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次为您整理了论闻一多的《死水》优秀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沈从文
以清明的眼,对一切人生景物凝眸,不为爱欲所眩目,不为污秽所恶心,同时,也不为尘俗卑猥的一片生活厌烦而有所逃遁;永远是那么看,那么透明的看,细小处,幽僻处,在诗人的眼中,皆闪耀一种光明。作品上,以一个“老成懂事”的风度为人所注意,是闻一多先生的《死水》。
读《死水》容易保留到的印象,是这诗集为一本理智的静观的诗。在作品中那种安详同世故处,是常常恼怒到年青人的。因为年青人在诗的德性上,有下面意义的承认:
诗是歌颂自然与人生的,
诗是诅咒自然与人生的,
诗是悦耳的柔和的东西,
诗是热烈的奔放的东西,
诗须有情感,表现的方法须带一点儿天真,
……
这样或那样,使诗必须成立于一个概念上,是“单纯”与“胡涂”。那是为什么?因为是“诗”。带着惊讶,恐怖,愤怒,欢悦,任情的歌唱,或谨慎的小心的低诉,才成为一般所认可的诗。纤细的敏感的神经,从小小人事上,作小小的接触,于是微带夸张,或微带忧郁,写成诗歌,这样诗歌才是合乎一九二〇年来中国读者的心情的诗歌。使生活的懑怨与忧郁气氛,来注入诗歌中,则读者更易于理解同情。因为从一九二三年到今天为止,手持新诗有所体会的年青人,为了政治的同习惯的这一首生活的长诗,使人人都那么忧愁,那么忧愁!
社会的与生理的骚扰,年青人,全是不安定,全是纠纷,所要的诗歌,有两种,一则以力的叫号作直觉的否认,一则以热情为女人而赞美。郭沫若,在胡适之时代过后,以更豪放的声音,唱出力的英雄的调子,因此郭沫若诗很快就占领过国内青年的心上的空间。徐志摩,则以另一意义,支配到若干青年男女的多感的心,每日有若干年青人为那些热情的句子使心跳跃,使血奔窜。
在这样情况下,有两本最好的诗,朱湘《草莽集》同闻一多的《死水》,两本诗皆稍稍离开了那时代所定下的条件,以另一态度出现,皆以非常寂寞的样子产生,存在。《草莽集》在中国抒情诗上的成就,形式与内容,实较之郭沫若纯粹极多。全部调子建立于平静上面,整个的平静,在平静中观照一切,用旧词中属于平静的情绪中所产生的柔软的调子,写成他自己的诗歌。明丽而不纤细,《草莽集》的价值,是不至于因目前的寂寞而消失的。《死水》一集,在文字和组织上所达到的纯粹处,那摆脱《草莽集》为词所支配的气息,而另外重新为中国建立一种新诗完整风格的成就处,实较之国内任何诗人皆多。《死水》不是“热闹”的诗,那是当然的,过去不能使读者的心动摇,未来也将这样存在。然而这是近年来一本标准诗歌!在体裁方面,在文字方面,《死水》的影响,不是读者,当是作者。由于《死水》风格所暗示,现代国内作者向那风格努力的,已经很多了。在将来,某一时节,诗歌的兴味,有所转向,使读者,以诗为“人生与自然的另一解释”文字,使诗效率在“给读者学成安详的领会人生”,使诗的真价在“由于诗所启示于人的智慧与性灵”,则《死水》当成为一本更不能使人忘记的诗!
作者是画家,使《死水》集中具备刚劲的朴素线条的美丽。同样在画中,必需的色的错综的美,《死水》诗中也不缺少。作者是用一个画家的观察,去注意一切事物的外表,又用一个画家的手腕,在那些俨然具不同颜色的文字上,使诗的生命充溢的。
如《荒村》,可以代表作者使一幅画成就在诗上,如何涂抹他的颜色的本领。如《天安门》,在那些言语上如何着色,也可看出。与《天安门》相似那首《飞毛腿》,与《荒村》相近那首《洗衣歌》,皆以一个为人所不注意的题材,因作者的文字的染色,使那诗非常动人的。
他们都上哪里去了?怎么
虾蟆蹲在甑上,水瓢里开白莲,
桌椅板凳在田里堰里飘着;
蜘蛛的绳桥从东屋往西屋牵?
门框里嵌棺材,窗棂里镶石块!
这景象是多么古怪多么惨!
镰刀让它锈着快锈成了泥,
抛着整个的鱼网在灰堆里烂。
天呀!这样的村庄都留不住他们!
玫瑰开不完,荷叶长成了伞;
秧针这样尖,湖水这样绿,
天这样青,鸟声像露珠这样圆。
……
这样一个桃源,瞧不见人烟!
这里所引的是《荒村》诗中一节。另外,以同样方法,画出诗人自己的心情,为百样声音百样光色所搅扰,略略与全集调子不同的,是《心跳》。代表作者在节奏和谐方面与朱湘诗有所相似处,是一首名为《也许》的诗。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那么叫夜鹭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攒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
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
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
在《收回》,在《你指着太阳起誓》,这一类诗中,以诗为爱情二字加以诠解,《死水》中诗与徐志摩《翡冷翠的一夜》及其他诗歌,全是那么相同又那么差异。在这方面作者的长处,却正在一般人所不同意处,因为作者在诗上那种冷静的注意,使诗中情感也消灭到组织中,一般情诗所不能缺少的一点轻狂,一点荡,都无从存在了。
作者所长是想象驰骋于一切事物上,由各种不相关的事物,以韵作为联结的绳索,使诗成为发光的锦绮。于情诗,对于爱,是与志摩的诗所下解释完全不同,所显示完全的一面也有所不同了的。
作者的诗无热情,但也不缺少那由于两性纠纷所引起的抑郁。不过这抑郁,由作者诗中所表现时,是仍然能保持到那冷静而少动摇的恍惚的情形的。但离去爱欲这件事,使诗方向转到信仰而歌唱时,如《祈祷》等篇,作者的热是无可与及的。
作者是提倡格律的一个人。一篇诗,成就于精炼的修辞上,是作者的主张。如在《死水》上,作者想象与组织的能力,非常容易见到。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一首诗,告我们不是一个故事,一点感想,应当是一片霞,一园花,有各种的颜色与姿态,具各种香味,作各种变化,是那么细碎又是那么整个的美,欣赏它,使我们从那手段安排超人力的完全中低首,为那超拔技巧而倾心,为那由于诗人做作手艺熟练而赞叹,《死水》中的每一首诗,是都不缺少那技术的完全高点的。
但因这完全,作者的诗所表现虽常常是平常生活的一面,如《天安门》等,然而给读者印象却极陌生了。使诗在纯艺术上提高,所有组织常常成为奢侈的努力,与读者平常鉴赏能力远离,这样的诗除《死水》外,还有孙大雨的诗歌。
原载一九三〇年《新月》三卷二期(《沈从文选集》第五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
(二)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
(三)鉴赏《死水》深沉感情、丰富的象征和讲究格律的特点。
(四)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死水》究竟象征着什么?
分析:一般人认为,《死水》一诗,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随时地不同,至少有三重意义。
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
