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是2011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墨人。编者墨人以时间为经,以事件和人物为纬,穿针引线,纵横交织,从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开始。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植树的季节(小学语文二年级)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二年级学生,个个活泼好动,喜爱读书,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
3.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植树,森林可以涵养水源、改良土壤、提供木材、清新空气、改良土壤、提供木材、清新空气、改善环境、是人类宝贵的资源我国林木资源缺乏,林木面积还不到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十五。《植树的季节》是一篇充满浓厚情趣的散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第1、2自然段简洁的描写春天来临,植树的季节到了。第二部分3、4、5自然段,是全文的主题,描写了少先队员积极进行植树的情景,以及他们喜爱植树的理性认识和崇高愿望。最后写了少先队员活动后的美好情怀。
4.教学目标:(1)、认字17个,会写字9个。
(2)、读通、读顺、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树木的热爱之情。
5.教学难点分析:体会春天的美好,进行入情入境的朗读。激发植树的热情。
6.教学课时:两课时
7.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森林对于环保的作用)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环保状况),生观看后,师:要想减少水土流失、沙漠变成绿洲、空气更加清新,怎么办?(植树)板书课题植树的季节。齐读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
例如:植树的季节为什么是春天,或什么时候是植树的季节?
人们怎样植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努力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标出词语,并读给同桌听听。
3、小组合作,愉快识字。
4、教师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5、说说通过读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1、自读自悟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在小组内读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读明白了什么?
2、小组汇报,交流所得。
小组1:我喜欢第三自然段,“我们栽下小树苗,浇水培土,让他们整齐地排着队,欢迎春天”我明白了小树与我一样也喜欢春天。我们的红领巾像小树开的一朵朵小红花,太美了。
师适时引导点播,引导学生用“像”说句话。然后感情朗读本小节。
小组2:我们喜欢第二节,我读明白了春天来了,天气暖了,大地也会呼吸。
我还明白了,下雨过后,泥土湿漉漉的是种树的好时候。
小组4:我喜欢第四自然段,我明白了小树再过十年、二十年就会长大。
师引导点拨学生明白:小树长大后就能为我们做贡献了,现在为我们做贡献的树木都是我们的前辈种下的。这就是“前人载树,后人乘凉。”然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小树长大的喜悦,与我们乘凉的“幸福”。
小组3:我们喜欢第五自然段,我明白了树对我们真的很重要,所以我们要植树,要爱护小树。然后指导朗读。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在植树的季节里,你打算怎样做?
2、你会对小树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小树,你会对人类说些什么?
五、指导书写,练习写句子。
1、重点指导“葱、翠”的写法。
2、练习用“总是”,并写下来。
六、实践作业:
搞与家人一起种活一棵树,或养活一棵花活动。
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讲述邓爷爷植树的故事。
2、板书课题:植树的季节,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质疑……
同学们的问题边读书边解决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的识字方法,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教师检查字、词的认读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学生互相评价)
4、说说说读了课文,你了解到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读读,同桌交流一下你喜欢的原因。
2、学生汇报。
如:
3、学习课文二、三自然段。
学生品读,教师点拨。
(1)教师课件出示句子:一场一场的春雨,把泥土浇得湿漉漉的。太阳暖暖地照着,开始了呼吸。
师:树木的生长需要雨水的滋润和暖和的气温、阳光,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春天为什么是植树的季节。难怪小朋友开始了植树,作者把春天写得多么美丽温暖呀!
同学们想再读读吗(学生感情朗读)?
(2)出示:风吹着我们的红领巾,像小小的树开放了一朵朵红花。
师:同学们老师也很喜欢这句话,知道为什么吗?
作者不但将它写的很美,很形象,还在巧妙地赞美少先队们植树呢。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再来读读。
我们把课文前三自然段一齐美美地读读吧。
4、学习课文4----6段。
同学们知道了为什么春天是植树的季节,知道了我们是怎样植树的。你还想知道什么呢?请同学们合作学习4、5、6自然段。
要求:
(1)各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讨论。
(2)在组内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讨论:在植树的季节,你想对小树说什么?
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5、师生共同总结:我们喜欢植树,是因为(生:我们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小树就能撑起高大的伞。路旁的人就能纳凉,荒山就能变得青葱翠绿,就能见到满坡的红艳艳、黄澄澄的果子。)我们知道,(我们现在采果子、采伐木材用的树,都是爷爷和爸爸种的。)
我们喜欢植树,是因为(生:我们懂得,当山野长满树木,大地就有了绿色的屏障,风沙就会被制服,空气就会新鲜,泥土就不会被冲走,河水就不会泛滥。)我们懂得,我们现在植树,(是为了现在,也是为了将来。)更是为了我们爱护生存的环境,为了我们的美好的生活。
所以,(一听到春雨的声音,我们就想起植树,)所以,(春天总是我们植树的季节。
板书:春天总是我们植树的季节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不由得想起了语文天地中的一首诗歌:
出示诗歌,让我们一齐读一读,者来记住吧!
