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教案(优秀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收集的6篇孔雀东南飞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篇1

孔 雀 东 南 飞

[教学目标 ]

1、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4、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

[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教学难点 ]

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

[媒体设计]

运用多媒体将故事重现。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

由该课文的教学目标 和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

1、乐府和乐府诗:概念略。举例:《上邪》《战城南》

2、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

3、“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4、《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三、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四、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

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

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五、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解通读一遍

解决下列问题:

1、基本解决翻译问题;

2、理清故事脉络和矛盾冲突的变化和激化;

3、注意人物对话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六、教学后记

第 二 课 时

一、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二、人物形象和对话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胆小怕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她既极端的蛮横无理,又一味的独断专行。对焦刘的婚姻强行拆散,对儿子软硬兼施。(对话鉴赏略)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对话鉴赏略)

三、文章的表现手法

1、人物对话的个性化;(见二)

2、铺陈排比的手法;

3、起兴和尾声

四、本文出现的“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

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

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

逼迫兼兄弟:意义偏“兄”

五、本文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共事二三年:共同生活(一起工作)

可怜体无比:可爱(值得同情)

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没有约束)

本自无教训:教养(失败的经验)

处分适兄意:处理(处罚)

便可作婚姻:结为亲家(结为夫妻)

叶叶相交通:交接(与运输有关的)

六、归纳“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参见有关资料与练习。

七、作业 布置:

1、背诵课文精彩语段;

2、课后练习二三题;

3、《知识与能力训练》

八、教学后记

《孔雀东南飞》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的:1、  基础知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2、  人物形象(着重把握刘兰芝的形象性格)3、  焦、刘爱情悲剧的原因(二人的死亡原因)教学难点:让学生参与到焦、刘命案的追踪调查中,结合案情分析让学生探索焦、刘二人的死亡原因,并了解刘兰芝的人物形象。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以音乐《梁祝》导入课题,营造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2、  比较阅读法。结合教学内容,辐射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赏析其二人的两首应和词《钗头凤》,探索中国古典爱情悲剧产生的共同原因。3、  活动探索法。结合焦、刘的死亡事实,设计一个命案调查分析会,让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兼葭》中对伊人的上下求索,还是梁山泊与祝英台相互间魂牵梦绕的执着痴狂,都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世界。2、出示课题   《孔雀东南飞》3、 播放《梁祝》乐曲4、提问同学这是一段什么曲子?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简介梁山泊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二、文学常识在学习这篇诗歌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了关于这篇诗歌的一些文学常识。1、自《诗经》、楚辞之后,继之而起的是两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谁能讲讲关于“乐府”和“乐府诗”的知识呢?2、“乐府”,原指汉武帝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辞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在汉代,不像我们现在有这些制作音乐,出唱片的公司,所以,作曲、配词培养歌星这样的事情由国家出面来做。后来,把乐府这个官署,这个国家机关单位所采集、创作的歌辞就称为“乐府歌辞”、“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因此,“乐府”,就成了一种诗体的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较浓。乐府诗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3、课本所选的这首《孔雀东南飞》最先原题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又有人将其题作《焦仲卿妻》。后人又取诗歌的首句,题为《孔雀东南飞》。它是中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三、整体把握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2、请一、二同学复述课文内容   明确:(1)、主要人物: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2)、矛盾冲突:有“遣与被遣”、“休与不休”、“爱又难爱”、“嫁与不嫁”等,其中焦母与兰芝的矛盾构成故事的主要冲突,也是焦、刘爱情悲剧的根源。(3)、情节内容:请归     求情     叙别      被遣    结誓    还家     拒媒     避婚    死别      告母    徇情     合葬(出示课件)3、这首诗讲述了什么故事?它叙述和描写了东汉末年庐江郡小吏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的爱情婚姻悲剧: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却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亲求情无效,夫妻只能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遣宰为媒,兰芝践约抗婚,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而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喜庆之日,刘焦双双命赴黄泉。4、按什么顺序叙述?时间顺序。以什么为线索?以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为线索来叙述。写作这首诗歌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否定什么?肯定什么?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第二课时四、语文活动1、  活动内容:焦、刘二命案案情分析会2、  活动方式:以行政班的九个行政组为调查小组,由组长组织调查、研究和分析,并推出一二代表作中心发言3、调查内容及人事安排:(1)       第一组调查焦、刘二人的死亡时间(2)       第二组调查焦、刘二人的死亡地点(3)       第三组调查焦、刘二人的生前身份(4)       第四组调查刘兰芝的为人及性格(5)       第五组调查焦仲卿的为人及性格(6)       第六组调查刘兰芝的社会关系(7)       第七组调查焦仲卿的社会关系(8)       第八组调查刘兰芝的死亡原因(表面原因、实质原因)(9)       第九组调查焦仲卿的死亡原因(表面原因、实质原因)    4、活动指导:       所有调查的内容在教材中都有明确的答案,或者与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求学生以教材为主要的调查对象,以阅读分析教材为主要的调查方式。主张从教材中找结论,也允许在(6)、(7)等问题上发挥联想或想象,只求合理,不求唯一。    5、活动的开展(1)       课外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调查分析(2)       课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3)       每小组派出代表作案情陈述(4)       其他小组同学发表不同看法,并讨论(5)       师生一起探究,明确结论(参考性)(6)       对应各个问题,利用课件把参考结论公布给学生二人死亡时间:刘兰芝死于建安年间秋冬时节的某个夜里十一点之后,焦仲卿也是死于这个夜晚,应在当夜天亮之前二人死亡地点:刘兰芝死于刘家附近的某个水塘里,焦仲卿死于焦家庭院的大树下焦刘生前身份:焦仲卿生前系庐江府小官吏,刘兰芝生前系焦仲卿妻子,家庭主妇刘兰芝的性格:勤劳能干,坚强持重,果断忠贞焦仲卿的性格:善良孝顺,懦弱拘谨,忠于爱情刘的社会关系:与人为善,深受欢迎,但不被婆婆喜欢焦的社会关系:善以待人,与邻人、同事关系和睦刘的死亡原因:本质原因是封建族权和家长专制的残酷逼迫焦的死亡原因:本质原因是封建族权和家长专制的残酷逼迫6、人物形象   (1)、结合以上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自主归纳出刘兰芝的形象性格特点讨论:    刘兰芝投水自杀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点?是反抗,还是逃避?如果是反抗,这种反抗有效吗?为什么?   (2)、课外归纳焦母的形象特点五、 课外链接比较阅读陆游、唐婉夫妇的应和词《钗头凤》:《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传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1、  出示课件,向同学们简要介绍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及这两首应和词的产生由来。2、  让同学齐声朗读这两首词3、  讨论这两首应和词的内容,体味词人内心痛苦、无奈的复杂情感4、  探究中国古典爱情悲剧产生的共同原因梁山泊与祝英台封建族权或家长制的横加阻挠、破坏是造成古典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陆游与唐婉        贾宝玉与林黛玉焦仲卿与刘兰芝5、  探索古典爱情悲剧的现实意义提示:(1)、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2)、你认为此诗最有价值的是什么?你有何感想?(3)、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究,不作结论性表述。六、 结束1、  结束语爱情是美,爱情是诗,爱情是一首永恒的歌!我们的古人历尽了爱情的沧桑,饱尝了爱情的悲苦。让我们牢记这些血的教训,珍惜这人间每一分美好的感情。2、  播放屠洪刚演唱的现代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

