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最新1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爱岗的小编帮大家分享的13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语文二年级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看图渎韵文识字,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词语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图和词语。第二部分是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和1个只识不写的字。第三部分是练习。借助图画识字学词认识事物,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包饺子、赛龙舟、赏月的欢乐场面,以及祭扫革命烈士时庄严肃穆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要求】

德育目标: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智育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小田字格上的1个生字只识不认识“手字旁”;理解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9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在一起在干什么?[相机出示词卡:饺子]

(2)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拜年]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四、指名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五、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看看挂图,想想字义

六、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加以指导

七、小结

八、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扫、拜、墓、踏”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6.教师巡视,纠正姿势不正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按“扫、拜、墓”的笔顺书空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词卡:龙舟、端午]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机出示词卡:粽子]

2.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相机出示词卡: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

(4)学生借助拼音读以上生字词。

(5)指名认读、正音。

如:“粽子、月饼”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

3.小结:刚才我们学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有哪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中秋)端午节,民间风俗是什么?(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呢?(全家人要团圆,吃月饼)

三、指导读韵文

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

范读、自由读、互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检测效果

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团、饺、饼、端”

2.教师范写生字。

3.学生描红书田字格里的生字。

4.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5.认读课后词语。

6.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词语。

7.听写词语,检测效果,及时反馈。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

1、出示——雨。

2、都认识,那大家一起来读。

3、读的很准,哪位同学能想到和“雨”有关的词语?

4、课外积累也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好方法。

**大家听得真仔细,打雷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尤其是夏季经常出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课题就是——雷雨(板书)。课文中所描写的这场雷雨是怎样的呢?通过学习你一定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初读课文,识字。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2、指名读开火车读分组识字、读词语。

3、请三个同学读全文。(1—3)、(4—6)、(7—8)。

**读地很流利,现在我们也来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雷雨的?

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三、细读,品味

㈠1、指名读1---3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雷雨前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2、学生回答,老师引读(板书:蝉不叫、大风蜘蛛、闪电雷声。)

3、现在我们知道了雷雨前会出现这些景象,那么你觉得作者用哪些词语把这些景象写的更具体的呢?我们一块来读一读,找找看吧!学生自读。

*边引导学生理解词义,边指导朗读。

A、黑沉沉:ABB式、你能说出像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B、压下来:说明乌云来得快而且凶猛。(板书:压)

C、一动不动:说明当时一丝风也没有。(板书:不动)

D、乱摆:什么乱摆?(树枝)说明风特别大。

E、垂下来:风很大,蜘蛛顺着蛛丝掉下来逃走。说明蜘蛛心里害怕。(板书:逃走)

F、越来越亮*响:一次比一次亮,一次比一次响。(板书:亮响)

(为什么先写闪电,再写雷声呢?)

4、刚刚我们知道下雨之前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的,除了这些,你能想到还有哪些其它的现象也是表示要下雨了呢?

提示:①燕子低飞。燕子拍拍翅膀低飞。②蚂蚁搬家。蚂蚁搬家。

(可联系课文《要下雨了》。)

5、乌云压下来了,叶子一动不动,蝉不叫了,蚂蚁都在忙碌地搬家,燕子在低飞。让我们想象着雷雨前的景象,有感情的朗读这三段吧!

先学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

㈡*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出示课件:第一幅插图)

1、看图,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随机板书:雷雨中雨大、看不清。)

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写的,把描写雷雨中的段落读一读。

3、指名读,指导学生把雨中的变化读出来。(雨下起来---雨越下越大----雨渐渐变小。)

㈢*雨的变化可真大,一下子哗哗哗地下起来,来得急,而且越下越大,可没一会儿工夫,雨渐渐地小了,嘿,天晴了!雨过天晴的景色可美了,赶紧来读一读吧!

1、指名读。

2、你觉得你最喜欢哪一句,就读哪句吧!

(师随机板书:雷雨后:雨停太阳出来蝉叫了、蜘蛛坐青蛙叫、彩虹。)

3、引导联想:雷雨前蝉是怎样的呢?蜘蛛是怎样的呢?

*你的观察真仔细,雷雨前蝉是一声也不叫,而雷雨后蝉叫了;雷雨前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而雷雨后蜘蛛却非常悠闲的坐在网上;雷雨前天空是乌云、闪电打雷,而雷雨后天上出现的是美丽的彩虹。

4、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雷雨过后那充满生机的美景。(出示课件:第二幅图)

5、看图说: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假如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雷雨后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你想做什么?)

*让我们想象着自己已经走进这美景之中,带着愉快的心情美美地读7、8两段。

6、指名读,评议。

①要读出雷雨后清新、洁净、那充满生机的美丽。

②师范读,再指名读。

让我们再次共同感受这场雷雨吧!------齐读全文!

四、总结:

同学们,一场常见的大雨,作者却能把这场雨的前后变化描绘的如此淋漓尽致,可见,肯定是经过了非常仔细的观察,才能把文章写的这么美,我想:我们也要像作者一样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做个细心的观察者,你一定会有精彩的发现!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4、认识14个字,会写10个字。

教学重点:

1、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插图入手,疑问激趣。

1、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发现图上什么地方画得最有趣?(引导学生发现,图上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狗。)

2、为什么画上多了一只小花狗呢?这只小花狗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这篇课文——《苏红的画》。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遇到难读的字或句子多读几遍。

2、刚才,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老师首先检查一下你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些字词?(课件)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

1、谁能说一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苏红画了一幅画,结果弄脏了。)

2、课文是怎么写的?谁能读一读。从中你能感受到苏红的心情怎么样?(满意、伤心、着急。)相应指导朗读。

3、想一想,苏红和爸爸怎样把坏事变成好事的?默读5-9自然段,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4、出示爸爸的话,说说其中的道理。

5、练读爸爸的话。

教师小结

爸爸帮助苏红把弄脏的画改成一张美丽、有情趣的画。这是事件的经过。

6、事件的结果怎么样呢?

