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习题【优秀7篇】

《豆芽兵和酸妹妹》是适用于幼儿园大班孩子的语言教案,该教案可以帮助孩子了解故事内容,感受并理解豆芽兵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学习豆芽兵遵守诺言,坚守职责的优秀品质。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雨后》习题【优秀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活动准备 篇1

挂图2号;《小朋友的书??我长大了》;磁带及录音机。

一颗香甜、诱人的草莓(实物)或贴图。

评《雨后》一课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嫩、赤”等13个生字;会写“哥、踩”等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兴”。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夏季雨后雨后小朋友们嬉戏玩耍时的欢快心情。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情景,感受孩子们的欢乐

专项训练:体验人物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雨后》。

2.全体同学齐读课题,要求读准字音并且声音响亮。

3.学生提问质疑。

生:这首诗写了雨后的什么呢?

师:我们一起走进冰心奶奶的《雨后》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进行新课的学习。

二、识字学词

(一)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要求:

①标出诗歌小节。

②圈出不认识的字并想办法会认。

2.教师点拨。

①同学交流识字方法。

②教师出示识字卡片,点拨识字方法。

③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男女同学比赛读、指名读等方式巩固识字。

【设计意图】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使其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二)学词

1.出示词语。

嫩绿  神仙  糟糕  兴奋  骄傲  短粗  痛快

2.用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各种方式读词语。

①自由读。

师: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②指名读。

师在读后予以客观评价,并纠正不够准确的读音。

③分组读。

师提出用比赛的方式,看哪个组读得好。

3.点拨“兴”的两种读音,再次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读词语部分要方式多样,不能千篇一律,这样容易把同学们的积极性起来。

(三)写字

1.出示一类生字,要求同学们先观察生字的笔顺和结构。

2.用铅笔把课本上的生字描三遍。

师要求:坐姿要端正,做到“三个一”。按笔顺描,一笔只能描一次,不能反复。

3.师在黑板上范写易错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自学,在自主的学习时间利用以往掌握的识字方法掌握知识,教师将易错字在黑板上再次范写,学习效果比以往要有实效。

三、熟读感知

(一)熟读成诵

1.老师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要求:要有感情,把孩子们的天真、活泼的性格读出来。

2.分组读文,分角色读文。

【设计意图】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边读边评,,读后再评,使学生朗读水平逐步提高。

(二)感知内容

1.请同学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2.同学自由说。

3.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多说,提高总结、复述课文的能力。

(三)感知语言

1.师:同学们,你们感觉本文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

2.生:词语比较丰富,很有意思,还用了许多儿化音。

3.师总结本文语言特点。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不要怕学生说不好,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成效的。

板书设计:

雨后

作者:冰心(本名谢婉莹)      孩子像神仙一样

小哥哥摔一跤        快乐

小妹妹也想摔跤

嫩绿  神仙  糟糕  兴奋  骄傲  短粗  痛快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课文。

2.专项训练:体验人物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

1.出示词语卡片:

嫩绿  神仙  糟糕  兴奋  骄傲  短粗  痛快

2.齐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二、专项训练——体验人物心理活动

(一)表达人物内心的语言描写

1.诗歌中哪几句是语言描写?

生答:“妹,小心,滑!”“糟糕……糟糕!”

2.这几句话表达了小哥哥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呢?

生答:第一句表达了小哥哥爱护小妹妹,怕妹妹摔跤;第二句话表达了小哥哥虽然裤子上都是泥水,但其实内心非常高兴的心情。

【设计意图】人物的语言怎样表达心理活动活动,对二年级同学来说有点难度,但如果教师指引得当,孩子们是完全可以掌握的。

(二)如何正确体验人物的心理活动

1.感同身受法:把自己放到主人公的位置上去体验,去想象,看如果你是主人公的话,在当时的情景时你会怎么想呢?

2.感受文本法:就文本所提供的文字去细细揣摩,细细体验,想象。

【设计意图】把你自己当做主人公,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去体验别人的心理,对学习文章很有帮助,但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三、展示检测

1.如果你也在雨后来到了广场,你想做些什么呢?