2、同学们,又是一年春来到,看着细细的春雨,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你会想些什么?(也可以写下来)
8.课堂练习:一、比一比,再组词。
植场栽扛
值杨裁杠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春雨一树苗一红花
一季节一土地一果子
三、照样子,写词语。
绿油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整齐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观察一棵树,把它的样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业安排:1、熟读全文 2、写写对春天的感受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课件
11. 自我问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学习,不论是学生字新词还是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学习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注意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和个性化评价,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欣赏。
【学习导航】
学会生字新词,注意课文中量词的用法;通过学习课文,知道植树的好处,明白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应知应会】
1.写一写,注意字的结构。
> 葱
翠
荒
2.填上适当的词语,再读一读。
一( )春雨 一( )树苗 一( )红花
一( )红领巾 ( )的队伍 ( )的空气
3.读一读,连一连。
植树 nónɡ chǎnɡ
农场 zhí shù
培养 cuì lǜ
荒山 péi yǎnɡ
翠绿 huānɡ shān
【综合练习】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读一读。
我们植树,荒山就能变得( ),山野长满( ),大地就有了( )的屏障,( )就会被制服,( )就会新鲜,( )就不会被冲走,( )就不会泛滥。我们植树是为了( ),也是为了( )。
【开放探索】
5.和同桌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树的知识,画一画你喜欢或熟悉的树,写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我最想说的话是
6.告诉同桌你知道的树的种类,它们是
。
我现在正在读 这本书,一共 页。今天我读到了 页。我最喜欢的词或句子是 。
好习惯之七:我们要从我做起保护数目,爱护环境。
这篇课文我读得:
非常好
( )
比较好
( )
还需努力
( )
参考答案:
1.略
2.一场春雨 一棵树苗 一朵红花 一条红领巾 整齐的队伍 新鲜的空气
3.植树-zhí shù;农场-nónɡ chǎnɡ;培养-péi yǎnɡ;翠绿-cuì lǜ;荒山-huānɡ shān
4.略
5.略
6.略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
2、让学生懂得为什么植树。
3、懂得植树是势在必行的一件事。
4、让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在春天里我们应该植树。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树木和人类是好朋友。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用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来说明树木对人类的好处。
教学准备:让学生搜集植树有什么好处的知识。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辅助手段
一、 导课
小朋友们,现在是几月?在这个季节里,你喜欢干什么?
说说自己喜欢做的。
二、教学认读生字
评价学生的说法
学生借助拼音读认读生字
结合生活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个字。
三、教学生字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1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个字。
2、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
准备生字卡片
四、初读课文
教师评价学生朗读的情况。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放课文朗读录音
板书设计:植树的季节
植 场 扛 培 齐 队 荒 葱 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辅助手段
一熟读课文
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1、 让学生 模仿录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个别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放课文录音
二、理解课内容
1、 教师小结同学搜集的资料。
2、 理解“仿佛、培土、青葱翠绿、泛滥”的意思。
让学生说说自己搜集的有关植树的好处的资料。
出示教学挂图帮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扩展活动
1、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哪些植树的好处?
2、 你想对小树说些什么?
3、 明天就是植树节了,你准备做些什么?
对教师的问题说自己的想法。
四、再读课文
总结课文。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植树的季节
大地有了绿色的屏障
植树的好处 风沙就会被制服
空气就会新鲜
泥土就不会被冲走
河水就不会泛滥
课后回顾:
这篇课文,我让学生提前搜集有关植树的好处,同学们通过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很直观的看到植树的确能带来很多好处,每个人都认为在这个植树的季节,大家都应该行动起来。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
成都市武侯实验小学 张 莎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阅读,结合搜集的资料和教学挂图,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课文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过程中,从课内外资料了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激起对植树造林的强烈愿望,以及对保护环境的初步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分析理解喜欢植树的原因。通过搜集资料,小组讨论等深刻感知树与人类共生共息的关系,激起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搜集资料,关于毁坏山林的危害,植树造林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知道到哪个季节最适合植树吗?(生:春天)导出课题,(春天是)植树的季节。
二、新课教学
(一)学习第二段,指导朗读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一段写春天适合植树的原因,并汇报;
2、(cai春雨图,理解“一场一场”,“湿漉漉”)
细密的春雨洒落到地上,把泥土浇得(湿漉漉的)。
春雨那么细小,怎样才会把泥土浇得湿漉漉的呢?
3、(cai 太阳图) “暖暖”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憋气小游戏,把握“呼吸”的感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齐读第二段
(二)了解植树的过程
1、范读课文第三段。多么美好的季节啊!我和少先队员们一起到郊外植树。(cai图)
2、想和老师一起植树吗?拿出铅笔,自读该段,一边读,一边勾画表示植树动作的词
3、汇报,了解植树的过程
4、理解比喻句“风吹着我们的红领巾,像小小的树开放了一朵朵红花。”
5、结合图,把握植树的心情,有感情地齐读第三段
(三)分析、理解植树的原因
1、少先队员们为什么那么喜欢植树,课文那些段落告诉我们原因(生:找到4、5自然段)
2、指名朗读第4 自然段,一边听一边思考,为什么“我们”喜欢植树
3、理解“再过十年、二十年,小树就能撑起高大的伞”,引读该段第二句
4、(cai图)感受生活的美好,凸显父辈种树,后人受益的道理,激起孩子的感激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6、小组合作学习
假如爷爷、爸爸没有种树,或者从现在起我们就不植树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分四人小组讨论 交流汇报讨论结果,充分体会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7、怎样才能避免这些灾难呢?你有哪些好办法?(生汇报交流)
8、引读课文第5自然段排比句。相信有了孩子们的爱好,小树一定会长得更好,“当山野长满树木……河水就不会泛滥” 指名朗读排比句,指导朗读,语句连贯,有感情 齐读该段排比句
9、小结:看来,孩子们都深知树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而我们现在植树,不仅是“为了现在,也是为了将来”
10、引读第6自然段。“所以,一定到春雨的声音……春天总是我们植树的季节。”
(四)感情升华,培养植树造林的意识
1、孩子们,明年春天,明年植树节,你们想干什么?
