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乌鸦爱妈妈教学反思(优秀8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漂亮的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小乌鸦爱妈妈教学反思(优秀8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乌鸦爱妈妈教学反思 篇1

《小乌鸦爱妈妈》这首儿歌用叙事手法,记叙了小乌鸦反哺的感人故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8个生字的认读,其中的乌、可、忘、记四个字还要会写。

在设计课程之初,我就在思考一年级的孩子,识字写字固然重要,但是我们语文教学最离不开的还是文本的研读。因此,我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孩子们在听和读的同时,带着一些问题,到文本中去找答案。比如:“爱”这个字是文章的中心词,学习时,除了拼读、组词之外,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找小乌鸦是怎样爱妈妈的?这个问题如果放在高年级,学生必须能很快找到答案,但是一年级的孩子还不明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问题,这时,我就提示:“小乌鸦为了表现对妈妈的爱,为妈妈做了什么?”这样一来,问题很浅显了,孩子们也能够迅速找出来。找到句子以后,随文识字是必要的,但我还想更深的让孩子们体会小乌鸦妈妈的情感,于是采用读的形式,先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次还要读出感情,尤其是小乌鸦对于妈妈的爱,要用朗读表达出来。

最后,学习课文的最终目的就是情感目标,有小乌鸦推及到自己,小乌鸦对妈妈的爱令人感动,作为孩子,是不是也就应向小乌鸦学习呢?因此,最后我设计了说话练习: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孩子们大多都表达了对爸爸妈妈的爱。由此,利用文本教材引导学生体验关心别人,懂得关心别人的情感目的得到了升华。再朗读起课文来,更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他们心底激起“爱”的涟漪。

当然,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免有些冒险,因为一年级的孩子还不能像高年级学生那样对文本有必须基础的理解,他们的诵读多是建立在识字的基础上,而非情感,因此这节课在设计上对于字词的教学还不是很理想,也是一大遗憾。

小乌鸦爱妈妈教学反思 篇2

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讲述了小乌鸦对妈妈的的热爱,教育学生要尊重、热爱自己的母亲,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上这一课时,我首先营造一个爱的氛围,让学生听着音乐进入课室。接着讲述“乌鸦反哺”的故事,吸引学生,并且让学生感受爱。然后从学唱歌曲就开始带入情感,为了熟悉歌曲旋律,我让学生听歌曲翻唱,每听一遍都有不同的问题提出,例如:听完第一遍后,我问学生歌曲的情绪是什么?听第二遍时,让学生熟悉歌词,并让学生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的出小乌鸦爱妈妈。而后在听第三遍时,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我请大家轻声用“lu”音随琴哼唱歌曲的旋律,这种轻声哼唱可以让学生的音唱得准一些,气息平稳些,还可以创设出这首歌曲“爱”的感觉。为了突出歌曲中表现出来的母爱,我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该曲。(分小组唱、男女生接唱、男女生赛唱。还可以加动作表演)在以小组形式来表现歌曲时,孩子的眼睛里都是饱含着深情,动作轻而缓,符合歌曲中速、深情的要求。

最后,从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如果你的妈妈病了,你会怎样做?”有的学生以自己平时的真实行动回答:“我帮妈妈倒水”、“我帮妈妈扫地”、“我喂妈妈吃药”,也有的孩子以间接经验或想象来回答:“我给妈妈做饭”、“我给妈妈洗服”……从他们的语言中,我知道妈妈是他们最爱的人,也是这节课中我教学的主线。

当然,一节课下来,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如自己的基本功还是不够扎实,主要是即兴伴奏方面。还有每个环节的衔接过渡。所以在今后的课程中,我会努力改进的。

小乌鸦爱妈妈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3

设计意图:

