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打地鼠游戏教案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游戏―打
地鼠
教学目的:
1、通过这个游戏,学习鼠标单击
2、训练学生掌握鼠标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保护庄稼的意识。
教学构想:
1、了解鼠标的左键和右键,怎样正确的使用鼠标。
2、讨论怎样拿鼠标是正确的,食指、中指其他手指的分工。
3、学习鼠标的使用,认识鼠标的标准指针。
4、介绍游戏规则、使用方法。
5、学生练习使用鼠标单击。
6、学习怎样打开《打地鼠》的小软件:双击
7、学习使用方法在菜单中单击按钮go
8、移动鼠标以小锤对准目标单击鼠标,打击地鼠。
9、进入后有10次机会每击中一个地鼠hits增加1分,
10、进入难度提高阶段学会观察积分和计时,在进入以后15秒的计时time不断的减少一直到0,十次击中机会total的数目会不断的减少到0还没有集中会出现负数。
11、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人打到的地鼠最多。全班一起比赛。
12、用余下的时间向大家介绍一个保护牙齿的游戏,要求同学们自己研究,看能不能会玩,回家查阅有关保护牙齿的资料。
【活动目标】
1.喜爱足球运动,对足球游戏有兴趣。
2.能将球踢向标靶。
3.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足球人手一个、标靶四个,3米、4米、5米线各一。
【活动过程】
一、引导部分1.教师出示足球,引起幼儿兴趣。教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脚将球踢出去,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带领幼儿做身体的拉伸练习。
3.听音乐做足球操
二、主体部分
1.教师介绍"打败怪兽"的游戏。
教师手指足球塔说:这是红色怪兽,今天我们要用足球打败怪兽,踢倒怪兽得一分。
2.幼儿分组,相互计分。
3.统计分数,为胜利者鼓掌。
三、结束部分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放松活动。
【安全提示】
1.活动前教师要带领幼儿做充分的热身运动。
2.注意行进中的路径安排,不要发生碰撞。
【活动反思】
在上一次"踢足球"活动中,幼儿初次接触了射门。但可以看出幼儿的准确率却不够高。因此,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进行"射门"安排了此次活动"射标靶"。标靶是一个足球塔,因此目标可以说更小了。为了让幼儿更有兴趣,教师设计了一个"打败怪兽"的游戏。这个游戏激起了我们班孩子的好胜之心,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很多。整个活动开展得比较顺利,孩子们也较为投入。
【活动目标】
练习头上、胯下传球的动作,培养幼儿动作迅速灵敏和注意力。
【活动准备】
大皮球2—4个,小红旗一面。
【活动过程】
幼儿站成人数相等的2—4队,成纵队站好,幼儿间隔一臂距离,全体幼儿两腿分开站立,每队排头两手抱球做好准备。
游戏开始,教师举起小红旗发号施令:“金龙腾飞”,全体幼儿接说:“振兴中华”,说完各队排头迅速将球由头上传给第二人,第二人再从胯下传给第三人,第三人由头上传给第四人……这样依次头上、胯下传球,犹如一条巨龙上下翻腾,当球传至排尾,最后一人接到球后迅速跑到队首,双手举球高喊:“金龙腾飞”,全体幼儿欢呼:“振兴中华”,以速度快的队为胜。
【活动规则】
1、要手递手传球,不能抛或滚球。
2、传球失落,由接球者拾起,从失落处重新传球。
注意事项:玩此游戏前,可分三部分事先练习头上传球、胯下传球、头上跨下间隔传球。
设计意图
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处处都有图形的存在。在图形认知的早期,让幼儿关注形状的属性特征要比知道形状的名称更为重要,要通过多种感官在头脑中建立某一类图形的基本属性特征。比如: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中班幼儿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每一种图形的基本特征也有了一定的认知。本次活动,通过设置孩子们熟悉的游戏“打地鼠”情境,通过亲身体验、判断、游戏,通过对语言的准确理解,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再次辨认图形特征,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并初步尝试用逆向思维进行游戏,感受数学游戏的趣味性。
活动目标
1.在“打地鼠”的游戏情境中,寻找辨认图形特征,初步尝试用逆向思维进行游戏。
2.感受数学游戏的趣味性。
重点难点
1.遵守游戏规则,根据教师的指令玩游戏,辨认图形的基本特征。
2.发展幼儿逆向思维。
活动准备
1.地面贴黄蓝两色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2.1个黑板,画好格子,“安全”和“不安全”的文字卡片。背后粘贴有磁铁的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各1个。
3.地鼠标志8个,充气榔头1个,双面胶,小磁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人
1.教师:孩子们,今天周老师要和你们一起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打地鼠”。你们玩过打地鼠的游戏吗?打地鼠的游戏是怎么玩的?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游戏的玩法。着重明白地鼠藏在地洞里。
教师:在打地鼠的游戏中,有一个猎人,那还有好多什么你们知道吗?(地鼠)小地鼠不想被猎人打到,它有什么好办法?它要躲到哪里去?(躲在地洞里。)
2.教师:那咱们先来看看小地鼠的洞洞都长什么样?(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黄色、蓝色)
引导幼儿围绕地洞站立,自由观察,全体幼儿都要能观察到地洞。允许幼儿自由讲述。
3.待幼儿讲述以后,教师逐一将图形贴在黑板上: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4.教师交代游戏玩法与规则:
教师:有这么多的洞洞,到底什么样的洞洞才是安全的,才不会被打呢?来,听听游戏怎么玩。
玩法:
教师扮演猎人,幼儿扮演地鼠。“猎人”走在前面,“地鼠”走在后面。地鼠问猎人:猎人猎人请问你,什么洞洞最安全?猎人说:黄色的洞洞最安全。地鼠们就要迅速找到黄色的地洞躲起来,听到“3、2、1”之后就不能再动了,这样猎人就打不到地鼠了。否则就会被猎人的榔头打到。
规则:
----不被猎人抓住有一句好听的话:猎人猎人请问你,什么洞洞最安全?