教师总结

爸爸能把坏事变成好事的原因就是善于观察,积极动脑,勤于思考。同学们,在生活中,如果你们遇到事情,也应该学会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样,也许会有另一番结果。

四、分角色朗读。

板书设计:

9 苏红的画

肯动脑筋

坏事 好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苏红的画》。谁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识字。

1、课文中要求我们认识的生字还认识吗?咱们开火车读。如果读的对,其他同学跟读。(多音字:参)

2、再读字: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你能用歌诀识字法记住哪些字?

详:说话温柔的小羊,让人喜欢端详。

梯:小弟弟真淘气,上上下下爬木梯。

奖:小朋友,要努力,朝夕刻苦得大奖。

3、其他的字,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a熟字换偏旁识字:福——幅 坪——评 异——弄

b熟字加(减)偏旁识字:(赖)+(忄)→濑 (八)+(足)→趴

(崔)+(イ)→催 (级)-(纟)→及

(艹)+(办)→苏 (土)+ 曾 →增

(扌)+ 合 →拾 别 -(刂)→另

(月)+ 庄 →脏

c字谜识字: 并——关字下面天一走,开字就来帮把手。

斑——二王左右站,中间文出现。

三、指导书写。

①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评、拾、脏、梯

②上下结构的字:上窄下宽 ——奖、弄、另、并

弄——下半部分撇和竖要出头。

参——书写时注意中间的“大”要扁,要宽,下面的三撇都要从竖中线起笔,一个比一个稍长,才匀称美观。

③独体字:及——注意笔顺。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地笑 ( )地看 ( )地说

( )地趴着 ( )地哭 ( )地端详

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4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查、牢”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和句子。

3.理解句子的主要内容。初步知道什么是部首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部首字的识别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14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投影图片。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识字学词学句 (二) 第1课。板书课次:1

二、新课

同学们请打开识字学词学句 (二) 第1课。

(一)提示学习方法。

你们先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再读出生字的音,然后读出生字下面的词语,最后读读下面的句子。看谁学得快,认得准,记得牢。

(二) 学生自己学习,老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发现学习好的应及时给予鼓励。

(三) 检查学习效果。

1.卡片认读生字。

臼 穴 骨 革 皿 页 犬 爪 足 查 牢

2.幻灯投影图画,认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了解词义,重点解释以下几个词。

臼齿,口腔后方两侧的牙齿。

洞穴,地洞或山洞。

皮革,用兽皮制成的皮子,可以做鞋、箱、包等,图上画的是皮革制品。

器皿,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3.练习读句子。

指名读,分小组读,齐读。

(四)学习生字,分析记忆字形。

臼:“稻”字的右下边。

齿:“步”字的上边,下边是人、凵 。

穴:“空”字的上半部,把点改成捺。

骨:上面是竖、横折,里面是横折,中间是秃宝盖,下面是月字底。

革:“勤”宇的左边去掉横和提。

皿:“盒”字的下面。

页:“顶”字去掉“丁”。

(五)指导书写,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臼:注意不要把撇和横折写连上。

齿:上边的“止”最后的一横要写得长些,盖住下面但又不能连上,下边的人要写在凵的里面。

穴:写下面的“八”字,要注意撇要撇出尖,捺要有捺脚。

骨:注意上边的竖、横折要写得稍大些,里边的横折要在竖的中间起笔。中间的秃宝盖写长些,注意这个字不要写得过长。

革:注意写字的笔顺: 。

学生练习写字,老师行间巡视,重点辅导后进同学。

三、巩固复习

1.认读卡片,读准生字的音。

2.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名读句子。

4.提问:读了本课的句子,你能说说我们今天学的是什么字吗?(我们学的是部首字。)

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今天学的字是部首字。在汉字中做部首的字叫部首字。

学了部首字就可以学习用部首查字法了。

四、作业 练习

1.回去读熟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句子。

2.听写学过的部首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要求认识的字:查、牢

2.卡片认读生字新词:

臼 穴 骨 革 皿 页 臼齿 洞穴 骨头 皮革 器皿 页码

3.指名读字词句。

二、新课

1.继续学习生字新词,提示学生引用学过的熟字学习生字的方法记忆字形。

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

2.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1) 卡片认读生字:码 犬 爪 足

(页码) (警犬) (鹰爪) (足球)

(2) 幻灯投影片认读新词

页码 警犬 鹰爪 足球

(3) 读句子。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分析记忆字形

码:石字旁加一个“马”字。

犬:“大”字加一点。犬就是狗。

爪:“爬”字去掉“巴”,把捺写得稍短些。

足:“口”字下面是 。

部:“培”字去掉提土旁,右边加上双耳。

形:左边是“开”字,右边是三撇。“字形”指字的形状。

义:“字义”指的是字的含义。

4.指导书写,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码:写时注意不要写得过宽,要写紧凑。

足:先写口字,下面的笔顺是: 。

部:左边写得窄些,右边是双耳,注意不要写成单耳。

形:左边的开字写得稍窄些,右边三撇的起笔点在一条线上。

义:注意笔顺: 。

学生写字,老师行间巡视。

三、巩固复习

1.幻灯投影图片,看图读词。

警犬 器皿 足球 骨头 臼齿 页码 洞穴 皮革 鹰爪

2.读句子。

指名读,开火车读,分组轮读,各读。

提问:读了句子,说一说句子的意思。(这一课我们学了不少部首字臼、穴、骨、革、皿、页、犬、爪、足)。这些部首字很重要,以后我们用部首查字法很方便。

3.读拼音,在正确的读音旁边画“√”。(幻灯片出示)

四、作业 练习

1.熟读本课的字词句。

2.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识字学词学句(二) 2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歉、货、型、号、锻、炼”6个字。知道5个部首名称。

2.初步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能力目标

通过辨别部首字做部首时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德育目标

在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教学难点

认识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或幻灯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

