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昌学射》是一篇寓言故事,内容短小精悍,是第八组课文的第一篇,本单元要求:简单复述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文章并没有把笔墨用在纪昌是如何学习射术,而是详细的讲述了纪昌两次练眼力的过程,说明只有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取得成功。寓意十分明显。该页是编辑帮大伙儿分享的精选《纪昌学射》教学反思优秀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纪昌学射》一文是人教版四下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篇幅短小,语言直白,粗粗一读,觉得学生没什么好学,单单就故事情节而言,学生读一遍两遍肯定了解了内容,这样的一篇文章,到底应该让学生学习什么呢?
但仔细研读这则寓言故事后,我的头脑便渐渐清晰起来。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自主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联系生活理解“注视”,结合语境理解“相当到家”。
2.在读读议议、品句析词中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从目标的达成来看,本节课基本能达成。为了达成目标,我努力从以下两点入手:
一、凸显“实践”,体会感悟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就要以语文的方式来学习语文,就要引导孩子在语文实践中进行语文实践。为了引导孩子感悟纪昌勤学苦练的品质,我带领孩子多次品读纪昌练眼力的语句。一读,让学生将自己对纪昌的评价写在练相应的句子旁边;二读,在字里行间寻找哪些字词让你有了这般感受;三读,读出自己的感悟体会。应该说,这样的设计是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的,在读读议议、品词品句中,学生较好地感悟到纪昌的品质。
感悟纪昌勤学苦练、认真刻苦、坚持不懈的品质对于学生来说,还比较容易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但“只有练好眼力,才会射出百发百中的箭。”这一层寓意学生是较难感悟到的。于是,我引导学生有层次地感悟飞卫的话:一读学着老师的语气把话读清楚;二读,读出飞卫想强调什么,想让纪昌明白什么,从而质疑引起冲突:为什么飞卫一再强调练习眼力;三读与纪昌的练眼力、学射结果部分结合起来,想想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在步步深入地体验之后,再出示:读了这则寓言故事,我懂得了()来感悟寓意。从学生练笔的效果来看,学生基本上能感悟这则寓言的寓意。
二、展开过程,习得能力
课堂是学生知识能力建构的平台。教学中,我们要实实在在地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本着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生是否有增量来衡量课堂效率。于是,课堂中,我注重以学生的真实起点为教学起点,将教学过程充分展开,努力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如: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中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学中,我先让初读后的孩子自主概括,随机点拨引导后,再让孩子进行自我改进,接着再点拨引导来概括,最后出示提示再次引导孩子来把握文章内容。这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展开充分,指导有序有效。
同时,在《纪昌学射》教学中,引导孩子习得据义定音的方法,以及引导孩子在语境中理解“相当到家”并进行运用,我尽量做到在展开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从而使孩子在真正参与中习得能力。
但课文的2、3段在段式上十分相似,按照飞卫指点——纪昌练习——练习成效这样的顺序来写的。但是在教学中,我并没有让学生去比较感悟的设计,如果把这两段在学生学完重点语段之后呈现,并进行比较,学生应该不难感悟其表达上的特点。这样,语文味就更浓了。
今天教研组活动,我执教了《纪昌学射》一课。这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短小精悍,内容浅显,也正是寓言的特点,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大道理,本课的重难点即让学生懂得练本领就必须先练基本功的道理。
在课上,我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述故事的来历,学生听着很认真,接着我让孩子们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有的学生问“纪昌向谁学射箭?”,也有学生问“纪昌是怎么学射箭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学生很快进入了正题。为学习课文打下情感铺垫。接下来我让学生读课文,认识生字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找到了文章的重点,值得欣慰。纪昌练眼力分两个步骤,一是练习盯住目标不眨眼,引导学生抓住“注视”这个词语体会纪昌的做法,体会纪昌的恒心和毅力。使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更深入,学生对纪昌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学生的朗读训练也就水到渠成;二是把极小的东西看成很大的东西,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抓住“绑、吊、站、盯”等动词体会体会,体会纪昌练习的刻苦、认真。通过问题“飞卫为什么先要纪昌练习眼力呢”,让学生知道练眼力是射箭的基本功,“基本功”一词对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困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要想掌握写字本领,要从学开始等说话训练突破难点,从而引出文中的另一个人物——飞卫,让学生知道纪昌能成为一名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与飞卫老师循序渐进的指导也是分不开的。
课上,我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在学习第一次练眼力的过程中,我适时的向孩子们渗透学习语文的方法。但是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总结学法,让学生运用方法去自学第二次练习眼力,而是按照第一次的方法学习第二次练眼力,一步一步引导,没有真正做到变教为学。
一节课下来,感觉指导学生朗读不够充分,今后的教学会多加努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小语专家崔峦老师曾呼吁:语文课要和内容分析说再见;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也曾强调;语文课要努力实现由“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语文课要淡化文本分析,强化语言训练。如何追寻“言”“意”兼得的语文课堂,使一节语文课真正上出“语文味”来。在研读《纪昌学射》这则寓言时,我认真考虑了这一点。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但人物个性鲜明,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勤学苦练基本功的纪昌形象。特别是文章中描写纪昌练眼力的句子,生动、夸张,突出了纪昌的品质。这部分内容既是故事情节的重点,也是语言表达上的重点。我抓住这篇寓言在思想上和语言表达上的这个最佳结合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努力跳出对课文理解的窠臼,将语言训练和情感激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追寻了一节“言”“意”兼得的语文课。
回顾本节课教学,我把学习寓言故事中“夸张的描写方法”这一语言表达特点作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一、看图猜寓言,总结特点,导入新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初,用看图猜故事导入新课,并引导学生总结已知寓言故事的特点,然后设疑:这则寓言在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主动读通文本,探究写法的兴趣。
二、直奔重点,深入文本,探究写法。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引领学生直奔主题——练眼力部分。抓住三个关键句,品词析句,反复朗读。并结合亲身体验让学生感悟:课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夸张描写?是怎样通过夸张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文章寓意的?