此诗的后面,署有创作时间:1925年升月。正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先生谁备提前回国的前夕。留美期间闻先生的情绪,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是由于他在美国身受种族歧视之苦,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一是对自己的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思念。在这种情绪支配下,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反帝激情的诗篇,如《孤雁》、《太阳岭》、《记菊)等。这种爱国反帝的激情,更集中地表现在他回国前夕所写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诗中,如诗人所说,这些诗是“历年旅外因受尽帝国主义的闲气而喊出的不平的呼声”。
诗人是这样描写“死水”的外表的:一池的“绿酒”,上面有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结”和灿烂的“云霞”,还“飘满了珍珠”,又有“歌声”。诗人又是这样揭示“死水”的内里的:里面有的是“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这些污秽的东西在这里霉烂、发酵;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结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菌,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见,“死水”的外表的华美,只是污秽和垃圾的霉变。
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第二重意义: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死水》虽然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其原意如上所述。那么,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闻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来发表,又有什么新的含意呢?
1926年3月18日,就是鲁迅说的“民国以来的最黑暗的一天”,段棋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杀请愿的爱国学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
来本课为人教版试验课本的篇目。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态度是这样的决绝、激烈!
第三重意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他结束了诗人的生涯走进了学者的书屋。
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只有封面的上方贴有小小的金色签条,写着书名与作者。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这个时候,《死水》一诗和《死水》这一书,又有了另外一层寓意了。
到这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激愤而又失望的情绪,也表现了他与反动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
(二)如何理解诗中的翡翠、桃花、罗结及云霞等形象构思的作用?
分析: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纸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人思考的魅力。
3.《死水》是如何体现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创作“三美”主张的?
分析:闻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诗具有三种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请“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死水》,就是他新诗理论的尝试与实验的最完美的作品。这首诗从第二行起,每一行都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即两或三个字组成的音尺,也叫音组、音步或顿)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也一样多;全诗都用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丑恶、银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统、云霞等词语,安排妥帖,缕金错采,在视觉上令人目眩神摇;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音调和谐。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与融合。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吟诵作品。
1.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所体现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学生按照诗歌的节奏、韵脚,反复吟诵作品。师生明确:
《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从形式看,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齐;从韵律看,各大体均押。abcd型的二四脚韵,每行诗又以四音节为主。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的节奏十分鲜明。全诗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反复吟诵,建筑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自可领悟。
2.让学生在吟诵中把握诗中的意象,再造想象,创造出各自心中的诗的意境。
教师可选择一条臭水沟、二三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及三十年代前后的中国等幻灯或录像,让学生结合不同的画面吟诵作品,从而体味诗人经过运思而构成的寓意深刻的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师生明确:
“形象大于思想”,诗尤其如此。
意象是诗人创造想象的产物,怎样体会诗中的意象,取决于吟诵者的再造想象。一个人
所处的时代,所站的立场,所经历的生活以及所具有的思想倾向等,都会影响其审美趣味,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优秀诗歌的浓厚的欣赏趣味。
