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舞记》教案范文【优秀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观舞记》教案范文【优秀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观舞记》教案 篇1

一、导入 :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观舞记],大家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冰心观看------

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表演印度舞后的记录。大家都看过舞蹈表演,你能谈谈你印象最深的舞蹈表演吗?(大家可先说给旁边的同学听)

叫一两位同学来说说看,听了大家的描述,我们不能够马上在头脑中展现这个舞蹈的场面。这是因为我们的语言表达太贫乏了。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冰心奶奶是如何描绘的。

二、感悟课文:

冰心奶奶在文章中运用了一些大家还未掌握的生词,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看大家的词汇量怎样?(大屏幕上显示生词)会读的同学就直接读出来,让老师知道你已经掌握了。

接下来,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读课文,想想你能感悟到课文的美吗?感悟到了,可以先告诉旁边的同学,等大家都感悟到了,我们互相交流、互相分享。

(学生自由回答)

1、秀丽的面庞,能说出万千种话的长眉、眼睛。。。。。。写出了演员的人美。

2、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写出了卡拉玛姐妹的人美、服饰美、动作美等。

3、我们看她忽而。。。。。。。运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神态的`多变,舞姿的优美。

4、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用莲花的瓣颤来表现细微的动作。。。。。

从这些语句中,我们能感受到卡拉玛姐妹的舞姿确实很美,当然没有冰心的描写,我们也不可能欣赏到,那么老师就有一个疑问,怎样才能将演员精彩的表演描写下来,使没有看过演出的人也能从语言中感受到美?请大家讨论一下,并总结归纳出几点来。由组长作汇报。

三、拓展延伸:

除了大家说的这些之外,还有好多方法,我们就从一些艺术作品中再来感悟一下。想一想,我们还可以学到哪些语言运用的技巧。(自由读,每段请一至两位同学来说说看)

四、拓展演练: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舞蹈,并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看谁的描绘最好。要注意。。。。。。

五、总结归纳;

其实张艺谋确实是一位很有艺术修养的导演。今天我们在看他的[十面埋伏],大家有没有感到和以前自己看时不一样,你能说出不一样在哪里吗?(生回答)

总结: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惊喜地发现大家的审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能力的提高是需要知识的积累的,在此老师给大家提三点要求。。。。。最后,老师更希望大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活的大舞台中,展现出人生的绚丽多彩!再见!

冰心《观舞记》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欣赏文章精彩的描写,感受舞蹈的神韵及舞者的精湛技艺

2.学习本文对舞蹈艺术的描写技巧

3.初步了解民族文化,培养艺术情趣

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精彩的描写,感受舞蹈的神韵及舞者的精湛技艺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对舞蹈艺术的描写技巧

课前准备:

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熟读课文,查资料,了解我国的民族艺术及其各种形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文章精彩的描写,感受舞蹈的神韵及舞者的精湛技艺

2.初步了解民族文化,培养艺术情趣

导入:欣赏一段印度舞

舞蹈精彩吗?用几句话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舞蹈。(找5-6个学生回答)我们发现用语言来表现所看到的这么精彩的舞蹈好像显得太贫乏了传达不出舞蹈的神韵,那现在我们来看冰心这篇《观舞记》看看她是怎样来写舞蹈的。

一、整体感知(直观的感受卡拉玛姐妹精彩的舞蹈)

1.提示: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冰心看到的是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的舞蹈,那冰心在文章里一开始就直接描写了他们的舞蹈吗?

齐读1—10段,看看这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冰心看了舞蹈后的感受,用她的感受来做铺垫,突出舞蹈非常精湛,难以用语言描述。

2.过渡:舞蹈到底怎样精湛呢,我们通过冰心的精彩的描写来感受一下

齐读11—18段

二、研读赏析

1.你能从冰心的哪些描写当中感受到卡拉玛姐妹的表演非常精湛?把这些句子画出来,读一读,解释一下她精湛的表演表现在哪儿?(3—5分钟的时间画出句子,读熟练,然后四人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总结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特点:出场光艳、物资曼妙、神情丰富、心灵之舞(结合句子“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的理解)、具有宗教色彩和民族特色(舞台的背景)——“飞动的美”

2.理解句子“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入地生根。”(四人一组讨论)

明确:所有优秀的艺术都是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会这样美妙动人。

三、拓展延伸

你能举出咱们民族有民族特色的一些艺术形式吗?