屠洪刚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

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

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

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

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附录一、语言积累1、古今异义p95.1.为仲卿母所遣,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遣:遣送,休,指女子被赶回娘家。今常用义为派,派遣。)p95.6.守节情不移,遵守府里的规则专心不移(守节:遵守府里的规则。今义指妇女不改变节操。)p95.9.便可白公姥,你可以去禀告婆婆(白:告诉,禀告。今常指一种颜色。)p96.4.可怜体无比,她的体态可爱无比(可怜:可爱。今义为值得怜悯。)p96.3.汝岂得自由,你哪能由自己作主!(自由:自作主张。今义指不受拘束和限制。)p96.9.槌床便大怒,捶打着坐床勃然大怒(床,在古代既可以指卧具,也可以指坐具,这里是指古代的一种坐具。今指供人睡觉用的家具。)p97.3.本自无教训,本来就没有好的教养(教训:教养。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和经验。)p97.12.举手常劳劳,挥手告别两人怅惘若失(举手,告别时的动作。今常表示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今义中用“招手”“挥手”来代替举手。)p97.12.逆以煎我怀,想到将来我心如油煎(逆:逆料,想到将来。今义与“顺”相对。)p97.17.阿母大悲摧,母亲听了十分悲伤(摧:伤心。今义为破坏,折断。)p97.19.便言多令才,口才很好,又多才能(令:美好。今常有义为命令或使。)p97.21.府吏见丁宁,仲卿对我再三嘱咐(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如今天的熟语还保留有古代的古义,如“见教”,“见谅”。今义,看见,见到。)p97.22.恐此事非奇,恐怕这件事不妥当(奇:宜,适宜。今常用义为特殊的,或惊异。)p98.2.寻遣丞请还,县令就派遣媒人来说亲(寻:过了一些时候。今常用义为寻找。)p98.7.否泰如天地,运气的好坏有如天地之别(否:坏运气。今常用义为否定,可否。泰,好运气,今常用义为,平安,安定。)p98.10.渠会永无缘,但是同他相会永远没有机缘了(渠:他。今常用义为奉承。)p98.13.便利此月内,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适宜(便利:吉利。今义:方便。)p99.3.蹑履相逢迎,轻步快走去迎接仲卿。(逢迎:迎接。今常用义为奉承。)p99.5.逼迫兼弟兄,还有个哥哥一起逼迫我(弟兄:哥哥。今指同辈之间或旧军队中对士兵的称呼。)p99.23.叶叶相交通,片片树叶互相交错连接(交通:连接。今为各种运输往来,邮递通讯工作。)p99.24.多谢后世人,多多劝告后世的人(谢:劝告。今常用来表示感激。)2、通假字p96.8.终老不复取,我一辈子也不再娶妻(“取”通“娶”,娶妻。)p96.19.箱帘六七十,衣箱和梳妆用的匣子有六七十个(“帘”通“奁(lián)”,梳妆匣(xiá)子。)p98.10.虽与府吏要,虽然同府吏已有誓约(“要”通“邀”,约。)p97.11.蒲苇纫如丝,蒲苇像丝一样柔韧(“纫”,通“韧”,坚韧。)p97.21.府吏见丁宁,仲卿再三嘱咐我(“丁宁”通“叮咛”,叮嘱,嘱咐。)p99.19.奄奄黄昏后,在阴暗的“黄昏”以后(“奄奄”通“晻晻(ǎn)”,阴暗。)p99.22.合葬华山傍,于是合葬在华山的旁边(“傍”通“旁”,旁边。)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经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了状语。)p95.4.孔雀东南飞,孔雀向东南方飞行(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飞”的方向:向东南。)p97.5.勤心养公姥,你要尽心奉养老人,(心,名词作“养”的状语,表示动作所用的工具:用心。)p98.21.手巾掩口啼,用手巾掩着口啼哭(手巾,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心。)p99.7.卿当日胜贵,你将会一天比一天高贵(日,时间名词充当状语,充当谓语“胜贵”的状语。)(2)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p96.9.槌床便大怒,捶打着坐床勃然大怒(槌,名词,带宾语“床”,活用为动词:拍,敲击。)p96.4.自名秦罗敷,名字叫做秦罗敷(名,名词带宾语“秦罗敷”,用作动词:取名,名叫。)p98.8.谢家事夫婿,我辞别娘家去侍奉丈夫(名词“事”带宾语“夫婿”,用作动词:侍奉,服侍。)p98.17.交广市鲑珍,还有从交州、广州买来的山珍海味(市,名词带宾语“鲑珍”,用作动词:买,购买。)p98.10.千万不复全,无论如何不能再保全了(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保全。)(3)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p97.12.逆以煎我怀,想到将来我心如油煎(使……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像受煎熬一样。)p98.7.足以荣汝身,足够你荣耀一辈子了(使……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荣华。)p98.13.便利此月内,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适宜(以……为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最吉利。)4、偏义复词:指由两个今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p95.9.便可白公姥,你可以去禀告婆婆(公姥,公公婆婆,这里是偏指婆婆。)p96.17.昼夜勤作息,白天黑夜辛勤劳作(作息,劳作和休息, “息”无意义,偏指“作”。)p97.12.我有亲父兄,我娘家有个同胞的哥哥(父兄,父亲兄长,“父”无意义,偏指“兄”。)p99.5.我有亲父母,我有亲生母亲(父母,父亲母亲,“父”无意义,偏指“母”。)p99.5.逼迫兼弟兄,还有个哥哥一起逼迫我(弟兄,弟弟哥哥,“弟”无意义,偏指“兄”。)5、特殊句式p95.1.为仲卿母所遣,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用“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6、“相”字的用法“相”是一个会意字,《说文》:“相审视也。从目以木。”本意是闭“目”看“木”,即察看。后来引申出其他义。(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有称代功能。据句义代“我”、“你”、“她”、“他”、“它”。p96.11.会不相从许,当然不会依从你(指仲卿,可译作“你”。)p95.9.及时相遣归,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指代兰芝,可译作“我”。)p96.15还必相迎取,回来后必定接你回来(指代兰芝,可译作“你”。)p97.5.好自相扶将,好好地照料自己(指代焦母,可译作“老人家”。)p97.6.嬉戏莫相忘,你在嬉戏的时候不要忘记我(指代“小姑”,可译为“你”。)p97.9.誓天不相负,我发誓决不辜负你(指代兰芝,可译作“你”。)p98.1.不得便相许,我们不能答应你(指代媒人,可译作“你”。)p98.11.登即相许和,立即答应他们这门亲事吧(指代媒人,可译作“他”。)p99.3.蹑履相逢迎,轻步快走去迎接仲卿(指代中卿,可译作“他”。)p99.3.怅然遥相望,她怀着怅惘的心情远远望着(指仲卿,可译作“他”。)p97.8.誓不相隔卿,我发誓不同你分离(表示一方队另一方有所动作,是偏指一方,可不译出。)p96.21.久久莫相忘,永远不要忘记我(互相)(2)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双向动作。互相,彼此。p95.7.相见常日稀,夫妻相见的日子非常稀少(副词,互相,表示双方互相对待的关系。)p98.14.六合正相应,因为“六合”正好相应(互相)p99.23.叶叶相交通,片片树叶互相交错连接(互相)p99.22.枝枝相覆盖,条条树枝交相覆压遮盖(互相)p99.23.仰头相向鸣(互相)p99.8.黄泉下相见(互相)(3)名词:具有一般名词功能。相貌,宰相。p95.10.儿已薄禄相,我本来就没有高官厚禄的福相(名词,相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宰相)(4)动词:具有一般动词功能。审察,仔细看,帮助。伯乐相马(审察)无物相之(帮助)二、参考译文