怎样理解“死水”这一意象的寓意,不要强求统一。可以具体到一条臭水沟,也可以抽象到物极必反的哲理。象征的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抑或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的中国,还是表面极其繁荣的美国,甚至是整个世界,应由学生去联想,允许他们见仁见智。
(二)整体感知。
1.让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及教师对重点、难点的分析,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作品的基础上,把握诗作的大意。师生明确:
全诗5节。
第1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无可救药是它的特征。爽性让它彻底烂掉,使丑恶更加昭彰。
第2节,直承第1诗节的3、4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这4句类似“反语”,“翡翠”“桃花”“罗统”“云霞”看成是正面写死水的美。
第3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霉烂的死水“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产物——“水珠”们如鱼得水,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与那些借机事生的“花蚊”臭味相投,共享这“一沟绿酒”。
第4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仿佛空山闻鸟语般以动显静。
第5节,诗人在前4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3句中的“丑恶”,究竟怎么理解,几十年来看法不一。朱自清先生在给《闻一多全集》写的序言中引了这四句,他认为“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臧克家不同意这一说法,认为“应该把‘丑恶’意会为黑暗现实的反面,也就是理解为革命”。(《诗刊》1979年第四期)“丑恶”究竟作何解,应允许学生从作品的实际出发,见仁见智。
总之,诗人围绕“死水”的呆滞、肮脏和霉烂,创造出一系列丑恶的意象,将痛恨的感情隐藏在反讽的背后。
教师板书:
死水
肮脏、污浊的死水(2节)
(色彩、光泽上静态描写反语)
凝滞的死水毫无希望的死水
(腐烂变质的死水(3节)二百
总起(1节)总结(5节)
(动态描写)
沉寂的死水(4节)
(以动衬静)
(三)课后练习。
1.学生完成练习一。
2.写一篇对《死水》内容、写法评析的文字,不少于300字。
[小资料]
闻一多的“三美”
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新格律诗心学而且有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诗集机构就是这一书一创作。作理率的最好实践。
自读导言
《死水》
1.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愤激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2.理解“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理解作者的反讽手法和音律美。
《赞美》
1.根据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对苦难人民的沉郁情感,对中华民族觉醒与抗争的由衷赞美。
2.理解诗中的农夫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该诗意象的雄浑美和沉郁美。
(解说:诗歌的魅力主要表现为意象美和语言美,把握住这两点,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呼之欲出了。)
自读程序
1.读课本有关注释,了解作者、时代背景。
2.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并解释。
3.听读,朗读,默读全诗。
4.根据内容,把全诗分成若干部分,写出各部分大意。
5.研读,思考,回答(题目请见后面自读思考)。
6.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7.熟读《赞美》,背诵《死水》。
(解说:这两首诗尤其是《赞美》理解难度很大,因此,必须设计一系列思考题来帮助学生想像推理,逐步分析理解。掌握时代背景和作者简况也很重要,是理解诗作的一把钥匙。)
自读点拨
《死水》
一、重点难点分析
1.第四节为全诗的重点,对全诗内容进行总汇。“这里断不是美的存在”是对“死水”本质上的批判;“让给丑恶来开垦”是对前面“死水”加速腐朽种种情景的总括;“造出个什么世界”是对旧中国的诅咒,集中表达了他的愤激之情。
2.反讽手法。即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刺事物。诗中加速“死水”的腐烂后出现了一些“奇怪”景象,铜锈成了“翡翠”,铁锈出了“几瓣桃花”,“油腻”织出“罗绮”,“霉菌”蒸出“云霞”,“死水”酿出“绿酒”,“白沫”成了“珍珠”,“青蛙”“叫出了歌声”……这些怪异现象,正是作者对死水一样的现实社会的无情嘲笑和讽刺。好像一个丑人却戴上美丽的花,涂脂抹粉,扭捏作态,嗲声嗲气,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不如死了做个“鬼”再生。同时暗含了作者对反动统治者粉饰太平种种伎俩的揭露。
二、表现手法解说
1.艺术构思独具匠心。不说变“丑”为“美”,而说让“丑”更“丑”,“丑”至灭亡,再造新“美”,从而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激之情和对新社会的热望。
2.反讽手法。
3.具有音律美。当时闻一多等人倡导“现代格律诗”,要求每行字数一样,音步也一样,如第1、2句,“我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读起来自有一种整齐的音律美。
《赞美》
一、重点难点分析
1.全诗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意象纷纭而含蓄,给理解带来许多困难。但是只要紧扣民族的悠长历史、浴血的艰难年代和人民苦难而充满希望的生活斗争这三点,并结合全诗哀歌式的艺术风格来分析这些意象,就可以比较容易地体察到它的内蕴。
2.从表面上看,每节诗最后一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关键句)与前面的内容似乎联系不紧,但只要细加分析,便可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如第二部分,写到了一位农夫的觉醒和勇敢斗争,他以必死的决心踏上民族解放的大道,他的大义大勇正是整个民族已经觉醒并付诸行动的必然结果。
3.对少数意象比较晦涩的难句,我们也不必非要拘泥于理解上的精确,只要了解其大意即可。而且,由于作者当时身处国民党统治区,也不可能把他政治上的倾向表达清楚。