出示卡片认读:穴 页 爪 足 臼 革 犬 皿 骨

今天,我们学习与这些部首字有关的字,请同学们打开84页,看第2课。

二、导人新课

1.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我们看横线前边的字是穴;横线后边的字是与穴有关的字,读读音节就知道生字的读音,括号里是出现的新词,然后再读出下面的句子。

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自己来学习。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3.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1) 卡片认读。

窝 帘 踩 踢 盆 盘 期 歉

鸟窝 窗帘 踩坏 踢球 盆景 盘子 星期 道歉

(2) 指名读句子。

4.学习生字,分析记忆字形。

窝:穴宝盖,下边是口、内。

帘:穴宝盖,下边是毛巾的巾字。

踩:足字旁,右边是“采”字。

踢:足字旁,右边是容易的“易”字。

盆:分字下面是皿字底。

盘:舟字下面是皿字底。

期:左边是共字,中间加两横,右边是“月”字。

5.指导书写,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窝:穴宝盖下面的口字要写扁些,下边的“内”也要写得稍扁些。这个字容易写得过长,注意看准田字格的位置,不要写出格。

踢:足字旁要写得稍窄,左右两部分要写紧凑,不要写得过宽。

盆和盘很容易写得过长,注意把“分”和“舟”写短些,这两个字就写好看了。

期:左右两部分都要写得稍窄些,月字的撇写得稍长些这个字就好看了。

学生写字,教师行间巡视,对后进生要重点辅导,进步大的同学要及时表扬。

三、巩固复习

1.今天我们学的字形与哪些部首字有关?

(我们今天学的窝和帘字与穴字有关。踩和踢字与足字有关。盆和盘字与皿字有关。)

2.你还能说出带有穴、足、皿的字吗?

答案:穴:(空) (穿)

足:(跑) (路)

皿:(盒) (盛)

3.练习读字词句。

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与部首字穴、足、皿有关的汉字,掌握了部首字对记忆字形、了解字的含义是很有帮助的,对于我们用部首查字法也就更方便了。

四、作业 练习

1.继续完成没写完的字。

2.练习读本课的句子,要求达到正确熟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生字新词。

2.我们学的字都与哪些部首字有关?(我们学习的字“窝和帘”与穴有关,在记忆字形时应该读穴宝盖。“踩和踢”与足有关,应该读足字旁。“盆和盘”与皿有关,应该读皿字底。)

小结:同学们对部首字记得很清楚,对于新学的字记得也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部首有关的生字。

二、新课

请同学们翻开85页。大家还记得学习方法吗? 谁来讲一讲? 指名提示学习方法。

(先看:横线前边的字是什么,再读出横线后边生字的拼音,读读括号里的词语然后读句子。)

读得很好,如果在读句子的时候发现有生字,读读音节就知道生字的读音了,现在请大家自己学习,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1.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重点放在后进生,针对情况及时给予辅导。

2.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1) 卡片认读

裤 袜 胳 膊 脖 腰 神

(2) 认读要求认识的字

货 型 号锻炼

(3) 认读新词

短裤 袜子 精神 货架 型号 胳膊 脖子

弯腰 锻炼 (词义结合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4) 读句子。

每人读—句,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 说一说,我们今天学的生字与哪些部首字有关?

(我们学的“裤和袜”与部首字衣有关。“胳膊、脖、腰”都与月有关。)

3.分析记忆字形。

裤:左边衣字旁,右边广字里边是车字。

袜:“妹”字去掉女字旁,换上衣字旁。

神:“伸”字去掉单立人,换上示字旁。

胳:月字旁加“各”字。

膊:月字旁,右上是“铺”或“捕”字的右边,右下是“寸”字。

脖:月字旁,右上是 ,中间是秃宝盖,下面是“子”字。

腰:月字旁,加“要”字。

体:右边是“本”,不是“木”。

4.指导书写,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裤:衣字旁要写得稍窄,右边的“广”字,撇要稍长些,要能容下“车”字。

神:示字旁是4笔,右边是一点,不要写成衣字旁。

膊:月字旁要写稍窄些,右上不要忘掉一点,下边的“寸”横要长些,托住上边的字。注意左右要紧凑。

脖:右边上部容易写错,记住是4笔写成: ,下边是“子”字。

腰:右边的“要”字写得稍窄些,左右两部分要写紧凑,不要写得过宽。

学生写字,老师行间巡视。

三、巩固复习

1.注意部首字做部首时的变化,再照样子组字。你还发现哪些字做部首时样子变了? 和同学说一说。

2.指名读句子。

小结:我们学习了与部首字“穴、足、皿、衣、月”有关的字,同学们了解了部首字的含义对于掌握和记忆字形也就更容易了,大家学习得很认真,希望同学们要不断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字。

四、作业 练习

1.熟读本课字词句。2.听写本课生字。

识字学词学句(二) 3

知识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和由14个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7个字。

2.学习用基本字加偏旁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能力目标

能用形声字的特点帮助识字。

德育目标

教学中渗透课堂常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习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型。

教学难点

能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帮助识字。

教学准备

活动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或幻灯投影复合片,看图说话或填空用的图片。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在前边的识字学词学句中,我们已经学过用熟字加—部分的方法学习生字。今天,请同学们应用这种方法自己来学习更多的生字。

二、导人新课

1.提示学习方法。

谁还记得学习方法,说给大家听。

(先看熟字念什么,再看看熟字加上什么偏旁,读准生字的音,组成什么词,读一读。最后读出句子,想一想句子的意思。)

好,用这种方法,同学们自学生字,看谁学得快,记得牢。

2.学生自学生字,老师行间巡视,提示、辅导学生自学方法。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 出示活动字卡或投影片,认读生字新词。