2、你想对自己亲手种好的小树说什么?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配乐朗读)
板书设计:
植树:扛树苗 (挖坑) 培土 浇水
植树的季节
(春天) 原因:为了现在和将来
教学反思: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将各种形式的读贯穿于学生理解、感悟的过程中,在读中产生问题,又带着问题去读,在反复的读与感悟中,把握课文的感情,达到美读的效果。
但是,本课教学中反映出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对学生的预设还不够。主要表现在难点的突破上。第五自然段写植树的重要性,内容比较抽象。原本设计是想通过音影效果来刺激学生的感观,调动和蓄积孩子强烈的情感体验的,但是由于技术上的一些问题,并未能很好实施。但是,对于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来达到较好的效果,可是我却在试讲后做了很不成熟的决定。由于试讲时,孩子发挥得很好,情感体验也在他们自己的表述中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因此,在收尾小节时效果很好。对于这种情况,我看得很乐观,简单认为也许图片展示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和发挥,而没有考虑到要是孩子没有这方面足够的知识,势必
会导致最后在难点的突破,感情的升华上达不到预设的效果。此外,孩子学习的环境有了一定的变化,孩子第一次上公开课,难免心理上会紧张,会放不开,这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正常发挥。由于我对孩子的高估,对设计没有做到全面的考虑和预设,导致在正式上课时,情感没有蓄积到一定的高度,最后认识的高度也就显得比较牵强。
还有一点就是在教学中,对于难点句式的解决,也过于高估了孩子的能力,在处理上显得有些吃力。文中有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需要学生掌握。我也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孩子没有问题,觉得通过老师的提问引导,他们一定能自己解决好这两个难点句式,但在教学中才发现孩子们对比喻和拟人这两个概念还是比较混乱,因此在把握句子时就没法准确理解,而没有预料到的我在处理上就显得有些措手不及。由此看来,课前的各种预设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课前将各种情况都认真思量过了,面对课堂的各种状况才能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世纪伟人与植树节
孙中山先生一生十分重视植树造林。1893年,他在《上李鸿章书》的政治文献中就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1924年他在广州演讲《三民主义》时反复强调:“我们研究到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林植树,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举行植树式。以后将3月12日定为植树节。1979年2月23日,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我国的3月12日为植树节。每年3月12�
我们缅怀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我们同样深深怀念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同志。他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倡导者和带头人。1981年,我国一些地方遭受特大洪灾,邓小平同志专门就林业问题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最近的洪灾涉及到林业、涉及到森林的过量采伐;看来宁可进口一点,也要少砍一点。小平同志还说,中国的林业要上去,不采取一些有力措施不行。他提议,是否可以规定每人每年都要种几棵树,比如三棵或五棵树,要包栽包活,多者受奖,无故不履行此项义务者受罚。在实施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决议》的头一年,小平同志对工作人员说:“植树节快到了,我们家每人至少要裁三棵树,要包栽包活。”植树节那天,他带领全家人到京西玉泉山种下一株株松柏。之后,不仅在北京,全国各地都先后留下邓小平同志植树的身影。每年植树节,他身体力行,坚持了11个春秋,一直到他85岁高龄,古今中外很少有这样的人。1984年邓小平同志来厦门视察时,曾在厦门万石植物园植下一棵千年樟树。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20年,坚持100年,坚持1000年,要一代一代永远传下来。”
——本文摘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二年级下册
大自然也需要生存
怎样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呢?
首先要树立一种正确的观念。实际上,人类的力量远比人类自己想象的小得多。但是人类曾经将“欲与天公试比高、人定胜天、战天斗地、战胜自然、控制自然……”等口号喊得震天响。而自然界作为一个大系统、大生命,人类岂能消化得了呢?我们可以把大自然看成是一张网,而人类只不过是网上的一根绳,人类在网上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波及自身,并且是牵一发而动整张网。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回报,否则必然遭到自然的报复。如同战争没有赢家。同样,人与自然对抗更没有赢家。人类毕竟不凡,已经在反思自己的行为。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各国政府首脑级别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二十一世纪议程》,与地球签定了“天人合一之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们还要有正确的行为。过去人类把自己的需求永远放在第一位,而无视自然界的对策。自然界也有对策吗?有。它的对策是获得“最大的保护”--力图达到对复杂生物结构的最大支持。既然这样,我们人类应该节省大自然的支出。
人类依赖大自然而生存,从自然界中索取物和能量,从而实现自己的需求。如果人类完全以自己的利益对待自然界,就具有掠夺自然的性质,大自然的资源就会入不敷出。这不是明智之举。我们再也不能见到动物就要穿裘皮大衣,见到野鸡马上就想烹饪。
不幸的地球在哭泣,不幸的地球在告急。人类需要生存,自然是个大生命系统,也需要生存。人类活动必须兼顾人类生存和自然界生存的利益,实现两者的统一。
--摘自北京科普之窗网站
造林不少,为何生态仍在恶化
目前,我国人工造林面积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生态环境却有不断恶化的趋势。在北京参加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人大代表,在细细算了一笔账后,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天然林与人工林、生态林与经济林相比,前者的生态效益远远高于后者。但是目前,我国人工林,经济林数目却不断减少,森林资源数量虽然多起来,质量却在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加剧就在情理之中。
一方面国家下大力气建设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一些人却在疯狂地毁林砍树。国家林业局的调查表明,近几年来,毁林事件愈演愈烈,大案要案日益增多。种下的是树苗,几十年后才能真正发挥生态效益,毁掉的却是大树,也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长成。一位搞森林资源调查的人大代表说,现在,不成熟的林子能占到七成,只有三成是成熟的林子。要照现在趋势发展下去,剩下的都是“儿童团”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黑龙江每公顷林地蓄积量140多立方米,现在下降到90立方米左右。当时一棵树能出1。6立方米木材,现在只能出0。3立方米左右木材。松花江上游森林过量开采。使哈尔滨江段淤积大量泥沙,美丽的江心岛沙丘面积在增大,通航的吨位越来越小,有的江段几乎断流。
搞生态建设,保护是重要的前提,在大力造林的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格执法,坚持刹住乱砍滥伐、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歪风,切实把现有的森林资源保护好。
--摘自北京科普之窗网站
一棵树的作用
提到森林的功能你可能会马上顺口说出几条。如要谈谈一棵树的作用可能就比较陌生,那么,一棵树究竟有多大作用呢?
