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美丽的小编给家人们找到的芦花荡优秀教案【优秀3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一、导入部分
引导学生注意这篇小说与以往读过的战争题材小说或者看过的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作的风格不同之处,进入学习。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拟定“你喜欢这篇小说吗?喜欢小说的那些方面?”来确定学习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认识教师归结到“人物形象美、环境美、语言美”三大方面并且板书,作为探究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
1、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体验孙犁小说的风格,品味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理解景物描写对于表现主题的作用,掌握基本描写手法。
3、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把握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了解人物自尊和自信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内心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德育目标:
通过本文学习,让学生对战争与英雄有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树立我们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的信念。
重点难点:
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提防dī 竹篙gāo 苇塘wěi 疟子yào 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一梭机枪suō 蹿cuān 仄歪zè 趴pā 扒bā 飒sà 转弯抹角mò
2、掌握下列多音字
(1)提:提( )防 提( )纲
(2)疟:疟( )子 疟( )疾
(3)喝:吆喝( ) 喝( )水
二、导入新课:
(结合白洋淀图片和抗日战争图片)在那富饶的齐鲁大地上,在长长的铁路沿线,游击队员们以非凡的智慧打击了敌人,收获了胜利。在辽阔的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抗日战争的洪流也锻造出许许多多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认识他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些传奇人物吧。
1、作者介绍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12岁在安国县城上小学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对他有很大影响。他一直相信艺术为人生的主张。1936年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在这里他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1944年去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1958),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在教学之前,我们首先来复习一下与小说有关的知识:
小说的三要素:
(一) 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二) 情节要素:
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三) 环境要素:
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
3、放录音,学生跟读全文,复述故事内容
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抗日战争时期;
地点:白洋淀地区;
故事的主人公:老头子;次要人物:大菱、二菱。
环境:抗日战争中我军抗日根据地的芦花荡。
情节: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
主旨: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4、根据小说的情节特点,给课文划分段落。
明确:根据文章内容安排,可以把文章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8段) 开头至“敌人发了愁”,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及人物介绍。
第二部分从“一天夜里”至结尾,具体讲述故事的过程。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指导朗读倡导自主
——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英达中学:孙亚
《芦花荡》是一篇浅显易懂而又引人入胜的美文,适合学生自主进行品读探究。在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给他们创设一个他们喜爱的模拟“欢乐话吧”,让学生自由讨论这篇课文。关于“欢乐话吧”,可直接进入语音室实际操作。条件差些的地方可在教室内分组对话即可。
老师播放《铁道游击队》片尾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创设情境引人新课后,可分别引导学生进入下列三个话题进行欢乐对话。
话题一:说说内容
以“话吧”形式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地谈论是解读文章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无拘无束的讨论能使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见解、体验,让他们在不断“悟”的过程中,生成智慧,闪现精彩。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读整体感知内容——寻读抓住重点内容——统读感悟文章主旨”逐步进行。
1、整体感知内容,要学生把握文章是写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老英雄,智歼鬼子为两个孩子报仇即可。
2、寻读抓住重点内容(片断摘录):
师:文中的老头子富有传奇色彩,寻读课文说一说他奇在哪里?
生1:他奇在将近六十岁了,却不在家休息
生2:他奇在手无寸铁却神通广大,什么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生3:他奇在在敌人紧紧封锁下却能来去自如。
生4:他奇在一支枪也没有却让十几个鬼子送了命。
生5:他奇在那么“好面子”工作出了一点差错就觉得“没脸见人”。
生6:他奇在芦花荡里战争硝烟弥漫却很悠闲。
生7:他奇在工作那么繁忙危险,却始终那么乐观自信。
……
教师小结:文中的无名老英雄确实神奇,他“奇”在神通广大的本领,“奇”在自信又自尊的性格,“奇”在悠闲又乐观的情绪。
3、感悟文章主旨,只要学生悟出,歌颂老头子智勇双全,爱憎分明,具有爱国热情。从他身上看到白洋淀人民乐观豪迈的抗日斗志即可。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时候老师低估了学生的潜力,固而不给学生尝试的机会。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就被我们这种“好心”给抹杀了。“说内容”给学生自由,给学生空间,给学生期待。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自主活动中感受成功,收获惊喜。
话题二——谈谈写法
一篇美文首先是内容美,其次还得写得巧,本文在起伏照应、人物刻画等方面特别明显,教师要想办法唤醒学生潜力,促使学生什么发言欲望,在互相谈论中自主赏析。
下面是赏析精彩片断:
师:对这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作者倾注了满膛热情来刻画他,比如概括介绍、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等。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用和“老头子”对话的方式,析读课文在课文旁边作批注。
(学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师:下面请看老师给的一个例子(大屏幕展示,教师朗读)
例:我喜欢“老头子“身上那种自信,请看作者对他的语言描写——
(1)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到苇塘里,咱们还有大米和鱼吃。
(2)不怕,洗一洗吧,多么傻的一个孩子呀!
(3)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4)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批注:每一次你都说“不怕”,难道你刀枪不入吗?不,只是因为你熟悉芦花荡对自己“水上的能耐”非常自信;同时,你有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使你藐视一切敌人,所以你无所畏惧。
生1:我喜欢“老头子”的自尊,你看作者对他得知大菱负伤后的心理描写——
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这老脸呀!
我的批注:敌人封锁得那么严,枪林弹雨中,谁又能担保万无一失呢?你对自己要求太严格了。出了一点儿差错你就自责成这样。
生2:我喜欢“老头子”的智勇双全,你看作者对他的行动描写——
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着一条破短裤,……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我的批注:我真佩服你的胆量,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还如此悠闲;我也佩服你的智谋,这“一个一个投进嘴里的”“又肥又大”的莲蓬果然让鬼子馋得上了钩。
……
从“谈方法”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教师到位而又不越位的点拨示范,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找到了感觉,尝到了好滋味。
话题三——唠唠语言
语言优美是一篇美文的重要标志。孙犁先生笔下的战争不是弥漫着血腥味,而是笼罩着诗情画意,因为他要用美的环境来烘托美好的人性和心灵。指导学生集读课文,学生在咀嚼品味中生成如下一些探究场景。
生1:“月明风清的夜晚…………奔着东南去了。”把小船比喻成一片苇叶。既表现了水乡的特色,又写出了小船的轻快敏捷,烘托出撑船者的高超技艺。
生2:“苇子不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本句用拟人手法写苇子旺盛生命力,烘托人民在残酷战争中顽强的生存姿态。
生3:这一句“钻”用得好,化静为动。
生4:“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本句优美的环境描写,烘托出老头子解恨后那种轻快愉悦的心情。
……
交谈的形式,真正实现了新课标提倡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能开启学生的心灵,放飞学生的情愫,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自然收到好的效果。但老师的适时点拨示范也是必不可少的。
结束:我们从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交流了各自的体会,下面自己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到的学习方法。(我们应重视学习经验的总结,重视“授人以渔”)学生再次听《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同时展开联想讲一讲你想起的革命英雄故事。迁移思维,再次训练表达。
Copyright (C)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