2.说一说,学习完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以往老师总是教会学生很多知识,好像学生也学到了,但他们不能将所学的知识总结出来。所以特设计本环节,让孩子们多总结所学,虽说可能现在还谈不上有多好,但相信坚持的力量。

板书设计:

雨后

雨后——兄妹俩玩耍——感到很快乐

评《雨后》一课 篇3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雨后清新自然的色彩,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诗歌优美的旋律中体会小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准备

挂图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        读课题

2.        雨后的景色是怎样的?(让学生口头描述。)

3.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由我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冰心老人写的《雨后》。看看她为我们描述了怎样一幅雨后欢快的场景。

二、        听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提问题:诗歌描写了那些内容(雨后的景色,以及一个小哥哥和妹妹)

三、        细读课文

1.        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齐读第一句话。

让学生用自己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一下雨后的景色(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

(3)指名读第二句话。

雨后的广场上是怎样的情景呢?(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象神仙一样。)

“快乐得好象神仙一样”是什么意思?(用“神仙”来比喻水中赤脚的孩子的逍遥自在,毫无拘束和牵挂。)

(4)指导朗读。

雨后是清新自然的美景,有一群孩子正在欢快的玩乐,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轻松和欢快的语气)

指名读,集体读。

(5)小结并板书:水的海洋 欢乐的海洋

2. 细读第二、三、四小节。

(1)指名读第二、三、四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诗歌描写了那些人物?(一个小哥哥和一个小妹妹)

找出描写哥哥神态和动作的句子。(二、三小节)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说明了什么?(小哥哥很淘气。)

但是小哥哥在淘气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小妹妹,他说了什么?(“妹,小心,滑!”)

可是他说着,自己却滑了一跤。

滑了一跤过后,小哥哥有怎么样的举动,说了些什么呢?(“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

虽然他嘴里说着“糟糕——糟糕!”,但是他心里觉得沮丧吗?(没有)

你怎么看出来的?(“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你觉得小哥哥是怎样一个人呢?(乐观、淘气。)

妹妹看见哥哥摔了一跤又是怎样的呢?

指名读第四小节。

看着课文中的插图来学习。

这里是怎样来描写妹妹的外貌的?(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

她怎么样呢?(紧紧跟在泥裤子的后面)

“泥裤子”指的是什么?(小哥哥。这里用了借代,联系上文,我们就可以知道“泥裤子”指得是小哥哥了。)

这一小节中,那些句子是描写小妹妹的动作和神态的呢?(“她咬着唇儿 提着裙儿 轻轻地小心地跑,”)

但是她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心里却希望自己 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人物的动作与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了小妹妹的任性与俏皮。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愉快和调皮)

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小孩子的任性与调皮)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3.            教师总结本诗歌的特点。

诗歌虽然名称为“雨后”,但是诗人给我们描绘的不是“雨后”湖光山色的美好,而是刻画了“雨后”这一特定情景下人物的活动,构思独特巧妙。作者用儿童化的语言刻画天真烂漫的儿童形象。

六、 作业 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词

彩(  )   娇(  )   梢(  )   滑(   )

踩(  )   骄(  )   稍(  )   猾(   )

3、  填量词

一(  )大雨    一(  )孩子   一(  )裤子   一(  )泪水

一(  )海洋    一(  )笑脸   一(  )辫子   一(  )微风

七、教学后记:这是一篇十分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活泼又清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雨后地儿童嬉戏图,展现了儿童的天真之态、嬉戏之乐,我很喜欢冰心的这首诗,孩子们也很喜欢。课中我让他们读读、说说、演演,学生们很感兴趣,我自己也感到快乐,仿佛回到了童年,多么希望多教这样的好文章,让身心得到舒展,让情感得到抒放。

板书设计

雨后

水的海洋

欢乐的

《雨后》实录 篇4

《雨后》教学反思

《雨后》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小诗,作者是冰心。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的有趣情景,准确而又传神地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初读诗歌,觉得这样的写作手法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不是太深奥了点,诗中任务那矛盾的心理孩子们能真切体会吗?课上完了,才知道,这样的诗歌恰到好处!因为诗中的主人公是孩子,与学生能年龄相仿。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想法,他们不也曾有过!

