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漂亮的小编帮大家收集的《荷花》教案优秀7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荷花》第一课时教案 篇1

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下面是关于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学反思范文《荷花》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荷花》教学反思

《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是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的一篇抒情散文。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清新美丽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字描述中,感染了我们,让我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为此,我针对课文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执教了此课,现反思如下几点:

一、课前准备充分,有效收集集料

授课前,不仅充分研读教材、认真阅读《教师用书》,较准确地把握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而且制作了课件,更重要的是课前布置了学生预习,让学生收集有关“荷花”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在执教时,适时地展示资料,包括文字的和图片的。文字资料的展示,不仅让学生对荷花有所了解,而且对其根茎(藕)、莲蓬、莲心等都有初步认知。实物图片的展示,主要展示了荷叶、各种姿态的荷花、莲藕、莲蓬、莲子、莲心等,让学生对其不仅有了感性认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更好地朗读感悟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把握课文

如果在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略,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品读课文、升华情感。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为此,执教此文时,让学生在初读感知文章的情况下,理清文章脉络: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段(第2、3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而后,在“朗读感悟”环节中,引导学生逐步感受荷花之美、情致之美,从而升华学生情感:爱美之情趣和热爱大自然之情感。

三、抓住关键词语,激发学生想象

精准的用词、生动的描写,是文章精妙之处。执教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品读优美语句,同时激活学生想象,领悟作者情感。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用得好在哪里?通过观赏图片、朗读感悟去感知、去感悟:“冒”原意是液体或气体往外或往上涌,这里是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突现出来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卓尔不群,格外引人注目。再如,“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课真了不起”一句中的“一大幅活的画”,品读中,让学生想象一下“活的画”是什么样的?激励学生展开想象:这幅画呀,色彩多、姿态多,还得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大自然”的杰作呀,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就这样,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

总之,这堂课比较成功,我教中以情代情,学生学中入境入情,较好地达成了这一课例的学习目标。然,也有不足之处,如:课堂节奏控制不够到位,有的学生还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荷花》第一课时教案 篇2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2、同学们见过荷花吗?课前你们找到了哪些有关荷花的资料呢?课前同学们积累了描写荷花的古诗吗?谁来背一背?(小池)     3、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不仅是因为荷花的美丽与清香,还因为它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你们想看看这样的荷花吗?

4、出示荷花图片。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荷花?(婀娜多姿、亭亭玉立、千姿百态、,洁白无暇,冰清玉洁、含苞欲放、翩翩起舞、争奇斗妍、绿油油的荷叶)

5、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所以有这么多美好的发现,今天我们就走进荷花的世界,一起学习第12课《荷花》。齐读课题两遍。

这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的作品,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他眼中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播放录音

二、探究新知

1、师导:这么美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打开课本,咱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美丽的荷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把字词读准了。

2.先来考考谁记生字最快,出示生词,指读,正音,齐读

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拂、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

3、掌握了生字词。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默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想想这三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荷花的?(味道、形态、姿势)

三、精度训练

1、导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比较:一进门就闻到花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进门闻到花香,我往荷花池边走去。

(第一句用“一……就……”说明丁香花飘得很远;“赶紧”、“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切心情。)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那么,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3作者重点描写了白荷花的哪两部分?

(1)作者描写白荷花时,抓住了哪三种不同的样子来写,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2)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叶子呢?它们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3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想干什么?

(4)段话中,那些动词用得好,把荷花写“活”了。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对于每一朵荷花,作者又是怎样描述的?请大家小声轻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福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这儿的“画家”指的是谁?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那是谁创造出这么美的画呢?

小结:再有本领的画家也画不出这么美丽的荷花,只有大自然才能创造出这“活”的画,因为大自然给万物阳光和雨露,万物才长得生机勃勃。

四、作业设计

1、读读写写

挨挨挤挤  莲蓬  饱胀  破裂

翩翩起舞  舞蹈  蜻蜓  告诉

2 、比一比,再组词。

胀(   ) 翩(   ) 蹈(   ) 蜻(   )

板书:             12、荷  花

闻   清香

看   荷叶  挨挨挤挤  碧绿

荷花  (刚开的、全开的、将要开的)

《荷花》教学设计 篇3

一、设计理念(以人为本)