点拨:民族音乐、民族舞蹈、书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本文对舞蹈艺术的描写技巧

一、写作技巧探究

小组讨论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舞蹈的?(提示:从描写的结构顺序、语言等方面)

明确:

结构顺序上:首先写舞蹈的氛围、背景

接着写出场的整体印象

然后概括的写服饰、动作、舞蹈的大体内容

最后详细的描写神态、动作(抓住神韵,通过动作神态表现情绪、舞者的心灵,传达舞蹈的意境)

语言上:大量使用比喻、排比(找出例句,说一说作用)

二、拓展研讨

将本文与《安塞腰鼓》比较一下,在舞蹈风格上、写作上有什么异同?

明确:

风格上:《安》阳刚粗犷西北民族豪放

《观》柔美印度民族的宗教色彩

舞蹈风格的不同是因为源自于不同的民族土地和文化,表现的是不同的民族风格

写作上:同:大量使用排比、比喻

异:《安》更注重于写出人物的感受、联想

《观》注重表现舞蹈本身

三、小练笔

欣赏杨丽萍的《雀之灵》

1.讨论养丽萍舞蹈的总特点

2.写一篇观舞记

课后记:

舞蹈是看的艺术,而文学作品就需要去读,读出文中描写的舞蹈的艺术,所以这篇文章的重点还是放在对文章精彩描写的品读上。

由欣赏别人对舞蹈的描写我想到了让学生也进行一下舞蹈的描写训练,所以有了第二课时的安排。在进行写作指导时我想我只注重了文章的整体结构的指导,而忽略了两个方面。

一是对于修辞方法的讲解有些一带而过,没有深入的去理解每一种修辞方法使用的效果和好处。二是忽略了对舞蹈蕴含的文化内涵的介绍。这个应该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者教师的介绍来进行解决。因为民族舞蹈很重要的一个精神就是其文化内涵,这也是学生在描写中应尝试着进行渗透的。

课前准备: 篇3

教师、学生利用VCD 、DVD 搜集一些印度舞蹈、中国舞蹈,做好上课准备。学生预习课

文。

结束语: 篇4

作者多处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多角度描绘了卡拉马姐妹二人精湛的舞艺,这舞蹈是心灵之舞,而这心灵之舞又植根于本民族深远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希望大家细细品味,多渠道的去接触、吸收、借鉴优秀的外国文化,从中得到精神的滋养。同时也要学习大师的高超语言技巧,去描述生活中精彩的画面。

教学目标: 篇5

1、通过品读课文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2、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3、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丰富文化素养。

《观舞记》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4.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本文是当代散文中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的绝妙佳作,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与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在朗读中学生不仅能品味揣摩到文字的美,也可掌握一些生字词的音、形,故确立第一、二个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要以发展学生主体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宗旨,故确立第三个教学目标。外国优秀的文化是人类进步、文明的精神财富。应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故确立第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优美生动的描写舞蹈艺术的语言。?

难点: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2.师生上网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没有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录音机、磁带(轻音乐)、录像机(带)、投影仪。?

设计思路

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而初一正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教师的引导还很必要。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可创设特定的情境,以朗读作品中最富表现力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语言为“切入口”,逐步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获得自己的人生启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杨丽萍的《孔雀舞》。)?

师:请同学们用心欣赏这段舞蹈,然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鼓励。)

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时,却似乎捉襟见肘,为语言的匮乏而苦恼,但大家别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老人的《观舞记》,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会有许多收获的。?

(能否开个好头,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有声有色的画面,能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语的设疑,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冰心会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舞蹈艺术呢?这样学生就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开始本课的学习。)?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时以轻音乐陪衬。)

朗读后谈初读体会,各抒己见,教师不要作硬性评定。?

思考问题:此文是写给谁的?作者为何要送给他们

由此问引出:姐妹舞蹈之“美”。

《观舞记》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读感悟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2、师生上网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设想】

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教师的引导很有必要。因此我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创造教学情境,以朗读作品中最富表现力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语言为“切入口”,逐步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协作的精神,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做,以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付诸实践贯穿课堂始终。对学生多给予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对学好语文更有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印度舞蹈)

1、请同学们用心欣赏这段舞蹈,然后说说你们的感受。(引导观察舞蹈演员的动作、服装等方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鼓励。)

生:这种舞蹈的动作十分优美、欢快,活力四射。

生:演员的动作整齐,十分和谐。

生:手臂非常灵活。时而优柔婉转,表现出一种柔和;时而刚劲有力,表现出一种生机。

生:身上的服饰很华丽,穿在身上显得无比动人。

2、过渡:同学们讲得都很好。但是如果我们没有看过这段舞蹈而单凭同学们的描述,我们还是很难相象出印度舞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的语言在这样的舞蹈面前显得有些空洞。但大家别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老人的《观舞记》,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会有许多收获的。