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自己发誓不再改嫁。她娘家的人逼迫她,她于是投水而死。仲卿听到这个消息。自己也在庭院里的树上吊死了。当时的人哀伤他们的不幸,就写了这首诗。

孔雀向东南方飞行,每飞五里就徘徊一阵。

“我十三岁能织出精美的白绢,十四岁学会了裁衣。十五岁能弹奏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心中常常痛苦悲伤。你已做了庐江府的官吏,遵守府里的规则专心不移。我独自留守空房,夫妻相见的日子非常稀少。我每天雄鸡一啼就上机织绢,每天晚上都不能休息。三天织成五匹,婆婆还故意嫌我织得慢。不是我织的动作慢,而是你家的媳妇实在难当。我不能胜任你家的驱使,白白地留下也没有什么用处。你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仲卿听了妻子的诉说,就到堂上禀告母亲:“我本来就没有高官厚禄的福相,幸亏娶得了这个好媳妇。成年后结为夫妻,死后在黄泉也要相依为伴。我们共同生活才两三年,刚开始不算很久。这个女子的行为没有不端正的地方,哪里料到会招致您不喜欢呢?"

焦母对仲卿说:“你为什么这样见识短浅!这个媳妇没有礼节,她的行为举动自作主张。我的心里久已怀有怨气,你哪能由自己作主!东家有个聪明贤慧的女子,名字叫做秦罗敷。她的体态可爱无比,做娘的替你去求婚。你赶快休了这个媳妇,打发她立刻走,千万不要挽留。”

仲卿伸直身子跪着说:“母亲请听我禀告,今天如果休弃了这个媳妇,我一辈子也不再娶妻!”母亲听了这些话,捶打着坐床勃然大怒:“你这小子胆大包天,怎么胆敢帮你媳妇说话!我对她早已恩义断绝,当然不会依从你!”

仲卿默默无言,对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房里。开口对妻子说话,硬硬咽咽地说不出声:“我本来不休弃你,只是母亲逼迫我这样做。你只管暂且回到娘家去,我现在也暂且回到官府去办事。不久我会回家,回来后必定接你回来。为了这件事,你就受些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的话。”兰芝对仲卿说:“不必再添麻烦吧。当年冬末春初的时候,我辞别娘家嫁到贵府上。行事都顺着婆婆的心意,一举一动哪敢自作主张?白天黑夜辛勤劳作,孤零零地受尽折磨。总以为没有什么罪过,可以终身供养婆婆以报答大恩。但是仍然被赶回娘家,还说什么再回来呢!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绣的花纷繁美丽焕发光彩。还有红色绫罗做的双层斗帐,四角挂满香袋。衣箱和梳妆用的匣子有六七十个,都用碧绿的青丝绳捆着。各种各样的物品都不一样,每种东西都在里边。我人很卑贱,我的东西也不值钱了,不配用来送给后来的新娘。就留着作为赠别的纪念吧,从今以后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这些物品时时给你安慰,永远不要忘记我。”

雄鸡叫了,外面快天亮了,兰芝起身郑重地梳妆打扮。她穿上自己的绣花夹裙,每件事都要做四五次。脚下穿上丝绸做的鞋子,头上戴的玳瑁首饰闪闪发光。腰间束的白绸裙带像水一样轻盈流动,耳朵上戴着闪光的耳坠。手指像削尖的葱白那样细嫩,嘴唇像含着朱砂那样红润。轻巧地迈着细小的步子,姿态美妙举世无双。

兰芝走上堂前拜别婆婆,婆婆怒气未消。兰芝说:“我以前在娘家做女儿的时候,从小生长在乡间。本来就没有好的教养,更有愧于同您家少爷结婚。接受了婆婆的很多彩礼,嫁过来却不能胜任婆婆的驱使。今天我要回到娘家去了,惦念着婆婆在家里操劳。”从堂上退下来和小姑告别,眼泪像连串的珠子一样落下来。“我当初嫁来的时候,小姑才扶着床学走路。今天我被赶回娘家,小姑已经长得和我一样高了。你要尽心奉养老人,好好地照料自己。每年的七夕和每月的十九,你在嬉戏的时候不要忘记我。”说完就出门登上车子离去,眼泪像雨一样流淌。

