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游戏目标
1、教幼儿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游戏准备
1、知识准备:熟悉《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和幼儿扮小蝌蚪。
2、配班老师在场不同方位扮演(鸭、鱼、龟、鹅、青蛙)妈妈。
3、幼儿胸饰(可正反翻转)一面为小蝌蚪,一面为小青蛙。
4、音乐带。
游戏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和幼儿在场地中间蹲下作睡觉状)
(音乐声中)春天来了,暖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青蛙妈妈生的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们在水中游来游去,十分快活。
教师和小朋友在描述中慢慢苏醒,随音乐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涞游去,活动身体。
〔注: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着幼儿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做游戏前的准备活动〕
二、中间部分
1、老师:听,什么声音?咦,小伙伴们,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去问鸭妈妈吧!
2、小蝌蚪们游到鸭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鸭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鸭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好孩子,去问鱼妈妈吧!
3、蝌蚪们游到鱼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鱼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鱼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乌龟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鱼妈妈,再见!
4、蝌蚪们游到乌龟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乌龟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乌龟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鹅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再见!
5、蝌蚪们游到鹅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鹅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鹅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你们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继续游,青蛙妈妈来了。
小蝌蚪:啊!我们找到妈妈啦!
注:小蝌蚪们高兴地跟着妈妈游涞游去,间或停下进行有礼貌的对话,有利于活动节奏的控制
结束部分(小蝌蚪们翻出小青蛙胸饰)
1、(音乐歌曲小青蛙)小青蛙们高兴地围着妈妈跳舞,做各种亲热的动作,跟着妈妈一边呱呱叫,跟着妈妈一边学蛙跳。
注:这里表现小蝌蚪爱妈妈的情感同时又加大了幼儿腿步肌肉的活动强度
2、青蛙妈妈:孩子们,田里的害虫可多了,练好本领跟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3、青蛙们捉到害虫后,高兴地和妈妈一起听着音乐自由舞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变化过程,倡导学生养成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2、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本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全过程。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头饰。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大脑袋 圆肚子 细尾巴 黑身了 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文中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的故事录音,边听边画自然段序号。
4、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了解蝌蚪变为青蛙的过程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 思考:小蝌蚪是什么样子呢?
⑵ “快乐地游来游去”是什么样子呢?请你想像一下,做这个动作。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自读这一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这句话写了什么?
⑵ 分组进行讨论。
⑶ 画出小蝌蚪和鲤鱼的对话,想像他们谈话时的语气,读一读,再分角色表演。
⑷ 学生练读,表演。
⑸ 汇报,评价 。
板书:四条腿 宽嘴巴
3、仿照以上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4、学生自学成,汇的。
5、学生汇报情况。
6、观看青蛙的变化过程。
7、用自己的话说说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8、分角色朗读课文。
9、戴头饰表演。
10、老师小结:小蝌蚪为了找妈妈,不断探索,靠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去探究,才能取得成功。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查找小青蛙吃害虫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