二、表现手法解说
1.穆旦是九叶派诗人,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穆旦的诗风基本上是雪莱式的抒情格调,又揉杂某些现代派诗歌的因子。”他的诗风“徐缓、整饬、押韵。情调是哀歌式的,遂循了英国古典诗歌的特点。他的这一诗风,从他译雪莱、拜伦,似也可以得到印证”(引自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出版的《穆旦诗集》说明)。《赞美》一诗也鲜明体现了他的风格和情调。
2.作者善于捕捉意象,意象横越时空,缤纷多彩,内蕴深远,气势宏大,又加上哀歌式情调,故全诗拥有雄浑美和沉郁美。
3.诗中广泛地运用了排比、反复、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段,增强了竟象的表现力。
(解说:诗歌由于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意象艺术,所以依据时代背景来解读就十分必要;还要善于抓住诗中点明主旨的关键句来居高临下,复杂意象的解读也就迎刃而解了。)
自读思考
《死水》
1.依据时代背景和作者简介,说说“死水”象征了什么?
2.根据内容,把全诗分成三个部分。
3.“死水”的形象有两层,一是其本来面目,二是添加脏物后更加腐烂的面目,请在书上作出标志。
4.第一节中的“不如”“爽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为什么作者要“多扔些破铜烂铁”“泼你的剩菜残羹”?
5.第二、三、四节描绘的种种景象具有什么共同特点?可用诗中哪一句话来概括?
6.“让丑恶来开垦”中的“丑恶”指什么?
7.“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望?
8.“反讽”手法在诗歌中的第二、三、四节中得到了具体表现,请画出有关词句。
9.第五节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10.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哪一句话跟本诗作者的感情有相似之处?
11.比较《死水》与《一句话》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12.课外阅读闻一多的诗集《红烛》和《死水》。
13.背诵全诗。
第一节:
1.“走不尽……”“数不尽……”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有什么特点?
2.“说不尽的故事”指什么?有什么特点?
3.“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引出后面一系列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是对整节诗的一个诠释,请加以具体说明。
第二、第三节:
5.本部分诗中出现了一位农夫的形象。在前六句中,他是怎样一个人?而在第7-16句中他又是怎样一个人?他坚定地走上了什么道路?
6.“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此句的含意是什么?
7.“再一次相信名词,融进了大众的爱”该怎样理解?
8.第三节中前八句描绘了怎样的意象?它们对农夫来说,意味着什么?
9.“为了他我要拥抱每一个人……在他的身上痛哭吧”这些诗也暗示了“农夫”怎样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农夫怎样的感情?
第四节:
10.前六句描绘了怎样的意象?“我”为什么要“站在路上踟蹰”?
11.前三节诗结尾都用“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第四节诗却以“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为什么要变化?
答诗:
12.诗中的“我”可以指代什么?农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象征了什么?
13. 该诗题为《赞美》,作者要赞美什么?
14.该诗用了大量的铺陈、排比、反复和长句,请各举出一例,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15.课外阅读《穆旦诗集》。
16.拿此诗与艾青的长诗《向太阳》和田间的长诗《给战斗者》比较,说出它们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17.有感情地表演朗读。
(解说:这两首诗尤其是《赞美》难度很大,为此,必须设计较详细的思考题来帮助学生想像、揣摩、分析、掌握。又由于学生对两位作者(尤其是穆旦)和时代背景比较生疏,所以要作必要介绍,而且可结合阅读他们的其他作品和艾青、田间的同题材作品,从而加深理解。)
参考答案
《死水》
1、“死水”象征了当时腐烂的旧中国。2、略3、一是1、2两句,二是3~12句。4、愤激之情。希望它“丑”上加“丑”,加速灭亡。5、丑陋不堪,污臭至极。“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6、指当时的反动统治者。7、期望旧中国加速灭亡。8、略9、归纳概括全诗内容。10、略11、思想上:①同:激烈的情感;②异:《一》从正面写;《死》从反面写。艺术上:①同:构思新颖;新格律;②异:《死》用了反讽手法,较含蓄。
《赞美》
1、描绘了中华民族辽阔的土地、人民艰难的生活和悠久的历史。给人的印象是即开阔又压抑。2、指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生活,充满灾难、忍受、对自由幸福的渴望。3、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历史、生活持有的强烈的责任感和爱。4、略5、受苦受难,不断失望,忍辱负重。义无反顾地投身民族解放的事业,抱着必死的决心,坚强不屈。6、因为民族的觉醒和抗争意味着苦难时代将会结束。7、略8、描绘了妇女儿童饥饿、悲哀、恐惧的生存状态。解救他们,是农夫们义不容辞的责任。9、有可能牺牲。作者为他的义无反顾感到既无助又担心,并且致以崇高的敬意。10、描绘了民族绵长的苦难和痛苦的期待。“踟蹰”是因为历史的负担太重。11、第三节作者思考民族、历史、生活和人民,得出了“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结论。第四节作者的思绪回到了痛苦凄凉的现实,然而又有了前面的认识,故而又大声呼唤,尽管有太多的“无言的痛苦”,“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12、“我”是抒情主人公,可以借代为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代言人。农夫象征着已经觉醒正在浴血奋战的广大中国人民。13、略14、一咏三叹,增强了视觉上的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设计者:刘人云)
[1]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
 
