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案范文(最新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教学教案范文(最新10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教学教案 篇1

Lesson93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句型:Itsquiteaniceelephant.

(2)初步学习过去进行时态的用法。

2.能力目标

能够用过去进行时准确表达过去某个时刻正在进行的动作。

二、教具

录音机;一组图片,画有人物和动作,如:打篮球、跑步、唱歌、写作业等,并标有具体的过去时间。如:8:30yesterdaymorning等。

三、课堂教学设计

1.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分别做出扫地、读书、写字等动作。教师依次提问:

T:Whatareyoudoing?

S1:Imsweepingthefloor.

S2:Imreadingabook.

S3:Imwriting.

教师手指这三位同学,依次问大家:

T:Whatishe/shedoing?

学生按照实际情景,依次答出:

Ss:Heissweepingthefloor.Sheisreadingabook.Heiswriting.

教师要求全班将三个人的动作分别记清楚。

2.复习值日生报告

教师可继续要求学生就所学科目提出看法,并就他人看法表示同意或不同意。

3.就刚才三位同学的动作,向全班提问:Whatwas×××doingwhenIcamein?

重复两至三遍,板书这个句式,用彩色粉笔标出was,启发大家猜测句子的含义,并引导全班回答:

Hewassweepingthefloor.Shewasreadingabook.Hewaswriting.

板书上述三个答句,启发学生观察谓语部分的变化,并简要介绍一下过去进行时态所表示的含义。

4.打开书,借助课文插图教授本课词汇,反复练习。

5.两人一组,练习课文第1部分问答。请几组说出自己的答案。教师讲评。

6.合上书。准备放课文第2部分录音。教师给出听前提问(Pre-readingquestions):

WhatisLiLeidoing?

放录音一遍,学生回答问题。

7.指导学生两人一组做课文第3部分练习。教师先与一位程度较好的学生表演以下对话:

T:WhatwasLiLeidoingwhentheteachercamein?

S:Hewasdrawingapicture.

T:Whatwashedrawing?

S:Hewasdrawingahorse.

T:Whatwasheusing?

S:Hewasusingchalk.

T:Wherewashedrawing?

S:Hewasdrawingontheblackboard.

全班两人一组,就Meimei及thetwins进行内容相似的问答练习,请几组同学表演。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就上面的人物及活动与学生进行问答练习。

8.教师解释课文难句(见难点讲解)。

9.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短语,练习朗读本课对话;2)完成练习册习题。

四、难点讲解

Butpleasedontplaywithmychalk.但是请不要玩粉笔。

句中的play是不及物动词,意思是:玩,玩耍。例如:Letsplaytogether.让我们一起玩吧。

play还可作为及物动词,有“参加游戏、玩球、扮演、弹琴”等意思。例如:

1)Thechildrenareplayingbasketballoverthere.孩子们正在那边打篮球呢。

2)Letsplaydoctorsandnurses.让我们扮演医生和护士。

教学教案 篇2

关键词: 教案编写 双案 学案

传统的数学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教给学生数学知识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教师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是解题的机器,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调整了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采用“双案”教学的方式,努力使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双案”教学包括“学案导学”和“教案教学”两部分。“学案”是建立在教案的基础之上的,根据学生对学案的完成情况的不同,教案要随之修改。教案设计了一节课要讲什么、怎么讲。教案是指导学案上要体现哪些内容,以什么形式体现,体现到什么深度。学案发给学生后,课前或课上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反馈信息后再对教案进行修改。所以“双案”教学的效果,直接受教案如何编写、如何修改的影响,教案的编写是“双案”教学的灵魂。

一、通常情况下教案编写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学对象状况分析不够

教案是老师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的预设,但在传统的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分析具有片面性,不具有针对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本节课对学生来说的难点只是个假想,学生对与本课程有关的一些相关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对教师编写的教案的实际接受、和本节课对不同的学生来说的学习难点是没有办法体现和分析出来的,因而形不成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二)不能形成动态的方案

传统的教案只是形成的教案是静态的文本,没把它当做动态方案。教案只局限于课前,关于教学的思考与调整没有在课前、课中、课后不断进行,教师的教学记录与修正也没有不断进行,只把课前教案编制当做教学设计的完结,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准绳,导致教案价值的部分丧失。

(三)课堂利用率不高

传统教案由于课前大部分学生会出现的问题都是教师预设的,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控的内容较多,并且可能造成学生会的内容花费的时间过多,而学生模糊的知识却没有太多的时间讲解,从而影响教学难点的突破。