2、练习朗读本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重难点】
练习朗读,学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内容
1、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2、分小组表演这个节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抽字卡,指名读。
2、读词语卡片。
3、小组汇报。
三、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
2、书空。
3、学生访写、师纠正。
4、认真书写 。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新词。
2、预习“语文园地八”。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二)结合语句,理解词义。
(三)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清“塘、迎、龟、裳、鼓”的字形。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部首。
、羊、扌、辶、石、支。
2.熟字。
火、柳、电、党、王、白、豆。
(二)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1)出示学法: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②根据汉字的特点分析字形。
③看看生字在课文什么词中?想想词的意思。
④组词。
(2)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3组看拼音读生字。
(2)指3组不看拼音读生字。
(3)指名打乱次序读。
(4)分析字形,老师重点指导。
塘:共13笔,第8笔的横右边要出头,第10笔的竖要上下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里边的“ ”不要多写一撇。与“柳”字的右半边不同。
龟:共7笔,下半部不要写成“电”。
裳:共 14笔,下部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要写成“攵”。
(5)说词义。
池塘: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比较浅。
捕食:捉取食物。
碧绿:青绿色。
(三)巩固生字。
1.把下面的字换一部分,变成本课生字。
糖( ) 伙( ) 堂( )
2.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欢迎(y0ng y6ng) 衣裳(sh1ng shang)
捕捉(b( p() 一群(qu6n q*n)
(四)指导书写。
(五)布置作业。
写生字、读课文。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练习走、跑、跳、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2、初步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3、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进一步萌发爱妈妈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配班老师在场地不同方位扮演故事的其它角色。
2、音乐带、小蝌蚪、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的头饰和胸饰。
3、布置活动场地、各活动区域运动器材。
三、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教师带上小蝌蚪胸饰和幼儿一起扮演小蝌蚪在场地中间蹲下作睡觉状,在音乐旁白中慢慢苏醒,随音乐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来游去,活动身体。
2、集体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1)出示背景图(鸭妈妈带着鸭宝宝快乐地在水中游水):伙伴们,他们是谁呀?我们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师:鸭妈妈带着它的宝宝多开心呀!那我们的妈妈呢?她是谁呀?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师带领幼儿游到鸭妈妈身边,并有礼貌地和鸭妈妈打招呼问话。
(2)小蝌蚪游到鱼妈妈身边
小蝌蚪告别鸭妈妈去找妈妈,师引导幼儿在不同层次的平衡区里进行练习。场地上布置两条不同的道路:高低不平的荷叶、平衡木铺成的弯弯曲曲的独木桥。
教师提出要求:前面有荷叶,有独木桥,我们一起绕过荷叶,游过独木桥。重点指导小蝌蚪们以小碎步的动作游过独木桥。
在平衡区中练习两次后小蝌蚪们发现了鱼妈妈,游到鱼妈妈身边。和鱼妈妈有礼貌地打招呼问话。
小蝌蚪告别鱼妈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长出了两条后腿,师:咦,我长出后腿来了,让我看看你们长出后腿了吗?呀,都长出来啦,来,一起伸伸后腿。
(3)小蝌蚪游到乌龟妈妈身边
小蝌蚪继续找妈妈,引导幼儿在不同层次的钻爬区中进行练习。场地上布置两条不同的路:呼拉圈和小椅子扎成的桥洞、两个连接的大纸箱。
教师提出要求:前面有两个桥洞,我们怎么过去呀?(钻过去)。可是桥洞有小又暗,我们要一个接一个地钻,不要挤在一起哦!教师重点指导钻呼拉圈的幼儿要低下头慢慢钻,别把头碰在桥洞上。
当小蝌蚪们练习完钻爬区后发现了乌龟妈妈,一起爬到乌龟妈妈身边,和乌龟妈妈有礼貌地打招呼问话。
小蝌蚪们告别乌龟妈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长出两条前腿,师幼一起做上肢运动。
小蝌蚪又去找妈妈,发现了更难走的路。场地上布置了三个层次的路:竹梯和轮胎铺成的小沟、脚步器两条、垫子两个。
教师提出要求:这里的路很难走,我们要安全地爬过小沟,睬过小石子。教师重点指导爬竹梯和爬脚印的幼儿,提醒幼儿手脚协调,注意安全。
(4)小蝌蚪游到青蛙妈妈身边
小蝌蚪爬过小沟,继续找妈妈,又发现尾巴掉了,是:现在我们变成什么了呀?(小青蛙),师生共同学蛙跳和哇叫。在寻找过程中又出现了很难走的路。场地上布置了两个层次的跳跃区:一排小椅子和桌子连成的路、有坡度和高度的木箱。
教师提出要求:前面的路更难走了,我们要勇敢地跳过小山坡,大家有没有信心走过去呀?