    (二)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
 
    (三)鉴赏《死水》深沉感情、丰富的象征和讲究格律的特点。
 
    (四)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死水》究竟象征着什么?
 
    分析:一般人认为,《死水》一诗,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随时地不同,至少有三重意义。
 
    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
 
    此诗的后面,署有创作时间:1925年升月。正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先生谁备提前回国的前夕。留美期间闻先生的情绪,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是由于他在美国身受种族歧视之苦,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一是对自己的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思念。在这种情绪支配下,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反帝激情的诗篇,如《孤雁》、《太阳岭》、《记菊)等。这种爱国反帝的激情,更集中地表现在他回国前夕所写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诗中,如诗人所说,这些诗是“历年旅外因受尽帝国主义的闲气而喊出的不平的呼声”。
 
    诗人是这样描写“死水”的外表的:一池的“绿酒”,上面有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结”和灿烂的“云霞”,还“飘满了珍珠”,又有“歌声”。诗人又是这样揭示“死水”的内里的:里面有的是“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这些污秽的东西在这里霉烂、发酵;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结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菌,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见,“死水”的外表的华美,只是污秽和垃圾的霉变。
 
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第二重意义: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死水》虽然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其原意如上所述。那么,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闻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来发表,又有什么新的含意呢?
 
    1926年3月18日,就是鲁迅说的“民国以来的最黑暗的一天”,段棋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杀请愿的爱国学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 
 
   来本课为人教版试验课本的篇目。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态度是这样的决绝、激烈!
 
    第三重意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他结束了诗人的生涯走进了学者的书屋。  
 
    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只有封面的上方贴有小小的金色签条,写着书名与作者。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这个时候,《死水》一诗和《死水》这一书,又有了另外一层寓意了。
 
    到这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激愤而又失望的情绪,也表现了他与反动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
 
    (二)如何理解诗中的翡翠、桃花、罗结及云霞等形象构思的作用?
 
    分析: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纸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人思考的魅力。
 
    3.《死水》是如何体现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创作“三美”主张的?
 
    分析:闻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诗具有三种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请“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死水》,就是他新诗理论的尝试与实验的最完美的作品。这首诗从第二行起,每一行都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即两或三个字组成的音尺,也叫音组、音步或顿)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也一样多;全诗都用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丑恶、银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统、云霞等词语,安排妥帖,缕金错采,在视觉上令人目眩神摇;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音调和谐。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与融合。
 
    三、教学过程 设计
 
    (一)吟诵作品。
 
    1.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所体现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学生按照诗歌的节奏、韵脚,反复吟诵作品。师生明确:
 
    《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从形式看,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齐;从韵律看,各大体均押。abcd型的二四脚韵,每行诗又以四音节为主。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的节奏十分鲜明。全诗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反复吟诵,建筑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自可领悟。
 
    2.让学生在吟诵中把握诗中的意象,再造想象,创造出各自心中的诗的意境。
 
    教师可选择一条臭水沟、二三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及三十年代前后的中国等幻灯或录像,让学生结合不同的画面吟诵作品,从而体味诗人经过运思而构成的寓意深刻的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师生明确:
 
    “形象大于思想”,诗尤其如此。
 
    意象是诗人创造想象的产物,怎样体会诗中的意象,取决于吟诵者的再造想象。一个人
 
所处的时代,所站的立场,所经历的生活以及所具有的思想倾向等,都会影响其审美趣味,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优秀诗歌的浓厚的欣赏趣味。
 
    怎样理解“死水”这一意象的寓意,不要强求统一。可以具体到一条臭水沟,也可以抽象到物极必反的哲理。象征的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抑或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的中国,还是表面极其繁荣的美国,甚至是整个世界,应由学生去联想,允许他们见仁见智。
 
    (二)整体感知。
 
    1.让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及教师对重点、难点的分析,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作品的基础上,把握诗作的大意。师生明确:
 
    全诗5节。
 
    第1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无可救药是它的特征。爽性让它彻底烂掉,使丑恶更加昭彰。
 
    第2节,直承第1诗节的3、4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这4句类似“反语”,“翡翠”“桃花”“罗统”“云霞”看成是正面写死水的美。
 
    第3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霉烂的死水“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产物——“水珠”们如鱼得水,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与那些借机事生的“花蚊”臭味相投,共享这“一沟绿酒”。
 
    第4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仿佛空山闻鸟语般以动显静。
 
    第5节,诗人在前4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3句中的“丑恶”,究竟怎么理解,几十年来看法不一。朱自清先生在给《闻一多全集》写的序言中引了这四句,他认为“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臧克家不同意这一说法,认为“应该把‘丑恶’意会为黑暗现实的反面,也就是理解为革命”。(《诗刊》1979年第四期)“丑恶”究竟作何解,应允许学生从作品的实际出发,见仁见智。
 
    总之,诗人围绕“死水”的呆滞、肮脏和霉烂,创造出一系列丑恶的意象,将痛恨的感情隐藏在反讽的背后。
 
    教师板书:
 
                                  死水
 
                          肮脏、污浊的死水(2节)       
 
                          (色彩、光泽上静态描写反语)
 
              凝滞的死水                                毫无希望的死水
 
              、         (腐烂变质的死水(3节)二百
 
              总起(1节)                               总结(5节)
 
(动态描写)
 
沉寂的死水(4节)
 
                              (以动衬静)
 
    (三)课后练习。
 
    1.学生完成练习一。
 
      2.写一篇对《死水》内容、写法评析的文字,不少于300字。
 
      [小资料]
 
                                    闻一多的“三美”
 