一棵树就是一把伞,它能蔽荫和截留雨水。一般树冠能截留雨水的15%-40%,可保护地表免雨水的冲刷。
一棵树就是一架抽水机,一棵中等大小的树,一年可从土壤中吸收水4000公斤左右。通过树叶化为蒸汽,再像喷雾机一样蒸发出去,湿润空气。
一棵树是一个吸尘机。一棵中等大小的树,叶总面积相当两亩地那么大。它能滞留大量粉尘,使降尘量减少23%-55%,飘尘量也可减少37%-60%。
一棵树说是一台制氧机。一棵中等大小的树,每小时可放出氧气1.8公斤,白天生产的氧气满足64个人的需要。
一棵树就是一台吸毒器。一棵树吸收的有毒气体有时达10多种。如松柏树、樟树、夹竹桃等都是“杂毒”的能手。
树木还是良好的消音器。
一棵枣树一年可结枣100公斤左右;
一棵核桃树一年可结果5000多枚;
一棵桐油树每年结籽量可榨食用油15公斤。
一棵树需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能长成。损坏一棵树就等于损坏了物质、损失了经济、破坏了生态。我们应爱惜和保护好每一棵树。因为它会为人类带来好处。
树立毁树可耻、护绿光荣的信念,让人类生存在一个优良、美丽、惬意的生态环境之中而努力吧!
――选自廊坊林业网
植树能改变天气
森林能够挡风,并能使风速减小,减弱风沙的侵袭,在透风林带的背风面,风速可以减少到二成至八成,因而使肥沃的表土不被风吹去。
森林能够使空中水蒸气含量增多,也能使土壤中含水量增多,这是因为每次下雨,雨水一部分被树木本身吸收;一部分聚在树木表面;一部分渗入土中;一部分由于树林的阻挡,一时不致很快的流失。
有了森林,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会多一些,那么下雨的机会也会多一些,这就会减少干旱。
在冬天有些地方,森林还有积雪作用,在林中所积的雪,一方面不容易被风吹失,另一方面,在春天积雪融化,被已解冻的土壤吸收,使土壤含水量增加,有利于幼苗的成长。
森林可以防止水灾。
森林对于气温也有调剂作用,由于植被林带的树叶一方面可以吸收太阳光的热量,使地面不会晒得过热,一方面又可以保持树林中的热量,使它不致很快地散失。更重要的,是因为森林地带的土中的水分及空中的水蒸气,却比没有森林地方要多,因此气候就可以温和些。
――选自扎赉特兴农网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植树,森林可以涵养水源、改良土壤、提供木材、清新空气、改良土壤、提供木材、清新空气、改善环境、是人类宝贵的资源我国林木资源缺乏,林木面积还不到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十五。《植树的季节》是一篇充满浓厚情趣的散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第1、2自然段简洁的描写春天来临,植树的季节到了。第二部分3、4、5自然段,是全文的主题,描写了少先队员积极进行植树的情景,以及他们喜爱植树的理性认识和崇高愿望。最后写了少先队员活动后的美好情怀。
教材安排了认字15个:漉、仿、佛、扛、捆、栽、培、齐、撑、纳、葱、翠、艳、澄、伐。写字9个:植、场、扛、培、整、齐、队、葱、翠。
课后思考题:在植树的季节,你想对小树说些什么?旨在引导学生在发散思维、展开述说的基础上运用新学过的词语表达对树木的感激之情和自己殷殷的期盼。
教学目标:
1、认字17个,会写字9个。
2、读通、读顺、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树木的热爱之情。
教学建议:
1、可以让学生从了解树木对人类的好处入手,从调查校园绿化环境做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爱绿、护绿的观念,激发爱护环境的情感,让学生学习观察身边的环境。
2、将“读”的训练贯穿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品读、赏读。
3、借助课件,激发想象,体会文章意境。
4、本文与听邓爷爷植树的故事,“语文天地”中照样子写一写的内容整合;开展诸如植树、争做绿色小卫士、或搜集资料办展报等综合实践活动。
拓展练习:
一、比一比,再组词。
植( ) 场( ) 栽( ) 扛( )
值( ) 杨( ) 裁( ) 杠( )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 )春雨 一( )树苗 一( )红花
一( )季节 一( )土地 一( )果子
三、照样子,写词语。
绿油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整整齐齐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四、观察一棵树,把它的样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资料: 邓小平爷爷植树
明天,我们一家人要随爸爸所在的单位,一起去郊区植树。翻开印有邓小平爷爷“绿化祖国,造福万代”题词的画册,爸爸给我讲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故事。
邓小平爷爷非常关心祖国的绿化工作,在邓爷爷的倡导下,1982年国家确定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这一年的3月12日,春光明媚, 风和日丽。邓爷爷带领家人来到北京西山,和大家一起挥动铁锨,栽下一棵棵翠绿的油松,又和少先队员们一起给树苗浇水。邓爷爷对家人说:“今年植树节,我们家每人至少要载3棵树,要包栽包活。”邓爷爷精神饱满,谈笑风生,干得特别带劲儿。旁边的同志劝他休息一下,他说:“不累,一个人栽3棵到5棵,我们要完成任务。”
从此,每年植树节,邓爷爷都亲自参加义务植树劳动。北京的西山、天坛、景山、亚运村,以及厦门、深圳,许多地方都洒下了邓爷爷的汗水,邓爷爷当年栽下的树苗,现在已长成了大树。
听了爸爸讲了邓爷爷植树的故事,我大声说:“我们家每人也要栽3——5棵树,包栽包活!”爸爸、妈妈拍拍我的肩膀,高兴地笑了。
静品教案:
(一)
教学准备: 课件(森林对于环保的作用) 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环保状况),生观看后,师:要想减少水土流失、沙漠变成绿洲、空气更加清新,怎么办?(植树)板书课题植树的季节。齐读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
例如:植树的季节为什么是春天,或什么时候是植树的季节?
