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看云识天气》学案(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本文是小编给家人们分享的第18课《看云识天气》学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看云识天气》教案 篇1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日晕(    )  2.棉絮(    )  3.峰峦(    )

二、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1.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陵纱。

(    )

2.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    )

3.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    )

4.大小的岛屿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进入了梦乡。

(    )

三、分类说明。

《看云识天气》一文提到了卷云、卷积云、积雨云、高积云、积云、高层云、卷层云、雨层云等八种云。请写出晴朗天气和阴雨雪天气遇到的分别是哪几种云?各有什么特点?

1.晴朗的天

(1)种类:               (2)特点:

2.阴雨雪天

(1)种类:               (2)特点:

四、阅读文段。

(一)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1)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  (2)  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3)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在_____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然后再说说这个标点符号的作用。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2.解释加粗的词,并从原文找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

(1)姿态万千:           (2)变化无常:

3.用文中的原句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然后指出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1)原句:               (2)作用:

4.云的特征是什么?

5.这段话用了哪些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

6.这一段文字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

a.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b.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7.文中最后一句的“天气”能否改成“气候”?为什么?

(二)

人工降雨

①人工消雨,其实就是人工降雨。这次东亚运动会的消雨指挥部已在上海以西的太湖地区30~100千米范围内划了3个作业区,拦截由西而来的雨云。如果雨区有可能移到上海地区,只要指挥部一声令下,3架飞机将随时可升空,向天空撒干冰,提前1~2小时将这些雨迫降在上海以西地区,使上海原来可能出现的大雨化小,小雨化无。(甲)

②干冰是如何催云化雨的呢?原来干冰不是冰,而是由无色的二氧化碳结成的白色雪花状结晶体,又叫碳酸雪。它只要一暴露在常温下,就会很快地升华,吸收周围的热量,使空气冷却。(乙)

③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习惯上,根据它的温度可分为暖云和冷云两种。

④暖云里只有小水珠,温度在0℃以上。在上升气流的顶托下,这些水珠不会掉下来,而是漂浮在空中形成云层。如果在暖云中喷撒干冰,它的温度就会骤降,使水气达到饱和程度,水珠不断增大变成了雨滴下来,便形成了人工降雨。(丙)

⑤冷云的气温可在0℃以下,里面充满着闪亮的冰晶和水珠,但由于它们又小又轻,在上升气流顶托下也不会掉下来。如果在冷云中播撒干冰,就会使它变得更冷,冰晶越积越多,越来越大。空气托不住它,就会往下掉。(丁)

1.下面的一句话是从文中摘出来的,在文中已标明(甲)、(乙)、(丙)、(丁)四处应把它放在哪个位置?

(    )

如果云层下部到地面气温低于或接近0℃,就会形成人工降雪,要是高于0℃,冰晶掉下来变成融化水滴,那就是人工降雨了。

2.从本文第④、⑤两段看,暖云和冷云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暖云中喷撒干冰,为什么会形成人工降雨?(抄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选出对本文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    )

a.1‖2345  b.12‖345  c.123‖45  d.1234‖5

5.第(4)段“它的温度就会骤降”中的“骤降”不能改为“下降”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3~5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7.概括本文说明的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yùn  2.xù  3.luán

二、1.比喻&nb〔〕sp; 2.引用  3.排比  4.拟人

三,1. (1)卷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  (2)轻  高  薄  2. (1)卷层云高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  (2)密 低 厚

四、(一)1.(1)。表示前面是总说,后面是具体描述。(2);表示前后是并列的句子,分别描绘了云的种种形态。(3)……表示云的变化情况还有许许多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2.(1)姿势与神态千变万化。“有的像羽毛,……像雄狮,像奔马……”(2)变化不定。“刚才还是白云朵朵,……大雨倾盆”。  3.(1)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2)这段是全文的总说,后面将作具体说明。  4.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5.打比方  举例子  作比较  6.c7.不能。因为“气候”一般是指较大地区里较长时间的气象情况。“天气”往往是指较小地区和较短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从天上挂的云能识别的是一天或数天较短时间内的气象情况,所以用“天气”恰当、准确。  (二)1.丁  2.不同点:暖云里只有小水珠,温度在0℃以上。冷云的气温可在0℃以下,里面充满着闪亮的冰晶和水珠。相同点:由水蒸气组成的。  3.如果在暖云中喷撒干冰,它的温度就会骤降,使水气达到饱和程度,水珠不断增大变成了雨滴落下来,便形成了人工降雨。4.a  5.干冰使暖云温度突然下降,所以用“骤降”,而“下降”没有突然变化的意思。  6.分类别  列数字  7.人工降雨

《看云识天气》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能够注意到图案上的细节,训练观察能力。

通过讲述活动,培养语言的流畅性和逻辑性。

知道天气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图片四张。

知识经验准备:初步会用语言表达天气的大致情况。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将幼儿分成四个组,每组给一张图片请幼儿观察。

提问引导幼儿:

图片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你认为图上是怎样的天气?

交换图片,幼儿自由讨论。

集体看图,请个别幼儿描述图片上的内容。

小组讲述活动:看谁说的多又多。

活动渗透

美术活动:花雨伞。

音乐活动:大雨小雨。

科学活动:认识天气。

情境渗透

在活动室里布置一个“小小气象台”,做好表示几种天气的卡片,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粘贴卡片。

在平时的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天气状况,发现不同天气状况时周围环境的变化。

家庭渗透

建议家长在家和幼儿一起收看天气预报节目。

活动分析

本活动选取的`教材《看图识天气》渗透了常识教育的内容,并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集体看图和小组讲述,锻炼了幼儿细致观察图片和组织语言进行讲述的能力,也帮助幼儿巩固了自然常识。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幼儿全语言教育“能正确的说出讲述的主要特征或主要事件”这一目标。

实施指导

活动重点:能根据图片上的内容说出天气状况。

活动难点:观察人物的表情和行为,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拓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由于天气变化而引起周围环境的变化或动物行为变化的录像或图片,如下雨前乌云密布、天色变暗、蚂蚁搬家、蜻蜓低飞等,增进幼儿对天气的了解。

设置“天气预报”专栏:教师可以请幼儿把家中的报纸带到幼儿园,将报纸上的图片或人们的照片给幼儿看,并进行讲述。

可以为幼儿提供关于天气的VCD,让幼儿观看。

谈话活动: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畅谈在不同的天气里自己最喜欢干什么。

注意事项

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发现天气跟人物行为之间的关系,让幼儿知道在怎样的天气情况下才有这样的行为。比如,一般在下雨天才穿雨衣和打伞。

由于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幼儿讲述图画可能不完整,教师应体谅。

《看云识天气》教案 篇3

一、 由《火烧云》导入

二、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要求:1、找出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

2、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提示:1、晴天云简表

2、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3、云的光彩简表

三、多媒体教学,理解课文内容

1、 简单核对各种表格内容

2、 出示云彩图片,要求学生说出其名称及特点、对应的天气情况。

3、 总结看云识天气的基本方法

四、品味文章语言

1、 找出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 仿照文中例句造句

五、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结合《课课练》第六题,重点分析课文第三小节

六、实践

看云识天气,出去预测一下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

七、作业

1、 收集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分类积累

2、 每天抽个时间,练习看云识天气,判断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轮流发布天气预报。(一个星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