师幼一起在不同层次的跳跃区中练习跳跃动作,重点帮助几个胆小的幼儿,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使他们树立信心,勇敢跳过去。
教师扮演青蛙妈妈,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小青蛙们找到青蛙妈妈,和妈妈亲热地拥抱。妈妈给宝宝擦汗、脱衣服。
师:宝宝,你们都长大了,本领真大,这么远的路走过来了,说说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呀?幼儿自由讲述。
3、自由探索练习
师:我的宝宝现在都长大了,现在妈妈带你们去学本领好吗?我们到每个地方去锻炼一下,要注意安全。
在场地上原有的活动区域中增添材料:平衡区中增设梅花桩、彩色半球;钻爬区中增设拱形桥、垫子、轮胎;跳跃区中小椅子的排列增加难度。每个区域中增加不同的辅助材料供幼儿自由探索和练习。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活动过程,及时调节各个活动区域的运动材料:平衡区中提醒幼儿把沙包放在头上顶、一排直的梅花桩排列成弯曲的小路;钻爬区中的拱形桥既可以钻又可以往上攀爬、竹梯下面增加轮胎的数量、垫子既可以爬又可以滚和翻跟斗;跳跃区中不断变换小椅子的排列顺序,增强运动密度和强度。
幼儿在场地上自由探索和练习,挑战自我。教师鼓励和帮助胆小幼儿勇于探索。
4、放松活动
师:宝宝,你们的本领越来越大了,现在跟妈妈一起到庄稼地里捉害虫好吗?
小青蛙和妈妈一起,高兴地听着音乐围着妈妈跳舞,做各种亲热的动作,跟着妈妈一边呱呱叫,一边学蛙跳出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
2、听写字词。
3、快速批改,更正。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试说自己听懂了些什么?
三、精读课文,感悟课文大意。
1、学习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孩子们从哪里弄来的蝌蚪?
(2)自由读2-4自然段,思考:蝌蚪在脸盆里怎么活动?我们是怎么做的?
2、学习第5-8自然段。
(1)学生以不同方式读课文。
(2)找出孩子们喜欢蝌蚪的句子,用“——”画出,读一读。
(3)多种方式读第七自然段。
四、背诵指导:先弄清楚有几句话?每句说什么?整段话是什么意思?
(4)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初步明白具体描写。
3、学生试背第7自然段。
4、同桌赛背
5、指名背诵课文。
五。拓展
课后了解青蛙对我们的帮助。
六。作业
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将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
1、盆底淡蓝色的图案被泥土遮住了。
2、把句子改写成被字句,把字句
孩子们送它们回家。
板书设计:
小蝌蚪 寻找 泥土
可爱{
孩子们 捧来 泥土
教学目标
1、 学会“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 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小蝌蚪)它们的妈妈不见了,它们要去找妈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
(采用课件出示蝌蚪可爱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得知小蝌蚪要找妈妈,更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也迫切的要进行读书。)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 多媒体播放动画,教师范读。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请小伙伴帮忙,把课文读通。
3、 小组交流识字情况。读准字音,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记住这些字的好方法。
4、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学生是识字的主人,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合作识字,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图文结合,读中感悟
1、 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找出与插图对应的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读课文。
3、 自由读全文,想一想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给学生自主选择读内容的权力,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读书。)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有、在、什、么”引导认读。
2、 观察特点,说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水底寻宝:(课件出示)小蝌蚪在水里看到了这些词:打鼓、披风、阿姨、迎接、追赶、头顶,大家读一读吧!
二、精读课文,深入领会
1、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指名读第一段,想想小蝌蚪是什么样的?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填一填: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2、自由读第二、三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弄清上蝌蚪的变化,和从鲤鱼阿姨和乌龟妈妈那里知道了什么?
分角色读课文。
3、小组合作读四、五段。
讨论:你又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青蛙妈妈的样子和小蝌蚪的变化。
课件出示: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朗读这一部分。
4、齐读最后一段。想想这时的小青蛙在做什么?
(文中的插图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进行了有效的利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演读课文。
1、 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
2、 演一演。教师也参与表演。
3、 说说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进入情境,能更好体会内容,获得审美体验。采用学生喜欢的表演方式,还能促进学生形成多种能力。)
四、练习拓展
1、 出示课后“读读说说”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
2、 练习填一填。
3、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长过程,向小朋友介绍一下吧!
