟式的教育。18岁从学于宗教家内村槛三,21岁入学习院高等科,有志于文学创作。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1906年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英文系,两年后转国文学科,中途辍学。与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共同创办传阅杂志《望野》。创作短篇小说《某晨》、《到网走去》,向《帝国文学》投稿被退回。继续创作《速夫之妹》、《荒娟》等小说。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志贺直哉是“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1910年发表曾被《帝国文学》退稿的《到网走去》与新作《剃刀》,1912年发表短篇小说《克罗谛思日记》,显示他出众的才华,为文艺界瞩目。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写他立志于文学与父亲发生冲突而终于得到和解的经历。作者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在城崎》(1917)、《佐佐木的场合》、《好人物夫妇》(1917)等名著,以及历史小说《赤西蛎太》(1917)相继问世。

从1921年开始,着手写他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历时15年之久,于1937年完成。这是他的代表作,写一个孤独的知识分子在不幸的生活中与思想苦闷的道路上探索的历程。主人公时任谦作是祖父和母亲的私生子,在兄弟间一直遭受歧视,在母亲死后,他与祖父及其年轻的妾共同过着寂寞的生活。为立志从事文学事业与父亲发生冲突,婚后又发现妻子不忠,便独自流浪,最后在旅途中病倒。妻子赶到时,只见病床上的丈夫睁开柔和而充满爱情的眼睛。

志贺直哉于1918年经过短暂停顿后,重新执笔,以创作上新的成就,蜚声于大正文坛,被称为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他对人性作深邃的观察,对于庸俗与虚伪有惊人的敏感与强烈的憎恶。他具有理想主义的热情。1917年的中篇小说《好人物夫妇》,表现了他心境的转移,从生气蓬勃与激越的性格转变为苍劲沉着的态度。

志贺直哉的作品大多从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取材,是现代日本文学中从自我经验中取材最多的作家。在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对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响。

志贺直哉一向关心社会事务,在政治上和文学上表现坚贞不屈。早年关怀足尾矿工中毒事件,同情小林多喜二的牺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保持沉默,以示对侵略战争的抗议。后期的作品还有《万历红瓷瓶》(1933)、《台风》(1934)、《早春的旅行》(1941)、《寂寞的一生》(1941)以及战后创作的《灰色的月亮》和《被腐蚀的友情》等。

志贺直哉于1971年10月21日逝世。

三、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开端 发现葫芦

发展 教员没收

高潮 砸碎葫芦

尾声 葫芦变价

结局 改变爱好

四、问题讨论:

清兵卫对葫芦热爱有加,他也曾几次对别人的葫芦不以为然,说明什么?为什么他后来又改变了他的爱好呢?这个爱好真的不好吗?

讨论后教师结合练习一提示如下:

说明清兵卫对葫芦并不盲目痴爱,而是对葫芦确实有一定的研究他对葫芦的鉴赏是有一定的眼光的这些结果与前文多处内容构成对比,例如:①、父亲呵斥他:“什么话,你懂什么,也来多嘴!”②、他买这个葫芦只花了一毛钱。③、教员把葫芦当着脏东西让老年校役扔掉。校役把葫芦卖了50元。这样写与后文写商人卖了600元构成对比,

作者邮箱:

[1]

清兵卫与葫芦 篇4

一、 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关于小说的理论知识,如叙述、场景、人物、主题等。

这些都不可或缺,但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却都感受到,决定一篇小说能引人入胜的是?(停顿,等学生回答出“情节”后板书情节)今天,我们一起走入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清兵卫与葫芦》,来探讨情节的奥秘。

二、 梳理情节

请用一两句话概括小说情节四个部分——发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主要内容(ppt2)。等两三位同学发言后,教师出示ppt3。

三、探究一:情节设置的用意

从同学的回答可以发现,大家比较困惑的是小说的开端和高潮。是的,这篇小说有两处与一般小说不同,一是发生部分很长,尤其是7-20段花了大量笔墨;二是设置了两个高潮。那么请大家思考(ppt4),可相互交流一下。

学生回答。回答对的直接出示ppt5、6

教师总结,完成板书情节模式,下面写上的“生发”、“揭示主题”。

四、 探究二:摇摆及其作用

我们还发现,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主要事件无非是开端的赏玩葫芦(2

-6)、课堂上没收葫芦(28、29)、教员家访父亲砸葫芦(31-36)等几处。你能体会到作家是如何设置这三部分的情节的吗?这样有何作用(ppt7)?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若回答提到起伏等内容,教师出示ppt8、9,并板书

摇摆。

学生继续回答。在回答过程中教师逐渐展示ppt10、11、12、13。

教师总结摇摆的作用(ppt14)。

五、 小结:情节模式及情节原理

可以出示ppt15,也可以跳过。

六、 拓展运用

请大家阅读课后p68-70的知识短文和美国小说家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看看作家是如何在小说中运用情节理论的。可试着写一篇或一段文学评论。

清兵卫与葫芦 篇5

初中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

8《清兵卫与葫芦》

四川省三台县向阳中学卢宗德编写

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前后对比照应的写法。

2体会心理和神态描写

3思考怎样保护孩子培养的的自尊自主的人格。

教学重点:目的1、2

教学难点 :目的3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速读课文。分段。完成课后练习一。

一,检查:注音

1热衷 茶(chá)卤(lǔ) 葫(hú)芦(lu)籽(zǐ) 呵(hē)斥(chì) 战(zhàn)战(zhàn)兢(jīng)兢(jīng) 薪(xīn)水(shuǐ) 隐(yǐn)瞒(mán) 嘀(dí)咕(gu) 干(gān)涉(shè)

2多音字:没(mò)收(shōu) 没(méi)有(yǒu) 便(pián)宜(yi) 方(fāng)便(biàn) 人(rén)参(shēn) 参(cān)考(kǎo) 参(cēn)差(cī)不(bù)齐(qí) 朝(cháo)鲜(xiǎn) 朝(zhāo)气(qì)

3词语:呵斥:大声斥责 热衷:十分爱好某种活动。 隐瞒:把事情真相掩盖起来不让人知道。 光彩熠熠:形容闪亮发光。茶卤:很浓的茶水。异常:不同寻常。 郑重:严肃认真。 名伶:旧时称著名的演员。 干涉:参与过问别人的事。 校役:学校中做辅助教学工作的人。 古董店:专门经营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的商店。 乖觉:机警联聪明。 薪水:工资。 怨恨:对人或事物强烈的不満。 嘀咕:猜疑,犹疑不定。

二,速读课文

开端 发现葫芦

发展 教员没收

高潮 砸碎葫芦

三,分段:一喜爱葫芦。二

尾声 葫芦变价

结局 改变爱好

三爱绘画

问题讨论:清兵卫对葫芦热爱有加,他也曾几次对别人的葫芦不以为然,说明什么?为什么他后来又改变了他的爱好呢?这个爱好真的不好吗?

讨论后教师结合练习一提示如下:

说明清兵卫对葫芦并不盲目痴爱,而是对葫芦确实有一定的研究他对葫芦的鉴赏是有一定的眼光的这些结果与前文多处内容构成对比,例如:1父亲呵斥他:“什么话,你懂什么,也来多嘴!”2他买这个葫芦只花了一毛钱。3教员把葫芦当着脏东西让老年校役扔掉。校役把葫芦卖了50元。这样写与后文写商人卖了600元形成强烈对比,说明对葫芦研究很深,确实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独特眼光。有这种本事,有这种爱好,说不定他凭着这种兴趣爱好能赚很多钱的,怎么不好呢,可惜啊他的父亲老师却不准他有这种兴趣。

四,完成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分析对比照应的情节和心理神态描写。

一、作者尽情描绘了清兵卫的前后的不同的兴趣爱好。对比特别鲜明。

怎样展开这种对比描写的呢?

讨论后点拨:浓墨重彩的写清兵卫的爱葫芦的兴趣。联系课后练习二提示如下:

1由于他对葫芦异常专心,以致于把一个老头的秃脑袋当作了一个葫芦。

2每天放学回家后,他也不与别的孩子玩,常常一个人到街上去看葫芦。

3他把葫芦带到学校去偷偷的摩擦。

这样一种专注,而且当大人谈论葫芦时也总想插嘴,可是他后来却突然就与葫芦断绝了关系。我们还知道他最会欣赏葫芦了,他被别人收缴去的葫芦居然能卖极高的价钱。他为什么会改变这么好的爱好呢?原来就是家庭的父母,二是学校的教师的强制扭曲造成。这是多么可贵的人性的毁灭啊。作者用这样的对比照应的写法,猛烈的抨击了旧的教育制度扼杀人的正常的天性的罪恶。也批评了家长教师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

二、本文还对人物的神态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有哪些神态描写呢?各有什么作用呢?讨论后教师点拨:

结合课后练习三提示如下:

1于是这个清卫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哭一声。

“连哭也没哭一声”形象真切的表现了清兵卫的葫芦被没收后伤心、欲哭无泪的之状。

2.他的脸无人色的回到家里,靠火炉边发呆。

“脸无人色”“发呆”,表现了他痛失葫芦后的痛苦无奈的心情。

3.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作声。

对于父亲粗暴地砸碎自己的宝贝葫芦,清兵卫感到心如刀绞,悲痛欲绝,“不敢作声”则表现了父亲的一贯的的粗暴的家长制的态度。

由此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到清兵卫的痛苦的内心:如3句:父亲啊这可是我经过千辛万苦才挑选出来的葫芦啊,它耗费了我多少心血啊,你就这样给我砸碎了,我该怎么办呢?你让太伤心了,我恨你,恨死你了!