态:态度的态。“太”字加心字底。

度:“席”字去掉“巾”,加上“又”。

蝴:蝴蝶的蝴。“胡”字加虫字旁。

驶:行驶的驶。“史”字加马字旁。

渔:渔船的渔。“鱼”字加三点水旁。

蚊:蚊子的蚊。“文”字加虫字旁。

舰:军舰的舰。“见”字加舟字旁。

挎:挎着的挎。“夸”字加提手旁。

趣:兴趣的趣。取字前边加走字旁。“取”字的最后一笔捺变形成点。

(2) 读词,读句子。

指名认读生字新词卡片,开火车读。

指名读书 (读句子),分组读,齐读。

三、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态:“太”字的捺,不要与心字底的最后一点挨上。

蝴:虫字旁和“胡”字要写得紧凑些,不要写得过宽。

趣:先写走字旁,再写“取”字,最后一笔捺写成点,注意“走”字的捺要写长一点,托住“取”字,但不能写得过宽或者把字写散。

“驶、蚊、舰、捺、渔”等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要注意写好。

学生写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及时纠正。

四、巩固复习

写完字的同学,小声读书上的字、词、句子,或卡片认读生字新词。最后听写学过的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认读认识的字词。

3.指名读句子。

二、识字教学 (继续学习生字)

提示学生用熟字加一部分或换一部分的方法记忆下面的字。

积:禾字旁加“只”字。

蝶:虫字旁,右上是“世”字,右下是木字底。

棋:“期”字,去掉“月”字,换上木字旁。

传:“专”字加单人旁。

篮:“蓝”字,去掉草字头,换上竹字头。

三、指导书写。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蝶:虫字旁要写得窄一些,右上的“世”字最后一笔不能超过横虚线,右下的木字底托住“世”字,左右两部分要写紧凑。

积:禾字旁要写得稍窄些,右边的“只”字写得稍宽,“口”字不能靠下写,最后一笔压着横虚线,下面的撇、点,要对着竖和横折的收笔点。

传: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三笔是竖折撇,最后是点。

篮:写“篮”字,注意竹字头要写开,中间的“ ”右边是“ ”不是竹字头,是撇、横、点。下边的皿字底要托住上面的字,这个字注意不要写得过长。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四、巩固复习

1.读拼音,在正确的读音上面画“√”。(幻灯片出示)

2.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虫—— 氵 —— 舟一一

心—— —— 走——

3.比一比,组成词语。

蓝( ) 篮( ) 积( ) 和( )

4.放投影片,看图填空。(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1) 指导学生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地观察图画,把图意看明白。

(2) 先读题、审题,再填空。

(3) 填空完毕要检查、审看,错了要改正过来。

五、复习

1.写生字,每个写两遍。

2.听写本课生字词。

识字学词学句(二) 4

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14个生字,认识6个字。理解8组反义词的意思和句子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本课出现的句子。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能力。

德育目标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14个生字,理解反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理解句子。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或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这一课是八组反义词和带有这些反义词的名言警句构成的。

二、导入 新课

1.读词句学生自学。

2.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辅导。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 读全文,初步了解词句的意思。

(2) 认读前5组的词语,理解句子。

结合“轻重缓急”理解第一句;

结合“逆水行舟”理解第二句;

结合讲解“弹簧”一词,理解第四句;

结合“通向、必定”,理解第五句。

4.记忆部分字形。

缓:“暖”字去掉日字旁,换上绞丝旁。

退:“腿”字去掉月字旁。

始:女字旁加“台”字。或“抬”字去掉提手旁换上女字旁。

强:弓字旁,右上是“口”字,右下是“虫”字。

弱:左右相同,“弓”字的下面加上点、提。

困:方框里加“木”字,把捺改成点。

懒:左边是竖心旁,中间是“束”字,右边是“负”字。

惰:左边是竖心旁,右上是“左”字,右下是月字底。

三、指导书写

“缓、强、始”,这三个字左窄右宽。

困:方框里边是“木”字,“木”字最后一笔捺改成点。注意写这个字时,是先写里头,后封口。

退:写时注意先里后外。

弱:左右字形一样,大小也一样,注意要写得匀称、美观。

懒:左中右部分要写紧凑,尤其中间的“束”字要写稍窄一些,把捺写成点。

惰:左边窄些,右边稍宽,“左”字稍大,月宇底第一笔是竖。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四、复习巩固

1.轮读反义词。

2.分组读句子。

3.听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缓 退 始 强 弱 困 懒 惰

2.读字卡并说出它的反义词。

缓一急 退一进 始一终 弱一强 勤劳一懒惰

3.指名读第一~五组的句子。

二、识字教学 (继续学习生字)

1.指名读第六~八组的词语和句子。

(1) 读第六组,理解“光荣、可耻”,读懂句子;

(2) 读第七组,理解“成功之母”,读懂句子;

(3) 读第八组,理解“虚心、使人”等词语,读懂句子。

2.分析记忆字形。

费:“佛”字去掉单人旁,下面加“贝”宇。

荣:草字头,中间是秃宝盖,下边是“木”字。

功:工字旁加“力”字。

失:“夫”字加一撇。

败:“贝”字加反文。

虚:“虎”字去掉“几”字,换上“业”字。

三、指导书写

费:上边要写扁一些,这个字是上大下小。注意不要写得过长。

荣:草字头要写小一些,秃宝盖托住草字头,“木”字的横不要写太长。

功:工字旁要写小一些,这个字是左小右大。

虚:第4笔撇要写长一些,要把“业”字收进去,“业”字的横要稍长些。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进行具体辅导。

四、复习巩固

1.学生小声自由读书。

2.指名认读字卡。

(1) 要求学会的生字新词。

(2) 要求认识的字及其组成的新词。

3.认读反义词

如:出示“始”,甲生读“始”,乙生读“终”。

4.分组读书上的句子,说一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5.读书,数一数书出现几组反义词,边数边读。

6.熟读词语、句子。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拼音写汉字。(幻灯片出示)

2.指名认读词语。

轻重缓急 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有始有终 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

3.指名读书上的句子,喜欢的可以背下来。

二、读一读课后练习3

借助拼音读句子,开阔学生视野。

练习试读、指名读、齐读。

引导学生将学过的反义词也按这种形式说一说。

三、读句子,给带点的字写出反义词

1.每一个人都要注意节约。( )