      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新格律诗心学而且有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诗集机构就是这一书一创作。作理率的最好实践。
[1]
《死水》《再别康桥》是新月诗派主要代表诗人闻一多和徐志摩的经典名作。仔细赏读这两首诗,我们能够咀嚼出新月诗派绘画美的丰富意蕴。
“死水”激起人们的总是肮脏、腥臭、死气沉沉的联想。闻一多题名“死水”作诗,大约也是基于这种普遍的大众的文化心理。不管其诗的真正主旨是什么,“死水”的罪恶、绝望、沉寂、腐朽等象征义不会改变,也就是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可是闻一多在诗中却极力地渲染“死水”美丽的神韵和活泼的灵性: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又被偷洒的花蚊咬破。
在这里,翡翠的碧绿、桃花的艳红、罗绮的光亮,云霞的陆离,逼得我们眼花嘹乱,我们也不得不惊叹于这个五彩纷呈的绚丽世界!这也许是在清华接受九年美式教育和留美三年的闻一多在应用西方浪漫主义推崇想象的诗歌美学原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就过:“在通常的意义下,诗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诗辩》)进行创作实践。闻一多靠着他丰富神奇的想象,创造出诸如晶莹剔透的翡翠、粉嫩灼灼的桃花、皱缬柔滑的罗绮、流丽飘荡的云霞等“浓丽繁密而且具体的意象”,这些意象叠在一起敷陈出一幅美丽无比的图画。这幅图画还挺有灵气的:陶醉其间的“珍珠似的白沫”悠然自得,在努力探寻自我快乐的美妙方式——“小珠一笑变成大珠”;早已垂涎于此的花蚊似乎也不甘寂寞,美美地和得意忘形的白沫做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也分享着数不尽的欢乐。
一九二六年五月,在《新诗格律》这篇新诗论文中,闻一多开创性地把新诗的绘画美和音乐美、建筑美并列提出,表现了他独特的诗歌美学价值。细品上面这两节诗,《死水》的绘画美也纤毫毕现。闻一多曾把诗歌的“绘画美”简略归结为“词藻美”,显然是受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我认为闻一多诗歌的绘画美主要体现在形象的意境美上。闻一多曾鼓励诗人大胆地“跨在幻想的狂姿的翅膀上遨游,然后引嗓高歌”,(《冬夜评论》),其实,这就是在引导诗人努力塑造意象,创造意境。当然,意境美要着色,要勾勒廓线,这或许又是绘画出身的闻一多在有意无意地追求“诗中有画”的古诗遗韵。上面两节诗的色彩美和廓线美(如从“珍珠似的”“大珠”“小珠”等字词中可以体味出)是很明显的,这或者就是闻一多对词藻、对诗歌语言形象的具体要求。
“死水”美了,活了,还会“死”吗?实质上这个问题很简单,试想,倘若一个脸上堆叠疙瘩,嘴里塞满脏话,走路一摇一摆的低俗女子却突然精心来了个浓妆艳抹、柔声雅语、纤纤细步,你的感觉会怎样呢?是做作?是恶心?还是鄙夷?总之,这样的女子装扮得越美,给人的感觉就会越丑,这就是东施效颦似的美丑辩证法。西方一些进步的艺术家曾经把这种美丑辩证关系引入到艺术创作领域中,出现了像罗丹的《欧米哀》雕塑,波特莱尔题名《恶之花》的诗集等,开辟了艺术表现的新的美学天地。闻一多又把这种美丑辩证法引进到他的新诗领域。他在《冬夜评论》里写道:
“丑”在艺术上固有相当的地位,但艺术的神技应能使“恐怖”穿上“美”底一切的精致,同时又不失其要质。
也就是说,可以以美写丑,但丑终究还是丑,把丑写到美的极值,便是丑到极端,对丑的批判力量也就更大。《死水》是以美写丑的典范之作,是闻一多诗歌绘画美另一种特质的具体表现。
《再别康桥》是一首缠绵悱恻,艳丽动人的抒情诗。不必说那哀而不伤的离情别绪,令人荡气回肠;也不必说那起伏跌宕的韵律节奏,让人琅琅上口;单就那清新明艳的康河晚景,足以使人心驰神往。
夕阳西沉,余辉给河畔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媚人的金黄,垂柳依依,仿佛是美艳温柔的新娘娇羞地立在那里,粼粼的波光中荡起了绯红的笑意,“我”似乎就是幸福的新郎了。不禁心头也荡漾起来。
清清的河水滋润着软泥上的青荇,绿油油的,在康河的柔波里欢快地舞蹈,骄傲地招呼着行人,似乎在宣告它沐浴康河的自由与舒畅。以至于“我”都“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唤起的是人们对七彩生活的遐思;“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燃起的是人们对生活的浪漫和激情。
“金柳”“波光”“青荇”“星辉”等众多色彩明艳的形象,构成的是一幅明丽和谐的画卷。画面是迷人的,回忆就甜蜜,情感便随之热烈而奔放。徐志摩是一个才华横溢、个性飘逸的少有的出色诗人。著名学者胡适曾在《追悼徐志摩》一文中概括了徐志摩的人生理想:“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是很贴切的。美,是徐志摩的人生理想,同时更是他至爱的艺术追求。诗歌的绘画美也是他很看重的。不过,我觉得《再别康桥》的绘画美比起《死水》来,更多的是表现一种隽永的古典之美。
徐志摩崇拜自然,放情于山水之间,寄情于草木之中,内心感情的波动与自然变化的规律同一节奏,显示出浑然一体的和谐美。《再别康桥》的绘画美也就始终坚守着自古以来的“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通过前面文字的赏读,我们已经分明感觉到美丽无比的康桥晚景就是诗人对康桥美好眷念之情的外化。另外,《再别康桥》的绘画美还主要表现在对词藻和意象的精心挑选上。这些词藻美和意象美的选用无不打上中国传统美学的烙印。取点“金柳”,就是“柳”“留”谐音相通之美,状依依惜别之情,自古亦然。“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的用喻虽新奇,但也有“翠柳将斜阳,偏照晚妆鲜”(阴铿《侯司空宅咏妓》)的影子。甚至“满载一船星辉”还从宋代词人张孝祥的“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西江月·阻风三峰下》)衍化而来。
《死水》《再别康桥》都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作,它们的绘画美当然还有更深更广的内涵。限于水平,笔者所述不免挂一漏万,还得请方家斧正。不过我想以此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这两首诗的内在意蕴,如是而已,别无他意。
自读导言
《死水》
1.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愤激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2.理解“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理解作者的反讽手法和音律美。
《赞美》
1.根据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对苦难人民的沉郁情感,对中华民族觉醒与抗争的由衷赞美。
2.理解诗中的农夫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该诗意象的雄浑美和沉郁美。
(解说:诗歌的魅力主要表现为意象美和语言美,把握住这两点,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呼之欲出了。)
自读程序
1.读课本有关注释,了解作者、时代背景。
2.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并解释。
3.听读,朗读,默读全诗。
4.根据内容,把全诗分成若干部分,写出各部分大意。
5.研读,思考,回答(题目请见后面自读思考)。
6.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7.熟读《赞美》,背诵《死水》。
(解说:这两首诗尤其是《赞美》理解难度很大,因此,必须设计一系列思考题来帮助学生想像推理,逐步分析理解。掌握时代背景和作者简况也很重要,是理解诗作的一把钥匙。)