三、课后的比较阅读:

阅读课文和附文,说说清兵卫和婷婷的长辈对他们的个性化的行为采取了怎样不同的态度。对此你有什么感想民。

清兵卫的父亲不病重孩子的选择和爱好,对孩子痴迷葫芦采取了反对、压制的手段,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婷婷的爷爷能够支持孩子的爱好并给予关心帮助,可是在对婷婷的教育方法上却欠妥当,:思想观念迂腐老化,因循守旧。

我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是要讲究科学的,首选要热爱孩子,孩子才可能听你的话,信任你,这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其次,应尊重孩子,孩子也是人,只有尊重孩子,才能使孩子在心理上得到健康的发展;还有,教育孩子要针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也就是要因材施教。

四、完成跟课训练题。

清兵卫与葫芦 篇6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绰号(  ) 谄媚(  ) 战战兢兢(  ) 薪水(  )

2.《差半车麦秸》作者       ,他有代表作长篇小说   ;《清兵卫与葫芦》作者是     (国别)作家   。(2分)

3.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学籍  原籍  祖籍  书藉  b、点缀  辍学  辍笔  啜泣

c、急噪  干燥  暴躁  戒骄戒躁  d、即便  既然  既将  即使

4.下面一段话正确的语序是   。(3分)

⑴不同的是办教育比种庄稼复杂得多。

⑵把办教育跟种庄稼相比,有相同也有不同。

⑶种庄稼只要满足庄稼生长的需要就成。

⑷相同的是工作对象都是有生命的,都是自己成长,都有自己成长的规律。

⑸办教育还得给受教育者提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锻炼能力的种种条件。

⑹使之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逐步发展成长,成为合格的建设者。

5.请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可填序号)(2004年贵阳试题)(4分)

备选词语:①拘谨 ②晦暗 ③滋润 ④笨拙 ⑤酸楚 ⑥终身受益 ⑦心旷神怡 ⑧郑重其事 ⑨振翅高飞 ⑩豁然开朗

“书籍是人类精神的食粮”。一本好书,可以     你的心田;一篇美文可以让你在失意烦恼时感到      ;即使是一则短小的寓言,也可以让你在迷惘时眼前一亮,心中      。亲爱的朋友,莫观望,莫等待,赶快      ,飞向书籍的太空尽情遨游吧!

6.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004年哈尔滨试题)(2分)

a、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b、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构思新颖,匠心独运,值得一读。

c、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阴谋得逞;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对中国台湾领导人将把两岸关系引向何方拭目以待。

d、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7.结合你的读书经历,选出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2分)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  )(2004年哈尔滨试题)

a、赵云  b、关羽   c、张飞  d、马超

第二部分:

(一)

蝈蝈(2004年荆州试题)

窗台上挂起一只拳头大小的竹笼子。一只翠绿色的蝈蝈在笼子里不安地爬动着,两根又细又长的触须不时从竹笼的小圆孔里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几下,仿佛在呼唤、祈求着什么。

“怪了,它怎么不肯叫呢?买的时候还叫得起劲。真怪了……”一位白发老人凑近蝈蝈笼子看了半天,嘴里在自言自语。

老人的孙子和孙女,两个不满8岁的孩子,也趴在窗台上看新鲜。

“它不肯叫,准是怕生。”小女孩说。

“把它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

小男孩说着,伸出小手去摘蝈蝈笼子。

“小囡家,别瞎说!”老人把笼子挂到小孙子摘不到的地方,然后又说:“别着急。它一定会叫的!”

整整一天,蝈蝈无声无息。两个孩子也差点把它忘了。

第二天,老人从菜篮里拿出一只鲜红的尖头红辣椒,撕成细丝塞进小竹笼里说:“吃了辣椒,它就会叫的。”他很自信。两个孩子又来了兴趣,在窗台上看蝈蝈怎样慢慢把一丝丝红辣椒吃进肚子里去。

整个白天,蝈蝈还是没有吱声,只是不再在小笼子里爬上爬下。夜深人静的时候,蝈蝈突然叫起来,那叫声又清脆又响亮,把屋里所有的人都叫醒了。

“听见么,它叫了,多好听!”老人很有点得意。

两个孩子睡眠蒙眬,可还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响。

蝈蝈一叫就再也没有停下来,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叫,叫……它不停地用那清脆洪亮的声音向这一家人宣告它的存在。很快。他们就习以为常了。蝈蝈的叫声仿佛成了这个家庭的一部分。

蝈蝈的叫声毕竟太响了一点。在一个闷热得难以入睡的夜里,屋子里终于发出了怨言:

“烦死了,真拿它没办法。”说话的是孩子的父亲。

“爸爸,蝈蝈为什么不停地叫呢?”

男孩问了一句,可大人们谁也不回答。于是两个孩子自问自答了。

“它大概也热得睡不着,所以叫。”

“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

大人们只是静静地听着两个孩子的议论,只有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息了一声……

早晨醒来时,听不见蝈蝈的叫声了。两个孩子趴在窗台上一看,小笼子还挂在那儿,可里面的蝈蝈不见了……

“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老人看着窗外,自言自语他说。

8.速读全文,将自己的理解填写在括号中。(3分)

本文的主体部分,从蝈蝈的      写到      再写到      ,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9.浏览全文,在横线上填写自己的理解。(2分)

这篇文章以______________为顺序,以______________为线索来叙说故事、展开情节、表现人物。

10.品读文中第一段,说说你抓住了哪些词语来理解内容、感受情感。(2分)

11.研读文章内容,写出作者借人物之口说出的最有情感表现力的两句话。(4分)

12.赏析文章的结尾,你认为蝈蝈是“逃走”的吗?说说理由。(3分)

13.体味这个故事,用简洁的语言点示作者的写作意图。(3分)

(二)

第三天,土豆变成了小狗

一个多月来,我那4岁的儿子谢恩一直在向我们要一只小狗,但是他的爸爸坚持说:“不能养狗!狗会在花园里用爪子刨地,会撵鸭子,会掐死兔予。不能养狗,坚决不行!”谢恩每天晚上都会向上帝祈祷要一只小狗,而每天早上,当他看到外面没有小狗的时候,他就十分失望。那天,我正在削土豆准备做晚餐,他就坐在我脚下的地板上,第1000次问我:“爸爸为什么不让我有一只小狗?”

“因为它会惹出许多麻烦;别哭,也许有一天爸爸会改变主意的。”我安慰他。

“不,他不会改变主意的,我100万年也别想有一只小狗了!”谢恩嚎啕大哭。

我看着他那脏兮兮的、涕泪交流的小脸,心想:“我们怎么能够拒绝他这唯一的希望呢?”于是,我说:“我有一个办法可以使爸爸改变主意。”

“真的吗?”谢恩用手抹了抹眼泪,吸着鼻子问。

我递给他一只土豆。

“拿着这个,你要一直看着它,直到它变成一只小狗。”我低声说,“你要一直看着它,一刻也不要放松。你要一直把它带在身边,到第三天,你用一根绳子系住它,拉着它在院子里到处跑,然后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谢恩用双手抓住那只土豆,“妈妈,你如何能使一个土豆变成一只小狗呢?”他把土豆在他的小手里翻过来倒过去地看。

“嘘!这是一个秘密!”我低声说道,然后就让他自己玩去了。“上帝,你知道一个女人必须得使她的家庭保持和平!”我祈祷道。谢恩虔诚地把他的土豆带在身边两天:他睡觉的时候带着它,洗澡的时候带着他它,并且跟它说话。

到了第三天,我对我的丈夫说:“我们确实应该为谢恩养一只宠物。”

“你为什么会认为他需要一只宠物?”我的丈夫斜倚着门框问。

“噢,他把一只土豆带在身边有好几天了。他把它叫做韦利,说它是他的宠物。他睡觉的时候把它放在枕边,刚才他用一根绳子系着它,现在,他正拖着它在院子里跑呢。”我说。

“一只土豆?”我的丈夫边问边透过窗户向外看去,他看到谢恩正带着他的土豆在院子里散步。

“如果土豆被磨成了土豆泥或者腐烂了,谢恩会伤心的。”我说着开始准备午餐,“而且,每一次我想削土豆做晚餐的时候,谢恩都会大哭,他说我正在杀死韦利的家人。”

“一只土豆?”我的丈夫问道,“我的儿子有一只宠物土豆?”