《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采用叙事性手法,记叙了乌鸦反哺的感人故事。三段歌词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它给孩子们一种启示:爱不仅仅是索取,更重要是付出和奉献。教育幼儿懂得感恩、懂得爱、学会爱。歌曲虽然形象生动,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理解其寓意还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紧紧围绕歌曲旋律和歌词内容,设计了内容背景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寓意,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欣赏感知中达到突破难点之目的。同时将德育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将故事内容贯穿于歌曲的学习、体验之中,幼儿在不断加深的情感体验中感受音乐,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深化情感体验,使音乐的感染和情感熏陶相互交融,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情的目的。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从歌曲中感受对妈妈的爱,懂得从小尊重、爱护老人的道理

2、引导幼儿以情代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提高幼儿利用多种感官以不同形式来表现歌曲的能力

活动重点:从歌曲中感受对妈妈的爱

活动难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背景图片、小乌鸦、妈妈图片、鸟叫录音、钢琴、音乐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

1、《我是这样唱》引导幼儿用不同口型正确发音

2、《大雨、小雨》引导幼儿掌握声音强弱的能力

二、创设情景(出示背景图片、播放鸟叫录音)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美丽的小树林里,有许多朋友在欢迎我们,听,这里都有哪些声音?”

2、出示乌鸦图片“咦!这只乌鸦要去干什么?现在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三、教师演唱歌曲,幼儿欣赏

提问:我们说一说小乌鸦要去干什么呀?

四、引导幼儿分析歌词内容,掌握歌词

1、提问:“小乌鸦是怎样赶回家的?”(路边开放野菊花,飞来一只小乌鸦,不吵闹呀不玩耍呀,急急忙忙赶回家)

2、“为什么急急忙忙回家?”(它的妈妈年纪大,躺在窝里飞不动)那怎么办?(小乌鸦呀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

3、“你们说这是一直什么样的小乌鸦?”(多可爱的小乌鸦,多懂事的小乌鸦,飞来飞去不忘记,妈妈把它养育大)

五、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幼儿感受歌曲情绪

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曲感觉怎么样?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一样的吗?哪里不一样?”

“第一段小乌鸦赶回家时,它是怎样的心情?我们应该怎样演唱?”(中速)

“第二段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演唱?”(表现关心,爱护乌鸦妈妈,优美的情绪)

“第三段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用稍快速度演唱,表扬小乌鸦)

六、幼儿学唱歌曲,教师指导

1、教师大声唱,幼儿小声跟随

2、幼儿完整演唱歌曲(体会小乌鸦的情绪)

3、有请部分幼儿表演唱(可添加动作)

4、男、女分段演唱(注意不同段落的音乐情绪)

5、全体幼儿起立演唱(以多种形式有感情演唱)

七、教师小结

1、提问:“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

2、幼儿随《小乌鸦爱妈妈》音乐走出教室。 (青岛市市北区海贝儿幼儿园 史蕾)

小乌鸦爱妈妈教学反思 篇4

1、让故事情节和歌曲融为一体,让学生自始至终拥有好心情。

这堂课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人参与。教学中紧紧围绕“爱”为主题,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说说小乌鸦是怎样爱妈妈的,模仿鸟类声音引导学生体验大自然中的各种有趣的声音现象,进行节奏的模仿,在探索活动中解决了歌曲节奏难点。再通过以表演《小乌鸦爱妈妈》为主线,让同学表演故事情节,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歌曲旋律。通过视、听、说、唱、演结合的活动,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始终以音乐为主线,满足了现代小学生的审美需求。

2、民主教学,相信学生。

课后,我有很多的感触。最大的感触是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孩子都很聪明。我们老师往往想民主教学,但又不敢真正做到民主。担心学生放了收不回来,又担心学生不能胜任民主的学习方式,还担心自己控制不了民主的教学局面。其实,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例如在分组表演《小乌鸦爱妈妈》时,各组同学都有自己的创意,学生的创编真是惟妙惟肖,各有千秋。因此,越是民主的课堂教学,越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也越会表现自己。只有课堂上真正做到民主了,学生才会感觉到开心快乐、新鲜有趣,才会喜欢你。

总之,每一次的教学实践都会给我带来一些的思考。作为一名新教师,必须对以往的音乐课堂常规经验和课堂教学模式重新审视,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关注学生的兴趣取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和我的学生共同体验,对教学不断反思,使自己在音乐教育教学中逐步走向成熟!