(四)不能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传统的教案由于对课堂的情况没有预见性,因此不能很好地设计学生活动,对实现学生为主体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双案教学法下的教案编写过程

“教案”,应是一个指导性的动态方案,是教师教学的“教案”学生学习的“学案”的复合体。针对以上传统教案中存在的问题,双案教学采用以下几个阶段编写教案,提高教案的实用性。

(一)作好教学内容分析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首先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理解教学大纲对学科内容安排的意图,知道所要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领会要经历哪些过程、形成什么样的技能和态度。其次,在理解教学大纲的情况下,精心挑选合适的教材和相应的参考资料,分析整个教材,摸清教材的编写意图,了解章节安排顺序和特点,明确各部分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教材的结构和体系,对教材有一个总体认识。再次,对具体授课的小节作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寻找解决重、难点的策略,对内容中自己的生疏部分做精心准备。最后,分析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所具有的初始状态,了解学生的准备状况,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此阶段对学生的了解是教师根据学生对前面知识的学习情况预设的,与传统教案相同。

(二)通过学案确定教学目标

由于学案的设计中已经设计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基本与大纲要求一致;与本节有关的基本知识点,包括以前学过的和本节所学的内容;熟悉基本公式、定理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解决的小练习;课上的部分典型例题,也就是教学重点。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讨论完成。教学目标是根据大纲要求,再结合学案中学生完成不好的学习任务精心设计的。它的设计更有针对性,学生自学可以达到的目标在教学目标中就不必提到。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描述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只能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更有助于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三)明确重点、预设难点

教学重点由知识点在教材的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来确定。通常教材中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起核心固定作用,它们是教学的重点;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贯穿全局且具有纽带作用,也是教学的重点;公式、定理的概括过程及其证明思路的探索与发现的思维过程是发展学生关键要素,这也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主要是指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数学思想方法,但是由于每届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同,教师这个阶段只能根据经验预设,需要通过分析学案中的小练习和典型例题进一步修改和补充。

(四)通过学案调整和补充教学重难点

在学案中学生不出错的部分课上可以简单提及,不作为教学重点;学案中学生出错较多的、补充进教学重点。不理解的地方作为教学重点仔细讲解。

(五)根据学案设计教学过程

学生在完成学案的过程中,自己会巩固遗忘的知识点,这样的知识点课堂上不必再重复,以节省时间。学案的关键是会体现出下面几个问题:(1)哪些基本定义本身学生掌握的不准确。(2)哪些定义、公式本身没问题,而是应用上出错。(3)典型例题中从知识上、解题方法上、解题技巧等方面有哪些问题。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在学案中出现的问题,设计教学过程。

三、双案教学法下的教案的解决的问题

把学案融合到教案设计之中,使教案更有针对性、时效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课堂上注重解决重难点,节省时间,提高了课堂的利用率;通过学案对教案修改、完善使教案的价值得到了完全体现。

总之,“双案”教学模式由重视教法向既重视教法又重视学法转化;由重视教师单动向重视师生互动转化。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更有针对性,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为了很好实现这一目的教案的设计就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双案教学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如何把学案融合到教案的编写中,编写好教案是双案教学的灵魂。

参考文献

[1]王承忠。教案的格式细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2).

[2]刘旭。听课、说课、上课[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教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识记A.关于《彷徨》B.“烟霭”等词语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

D.倒叙手法(复习)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

2.读2——3遍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

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

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后的历史:辛亥革命1911年1919年

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3.以什么为线索

4.这篇小说的叙述的时间跨度有多大,具体地写了哪几个地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5.给你感受最深之处是什么?说一点理由。

6.列出情节提纲

明确:

1.祥林嫂

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

柳妈

(不需很精确,旨在训练学生理清人物关系的能力)

2.倒叙

3.我的见闻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鲁镇卫家山贺家墺

浓缩在旧历的年底的鲁镇由此辐射

短篇小说的时空安排

6.见板书

三、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命运与性格

小说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形象来表现主题,那么她有怎样的命运,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1.简述她的主要生活经历

2.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

“画眼睛”---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

跳读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脸色表黄----生活艰辛

<

说不清---怕负责任的含混之辞

“我”说不清,始终不否定灵魂的有,表现“我”对帮助祥林嫂摆脱封建迷信毫无力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

“我”是具有进步的思想扔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却“软弱”“无能”,没有改良的办法。

教案点评:

1.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强调预习,以免课堂上出现空对空的情形。

2.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有必要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弄清。