2.大卫是一个勤劳勇敢的孩子。( )

3.小梅从小身体就很弱。( )

4.王方进步了,大家都为他高兴。( )

5.这条小河的水流得很急。( )

6.我们的火箭成功地发射了。( )

四、作业 练习

1.读本课的句子。

2.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每个字写两遍。

复 习 五

知识目标

1.写好容易多笔少画的字,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的方法,教育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3.熟练读出用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

4.观察单幅图,写出完整的句子,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图画的能力。

5.读句子,懂得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以名言警句为人生信条,时刻提示自己遵循这些名言警句去做。

6.练习写好内外两部分的字。(结构同是内外两部分,但笔顺截然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写好容易多笔少画的字。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

3.观察单幅图画,写完整句子。

教学准备

投影片,师生各备一本字典,看图写句子的放大图或投影片。

第一课时

(完成第一至三题)

一、用投影片放1、2、3组的字

1.不要多一点。

强调“昂”字的下边是“迎”字的里边。

引导学生时沦“纸、绕、染、谎、丛”这几个字,应恢注意不要在哪儿多—点。

2.不要少一点。

逐字认读后,先让学生说山什么地方容易丢掉一点,然后用红笔标出,引起学生的注意。

3.不要少一横。

逐字读出字音,先说说哪一横容易少写,再用红笔标出,提醒学生不要少写一横。

在生字本上练习写字,每个字写两遍。

教师行间巡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学习用部首查字法

告诉学生,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

1.先确定要查的部首,在“部首日录”里找到这个字的部首和页码。

2.根据页码在“检字表”里找到这个部首和要查的字。

3.再按右边的页码在正文巾捎,就叮以膏到这个字广。

带领学生完成1、2小题,第3小届安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老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予以纠正。

二、完成第三题

读—读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

如果—时读不出来,还需要出示音节,帮助学生认读。

照样子连线。

四、作业 练习

1.完成第一题,把没写完的字继续写完。

2.练习。

第二课时

(完成第四一六题)

一、完成第四题

看第1幅图。

提问:

图上画的有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可以先给图上的小孩取名字。)

(王冬在操场上踢足球。)

(高亮在操场上和同学们蹋足球。)

看第2幅图。

提问:

图上画的有谁和谁? 他们在做什么?

(图上画的是小宁和爸爸,爸爸领着他去看画展。)

(爸爸带领小宁去美术馆参观画展。)

当然,也还可以加上是什么时候。如:

(星期天,爸爸带领小宁去美术馆参观画展。)

在说的基础上,把句子写出来。学生写句子,不会写的字可以或用汉语拼音代替。

教师行间巡视,及时进行指导。

二、完成第五题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读句子。允许学生质疑,不懂的地方,老师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要熟读成诵提示学生遵循名言警句去做人做事。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能把一本书读过百避,其中的含义自然就明白了。

不知则问,不懂则学。

意思是:不知道的就要问,向人请教;不明白不懂的就要学习。

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

意思是:不怕犯了错误,就怕不认识错误。不改正错误。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意思是:药虽苦能治好病,批评的意见虽然不好听,却能使人进步。

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经过反复诵读,读懂句子的意思,领悟句子的道理。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

3.齐读。

4.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读书、做人做事的警句,全班交流。

三、写字练习 (可以用—课时指导、练习)

“追、透、建”三个字都是里外两部分的字。要先写里边的部分后写外边的部分,里边的部分写在横、竖虚线交叉的地方稍稍靠左一点,然后再写走之旁和建之旁。

“越、趣、赵”三个字也都是里外两部分的字,写的时候,要先外后里,外边部分的最后一笔要托住里边的部分。

1.仔细观察每个字所占田字格的位置。按照放大字的规范字进行指导。

2.先描后写。描两个字,独立完成4个字。

3.注意执笔、写字姿势。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认读生字新词,并在此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验水乡的美,感受水乡人们生活的幸福。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分小组学习。

学情调查:

1、学生对水乡风景人情缺乏感性认识,缺少生活体验。

2、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渠”、“驳”、“箩”等词不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小游戏。师板画小帆船,请学生上黑板模仿画,比一比谁画的好、快。

2、导入新课。放水乡风光图像,交流感受。

3、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思考:水乡什么多?

4、读后交流,揭示课题《水乡歌》,板书:水乡歌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读诗歌。

2、检查字词与课文。

3、交流学情,你还有什么不懂吗?学生提问。

⑴教给方法,理解“渠”“驳”

歌、曲都是人们唱的,它们意思相近,我们可把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歌曲”,想一想:渠是什么意思?驳呢?

⑵提出用画画的方式来读课文,弄懂其它提出的问题。

三、精读,体悟情感

(一)第一段画水

1、水乡的美景就像一幅画,我们该先画什么呢?水还是船?(水)

2、要想画好水,必须知道水是什么样的。,自由读第一段。

3、交流,水乡的水是什么样的?

4、看第一段图像,师引读

5、指导朗读,齐读

6、指导作画

(二)第二段画船及其它

1、船应该怎么画,自由读第二段

2、请一位小朋友画一只船,指导:用什么颜色粉笔?(白色)船应该画在什么位置?(水上)画一只行吗?再请小朋友画多只帆船。

3、水上有白帆,天上还有云朵,师再画云朵。

你想起书上哪句话?指导朗读,(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

4、这么多船在干什么呢?(捕鱼、捉虾、运输……)

5、小组交流,水里面会有什么,水上呢?水边呢?

(鱼、虾、蟹、荷、鸭、鹅、稻田等)

6、把刚才说的画下来,指导作画。

7、水乡那么优美,生活在这里的人多么幸福啊。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三)第三段画歌及其它

1、歌可以画吗?读第三段

2、小组交流:谁在唱歌?为什么唱歌?

3、水乡人们通过辛勤劳动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看到这么多的帆船你能听到他们在唱歌吗?