仲卿骑马走在前面,兰芝乘车走在后边。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声音,一起在大道口相会。仲卿下马走进车中,低着头同兰芝附着耳朵小声说话:“我发誓不同你分离,你暂且回到娘家去。我现在也暂且到府里去办公,不久将接你回来,我对天发誓决不背弃你。”

兰芝对仲卿说:“感谢你的一片诚挚情怀!你既然这样记住我,我不久就盼望你到来。你应当做磐石,我应当做蒲苇。蒲苇像丝一样柔韧,磐石不会转动迁移。我娘家有个同胞的哥哥,性情和行为暴躁如雷。恐怕他不会顺从我的心意,想到将来我心如油煎。”挥手告别两人怅惘若失,双方同样依依不舍。

兰芝走进娘家走上厅堂,进退都感到脸上无光。母亲拍着手大吃一惊,想不到女儿会自己回来。“我十三岁教你织布,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学会弹奏箜篌,十六岁懂得礼节规矩,十七岁打发你出嫁,总以为不会有什么过失。你今天犯了什么过错,娘家不接你就自己回来呢?”兰芝惭愧地回答母亲:“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错”母亲听了十分悲伤。

兰芝回家才十几日,县令就派遣媒人来说亲。媒人说县令有个三少爷,容貌体态美好举世无双。年纪才十八九岁,口才很好,又多才能。

母亲对女儿说:“你可以自己去应付他。”女儿含着眼泪回答:“兰芝当初回家时,仲卿再三嘱咐我,我们立誓永不分离。今日如果违背情义,恐怕这件事不妥当。还是回绝来做媒的人吧,以后慢慢再谈这件事。”

母亲告诉媒人说:“我们贫贱人家有这个女儿,刚出嫁就被体弃回到娘家。不能做小官吏的媳妇,哪里配得上贵公子呢?希望你多方面去打听,我们不能答应你。”

媒人离去几天以后,县令随即派去向太守请示工作的县丞回来了。县丞说有位兰家姑娘,她家里承继先人的仕籍有人做官。又说太守有位五少爷,娇美文雅尚未结婚。太守派遣县丞做媒人,这是主簿传达的话。(县丞来到刘家)直截了当地说,太守家里有这样一位好郎君,已经想和你家结亲,所以派遣我来贵府做媒。

母亲谢绝媒人:“我的女儿早先已有不改嫁的誓言,我老太婆还敢说什么话!”

兰芝的哥哥听到了这件事,很不痛快心中烦恼。开口告诉妹妹说:“你拿主意为什么不仔细考虑!你先嫁的只是一个小府吏,再嫁的却是太守的公子。运气的好坏有如天地之别,足够你荣耀一辈子了。你不嫁给这样的好郎君,往后打算怎么办呢?”

兰芝抬起头来回答说:“道理确实像哥哥所说的那样。我辞别娘家去侍奉丈夫,没想到半路上又回到哥哥家里。如何处置应当依照哥哥的主意,我哪能自作主张!虽然同府吏已有誓约,但是同他相会永远没有机缘了。立即答应他们这门亲事吧,就可以结成婚姻。”

媒人走下座位离开,还连声说:“是,是,就怎么办,就怎么办。”他回到太守府桌报太守:“下官我奉您的命令(去说媒),谈得十分有缘分。”太守听了这个消息,心中非常高兴。连忙翻开历书观看,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适宜,因为“六合”正好相应。良辰吉日是三十日,今天已是二十七了,你可去刘家订好结婚日期。大家互相传话赶快收拾,人来人往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接连不断。画着青雀和白天鹅的船,船的四角挂着绣有龙的旗帜,轻轻地随风飘动。金色的车子,配上白玉镶的车轮,青骢(cōng)马在缓慢地前进,镂刻着金饰的马鞍四周垂着彩缨。赠送的聘金就有三百万,都用青丝穿起来。各色的绸缎有三百匹,还有从交州、广州买来的山珍海味。迎亲的随从人员有四五百个,热热闹闹地来到郡府门前。

母亲对女儿说:“刚才接到太守的婚书,明天就要来迎娶你。为什么还不做出嫁的衣裳?不要让喜事办不成。”

兰芝默不作声,用手巾掩着口啼哭,眼泪落下来就像流水一样倾泻。她移动自己的琉璃榻,搬出来放在前边窗口之下。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右手拿着绫罗绸缎。早上做成了绣花的夹层裙子,晚上制成了单层的罗纺短衫。天色昏暗就要黑了,兰芝满腹愁思走出家门啼哭。

仲卿听到这个变故,就请假暂时回家。到兰芝家还有二三里路,仲卿伤心,马也悲鸣。兰芝熟悉仲卿的马的叫声,就轻步快走去迎接仲卿。她怀着怅惘的心情远远望着,知道是仲卿来了。兰芝举手拍着马鞍,哀声长叹使人伤心:“自从你离别我以后,人世间的事情不能预料。果然不能如我们原先所希望的那样,事情又不是你所能详细知道的。我有亲生母亲,还有个哥哥一起逼迫我。已把我许配给别人,你回来又有什么指望!”

仲卿对兰芝说:“祝贺你得到高升!我这块磐石方正又厚实,可以存在上千年;你这蒲苇只是一时坚韧,只能保持短暂的时间。你将会一天比一天高贵,我却要独自走向黄泉!”

兰芝对仲卿说:“没想到你竟说出这样的话!同是被人逼迫,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我们在黄泉之下再相见吧,不要违背今日的誓言!”两人拉手告别,各自回到家中。活着的人却作死的诀别,抱恨不已哪可说得尽呢?想着要与人世长辞,无论如何不能再保全了!