“噢,”我耸了耸肩说,“你不让他有一只小狗,他太失望了,可是他非常想要一只宠物……”

“他简直疯了!”我的丈夫说。他又盯着我们的儿子看了几分钟。

“我今晚就带一只小狗回来。”他叹着气,“小狗总比一只土豆好。”

那天晚上,谢恩的爸爸带回家一只摇头摆尾的胖嘟嘟的小狗和一只怀孕的白色大母猫。那只母猫是他在动物收养所看到之后因为同情而带回家来的。每一个人都很高兴。我的丈夫认为他拯救了他的儿子,使他免于箱神崩溃。谢恩有了一只小狗、一只老猫和五只小猫,并且相信他的母亲有一种能够把土豆变成小狗的神奇魔力。我高兴则是因为我重新拿回了我的土豆,可以用它做晚餐了。

一切都很完美,直到那天晚上,当我正在做晚餐的时候,谢恩拽着我的衣服问:“妈妈,你认为我在我生日那天能得到一只小马吗?”我看着他那可爱的小脸说:“噢,这次我们得拿一只西瓜了……”

14.读文章标题,它除了表示因“我”的智慧,使儿子在玩土豆三天后,父亲给买了一只小狗外,还有什么样的作用?(3分)

15、文章先后出现了“1000次”和“100万年”的数字,结合内容,说说它们各自表达的意思是什么?(3分)

16.文章描写了三个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请作简要概括。(3分)

⑴谢恩:

(2)“我”:

(3)爸爸:

17.一个四岁的孩子能把话当作圣旨,并按照其吩咐行动,其原因是         ,说明孩子虽然小,但也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2分)

18.倒数第三段末一句说“我高兴则是因为我重新拿回了我的土豆,可以用它做晚餐了。”认真思考一下,这是“我”高兴的真正原因吗?(2分)

19.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大人们往往不能正确理解,甚至还不自觉地进行扼杀,本文与《青兵卫与葫芦》在内容上有相似的地方,请谈一谈。(2分)

20.文章末尾写到儿子得到小狗后,又想要小马,而“我”则说要用一只西瓜来使之变为小马,你认为儿子和做法对不对?请进行简要评价。(2分)

(三)

心知

腊月二十三,部队安排我休探亲假,在胶东半岛一个叫岘山的小站下车时,已经凌晨一点半。

归心似箭,我毫不犹豫地坐进一辆出租车。司机是个健谈的中年人,巧的是,他曾和我在同一个部队服役,老营盘的陈年旧事,他知道的比我还要多。车子如同玻璃板上的一滴炼乳,在茫茫雪野中悄无声息地滑行。我指着远处笼罩在清凉月光上的幢幢黑影说:“那就是我们村。”他掐灭烟蒂说:“从现在起,你一句话也不要说,看我能不能找到你家。”

这让我无来由地忆起儿时在月亮底下藏猫猫的游戏,并且愉快到遵从他制定的规则。车子灵巧地转了几个弯,停在一个打谷坪上,我的父母已推门而出了。

“你怎么知道的?”我很惊讶。

“这一点也不奇怪,已经凌晨三点了,只有这儿还亮着灯。”他笑了笑,“因为现在,我的家也亮着灯。”

21、给下面的字注音。(1分)

幢幢黑影(  ) 打谷坪(  )

22、“车子如同玻璃板上的一滴炼乳,在茫茫雪野中悄无声息地滑行。”中“玻璃板”的喻体是   。把“车子”比喻成“炼乳”的作用是    。(2分)

23、文中划线部分中“规则”指的是什么?(2分)

24、文中“我很惊讶”的原因是什么?(2分)

25、文中“因为现在,我的家也亮着灯”中,“也”寄意深刻,“也”说明了     。(2分)

第三部分:片断写作练习(40分)

材料:星期天,赵强、李明、徐杨三人到野外散步,望见前面一片绿草如茵,他们很兴奋,想到上面去躺一躺,以消除一周来的疲劳,走近草坪时,见旁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小草正在工作,请勿打扰。

要求:假如你是三人中的一个,请将你看到牌子后的心情、动作作一下描述。不超过300字。

清兵卫与葫芦 篇7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热衷:十分爱好某种活动。

茶卤l :很浓的茶水。

熠y 熠y :形容闪光发亮。

乖觉:机警、聪敏。

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激动。

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呵h 叱ch :发怒吆喝。

名伶l ng:旧时称著名的戏剧演员为名伶。

嘀咕:小声说;私下里说。猜疑;犹疑。

2.作家作品

关于作者

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小说家。1883年2月20日生于宫城县,卒于1971年10月21日。1906年经由学习院升入东京大学英文系,1910年中途退学。在此前后,与友人合办传阅杂志《望野》,并写下了《一个早晨》、《到网走去》等短篇小说。1910年4月,与武者小路实笃和有岛武郎等人创办同人杂志《白桦》,《到网走去》在创刊号上刊载,以其准确的描写和清新的风格获得广泛好评。继之,发表的优秀作品有短篇小说《清兵卫和葫芦》、《范氏犯罪》等。其后由于辗转迁居和自我省察,辍笔数年。1917年先后发表《佐佐木的场合》、《在城崎》、《好人物夫妇》、《赤西蛎太》和《和解》等名篇,其中《在城崎》被誉为日本近代心境小说之代表作,《和解》则以表现作者与父亲的冲突及其和解过程为题材。从1921~1937年间,作者花费许多精力写作平生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暗夜行路》。这部作品通过主人公时任谦作关于出生秘密、妻子过失等烦恼的描写,象征性地表现了作者本人自我成长的曲折过程,被认为是志贺文学的高峰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者保志留纪生物示意图持沉默态度。战后发表的小说有《灰色的月亮》和《白线》等。志贺的作品大多从身边取材,以观察细腻、描写精确为特色。

3.背景链接

1910年,志贺直哉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和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志贺直哉是“白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体现了“白桦派”的文学主张。

【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

小说通过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剥夺孩子爱好的做法,呼吁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日本与中国属于东方国家,文化受中国影响较深,封建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文化传统上强调统一的意志,缺少个性和自由空气,因而扼杀个性的现象比较普遍。小说中,清兵卫的爱好被剥夺,被贬得一无是处,这是多么令人悲哀啊!更令人深思的是清兵卫在这些压力下,自觉地放弃爱好,是多么可惜啊,他将永远无法正确估计自己天才般独特的审美力,而这一切与他擦肩而逝,永远地消失了,这难道不令人感叹吗?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46小节,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开头交待清兵卫放弃了自己对葫芦的爱好,转而热衷绘画了。

第二部分(2-6),写清兵卫如何痴迷地喜爱着葫芦。

第三部分(7-20),写清兵卫独立的个性。

第四部分(21-44),写小说的中心事件即小说开头交待的“这件事”。

第五部分(45-46),呼应开头,再次写到故事悲剧性的结局。

三、写作方法

1、倒叙手法的运用。

小说开头“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自从发生了这件事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小说开头便交代了清兵卫放弃了自己对葫芦的爱好,转而热爱绘画,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放弃了自己曾那样热衷的葫芦呢?小说留下了悬念,这个开头与小说结尾遥相呼应,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性,强化了小说的主题。

2、善于用简练传神的描写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这里对清兵卫的描写表现了他在经历了震惊、恐惧、痛苦和绝望之后,已经认命了,不敢,也不想再坚持自己的爱好了。这相写,更加让人感叹和深思粗暴专制的严重恶果。

四、问题探究

1、清兵卫的父亲爱不爱清兵卫?为什么?

父亲呵叱儿子:“什么话,你懂什么,也来多嘴!”可见在父亲眼里清兵卫只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只要听话就行;他使劲揍了清兵卫一顿,清兵卫被骂做“没有出息的孩子”。可见,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希望孩子“有出息”,因为在他看来清兵卫痴迷葫芦只是贪玩,是毫无意义的事,是玩物丧志。由此可见父亲爱他的儿子,并希望按他自己的想法塑造儿子。

文中的父亲一方面性格暴躁,自以为是,另一方面封建家长专制思想在他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不理解孩子的童心童趣,不懂得尊重孩子的个性;想让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却粗暴扼杀了他的个性,不用说在那遥远时代的日本,就是在今天在我们身边这样的父亲又何其少呢?

2、句段理解:

⑴“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这句话如何理解?

对这个葫芦痴迷到上课也不离手的程度,证明此葫芦不同寻常,为下文被卖六百块埋下伏笔,也暗示了清兵卫独到的审美力。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清兵卫上课不守纪律。

⑵“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如何理解?