两节课的教学,有些许值得回忆的地方,记下以反思:

一、课题引路,导入课堂

课题是《雨后》,写的一场夏雨之后。初读课题后,我便问道:“从诗中哪些语句你看出这是一场雨之后呢?”“这又是怎样的一场雨呢?”两个问题的逐步抛出,引起了孩子浓厚的兴趣,叽叽喳喳地将课文度开了。一会便找出“闪着金光”“一片海洋”等词语,并解释得相当美妙:“正是下了一场雨,树梢才会挂着雨滴。太阳出来了,照在上面,金光闪闪,多美呀!”“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说明雨下得很大呀,小雨过后,就只能出现小水塘了。”

二、字词教学,紧扣中心

文中的生词不多,像“赤脚”、“妹妹”、“兴奋”、“咬”学生都较好理解。重点在于“树梢”这个词的理解,读起来似乎又有点懂,但真正的理解很多小朋友还是云里雾里。课堂上,我在黑板上板画了一棵树,随即问道:“哪个小朋友来画画‘树梢’指的是哪儿?”一生走向黑板,用粉笔在树的主干与树枝的交叉处点画了一下,不少小朋友点头表示赞同。我不置可否,继续说道:“那小朋友拿出字典,用我们刚学的部首查字法查查梢的意思。”学生很快便找到了,指名一生读道:“是指条状物细的一头,指末端。”“那树梢呢?”我指了指黑板上的画,“这样画树梢对吗?”学生一下明白过来,很快地纠正的错误的画法。此刻,我再出示雨后树梢挂着雨滴,闪着金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水到渠成。

“使劲踩”这个词不理解扎实了,孩子们就难以感受到诗中小男孩玩水的痛快。于是,指名一同学来演示一下这个动作。第一个女生踩得非常文静。我相机问道:“你们觉得这是怎样踩?”“轻轻地踩。”不少孩子抢着答道。再请一生,继续问道:“这是怎样得踩?”“稍微用点力地踩。”再请一生,这个小男孩可谓是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小脸涨得通红,用力地踩着地面。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使劲踩,使劲踩。”巧的是,小家伙用力过猛,重心不稳,差点滑到。孩子们哈哈大笑,自然给课堂增添了不少乐趣。

三、启发想象,描绘童心

全诗视角独特,犹如一架摄像机,镜头先是对准了雨后的广场,而后逐渐拉近到广场上的孩子,最后聚焦在了一对戏水的兄妹身上。诗歌学完后,抓空白处提问:“镜头又开始转动了,转到另一些孩子身上,他们一样玩得很快乐!你也玩过水,在哪玩,怎么玩?现在镜头对准你,用语言来给我们描述一下吧!”孩子们开始了回忆,开始了想象,开始的幸福的语言之旅!

《雨后》教学反思

片段:

师:人们都说夏天就如孩子们的脸,说变就变。一会下起了倾盆大雨。大雨过后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你最喜欢干什么?

生:我最喜欢去踩水玩。

师:雨后清新的空气、清凉的微风固然令人喜爱。然而,小朋友们更喜欢到积了雨水的场地上踩水。在冰心奶奶的笔下,一对兄妹也开始了他们快乐的游戏……

师:轻声地自读课文,去感受兄妹俩的欢乐吧!

生:自读课文。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呢?(抽读)

师:你感受到小哥哥、小妹妹踩水时的心情怎么样?

生:感觉他们踩水时很开心。

师:挑你最喜欢的自然段再读读。(自由朗读、指名分节读、分组分节读)

师:读了第一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群孩子正赤着脚在积着雨水的广场上追逐、奔跑,非常快乐。

师:你能用朗读把这份快乐传递给大家吗?(举手读,师指点后再抽读)

师:从刚才他们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这群孩子一定很快乐。

生2:我从他们的朗读中不仅感受到了那群赤脚孩子的欢乐,也感受到了他们在读的时候也很快乐。

师:那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一节,去体会他们的欢乐。

师:假如你也在这样的“海洋”中,你最想做什么?

