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优秀4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优秀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心理健康教育 篇1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活动初步认识和正确区分现实中的自我与理想中的自我;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接受和悅纳自己的适当态度;

3.行为目标:通过参与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接纳自己。

活动形式:活动情境创设、角色扮演

活动对象:七年级年级学生

活动准备:课题黑板 、选票、自测卡、一份小礼物。

活动过程:

一、暖心活动

游戏:《认识红与黑》

目的:助学生进入活动主题

操作:两位学生上台,闭上眼睛,教师分别在学生的鼻子上涂上红点和黑点,让他们猜颜色。面向同学后让同学检查是否正确,最后让两位同学照镜子确认。

二、心灵碰撞:

1、导语:谁没有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谁不为自己编制梦幻般的远大理想?“我要成为科学家”、“我想成为一名宇航员”、“我想当大明星”……这一个个关于自我未来的设想令我们激动和兴奋不已。然而,当我们面对西安市,面对自己的实际条件,会发现达到理想目标的距离似乎是遥不可及的。对此,我们会时而踌躇彷徨,时而痛苦不安。

2、讲述:介绍“信息卡片”中的内容或安排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表演。(建议卡片文字配音)

3、教师引导:

①揭示出初中生所面临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矛盾或冲突。

②指出适度的自我意识矛盾或冲突是个人身心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对于个人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重要的内驱力。

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确的理想自我是扬长避短或取长补短,起结果必定有利于个人的顺利发展;而错误的理想自我则是舍近求远或弃长取短,起记过只能是痛苦和失败。

三、请你参加:

1、活动一:照镜子(心镜)

目的:强化自我认识,简单反思对自己的了解(背景音乐:《少女的祈祷》)

指导语:人对自我的认识,其实就是不断地自我反省。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不断的增进自我了解,而且还能帮助我们知道在哪些方面可以更好的完善自己,对自己的发展大有好处。现在我们做一个活动:照镜子。

这个镜子不是悬在你们的面前,而是藏在你们的心里,叫心镜。

操作:①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头脑中有一面镜子(心镜),你一面照镜子,一面在音乐声中冥想:你看到镜子中的你了吗?镜子中的你是什么样的?镜子中的你是什么表情?漂亮吗?快乐吗?独立吗?人际关系怎样?有哪些优点或优势?还有哪些不足或限制?里面的人需要什么--

②讨论与交流:将你看到的心镜中的“你”和大家一块分享;说一说你对镜子中的你的总体评价是什么?

2、活动二:请在我背上留言

目的:多角度的了解自我,获得客观真实的自我认识。(背景歌曲《爱的罗曼史》。

指导语:刚才我们是自己对自己照镜子,得到的是自画像。但大家发现没有,在镜中我们只能看到我们的正面,模模糊糊地看到我们的侧面,看不清楚我们的背面。也就是说,我们身上存在一些优点或不足,我们自己是不知道的,需要借助别人的眼光来发现。以人为镜子,可以知得失。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叫“他画像”。只有把这两方面信息汇总、整合起来,才能得到一个相对客观、真实的我。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别人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呢?下面我们的活动是:请在我背上留言。

操作:

①每一人一张,在纸的最上面写下自己的姓名,互相帮助用大头针把纸固定到自己的后背上,然后在同学的后背上写留言,可以在教师内走动。留言过程中,同学们不能说话,要用非语言形式进行交流,留言内容是你对这个人的认识,包括优点、缺点以及建议(写出个人风格),开可以写上自己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不用记名,知道活动结束后才可以把纸揭下来。大家都希望能得到真实中肯的评价和建议,那我们来个“合约”:本着真诚、客观、负责的态度对待这个活动,好吗?(一段时间以后,请大家坐下,取下背上的白纸)

②讨论与交流:教师:看别人给自己写了什么。思考:你对自己的评价和别人眼中的你是否一致?哪些方面比较相同,哪些方面有很大差异?为什么会出现不一致?它是你认知的“盲点”吗?(确实是你自己过去没有察觉的一些内容)这些“盲点”内容你自己认可吗?(有些可能是同学误解了你,有些可能无法确定。如果你无法确定,请再用一周的时间尝试进一步求证。)通过这次自我探索之旅,并通过我们师生间的双向互动交流,相信大家对自己有了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参加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请几位特别有感触的同学同全班一块分享他的想法。)

四、体验领悟:

1、活动一:我是谁?

目的: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个体认识自己的一般情况和达到的实际水平。

操作:5分钟写出浮现在脑海中的一一答案。

教师点评参考:

①能写出9~10个答案,属于正常范围;如少于7个,则可能是过分压抑自己。对这类学生要注意多鼓励,并给予更多的表现机会。

②主客观评价都有,属于平衡型;如明显偏向于主观或客观,则为不平衡型。对后者要知道其对自我进行客观分析和认识。

③答案内容涉及未来,说明有理想和抱负;反之,说明尚无明确的理想和抱负。对后者要注意引导,帮助提高其“抱负水平”。

2、活动二:根据四幅图画进行角色表演。

目的:通过观看表演和同学讨论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态度接纳自己。

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

① 每位同学各模仿一幅画中的。人物表演,可随意发挥。

② 大家共同讨论,说明应采取什么样的适当态度来接纳自己。

图解参考:A:自我封闭;B:怨天尤人;C:盲目自大;D:狭隘自卑。

归纳小结:

接受自己和悦纳自己的适当态度是:扩展自己的生活范围,多接触一些不同的人或事物,多积累一些新的经验;学会诚实、坦然地检讨集资的得失,应避免对挫折做概括化的反映;确立符合自身情况的“抱负水平”,应使其体现在个人的特长上;学会比较客观地或准确地与别人进行比较,要适当考虑个人生活背景的差异,以及个人身心发展的差异。