人们怎样植树?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努力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标出词语,并读给同桌听听。
3、小组合作,愉快识字。
4、教师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5、说说通过读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1、自读自悟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在小组内读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读明白了什么?
2、小组汇报,交流所得。
小组1:我喜欢第三自然段,“我们栽下小树苗,浇水培土,让他们整齐地排着队,欢迎春天”我明白了小树与我一样也喜欢春天。我们的红领巾像小树开的一朵朵小红花,太美了。
师适时引导点播,引导学生用“像”说句话。然后感情朗读本小节。
小组2:我们喜欢第二节,我读明白了春天来了,天气暖了,大地也会呼吸。
我还明白了,下雨过后,泥土湿漉漉的是种树的好时候。
小组4:我喜欢第四自然段,我明白了小树再过十年、二十年就会长大。
师引导点拨学生明白:小树长大后就能为我们做贡献了,现在为我们做贡献的树木都是我们的前辈种下的。这就是“前人载树,后人乘凉。”然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小树长大的喜悦,与我们乘凉的“幸福”。
小组3:我们喜欢第五自然段,我明白了树对我们真的很重要,所以我们要植树,要爱护小树。然后指导朗读。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在植树的季节里,你打算怎样做?
2、你会对小树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小树,你会对人类说些什么?
五、指导书写,练习写句子。
1、重点指导“葱、翠”的写法。
2、练习用“总是”,并写下来。
六、实践作业:
搞与家人一起种活一棵树,或养活一棵花活动。
植树的季节(二)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讲述邓爷爷植树的故事。
2、板书课题:植树的季节,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质疑……
同学们的问题边读书边解决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的识字方法,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教师检查字、词的认读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学生互相评价)
4、说说说读了课文,你了解到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读读,同桌交流一下你喜欢的原因。
2、学生汇报。
如:
3、学习课文二、三自然段。
学生品读,教师点拨。
(1)教师课件出示句子:一场一场的春雨,把泥土浇得湿漉漉的。太阳暖暖地照着,开始了呼吸。
师:树木的生长需要雨水的滋润和暖和的气温、阳光,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春天为什么是植树的季节。难怪小朋友开始了植树,作者把春天写得多么美丽温暖呀!
同学们想再读读吗(学生感情朗读)?
(2)出示:风吹着我们的红领巾,像小小的树开放了一朵朵红花。
师:同学们老师也很喜欢这句话,知道为什么吗?
作者不但将它写的很美,很形象,还在巧妙地赞美少先队们植树呢。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再来读读。
我们把课文前三自然段一齐美美地读读吧。
4、学习课文4----6段。
同学们知道了为什么春天是植树的季节,知道了我们是怎样植树的。你还想知道什么呢?请同学们合作学习4、5、6自然段。
要求:
(1)各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讨论。
(2)在组内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讨论:在植树的季节,你想对小树说什么?
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5、师生共同总结:我们喜欢植树,是因为(生:我们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小树就能撑起高大的伞。路旁的人就能纳凉,荒山就能变得青葱翠绿,就能见到满坡的红艳艳、黄澄澄的果子。)我们知道,(我们现在采果子、采伐木材用的树,都是爷爷和爸爸种的。)
我们喜欢植树,是因为(生:我们懂得,当山野长满树木,大地就有了绿色的屏障,风沙就会被制服,空气就会新鲜,泥土就不会被冲走,河水就不会泛滥。)我们懂得,我们现在植树,(是为了现在,也是为了将来。)更是为了我们爱护生存的环境,为了我们的美好的生活。
所以,(一听到春雨的声音,我们就想起植树,)所以,(春天总是我们植树的季节。
板书:春天总是我们植树的季节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不由得想起了语文天地中的一首诗歌:
出示诗歌,让我们一齐读一读,者来记住吧!