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扼杀了。他现在对绘画的爱好,也不会长久的,父亲的嘀咕就是对他的不满。

【练习解答】

一、这说明清兵卫在欣赏和鉴别葫芦方面有极高的天赋和独到的审美能力。这部分跟前边大人们对他的批评形成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大人们的固执、蛮横和自以为是。

二、课文第2段至第6段集中写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尤其是课文写清兵卫竟然把老头子的秃顶看成是葫芦的细节尤为生动传神,如果不是痴迷到一定程度,绝不会产生这样的错觉。当然如果学生认为是其他地方的描写,只要言之有理也应予以鼓励。

三、作者善于用简练传神的描写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这三句话其实都是写清卫兵的反应。小说写教员当场没收了清兵卫的葫芦,清兵卫“连哭也没哭一声”,这写出了清兵卫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惊愕、害怕和手足无措的表情和他那种绝望中的惨淡心情,以致使“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在火炉边发呆”,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厄运对他的打击太大了。而“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写出了清兵卫在经历了震惊、恐惧、痛苦和绝望之后,已经认命了,不敢,也不想再坚持自己的爱好了。这样,更加让人感叹和深思粗暴地专制的严重恶果了。

四、清兵卫的长辈对清兵卫的爱好采取了粗暴扼杀的态度,清兵卫的爱好被剥夺了,被贬得一无是处。结果清兵卫在这些压力下,自觉地放弃爱好。而画家爷爷和清兵卫的父亲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虽然不理解孙女的个性,但没有强迫孙女放弃自己的个性,也正因为这样,孙女的画才能凭借非凡的想像力和鲜明的个性在国际画展中获奖。感想略。

【类文品析】

柔弱的人

前几天,我曾把孩子的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我的办公室来,需要结算一下工钱。

我对她说:“请坐,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让我们算算工钱吧。您也许要用钱,你太拘泥礼节,自己是不肯开口的……呶……我们和您讲妥,每月三十卢布……”

“四十卢布……”

“不,三十……我这里是这样记的。这就是说,应付您六十卢布……扣除九个星期日……实际上星期日您是不和柯里雅搞学习的,只不过游玩……还有三个节日……”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骤然涨红了脸,牵动着衣襟,但一语不发……

“三个节日一开扣除,应扣十二卢布……柯里雅有病四天没学习……你只和瓦里雅一人学习……你牙病三天,我内人准您午饭后歇假……十二加七得十九,扣除·,…·还剩……嗯……四十一卢布。对吧?”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左眼发红,并且满眶湿润,下巴在颤抖,她神经质地咳嗽起来,擤了擤鼻涕,但——语不发!

“新年底,您打碎一个带底碟的配套茶杯。扣除二卢布……按理茶杯的价钱还高,它是传家之宝……上帝保佑您,我们的财产到处丢失!而后哪,由于您的疏忽,柯里雅爬树撕破礼服……扣除十卢布……女仆盗走瓦里雅皮鞋一双,也是出于您玩忽职守,您应对一切负责,你是拿工资的嘛,所以,也就是说,再扣除五卢布……一月九日您从我这里支取了九卢布……”

“我没支过!”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嗫嚅着。

“可我这里有记载!”

“呶……那就算这样,也行。”

两眼充满泪水,长而修美的小鼻子渗着汗珠,令人怜悯的小姑娘啊!

她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有一次我只从您夫人那里支取了三卢布……再没支过……”

“是吗?这么说,我这里漏记了!从十四卢布再扣除……呐,这是您的钱,最可爱的姑娘!三卢布……三卢布……又三卢布……一卢布再加一卢布……请收下吧!”

我把十一卢布递给了她……她接过去,喃喃地说:“merci。”(法语:“谢谢”)

我一跃而起,开始在屋内甲。憎恶使我不安起来。

“为什么‘谢谢’?”我问。

“为了给钱……”

“可是我洗劫了你,鬼晓得,这是抢劫!实际上我偷了你的钱!为什么还说‘谢谢’?”

“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

“不给?无怪啦!我和您开玩笑,对您的教训是太残酷了……我要把您应得的八十卢布如数付给您!呐,事先已给您装好在信封里了!可是何至于这样乙呢?为什么不抗议?为什么丙?难道生在这个世界口笨嘴拙行吗?难道可以这样软弱吗?”

她苦笑了一下,而我却从她脸上的神态看出一个答案,这就是“可以”。

我请她对我的残酷教训给予宽恕,跟着把使她大为惊疑的八十卢布递给了她。她羞涩地过了一下数就走出去了……

我看着她的背影,悟想道:

“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原来如此轻而易举!”

1.解释下列词语。

⑴玩忽职守:

⑵嗫嚅:

⑶轻而易举:

2.理解文中加横线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作用。

①“但一语不发……”此句中省略号的作用   。

②“但——语不发!”此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3.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

a.踱来踱去  b.怏怏不快  c.沉默不语

甲(  )   乙(  )   丙(  )

4.本文描写“我”和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的主要方法是(  )

a.肖像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行动描写

5.对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的描写着重表现了她是(  )

a.“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柔弱的人”。

b.玩忽职守的人。

c.令人怜悯的姑娘。

d.最可爱的姑娘。

6.把“难道生在这个世界口笨嘴拙行吗?”改为陈述句。

(参考答案:1.⑴不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⑵形容说话想说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⑶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2.①语意省略②话语转折 3.甲a;乙b;丙c 4.b 5.a 6.生在这个世界口笨嘴拙不行。)

【同步训练】

一、基础训练

1、《清兵卫与葫芦》的作者是   ,     (国别)小说家。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情不自禁  光彩熠熠  狭隘  b、不知疲倦  气喘吁吁  干涉

c、忍气吞声  横瞧竖看  出息  d、偷偷模模  呆头呆脑  热衷

3、写出下列句子对人物的描写方法。

⑴“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清兵卫急匆匆地说。(     )

⑵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在火炉边发呆。(     )

⑶清兵卫的父亲听了这话,立刻抓住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     )

⑷清兵卫偷偷地发笑,他们所说的马琴的葫芦,是那时候一件很有名的东西,他也去看了看——立刻觉得并不见得怎样好,就掉头走了。(     )

4、清兵卫为什么不怨恨教员和父亲?

5、如果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坚持下去,会怎样?

6、《清兵卫与葫芦》揭示的主题是     。其中小说中写清兵卫把老头的秃脑袋错看成葫芦的用意是     。

二、同步解读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磨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在火炉边发呆。

这时候,教员夹着一只书包来访问他的父亲,父亲恰巧不在家。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

清兵卫对于这位教员的顽固,吓得什么似的,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成一团。在教员身后边的柱子上正挂着许多收拾好了的葫芦。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怕他会注意到。

训斥了一顿之后,教员终于没有注意到葫芦,回去了。清兵卫透了一口大气。清兵卫的母亲却哭了起来,唠唠叨叨发了许多没意味的怨言。

不多一会儿,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这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清兵卫又被骂做“没出息的孩子”!他的父亲还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7、选文写清兵卫上课偷偷在桌子底下磨擦葫芦有何用意?

8、“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在火炉边发呆。”这句话写出清兵卫什么心态?

9、清兵卫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10、当清兵卫的父亲用锤子将葫芦砸碎时,清兵卫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

11、从文中可以看出,清兵卫的爱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当其父亲砸葫芦时,假如你在场,请对他的父亲说几句话。

三、美文赏读

你是一盏灯

夏商醒来时发现长途汽车趴在了路边。他迷迷糊糊地问邻座的高颧骨姑娘:“车抛锚了?”高颧姑娘看了他一下,低声说:“我也不清楚。”

从前面传来的消息证实了夏商的猜测。嘈杂声迅速变成了坚硬的愤怒在车厢里扔来扔去。有人后悔自己不该坐这种破车,有人则叫嚷着退票。其实外面黑咕隆呼的,除了司机,大概没有人知道所居何处。不过夏商觉得大家的心情可以理解:腊月二十七,谁不想早点儿赶回家去吃顿团圆饭呢?况且长脸司机蛮横地把车票从70元提到100元,现在这种愤怒终于找到了释放点。憋闷 使夏商离开了座位。夏商把旅行包交给邻座的高颧骨姑娘请她照看一下,自己则费劲地钻出人墙挤下了车。四周黑透了,山风像一把冰刀划着夏商的脸,他扶了扶头上的军帽。长脸司机钻在车底下,嘭嘭的敲打声被黑暗放大又吞没了。夏商站了片刻,搓着手回到了车上。高颧骨姑娘缩在座位上。看着她浮在灯影里的疲惫,夏商心里像被铁块撞了一下。车厢里不断有人上上下下,打听着修车的进度,但消息似乎和外边的夜色一样黑暗。过了10分钟,一脸憔悴的长脸司机告诉大家,车没法修了。愤怒像冰山一样压向司机,责骂声变得杂乱无章。长脸司机无奈地说:“你们当中谁能把车修好,我出300元。”嘈杂声像一把枯草被割去了,整个车厢一片静寂。夏商迟疑了一下说:“我来试试”。所有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贴到夏商的身上。长脸司机一看有人修车,又是个军人,仿佛找到了救星。“我有个要求。”夏商说:“300元我不要,但是你得把多收的车费退还给大家。”长脸司机明显感到为难,后来终于说:“好吧。不过,如果你修不好,我就不能照办了。”

故障被排队是半个小时以后,当夏商汗涔涔地钻出车底时,长脸司机对夏商的精湛技术赞不绝口。现在,夏商关心的是他和长脸司机的约定。

“天太黑了。”长脸司机嬉着脸说,“等到站了再说行不行?”

“不行!”夏商斩钉截铁地说,“车上多少人,你可以把钱交给我!”

