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教案【优秀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江畔独步寻花》教案【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解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课

除了欣赏美景,我们对于如何学习古诗也有了一些尝试,这节课我想与同学一起再欣赏一首古诗,题目是——《江畔独步寻花》。

二、新授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学们,请大家读一读这首古诗,首先看看这首古诗是谁写的,你还记得他吗?你曾经读过他的哪些古诗?(简介作家,说出自己读过的作品。)

(2)请你再看看今天的这首古诗,你自己能不能把它读出来呢?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同学们自读古诗)

2.创设情景感受诗境。

(1)小组之间互读诗文,说一说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

(2)这是一篇写景的诗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里的景色呢?这里的景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们再读一读古诗。

(3)请同学们边看插图边读,结合书上的注解自己先学一学。

(4)把你的学习成果向旁边的伙伴做汇报。

(二)理解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1.我们一同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下面我们就随作者一同到江边走一走,看一看。

(1)出示课件1。怎样的景象就可以和书中描写的诗句一样了呢?请同学们动手选择。

(2)请同学边看课件边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句古诗的意思。

(3)现在是怎样的景象了呢?(充分理解“满”“压枝低”)

(4)出示课件2。让同学感受到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5)请同学边看课件边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句古诗的意思。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想想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3.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

4.读给身边的小伙伴听听。

5.老师配乐范读后,也请学生配乐练习朗读。

6.通过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思。

7.总结:

第一句:从整体上说花的样子。

第二句:从局部说每枝花的样子。

第三句四句:讲蝶莺对花的喜爱。

(三)在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1.请学生边看课件边背诵这首诗。

2.可以和小伙伴合作,一人背一句。

三、练习

1.请同学们想想,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呢?

2.你也可以根据你的理解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画。

四、总结

黄四娘家的花长得非常茂盛,花枝花叶把小路都遮盖住了;数不清的盛开的花朵,把枝条都压弯了腰。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好似恋恋不舍一样,恰好这时,黄莺也发出了动听的叫声,真是自由自在的小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经离乱战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

五、作业

1.联系春游中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合诗句说说春天的花、春天的蝶、春天的鸟这些景物的特点,再动笔把这首诗描写的意境绘成一幅画。

2.请你再找出一些描写春天景象的诗句,写在你们的好词好句本上。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等词的意思2、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3、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象画面。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

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中蕴涵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法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朗读录音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许多诗人都曾在诗中赞美过春天,那么诗圣杜甫又是如何赞美春天的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板书:江畔独步寻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要求读的响亮、正确。2。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并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解决3。听录音带,划出节奏。

三、精读课文,入境悟情1。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插图展开想象。2。同桌互相试着说一说诗意。3。精读第一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⑴抽生读这一句⑵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满蹊呢?哪些词写出了黄四娘家花很多?谁来读读这句话?指两名学生读。

⑶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4、精读第二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⑴问:黄四娘家的花很多了,这些花怎么样,你是如何体会到的?流连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去),谁舍不得离开?(蝴蝶、黄莺、小蜜蜂、诗人)。是呀,流连戏蝶时时舞

⑵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你能读出了它的那份恋恋不舍吗?

⑶想象:如果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会说些什么?⑷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四、深化主题,体会诗情。

同学们,多么美的春色图呀,繁花盛开,戏蝶起舞,娇莺歌唱,有声有色,有歌有舞,有鸟语有花香,这不仅仅是黄四娘家的春色图,更是一幅无边的春色图,她让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让我们拿起书来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表情、动作来表现你们的陶醉吧!

五、感情朗读,拓展延伸

1。学习了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想?

2、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吧。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篇3

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源于兴趣。兴趣越浓,学习积极性越高。而大量的枯燥的、单一重复的作业很容易导致学生厌学,降低训练的效果。因此,课外作业的设计要讲究技巧,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融知识的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之中的作业,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联系春游中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合诗句说说春天的花、春天的蝶、春天的鸟这些景物的特点,再动笔把这首诗描写的意境绘成一幅画。

这种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抄写、默写解释字词、抄写大意等等单调而乏味的机械作业形式。既让学生回忆了春天的景象,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能联系已有的旧知识,入情入境地体会诗人描写春光景象时的心情,真正把思维活动贯串于语文训练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动笔绘画的过程也是他们理解诗歌内容的过程他们在作业时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机,春的奋发精神,从而进一步陶冶了情操。

怎样解释“留连戏蝶时时舞”

《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中的“留连戏蝶时时舞”句,有的老师认为“留连”指蝴蝶的行为,即解释为“舍不得离开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也有的认为“留连”是作者的行为,即解释为“(我看见)蝴蝶在花丛中快乐地翩翩起舞舍不得离开”。两种意见都有道理,不知哪种准确?

河南省洛阳河区环城小学马洛平

解释古诗句的步骤是先拆开来,后拼拢来。拆开来,指解释句子中每个词语的意思;拼拢来,指把每个词语的意思连起来组成一句话(不要求成为诗句,因为解释不等于翻译)。

这句中的“留连”(今多写作“流连”),指舍不得离开;“戏”,游戏,引申为快乐;“时时”,一刻不停地;“舞”,起舞。

拼起来解释全句时,既要把所有词语的意思包括进去,又不能把这些词语的意思简单地相加起来(要作必要的语言调整),还要照顾上下诗句。

这句中的“留连”究竟是蝴蝶的行为还是作者的行为,孤立地看这一句,似乎两种理解都有道理。但只要与下面一句联系起来,即可发现“留连”是蝴蝶的行为,是一种拟人手法,因为这两句是对仗的。请看: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下联中的“自在”显然指娇莺的表现,那么上联中的“留连”就一定是戏蝶的行为了。

这两句写出了蝴蝶和黄莺各得其乐的情态,给春天增添了无穷的情趣,在解释它们时当然要让蝴蝶和黄莺担当主角。至于作者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解释时如把作者也摆进去,就割断了上下句的联系,违背了诗人的原意。

“教参”上将这个句子解释为“快乐的蝴蝶不停地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意思是对的;没有把“留连”的意思写进去,这是因为“不停地起舞”中多少含有一点“留连”的意思。

“恰恰”当作何解?