例如:抓住关键词“相当到家”让学生感悟纪昌炉火纯青的技艺,通过一分钟不眨眼的切身体会,以及想象用针扎眼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感悟作者在这里如何运用夸大事实的描写,突出纪昌功夫的神奇、了不起。再通过朗读强化认识后,指出夸张描写就是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第三段中,抓住“竟然”一词,通过对比“虱子”与“车轮”大小,让学生动形象地感悟纪昌能将芝麻大小的虱子看得像车轮一样大,是多么神奇、不可思议的事,再次感悟夸张的描写方法。
从课堂表现看,至此,大多数学生已对寓言故事中夸张的描写方法有了基本认识。
三.拓展延伸,巩固夸张的描写方法。
《纪昌贯虱》是《列子·汤问》中又一个运用夸张的典型范例,和课文内容一样,反映纪昌认真刻苦、坚持不懈的精神和神奇了不起的基本功。
课堂上我引入该故事进行拓展延伸,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开阔了学生视野。事实上,课堂上学生能够准确找出补充材料中哪儿运用了夸张描写,并能体会寓言故事中恰当运用夸张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揭示文章寓意的重要作用。
四.小练笔:读写结合,由阅读向写作迁移。
有人说阅读与写作是“读而不作则罔,作而不读则殆”。只有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教学,借此培养学生的迁移与发散意识,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以读促写。
课堂上,我让学生以纪昌练臂力为题材,发挥想象,模仿课文写法进行小练笔,实现由阅读向写作的迁移。
从课堂教学来看,这一环节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举起千斤巨鼎就像捏起两片薄薄的羽毛;力大无比,轻轻一甩,就将牛甩出十万八千里。学生想象大胆奇特,夸张描写恰到好处。
由于学生对夸张描写这一语言特点的学习和运用是建立在对重点词句的细细品味,切身体会纪昌练习基本功的艰难上,课堂上看,学生对故事寓意的理解也就是水到渠成,难点不攻自破。我们能够看到,课堂上,在总结课文,揭示故事寓意的环节,学生总结课文寓意非常轻松,而且总结的全面、准确。我想:这样的课堂效果应该源于语言训练和情感激发的有机融合吧!
当然,这节课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过多关注语言表达,朗读训练不够,课堂上的读书声少了点;由于课堂容量大,给学生练笔的时间不够,课下检查,部分中下等学生没能将小练笔写完;课堂上仍存在一些无效问题,教师仍然话多,浪费了课堂时间。这些都将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但人物个性鲜明,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勤学苦练的纪昌。特别是文章中描写纪昌练眼力的句子,描写生动,突出表现了纪昌的品质。这部分内容既是故事情节的重点,也是语言表达上的重点,应该说是人文精神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
本单元要求学生能简单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我决定以本课为例,重点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在自由读课文之前,我就提出要求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我知道班上概括主要内容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很多同学都是基本上把课文读一遍,没有详略没有概括,这是很让我头疼的问题。于是,我在黑板上列出课文的提纲,引导学生按照顺序将内容说完整。纪昌向射箭高手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让他先……后……最后……终于成了……有了这个提纲,学生在概括的时候有了一定的方向性,我让学生自由说一说,再指名说,同桌互说,用多种方式让孩子说,并一再强调这是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大家一定要记住并好好地使用这种方法。训练之后,大部分学生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