3.文章较长,知识点多,要学的东西也多,容易杂乱,拟从三个方面实施教学

A.小说的环境描写

B.人物性格形象

C.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意义

教学教案 篇4

1.测览课文,完成练习一

通过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后,即布置学生阅读“分论”部分。在示范填写练习一“词汇”部分空格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继续完成练习一的其余空格,以达到梳理课文、把握作者主要观点的目的。(答案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2.研读课文,分析论证艺术

有选择地朗读“分论”部分,并作以下分析(仅列要点):

“词汇与文学”一节,从《诗经》的比兴说到杜甫的《秋兴》,再到朱熹的《观书有感》。接着引用《文心雕龙》中有关形象思维的论述,从正面说明词汇与文学的关系。这一部分最后所举明世宗《送毛伯温》诗一例,属于反面论证。

“语音与文学”一节,抓住了古韵和声调这两个特点,以旧体诗、古代骈体文和新诗为例,重点说明了文学作品的抑扬美和回环美。论述之中,作者还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古韵和古代声调的一些基本常识,其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扩大知识面。

“语法与文学”一节,依次谈了“对仗”和一些“特殊语法形式”能够造成语言的整齐美,做到言简意赅。

3.默读课文,点击“总论”部分

在这一个教学环节中,应引导学生分辨“总论”与“分论”的结构关系,明确“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的立论依据。

4.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三,培养迁移运用能力

分析《天净沙·秋思》时,要抓住三个名词句连用、句句押韵、平仄相对相间等特点;讨论《荷塘月色》时,可在叠字的使用、句式的铺排、修辞的选择、节奏的安排、平仄的变化等方面做文章。

(设计B)

教法展示

1.明确重点上课伊始,教师就向学生讲清楚本课文的训练重点:一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二是用学过的文学作品印证作者说的道理,懂得学好语言的重要性;三是积累“抑扬、回环、绝缘、味同嚼蜡、息息相关、言简意赅”等词语。

2.课文扫描引导学生分节朗读课文,概括大意,完成练习一。具体步骤可作如下安排:

第一步:在朗读的时候,弄清“抑扬、回环”等词语的含义。

第二步:与朗读同步进行,概括各节大意。大意要点:①总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②论述形象思维与具体形象的关系;③论述文学作品的抑扬美和回环美;④论述语言的整齐美和言简意赅。

第三步:在概括大意的基础上完成练习一,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尽量找“原文”为答案,力求简洁明了。

3.实践演练对照练习一的答案,仿照课文中的举例,布置学生分组活动,分别为“词汇”“语音”“语法”所谈的“语言手段”(如“多用具体名词”“平仄”“对仗”等)补充一至二个已学过的文学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为加强针对性,收到好效果,教师可用练习三第一则材料(《天净沙·秋思》)作示范。(参考答案:从词汇方面讲,词的前三句各用了三个名词,表现三种事物,让读者体会到一幅游子远在天涯的凄凉惨淡景象如在眼前。从语音方面讲,这首词句句押韵,创造出一种回环流转的美;平仄相对相间,前三句各有三个音步,节奏感强,琅琅上口。从语法方面讲,词的前三句只有名词性词组,不用谓词,地道的言简意赅。)

4.各抒己见任选练或练习三为课外作业,要求有观点,有例证,以理服人。也可就“实战演练”过程中准备的发言作一番梳理,形成一二百字的发言稿

教案点评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语言与文学》的特点是,借助众多例子,运用浅显语言,诠释两者的复杂关系。依据这些,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换例法”,即让学生根据王力先生的例子,举出类似的已学过的文学作品去印证作者所说的道理,进而达到理解文章、把握观点的目的。

(设计C)

教法展示

1.七嘴八舌在接触课文前,教师向学生交代课堂讨论的题目——“语言与文学”存在怎样的关系。要求学生用一刻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思考,准备发言提纲。

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求答案统一,不期效果很好。教师可适当点评,对于有创意的发言,应充分给以肯定。

2.九九归一先由教师引导学生逐节朗读课文,完成练习一、二;后由教师作讲授小结。小结要点为:①本文由“总论”和“分论”构成。②课文抓住语言的三个要素(词汇、语音和语法)分别阐述了语言和文学的关系。③“分论”部分,围绕“语言手段”和“表达效果”进行了全面。充分的论述。

3.举一反三通过完成练习三,让学生能够用学过的文学作品印证作者所说的道理,懂得学好语言的重要性。

(王国彬《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2)