长脸司机意识到自己的尾巴被踩住了,嘴角一牵,牵也一脸的无奈。车上坐了62人,按约定,多收的1860元全部交到了夏商手里。夏商拿着钱环视着大家说:“请安静,有件事我想跟大家商量一下。”夏商说着,用手指了指邻座的高颧骨姑娘,“昨天下午,她在车站被人偷了钱包,连车票也买不起了。她是出门打工的,也就是说她一年的血汗白流了。和大家一样,我与她素不相识,可她的遭遇让人同情,所以我建议,大家把自己的30元钱捐出来,让她也能过一个欢乐的春节。”车厢里静得出奇,所有的怜悯都聚焦到高颧骨姑娘的脸上。她显然没有思想准备,模糊的灯影下忽然嘤嘤而泣。

“也算我一个吧。”长脸司机说着,也掏出几张钞票交给夏商。有人鼓掌,噼噼啪啪的,弄得长脸司机反倒不自然起来。夏商啪地立正,对着车厢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回到家的晚上,夏商打开旅行包,意外地发现了一叠钱和一张纸条,上面草草写着:原谅我吧,我不该欺骗你。你是一盏灯,将永远照亮我以后的日子。

12、本文是一篇小说,请按照提示写出小说情节发展的后两个阶段。

开端:夏商乘坐的长途汽车在半夜抛了锚。

发展:夏商主动提出修车并向长脸司机提出了退钱的要求。

高潮:

结局:

13、综合全文看,夏商在乘坐长途车之前帮助高颧骨姑娘做的事是           ,他是一个具有             品质的优秀军人。

14、这个故事不长,但处处有照应。你能找出运用了照应写法的地方吗?请找出两处,并结合其中一处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好处:

15、请发挥你的想象,以第一人称写写长脸司机捐钱前后的心理变化,不少于100字。

16、你觉得小说的题目《你是一盏灯》用得好吗?如果好,请你说说理由;如果你觉得不好,请你拟写一个更出色的题目。

清兵卫与葫芦 篇8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篇目是《清兵卫与葫芦》,喜欢你们喜欢。

一、说教材

《清兵卫与葫芦》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

《外国小说欣赏》这册书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基本特征。便于学生了解外国优秀小说,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在必修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全书共八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话题。共16篇课文,均为名家名篇。第一单元的话题为叙述,重点掌握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清兵卫与葫芦》是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作品,讲述一个异国的悲剧性故事,小说情节的精彩之处在于结尾的跌宕,令小说陡增回味,是进行小说情节教学很好的范例。

二、说教学目标

关于外国小说阅读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均要求: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1、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文学修养。2、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3、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4、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把握人物性格特征,5、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6、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参考书中确定的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1、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

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认识情节生发的途径及效果;

3、考察小说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理解“摇摆”“出乎意料与情节之中”等技巧队情节运行的作用;

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及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志贺直哉其人其作

2、把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

2、提高学生想象和续写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个性,尊重别人的兴趣和个性;

教学重点:

1、了解志贺直哉其人其作

2、把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

教学难点: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

为了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情感教学法。导入新课时,教师语言华美,撩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激发学习兴趣。探究小说情节的跌宕,把握细节中的情感。

四、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即课前阅读小说,课上合作探究小说情节的跌宕,把握细节中的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是智慧的触发器,是才能的增长点,是成功的奠基石。古今中外,很多人在兴趣的指引下走向了成功,可是,也有很多人的兴趣被家长、老师或者社会给扼杀了。今天我们学习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来品味一下这是怎样一个悲剧故事。

(二)作家作品(学生在预习基础上介绍,教师补充)

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 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 。192019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192019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志贺直哉为“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 “白桦”派成为日本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

代表作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历时2019年之久,于1937年完成。写一个孤独的知识分子在不幸的生活中与思想苦闷的道路上探索的历程。主人公时任谦作是祖父和母亲的私生子,在兄弟间一直遭受歧视,在母亲死后,他与祖父及其年轻的妾共同过着寂寞的生活。为立志从事文学事业与父亲发生冲突,婚后又发现妻子不忠,便独自流浪,最后在旅途中病倒。妻子赶到时,只见病床上的丈夫睁开柔和而充满爱情的眼睛。其余中短篇小说《到网走去》《在城崎》《和解》《学徒的菩萨》等。

(三)检查预习 ,听写字词

字音 ----茶卤 模样 似的 挟持 唠叨 槌子

字形-----热衷 葫芦 光彩奕奕 街巷 把玩 战战兢兢 乖觉 呵斥 呵叱 大抵 橘子

(四)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1、课文主要写了 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与葫芦 的故事。采用倒叙的手法,以葫芦为线索,首尾呼应,中间主要内容写:

(清兵卫) 痴迷葫芦(发生)

(清兵卫) 发现葫芦(发展)

(教员、父亲) 没收葫芦砸碎葫芦(高潮)

(校役) 卖葫芦(第二高潮)

(清兵卫) 开始绘画(结局)

(五)探究情节

探究1:小说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清兵卫的的爱好与父亲、老师的不理解之间的矛盾。

探究2|:父亲、老师是如何看待清兵卫痴迷葫芦的?

——父亲觉得一个小孩子却喜欢葫芦,而且都是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葫芦形很周正的。认为小孩不懂什么。父亲对他的爱好不屑一顾,只是觉得他贪玩而已。觉得他是没出息的孩子。

老师(教员)对于清兵卫的痴迷葫芦,非常生气,认为“这种小孩将来不会有出息”

教师点拨:P69情节的摇摆

在小说中,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决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到底的,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抵达胜利的彼岸。这就是小说中情节的摇摆。

本课中情节的摇摆:

---- 1、当清兵卫上修身课玩葫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这一事件发生以后,没有马上叙述其后果,而是宕开一笔,去写这个教员的爱好。

此处情节的摇摆有何作用?

插叙。【作用】:宕开一笔,使时间暂停,情节的推进也被“吊”了一“吊”,使得悲剧的气氛降低,反倒多出点喜剧的意味。

----2、教员家访(危机爆发),父亲恰好不在。

清兵卫心跳,只求不要危及自己剩下的其他葫芦。

幸亏教员只管训斥,并未注意近在咫尺的那些葫芦。

刚刚松了一口气,父亲回来了,最终注意到那些葫芦,并粗暴地将之“一个一个地砸碎”。

探究3: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清兵卫对葫芦热爱有加,他也曾几次对别人的葫芦不以为然,说明什么?

--------说明清兵卫对葫芦并不盲目痴爱,而是对葫芦确实有一定的研究他对葫芦的鉴赏是有一定的眼光的” 他买这个葫芦只花了一毛钱。③、教员把葫芦当着脏东西让老年校役扔掉。校役把葫芦卖了50元。这样写与后文写商人卖了600元构成对比。

探究4:情节中的细节:.本文中作者善于用简练传神的描写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结合课文,体会下列句子描写的传神之处,并分别说说这些句子表现了清兵卫此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1、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惊愕、害怕、欲哭无泪。(情感上反抗)

2、他脸无人色的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痛苦无奈。)

3、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作声。(心如刀绞,悲痛欲绝,不敢反抗)

探究5:葫芦的归宿对情节的发展和小说主题的揭示有什么积极作用?

这些交代看似闲笔,却使小说情节达到一个新的高潮。葫芦最终得到了专家(古董商)的认可。这份认可其实是对清兵卫的爱好的肯定,也是对他父亲和教员的无知与粗暴进行最有力的反驳和讽刺,从而进一步深化主题。

探究6|:虽然如此,清兵卫的爱好还是被无情地扼杀了,他只好改变了他的爱好。如此安排结局的用意?

--------就内容、主题而言——这象征着个性解放和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的曲折胜利(在压迫之下寻找新的出口)。但是,这新的爱好也仍然为压迫势力所不喜欢,这就蕴涵了新的矛盾。小说至此戛然而止,无限的后事留待读者自己去想像,可激发读者在阅读结束后对主题内容的继续思考。

就结构而言——呼应开头。

(六)人物形象

探究6:读35、36段,从中,我们看出清兵卫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如何?你觉得他的父亲爱不爱他?为什么?

-----从父亲的言行中可以感受到父亲的骂、揍,是希望孩子“有出息”。但是因为粗暴、自以为是,不理解孩子的童心童趣,以为清兵卫的痴迷葫芦只是贪玩,毫无意义。他非要按自己的想法来塑造儿子,而不懂得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

此时,那“一个一个地”被“砸碎”的已不光是葫芦,还有清兵卫的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梦想。

爱着自己的孩子,想让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却粗暴地扼杀了他的个性,不用说在那遥远的日本,就是今天在我们身边的父母又何其多呢!

(七)小说主题

探究7:作者对清兵卫和大人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态度?从中可以看出小说的主题是怎样的?

——同情清兵卫;批评父亲、教员和客人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

小说主题:呼吁人们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探究8: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与父亲沟通?

如果你是清兵卫的父亲,你会怎样对待孩子的喜好?

如果你是清兵卫的老师,你会怎么对待违反纪律的清兵卫?