4、指导朗读

(四)扩展想象升华内涵

1、小朋友想一想,再对照书上的插图。看看还可以画什么?(楼房、鸟、树……)

2、水乡不仅水多、船多,河渠、池塘边上的稻田也特别多,水乡还有一个美名,叫“鱼米之乡”。

3、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会背的站到讲台前和老师一齐背诵。背诵全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集体的力量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谈感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团结的力量大。

重难点、关键

(1)认识12个生字,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遇事发挥集体力量。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导入: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读文识字,分组学习。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识字情况。

(3)把文中难度的句子多读一读。

2、开火车读生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3、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麻雀、唧唧喳喳、俯冲、叫唤、惊慌失措、

草垛、石头缝、晕头转向、查一查

4、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测读

5、指名朗读课文,学生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6、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要写的8个生字,学生读准字音。

2、给这些生字组词。

3、学生记字。

4、教师重点指导一下字的书写。

5、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6、评价书写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生字复习

2、学习新课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出示词语。“蹦蹦跳跳、叽叽喳喳”学生练习说类似词语。

(2)齐读第一自然段,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

3、学习课文“雀鹰在天上打旋……齐下手跟它干”这部分。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雀鹰打旋的时候看到了什么?

(2)雀鹰看到又圆又壮的麻雀它想干什么?

(3)麻雀看到雀鹰它们是怎么说的?

(4)齐读这一部分。

4、学习“可是等到雀鹰真的飞来了……各顾各”。这一部分

(1)看图图上画的什么?

(2)自由读

(3)指导朗读

(4)造句“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5)朗读这一部分

5、学习“刚才雀鹰往下飞时……查查少谁”这一部分。

(1)麻雀从开始的其下属到后来的。惊慌失措,乱了阵脚,而它们敌人雀鹰又是怎样表现的呢?朗读这部分。

(2)当雀鹰看到麻雀们摆开架势的时候,它是怎样表现的呢?它心里想些什么呢?

(3)当他看到麻雀呼啦一下散了伙,它心里有会想些什么?

(4)最终的结果怎样呢?

(5)指导朗读

(6)齐读这一部分。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试着给大家说一说。

3、你想对这群麻雀说些什么呢?它们要吸取这样的教训呢?请你告诉它们。

四、作业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会认恐等15个生字,会写亡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积累庞大传染严寒等词语。

3、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课前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恐龙的图文资料,自办小报,并张贴在教室周围的墙壁上。

2、老师找关于恐龙的光碟或录像片。

3、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第 一 课时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外了解的有关恐龙的知识。

2、播放恐龙的录像片。

3、板书课题,谈话激趣。

现在,这些庞大的动物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已经(没有了、消失了、灭绝了、灭亡了)随机板书课题。

4、大家想知道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吗?快去读读课文吧。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出示我会读图标,激发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小组内分段落轮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带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观察课文插图、与伙伴讨论等方式初步理解。

4、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在小组内认读,并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老师巡视,鼓励)

5、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语(可隐藏在某种图画中),让学生认读(认读完后出现完整的图画)。

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谁最先知道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课文告诉了我们几种说法。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3、自愿在班上展示朗读,引导学生注意正音及读出恰当的语气。

巩固识字

用游戏方式复习本课生字。(如用拼音和字找朋友、生字和熟字找朋友连成词语、猜字)

第 二 课 时

复习生词,回顾内容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小组合作,研读感悟

1、各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几种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第2~4自然段),进行研究性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学习方法:

a.读一读,朗读相应的段落。

b.想一想,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c.画一画,画出重点词句。

d.议一议,组内讨论不明白的问题,补充有关自然科学知识。

e.填一填,合作填写表格。

说法 起因 变化 结果

2、各组小汇报学习成果,随机引导理解重点词语,如躲避、耐不住、枯萎、哺乳动物、传染。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概括的方法。

3、引导学生将自己研究的一种说法概括出一种名称。(老师可做示范,如寒冷说,其余让学生动脑)

4、将表格的内容打乱,让学生连线后进行说话练习。题型如下:

寒冷说 行星撞击地球 只能孵出雄性小恐龙

撞击说 哺乳动物越来越多 恐龙染病

偷吃说 地球变得十分寒冷 尘埃遮住太阳,动植物大量死亡

传染说 全球气温下降 恐龙耐不住严寒

降温说 突然流行传染病 偷吃恐龙蛋

鼓励质疑,发散思维

1、对课文提到的这些说法,你有不同的看法或意见吗?

(鼓励学生对课文的一些说法提出怀疑)

2、关于恐龙灭亡的原因,是不是只有这几种说法,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第4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

3、根据你掌握的科学知识,请帮科学家想想恐龙的灭绝还会有什么原因。(小组讨论)

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图标,说说怎样才能写好本课要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要写的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说哪个字不容易写好,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3、老师范写寒字,提醒学生注意横画不宜长,撇捺要舒展,三个点都要写在竖中线上。

4、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词语积累

1、读读抄抄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2、说说你还喜欢课文中的哪些词,把它们积累在词语本上。(如庞大、冬眠、躲避、耐不住、尘埃、遮住、枯萎、哺乳动物、偷吃、传染病、孵出、书籍)

拓展活动

根据本文的内容以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编一些关于恐龙的故事,画成连环画,并配上文字说明。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8

一 教材分析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培养孩子具有“让我来试试!”“我能行!”的自信心及主动探索、实践、创新的已成

为当今的教育主流。

本教材通过一个很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学生“面对难题

,只要多动脑筋,想办法,敢于去试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的

道理。故事中的小老鼠、小猴、小猫、小羊、小兔包括大象,这些形象的刻画来源于实际生活,可以说,就是身边老师、同学的翻版,学生会很自然地把自己溶入到故事中去,从而理解故事的含义。

二 教学要求

1 认真听故事,明白小猴、小猫、小老鼠是怎样搬鸡蛋的,理解小老鼠能成功的原因。

2 培养孩子们自信、敢于实践的。

3 看图根据提示学讲故事。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媒体使用

五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故事

1展示课件(一)教师讲述: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所快乐学校

聪明的大象是老师,他有很多学生,都有些谁呢?

