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谈生命》学习要点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2. 反复阅读,整体把握课文。
3. 比较阅读,了解鉴赏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重点
1. 把握文章主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2. 培养鉴赏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学习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读
1.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 诵读课文,画出富有哲理的句子。
二、课堂阅读
(一)引领学生读懂课文
1. 导入 。
多年来我们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今天我们不妨打破这个格局,老师不讲,大家先做,看看能否完成教学任务。
2. 请大家对照讲义一(讲义一:把课文内容写在页前的2/3,留有1/3的空白给学生写点评),针对画线的句子或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写出你的点评。
3. 交流评议(理解的正误,文采的优劣)。
A.“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C.“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因为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
D.“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等等。
4. 归纳课文主题。
生命诞生于自然,最终又归于自然;生命的真谛在于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断前进的过程。
5. 放声朗读课文,将自己喜欢的语段或富有哲理的语句多读几遍。
6. 然而,现实中却有两种戕害生命的暴力行为层出不穷:一是不尊重与伤害他人生命的暴力行为;二是青少年的自我伤害行为。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教师随机点评)
(二)比较阅读,领会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的区别
1. 阅读法国作家蒙田的《热爱生命》,用他的生活态度为讨论作个小结。
作者是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要求人们珍惜生命,利用生命,享受生命。
2. 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
相同点:
两篇文章的主题相似,都谈到积极进取的生命观。
不同点:
A.文体和表达方式不同。一篇是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而议论文则是侧重于运用概念、判断进行逻辑论证,文学性和情感性较弱。课文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表达生命的意义;这篇文章通过对比论证,批判悲观厌世虚无主义的人生观,给人以警醒;倡导积极乐观的人生观,给人以启迪。
B.作家风格不同。冰心,我国现代文学著名作家,以细腻、清新的诗歌、散文见长。蒙田,法国文艺复兴后期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与培根、莎士比亚等伟大作家一样,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作品“明哲善辩”“精于心理分析”“文风简朴”。
C.语言风格不同:前者细腻、含蓄、清新;后者朴素、明辩,富有逻辑性。
3. 齐读《热爱生命》
附:
热爱生命
法国 蒙田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的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他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见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情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来自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力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却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三、课后拓展
1. 搜集关于“生命”的格言、警句。
2. 品味下列语句,写出你的理解。
A.“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
B.“生之本质在于死。”
(有生就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
C.“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因为好好享受过生活,对死亡就不感到遗憾。)
D.“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关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E.“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用“丰盈充实”的生活使生命相对延长。)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扫除阅读障碍。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文字、图片皆可。
教师:介绍作家作品知识、背景知识、文体知识等,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生命是什么,我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慨叹。挚爱文学的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只有流入大海才会获得新生的力量;生命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只有历经风雨才能庄严灿烂。江流入海,落叶归根,只有用心感受生命中的每一点快乐与痛苦,我们的生命才能更加完美,才会拥有更灿烂的人生。
板书课题:谈生命——冰心。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家作品
①学生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记忆,主要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
②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记忆,而是让学生作一般性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
A、图片数组。略。
B、作者简介一则:
冰心(1900.10.5—1999.2.28),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
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检查生字词情况
通过幻灯片展示题目和答案。①②题让学生笔答,③题让学生口答。设计此环节的目的,让学生进行字词积累,同时使形式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惊骇( ) 枭鸟 ( ) 羞怯( ) 绯红( ) 怡( )悦
荫庇( ) 芳馨( ) 休憩( )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án岩( ) 云yì( ) 休qì( ) 骄shē( ) 穿枝fú叶( )
③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A、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B、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
C、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三、整体感悟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虽然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很容易看出行文的层次来。以下内容在学生书面概括的基础上,通过幻灯片展示。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的书面概括能力。
第一层(头两句话),提示话题。
第二层(“生命像向东流……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显示“一江春水”亦即人的生命里程的丰富多彩。
第三层(“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显示“一棵小树”亦即人的生命里程的丰富多彩。
第四层(最后的部分),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揭示生命的本质,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本文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绝唱。
你认为下面这些说法对不对?为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进行小组交流。
A、作者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描绘出奔流入海的壮观画面,豪放中又不失浪漫。
B、生命的历程应当有欢乐和痛苦,这样才能使人走向成熟。
C、作品结尾暗示人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和痛苦,它为编织美丽的人生创设了机遇。
D、我们个人的生命是渺小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丽的。
如果以上说法没有说出你心中的感受,请你尽管提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教师适时适当参与学生的交流,并给予指导。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和甄别能力,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四、研读探究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求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基本程序是:甲学生提出问题(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后面的学生不再重复)——乙丙等学生帮助解决——教师帮助解决难题或总结归纳。某些问题如果与下一个环节相同,则在这个环节处理。
说明:这个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多,几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内容也非常不确定,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用时也最长。这是教学本课的最主要的环节。过程略。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善思善问的习惯和大合作学习的意识。
2、教师引导探究
本环节基本程序与上一个环节相同。问题与答案皆通过幻灯片展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补充学生没有想到的问题,二是突出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①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A、作者为什么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或语境写出你的理解。
提示:“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决定了全文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
B、在文中作者分别将生命比成“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加以充分展开,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提示:“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A、对“不是每条一条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这句话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或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或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B、“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中包含这什么哲理?