——发展个性的前提:完成学习任务,不影响身心健康,不违反法律,不侵害他人利益,不违背道德;在合适的时间、场合进行。

——老师家长和社会:提高认识,对孩子的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给予理解和支持,并正确指导、调控,给孩子以自由的空间,发展自己,健康成长。

(八)布置作业:

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扼杀后,又热衷于绘画了,他的这一新的爱好能守住吗?后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合理展开想象,续写这篇小说。

以上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说课稿《清兵卫与葫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兵卫与葫芦 篇9

志贺直哉

教学目标

1. 正确对待待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个性发展。

2. 从不同角度解读小说。

3. 心理活动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重点难点

1. 重点:学习如何善待他们

2. 难点:体味传神的心理描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 预习

读课文,掌握课文出现的生词。

二、 导入

作者简介

三、 感知——研读

1. 阅读课文,理清小说脉络。

故事采用倒叙的方法。

第一段中说“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卫兵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课文中间部分叙述了“这件事”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对葫芦的痴迷。

第二部分:写坚持自己的审美标准而被父亲呵叱。

第三部分:写父亲砸碎了他心爱的葫芦,也彻底毁了一个孩子了兴趣爱好。

2. 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他对葫芦的痴迷?你认为哪个地方写得最传神?

讨论并归纳:

他对卖葫芦的店铺特别钟情,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他所居住的小镇,所有的葫芦都已被他一一看过;他制作加工葫芦的技术很娴熟;把秃头当成葫芦;能在二十来个当中发现一个特别的。

3. 花一毛钱最张以六百元的高价卖出,这说明了什么?这个结果与前文的哪些内容构成对比?

讨论并归纳:

这说明他具有独到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与前面父亲对他的审美观的否定构成对比,同时批判了长辈的专断行为使一个孩子失去了自己原有的爱好和能力。

4. 如何理解文末父亲对其新爱好的态度?

父亲仍无法理解他的爱好,使我们不得不担心,他的这项喜好又能坚持多久?

5. 从文中找出清兵神态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6. 请谈谈你读完这篇小说后的感受

四、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清兵卫与葫芦 篇10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清兵卫的父亲、老师对他的新爱好会不会像先前那样粗暴地干涉?清兵卫能守住这个爱好吗?后来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充分展开想象,续写这篇小说。

要求:

1、要符合续写的一般要求,比如,人物性格、语言风格要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情节发展要合理等。

2、要展开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求有创意。

3、情节要相对完整,要写出人物性格。

4、描写要具体生动,尤其要注意细节描写。

写作方法讲解 徐 亮

本单元写作的形式是续写,怎样才能写好续写呢?

首先,要知道续写的含义。续写就是别人文章写得好,但自己感到言尚未尽、意更无穷,有许多话要接着说下去,方感透彻、痛快,这就有续写的需要。如《清兵卫与葫芦》这篇文章,“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这样的结尾意犹未尽,我们不禁会问,清兵卫这个爱好能否坚持下去呢?他的父亲、老师是否继续干涉呢?在这以后会有什么故事呢?故事的最终结局是怎样呢?这就有了续写的需要,同学们都有兴趣把这个故事延伸下去。

其次,要了解续写的特点。续写不是简单的延伸,而是在原材料基础上再创造。说到创造,同学们就会联想到作文的创新。创新就是独辟蹊径、不落窠臼、别出心裁、匠心独运。大凡优秀的作文,都是有新意有特色的作文。而创新又离不开想象,可以说想象是续写的灵魂,没有想象,就没有续写可言。在续写中的想象也是有限度的。不能任意思维、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续写中的想象要在原文基础上展开,这就要求续写内容中的人物性格、语言风格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而情节的发展也要合理。

再次、要明确续写的要求。不同的年级,对续写有不同的要求。如小学阶段的续写,只要求把某个故事写完整;到中学阶段,要求把一个相对完整的但又余意未尽的故事有创造地延伸。例如《清兵卫与葫芦》这篇文章的续写,针对九年级同学的写作水平而提出以下的写作要求:1、续写要符合小说的特点,情节要相对完整,力求有波澜。2、要写出人物的性格,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要与原文保持连续性。3、想象要合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考虑情节发展的多种可能,力求有创意。4、要有明确的中心,应与原文保持一致。5、描写要具体生动,尤其要注意细节描写。

针对这次的作文要求,我们去探讨下这篇续写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重与原文的联系。

续写是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那我们必须要了解原文。

1、了解原文的主题。《清兵卫与葫芦》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批判了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这要求同学们要续写时不要偏离原文的主题。

2、了解原文的人物性格。文章中刻画一个痴迷葫芦,但又无力反抗大人对自己爱好扼杀的少年形象。而在续写中既可以坚持这个人物形象,也可以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人物性格也随之变化。

3、了解原文的描写。如文中写清兵卫痴迷葫芦,错把老头子的秃光头误是葫芦的细节描写,真是神来之笔,令人忍俊不禁。同学们在续写时可以借鉴。

4、了解原文的故事情节。了解原文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同学们在设计续写情节的合理性。

总之,通篇了解原文,把原文熟记于心,有利于同学们写好续写。

二、要充分发挥想象,构架全文的写作思路。

在续写前,我们一定要进行通篇构思,理清写作思路。一般的写作程序可以是这样:确立中心→编写提纲→写作→修改→成篇。在此,我们对这次续写的重要环节可以这样构思:

1、情节的设计。情节是否曲折动人、波澜起伏,直接影响文章的可读性,而续写小说的情节设计要在原文情节的基础上合理展开。如这次续写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情节:酷爱绘画→再次遭到扼杀→最终放弃绘画,这样的设计是参照原文的情节。又或者这样设计:酷爱绘画→再次遭到扼杀→偶遇画家得其赏识→作品获奖轰动全国→父亲、老师支持绘画。这样的情节设计就有了创意。

2、人物形象的塑造。对清兵卫这个人物性格的塑造,一定要在原性格基础上进行。人物性格可以随着情节的发展而改变。如可以把清兵卫塑造成一个敢于反抗、善于反抗的人物;也可以把父亲和老师塑造成认识孩子、支持孩子个性发展的形象。

总之,续写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要保持人物性格和语言风格的一致;二是情节发展要符合原故事的发展脉络;三是要有创造性。同时动笔前进行整体构思,找准切入点,大胆想象,写完即自然收束,这样的作文必然成功。

名段示例与赏析

[名段示例1]

今天上场的是小李。棋友们给他的外号是“程咬金”。据说他既有开局“三斧头”,在遇到逆境时,又常常会像“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一样,走出一些出其不意的妙着,使对手防不胜防。两局下来,厂长就被他凌厉的攻势逼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第三局,下到得意处,小李一扫初进门时的拘谨,竟然拍起厂长的肩膀来:“老史,十步之内,解决战斗。”

“唔?”厂长不买帐“要是赢不了呢?”

“这辈子不下棋!”

“一言为定?”

“当然!”

厂长毕竟还有两下子,他在太阳穴上抹了点儿清凉油,抖擞精神,沉着应战,几起几落,终于和了这一局。他笑吟吟地开始收摊,小李猛然抓住他的手:“慢,再来一盘。”

“不是说这辈子不下棋了么?”厂长用含笑的眼睛端详着小李,意味深长地问。

小李不服气地说:“不行!刚才漏了一着,不补回来睡不着。”

厂长朗声大笑:“你睡着睡不着我不管,反正今天我可以睡个好觉了。”

他把小李送出门外,径自朝汪科长家走去……

(选自张新民《落棋有声》)

[赏析] 这片段非常精彩。构思巧妙,文段写了厂长通过下棋去了解工人的气质和作风,以备提拔。俗语说:“棋风如人格”“一着之差,全盘皆输”,作者就是抓住这一点去行文。语言精辟,如“第三局,下到得意处,小李一扫初进门时的拘谨,竟然拍起厂长的肩膀来”句中的“竟然”,点明了小李胜棋得意忘形,甚至目无上级。再如“笑吟吟”、“含笑的眼睛”、“朗声大笑”,这三个笑的细节描写,含蓄地表现了厂长对小李的不同态度。

[名段示例2]

祥子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从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就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巴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次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

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从嘴里进去,汗马上从身上出来,好像身子已经是空膛的,不会再储藏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坐了好久,他心里腻烦了。既不敢出去,又没事可作,他觉得天气仿佛成心跟他过不去。想出去,可是腿真懒得动,身上非常软,好像洗澡没洗痛快那样,汗虽然出了不少,心里还是不舒畅。又坐了会儿,他再也坐不住了,反正坐着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

(选自老 舍《骆驼祥子》)

[赏析] 这片段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老舍不愧是个语言大师,他用娴熟的笔法,从祥子的眼睛和感觉,写尽了祥子的无限痛苦。这个片段,作者更注重通过心理活动描写去刻画人物性格。如“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这句话表面是祥子在自我安慰,实际上他是迫于生计,一天不拉车就没有饭吃。又如“反正坐着也是出汗”这句表面是写祥子自我安慰,实质上他是无比痛苦的。这些心理活动描写都是刻画了祥子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烈日下拉车卖命的形象。

片段作文导练与点评

[片段作文]