自读点拨
《死水》
一、重点难点分析
1.第四节为全诗的重点,对全诗内容进行总汇。“这里断不是美的存在”是对“死水”本质上的批判;“让给丑恶来开垦”是对前面“死水”加速腐朽种种情景的总括;“造出个什么世界”是对旧中国的诅咒,集中表达了他的愤激之情。
2.反讽手法。即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刺事物。诗中加速“死水”的腐烂后出现了一些“奇怪”景象,铜锈成了“翡翠”,铁锈出了“几瓣桃花”,“油腻”织出“罗绮”,“霉菌”蒸出“云霞”,“死水”酿出“绿酒”,“白沫”成了“珍珠”,“青蛙”“叫出了歌声”……这些怪异现象,正是作者对死水一样的现实社会的无情嘲笑和讽刺。好像一个丑人却戴上美丽的花,涂脂抹粉,扭捏作态,嗲声嗲气,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不如死了做个“鬼”再生。同时暗含了作者对反动统治者粉饰太平种种伎俩的揭露。
二、表现手法解说
1.艺术构思独具匠心。不说变“丑”为“美”,而说让“丑”更“丑”,“丑”至灭亡,再造新“美”,从而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激之情和对新社会的热望。
2.反讽手法。
3.具有音律美。当时闻一多等人倡导“现代格律诗”,要求每行字数一样,音步也一样,如第1、2句,“我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读起来自有一种整齐的音律美。
《赞美》
一、重点难点分析
1.全诗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意象纷纭而含蓄,给理解带来许多困难。但是只要紧扣民族的悠长历史、浴血的艰难年代和人民苦难而充满希望的生活斗争这三点,并结合全诗哀歌式的艺术风格来分析这些意象,就可以比较容易地体察到它的内蕴。
2.从表面上看,每节诗最后一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关键句)与前面的内容似乎联系不紧,但只要细加分析,便可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如第二部分,写到了一位农夫的觉醒和勇敢斗争,他以必死的决心踏上民族解放的大道,他的大义大勇正是整个民族已经觉醒并付诸行动的必然结果。
3.对少数意象比较晦涩的难句,我们也不必非要拘泥于理解上的精确,只要了解其大意即可。而且,由于作者当时身处国民党统治区,也不可能把他政治上的倾向表达清楚。
二、表现手法解说
1.穆旦是九叶派诗人,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穆旦的诗风基本上是雪莱式的抒情格调,又揉杂某些现代派诗歌的因子。”他的诗风“徐缓、整饬、押韵。情调是哀歌式的,遂循了英国古典诗歌的特点。他的这一诗风,从他译雪莱、拜伦,似也可以得到印证”(引自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出版的《穆旦诗集》说明)。《赞美》一诗也鲜明体现了他的风格和情调。
2.作者善于捕捉意象,意象横越时空,缤纷多彩,内蕴深远,气势宏大,又加上哀歌式情调,故全诗拥有雄浑美和沉郁美。
3.诗中广泛地运用了排比、反复、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段,增强了竟象的表现力。
(解说:诗歌由于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意象艺术,所以依据时代背景来解读就十分必要;还要善于抓住诗中点明主旨的关键句来居高临下,复杂意象的解读也就迎刃而解了。)
自读思考
《死水》
1.依据时代背景和作者简介,说说“死水”象征了什么?
2.根据内容,把全诗分成三个部分。
3.“死水”的形象有两层,一是其本来面目,二是添加脏物后更加腐烂的面目,请在书上作出标志。
4.第一节中的“不如”“爽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为什么作者要“多扔些破铜烂铁”“泼你的剩菜残羹”?
5.第二、三、四节描绘的种种景象具有什么共同特点?可用诗中哪一句话来概括?
6.“让丑恶来开垦”中的“丑恶”指什么?
7.“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望?
8.“反讽”手法在诗歌中的第二、三、四节中得到了具体表现,请画出有关词句。
9.第五节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10.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哪一句话跟本诗作者的感情有相似之处?
11.比较《死水》与《一句话》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12.课外阅读闻一多的诗集《红烛》和《死水》。
13.背诵全诗。
第一节:
1.“走不尽……”“数不尽……”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有什么特点?
2.“说不尽的故事”指什么?有什么特点?
3.“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引出后面一系列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是对整节诗的一个诠释,请加以具体说明。
第二、第三节:
5.本部分诗中出现了一位农夫的形象。在前六句中,他是怎样一个人?而在第7-16句中他又是怎样一个人?他坚定地走上了什么道路?
6.“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此句的含意是什么?
7.“再一次相信名词,融进了大众的爱”该怎样理解?
8.第三节中前八句描绘了怎样的意象?它们对农夫来说,意味着什么?
9.“为了他我要拥抱每一个人……在他的身上痛哭吧”这些诗也暗示了“农夫”怎样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农夫怎样的感情?
第四节:
10.前六句描绘了怎样的意象?“我”为什么要“站在路上踟蹰”?
11.前三节诗结尾都用“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第四节诗却以“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为什么要变化?
答诗:
12.诗中的“我”可以指代什么?农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象征了什么?
13. 该诗题为《赞美》,作者要赞美什么?
14.该诗用了大量的铺陈、排比、反复和长句,请各举出一例,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15.课外阅读《穆旦诗集》。
16.拿此诗与艾青的长诗《向太阳》和田间的长诗《给战斗者》比较,说出它们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17.有感情地表演朗读。
(解说:这两首诗尤其是《赞美》难度很大,为此,必须设计较详细的思考题来帮助学生想像、揣摩、分析、掌握。又由于学生对两位作者(尤其是穆旦)和时代背景比较生疏,所以要作必要介绍,而且可结合阅读他们的其他作品和艾青、田间的同题材作品,从而加深理解。)
参考答案
《死水》
1、“死水”象征了当时腐烂的旧中国。2、略3、一是1、2两句,二是3~12句。4、愤激之情。希望它“丑”上加“丑”,加速灭亡。5、丑陋不堪,污臭至极。“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6、指当时的反动统治者。7、期望旧中国加速灭亡。8、略9、归纳概括全诗内容。10、略11、思想上:①同:激烈的情感;②异:《一》从正面写;《死》从反面写。艺术上:①同:构思新颖;新格律;②异:《死》用了反讽手法,较含蓄。
《赞美》