《小乌鸦爱妈妈》教学反思 篇5

《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采取叙事性手法,记叙了乌鸦反哺的感人故事。歌曲的旋律合着有规律的节奏,有着朴实、幼稚的特点。这首短小的儿歌以拟人化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让儿童们通过了解学习小乌鸦爱妈妈,学会尊敬爱护自己的妈妈。

我认为一堂好的音乐课选材非常重要。好的素材能激起孩子心灵的震撼,情感的共鸣。所以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孩子们观看小乌鸦爱妈妈的动画,用温和的语气与学生交流,拉近自己与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内容同时也有情感上的共鸣。为了避免枯燥乏味单一的节奏训练,我用故事引出小鸟、小青蛙、小乌鸦,让学生用动物的叫声来模仿歌曲的节奏,学生们兴趣高学得也快。在歌曲教学方面我请大家轻声用“lu”音随琴哼唱歌曲的旋律,这种轻声哼唱可以让学生的音唱得准一些,气息平稳些,还可以渲染出这首歌曲“爱”的`气氛。然后再跟琴轻声演唱,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去说说小乌鸦如何表达对妈妈的爱,慢慢体会歌曲的情绪,学生们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并能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表现。接下来,带着全班同学边唱歌曲边跟着老师学习表演,以小组形式讨论分角色扮演小乌鸦、乌鸦妈妈、小花等来表现歌曲时,孩子的眼睛里都是饱含着深情,动作轻而缓,符合歌曲中速、深情的要求。最后,我说“小乌鸦作为一种动物都能这么爱自己的妈妈,那我们作为人类能为自己的妈妈做些什么呢?”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孩子们都说的那么好,好多孩子都能回答出为自己的妈妈干家务、洗脚等等。这正是给了学生能够抒发情感的机会,给了学生创设情感的空间,丰富了音乐课堂,让过去只唱不感受,重技能轻情感的音乐课,变得有血有肉,生动活泼。

这堂课是结束了,但孩子们在这堂课上流露出来的纯真和善良却久久不能隐去。作为这堂课的组织者,引导者,我兴奋着、回味着、也沉思着……的确,爱让孩子们多了些灵魂的触动,而真正能打动人心的音乐课才是我们每一位孩子所期盼的。在这节课中,正是抓住学生纯洁质朴的爱,抓住了学生的动情之处,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演唱歌曲达到情感共鸣,我认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愿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我的不懈努力,让我的音乐课堂变得越来越灵动和美好。

《小乌鸦爱妈妈》教学反思 篇6

《小乌鸦爱妈妈》这是一次音乐活动,记叙了乌鸦反哺的感人故事。歌曲的旋律合着有规律的节奏,有着朴实、幼稚的特点。这首3段落的儿歌以拟人化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让小朋友们通过了解学习小乌鸦爱妈妈,学会尊敬爱护自己的妈妈。

我认为一堂好的音乐课选材非常重要。好的素材能激起孩子心灵的震撼,情感的共鸣。为了避免枯燥乏味单一的音乐活动。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就把歌词串编成了一个故事,通过小乌鸦报答妈妈的情节对幼儿进行了提问,一起说一说小乌鸦如何表达对妈妈的爱,换做是你,你会怎么表达?然后通过歌曲图谱进一步让小朋友们在了解歌曲的内容,慢慢体会歌曲的情绪,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并且朗朗上口,第二段第三段不用太提醒,旋律就能被哼唱起来。最后,我说“小乌鸦作为一种动物都能这么爱自己的妈妈,那我们作为人类能为自己的妈妈做些什么呢?”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孩子们都说的那么好,好多孩子都能回答出为自己的妈妈干家务、倒水捶背等等。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我们班的小男孩佳圆更是不由自主的哭了起来,说是想妈妈了。而平时不好好唱歌的他这首歌也意外的学的非常认真。