(能否开个好头,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有声有色的画面,能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语的设疑,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冰心会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舞蹈艺术呢?这样学生就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开始本课的学习)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时以轻音乐陪衬。

2、朗读后谈初读体会,各抒己见,教师不要作硬性评定。

3、思考问题:此文是写给谁的?作者为何要送给他们?(由此问引出:姐妹舞蹈之“美”。)

(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本文语言质朴、明朗而优美蕴含着深厚的感情,轻声朗读比大声朗读或默读更容易让学生入境,获得丰富的真实感受。各抒己见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激起主动说话的欲望。音乐的陪衬熏陶,如催化剂一般,渲染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三、品读课文,赏析揣摩

1、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能否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飞动。)

2、这种美在文中哪些具体语段得到生动的描绘?(16、17、18三个自然段。)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然后指名一位朗读能力强的学生示范读16自然段,接下来男女生分角色读17、18自然段。初一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分角色朗读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朗读的语感。)

3、此时此刻,让你对这三个自然段作一个选择,你最喜欢哪一自然段?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文中16自然段。“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在这句话中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对卡拉玛姐妹的外貌、衣饰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她的眉毛是修长的,眼睛非常有神、充满灵性,加上漂亮的衣饰,非常吸引人。

生:我也喜欢文中16自然段。在这段话中,作者不仅对卡拉玛姐妹的外貌、衣饰进行了描写,同时还细致刻画了她的动作,这才是舞蹈的灵魂。她优美的动作与铃声的完美配合,正如作者所说“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生:我喜欢文中17自然段。因为它写出了卡拉玛姐妹神情的多变,舞姿的优美。如“颦蹙”“粲然”“娇羞”“嗔视”,丰富的表情显示出她们舞蹈技艺的精湛。同时,在句式上采用排比句的形式,使语句读起来很有韵味。

生:我喜欢18自然段。这一段也是一个排比句,这段话中的词语用得非常生动贴切。如“花开瓣颤”,“疾走惊跃”,“高视阔步”。它还用比喻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特点,以及卡拉玛姐妹高超的舞蹈技艺。

引导:

⑴这段文章中哪个句子最能表现印度舞蹈的美?“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的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⑵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其余同学闭上眼睛听同学想像舞蹈情景。

⑶结合画面同学口头描述想像的情景。

⑷齐读第18段。

……

(扣住文中的重点语段,引导学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鉴赏美表达美。在师生的互动中,学生的情绪进一步高涨,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产生更多的心得,朗读时感情就更充沛、真挚。整个过程始终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得提升审判品味。)

4、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能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⑴生问: “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这不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吗?

生答:因为好的舞蹈不仅要动作美,还要心灵的完全投入,使自己也成为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才能达到美的境界。

生答:卡拉玛姐妹已经在自己的舞蹈中陶醉了,她们太专注了,以至于忘怀了观众,但这决不是对观众的不尊重;相反,正因为尊重所以才专注。

⑵生问:“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在作者观看时,既然看不懂,为什么会起共鸣?

生答:我们看不懂的是舞蹈背后的故事,但是卡拉玛姐妹高超的舞技,让人可以感受到一切悲欢离合,让观众随舞蹈的起伏而起伏,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⑶生问:文中为什么有这么多“假如”?

生答:因为作者认为自己仅为一名作家很渺小,她想尝试所有的职业。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表现美的,作者想尽一切可能,来形容卡拉玛姐妹舞蹈的优美。

生答:因为作者觉得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实在太美了,但自己贫乏的文字又不能描绘得那么好,她想从多方面来描绘舞蹈的美,说明作者非常想把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美描绘得淋漓尽致。

⑷生问:作者为什么只描写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动作,为什么不描写观众?

生答:因为作者完全被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吸引,根本没有注意到观众的反应。从侧面写出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精彩。

⑸生问:舞蹈是一种娱乐,为什么这次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生答:卡拉玛姐妹对于观众很尊重,所以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生答:因为印度舞是印度的传统文化之一,表示着对印度古老文化的尊重,所以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明确:这是一种宗教舞蹈。)

⑹生问:我心中的“咿呀”指的是什么?

生答:作者想要用语言来形容,但她认为太美了,想不出怎样表达,所以变成了“咿呀”。

生答:作者对卡拉玛姐妹舞蹈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⑺生问:为什么开头作者说“难以形容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文中也说“我实在描写不出”,文章作者对卡拉玛姐妹舞蹈的描写却又生动形象,请问矛盾吗?