(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交流中互相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五、指导写字
1、 出示“变、条”引导认读。
2、 说说怎样写才好看。
活动名称
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主要情节。
2、引导幼儿用与物体相应的颜色作画。
3、培养幼儿注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重点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
难点
注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鸭子、鱼、乌龟、鹅、青蛙图片,图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我们已经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今天我们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内容画出来,每一段故事画一张画,连起来就叫连环画,让别人把几张画连起来看就知道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2、引导幼儿观察主要角色的特征。
幼儿讨论,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观察。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我们把故事分成6幅图,在画的右下角标上数字。
画之前,请幼儿先想好如何构图。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将主要角色画在纸的中间,注意添画与主题有关的事物,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动物形象和设计画面。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鼓励幼儿与邻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赏并讲述故事内容,选出画的最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并让幼儿介绍作画经过。
活动反思:
这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设计意图:
这个月来,我们班开展的是主题活动《春天来了》。春天到了,到处是春意浓浓。一天,我发现我们班的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说的可热闹了,我悄悄的走过去想偷听她们在说什么。原来,李乐涵昨天和她的爸爸散步时,在田埂边发现了青蛙的卵,几个孩子正热闹的讨论小蝌蚪呢。于是我决定选取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开展一次活动。这篇童话故事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配有图文形式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以及最后变成青蛙的有趣过程。从教材编排看,童话中动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幼儿进行表演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童话中对话较多、重复式结构较多,幼儿很感兴趣,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最佳俘。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看图复述故事。
2、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3、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充分想像合理的故事经过,锻炼自己口语的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活动准备:
1、头饰:青蛙小蝌蚪鸭鱼乌龟的头饰
2、池塘(提供绿色彩带)
3、幼儿操作用图片2幅
4、在班级的自然角里饲养小蝌蚪
活动过程:
一、出示自然角里饲养的小蝌蚪,组织幼儿观察并谈论小蝌蚪。
二、引导语: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妈妈,那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二、教师展示挂图,引导幼儿谈谈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三、 提供材料,让幼儿看图编故事
1按照图书顺序编故事
2 提供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板上进行排图讲述
四、集中幼儿,请1~2名幼儿介绍自己编的故事。
五、组织幼儿看VCD,与一起倾听故事。
六、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
1、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2、小蝌蚪看到鸭妈妈,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3、动物妈妈们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
4、鸭妈妈是怎么描述青蛙的样子的?她说的`完整吗?
5、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七、集体边看VCD边学习复述故事,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幼儿复述时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如乌龟妈妈比较憨厚;白鹅速度较快,嗓门,表现出热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九、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组织幼儿看蝌蚪变成青蛙的挂图。
活动思:
由于是园教研活动,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查找资料、记背故事、找图片、在别的班级试上。活动一开始我按照自己的思路一个个过程下来。第一遍故事的时候我边出示图片边讲,幼儿听的还挺认真,到后来几个环节幼儿就没多兴趣了,提了好几个问题幼儿都不是按照我的思路来回答的,整个课堂显得有点乱。教师教的很累幼儿掌握的也不好。经过课后其他老师的探讨才明白中班的幼儿已经能仔细的观察事物,但缺乏持久性,也比较盲目、肤浅,容易受干扰。枯燥乏味的东西他们兴趣不,就像我在课堂上让幼儿看图讲述,第一遍还好,到后来就像在唱“角戏”。这年龄段的幼儿对动植物等有生命的物体较感兴趣,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和同伴共同操作和探究,并进行相互商议和交流以满足好奇心和活动的愿望。在第二次自己班硷开展教研活动是,我做了相应地调整,增加了难度,幼儿不再是枯燥的一遍又一遍的看图片听故事,而是先让孩子自己动手排图讲故事,然后再是集中听故事,幼儿的积极性得到了较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