1、描绘了中华民族辽阔的土地、人民艰难的生活和悠久的历史。给人的印象是即开阔又压抑。2、指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生活,充满灾难、忍受、对自由幸福的渴望。3、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历史、生活持有的强烈的责任感和爱。4、略5、受苦受难,不断失望,忍辱负重。义无反顾地投身民族解放的事业,抱着必死的决心,坚强不屈。6、因为民族的觉醒和抗争意味着苦难时代将会结束。7、略8、描绘了妇女儿童饥饿、悲哀、恐惧的生存状态。解救他们,是农夫们义不容辞的责任。9、有可能牺牲。作者为他的义无反顾感到既无助又担心,并且致以崇高的敬意。10、描绘了民族绵长的苦难和痛苦的期待。“踟蹰”是因为历史的负担太重。11、第三节作者思考民族、历史、生活和人民,得出了“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结论。第四节作者的思绪回到了痛苦凄凉的现实,然而又有了前面的认识,故而又大声呼唤,尽管有太多的“无言的痛苦”,“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12、“我”是抒情主人公,可以借代为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代言人。农夫象征着已经觉醒正在浴血奋战的广大中国人民。13、略14、一咏三叹,增强了视觉上的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设计者:刘人云)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现代诗的有关知识;
2、初步学习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
3、了解现代诗的基本流派及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死水》的象征意义;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当你看到臭水沟里的一沟污水、死水时,你会想到什么?你能把它写成诗来讽刺一种社会现象吗?1925年,著名的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就以“死水”为题,写了一首诗歌《死水》(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著名学者、诗人、民主战士。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曾参加新月社,与徐志摩创办《新月》杂志。1946年7月15日遭国民党特务暗杀。他的诗风沉郁凝重,语言绚丽精炼,对仗工整,为开创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格律诗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同时还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主张,曾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作品有诗集《死水》、《红烛》。
三、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要求学生边听边画出诗中描写“死水”的词语,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提问:
1、诗人是怎么描写“死水”的?
明确:诗人是这样描写“死水”的外表的:一池的“绿酒”上面有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绮”和灿烂的“云霞”,还“飘满了珍珠”,又有“歌声”。诗人又是这样揭示“死水”的内里的:里面有的是“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这些污秽的东西在这里霉烂、发酵;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绮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菌,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见“死水”的外表华美,只是污秽和垃圾的霉变。华美的外表下面是污秽的罪恶。
2、诗人为什么把“死水”描写得如此美丽?
明确:这是一种“反讽”手法。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3、《死水》一诗中的“死水”究竟象征着什么?
明确:一般研究认为,这首诗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因时地不同,至少有三重象征意义:(1)从其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此诗后面所署创作时间是1925年4月。正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准备回国的前夕。留美期间的闻一多有两个突出的情绪,一是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一是对自己的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思念。因此,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反帝激情的诗篇,
《死水》正是这种情绪的反映。“死水”不正是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的美国社会的真实写照吗?(2)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死水》虽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但到了1926年月月已身在北京的决一多先生,才特意拿它出来发表,是有其新的做含意的。1926年3月18日北洋政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满腔痛恨。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态度是这样的决绝、激烈!(3)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他结束了诗人的生涯走进了学者的书屋。1928年,他编成了他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把封面设计成通盘的黑纸,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也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死水”正是黑暗的中国现实的象征,这样,从《死水》一诗到《死水》一书,又有了另外一层寓意了。
五、关于新月诗派:
新月诗派是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诗歌流派。新月诗派分前后两期,前期以1926年4月创刊的《晨报诗镌》为阵地,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刘梦苇、饶孟侃等;这是一个在胡适为代表的写实派白话和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派自由诗创作处于衰退、停滞状态下,涌现而出,致力于提高新诗艺、潜心于探索新格律的诗歌流派。本派诗人以“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作为诗艺目标,各自又能腾挪变化,斟酌创新,创作出大量内容与形式臻于双美的诗作,对新诗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其中闻一多、徐志摩的作用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