----根据猎人的提示找到安全的洞洞,猎人就抓不到地鼠了。
----当听到“3、2、1,不许动”,小地鼠就不能再动了。
二、第一轮游戏
1.第一次游戏提示:蓝色的洞洞最安全。
小结:蓝色的洞洞是安全的,剩下的黄色洞洞不安全。
教师:在幼儿藏好后,问问幼儿你们都藏在什么洞洞里?安全吗?猎人能打你们吗?因为蓝色的`洞洞是安全的洞洞,所以猎人不能打你们。再来一次。
2.第二次游戏提示:圆形的洞洞最安全。
小结:圆形的洞洞是安全的,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就是不安全的洞洞。
3.第三次游戏提示:三个角的洞洞最安全。
小结: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洞洞都不是三个角的洞洞,所以它们是不安全的。引导幼儿辨认三角形的图形特征。
4.第四次游戏提示:方形的洞洞最安全。
小结:正方形、长方形都是方形,所以它们都是安全的洞洞。引导幼儿辨认方形的图形特征。
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
5.第五次游戏提示:黄色的长方形洞洞最安全。(根据幼儿的情况,选择是否尝试两个维度)
小结:黄色的长方形洞洞最安全,那其他的洞洞就是不安全的。
6.过渡语:看来,你们都很会观察,也很会思考。接下来,猎人会出一个更难的来考考你们,我想这次会打着小地鼠的。
三、第二轮游戏
1.第一次提示:三角形的洞洞不安全。
小结:三角形的洞洞不安全,所以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洞洞就是安全的。
2.第二次提示:四条边的洞洞不安全。
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条边,是不安全的,所以圆形、三角形的洞洞都是安全的。
3.第三次提示:没有角的洞洞不安全。(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看是否尝试双重否定)
小结:没有角的洞洞,那就是圆形,所以圆形的洞洞不安全。其他形状的都是安全的洞洞。
本次活动,通过设置孩子们熟悉的“打地鼠”游戏情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地游戏氛围中寻找辨认图形特征,感受到了数学游戏的趣味性。第一轮游戏是发展孩子正向思维的游戏,通过教师发出的一个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指令,如:蓝色的洞洞最安全;圆形的洞洞最安全;三个角的洞洞最安全……从颜色、图形名称到图形特征属性,层层递进,让孩子们判断哪个洞洞最安全,哪个洞洞不安全,从而巩固图形的属性特征。第二轮游戏是发展孩子逆向思维的游戏,通过教师的指令:三角形的洞洞不安全,从而引导孩子判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是安全的洞洞。最后一个指令最难:没有角的洞洞不安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很意外竟然大部分的孩子都能转换思考,找到安全的洞洞。孩子们很喜欢这个游戏情境,在整个游戏过程中,避免了教师简单枯燥的说教。
一。魔毯
游戏目的
1立定时能平衡自己的重心
2加强幼儿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合作观念
游戏材料
报纸,录音机。音带
游戏过程
1在场地上铺若干报纸
2用故事引出游戏:灰狼睡醒了,要到森林里去吃小动物。如果小动物站在"魔毯"(报纸)上,灰狼就看不见了
3音乐声中,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扮小动物到处走动或做小动物的动作,另一组由2-3名幼儿组成,扮成灰狼,在旁边睡觉
4音乐停。小动物们赶快找一张"魔毯"站在上面,否则就被抓走
5将报纸对折。下一段音乐起,游戏重复进行,每一段游戏结束,就将报纸对折一次,直到每张报纸上只能站一个幼儿
二。溜冰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的细心。耐心和平衡能力
游戏材料
报纸。节奏较快的音乐
游戏过程
1将一张报纸一分为二,幼儿两脚各站在半张报纸上,做溜冰预备姿势
2音乐声起,幼儿开始在规定的范围内向前滑行
3报纸一破就下场,场所没有破的为最付佳溜冰手
(用力均匀,速度稍慢一点,报纸不容易破)
设计背景
球体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常用的、常玩的实物,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 知道球体的名称及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4. 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5.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球体的特征,能向任何方向滚动。
难点: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 每个幼儿一个小塑料筐,筐内有乒乓球、硬币、操作材料各一。
2. 地球仪、活动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和各种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奇妙的口袋》引出主题。
教师出示口袋,我们用这个口袋来玩一个游戏《奇妙的口袋》。玩法:请第一名幼儿上台摸口袋里的一件物品出示给全体幼儿看看并说说是什么,在用同样的方法请第二、第三名幼儿摸出另外的物品。咦,那么多的东西,你们要不要玩一玩。(幼儿回答)那我们就一起来玩玩吧。
二、玩硬币。
1.(出示硬币)这是什么?(硬币)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先来玩玩硬,玩好后请幼儿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玩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总结:吧硬币立起来会朝前后滚动,也会转,如果不立起来就会滚。
3.我们再一起玩把硬币立起来在桌子上转的方法,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像什么一样?