2、同学们,又是一年春来到,看着细细的春雨,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你会想些什么?(也可以写下来)
一场一场的春雨,把泥土浇得湿漉漉的。太阳暖暖地照着,热气从土地里冒出来,仿佛整个土地,开始了呼吸。
我们扛着一捆捆的树苗,把它们栽到山上、路旁、花园里。我们栽下小树苗,浇水培土,让它们整齐地排着队,欢迎春天。风吹着我们的红领巾,像小小的树开放了一朵朵红花。
我们喜欢植树,因为我们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小树就能撑起高大的伞。路旁的人就能纳凉,荒山就能变得青葱翠绿,就能见到满坡的红艳艳,黄澄澄的果子。我们知道,我们现在采果子,采伐木材用的树,都是爷爷和爸爸种的。
我们喜欢植树,因为我们懂得,当山野长满树木,大地就有了绿色的屏障,风沙就会被制服,空气就会新鲜,泥土就不会被冲走,河水就不会泛滥。我们懂提,我们现在植树,是为了现在,也是为了将来。
所以,一听到春雨的声音,我们就想起植树,所以,春天总是我们植树的季节。
《植树的季节》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植树”这一主题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这首散文诗描写了春天孩子们植树的情景,抒发了热爱植树、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美化家园、美化环境的情怀。這首诗歌的内容并不需要过多的讲解,而是要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孩子们植树的心情。
结合最近学校倡导的“我为校园造一景” 植苗造绿活动,我的导入语是:同学们,最近学校倡导“每生育一苗”,大家也都开始行动起来了。这不,你们看,咱们教室门前都开满了美丽的鲜花。同学们,当你们每天背着小书包踏着轻快的脚步来到校园,看到这么多鲜艳的花朵时,你有什么感觉呢?由于这个主题是校园最近最为热门的,学生听到我的这个问题都一反常态举起了小手争着强着回答。有的说,我觉得自己像是来到了公园里;有的说,我觉得花儿像是在对我微笑,我的心情很开心……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顺势引入课题《植树的季节》。
课堂上我主要抓住几个重点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伊始,我画了一棵小树苗,说:“同学们,让我们以朗读为水分,让这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吧”!当读到“风吹着我们的红领巾,像树上开放了一朵朵红花”时,我发现有一个孩子非常喜欢这句话,我就让他带着愉快的心情来朗读。并通过赛读,范读,齐读等方式使学生能带着愉快的心情以及表情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学生大部分都能体会到少先队员们植树时的心情。接下来,我再抓住两句重点句也是比喻句来指导朗读。“当年,爷爷奶奶在山上植树,如今大山已披上了绿色的外衣;后来,爸爸妈妈在路旁植树,如今大路已为行人撑起了遮荫的伞”。通过这两句比喻句的朗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植树,使感情得到升华,明白植树能够改变荒山的面貌,美化街道,使人们生活舒适。
由于“植树”是我们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课堂上我能够结合这个实际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所以整节课我发现学生的注意力都比较集中。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尽量联系生活实际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更有效率。
教学目标:
1、读通、读顺、读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借助课件,通过想象,体会作者所描写的意境。
3、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对树木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l、师:小朋友,春天来了,你喜欢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做些什么呢?
生:(可能答放风筝、到野外春游等)
2、师: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3、出示课件:春天到了,一群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郊外植树。
师:他们都在植树。可是,怎样才能把刚才看的录像说的更具体,更美一些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作家刘湛秋写的一篇文章《植树的季节》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请大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懂的生字想办法认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站起来轮流读课文,学生相互评价,纠正错误的读音。
老师相信其他同学一定也能把课文读通顺了,下面和你的同桌一起,再把课文好好读一遍。
三、观看录像,感悟课文。
1、师:谁发现刚才录像里看到的可以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来描述呢?(第2、3自然段)
2、课文怎么写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3、你觉得课文写得好吗,为什么? (学生品读,老师点拨。)
①课件出示:
一场一场的春雨,把泥土浇得湿漉漉的。太阳暖暖的照着,热气从土地里冒出来,仿佛整个土地,开始了呼吸。
树木的生长需要雨水的滋润和暖和的气温、阳光。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春天为什么是植树的季节。难怪小朋友们开始了植树,作者把春天写得多么美丽温暖呀!
②课件出示:
风吹着我们的红领巾,像小小的树开放了一朵朵红花。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老师很喜欢这一句,猜一猜,为什么?(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师:是的,作者不但将它写的很美,很形象,还在巧妙地赞美少先队员们植树呢。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再来读一读吧。
4、我们把课文前三自然段一齐来美美地读一读。(播放录像,齐读课文)
四、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学习课文4——6自然段。
师:小朋友分小组合作学习,看看学习要求。
(1)各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讨论。
(2)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
(3)讨论:在植树的季节,你想对小树说些什么?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并分题分组汇报。
汇报第一点:分组读课文,释疑、理解“纳凉、采伐、屏障、制服”等词语。
汇报第二点:读懂了什么? 板书:纳凉、采果子、采木材、空气新鲜等词。
汇报第三点:(出示课件:植树后小朋友在树下牵手庆祝,载歌载舞。)
这时,你想对小树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运用新学的词语表达对树木的感激之情和自己的期盼之情。
2、老师总结。指板书,引读课文4、5、6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l、师: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书中27页的一首诗歌《记住》(课件出示诗歌,老师配乐朗诵)
2、总结:小朋友,又是一年春来到,你看着细细的春雨,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植树的季节》教学反思——一课时自读几次最合适