仲卿回到家里,走上厅堂拜见母亲:“今天大风大寒,寒风吹折树木。浓霜凝结在庭前的兰花上。孩儿今天就如日落西山,使得母亲以后很孤单。我是故意作出这不好的打算,你不要埋怨鬼神!祝您寿比南山,身体健康腰板硬朗。”

焦母听了儿子的这些话,如雨一般的眼泪随着说话声落下:“你是大户人家的子弟,又在大的官府任职。千万不要为一个妇人去死,你和她贵贱不同,休弃她怎能算是薄情呢!东家有位贤慧的女子,美丽在城内城外都出了名。做娘的替你去求婚,早晚间就有答复。”

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退回,独自在自己的空房里长声叹息,(自杀的)打算就这样决定了。他转头向房内望去,越来越被忧愁所煎熬逼迫。

(太守迎亲)那天牛叫马嘶,兰芝走进了举行婚礼的用青布搭成的篷帐。在阴暗的“黄昏”以后,在静悄悄的“人定”之初,(兰芝心里想着:) “我的生命在今天断绝,魂魄离去尸体长留!”于是撩起裙子脱下丝鞋,纵身跳入清冷的水池里。

仲卿听到这件事时,心里明白这是永远的离别了。他在庭院的树下徘徊了一阵,就自己吊死在东南方向的树枝上。

焦、刘两家要求把仲卿和兰芝合葬在一个坟墓里,于是合葬在华山的旁边。坟墓的东西两边种上了松柏树,左右两边种上了梧桐树:条条树枝交相覆压遮盖,片片树叶互相交错连接。树丛中有一对双双飞翔的鸟儿,它们的名字叫做鸳鸯。抬着头互相对着鸣叫,每夜都叫到五更时分:过路的人停下脚步来听,寡妇听了便从床上起来心里很不安定。多多劝告后世的人,要把这个悲剧作为鉴戒千万不要忘记!三、课文相关的古文化常识             古时分一日为十二时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佚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正23/24时24/  1      时1/2时2/3时3/4时4/5时5/6时6/7时7/8时8/9时9/10时10/11时11/12时12/13时13/14时14/15时15/16时16/17时17/18时18/19时19/20时20/21时21/22时22/23时

三更

四更

五更

一更

二更周 日出 食时 隅中 中日 日昃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平旦

汉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寅

清(初)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1 3

(正)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 4

现代(时)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23—1 1—3 3—5

五更与现今时间比较表

夜间时辰 五 夜 五 更 时 间

黄 昏 甲 夜 一 更 19—21

人 定 乙 夜 二 更 21—23

夜 半 丙 夜 三 更 23—1

鸡 鸣 丁 夜 四 更 1—3

平 旦戊 夜 五 更 3—5附录2                   干支年简易推算法由公元年数推算干支纪年,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十位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1   2   3   4   5   6   7   8   9   10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已知公元数推算干支年号,只需要分两步:第一,把公元年数减去3,你会得一个新的数字。这个新数字的个位数字(当个位数字为“0”时,当“10”)在十位天干中所对应的天干字就是所求的。第二,把每一次你得到的一个新数字除以12,这样你又会得到一个余数字(当刚好除尽时,余数字取12)。这个余数字在十二地支中所对应的一位地支,即为所求的。例如,请你确定1980年的干支年号。先找天干:1980-3=1977。1977的个位数字7在十位天干中对应的天干字为“庚”。再找地支:1977÷12=164……9,显然余数为9,查9在十二地支中对应的地支字为“申”。所以,1980年为庚申年。这样推算干支年既快又准,可简记为“减3除以12”。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  A、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

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B、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

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C、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

位,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D、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

[教学重点]   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教学难点 ]   教学目标 B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由该课文的教学目标 和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

1、乐府和乐府诗:概念略。举例:《上邪》《战城南》

2、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

3、“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4、《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三、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四、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

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

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五、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解通读一遍

解决下列问题:

1、基本解决翻译问题;

2、理清故事脉络和矛盾冲突的变化和激化;

3、注意人物对话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六、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二、人物形象和对话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胆小怕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她既极端的蛮横无理,又一味的独断专行。对焦刘的婚姻强行拆散,对儿子软硬兼施。(对话鉴赏略)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对话鉴赏略)

三、文章的表现手法

1、人物对话的个性化;(见二)

2、铺陈排比的手法;

3、起兴和尾声

四、本文出现的“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

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

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

逼迫兼兄弟:意义偏“兄”

五、本文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共事二三年:共同生活(一起工作)

可怜体无比:可爱(值得同情)

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没有约束)

本自无教训:教养(失败的经验)

处分适兄意:处理(处罚)

便可作婚姻:结为亲家(结为夫妻)

叶叶相交通:交接(与运输有关的)

六、归纳“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参见有关资料与练习。

七、作业 布置:

1、背诵课文精彩语段;

2、课后练习二三题;

3、《知识与能力训练》

八、教学后记

(欧阳宇)

[1]

高中孔雀东南飞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二、加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三、落实实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

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赏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如“白蛇传”、“梁祝化蝶”、“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田螺姑娘”等。

导语二:在标题下面写下两行字: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其实文章就是一曲悲歌,一段悲剧“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大家熟悉的感天动地的梁祝化蝶就是这种悲剧的延续,而千年过去,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上演着……

投影:陆游《钗头凤》,师生齐读,教师简介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

“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我们的文章演绎的是怎样的一段爱情呢?让我们随着录音走进课文——

(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

二、释题

1、最早的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

原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三。另一方面,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继承、发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传统、精神,哺育后代诗坛。

3、诗歌发展脉络

《诗经》→楚辞→乐府民歌

三、自读全诗,感知把握

要求:

1、落实字音、词义,特别是一词多义(“相”、“谢”、“适”)及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

2、理清情节线索,根据故事发展阶段,拟定四字小标题。

3、鉴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征。

四、学习、探究

(一)字、词落实

1、一词多义

谢家来贵门:辞别始适还家门:出嫁

谢阿母谢媒人:谢绝适处分适兄意:依照

多谢后世人:告诉适得府君书:刚才

相见常日稀:互相何乃太区区:愚拙

及时相遣归:我区区

儿已薄禄相:命相、相貌感君区区怀:真情挚意

相会不相从许:你君既若见录:我

好自相扶将:她见(例:见笑、见谅)

登即相许和:他渐见愁煎迫:被

2、古今异义

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可怜体无比:可爱不久当归还:回来

本自无教训:教养主薄通语言:话语处分适兄意:处理

郁郁登郡门:繁盛的样子叶叶相交通:交叠相通

3、偏义复词

公姥、作息、父兄、牛马、弟兄、父母

4、通假字

取:娶;帘:奁;纫:韧;丁宁:叮咛;藏:脏

(二)把握情节

1、听名家范读,进入氛围

2、由学生复述故事梗概(时间、人物、事件、结局)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3、概括故事情节发展

发展阶段起讫小标题

开端从“十三能织素”至“及时相遣归”兰芝被遣

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

再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

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尾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

——发展线索:全诗是按仲卿、兰芝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的。

4、明确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故事的叙述,揭露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兰芝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依据:人物语言——个性化语言

2、两类人:受迫害者;迫害者——

刘兰芝:富有教养、聪慧美丽、勤劳善良、柔顺刚强、从容持重;

焦仲卿:守礼尽孝;幻想→绝望,软弱→坚强

——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充满抗争精神。

焦母:专横无理;

刘兄:见利忘义、趋炎附势

——封建家长制的代表,封建礼教的化身。

3、刘、焦两人的性格差异

①对未来的预想

刘:对命运、前途有清醒认识,有准确的预见力。

焦:等待、幻想。

②别后重逢时

焦:讥讽、责难,且无所作为

刘:通情达理

③殉情场面

刘:义无反顾、干净果决

焦:迟疑徘徊、拖泥带水

——刘:始终清醒、坚强;焦:期待、幻想且没做一件事。

4、刘兰芝为什么不容于焦母?焦母心目中的媳妇是何种形象?