生1:我想卷起裤脚也去踩水。

生2:我想快乐地大声喊叫。

师:小哥哥和你们想的一样,他带着妹妹一起加入了踩水的行列,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呢?请你们读课文二、三节。(生自由读后,再指名说一说)

生:哥哥很高兴,他嘱咐自己的妹妹别摔跤,自己却摔了下来,成了泥裤子。

师:哎呀,糟糕!哥哥伤心了吗?

生:没有,他特别高兴!

师:是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第三节“他通红欢喜的脸心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中知道的。

师:哦,原来哥哥可兴奋了。我们怎么读好二、三节?

生1:要读出哥哥对妹妹的关心,又急又亲切。

生2:要读出哥哥的高兴、兴奋和骄傲。

师: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先抽读、分组读、师指导后齐读)

师:妹妹也乐坏了,快读读第四节,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妹妹的心情?(学生自由读第四节)

师: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吗?

生:这妹妹好奇怪,怎么跟着“泥裤子”呀?

师:是呀,这是为什么呀?

生:这“泥裤子”其实就是指哥哥。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话呢?

生1:我最喜欢“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紧紧跟在这泥裤子后面”。因为我感觉妹妹很胆小,但又受不了踩水很快乐的诱惑,于是就紧紧地跟着哥哥。

生2:我最喜欢“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我觉得妹妹很可爱。

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把这首诗歌读一遍吧!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赛可以是自己单独参加,也可以叫上自己的同桌一起参加。

师:抽几名学生起来读,评评谁最棒,为什么?

生1:他们读出了哥哥虽然摔了一跤,但是他仍然很兴奋、很骄傲。

生2:他们读出了一群孩子在广场上玩水的欢乐。

师:说得好极了。还有很多同学想参加比赛,这样吧,想读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来!

反思:

《雨后》一文,是一篇贴近儿童生活的诗歌。在低年级学生中就是要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乐趣才会喜欢。重视学生阅读感受和体验。归根到底是为了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让学生对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诗歌的朗读更要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反复朗读,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一、初读诗歌,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

本课充满童趣,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结合自己的心理和生活,感受童年生活的天真快乐。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准、读通课文,整体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初步感知一群孩子们赤脚在雨后的广场上玩水嬉戏,好象“神仙一样”的快乐的情景。喜欢雨后玩水,这是儿童的天性,学生们一定会有同感,读起来也就十分自然合拍。同时,课文的描述,又一次把学生带入其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特别是文中的二、三节中,哥哥虽然在玩水的过程中摔了一跤,仍然“欢喜、兴奋、骄傲”。为什么滑了一跤却反而“兴奋和骄傲”,这是儿童一种特有的心理,贴近儿童的生活。因此,学生们读了更会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和满足!

二、读中感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重点描绘了一对小兄妹俩在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而又传神的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着力刻画了两人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采用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兄妹俩在踩水时的兴奋与欢乐,并从读中揣摩两人的心理,感悟哥哥的担心、欢喜、兴奋和骄傲,以及妹妹的胆小、想玩水的心理。激起学生心理和情感体验的共鸣。如通过读“使劲地踩着水”、“溅起多高”、“水淋淋的泥裤子”等词句,感受小哥哥踩水的痛快,从他喊“妹,小心,滑!”感受哥哥对妹妹的关心。从妹妹动作“紧紧地跟”、“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跑”感受到妹妹胆小却又想玩水的心理。

《雨后》习题 篇5

一、说教材:

《雨后》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主体课文。《雨后》是一篇十分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活泼又清新。这首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雨后儿童嬉戏玩耍的景象,展现了儿童的天真之态、嬉戏之乐。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在雨后玩耍时的快乐。

本课的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书写本课的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还要让学生感悟诗的意境,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识字,理解课文,指导朗读。第二课时安排:背诵课文,写字教学。

二、说教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联系生活法: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经验是最感性的学习材料。《雨后》这首诗写的就是孩子们的生活,因此要在孩子们的生活中让孩子们来体验夏天雨后的快乐。在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在导入时让学生回忆自己在雨后都玩过哪些游戏?感觉怎么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体验)在教学诗歌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雨后》孩子嬉戏游玩的情景。最后让孩子有机会也体验一下雨后游戏的乐趣。