本课文字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不过识字量还是很大,怎样保证学生能够准确的读准字音并且熟读课文,这是一课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揭题后,首先解决生字词,出示词语,抽读、开火车读、齐读,自读课后的生字条,然后开始第一次自读,要求指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圈出还不认识的生字。接着教师范读,孩子听的时候要求听准字音、勾画出停顿和连读的地方。范读完毕后,请学生第二次自读课文,要求指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然后就进入分段朗读,过程和以前一样,只是在几段都读完了以后,不忙让学生赛读或者齐读,第三次自读,要求是不再指读课文,流利的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连读。这里值得思考的地方就是第二次自读和第一次自读的间隔时间是不是太短了?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要强化学生对于一些难以熟记的生字的读音,迫使其记住。之余第三次自读是否有必要,我想这主要是针对后进生而言的,他们不能马上进入赛读的环节,课文还不能完全读通顺,需要再次自读一遍,再次注意那些难读的字词,其实是给了他们一个缓冲的过程。也不知道这样是不是违反了新课标的理念,一课时的主要目标其实还是读熟,而且是人人都要读熟,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都知道有时候个别学生在一课时结束后还是不能读通顺,所以有必要加大自读的次数和抽读的次数,一课时就是要为二课时理解课文作准备,所以“读”应该贯穿于一课时,而且是变化这方式的“读”。记得在新教师培训的时候,查有良教授就说到了小学的老师要做到每5分钟换一个节目,更何况是枯燥无味的朗读了。
《植树的季节》教学札记
教学内容及教学背景简介:
《植树的季节》是试验教材第三册中的课文,课文讲了为什么春天是植树的季节,人们怎么植树,以及人们为什么植树。此时正值春暖花开,植树造林的季节,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学札记:
教学《植树的季节》一课时,因为课文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以课堂上我放手学生自学,然后汇报所学,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我问学生通过自读课文都知道了些什么时,学生对于1、2、3自然段谈得非常好,可是他们只字不提从课文3、4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任凭我怎么启发,怎么诱导,学生似乎对这两段毫无兴趣,我只好重新带着他们学习,指名学生起来读课文,我才发现学生对于这两个段落太陌生,好多字词不太会读。重新审视这两个自然段,原来这两个段落的内容过于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且生字新词比较多,本来这节课预计两课时完成,可实际上这片课文用了三课时才完成。下课时,我随手翻了翻后面的课文,发现本单元后边有两篇课文《杨树之歌》《记住》,这两篇文章都是用比较形象生动、浅显的语言,写出了人类与树木之间共生共息的密切关系,我想如果把这两篇课文提到《植树的季节》之前讲,学生会很容易体会到人们为什么要植树,学习起来会轻松些。
看来,教师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非常重要和必要,我们在工作中可以删减和增添教材内容,也可以改变教材的编排顺序教学,只要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就是可行的。
学生的奇思妙想--《植树的季节》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气氛极其活跃的语文识字课 , 这是一堂充分挖掘学生想象力的语文课 , 学生们争先恐后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共同分享。
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植树的季节》第一课时。本课中生字 17 个,而且笔画繁杂比较难记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自学后的结果却出乎我的预料,没有像以往一样把每个字是怎么认识的告诉给大家,而是把自己记字的好办法与同学们交流,有这样几名同学的发言使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概括力是不可估量的。如:李峥赫同学说:“我是这样记‘漉’字的,小鹿在雨中奔跑把身子浇得湿漉漉的,” 多美的一个句子,给‘漉’字赋予了生命同时也把知识教给了大家,叶帅同学这样记‘捆’字,“人用绳子把木头捆起来需要手,”说得简单明白,而且解释了每个部首的意思。在我们大人看来‘葱’没有什么特别记的好方法,可范书铭同学却用自己的亲身感受说出了自己的记字方法,他告诉大家:“我们在吃葱时心里会觉得‘忽然’一辣,所以葱字下面是‘忽’字。”多么富有童真的想象,可它带给孩子们的却是永远的记忆。
看着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看着他们得意洋洋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大家,那种幸福感和成就感早已写在了每个孩子的脸上,这样的成功哪里去找?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了解树对人类的贡献。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认识15 个生字,会写9 个生字。
4 、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热爱树的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
1 、读一读:
师:这首诗歌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树是人类和动物的朋友。
师:对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人人都应该栽树,爱树。那么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现在是春季。
师:春季是植树的季节。
2 、引出课题:
3 、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师范读,在不认识的字上做上记号。
·再自己读一读,注意生字读音。
·请学生讲一讲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汇报:
·教师归纳:
·读文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条中的15 个生字。
·指名读,并读出音节,组出词语。
·小组内互教互读生字,记忆生字。
·小组比赛读生字,评出优胜小组。
·读课文。
·找学生读课文。
·评价他读的怎么样。
·齐读课文。
·指导书写生字。
·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认读,你能组成哪些词?
·扩词训练。例:植:植树、植物场:广场场地操场
·用字、词说话练习,你能用这些词或说一句话吗?
例:植树: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到公园去植树。
整齐: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迎接检阅。
·观察每个字容易被写错的地方。
生:(葱:不要忘记“点”)植:不要少写一横。
生:培:不要写成“陪”
·学生试写,重点指导“整”“葱”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生:我学会了15 个生字,会写9 个生字。
生:要爱护树木,不乱砍树木。
生:植树能美化环境。
一、导入 1、师导: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2、播放课件“美丽的春天图景”。提问:小朋友,在这美丽的春天里,你会做些什么?
3、春天要做事情真多,你看,这群可爱的小学生们在干什么?他们干得怎么样?
