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狂舞》教案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金蛇狂舞》教案4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金蛇狂舞》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金蛇狂舞》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乐曲体现了喜庆热闹的气氛。在许多传统的节庆活动中都会听到这首经典乐曲。这首乐曲是aba结构,特别是b段音乐具有明显的对话及螺蛳结顶的曲式结构特点。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对答呼应的曲式风格,体验乐曲热闹欢腾的快乐气氛。

2、尝试看图谱学说白,用打击乐器与同伴协作进行轮奏活动。

活动准备:

1、帮助幼儿学说白的图谱:水龙、火龙的图片和节奏图;

2、一面红旗;

3、串铃、铃鼓各一半。

活动建议

一、完整欣赏乐曲,充分表达感受。

1、你听到了什么?

2、什么时候会播放这个音乐?

3、教师播放图片,介绍作曲、聂耳以及乐器唢呐、鼓。

此环节帮助幼儿初步感受乐曲欢快、喜庆的情感基调。

二、再次欣赏,听辨鼓和唢呐不同的声音。

1、音乐中什么时候在打鼓,什么时候是唢呐的声音?

2、唢呐和鼓你一句我一句,像在干什么?

1、让孩子听辨鼓声和唢呐的声音,有一定的难度。活动中发现孩子掌握得不是很好。

2、幼儿回答不出,教师“没关系”,引导孩子再听一遍。体现教师平等、尊重幼儿的教育理念。

3、第二个问题引导幼儿“像说话一样来表现音乐”,为下环节分组表演奠定基础。

建议可先让孩子听一听唢呐和锣鼓的声音,可采用教师出示2个乐器,让孩子先熟悉他们的声音,再引导孩子去寻找音乐中的唢呐声和锣鼓声,可多遍进行,培养孩子有目的的倾听习惯。

三、出示赛龙舟的图片,引导幼儿再次欣赏,感知乐曲aba结构。

1、你发现这些龙舟有什么不一样?

2、2为教师边听音乐边表演一遍。

3、他们刚才是怎么表演的?(引导孩子说出刚才的对白)

4、分组表演一遍,加拍手一遍。

5、结合音乐,听音乐、拍手唱一遍。

1、教师富有激情的表演有效激发了幼儿表演的欲望。

2、教师在表演完一遍时,问孩子刚才水龙和火龙是怎么表演的,分别怎么说的?这对孩子来说太难,孩子无法在只听一遍的情况下就把这么长的对白记住。

3、结合音乐、并边拍手边说对白,难度增加,结听、动、说于一体。

建议教师可再次表演一遍,并用语言引导孩子去认真听水龙与火龙之间的对白。也可以直接告诉他们,跟随教师一起来“学说对白”。第一种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倾听的习惯。第二种方法考虑到这并不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直接告诉孩子一方面可以节约时间,也不会影响活动的整体的效果。

四、用乐器铃鼓、窜铃分组表演一遍,撤去图示表演一遍。

没有了图示,我们该怎样来拍得更整齐呢?(引导幼儿看老师指挥)

出去图示,引导幼儿靠记忆表演,及时撤离支架。

五、播放划龙舟的录像(引导幼儿感受“整齐”的场面)。

六、再次分组比赛,请2名幼儿领队再次表演。

教师通过多次竞赛的方式,让孩子在“赛龙舟”的比赛中兴趣高昂地完成了目标之一。

金蛇狂舞 篇2

活动名称:金蛇狂舞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热闹欢快的特点,喜欢中国民乐。

2.初步理解乐曲中的“对话”结构,感知aba结构。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乐曲,充分表达感受。

1、欣赏民乐《金蛇狂舞》

——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随音乐表现。

二、欣赏故事,感知乐曲aba结构。

1、再次欣赏乐曲,感知乐曲的结构。

——这段音乐有几段?每一段旋律一样吗?

2.分段倾听,理解乐曲中的“对话”。

(重点欣赏b段)

——它们像在干什么?