教案点评

教学教案 篇5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教学活动“是为了促进学习而设计的”。学生只有在主动学习,不断体验、日积月累中才能逐步学会学习。教师只有摒弃“我教你学”的教学思想,放下架子,摆正位子,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新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尽快从目前教师备课流于形式的误区中解脱出来,引导教师把精力放在研究教材上,放在研究学生上,放在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上,放在构建新的教学结构和模式上,变应付型教案为实用性教案,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指导学生学习的自助式“学案”,真正实现 “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地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的课前学习能力、水平大不相同,以同样的问题难以激起全体学生的想象或共鸣。教学中只是遵守事先制订的时间安排、提问设计等,很难体现“因材施教”。如果只照顾大多数,势必冷落了一些学生,与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也不相符。因此,学案中体现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的学法指导,备课时对全班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作出估计,有针对性地设计“区域教学”,在教学时间、学习深度、提问层次等方面作出恰当的不同安排;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有学生的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其实备课最主要的是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为此,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式“学案”,把教学过程由“灌”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使学生有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不用外力推动而能够按照一定的方法主动去获取知识,事半而功倍。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最终要的是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充分发挥教研组与备课组的作用,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的学习方案,称之为“学案”。“学案”通常要提前一周印制完成,课前3分钟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已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从而,课上没有了冗长的导入,取而代之的是开门见山的让学生看手中的学案,明确本节课要实现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学案上的“学法指导”自己读书、思考,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学生们时而读读画画、时而凝神思考、时而翻阅工具书查资料、时而写写记记;然后是小组交流、检查,由于有了自主扎实地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胸有成竹,回答问题语言流畅,谈吐自如,个性鲜明,互相辩驳和补充,掀起课堂学习的再一次高潮。最后是师生集体交流,教师点拨。紧跟其后的是当堂检测,每个学生都来做一做,检测本课的学习效果。这样的课堂紧张而有序,学生的自主学习占去了课堂一半多的时间。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自主学习掌握,剩余的部分在合作学习及讨论中解决,从而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案”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准备得越充分,上课就越从容,问题得以当场解决,反过来又促进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会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这就是互动的、活泼的、充满灵气的课堂。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另一方面,也会促使学生之间的自主交流与自主合作,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辩论,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促进学生共同发展。通过自我对学习方案的落实,学生有了独立思考和自我实践的足够时间和空间。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放任自流。整个过程教师都应积极地参与学生学习其中,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形成师生间双向的、能动的交流,从而保证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教师通过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地、动态地把握学生的学习信息,为确定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教师的作用仍是“导”,是“学后导”,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搞“一言堂”,“教学方案”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压给学生。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尽力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再分析、再讨论、再归纳,使学生逐步登上最后一个台阶,得出正确的结论,最终自我解决问题。还有一点,就是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一些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教学教案 篇6

重点:进一步积累古代文言文词汇。

难点:学生对文章写作特点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要点:

通过自学解决字词,教师提示个别难句。

一、简介作者情况

二、正字音

三、通过自学掌握字词。

四、学生表演二僧至南海一段,加深理解记忆。

第二课时

一、提问字词,复习旧课。

二、分析

1、明确这是一篇议论文,结构是提出论点,进行论证,得出结论。让学生找出本文论点。

2、第二段如何论证?

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昏庸与聪敏的辩证关系,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再用曾参传圣人之道加以佐证,非常有说服力。

3、第三段如何论证?

4、分析二僧之南海之事。找出去之困难的体现,僧贫者能至和僧富者不能至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样?

5、最后一段怎么样扣住论题再论证?

三、谈启示并结合自己实际谈谈感想。

1、难事做于易,繁事做于细。再难的事情,只要去做,总会完成,而再易的事情,如果水去做,也不会有什么收获。

2、是天资聪明与愚钝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惟在勤奋努力与否。如果努力了,必将有所收获,否则一事无成。

设计思想

对于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强调学生自学为主,教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学习文言。要加强诵读的落实。用一课时对论证方法这一教学重点用讨论法进行落实。

板书设计

为学

清彭端淑

一、提出论点

天下事:为之:难易人之为学学之,难易

不为:易难不学,易难

(普遍真理)(本文论点)

二、道理、举例论证

1、道理:资,材学而不怠不知昏庸

屏弃不用无异昏庸

2、举例:鲁传圣人之道

三、比喻论证

二僧:贫者:为之至

富者:不为不至

四、总结结论:

人之立志:恃材自败

恃勤自力需“为”需“学”

教案点评:

对于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强调学生自学为主,教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学习文言。要加强诵读的落实。用一课时对论证方法这一教学重点用讨论法进行落实。

教案示例

重点:进一步积累古代文言文词汇。

难点:学生对文章写作特点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要点:

通过自学解决字词,教师提示个别难句。

一、简介作者情况

二、正字音

三、通过自学掌握字词。

四、学生表演二僧至南海一段,加深理解记忆。

第二课时

一、提问字词,复习旧课。

二、分析

1、明确这是一篇议论文,结构是提出论点,进行论证,得出结论。让学生找出本文论点。

2、第二段如何论证?