人格尊严维护权威

(四)艺术特点

1、人物语言个性化

同中有异:刘与焦;焦母与刘兄

2、富有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①序曲的象征性

依恋情调和凄楚气氛,与刘焦生离死别的神质想吻合,具有提摄全篇的作用。

②尾声的理想化色彩

加强震撼力量,表达劳动人民美好愿望。

③铺陈的酣畅淋漓

A、两次罗列刘兰芝的成长过程

a、纵向铺陈,能让人感受到兰芝自幼受到良好的教养,才艺、品德随年岁而逐增。

b、印证“自诉”的真实性,强化其良好修养;对焦母的蛮横无理给予批判。

B、遣归前的精心打扮

横向铺陈,突出其外表的美丽,表现她虽受屈辱、遭遇不幸却镇定自若、不甘示弱的倔强性格;同时,也是对扼杀“精妙世无双”这一美好形象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有力谴责。

C、太守府的迎娶场面

既显示兰芝高贵身价,又表现兰芝不慕富贵,忠于爱情的高贵品质;同时,又与“生人作死别”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加浓故事的悲剧气氛。

五、总结全文

六、课后背诵

七、板书

刘兰芝:“请归”:不甘受虐,洞察世情,柔顺刚强

焦仲卿:“求情”:爱情坚贞,心存幻想,委曲求全

个性化语言“别母”:伤心绝望,痛切哀怨,以死抗争

焦母:“逼遣”:恶语训斥,专断蛮横,霸气十足

“阻死”:软语诱哄,声泪俱下,苦苦哀求

刘兄:“逼嫁”:贪财慕势,自私冷酷,市侩嘴脸

八、资料补充

1、《木兰诗》中的铺陈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关于封建礼法

①《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性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按当时制度,“婚姻”是指两个家族建立通婚的关系,作为当事人的男女双方都只是家长、族长手中的工具而已,根本不能自主。

②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占统治地位。到东汉时期,“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工”。)更成神圣不可动摇的道德原则。《孝经》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同时还把封建道德规范与封建法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③《大戴礼记本命篇》:“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七去”又命“七出”,是儒家经典中规定的休弃妇女的七个条款。

高中孔雀东南飞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及一词多义。

2、理清文章结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挖掘悲剧根源。

3、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2、体味诗歌的悲剧意蕴。

一、导入

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

《上邪》(苍天啊)一位女子痴迷而挚烈的爱情誓言。(两汉乐府)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是女子呼天以为誓。“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确是“短章中神品”。

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

南宋年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因在科场上秉笔直言,抒发抗金忧国之情,而名落孙山。陆游父母遂安排他与表妹唐琬成婚。陆游和唐琬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这对夫妻,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一日,唐琬与赵士程来到沈园,与陆游相遇,陆游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留下了传世经典的《钗头凤》。唐婉再游沈园,和之。不久抑郁而亡。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永隔天河、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白娘子与许仙

顽强的生命可以摆脱精神枷锁。只要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美好的理想就会实现。

今天我们就来说下发生在两汉时期的一段凄惨而又悲壮的爱情故事,它就是孔雀东南飞。

二、解题

1、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本诗时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称“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2、文学常识

(1)。乐府和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2)。“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3)。《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3、基础知识

1、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

2、偏义复词: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三、课文把握

1、诗歌结构:

层次章节标题情节段落

起兴首句托物起兴

第一部分“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兰芝自诉开端

第二部分“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发展(一)

第三部分“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发展(二)

第四部分“阿母谓阿女”—“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高潮

第五部分最后一节化鸟双飞尾声

四、课文分析

1、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2、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离别。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3、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

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4、欣赏铺陈、排比、比兴的艺术手法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突出刘兰芝多才多艺、有教养的特点。罗列数字,应作为互文看,交叉表述。横的铺陈如写兰芝离家的打扮,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

5、总结

本诗是叙事诗,不但有人物,作者还以白描手法极其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内性格。从现在的内容看来,这首长诗在它出世以后似乎经过一个时期的传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传唱中逐渐地丰富起来的,因而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感情。这种感情不仅表现为爱憎分明,而且显示了铢两悉际。作者否定了一切该否定的东西,也肯定了一切应该肯定的东西,然后无沦是否定或者肯定,都不是遵循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通过复杂和具体的描写,暗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特点,给予他们以恰如其分的评价。从作者听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论,不能不说,这是现实主义艺术创造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杰出的范例。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相关章节。

2.以“惜别离”为题,发挥你的想象力,扩写第9至12段。

高中孔雀东南飞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和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3)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语法。

[教学难点]:

(1)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2)如何理解结尾的“化鸟”这样的情节安排。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先播放《梁祝》的经典旋律,让学生沉浸在审美体验中。

问:谁能说说这首曲子是根据我国哪个民间传说创作的?(相信学生肯定能回答出来)

对,是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的民间传说创作出来的。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有着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

说到爱情,总是那么让人心动。然而,我们所知道的这些故事里,美好的爱情却总是遭遇挫折,但是,爱情的主人公都毫无例外地为追求美好的爱情而奋斗,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可见,中华民族是一个追求美好爱情的民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记录中国古代让人心碎的爱情故事的古诗——《孔雀东南飞》。这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毫不比“梁祝传说”逊色。

《孔雀东南飞》堪称我国古代爱情诗歌的绝唱,千百年来,让人们感叹唏嘘不已,也一直让人们思索着:是什么要素使这首诗具有如此之大的震撼力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雀东南飞》为我们描述的凄婉的爱情世界里吧。

二、朗读课文,总体把握,熟悉故事梗概:

1、听录音

2、让学生快速阅读注释,了解大意,概括故事梗概:

教师明确: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附带一点点评: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

3、理清故事结构

要求对每一部分拟出七字格的标题,如:

兰芝忿诉自遣归——夫妻话别难分舍——刘兄相逼再婚配——相约黄泉同殉情——鸳鸯和鸣戒后人

再概括为四字格的标题,如:

兰芝遣归——夫妻誓别——兰芝抗婚——双双殉情——鸳鸯和鸣

也可以是两个字的标题,如:

自遣——誓别——抗婚——殉情——化鸟

三、学生自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插入:“古风”这类诗歌的发展脉络:《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它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二、讲析课文

(一)说兴。

本诗开头两句(第一段)游离开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1)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引起下文(借鸟起兴,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2)以美禽失偶来喻夫妻别离,营造了一种“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离愁别绪,渲染了缠绵哀伤的气氛。(3)孔雀之单飞,暗示夫妻之别离,奠定了全诗悲剧的感情色彩。

“兴”,是中国诗歌创作的独特手法,一般用于开头,为全文定下基础。《孔雀东南飞》即用“托物起兴”开篇:引出焦仲卿、刘兰芝这对相爱却不能相守的夫妻的悲苦命运,可谓恰当。其中的“五里”来源于古代送别之地相隔的里数,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可见小小的里数就显示了别离之难。

(二)说赋。

(1)第二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分析: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2)要求学生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

分析:第十三段是第二段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3)第二段从时间上(13岁-17岁)作了纵的铺陈,第九段则从妆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无论哪一种铺陈,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故事情节起了积极的作用。

同学们初中时学过的乐府诗《陌上桑》,在描写秦罗敷的美貌时,也是用了横的铺陈。

(三)说比。

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是否显得累赘?这和情节的发展有何关系?

分析:“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比”的运用。“磐石”和“蒲苇”一坚一纫,恰到好处地表明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澜,使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

诗的末尾出现“鸳鸯”,它不是单纯的“比”,而是“比”的发展式“意象”。在中国宏大的文学创作中,有些比喻被反复地使用而渐渐固定下来,变成意象,当然,固定化的比喻只是诗歌意象的来源之一。如果查一下《辞海》,“鸳鸯”古称“匹鸟”,雄雌偶居然不离,不能独活,一般比喻夫妻。运用在本诗,“鸳鸯”正象征着焦、刘二人至死不离的爱情。

由此可引发生一些联想:《梁祝》的化蝶,蝶是经过蛹的蜕变,经过痛苦的挣扎才获得在花间翩翩起舞的自由的,梁山伯、祝英台也只有经过生死的磨难才能拥有相爱的自由。

白居易的《长恨歌》(叙事诗的顶峰之作)中的两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比翼鸟”传说中此鸟一目一翼,不比则不能飞。“连理枝”是一种不同根但其枝干连生在一起的草木。它们都用来比喻夫妻。唐明皇与杨贵妃,一个是龙种,一个来自民间,前半生不相关,后半生却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备课说明:以上环节的兴奋点在于前面所学的《诗经》赋比兴手法的复习与运用,做到概念清晰后,学生发现自己能运用概念赏析其他诗歌,这是最让人自豪。)

(四)讨论:

如果说《诗经》中的民歌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中的源头,屈原的《离骚》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那么,《孔雀东南飞》属于哪一种?

分析:本诗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中间叙述焦、刘爱情悲剧,则多用现实主义描写手法。统观全文,作者使开头、中间、结尾很好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这是一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杰作。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话剖析人物形象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自尊,果断,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也可见焦母蓄谋已久,兰芝自求遣归是一种为求得自尊、自由而不得已为之的反抗行为。)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自尊果断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上堂拜阿母”到“嬉戏莫相忘”——镇定,庄重(我们看到了漂亮能干、勤劳善良、果断坚决、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举止得体的兰芝。)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思考:你认为这样一位“精妙世无双”的女子遭弃的原因是什么?

a、专断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b、无子说:共事二三年。

c、门第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仪礼·丧服》说:“七出者,无子,一也;淫泆,二也;不事姑舅,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亦作“七去”。

就是:不孕无子、红杏出墙、不孝父母、饶舌多话、偷盗行窃、妒忌无量、身患恶疾。

2、焦仲卿:这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人,忠于爱情,忍辱负重,据谨懦弱,胆小怕事,但又有一定叛逆精神。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对爱情坚贞不逾。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懦弱,胆小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思考:能不能让他俩殉情的先后顺序颠倒一下,让仲卿先“自挂东南枝”,然后,再让兰芝“举身赴清池”?

a、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诚与坚强

b、焦仲卿对爱情与母亲的顾虑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极端蛮横无理,一味独断专行,势利。

“何乃太区区”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想从许”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刘兄只有七句话,但这七句话写得极有个性。其中有质问:“作事何不量”;有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也有威胁:“不嫁义朗体,其往欲何云?”短短几句,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小结:课文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刘兰芝那样的女性,在《孔雀东南飞》之前,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另外,诗中作者还运用了抒情性的穿插,如“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等诗句,有助于对人物的处境和心情的深入刻画。

二、分析本文在诗歌语言方面的特点:

1、诗歌语言的含蓄美

诗歌的语言具有含蓄美,它简练的诗句通过激发读者的想象把直白的语言难以尽传的情意巧妙地融化在读者的心中,可谓“心头无限意,尽在不言中”。因此,诗歌的创作者在运用“赋”繁笔的同时必须更好地使用简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用有限的语言激发无限想象的目的,充分体现诗歌语言的含蓄美。

可以以刘兰芝归家一段为例: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刘兰芝被休在东汉时期的一个普通家庭里是震惊全家的事。但诗歌对刘兰芝的各方面找写都非常简约,如动作描写仅有两个字“进退”、神态描写三个字“无颜仪:、心理描写简练到一个字“惭”、辩解的话仅有一句。这简约的语言背后是刘兰芝复杂、矛盾的情感世界,你能通过你的想象,根据这些字句扩展、补充情节吗?(也可针对刘母想象。)

(备课说明:本节课的兴奋点在于把高中的想象思维训练放入诗歌的鉴赏之中。课堂的实际效果非常好,学生想象力异常丰富,例如:有的同学想象在刘兰芝进门时,十三岁到十七岁的美好的少女生活闪回在眼前,与现在相比,更觉凄苦;有的想象乌鸦报忧,添加水井勾起刘兰芝自绝之心,以示无颜面回家;有的增加刘兄的言行,表现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无情的观念,刘兰芝无家可归的现状更令人同情等等。)