2画面相继出示小猴、小猫、小羊、小老鼠等动物。让学生自己看着画面自由说。

3教师讲述:有一天,大象老师想考考他的学生,看谁能解决难题,获得成功。他出了个什么难题呢?

4展示课件(二)放录音“大象用鼻子卷起。”

5请学生复述:用上“高高的、完整的”

(二)想象说话

1你们猜猜,是谁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会怎么做呢?(让学生自由想象,在小组内交流。)

2让我们来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和你想的一样吗?

(三)听说故事

1听故事3-5段。交流:小猴、小猫是怎么搬鸡蛋的?他们成功了吗?展示课件(三)

(1)合作交流。练说问句:谁再来试试?

(2)反馈练习。

指名说,板书:小猴 顶 跳 一歪一松 摔破

小猫 抓 捧 跳 滑 打破

(3)看着板书学讲故事。

2听故事6-12段。过渡:那谁搬成功了?你们听。(放录音)

(1)谁成功了?看图说说小老鼠是怎么搬的?

练说问句:我们来试试行吗?(轻轻地但又很自信)

(2)小老鼠为什么能成功?(动脑筋,想办法,敢于试一试

(3)面对小老鼠的成功,他们的同学和老师是怎么说的呢?

重点理解大象老师的话“谁都有机会获得成功。”

“谁”在这个故事里指哪些小动物?怎样才能获得成功

(四)练讲故事

1出示故事各主要画面,请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情节讲一讲。

---------------------------

2每组选出一位同学上台连起来讲述。

3评析、同桌互讲。

(五)行为指导

1在这些小动物中,你喜欢谁?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肯定小猴、小猫大胆实践的)

2如果你也在场,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鼓励学生像小老鼠学习,开动脑筋,也去大胆试一试。)

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 一年后)

(二)第一次 (学习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 指导朗读。

4、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 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 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 (学习第6---15自然段)

1. 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 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 齐读

4. 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2)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 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 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

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 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 (学习第16自然段)

1. 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 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学习重难点】

学生充分朗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学图片。

2、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到过树林里吗?那里最美的是什么?那里的小鸟多美呀,你们了解小鸟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一位父亲和鸟的故事。

二、指导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学生随读文初步识字,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自已进行小组学习。

3、检查学生是否认得准,记得熟,因字而异,进行重点提示与指导。如,提示喃、浓的声母都是鼻音n,腾是后鼻音(提示:腾在热腾腾一词中变读为一声);味与妹与惜借的字形,教给学生一些记字的方法,如味为什么是口字旁,猎为什么是反犬旁。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用画出父亲说的话,用画出我说的话。

2、练读人物对话:

⑴学生自主练读。

⑵听老师示范朗读。

⑶同桌分角色读对话内容。

3、体会感情:

⑴从哪儿看出父亲知鸟爱鸟?

⑵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说明什么?

4、质疑问难,以学定教:还有什么不懂的。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解决。

四、画面配音,再现理解

1、竞选配音演员。通过这种形式调动学生朗读对话的积极性,并使学生进入情境,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我说的两句话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父亲说的话要表现出惊喜、认真和对鸟的疼爱之情。

2、做配音演员。出示课文插图,指名为图片人物配音。

五、做游戏,巩固识字

1、快速找字:

听同学读字,从卡片中找出并快速举起。

2、找朋友:

字和音节找朋友。

字和字之间找朋友。

六、拓展活动

课后询问他人或读书、上网找资料,了解有关鸟的知识。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真地读一读父亲和鸟的故事。

二、朗读感悟

1、学生读,形式应多样,可以自由读、同桌合作读、找伙伴读,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朗读,激发朗读兴趣,激活朗读热情。

2、教师范读,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觉作用,注意体会教师朗读时表达的情感和相应的语气。

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二人读作者旁白,一人读父亲的话,一人读我的话,注意体会父亲深沉的爱和我的天真。

4、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指导语出适当的语气。如,父亲喃喃地说,要先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指导学生用轻、慢的语气读父亲说的话。

5、选读得好的小组表演读。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认一认,读一读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

2、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形。如喜,嬉去掉女字旁。妹字的女字旁换成口字旁就是味。

3、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横的变化:

首先,指导学生整体观察,发现规律。可以将并、喜、重、群等字通过课件放大,并将字的短横用蓝色显示、长横用红色显示,从而让学生发现下面的书写规律:

⑴一个字中有多个横画,排列的距离应当大致相等;

⑵每个字中只能有一个长横(可以没有)。接着,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描红、临写,亲身感悟字的写法。建议教师示范书写喜、重二字,让学生观察、体会,进一步感悟前边发现的两条写字规律。

四、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说句子:从课后练习我会读中自选词语练习说话,鼓励学生展开思维,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说话练习。

⑴找出文中带××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⑵说话竞赛:每人自选一个词语说一句话,要求内容不同,看哪个小组说得好,说得快。

⑶汇报用词说话情况。老师点拨。

2、游戏小猴学样(引导积累叠词)

雾蒙蒙

热腾腾

亮( ) 绿( ) 胖( )

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认读字音。

2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教案 篇12

小牛很孤单,一心想找个朋友。他贴出一张征友启事,上面写道:

“我是小牛。我想找个朋友,希望他能和我朝夕相处,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晒太阳,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以上几点,欢迎联系。”

征友启事刚刚贴出,大伙儿就争着去看。可是,他们一个个兴致勃勃地走来,又一个个垂头丧气地离开。小牛一个朋友也没找到。他闷闷不乐。

“唉,世界这么大,怎么连一个朋友也找不到?”小牛向老牛诉苦。

老牛听完小牛的话,笑着教给他一个办法。

第二天,小牛又贴出一张征友启事:

“我是小牛。我想找个朋友,希望他能陪我一起吃草,或者一起玩耍,或者一起晒太阳,或者一起学耕田。谁只要能做到以上一点,就欢迎前来联系。”

新的征友启事刚一贴出,牛棚前就热闹起来。大家把小牛团团围住。

山羊说:“让我和你一起吃草!”