三、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问:这是什么?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我们现在来玩玩乒乓球,玩好后也请幼儿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玩的?
2.谁愿意告诉刘老师刚才你是怎样玩乒乓球的?(个别幼儿说)教师小结:乒乓球能向任何方向滚动。
四、摸摸、看看。
1.请幼儿摸摸硬币和乒乓球,然后告诉刘老师这两样东西摸上去是不是一样(请幼儿触摸后回答)。
2.教师小结:硬币摸上去扁扁的,平平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里要抓起来才能抓得住的。
3.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评判球和硬币是不是一样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4.硬币看上去只有一个圆形的,而乒乓球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圆形的(教师展示请幼儿观察)。
5.教师小结:原来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摸起来鼓鼓的,不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是球体(出示词语“球体”并认读)。
五、找找、做做、说说。
1.好,现在老师给你们很多东西,请你们找找哪些是圆形,哪些是球体,找到后吧它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2.教师检查幼儿操作结果,及时给予评价。
3.刚才小朋友在这么多玩具中找出了球体,看看我们活动室内还有什么东西是球体的,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看到过那些东西是球体呢?
4.既然我们小朋友都是火眼金睛,那刘老师现在就想看看我们班的小朋友是不是小小魔术师,能不能把老师给的橡皮泥变成(球体)“汤圆”。
六、带领幼儿把做好的“汤圆”送到厨房,结束活动。
1.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探索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自己想办法来区别二者,在活动中,我放手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这样既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又能达到活动目的。
2.在指名让幼儿说说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教师的启发不到位,造成幼儿不能非常准确的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3.为了能给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我准备了很多的活动材料,比如:在让幼儿通过摸、看、滚来区别圆与球体的区别,尤其是我准备乒乓球,用拳头抓一抓,让幼儿很快就能掌握球体的特征。
4.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5.总之,整个活动还是比较完整的。幼儿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情绪高涨,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球体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球体的一般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能区分圆形和球体。
2、让幼儿发展比较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乒乓球人手一个、硬币人手一个、地球仪一个、珠子若干、纽扣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二、玩硬币
1、师:(出示硬币)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拿出硬币玩一玩,玩好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教师小结。
师:把硬币立起来会朝前后滚动,也会转,如果不立起来就不会滚。
3、师幼再玩一遍转硬币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
师:我们一起玩把硬币立在桌子上转,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像什么一样?
三、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玩一玩乒乓球,完好后也请小朋友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个别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师:乒乓球是能朝任何一个方向滚动的。
四、摸摸、看看
1、幼儿摸摸硬币和乒乓球,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2、师小结。
师:硬币摸上去扁扁的、平平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手要圆起来才能抓住的。
3、看看乒乓球和硬币是不是一样的
4、师小结:硬币看上去只有一个是圆形的,而乒乓球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圆形的。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的,摸起来鼓鼓的,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形状是球体。
五、找找
1、在篮子里找出圆形和球体。
2、教师检查幼儿操作结果。
3、师小结。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东西都是球体,小朋友回去的时候可以在家里找找看,哪些东西也是球体,明天来幼儿园的时候再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首先反思自己。状态不好,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不太顺。或者是教具准备不够充分,或者是没有把操作要求交待清楚,感觉整个课堂纪律不是太好。对孩子讲话没什么激情,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应对课堂的突发状况。以后一定多跟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把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