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昏庸与聪敏的辩证关系,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再用曾参传圣人之道加以佐证,非常有说服力。

3、第三段如何论证?

4、分析二僧之南海之事。找出去之困难的体现,僧贫者能至和僧富者不能至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样?

5、最后一段怎么样扣住论题再论证?

三、谈启示并结合自己实际谈谈感想。

1、难事做于易,繁事做于细。再难的事情,只要去做,总会完成,而再易的事情,如果水去做,也不会有什么收获。

2、是天资聪明与愚钝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惟在勤奋努力与否。如果努力了,必将有所收获,否则一事无成。

设计思想

对于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强调学生自学为主,教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学习文言。要加强诵读的落实。用一课时对论证方法这一教学重点用讨论法进行落实。

板书设计

为学

清彭端淑

一、提出论点

天下事:为之:难易人之为学学之,难易

不为:易难不学,易难

(普遍真理)(本文论点)

二、道理、举例论证

1、道理:资,材学而不怠不知昏庸

屏弃不用无异昏庸

2、举例:鲁传圣人之道

三、比喻论证

二僧:贫者:为之至

富者:不为不至

四、总结结论:

人之立志:恃材自败

恃勤自力需“为”需“学”

教案点评:

对于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强调学生自学为主,教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学习文言。要加强诵读的落实。用一课时对论证方法这一教学重点用讨论法进行落实。

探究活动

活动:故事改写

说明:本课第三段,作者举出蜀鄙二僧的故事,叙述简单。教师可利用这故事训练学生写作、思考的能力。学生可凭想象,合理地加入一些情节,使故事活泼生动些。

建议:本活动可利用作文课进行。

例:

很久很久以前,四川某个庙里有两个和尚,这两个和尚,一个比较富有,另一个很穷。

有一天,富和尚起了个念头,他想:普陀山是我佛门圣地,哪天我若能去朝圣,也就不枉做一个佛门弟子了。

由四川到普陀山,路途遥远,在古代,交通非常不便,沿途必定困难重重。富和尚左盘算,右盘算:要到南海去,得雇条船才行,这一路上不知道要多少花费呢,万一钱不够用,怎么办?他犹豫再犹豫。一直都不敢有所行动。

巧的是,穷和尚也想到南海朝圣,他便把这想法告诉富和尚说:“师兄,我打算到南海去朝圣,你以为如何?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富和尚大吃一惊,问:“你没钱,哪来的盘缠呀?”

穷和尚回答:“师兄,你怎么忘了呢?化缘是我们出家人的本分,我只要带一个瓶子一个钵,就可以上路了。”

富和尚以不信的口吻说:“我这几年来,一直想雇条船到南海去,一直都没能去成,你没钱,只靠化缘,能到得了吗?”

穷和尚笑一笑,没再答辩。第二天一早,他果然带了一个瓶子、一个钵,就上路了。沿途化缘,白天赶路,夜里找座庙挂褡。终于让他是到了普陀山。

朝完圣,他高高兴兴地又沿途化缘回来。

走到山下,远远地看到富和尚,他兴奋地招手喊道:“师兄,我回来了!”

教学教案 篇7

课题国外礼仪介绍(一)圣诞庆祝活动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西方国家圣诞节的种种庆祝活动,联系中国春节展开讨论,从而达到开阔眼界,操练口语的目的。

教学方法讨论式、启发式

教具录音机、图片、自制投影片、圣诞小礼物

教学步骤:

Step1Freetalk

Talkabouttheweather,theconversationmaybeginlikethis:

A:Whatalovelyday,isntit?

B:Yes.Buttheradiosaysitllgetcloudysoon.

A:Well,Ireallydontlikecloudymeather,whataboutyou?

B:Notatall.

A:……

Step2Presentation

Askoneofthestudentsthefollowingquestion:

⑴Whatdayisittoday?

⑵Whichmonthisit?

⑶Whichisthelastmonthoftheyear?

⑷Doyouknowwhichisthemostpopularfestivalinthismonthinmostwesterncountries?

Step3BriefIntroduction

TellthestudentssomethingaboutChristmasDay.