3、请幼儿分组用小乐器模仿“对话”表演。

三、玩游戏,感受乐曲的欢腾、热烈。

1、教师和幼儿一起扮演龙随音乐游戏。

——你们喜欢这首乐曲吗?它是我们中国伟大的音乐家聂耳创作的一首民族乐曲。这首好听的乐曲名字叫《金蛇狂舞》。

金蛇狂舞 篇3

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充分地感受和表现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2.了解和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活动准备:《金蛇狂舞》音乐一段,用红布做成的龙两条,准备画图谱的纸和笔。活动过程一、《摇篮曲》组织并导入活动二、完整欣赏音乐知道我刚才哼的是什么歌吗?这首歌听了有什么感觉?今天,曹老师请你们来欣赏一段音乐,听完了说说跟《摇篮曲》有什么不一样。重点让孩子感受《金蛇狂舞》热闹、活泼的感觉,也因为有了摇篮曲的比较,孩子很快就说出来(活泼、快活)三、边看视频,边听音乐,了解舞龙。幼儿比较两段音乐之后提问:人们听了这段音乐在做什么?因为孩子们有了先前的感觉做铺垫,有的孩子说“在跑”,有的孩子说“很多种乐器”,感觉还是很准确的。播放听《金蛇狂舞》舞龙视频:人们是怎么舞龙的?四、理清段落,分段欣赏。1.准备舞龙2.慢慢前进3.快快舞龙和队形的变化4.斗龙5.继续前进舞龙,结束舞龙。重点介绍和练习斗龙戏。五、幼儿表演。*在位置上表演。分组离开位置表演。

金蛇狂舞 篇4

第二课题 《龙的传人》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的图形和文字,在很早就已经出现了,在我国出土的大量甲骨刻片文字中,就已经频繁地出现“龙”字以及龙的图案,并在红山和良褚文化中出土龙形玉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在生活中收集龙的资料及自办龙文化的图片、工艺作品展,启发学生了解龙的形象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历史发展到今天,龙已经成为炎黄子孙的精神寄托,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2.通过学生用绘画及多种材料制作、表现创造的龙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欣赏龙的艺术作品,初步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用绘画及多种材料制作、表现创造的龙作品,提高动手制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

1.有关龙的资料、图片、书籍、录像、vcd光盘。

2.与龙有关的工艺作品、绘画作品。

学具准备:

彩色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

2、唱一唱:

放歌曲:《龙的传人》

3、讲一讲:

你都知道哪些关于龙的故事。

4、看一看:

欣赏不同艺术形象的龙 1、静息。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龙的传人》

3、学生讲关于龙的故事。

4、欣赏不同艺术形象的龙。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启发学生在分析研究中去发现,如:龙的角像什么动物的角?龙的身躯、龙的爪、龙的鳞、龙的尾巴……像什么动物?

5、提出作业要求:

每个小朋友用自己准备的工具材料创作一幅关于龙的画。

6、学生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7、展示作品、课堂小结 学生从分析中发现龙的角似鹿,头似蛇,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shen),鳞似鱼,爪像鹰,掌似虎。

5、听教师布置作业要求。

6、学生创作一幅龙的美术作品。

7、展示自己设计创作的龙的马上作品。

课后小结:

第三课题 《金蛇狂舞》

蛇的图案和文字与龙一样出现得很早。它也是吉祥的象征,常常与灵芝、花草等组成图案,蕴含了如意、吉祥的感情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民乐《金蛇狂舞》及其摄影作品,了解民族乐曲丰富的表现力,学习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

2.了解民间文化中“蛇盘兔”的寓意,进行创作和表现。

3.用装饰的方法画一条漂亮的蛇的装饰画。用肢体语言表演《伊索寓言》“农夫和蛇”的故事,展现个性化的设计,体验艺术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用装饰画的方法创作一条漂亮的蛇的图案,提高动手制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

1.《金蛇狂舞》录音带、图片、资料、《白蛇传》录像带等。

2.彩色纸、彩色笔、剪子、胶水。

学具准备:

彩色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

2、听一听:

欣赏民族器乐合奏:《金蛇狂舞》

3、讲一讲:

你都知道哪些关于蛇的成语。

4、看一看:

展示十二生肖邮票中的蛇及与蛇有关的文物、工艺作品,启发学生了解{BAIHUAWEN.com}蛇文化的历史(陶器蛇,商代青铜器上的蛇纹)。 1、静息。

2、欣赏民族器乐合奏:《金蛇狂舞》

3、学生讲关于蛇的成语。

虎头蛇尾、打草惊蛇……

4、欣赏不同艺术形象的民间工艺品蛇及有关蛇的文物。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5、出示制作的蛇的装饰画范品,让学生观察是怎样制作的。

6、提出作业要求:

每个小朋友用自己准备的绘画工具和其他材料装饰一条蛇的装饰画,做得精细、漂亮。

7、学生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8、展示作品、课堂小结 5、观察老师出示的制作的蛇的装饰画范品。

6、听教师布置作业要求。

7、学生作业。

8、展示自己设计的漂亮的装饰画。

课后小结: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