五、收获园:活动总结

同学们,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正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我们平时不断的努力。如果我们平时能有意识地对自我进行分析,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既知道自己的优点是什么,并因此感到自豪和自信,也了解自己的缺点何在,且不会因为自己的圈点而否定自己。充分地利用自己的有时,有意识地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们就能更好的发展自我。衷心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日字里共同努力,进一步“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为自己的腾飞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识记:心理品质的锻炼方法。

2、理解:培养锻炼心理品质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目标教学法为主。

课前准备:

投影仪、小黑板、教学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认定目标:

师生共同认定教学目标,并注意强调重点和难点问题。

(二)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不健康心理对青少年成长有害。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个性趋于完善。除了环境和教育的因素之外,它更是个人锻炼的结果。锻炼心理品质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它可使心理不健康的同学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它可使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同学继续保持和一进步提高。那和如何锻炼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问题。

(三)达标教学:

四、塑造良好道德、培育健康心理

了解和认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塑造良好道德、培育健康心理。不完全了解自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高估价自己。这种人以为自己处处比别人强,一旦别人超过自己,就产生嫉妒心理,因而适应环境能力较差,易出现心情沮丧、牢骚满腹而导致身心疾病。二是过低估价自己。这种人在人际交往中常有羞怯、畏缩的表现,有自卑心理的人对外界的反应十分敏感,容易接受消极暗示。长期的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极大。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2、要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

(1)多读好书,优化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

活动:请每人写出三条读书的益处。写完后交流。

书:用生动、具体、感人的艺术形象去反映生活,以潜移默化的力量去感染、鼓舞和教育人。书:给我们知识,书给我们力量,书给我们享受,书与我们的心灵相通,激励人们树立进取精神。读书使人受益匪浅。在读书中要注意“广读书、读好书、记笔记”等。

(2)参加社会活动,锻炼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板书)

我们是学生,平时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学校、家庭,不了解社会。只有走出校门,多参加社会活动,扩展视野,才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参加社会活动中,会更多地感受到社会中的“真、善、美”,也会更痛恨“假、恶、丑”,心理承受能力会增强。所以要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锻炼心理品质。

(3)参加美育活动,陶冶道德情操和加强品格修养。

(活动:请同学思考问题:“音乐、美术、书法、棋类、体育等活动,你最喜欢哪种?它对陶冶性情起什么作用?”)

这些活动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可以修身养性,排解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今后我们要多参加美育活动,塑造健康的心理。

此外,我们经常亲近大自然,有益心理健康。走进大自然,使自己与其融为一体,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博大、有序、神奇和多彩。大自然使人心情舒畅,心胸开阔,情绪放松,精神振奋。在大自然中还常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在锻炼心理品质的时候,努力去亲近它,效果奇特。在生活中我们要增强环保意识,让大自然更加绚丽多彩。

活动:观看风景画,看后谈感受。

(四)达标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人锻炼心理品质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锻炼心理品质。了解自己心理特点的方法有比较法、他人评价法、心理测试法。锻炼心理品质是了解自己心理特点的目的。锻炼心理品质的途径有读好书、参加社会活动、美育活动、亲近大自然等。每个人可针对自己的特点和具体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了解自己,锻炼自己心理品质,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五)达标练习:

(1)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有哪些方法?你用过哪些?感受如何?

(2)锻炼心理品质有哪些方法?你常用哪种方法?对你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什么作用?

(六)作业:完成黑板上的习题。

(七)板书计划:略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篇3

教育目标:

1、使学生识别和分析不良诱惑的危害,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

2、掌握预防艾滋病、黄毒等相关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热爱生活,遵纪守法,意志坚定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3、养成良好的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理智面对和战胜诱惑,提升生命质量,拥有人生最美的轨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抵御不良诱惑的重要性;使学生真正掌握抵御不良诱惑的方法,运用战胜诱惑的方法,逐步形成自我控制和抵抗诱惑的能力。

2、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态度、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不良诱惑的干扰,避免其对自己的伤害。

教学方法:讨论法、心理自述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1课时

2、教学准备:课前播放歌曲《初雪》;

3、教学过程:

(1)根据心灵故事,让学生讨论诱惑对自身的危害以及面对不良诱惑时应采取的应对方法。

(2)应对不良诱惑的建议:

①后果联想抵制诱惑;

②请求他人帮助;

③避开不良诱惑;

④婉言谢绝朋友,提高自制能力。

(3)进行艾滋病的知识竞赛。

(4)青少年性犯罪的成因分析:社会环境、个人因素、家庭因素、校园因素等。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篇4

一、活动名称:“朋友一生一起走”心理主题班会策划案

二、活动主题:朋友一生一起走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地点:xxx

五、活动方式和内容:

1、采取心理小游戏的方式和续演心理情景剧,彼此相辅相成将现实的题目演绎出来并让大家一起解决,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增强班级凝聚力,心理辅导员和班主任的点评更能让同学们从本次活动中感受到朋友的重要性。

2、活动总结和评价

六、设计思路和活动亮点:

本次活动以续演心理情景剧为主,小游戏为辅,环环相扣,将现实中的题目专心理情景剧的方式表现出来,再以小游戏的方式给同学们以启发。本次活动将具有认可度的心理咨询这一元素融进到本次活动,即本次活动心理辅导员和班主任也投进到整个活动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让同学们明白朋友的重要性和体会到本次活动的意义。

七、实施条件:

1、天气适宜,宽敞大教室布置的很温馨,同学们心理状态都在一个很好的时期。

2、时间把握的恰到好处,同学们都有时间来参与,还有班主任和心理辅导员的参加,同学们的参与度很高。

3、预备好小奖品以及活动所需的各种道具

4、心理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指导让本次活动能够更好的开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