提示:这是一个比喻句,意思是说: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
五、拓展延伸
本环节问题通过幻灯片展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堂引向社会人生,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二是训练学生的仿写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1、作者说;“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生命的认识。
2、对于生命,冰心老人用形象的比喻作了阐释:“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请你试着用生动的语言,仿写这个句子。
六、布置作业
1、将本课所有的生字词进行分类整理。
2、书面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在设计本教案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我让学生在课前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文字、图片资料,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这个环节,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且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因而在达到上述目的之外,也让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生再次获得学习的自信。
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我又设计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个环节(本教案第四部分“研读探究”的第一个环节)。这也是教学本课的最主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多,几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内容也非常不确定,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问题,然后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帮助解决,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分层次教学”中“如何分层”这个难题,因而效果也就特别好。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命的本质,培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2、 品析、探究含蓄深沉的语言
一。导入课文
生命,作为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之一,中外文学史中,许多大师都曾为探索它的真谛历尽艰辛。为捕捉生命的踪迹,屈原发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悲壮誓言;为实现生命的价值,李清照唱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浩歌;为了描摹生命的姿容,泰戈尔勾勒了一幅“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旷世佳境。而挚爱文学的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生命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谈生命》。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本文围绕生命谈了些什么内容?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阅读后的认识与体会,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这篇文章用“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形象地描述了生命的历程,揭示了生命的本质,表达了珍爱生命思想感情和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研读探究
1.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分别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个历程有什么特点?
提示 一江春水的东流历程
聚集力量 —— 快乐勇敢地流走—— 愤怒地奔腾和怒吼——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 —— 一声不响地流入、消融、归化
特点:向前、曲折、复杂、多变
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
勇敢快乐地破壳—— 雨中吟唱风中跳舞—— 挣脱、挺立——宁静和怡悦——消融、归化、无乐无哀
特点:发荣、滋长、繁盛、凋零
小结: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他们都经历了渺小微弱到强健壮大再到消亡的过程,其间顺利与曲折,快乐与痛苦相伴相随。
2.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的历程暗示了什么样的人生历程呢?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就是奋斗不息的过程;生命存在欲生长之中,生命的过程就是蓬勃生长的过程;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到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既然如此,我们应怎样对待我们的生命呢?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集体朗读文章第四小节
3.讨论:既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为什么又把它比做一棵小树?是不是简单的重复?
四。品味语言
优美的语言犹如一颗颗绚丽的珍珠,它使文章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
1.示范:我最欣赏的是这句话 “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这段文字运用了一系列准确而又生动的词语:聚集、奔注、穿过、冲倒、挟卷、快乐、勇敢、享受,形象地描绘了一江春水的历程,有力地突出了一江春水历程的复杂,曲折,多变。
2.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在书上做批注
3.全班交流
五。小结
冰心用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语言,将生命过程比喻为一江春水的奔流历程、一棵小树的生长经历,用春水、小树来象征生命。你能不能模仿她的写法,结合自己十几年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
一、说教材:
(1)《谈生命》是世纪老人冰心的一篇运用比喻、象征,带有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宏阔形象,鲜明活泼,而且文字明朗、灵动,韵味深刻,像一篇精美的散文诗。
全文为一整段,一气呵成,且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开篇引出话题,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一棵绿树”的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说出了作者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生命“体验”。文章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初三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太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感悟作者对生命引发的思考,并能获得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学过之后,相信学生都能谈出自己对人生的新的感悟,不论粗糙或细腻,都是学生自己独特的、有创意的和富有个性的见解。
同时,《谈生命》还是一则极好的朗读材料。
(2)说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作者与词语,分析文章的层次,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鲜活生动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感受和借鉴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3)说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二、说教法、学法
遵循“师生互动,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原则,根据九年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我采用教法与学法是:
教法:
诵读法——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散文,读出韵味,领悟散文形象化的语言及其象征意义。
问题研究法——对重点语句组织学生讨论研究,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阅读评点法——对精彩的句子引导学生鉴赏评述,并能从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中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法:
自主学习——解决字词、作者,结构层次等浅层问题。
合作交流——运用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学习方式,体味语言,感受形象,激发想象,学习深层问题。
探究感悟——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朗读,感受散文的特点,培养创新思维,深化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让学生伸出双手,紧紧地贴在自己的胸口,感受自己的心跳。
看图片,听音乐。
通过学生的触觉、听觉、视觉,让学生谈对生命种种现象的感受。(一是导入新课,二是了解学生对生命的感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