情感体验法:雨后游玩的体验很多孩子有曾经有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雨后嬉戏游玩的快乐,在教学中不仅在导入时有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也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经历。最后让学生想象也是一种情感体验。

指导朗读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小朋友在雨后游戏玩的快乐;体会小哥哥摔跤后脸上的兴奋。体会小妹妹为什么也想摔那么痛快的一跤。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能让学生体验生活带来的乐趣。

故事表演法:表演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活动,而《雨后》诗中小哥哥踩水、摔跤;小妹妹的样子都是小朋友们常见到的情境,让孩子们表演一下,他们会更能体验小哥哥摔的这一跤让他的脸上发射出兴奋和骄傲的,能体验一下为什么小妹妹也想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三、说学法: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采取了以下几种学习法

课前预习、观察法: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而《雨后》这篇诗歌是小朋友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他们很容易就能理解,因此我让孩子们课前预习,并让他们观察一下校园里孩子在雨后是怎么玩的,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预习习惯,还能让孩子在有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学习课文。

想象法:在学完课文后,由教师朗读其中的句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广场上嬉戏游玩的场景,能增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课文的理解。

表演体验法:本课的内容生动有趣,富于表现,让孩子们表演小哥踩水的动作,摔跤时的表情,以及小妹妹的动作,孩子们会更加容易体验小哥哥和小妹妹在雨后游玩的快乐的。

朗读会文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要让学生读,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理解感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朗读能力、理解课文的能力,课文中让学生用快乐的语气朗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师:你们喜欢雨吗?下雨的时候你们碰到过什么有趣的事了吗?雨停了之后你们又会做些什么事呢?你们观察过树吗?草吗?他们是怎么样的呢?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看得出来,你们玩得很开心,冰心奶奶她就是看到小朋友们在雨后玩得这么开心,觉得很有趣,于是她就将她看到的情景写成了一首诗《雨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了,

(板书:〈雨后〉)

二、初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1、师:你们想知道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吗?那就请你们自己把这首诗读一遍吧,读的时候请注意把字音读准了好吗?

2、学生读课文活动。

3、师:我知道我们班的很多小朋友在课前就已经预习了这一课的生字,那你们预习得怎么样呢?我们来检查检查吧。

检查识字情况(注意其中的几个难记的字)看字卡读、组词、造句(骄傲)

二、细读体验,深入领悟

1、师:你们学得真不错,那下面请我们用默读的形式将课文再读一遍好吗?边默读边想: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什么?你从哪些句子知道的。

学生默读课文,再指名说说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

2、师:这么多美的情景,你喜欢哪个小节描写的情景呢,就把它多读几遍好吗?等一下,把它读给其他小朋友听吧,要求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边读边想为什么喜欢那一小节,它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呢?你觉得应该怎么读?

3、细读各小节

第一小节:

让喜欢这一段的学生来读一读,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

师:雨后的景色怎么样?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还看过雨后的哪些美景呢?

师:“广场上来了一群赤脚的孩子”“赤脚”是怎么样的?你猜他们来广场上做什么?(可引导学生看图)

“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还能怎么说?让学生换一种说法。

这一小节应该怎么读呢?谁来读读?指名读后并评价

第二、三、四小节

a、诗歌中描写了谁?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说明小哥哥什么?

“使劲”一词表现了小哥哥什么样的想法?

(渗透理解“踩、溅”两个字的理解,踩字让学生做动作,而溅字与方言联系理解)

师:小哥哥说:糟糕……糟糕是在担心什么?

小哥哥摔倒后心情怎么样?你怎么看出来的?

你觉得小哥哥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b、小妹妹长得怎么样呢?

雨后玩水只是男孩子的事吗?(不是的)

[渗透识字:撅(观察一下谁也撅着小辫子)、唇(指指自己唇)的理解]

“泥裤子”是谁呢?哪些句子是描写小妹妹的动作和神态的呢?

小妹妹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c、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读呢?