猎狗说:“让我跟你一起玩耍!”

花猫说:“让我陪你来晒太阳!”

马驹说:“让我伴你学习耕田!”

不一会儿,小牛就有了许多新朋友。他兴高采烈地和大家玩儿起来。

学习目标

1、会认“征、启”等12个生字。会写“言、者”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4、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学习重难点

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的字和正确书写“会写”的字。领悟“征友启事”内容的`不同,所引起不同的结果。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生字花瓣,小动物头饰

教导过程

一、关注经验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师:日常生活中,老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朋友,咱们一起来聊聊朋友这个话题,好吗?(自由说)

师:有一头小牛很孤独,也想交朋友,它是怎样做的呢?

2、揭示课题:征友启事

3、读题质疑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猜一猜课文可能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征友什么意思?启事是什么意思?它为什么征朋友?它想征什么样的朋友?谁成为了它的朋友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有意思的问题,看谁通过读书就能解决问题!读书时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掉字、不添字,边读边想。

2、小组合作读书

让学生画出难读的句子,小伙伴们互相帮助把句子读通顺。小组内交流,对学生普遍感到难读的地方,教师帮助、指导。

3、读后释疑

师:初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围绕质疑中提出的问题。)

4、师范读

①圈画生字。

②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教师范读时,要提醒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如:比一比,看谁最会听,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

三、再读课文巧识生字

1、小声读课文,边读边记圈画出的生字。

2、出示生字词语:启事、征友、陪同、耕田、联系、猎狗、兴奋、或者、语言、牛栏、团长。学生试读,齐读,开火车读。

3、游戏中识字

①出示生字(可写在花瓣上):征、启、陪、耕、联、猎、奋、或、者、言、栏、团。

师:你还在哪儿见过这些生字?(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反馈)

②自由认读,开火车读。

③摘花游戏。

(请一名同学上台“摘花”,摘下后,组词。若读得正确,下面的同学举起手中相应的字卡,跟读。例:台上的同学摘下“联”,高高举起:联,联欢的联,台下的同学举起字卡“联”,跟读两遍。)

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3

教养目标:

1、理解诗意,能说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2、能感情朗诵,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育目标:

1、感受诗人的情感,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2、感受诗人对伟母爱的歌颂,陶冶纯洁高尚的情感。

发展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学习古诗的能力,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想象能力和听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通过读懂诗句,体会作者对母爱的颂扬,并结合生活实际谈母爱。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情导入

1、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而古诗以它的意境深远、含义深刻、琅琅上口的独特艺术魅力迎得了人们喜爱。无数才情横溢的文人诗客更是以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出无名篇,更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名句。谁能背背你喜欢的诗篇呢?

2、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诗篇或片段。

二、回顾学法

1、学习古诗前,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学习的方法。

2、出示学法:

(1)一拆:把诗句拆成一个个独立的词。

(2)二释:采用换词、扩词的方法来解拆出的词语

(3)三理:有些诗句因压韵、平仄等需要,采用了倒装句式,因此翻译时要适当调换词序、句序。

(4)补连:由于古诗语言有凝练和跳跃性大的特点,翻译时在诗句的词与词或句与句之间适当增加一些成分,使诗句的意思连贯起来。

3、小结:我们欣赏诗的语言美、意境深刻,就必须学会运用这四种自学方法来读通、读懂古诗。

三、新授

1、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根据预习的情况对古诗质疑。

介绍时代背景: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3)范读诗文。

(4)学生练读,粗知大意。

2、解字词,悟诗意。

(1)回忆学习方法。(拆、释、理、补连)

(2)自学一~四行诗句。

a学生用“拆、释、理、补连”的方法进行自学。

b小组自学讨论、交流。

c质疑。

(3)反复诵读加深理解,并在读的过程中在脑海里想象画面。

(4)感情诵读,小组读、赛读、评读。

(5)迁移学法,自学五、六行诗句。

a小组交流自学。

b学生汇报。

理解两行诗句的含义,再说说抓住哪些关键词来理解?

c此时,你的脑海中会呈现出母亲关爱你们的一幕幕吗?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品读五、六行诗句。(赛读、评度、小组读)

3、连句意、明诗意。

(1)边诵读,边把诗句意思串联起来。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意。

4、想诗境、悟诗情。

反复吟诵,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

5、诵诗文、入意境。

6、感情背诵。

四、想象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制衣服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教学反思

《游子吟》一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通俗易懂,历来被人们所广泛传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丰富古诗积累。了解诗歌大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慈母的孝心,感受诗人热爱母亲的真挚感情。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训练,教学中渗透了“母爱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课堂中,我逐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分句品读,随机搭建朗读擂台,调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客观地相互评价,使得学生朗读情深意切,十分投入。

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本节课的朗读中都能有所进步,或有新的收获,我很中肯的给每个人以不同的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帮助,朗读指导的效果立竿见影。随着对诗句的感悟,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的体验不仅使他们感悟了教材,促进了朗读,而且丰富了教材的内涵,是对教材的'提升和发展。

二、开发学生资源,培养学生想象练笔。

为了拓展学习,丰富古诗课堂内容,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安排了一个“小练笔”环节,让学生写一个表现游子即将远行,母亲在微弱的灯光下为儿子缝衣服的情景片段。在这个环节里,我也关注了不同层面上的学生写作的差异,对三个个别学生降低了练笔要求,并给予鼓励和指导,使学生们的练笔落得更实。

但是由于教学中间“解读诗句”的环节松散,使后边的“练笔”时间略显不足,部分学生没能完成写作,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练笔后的交流。另外,教学中板书不及时,自身的教学基本功亟待提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