ChristmasDay,whichcomesonDecember25th,isusuallysaidtobethebirthdayofJeansChrist.(耶稣基督)Alotofchildrenlikethisfestival,becauseFatherChristmaswillcomeonChristmasEve.Heisakind-heartedman,andoftendressupinaredcoat.Helandsontopofthehouseandclimbsdownthechimneyintothehouse,helikesgivingchildrenmanygifts.Usuallyheputthesegoodthingsinastocking,soeverychildputstheirstockingontheendofthebedbeforetheygotosleeponChristmasEve.

Step4LookandSay

Lookattheflashcardsandsaysomethingaboutthem.

Step5Discussion

DiscusswhatpeopleinwesterncountriesdoonChristmasDay.

Theanswersmaybelikethefollowing:

⑴Childrenwakeupearly,theycantwaittoopentheirpresents.

⑵Theysay"MerryChristmas"toeachotheronthatday.

⑶Theygiveeachotherpresents.

Step6AskandAnswer

⑴WhenisChristmasDay?

(OnDec.25)

⑵PeopleinwhichcountrycelebrateChristmasDay?Givesomeexamples.

(PeopleinEngland,Canada,theU.S.A.,France,...)

⑶WhatsFatherChristmasLike?

(Hedressesupinaredcoat,sittinginthesleighdrawingbyadeer,...)

Step7Singandplay

ListentosomebeautifulChristmassongsandmusic,iftheylike,singwiththem,handoutsomeChristmasgift.

Step8Discussion

DiscusswhatdoChinesepeopledoonSpringFestival?

Theymayfindtheseimportantpoints:

⑴Chinesepeopleusuallyhaveabigfamilydinner.

⑵Theyplaycrakers,fireworks.

⑶Childrenmayreceiveredbagswithmoney.

⑷Theyvisittheirfriends.

⑸WatchSpringFestivalTVprogrammers.(OnNewYearsEvening)

教学教案 篇8

1.探究性活动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开放性学习方式。它能较好的融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为一体,对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很有益处。因本次探究性活动在低年级教学班中开展,所以事先教师需进行必要的指导:在活动的“启动”课上,教师重点针对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研究的进程、科学小论文的撰写三方面进行了指导,并建议学生把研究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上、合理地进行小组分工。

2.活动将采用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课下的研究活动中,我把自己定位成“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启发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指导他们分析调查结果、提示他们补充必要的数据、帮助他们优化课题;在汇报课上,我通过设计问题主线,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的认识问题,把课下各小组的独立活动融为一体,使学生能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这次活动的意义。

3.在课堂小结中教师以点评学生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切入点,总结本次研究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可以借鉴的经验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教案

课题

爱护水资源

授课人

陆旻

学校

北京理工大学附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现状

2.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

3.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4.初步学会一些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5.初步学习书写规范的调查报告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网上搜索、实验、观测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等信息;

2.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归纳;书写调查报告及研究小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

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

难点

学生汇报:语言准确性的把握、节奏的控制

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投影)请问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图标?

我们为什么要节水、爱水?

[过渡]一切生命活动都起源于水。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连坚硬的骨骼里也含水22%。(展示ppt图片)

在地球上,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水资源储备情况怎样呢?北京水资源总量又是多少呢?请阅读书P58~59

补充资料:北京水资源

(见ppt板书1)

[设问]这有限的水资源是否都能用来孕育生命呢?请听刘卓周小组的研究汇报。

[设问]看来水质直接影响到生命质量,那么我们周边的水质情况怎么样呢?陈子悦小组对此进行了调查,下面请听他们的汇报:

[设问]面对岌岌可危的水资源、不容乐观的水质,政府企业、普通居民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林亦清、苏亦煌小组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分析,下面请听他们的汇报:

[小结]本次研究性学结,详见ppt板书2

中国节水标志

生命离不开水。

感受:失去了水,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

通过看书、阅读补充资料分析水资源现状

学生汇报

ppt展示研究论文《几种化学日用品对小麦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对比了清水、盐水、洗衣粉液、电池液对小麦萌发和生长的影响,通过持续一周的细心观察得出结论:水质直接影响生命质量。

学生汇报

ppt展示研究论文《昆玉河的水污染调查报告》。重点调查了昆玉河水质,分析了与此相关的垃圾问题、生态环境问题

学生汇报

ppt展示研究论文《水价上涨后,服务行业用水情况调查》。该小组在分析了北京市近十年水价的变化趋势后,提出了他们对水价上涨原因的思考,并对游泳馆、美发店、洗车行、居民社区等地进行了实地采访。