●题目

根据续写《清兵卫与葫芦》的写作要求,续写一个片段,重点突出对清兵卫性格的刻画,要注重细节描写。

●思路导引

要刻画清兵卫的性格,首先要了解原文清兵卫的性格。在原文中,清兵卫表现出痴迷葫芦,具有独立的个性及执拗的性格,那我们在续写中不能丢掉这些性格特点,特别是他的独立个性这一点。当然,根据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也可以随之改变。原文中清兵卫具有不敢反抗的性格,我们在续写中可以刻画他具有敢于反抗的性格。再者,找准切入点。原文中所有的大人都对清兵卫这个孩子不理解,那么我们在续写中可以设计有个大人理解他、支持他爱好的情节。原文中父亲粗暴扼杀了清兵卫的个性,即清兵卫长大后有没有心理阴影?我们可以从这点切入,写好片段。

●例文片段

清兵卫陆续的一些爱好,都被父亲以不务正业为名阻止了。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了许多年,不知不觉清兵卫已经是一个四岁男孩的父亲了。可他却因没有一技之长而一直过着碌碌无为的日子。

一天,他乘公交车回家,眼睛茫然地向窗外看去,忽然一个急刹车,他猛一抬头,一个光彩熠熠的大脑袋映入他的眼帘,这个寸草不生的脑袋他似曾相识。“葫芦!”他不禁脱口而出。那个人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可此时的清兵卫哪还会留意这些,他回忆起了以前的点点滴滴,葫芦、画……他不禁对父亲产生了一些怨恨。清兵卫到家后,正看见父亲在训斥自己的儿子。儿子哭得脸都花了。问明了原因,才知道儿子的小朋友送他一个小葫芦,被父亲发现后抢去扔了。见他回来,儿子哭得更厉害了,不依不饶地让爷爷赔。

“爸,你也是的,他喜欢就让他玩嘛,干什么扔了?让他哭成这样。”清兵卫一边说,一边给儿子擦眼泪。他父亲见他们父子同心,又气又急,破口大骂:“你这个小王八羔子,竟然敢教训起老子来了。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你们两个一路货色,没出色!就会摆弄这些垃圾!”清兵卫听到了父亲的话,压抑在心中多年的怒火终于被点燃了,“那你又算什么?我小时候你就干涉我的自由,不让我有任何爱好,我弄到今天这个地步,还不是拜你所赐!这也就算了,反正都过去了,可现在又来干涉我的儿子,我可真是忍无可忍了。以后,我儿子的事,你少管!”“好!我不管,我走!”清兵卫的父亲显然没有想到儿子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也没有想到自己当年的一个决定竟造成了儿子一辈子的遗憾。

●点评

这个片段非常精彩,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大胆设计了“清兵卫的儿子玩葫芦遭到清兵卫父亲的训斥,而最终清兵卫与父亲闹翻了”的故事情节,这个情节出乎人之意料。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刻画了清兵卫勇于反抗父亲,维护儿子的爱好的觉醒形象。同时,作者也擅长抓住细节描写。如“葫芦!他不禁脱口而出”这一句,又不禁让我们想起原文中那段清兵卫错把光秃顶看成葫芦的精彩描写,仿得妙。

整篇作文导练与点评

[作文训练1]

●题目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用锤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小说的结尾留给我们广阔的想象空问,请你发挥丰富的想象续写这篇小说。

●思路导引

关于续写,写作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续写是要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而给出了原文材料又是单一的,写作的内容虽然走不出这个局限,但我们可以在情节的设计上,人物性格发展及故事的结局等方面展开想象,大胆构思。如在情节设计方面,应从原文中找准切入点,设计合理的情节。当然,在情节设计上,不要过多地参照原文情节,应大胆构思,尽量做到千人千面。总的来说,续写不同于其他作文写法,但只要大家烂熟原文,放开思维,大胆想象,也能写出奇文。

●范文1

对于绘画,他的热情绝不亚于对葫芦的喜爱,只要一有空,他就拿出画夹,在上面勾勒着。他专注于他的爱好,留意身边的每一种事物。

他父母还会不时唠叨一两句,但这对于他喜爱绘画却没有太大的影响,倒是在学校里教员那副让人生厌的面孔和那些刺耳的话,让他恨得什么似的,可是他却没有能力,也不敢去反抗,只是看着他的画在教员的手下变成废纸,心里刀割似的疼。

然而他并没有像先前放弃葫芦一样轻易放弃绘画,因为在他心中,一个很茫远却日渐清晰的梦已经开始慢慢萌发出青绿的嫩芽……他喜欢自然风光,还是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带他去看真正的森林,从那时起,他就爱上了那起伏荡漾、连绵不绝的林海,所以,他特别喜欢写生。

那次听一个同学说, 离他住的不远处有一个小岛,上面的景色“让人陶醉”,他便动了心,暗暗决定去造访那个小岛。

于是,第二天学校里就少了一个背画夹的男孩,取而代之的是教员尖利的怒吼声。而此时,他正躲在船舱的角落里,紧抱着画夹,听着大海的波涛声和忽远忽近的脚步声。

在船停在一个还算不错的小岛边时,他下了船,坐在一块石头上,支起画夹,开始描绘他的梦。他准备下一艘船经过这儿时,就回去。

作品完成了,他只等船来回家了,他天真地望着茫茫的大海,不知不觉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醒来时,他已经躺在自己的床上,身边围着一大群人。母亲坐在床边抽泣着,父亲正满面愁容地踱来踱去,手里拿着那幅画,他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很自然想到了它的下场……看见他醒过来,父亲急忙坐到他身边,把那幅画在他眼前晃晃: “这是你画的?”他神情木然地点了点头, “这位先生要高价收购这幅画,并且要你和他一起学画!”父亲指着身旁一位穿着讲究的先生,语调已经兴奋得不能抑制。

清兵卫被这突如其来的好运惊呆了,他机械地扫视了一下周围的人。“哇!”的一声叫出来,发疯地向外跑去……

以后,再也没有人见过这位叫清兵卫的男孩了。

●点评

文章结构完整,在本文里清兵卫对绘画没有轻言放弃,而是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并取得成功。小说在此本应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作者却别出心裁——清兵卫承受不住巨大的惊喜,疯了。这个结局令人深思。文章的语言流畅、生动,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母亲坐在床边抽泣着,父亲正满面愁容地踱来踱去,手里拿着那幅画,他不禁打了个寒战,很自然想到它的下场……”句中的“不禁打了个寒战”,刻画出清兵卫非常害怕,为下文的“喜疯了”蓄势。

●范文2

自从清兵卫的父亲砸碎了他十几个葫芦以后,清兵卫就再也没有接触过葫芦。他又迷上了绘画,就像当

初迷上葫芦一样,这下他的父亲又开始嘀咕了。

清兵卫失去他心爱的葫芦后,有好些天他都像丢了魂一样,整天呆呆地坐着,叫他,他也不搭理。直到一天,他在放学回家的途中,看见一个海边写生的画家,他的生活才又发生了变化。清兵卫站在画家身后,看到碧蓝的大海、雪白的浪花和天空飞翔的海鸥,在画家的笔下犹如赋予了生命一样。他激动得脸颊通红,两眼放光,着魔地看着画家行云流水般地挥舞着画笔。直到夕阳收起最后一抹余晖,那画家收拾好画具离开,他才若有所思地回家了。

自那以后,小镇上的人们常常看见一个孩子在海边、码头画画,那个孩子就是清兵卫,他是那样的着迷,几乎天天放学都要去写生,回到家里就端着画报,一个人躲在屋里。他父亲常常嘀咕说这孩子又中邪了,好几次要拿筷子吃饭,可伸手抓过去却像是在拿画笔。

清兵卫走在路上,只要看见有画,他就会停下来看个仔细,常常忘了时间,若遇见有人在写生,更是诸事忘到脑后,非要看到人家收拾好画具走了以后,他才肯回家,为这他没少挨父亲的骂。他为了画好暴风雨时的大海,一有暴风雨来临,他就披上雨衣,躲到海边的岩洞里专注地观察大海的咆哮,直到他画了一幅画,即是一只海燕在暴风雨中与大海搏击,他将画送给了那位卖给他葫芦的老婆婆。

清兵卫还喜欢画人物肖像,他喜欢观察各种人的特征与他们的职业特点,所以小镇街头的小贩、渔民和许许多多劳动的人都成了他的素材。然而,一次上课时,他一边观察讲台上的教员,一边给他画素描。不幸的是,他被发现了,当教员看到自己在讲台上的形象,被如此生动地表现在纸上时,他怒不可遏了。当晚,清兵卫的家里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即教员带着那素描家访来了,清兵卫的父亲当着教员的面用斧子劈碎了清兵卫所有的画具,那教员满意地离开了清兵卫的家。清兵卫面无血色,默默地收拾好画具的残骸,准备将它们葬在海边。从此,小镇上的人们再见不到那背着画夹的熟悉背影。

清兵卫的绘画生涯仿佛就此结束,然而他给老婆婆的那幅画,后来却被一个旅游的画商看中了,卖了个高价钱。据说,当你盯着海浪看时,海燕仿佛就要被吞噬了,可是当你盯着海燕看时,海燕却像是冲出海浪,冲上云霄了。听那画商说那是利用了视觉误差的效果。