4、引出课题:对了,植树的季节到了。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植树 季节》。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题:植树的季节。
2、自由读课文。
1)画出生字词待教。(2)讲一讲读懂了什么?、3教师简笔画一棵小树,教师动情地描述:今天我们有来种下一靠小树,希望大家能用心地学
三、品读课文
1、教师提问导读:春天是植树 季节,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出了春天的美好?请大家找一找,再认真地读一读。
(1)指名反馈,读课文第2自然段。
(2)说说,从第2自然段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3)学生自由发言,引导体会:春天里,春雨滋润着大地,阳光温暖着大地,是一个最适合万物生长的美好季节。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2、教师小结、导读: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让我们赶快趁着这大好春光去植树吧!(1)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2)文中对“我们”进行了哪些动作描写?请用笔画出来。(3)指名反馈。(4)教师小结:文中只用了四个动作词就写出了“我们”种树的过程能够,这四个动作词用得太准确了,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把相关的句子读一读。(5)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中的第一、二两句话。(6)教师导言:植树虽然辛苦,但“我们”的心中却充满快乐,当风吹动“我们”的红领巾,仿佛是树上开放了红红的花朵。
(7)学生再读课文第3自然段,读出种树的快乐。(8)理解文中的比喻句,将“红领巾”比作“一朵朵红花”,表达了“我们”对小树苗的祝福与期待,有写出了“我们”愉快的心情。
3、教师设疑导读:“我们”为什么要种树呢?大家能否从第4自然段中寻找到答案?(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2)交流各自读的阅读理解。①爷爷奶 奶在山上植树,大山披上了绿色的外衣。②爸爸妈 妈在路旁植树,大陆撑起遮阴的大伞。③我们在郊外植树,这里将是一片青葱翠绿。(3)教师小结:文中的介绍让我们知道了植树可以绿化山林,可以为人们遮阴乘凉,可以美化环境,看来,植树的意义真大呀!(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读出对树木的喜爱、对未来的憧憬,。
四、拓展延伸
1、交流课外查找的资料,说说植树造林还有哪些好处。2、教师小结:植树有这么多的好处,难怪爷爷奶 奶、爸爸妈 妈,还有“我们“都积极地参加植树造林。在这里,教师要送给大家三句名言警句,请读一读,记一记。(1)十年树木方成材。(2)毁树容易种树难。(3)前人种树,后人乘凉。3、学生回到文中,练习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教师总结:树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因为有了它,我们才拥有美好生存环境。让我们行动起来,关爱每一棵成长的树木,让我们也趁着春天这大好时光,亲手栽下一棵小树,用心地将它培育成一棵参天大树。
六、布置作业1、亲手栽种一棵小树。2、设计提醒人们保护树木的广告语。3、选用课时作用优化设计。
《植树的季节》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到哪个季节最适合植树吗?(生:春天)导出课题,(春天是)植树的季节。
二、新课教学
(一)学习第二段,指导朗读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一段写春天适合植树的原因,并汇报;
2、理解“一场一场”,“湿漉漉”
3、“暖暖”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憋气小游戏,把握“呼吸”的感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或齐读第二段
(二)了解植树的过程
1、范读课文第三段。多么美好的季节啊!我和少先队员们一起到郊外植树。
2、想和老师一起植树吗?拿出铅笔,自读该段,一边读,一边勾画表示植树动作的词
3、汇报,了解植树的过程
4、理解比喻句“风吹着我们的红领巾,像小小的树开放了一朵朵红花。”
5、结合图,把握植树的心情,有感情地齐读第三段
6、看课件:做填空题
(三)分析、理解植树的原因
1、少先队员们为什么那么喜欢植树,课文那些段落告诉我们原因(生:找到4、5自然段)
2、指名朗读第4 自然段,一边听一边思考,为什么“我们”喜欢植树
3、理解“再过十年、二十年,小树就能撑起高大的伞”,引读该段第二句
4、感受生活的美好,凸显父辈种树,后人受益的道理,激起孩子的感激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6、小组合作学习
假如爷爷、爸爸没有种树,或者从现在起我们就不植树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结果,充分体会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7、怎样才能避免这些灾难呢?你有哪些好办法?(生汇报交流)
8、小结:看来,孩子们都深知树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而我们现在植树,不仅是“为了现在,也是为了将来”
9、引读第5自然段。“所以,一定到春雨的声音……春天总是我们植树的季节。”
(四)感情升华,培养植树造林的意识
1、孩子们,明年春天,明年植树节,你们想干什么?
2、你想对自己亲手种好的小树说什么?
(五)看课件动手制作护树牌或做张宣传画
(六)总结
树是我们的朋友。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拥有美好的生存环境。让我们动起手来,去关爱每一棵成长的树木,趁着春天大好的时光,去亲手种下一棵树,用心的让它长成苍天大树。
板书设计: 植树的季节
春天
现在 “小树苗”---------植树 的季节----------→“参天大树”将来
教学反思: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将各种形式的读贯穿于学生理解、感悟的过程中,在读中产生问题,又带着问题去读,在反复的读与感悟中,把握课文的感情,达到美读的效果。
但是,本课教学中反映出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对学生的预设还不够。主要表现在难点的突破上。第四自然段写植树的重要性,内容比较抽象。原本设计是想通过音影效果来刺激学生的感观,调动和蓄积孩子强烈的情感体验的,但是由于技术上的一些问题,并未能很好实施。但是,对于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来达到较好的效果情感体验也在他们自己的表述中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简单认为也许图片展示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和发挥,而没有考虑到要是孩子没有这方面足够的知识,势必会导致最后在难点的突破,感情的升华上达不到预设的效果。由于我对设计没有做到全面的考虑和预设,导致在正式上课时,情感没有蓄积到一定的高度,最后认识的高度也就显得比较牵强。在把握句子时就没法准确理解,而没有预料到的我在处理上就显得有些措手不及。由此看来,课前的各种预设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课前将各种情况都认真思量过了,面对课堂的各种状况才能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