学生汇报

ppt展示研究论文《家庭用水调查与探究》。针对居民用水情况精心设计问卷,并在分析中发现问题,又进行了再调查。

学生认真倾听,从老师的总结和其他小组的特色中吸取精华

让学生体会水的重大意义

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惊人的数据,强烈地感受到水资源的匮乏。

该小组采用的是——实验观测法

突出特点是:实验中采取了控温、控湿等严谨的对比实验法,且实验数据详实、效果显着。该小组前期曾将‘不当’课题(‘水与生命’)进行了转化,汇报时没能全程完成实验,但表示仍将继续完成实验。我希望他们不仅要展示出严谨的研究方法、出色的实验成果,还要展现出契而不舍的研究精神。

该小组采用的是——实地取证法

突出特点是:照片资料丰富,说服力较强,问题思考较深刻。

我希望他们不仅要展示出丰富照片,还希望他们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收获传递给大家。

该小组采用的是——采访调查法

突出特点是:在上网查阅大量资料后,采用DV实录,记录了实地调查的收获。

我希望他们展示出他们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增长才干的收获。

该小组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

突出特点是:分析方法独到、采用数据推理,具有说服力。

我希望他们展示出设计问卷、分析结果中的收获。

总结本次研究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可以借鉴的经验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板书设计】

一。水是生命之源

二。水资源现状——匮乏

三。水质现状——污染

四。节水、爱水人人有责

【ppt板书1】

按照节水型城市的标准,北京只能支持1700万人口。据2003年底的统计,北京常住人口已突破1400万,但每天滞留在北京的人口已达到1700万。

【ppt板书2】

本次研究性学结

1.同学们对爱护水资源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意识到了节水要从我做起。

2.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是我们做好节水宣传员工作的好帮手。

3.活动中同学们运用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

文献法付姗姗、高恩继等小组

问卷调查法范嘉炜、林雨清、赵亦群、于天一等小组

实地采访勒雅、张袆洁、林亦清、李锴小组

照片取证张袆洁、李锴、陈子悦小组

录音访谈张袆洁小组

DV实录汪敬吾、勒雅小组

4.活动中锻炼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小组协作能力…

科学方法的使用会让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倍增!

教学教案 篇9

课题:Unit2Myfriends

教学重点:1.句型:Who''''she/she?Who''''syourbestfriend?

2.词汇:hair,thin,strong,quiet

教学难点:1.发音:friends,thin

2.名词复数的使用

教具准备:

1.画有猴子、兔子、长颈鹿、梅花鹿的图片

1.Amy,ChenJie,Sarah,MrBlack的面具或头饰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3,Let''''slearn/A]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猜谜语。教师说,学生猜。

It''''ssobig.Ithasalongnoseandashorttail.Whatisit?(Anelephant)

It''''ssmall.Ithastwolongears.Whatisit?(Arabbit)

2.教师出示猴子和兔子的图片,启发学生说:Themonkeyhasalongtail.Therabbithasashorttail.

教师再出示长颈鹿和梅花鹿的图片,让学生说出:It''''stall.It''''sshort.

3.复习单词big,small,long,short,tall,并说出中文意思。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ChenJie的面具,问:Whoisshe?学生回答:ChenJie。教师说:Shehaslonghair.

(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出示Amy的面具,问:Whoisshe?学生回答:Amy。教师说:Shehasshorthair.(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同时拿着两个面具,说:ChenJieandAmyarefriends.Theyarefriends.

2.让学生看着面具在教师的提示下学说:Shehaslonghair.Shehasshorthair.Theyarefriends.

3.让学生指着班里的同学说:Shehaslonghair.Hehasshorthair.教师出示单词卡教读longhair,shorthair和friends。(把单词卡贴在黑板上)

4.教师出示Sarah和MissWhite的面具,问Whoisshe?学生答:Sarah,MissWhite。教师把面具贴到黑板上相应的单词前,鼓励学生说出Shehaslonghair.Shehasshorthair.

5.教师指着班里很瘦和长得很健壮的同学说:Sheisthin.Heisstrong.并让学生指着班里的同学学说这两句话。教师出示单词卡教读thin和strong。教师要提醒学生在读thin时,注意咬舌尖儿。

6.教师出示ZhangPeng和Mr.Black的面具,并把它们贴到黑板上相应的单词前,让学生说出:Heisstrong.Heisthin.