2、委婉灵活的五言诗体

《孔雀东南飞》产生于东汉,当时诗歌的字数正由四言向五言发展,《孔雀东南飞》的出现标志着人们运用五言写作的能力得到了完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也是五言叙事诗的代表作),流畅地运用五言写作353句(1765字)的叙事长诗更是奇迹。五言仅此四言多一字,它有什么好处呢?我们不妨做一次小练习。朗读第二段,请你从每一句中删去一个字,王言变四言,但整段含义不变。

原段落为:“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全段可修改如下:

“十三织素,十四裁衣,十五箜篌,十六诗书。十七为妇,心中苦悲。君为府吏,守节不移,妾留空房,相见日稀。鸡鸣机织,夜夜不息。三日五匹,大人嫌迟。非为织迟,君妇难为!妾不堪使,徒留无施,可白公姥,及时遣归。”

五言变为四言,内容完整,语言凝炼,语音朗读呈“二二”分配,如果用一个字挤入这种板块式的结构中,那么就呈现出“二二一”“二一二”“二一一一”的灵活的样式,有了波澜,并使语音得到延宕,更显委婉。在这里,更符合温柔、善良的刘兰芝的委屈的诉说。

与五言相比较,七言更见长于抒情。以李商隐的《无题》为例:“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改为四言:“见难别难,东风花残。春蚕比尽,蜡炬泪干。”一唱三叹的韵味荡然无存。

板书:

四言凝炼整齐五言灵活委婉七言抒情味浓一唱三叹

(备课说明:本节课的兴奋点在于改诗,体会委婉灵活的五言诗体是一件抽象的事,必须运用一定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改诗,蕴含创造的意味,学生乐意做;抽字改诗,简单易做,学生也做得好。)

三、高考活用:一首《孔雀东南飞》年年有人翻新篇

孔雀东南飞

江苏一考生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五岁进小学,九岁入省中,十五游南大,二十研究生。此生条件好,工作不愁找。东家婆也夸,西家婶也赞。姐弟笑盈盈,父母乐呵呵!”好事人相承,传遍南京城。

父母笑口开:“咱娃是块宝,样貌长得好。学习成绩棒,奖状没处放。工作随你挑,美女随你找。”

此生脾气牛,心志过云头。堂上启父母:“儿子体质娇,犹需多煅造。家中条件好,滴滴父母汗;儿子要独立,想吃自己饭。”

父母大张口,婆婶都曰奇,姐弟不作声,外人只相疑。父母无奈何,只得随儿意:“孩儿已长成,应该靠自身。独立也可以,不出南京门!”

此生不乐意,以背对双亲:“二老误儿意。儿子想独立,立志去西北。国家政策好,西部旺气开。儿子肯吃苦,一定能成材。”

“西部大开发?”二老心相疑,万分不乐意。东边招大娘,西边请阿婆,南边望二爷,北边喊三叔,亲戚聚一堂,都为此儿忙。

二爷开尊口:“西部有啥好?环境太恶劣,困难一重重。我去十五年,归来两袖风!”

大娘也帮腔:“小子相貌好,潘安比不了,人品没得说,城中很难找。又是研究生,还愁没人要?”

此生意志坚,就是不松口。任凭谁来说,就是不回头。

不是此生倔,而是心高远。他对大家说:“大爷大娘们,叔叔婶婶们,城中安乐窝,小子并不爱。国家搞建设,急急要人才。我想去西部,越想越应该。东西是一家,都属大中华。东部要发达,西部不能差;如果差距大,国家就要垮。套用鲁迅话:我不建西部,谁来建设她!中华要腾飞,建设是关键。孩儿意志坚,长辈壮我行!”

众人听此言,倍感心灵撼。此子之选择,令人心底叹。心灵之选择,实在不简单。众人支持他,西部去登攀。孔雀向西飞,今朝更好看。

【简评】

这是2002年一位考生的考场作文。面对话题“心灵的选择”,他大胆地模仿《孔雀东南飞》,写出了一首乐府诗。他把一位立志投身于西部大开发的青年作为叙事诗的中心人物,在与家人、亲戚的矛盾冲突中展示其“心灵的选择”。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显示了这位考生的才智,但一般学生不宜仿效。

四、课堂练习:对下联

纫如蒲苇,勇兰芝抗婚赴清池

坚若磐石,痴仲卿违母缢庭树

五、歌曲欣赏:听屠洪刚的歌曲《孔雀东南飞》)

六、结束语

从《卫风。氓》中的弃妇到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曹禺的戏剧《雷雨》中侍萍的怨愤,从刘兰芝的自赴清池到巴金《家》中鸣凤之死,无不呐喊出对封建专制的抗争、对爱情自由的向往。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时代,青年男女可以自由恋爱,再也不受封建礼教及家长制的羁绊,我们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时代,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问题预设:

为什么刘兰芝离婚后还能风光再嫁?

资料分享:

汉代对于妇女再嫁,亦与后世不同。汉代出现数位皇太后如汉文帝之母薄姬、汉武帝之母王姬都是再嫁之身,堂而皇之地做国母,无人以为异。女子再嫁三嫁,亦是不绝于书。据称,嫁人次数最高者大约是宰相陈平的妻子,嫁给陈平已经是她的第五次婚姻,这亦是令后人吃惊的一个例子。

(《中国历史上的执政太后:女人天下》作者:蒋胜男华东师大出版社)

汉代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妇女的地位进一步滑落,表现在婚姻恋爱上,就是其自由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的限制。但是,汉代妇女还未完全脱离社会生产领域,贞节观念也未形成习俗禁锢她们的心灵,加上汉代距原始社会尚近,原始古风尤存,使她们拥有一定的权力和自由。她们可以自择夫婿,可以离婚、再嫁,甚至婚外恋也不受时人严厉非议。可见,汉代妇女具有比后世更多的婚恋自由。

贾丽英《浅析汉代妇女的婚恋自由》(《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两汉时正统儒者的言论尚未完全拘束人们的社会行为。当时的成文法律没有明确地限制妇女再嫁。而实际生活中,妇女再婚的现象屡见不鲜。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守寡后,看上了有妇之夫宋弘,光武帝亲自替她作说客。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蔡邕之女蔡琰(蔡文姬),先嫁河东卫中道、被掳入匈奴后与左贤王成亲,并生有子女,归汉后又嫁与董祀,先后改嫁两次。这样的身世并没有成为她一生的污点,相反她由于传奇的经历和文学上的才华被南朝人范晔收入了《后汉书。列女传》。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与法律透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