生答: 不矛盾 ,因为作者认为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实在太美了,她认为自己贫乏的语言不能表现出她的美,只能尽力,所以不矛盾。

生答:不矛盾,文章作者对于卡拉玛姐妹舞蹈的描写却又生动形象,实指卡拉玛姐妹的神态。而“我实在描写不出”实指心灵的舞蹈,真正的舞蹈。

⑻生问:第19小节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为什么看了她们的舞蹈会体会到她们的文化?印度文化有什么特点?

(这道题较难,教师要加以引导。)

首先,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以,“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其次,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优美动人。

(在课上,通过讨论解决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真正使课前、课堂、课后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付诸实践,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迁移拓展,课堂延伸

1、这篇文章的文字很优美,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能否结合自己的感受或学习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冰心奶奶能写出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那样打动人心?

我个人认为,冰心老人之所以能写出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首先可能是她从小就对文学怀有极大的兴趣,观察或写作时能全身心地投入。

其次是她在文学以及其他方面坚持不懈的学习,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吸取了许多宝贵的养料。

三是由于她的勤奋。从她十几岁开始发表文章到她逝世,一直笔耕不辍,坚持写作近八十年。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2、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的声响的话,那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请问同学们我们中国有这样的舞蹈吗?能否举例?为什么她们的舞蹈也是心灵之舞?

(如杨丽萍的《孔雀舞》、黄豆豆的《丰收》等。明确:他们的舞蹈是整个身心的投入。杨丽萍的舞蹈不仅舞姿优美,而且还让人能感受到中国女性的美丽和温柔。黄豆豆的舞蹈,让人感受到中国男儿强壮的体魄和力量,感受到中华男儿坚强不屈的精神。)

3、讨论回答后,欣赏杨丽萍的舞蹈《雀之灵》。(做到随学随练,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学习冰心奶奶,用精致的形容词、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去描绘生活美,来表现自己所看见的和所想到的,哪怕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段文字都行。──谁先写好,谁就优先展示他的劳动成果。

生:在柔和的灯光、柔美的音乐包围下,舞蹈大师杨莉萍在尽情地展示她那梦幻般的舞姿。在我看来,她在举手投足间,把孔雀的灵韵刻画得淋漓尽致。她的每一个手势,每一个跳步,每一个转动都出自于对生命的喜悦。比风更轻,比梦更美,比云更柔软,比幻想更动人。长裙之上,星点密布,衣衫动处,飘飘欲仙。我仿佛有被携去雀仙园之感,身体已不复存在,唯有灵魂浮游在缥缈的天空。

生:那柔美的旋律在耳边轻盈地回荡。一只柔美的孔雀在那儿旋转着高雅的身躯。两只手在那儿不断摆动,如同一只展翅的海鸥,在那儿与一种力量搏斗,站起来了,手指在头顶上灵巧地摆动着,舞者把柔韧的美带给了我们,也把那颗信念的种子,吹进了我的心中……婀娜的舞姿,柔美的臂膀,高傲的气势,在我的眼前回荡。

生:像一朵白云在人眼前缓缓飘过,高贵的气质让人眼睛一亮,我们立刻就被舞蹈大师杨莉萍拉入了梦幻般的舞蹈境界。优美动听的音乐瞬间响起,一只高贵的“孔雀”开始翩翩起舞。“孔雀”美丽的姿态,如一朵娇嫩的蓓蕾,在阳光下绽放。一阵柔韧的蠕动,时而缓慢,时而轻快,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如风似水,修长的手指灵活的变换着。孔雀的美态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你已无法转开目光,一只美丽幽雅的孔雀已深深刻入了你的心里。这就是美,自然,和谐,如微风拂过你的面庞。

(教是为了不教,学就是为了会用。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有了感悟再来动笔写,就能真正让知识成为自己思考的结晶。)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从卡拉玛姐妹到美丽的孔雀舞,心灵一次次受到美的洗礼。艺术的美,让我们心驰神往;借助语言再现艺术,更是让我们得到语言和舞蹈的双重享受。美的文章,让我们沉浸于字里行间,流连于书香文字。让我们再次回到文章,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背会它。

六、课后作业

1、修改课堂内的这段描写,并把它写在综合本上。

2、教后感:

朗读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领略到文章的音乐美。我们知道音乐是以其特有的节奏旋律来打动人心,感染听众,从而显示艺术魅力的。好的音乐,总给人余韵袅袅,绕梁三日的美感。好的文章也是如此。学生也只有通过恰当地朗读,才能感受到文章的旋律美。