人教版六制小学语文第十册选有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我在教这首诗时,发现书上将“恰恰”注释为黄莺的叫声。当时我心存疑问:莺啼之声该是清丽婉转,与恰恰之音大相径庭;再者,若把此句与上句对照起来看,“恰恰”与“时时”相对成文,“时时”释为不停地,“恰恰”也应当是一个表时态或表情状的副词,怎么是黄莺的叫声呢?我把想法说出来后,我校教师也觉得书中的注释不尽恰当。

后来我在学《训诂学》(宋子然编著)时,找到了答案。宋子然认为,“恰恰”在这里乃是频繁不断之意。“恰恰”作频繁、时时解,是唐人俗语,从唐诗中不难找到例证。白居易诗句“栾栌与户牗,恰恰金碧繁”,以“恰恰”状繁字,即是“恰恰”训为频繁之意的确证。宋先生还从语源学的角度作了考证。总之,“恰恰”训为频繁、时时,无论就诗意来看,还是证之以训诂、语源,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对此,我深有同感。不知同行们以为然否?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先农小学 段平

教材将“恰恰”注为“黄莺的叫声”是有依据的。《汉语大词典》中“恰恰”的第三义项是:“象声词。莺啼声。”例句之一是:(元)张可久《水仙子·春愁》曲:“景中情谁唤起,听西园恰恰莺啼。”例句之二便是杜甫那首绝句。

《中国文学宝库·唐诗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也把“恰恰”释为黄莺的叫声。译言为:“黄四娘家的小路两边,春意正浓啊,繁花满眼!千朵万朵花儿沉甸甸的,把枝条都压得弯弯的。彩蝶恋着花儿流连不去,它们在花丛中时时飞舞蹁跹。黄莺也对着春花自在地歌唱,那‘恰恰’的声音,多么娇软婉转!”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这首诗有这样一段分析:“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此常出现拗句。……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转。‘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啼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段分析,不仅解释了“恰恰”的含意,而且道出了“恰恰”与“时时”形成对仗的好处。

段平老师根据《训诂学》一书中的解释,认为“恰恰”应训为频繁、时时,也是有理有据的,不妨可视为学术争鸣中的一家之言。但我认为,对小学生讲,只要教材上说得合理的,就应以教材为依据,不必引进他说。

摘自《小学语文教师》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篇4

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学会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懂得每个生字的意思,学会写这些字。

2、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美景,受到美好景致的感染。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引导同学通过诗的文字想象画面,读出诗歌展示的美景和自身的喜悦之情。

教学准备:

反映古诗美景的教学挂图。(学习课外收集杜甫资料。)

公开课教案:

教学效果

一、激趣导入,开启同学想象思维的大门

1、同学们,以前俺们已经通过课内课外接触了不少古诗,这些古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富于感情,脍炙人口,给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画面。读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俺们的头脑中就会展开一幅美景:两岸青山相对耸立,江水与天相接的远处,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缓缓飘移过来。

2、请同学们自身回忆曾经读背过的古诗,口中吟诵诗句,头脑中想象诗所描写的画面。

3、抽2~3名同学背古诗句。再用自身的语言描述一下诗句所展示的画面。

二、学习本课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1出示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2教师范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字典注意读正确。

3 重点解决“倚yǐ”的读音。注意“簇”字的读音。

4读诵这首诗。

5理解本诗意思。

(1)解题: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60年在成都时所作。同学们收集了杜甫的相关生平,能在班上将`你收集的资料交流交流吗?

(2)同学交流杜甫生平资料。

(3)教师归纳介绍:杜甫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来到了成都,建起草堂,有了自身的住所,感到十分欣慰。春暖花开,他独自沿江散步,看到江畔的美丽景色,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题目中的“江”,指成都的锦江,“寻花”是赏花的意思。

(4)理解诗的第一、二行。

①同学借助预习,理解“黄师塔”、“江水东”。

②让同学用自身的语言,叙述诗的一、二行所描写的景象。

③教师归纳小结这两行诗的`大意:在黄师塔前,锦江水向东流去,和煦的春光加上暖烘烘的微风,让人感觉困倦。

(5)理解本诗的三、四行。

①理解“无主”的意思。

②师生一起交流第三、四行诗的大意:不知是谁家的一簇桃花开得十分艳丽,让人不知是欣赏深红色的好呢,还是欣赏浅红色的好。

(6)引导同学美读全诗。

①展示体现本诗意境的教学挂图,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同学看图听教师朗诵。

②同学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用自身的话简述全诗大意。

③抽同学单个朗读,教师对同学的停顿、节奏相机作指导。

④让全班同学闭眼想象全诗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7)体会诗的感情。

①同学们感觉全诗写出的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作者写赏花,写得花儿艳丽,景致明快,可见其心情怎样?字里行间,看出杜甫对美好春天和江畔美景是一种什么态度?

③引导同学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吟诵全诗。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