这正是给了孩子们能够抒发情感的机会和创设情感的空间,更是丰富了音乐活动,让过去只唱不感受,重技能轻情感的音乐活动,变得有血有肉,生动活泼。

活动是结束了,但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所流露出来的纯真和善良却久久不能隐去。我兴奋着、回味着、也沉思着……的确,爱让孩子们多了些灵魂的触动,而真正能打动人心的音乐活动才是我们每一位孩子和老师所期盼的。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乌鸦爱妈妈》 篇7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内容,并学会演唱歌曲。

2.会用动作表现音乐,增进关心妈妈的情感。

3.感受旋律抒情、缓慢的特点。

活动准备:

1.音乐。

2.PPT课件。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欣赏歌曲内容,并学会演唱歌曲。

2.难点:会用动作表现音乐,增进关心妈妈的情感。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起幼儿兴趣。

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看看它是谁?——小乌鸦师:它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小乌鸦爱妈妈》。

2.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了解歌词大意。

提问:小朋友们,你听完这首歌后心里感觉怎么样?(开心、高兴、很温暖)提问:歌曲的名字是什么?歌里面都有谁?

师:请小朋友们再欣赏一遍后告诉我,你最喜欢这首歌的哪一句。

(2)完整欣赏第二遍,引导幼儿用歌曲中的句子演唱。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能不能试着唱出来?

师:我们大家一起跟他(她)学一学吧。

3.结合课件分段欣赏,理解每段歌曲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和意义。培养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1)欣赏第一段,出示图片

提问:这幅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花、乌鸦)小乌鸦要去哪里?回家的路上它是怎样的?它的心情是怎样的?

提问:谁来学一学小乌鸦急急忙忙飞回家的`样子?如果你很着急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动作?

提问:小乌鸦赶回家干什么?我们一起听听第二段。

(2)欣赏第二段,出示图片

提问:它的妈妈怎么了?小乌鸦心里会觉得怎样?它是怎样照顾妈妈的?(学喂妈妈的样子,师生互动)

提问:你觉得这个时候妈妈会跟小乌鸦说些什么?小乌鸦会对妈妈说些什么?让我们来听一听小乌鸦是个怎样的孩子。

(3)欣赏第三段,出示图片

提问:你喜欢小乌鸦么?为什么?

4.完整学唱歌曲,引导幼儿大声,有感情的演唱。

5.创编动作:根据歌词引导幼儿自由创编动作。

活动延伸:迁移生活进一步培养幼儿热爱尊重妈妈的情感,请孩子们回家多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大班语言故事《小白兔借尾巴》祝晓隽优质公开课视频+课件PPT+教案+打印图+音乐+动画幼儿园大班班本课程《春日长啊长》课件PPT主题故事教学活动

《小乌鸦爱妈妈》教学反思 篇8

公开课上得沉闷、没有生气,这对于执教教师来说是最大的失败。然而那次公开课,我真的令听课领导老师们很“难受”,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很多困惑。

那一天下午,快放学的时候,教导主任通知我明天市局领导要来我校检查教学工作,要听几节课,其中由我上一节语文课。接到任务后,我就开始准备《小乌鸦和妈妈》一课。本篇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体会小乌鸦对妈妈的爱。