7.教师把右手的食指放在嘴上,做出让学生安静的动作,让学生说出单词quiet。并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quiet。(把单词卡贴到黑板上)再把ChenJie的面具贴到这个单词前,让学生说出:Sheisquiet.让学生翻译中文。

8.教师导入课文对话:Johnhasafriend.你能根据他的描述猜出这个人是谁吗?让学生观看课件[Unit3Let''''slearn/A]教师问:Whoishe?(板书)

9.听录音带,跟读对话。[Unit3Let''''slearn/A]

10.教师:你能根据我的描述猜出这个人是谁吗?Myfriendisthin.Shehaslonghair.Shehasquiet.

Whoisshe?(板书)

11.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来描述黑板上所贴出的人物,让大家猜。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Let''''sfindout

教师出示第一组单词:hair,eyes,ears,nose,mouth.

教师出示第二组单词:long,short,big,small

教师出示第三组单词:thin,strong,quiet,cute,tall,short

操作:让一个学生问:Who''''syourbestfriend?

回答问题的学生可根据教师给出的提示来用英语描述这个人的模样和特征,让大家猜。看谁描述的恰当、准确,看谁猜得快。:

2.Listenanddraw

教师简要描述几个人的模样和特征,学生要根据教师的描述画出这几个人物。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看谁画得准确漂亮。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为爸爸、妈妈画像

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然后让大家看着画像,由自己来描述爸爸或妈妈的模样。看看谁画的画像与自己的描述是一致的。

板书设计:

Unit3Myfriends

Whoishe/she?

教学教案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案备学;教案备课;真正内涵;实施策略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普及,使得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层出不穷。这一背景下,“教案备课,学案备学”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那么,“教案备课,学案备学”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真正内涵是什么?教师又当通过何种教学策略才能真正做到这两者的交互整合呢?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累积的教学感悟,试就“教案备课,学案备学”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一、“教案备课,学案备学”教学组织形式的真正内涵

“教案备课,学案备学”教学组织形式具体包括两个方面:教案以及学案。因此,要想真正把握其内涵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深入剖析与研究。

所谓教案,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为主要对象的教学准备方案,只要编写好教案,教师只需在课堂上依次落实就可以。其实质是教师在课前对于真实课堂的虚拟排演。教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对课堂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预想,因此能有效避免一些突发事件或者情况的出现;但是不少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完全照抄、照搬教案,对学生实施“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而这无疑严重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水平与能力的发展和进步。

学案,又称导学案,是指教师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基础、认知水平以及实践能力的基础之上,为学生特意编写的自主学习方案。其宗旨在于让学生以“学案”为载体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着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与发展。

虽然教案备课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学案备学有着极大的优势,但是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决定了不能随意抛弃两者中的任意一方,而必须在有效结合两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优化教育资源和课堂教学结构。

二、实施“教案备课,学案备学”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教案备课,学案备学”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表现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是实现师生双方平等互动、有效交流、真正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讲,教师要想更好地落实“教案备课,学案备学”这一先进教学理念,必须格外重视这两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入与交互整合,如此方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相辅相成。

⒈发挥“导学案”备学的积极力量

“导学案”,“导”是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有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预习与探究活动,并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的形式,最终完成导学案上所布置的学习任务与目标,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据可依。

如在编写司马迁《鸿门宴》这篇课文的导学案中,我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字、词、句等知识点之外,更将几个问题有效融入了其中:

(1)在你看来,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缺乏谋略和视野,不具备政治家的基本素质?还是有着远大抱负和理想,不屑于视刘邦为敌人?并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2)如果你是项羽,你心目中处理刘邦最理想的方式是什么?请大胆发挥想象,为历史故事编写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

之后,我便要求学生自主预习并与小组其他成员共同探讨和交流。如此一来,既真正尊重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进行了显著的培养与锻炼,真正发挥了“学案备学”的积极力量。

2.尽量避免“教案备课”的弊端,最大限度上发挥其优势作用

提倡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弃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职责。相反,更应要求教师牢牢掌握自主学习活动的大致方向及最终任务。而这,显然离不开教师的“教案备课”。因此,我个人认为,教师要想实现“教案备课”与“学案备学”的有效结合,除了要尽量避免“教案备课”存在的明显缺陷之外,更要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力量与作用。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从中体会与收获学习带来的愉悦感受与无限乐趣。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仅为我个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关于学案备学与教案备课交互整合的几点粗浅认识,希望能为广大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灵活运用“教案备课,学案备学”这一教学模式提供些许实质性的指导与帮助,从而最大限度上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切实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

参考文献:

[1]谢良。新课程下整合“教案、学案”的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08(04).

[2]吴德忠。语文学、教案有效结合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3(03).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