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优秀3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优秀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篇1

有遗憾的课堂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除了遗憾,还应该有进步的空间吧!

——题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对于老师同样适用。这一次我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课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充分准备所以犯了许多不应该的错误。

之所以决定上一课时,除了因为之前听了很多一二年级的识字课,老师们平常交谈中想知道高年级一课时是怎样上的。也因为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的老师一、二课时没有明显区分,课时目标不清晰,所以在我们五六年级集体备课的时候,我上一课时的想法得到了认可。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除了进一步明确了一课时的课时目标,还出现了一个问题:我总怕上的内容少了,所以挖了不少“语文点”。当时就有老师告诉我:“不要怕没内容上,40分钟一晃就过去了。”后来的课证明了这句话是相当正确的。

这节课我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引出课题,然后带领学生对比三个题目感受原题目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崇敬。接着安排了三次读,初读识字;再读,整体感知;三读,了解叙述顺序。结果下课铃响了以后,三读还没有开始。

我感觉这节课上,自己的语言多了。另外,虽然留给学生的活动时间很多,但是也有好多是可以节约下来完成第三次读课文。比如,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勾出文中的生字词在指名领读,这个步骤完全可以省略,而当时我居然喊了两个学生来读,这里就花了6分钟左右。还有当堂听写的环节,完全可以听写完后学生两两互改,统计各小组满分人数加分,应该用5分钟左右可以完成,而当时我一一给满分的学生检查,也耽误了4分钟左右的时间。就是由于前面花在初读识字的时间多了,所以后两次读的时间不够。

课结束以后,我一直遗憾于自己没有能完整展示自己的课堂,因为“再读”和“三读”才是这节课的亮点,但是,由于之前的考虑不充分导致课程节奏拖沓啰嗦,课堂效率不高。怎样才能使下一次的课不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想到了以下办法

1。充分准备。

2。一定要想清楚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在那个部分花的时间应该多些。上课要有直奔目标的感觉,不能在“路途”中随意耽误。

3。为了保证课堂的高效,有些任务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应该留到课后完成。

4。如果是这样公开展示的课,还是应该把每个环节要花多少时间计算好,这样才不会出现我这次上课的情况。

5。把平时的每节课都当成比赛课来练习,增强时间观念,提高课堂有效性。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篇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

()

在学习本文时,由于文章的结构叙述脉络比较清晰,文中又进行了自然分段,因此,我引导学生首先自己来理清文章的脉络,看文章的每一部分分别写了什么,这样很自然地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给文章的这几部分以加小标题的形式进一步的精炼概括,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于本文的思路更加清晰,尤其是对于理解作者在选材方面为什么会选这样几件有代表性的事例也就更有领悟了。

其实,语文的学习重在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因此,我顺势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在日常写文章时,以前我们可能大多写一件事,需要把这件事的经过写清晰,通过今天的学习和上一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在表现一个人物的美好品格时,我们要选择人物的几件事,那么,作者为什么会选择这几件事例呢?我们要仔细揣摩,尤其是在我们写文章时,更要注意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例,才能更好地表达中心,表现人物的品质。

不足之处,本文的学习,由于过于注重文章写法以及重要语句的理解,对文章的有感情地朗读方面有些欠缺,今后还应该重视这方面的训练,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篇3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构筑高效课堂公开课活动,我上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收获良多。课后听了左校长和老师们中肯而精辟的评课意见,静心反思自身教学过程,总结本课教学得与失如下。

本次教学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两处:

一是调动各种课堂资源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感情,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的纪念性文章。它回忆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四件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的品格,表现了人们对他的爱戴和怀念之情。怎么让学生能读懂课文,领会文章中心,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呢?这无疑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它,我采用了情境创设办法。首先是结构的安排。在课文的结构上,我跨越时空整合文本,首先在第一课时通过学习第一段创设了吊唁鲁迅先生的场景,并以此为轴心,通过回忆引出四件事的学习,感受鲁迅先生对少年儿童及劳动人民的关怀和热爱。每学完一个故事,再辅以描写吊唁人们表现的资料,铺设“在吊唁的人群中,我看到了工人——看到了农民——看到了学生——看到了。.。.。.——看到了。.。.。.”的情感主线,使学生感受到鲁迅先生受到全国各行各业人们的爱戴和尊敬。然后由鲁迅先生之所以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和尊敬,与他“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是密不可分的”。话题一转,转到了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的四件事上。爱之深,痛之切,自然而然激发起对鲁迅先生深切的怀念。本课我还运用了图片及音乐艺术手段创设情境,在渲染气氛上、入境悟情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特别是三段配乐朗读令学生在忧伤的乐曲声中一次次掀起了情感的波澜。

二是能抓住重点词语深入开掘,构建人物形象,并渗透写作方法指导。

在第三个故事中有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场面描写,我在引导孩子发挥想象进入画面后,抓住“跪”字深入开掘,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夜,一位受人景仰的伟人为救助低层劳动人民的长时间的一跪,体会到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关怀和热爱,构建起闪烁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的伟大形象。在感受语言文字内涵的同时,我还适时地渗透抓住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让阅读习得的技巧在写作中得到迁移。

由于个人的水平所限,本课还有许多的不足。首先在时间分配上,第三个故事精讲,花时间太多。第四个故事则略略带过,没有对前面的认识进行深化与提升。例如可以抓住女佣的话品味鲁迅先生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中心: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其次,本次学习的资源,如课外材料与名言都是老师出示,应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把展示的空间让给学生。此外,本节课在朗读的形式上比较单调,小组学习讨论的机会不多,个别字发音未够标准,都是我以后要注意改进的地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