在《观舞记》这篇散文中,冰心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准确的词语,优美的文字,朗读它们,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贯穿于文章中,有效地增强了文章的美感。

通过个别朗读,分组朗读,齐读,自由朗读,表情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到冰心散文所具有的音乐美。特别是17自然段的表情朗读。不仅让学生读出音调的抑扬顿挫,同时还要表现出面部喜怒哀乐。批情人文,情随声出,其声琅琅,其乐融融。

【相关链接】

1、艾青的诗歌《给乌兰诺娃》,这也是作者在欣赏了一场优美的舞蹈表演后的所思所感。

2、再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选段,看看他怎样用语言来描绘音乐的美。

《观舞记》教案 篇8

一、导入:

舞蹈是一门艺术,是最为优美的肢体语言,是难描的画,是心灵的诗。舞蹈的最高境界莫过于让完全不同的人产生情感的共鸣。让我们跟随冰心女士一起来领略印度舞蹈艺术的神奇魅力。

二、教学铺垫

1、作者简介: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诗人,福建长乐人。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我们曾学过她的《荷叶 母亲》。

2、关于印度舞蹈

印度是公认的世界传统舞蹈的发祥地。印度传统舞蹈有四大流派,而“婆罗多舞”是最古老的古典舞蹈。舞者衣裙华丽,姿态优美,头戴半圆形花环,耳环和鼻饰闪烁,光彩照人,演员的手、眼、身、脚、步严密配合,面部表情喜怒哀乐瞬息万变。

(配合多媒体图片讲解) (视频播放印度舞蹈)

三、解读文本

带着发现的眼光寻美

请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一次观赏印度舞蹈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古老的印度舞蹈的向往之情。(引出“飞动”一词)

全文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飞动”的美?

活动一:请用“卡拉玛姐妹的 美 ,美在 …… ”说话。

例: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的氛围美,美在“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有一种宗教氛围,具有鲜明的印度特色。

明确:

卡拉玛姐妹的面貌美,美在“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有一种妩媚之情在眉目间展现,未舞先有情。

卡拉玛姐妹的服饰美,美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有一种柔媚而娇美。

卡拉玛姐妹的舞姿美,美在“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 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有一种飞动的美。

卡拉玛。拉希曼的神态美,美在“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神采飞扬的舞姿表现故事的悲欢离合。

卡拉玛姐妹的动作美,美在“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舞技的高超在这动作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活动二:师生串读“飞动的美”。

老师读:卡拉玛姐妹的 美,学生读:美在……

过渡语:接下来让我们用声音来再现这优美舞蹈中的视觉形象。

四、品读课文

带着欣赏的眼光读美

语段一: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 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 用他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 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歌里的悲欢离合。

指导朗读:

长眉,妙目,手指,腰肢,花朵,褶裙,舞步,铃声要重读,以强调印度舞蹈的着眼点,使观众懂得欣赏。“轻云”要读得轻柔,舒缓。“旋风”要读得迅捷,果断。

语段二: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 ;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

指导朗读:

动作和修饰语都需要停顿,注重情感的流露,读双眉颦蹙我们也应该紧皱双眉,读笑颊粲然我们也应该笑容满面,随着舞姿的变幻多姿,我们的朗读也要随机应变。

语段三: 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指导朗读:(请学生上台表演)

莲花的花开瓣颤,可读出微微的颤音,.显出莲花的娇嫩,小鹿的疾走惊跃,可以处理的稍快些,加快语速。,突出小鹿的灵动。孔雀的高视阔步,可故意延长。“高”和“阔”,突出孔雀的骄傲。

过度语:舞蹈艺术着重通过视觉和听觉给人以感受,如果用语言来表现,则需要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冰心女士果然令人佩服。

小结:语言特色

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引起读者的想象 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享受。

五、疑难解惑

带着探究的眼光悟读

1、在文章的开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假如”?

——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运用排比,从舞姿、眉宇、服饰、舞步、佩带和身形几个方面表现这惊人的舞蹈艺术,与后文的内容相照应。

活动四:请从不同的角度来续写一个句子。

假如我是一个……

2、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3、怎样理解“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这句话?

——艺术的交流,能增强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直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会这样美妙动人。

六、感悟升华

带着收获的眼光说美

欣赏完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领略了冰心女士高超的语言技巧,请用一句说说学习本文后的感受。

提示:可从语言、艺术感受来说说。

结束语

艺术的确能震撼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素养,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视野的开阔,艺术不仅需要我们欣赏,我想更需要我们去创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