那节课上,我揭示课题后,带领学生初读了课文。接下来我说“谁谈谈读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我知道了小乌鸦很爱他们的妈妈。”发言积极的郝紫鑫不加思索的说。“小乌鸦们很乖”田晴站起来补充说。“小乌鸦们很心疼自己的妈妈”“小乌鸦们很懂事”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看着孩子们这样快的就进入了文本的学习,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你们说得太对了,三只小乌鸦的确很懂事、很乖巧,那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小乌鸦懂事的句子吗,说说自己的看法。”于是学生便开始了他们的讨论,我原计划讨论时间为8—10分钟,在这一段时间里我穿梭于各个讨论小组间,发现学生们有的在书上书上画一画相关的句子,有的在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我想:不错,看来部分学生已经会读书了。谁知课堂上“热闹”了大约5分钟就渐渐安静下来了。只好往下一个环节进行了。“看来你们已经准备好了,下面谁来说说你从哪看出小乌鸦很爱自己的妈妈,它们很懂事。”“小乌鸦问妈妈冷了吧,从这我可以看出小乌鸦很懂事,知道心疼妈妈。”“小乌鸦问妈妈饿了吧,从这我能看出小乌鸦很懂事。”“小乌鸦还知道问妈妈是不是渴了,从这我也可以看出小乌鸦很懂事。”就这样学生们在我们预料之中的粗浅的回答就结束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是相当不够的。备课中我已料到了这一点,于是我接着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平日里在你饿了、渴了的时候妈妈是怎样关心、照顾你的。“当我放学回到家,妈妈会迎上来说儿子饿了吧,快来吃点点心。”一个孩子站起来回答我的问题。“你们从哪见到过嘴对嘴得喂食物,说说你的感受。”我接着引导。接下来是很勉强的有那么一两个学生回答我的问题。“我还从他们把窝铺得既松软有厚实看出小乌鸦懂事,他们怕妈妈冷。”总算又谈出了一点看法。看时间剩的不多了,要进行第五段的学习了,否则就要拖堂了。

接下来5分钟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动作表演理解了“依偎”的意思。这时离下课还剩5分钟时间,按原计划行事进行课本剧表演。先让学生在组内进行简单的准备,然后我特意找了一组比较有表演能力的学生上台进行表演,上台前我还在组内嘱咐他们表演时尽量加上自己的话,加一些动作。结果表演的效果如何就不用我再赘述了。这堂公开课以失败而告终。

这便是我那一堂失败的公开课。该课的失败应怪罪于谁呢?能说是学生年龄太小,不能对文本所渗透的情感进行深入感悟吗?显然这是没有说服力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以及对语文学科教育的反思,我也知道教学中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体验学习。“注重体验”也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可是本节课的教学,我体现这一重要的教学理念了吗?即使是也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体验了,但引导的方法合理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验到位吗?学生在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收获呢?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思考。

课下通过进一步对课标的学习,使我对“体验学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时,我觉得还是应该引导学生回到综合的生活中,回到丰富的实践中,回到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和感悟。

一、联系生活,感受情感。

教育家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联系生活展开情境,把教材所写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才能领略文中表露的感情。把这种体验容入到对课文的朗读中,才能够真正把文章读懂。

低年级课本中的许多课文都来源于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但在课文的学习中,低年级孩子往往不善于主动联系和体会这些经历过的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

如在《小乌鸦和妈妈》一课中,我想就可以用“回忆生活经历”的方法,帮助学生体验文章情感。文章一开头就写道:天冷极了,下着大雪,乌鸦妈妈年纪大了,没有力气飞行了,身上只盖着几片树叶,静静的躺在窝里。这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你有没有过急需别人帮助的时候呢?理解三只小乌鸦帮助妈妈时,引导学生回忆你帮助过别人吗,当时你会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怎样说的?在生活情景的启发下,学生体会到了乌鸦妈妈渴望得到帮助的心情,进一步理解小乌鸦对妈妈的爱,同时为恰当的运用情感进行朗读作好准备。。

我想学生只要在对以往感受的回忆中,产生了相应的感受,又把这种感受带到对课文的学习中,就会与文章情感产生了共鸣。

二、参与实践,体验情感。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表演中的角色体验,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更容易理解文章情感,运用好所扮演人物的语气。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经验,去体会、去感悟。

学完《小乌鸦和妈妈》一课后,虽然我也请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表演。但由于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充分的感悟,当然是演不出什么了。如果再次执教,我首先会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进行充分的感情朗读,再把文本中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进行课本剧的表演。表演时别忘了先为表演的学生带上头饰,放一段大雪漫天的录像,创设一下情景。只要同学们演得投入,角色的表演会使得学生体验到课文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语文课种的情感体验正是让学生去做这样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本课的失败教训,使我深刻认识到教师要时刻注意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这种强烈的体验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只有学生的自主参与,学生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这时何愁上不出受学生欢迎的“热热闹闹”的语文课呢?我想学生在那样的课中才会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