●点评

文章抓住了清兵卫因父亲砸碎了他的葫芦而像丢了魂一样切入,写清兵卫在这时遇上了画家写生并深深地触动了他,从此以后,他就迷上了绘画,但结局和原文一样,爱好最终被父亲和老师扼杀了。作者还抓住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性格。如“好几次要拿筷子吃饭,可伸手抓过去却像是在拿画笔。”这句刻画了清兵卫爱绘画已达到如痴的地步。

●范文3

自从清兵卫的父亲用锤子把葫芦打碎以后,清兵卫又迷上画画,而且画得栩栩如生,可父亲好像又不满意似的,又嘟囔了起来。每当清兵卫画画时,他父亲少不了那句话:“这个没出息的孩子,以前痴迷葫芦,现在又迷上绘画,真不知道你哪根神经接错了!”这时,清兵卫不言不语,只是瞪眼望望父亲,然后继续画他的画。

孩子毕竟是孩子,由于他在课上画画,又被那位教员发现了,那位教员自然更是火冒三丈,“好啊,你个清兵卫,上次上课你弄葫芦,这次你又画画……”自然和上次一样,教员没收了他的画,自然又把这件事告诉了清兵卫的父亲。

父亲自然对他又是痛打一顿,之后抓起桌子上清兵卫画的一沓沓的画,撕了个粉碎扔到了门外。清兵卫站在门口,眼望着被父亲撒得满地的碎片,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硬是没有往外流。他知道他的爱好没有发展下去的可能了,父亲撕碎了他的画,也撕碎了他的梦。他瘫坐在地上,望着满眼的纸片发呆,他决定放弃。

这时,一双脚出现在清兵卫的眼帘,清兵卫无力地抬起头,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她身穿粉红色的衣服,宛如枝头上正在绽放的樱花。她正弯下腰去捡地上的碎纸片,清兵卫看着她,姑娘冲他微微一笑,清兵卫勉强地回了一笑。

“小朋友,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呢?”姑娘和蔼地问。

“我想学绘画,”清兵卫慢吞吞地说。

“既然想学,就学呗,干嘛还把这些撕得粉碎呢?是画得不满意吗?”姑娘又问。

“那是我父亲撕的,他不让我画,我干什么他都不同意,他说这是没出息。”清兵卫沮丧地说。

“哦!是吗?那你一定受了不少的委屈吧,可以跟我说说吗?”姑娘轻轻地问,她说话的声音很动听,像银铃一般。

“好吧,不过我们别在这儿,在这儿让我父亲看见就糟了。”清兵卫说。于是,他俩向河边走去,他们找了一块草地坐下,清兵卫把这段日子里他与葫芦、父亲、教员之间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全说了出来,然后痛快地哭了一场,把憋在肚子里的委屈全都哭了出来。姑娘被打动了,她同情他、可怜他。过了一会儿,姑娘打破了沉寂:“我去去就来,你等着我。”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不一会,姑娘回来了,一手拿着画笔、水彩,一手拿着纸,对清兵卫说:“你可以为我画一张画吗?”

“当然可以。”清兵卫痛快地回答,那声音里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你想让我为你画什么?”清兵卫问道。

“什么都可以,不过你可要尽你最大的努力去画这幅画。”姑娘说。

清兵卫动手画了起来,等他画完,姑娘拿起画满意地点点头,并留下了清兵卫的姓名,地址。说了声谢谢就走了。

一个月很快过去了,给姑娘绘画的事儿清兵卫早已忘却了。一天他收到一封信,拆开一看是两张门票。还附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欢迎到美术馆参观,我的孩子,×月×日上午9点我在美术馆门口等你,别忘了一定要和你父亲一块来。署名是美术馆馆长。

在清兵卫的再三恳求下,父亲终于答应和他一起去。当他们走到美术馆门口时,那位好心的姑娘向他招手、冲他微笑,她依旧穿着那身粉红色的衣服,依旧和樱花绽放般美丽。“是你?你是美术馆馆长?”清兵卫不解地问。“怎么了,不相信吗?”姑娘笑着说,“哦,这位是你父亲吧!”

“是的。”

“我说这位姑娘,我真不明白你为什么让我们来这儿,,我的孩子刚刚放弃绘画,绘画是最没出息的孩子做的事,你还想让他执迷不悟吗?”清兵卫的父亲板着脸说。样子怪吓人的。

姑娘并没有生气,依旧微笑说:“先进去吧!”

来看画展的人很多,他们随着人群慢慢地往前移动着,不知不觉地,他们在一幅画面前停住了,清兵卫痴痴地望着那幅画,父亲的眼光却停在了画的落款上:一等奖作品获奖者:清兵卫。父亲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还用说吗,你儿子的作品得了一等奖,这是奖金。”姑娘说着,把一个信封递到了清兵卫父亲的手里。清兵卫的父亲打开一看:500块钱!

“天啊!”他顿时脸上笑开了花,拉着儿子说:“我的好儿子,我太高兴了,我居然有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儿子。”清兵卫也被搞得糊里糊涂,好不容易才回过神来,连声说:“谢谢,谢谢。”

“别谢了,如果你愿意,可以在这儿上学,以后继续学画。”姑娘说。

父亲当然同意了,清兵卫高兴极了。

消息很快传开了,不多久,清兵卫发现:孩子们个个都拿着葫芦玩。孩子们都说,他们父母说了玩葫芦的孩子有出息。教员也逢人便说:“瞧瞧我的学生多有出息。”而且给了清兵卫一个大葫芦,比上次没收的那个还大……

●点评

这篇续写符合小说的特点,情节完整,波澜迭出。文章一开头就与原文衔接,通过父亲的怨言,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笑。人物语言符合人物性格,且人物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如“天啊!我的好儿子,我太高兴了,我居然有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儿子。”这句话点明了清兵卫父亲因为见到钱终于“觉醒”,这非常符合清兵卫父亲那种唯利是图,能赚钱才是正当爱好的小资本市民的身份。作者想象大胆,创造性强,一改原文悲剧的结局,天才终于被伯乐发现了。

●范文4

清兵卫对画画的痴迷程度绝对不减于对葫芦的喜爱,他每天一放学,就钻进屋里,开始专心致志地画画。他虽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因勤奋练习的缘故,画得也像模像样。而且只要有一点钱,他就立刻到街上去买画画用的纸或颜料。清兵卫的父母虽然不支持他,但觉得动动笔杆子总比摆弄那些无用的葫芦好。也就

只是时不时地发点牢骚,并没有极力反对。

日子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左右。一天,清兵卫的爷爷到他家来串门,老人很想念孙子。可清兵卫却因只顾着画画儿疏远了爷爷,爷爷终于按捺不住,一下子把清兵卫的画具全掀了。清兵卫愣在那里,正在想发生了什么事,爷爷又说道: “成天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难道将来想*它吃饭!”

此时,清兵卫的父亲闻声赶来,见老爷子气得气喘吁吁的,就不问青红皂白地揍了清兵卫一顿。还警告他,以后再不务正业,弄这些无用的事,就把他扔进河里喂鱼……

清兵卫受了委屈挨了打,却连一声也不敢吱。还眼睁睁地看着父亲把他的那些书和画全都扔进火里烧掉了。此刻他的心就好像打翻了五味瓶一般,真不是滋味。

此后,他陆续又有了一些爱好,不过都被父亲以不务正业为名阻止了。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了许多年,不知不觉清兵卫已经是一个四岁男孩的父亲了。可他却因没有一技之长而一直过着碌碌无为的日子。

一天,他乘公交车回家,眼睛茫然地向窗外看去,忽然一个急刹车,他猛一抬头,一个光彩熠熠的大脑袋映入他的眼帘,这个寸草不生的脑袋他似曾相识。“葫芦!”他不禁脱口而出。那个人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可此时的清兵卫哪还会留意这些,他回忆起了以前的点点滴滴,葫芦、画……他不禁对父亲产生了一些怨恨。清兵卫到家后,看见父亲在训斥自己的儿子。儿子哭得脸都花了。问明了原因,才知道是儿子的小朋友送他一个小葫芦,被父亲发现后抢去扔了。见他回来,儿子哭得更厉害了,不依不饶地让爷爷赔。

“爸,你也是的,他喜欢就让他玩嘛,干什么扔了?让他哭成这样。”清兵卫一边说,一边给儿子擦眼泪。他父亲见他们父子同心,又气又急,破口大骂:“你这个小王八羔子,竟然敢教训起老子来了。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你们两个一路货色,没出息!就会摆弄这些垃圾!”清兵卫听到了父亲的话,压抑在心中多年的怒火终于被点燃了, “那你又算什么?我小时候你就干涉我的自由,不让我有任何爱好,我弄到今天这个地步,还不是拜你所赐!这也就算了,反正都过去了,可你现在又来干涉我的儿子,我可真是忍无可忍了。以后,我儿子的事,你少管!” “好!我不管,我走!”清兵卫的父亲显然没有想到儿子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也没有想到自己当年的一个决定竟造成了儿子一辈子的遗憾。

从那次吵架以后,清兵卫的父亲就搬回自己的小房去了,而清兵卫觉得儿子简直就是当年的自己,若是自己当年有勇气和父母反抗,还会造成今天的悲剧吗?谁对谁错他不知道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