4、那我们一起带着愉快的心情,用欢快的语调来把整首诗读一读好吗?(齐读整首诗)

5、闭上眼睛,想象自己也在广场上踩水的情景。

四、拓展思维:

小朋友们在雨后玩得这么开心,享受着雨后的快乐,那你还知道谁也在享受着雨后的快乐呢?

五、课外实践作业

如果有水中滑倒摔跤的是你,你的爸爸妈妈会怎样做?

回家后有声有色的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许他们会有一些让你意想不到的变化。

《雨后》实录 篇6

作者:李英梅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7

《雨后》随感

李英梅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今天,讲完《雨后》给我很大的振动,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写了雨后孩子们尽情玩耍的快乐情景,在理解课文时,孩子们显出了异常的兴奋。

师:小哥哥摔了一跤,为什么脸上却迸射出兴奋和骄傲?(这个问题课前备课时,同组的几位教师一起讨论,都没有得出准确的答案。)

生:因为小哥哥太喜欢玩水了,因此他摔了一跤也特别高兴。

生:他摔了一跤,摔得不疼,所以他笑了。

生:老师,他说的不对,他摔疼了,但他不觉得疼,而是特别兴奋。

师:为什么他还很骄傲呢:

生:因为别人玩水没摔跤,他却摔了,还不怕疼,所以很骄傲。

生;他摔了一跤,小妹妹就可以注意不再摔跤了,所以他为可以提醒妹妹而骄傲。

……

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感动,原来他们那么喜欢玩水,对于玩水,对于摔跤还有那么多的想法和认识,而我们这些大人却还觉得不就是摔了一跤吗,有什么兴奋的,有什么可骄傲的?我们太不了解这些孩子了。这使我想起了暑假后刚开学的那几天里,秋雨绵绵,教学楼楼梯口的低洼处总有一小块积水,每次走过这里,孩子们总是用脚使劲的踩几下,激起水花后,开心的笑起来,而当他们看到我严厉的目光时,又都把脚缩了回去。现在想起来,我的严厉使孩子失去了多少欢乐啊!做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自己太不懂孩子了,太缺少童心了。孩子们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督促我以后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转载

《雨后》实录 篇7

师:为什么么小哥哥摔跤后,嘴里说“糟糕——糟糕”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生:他摔了一跤后,裤子水淋淋的肯定回去要被妈妈骂,所以他嘴里说:“糟糕——糟糕!

师:那为什么他的脸上有显现出兴奋和骄傲呢?

师:你有这种体验吗?前几天下过雨,我看到不少小朋友,明明知道水塘里有水,可是仍然踩着走过去。老师想问问你们,如果是你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生:我知道踩着水走过去会把鞋子弄湿,而且可能还会弄脏裤子,但是我还是忍不住去踩一下。

生:因为我觉得很好玩,虽然知道被老师看见了要批评的。

师:那小哥哥当时的心情你怎么样的呢?

生:肯定也是知道回家会被妈妈妈,但是因为觉得踩水很好玩,所以即使摔了一跤弄脏了裤子仍然很开心。

师;那骄傲呢?摔了一跤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吗?

生: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摔了一跤比别人玩得更过瘾,所以觉得很骄傲。

生:别人玩水还没小哥哥那么痛快,所以他觉得很骄傲。

生;我觉得这个小哥哥非常得顽皮,非常可爱。

师: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小哥哥顽皮、可爱的样子表现出来吗?

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有的学生还站了起来,学着课文中的小哥哥拍拍泥裤子的动作,其他学生看到了,也跟着学了起来,一时间,教室里热闹起来,小哥哥那顽皮的形象也越加鲜明起来。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解决了小哥哥摔了一跤后嘴里说着糟糕,而脸上却显得很高兴的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单单依靠阅读课文是不能体会小哥哥这种复杂心情的。所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以前的生活经验,想想自己在明知踩水会弄脏鞋子,却仍然踩水走过,从而体会小哥哥的心境。再用表演的形式,把内化的语言和情感通过学生自己的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表达出来,把小哥哥那顽皮而又可爱的形象展现出来。再以角色互换作为桥梁,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中的人物对话,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