人,虽为血肉之躯,却因有情而显得血肉丰满。儿童,更是人小情多,可称得上“情感的王子”。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阐述无不表明“情”乃文之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折射出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我”去公园赏荷,陶醉于白荷花的丰姿神韵,与荷融为一体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文亦有情,“课文――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就是教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点燃、去传递、去深化化,让学生的情感随文波动起伏,与文共鸣,与景相融,物我两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效果。

二、设计思路(以情为轴)

1、未成曲调先有情

儿童的情怀是一湾浅浅的河,无风不起浪,无物不扬波,外力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伊始,老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情感的酝酿有赖于“情境的创设”,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入新课:

播放乐曲“出水莲”,学生闭眼欣赏,想象音乐带给他的画面,音乐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令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介绍从古自今荷花就是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使学生产生对荷花的急切向往之情,很想看看荷花。此时,跟学生说:“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

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思维“多频道运作”,全身心感应,“未成曲调先有情”。

2、心有灵犀一点通

语言的学习,是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学生的情感总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如何让学生走进课文,入情入境,进而一下子揪住学生的心,这是进入课文的第一通道。导入新课后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来倾听《荷花》。听完后,荷花美景萦回于学生脑海,久久不能散去。这时,我没有让学生说脑海中的境象,只是轻轻地说:“嘘!不要声张,不要打破荷花池边的宁静,把你脑海中的美景留着,带着它一起去读读课文吧!“学生下子坠入了文中优美的画境当中,找到了与课文的共鸣通道。学生的心灵之门也随之打开 ,进入了荷花的世界,荷花美景也随之一点一点地展现。教学也随着情感层层递进。

如抓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让学生体会荷叶长得使劲和迅速。进而引导学生“:如果这句话让你来写你准备用什么字呢?”打开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思维空间,继而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思考想象“这满地的白荷花在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干什么?”让学生换位思考,贴近荷花,产生荷花的情愫。接着让学生做动作朗读文中荷花的三种姿势,使学生感受自己就是荷花冒出开花,把荷花的动作、情感移植到自己身上,达成与荷花的融合,可谓与荷花“心有灵犀一点通”,举手投足均有情。

3、情之所至醉为荷

物我两忘是情感的最高境界,随着学生对荷花形象理解的深入、情感的交融,使学生“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随风舞蹈,与物交流。“蜻蜓飞来过,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适时扩展学生视野:“你还看到……你还听到……”宛若就是美若天仙的荷花仙子吸收着日月精华,品评着物语流声。醉了,醉了,班上成了荷花池,飘舞着满地的荷花。完全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学生走进了课文,领悟到荷花的神韵。

4、一言一语总关情。

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无穷无尽的赞叹充塞于胸腔,他们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因此我让学生美读、做动作读。在第二自然段中还让学生诵读。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当学生醉为荷花的时候,让他说说“此时我最想……”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一言一语饱蘸着深情,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和内化,使学生的受到美的洗礼,全身心溢满了美的因子,从而达到了全面发展。

教学流程

(一)感受音乐,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出示画面,激情导入。

(二)进入情境,初品课文

1、闭眼听录音想象。

2、带着脑中荷花美景自由读文、找出写荷花美的语句,品读谈感受。

(三)精读细研,品味荷花

1、品味荷叶美

2、品读荷花美

(1)荷花“冒”出美。

(2)荷花姿势美。

3、想象荷花美。

(四)转换角色,个性体悟

1、在情境中学生醉为荷花,展示各种姿势。

2、大胆想象,你变成了一朵荷花,小鱼会告诉你什么?小鸟会告诉你什么?你最想说什么?

(五)积累延伸,美感再造。

1、醉在荷花池边你会发出什么感叹?

2、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

(如用最好的画笔画下它,让它永远与我们相伴。又如用最美的语言写下来……)

水到渠成,不露痕迹的表明,摒弃以往归纳的生硬,不失时机地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心中充盈着美的情愫,让童真、童趣溢于言表

《荷花》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学习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学习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因为荷花静时美,动时更美。还可发散思维: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图,文图对照,认识荷花美。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一)板书课题,读题。

(二)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一)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

(二)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三)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四)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一)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二)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

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

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

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

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

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我看荷花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

(二)总结:

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总结学法。

(一)回忆旧知:

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

(二)提示方法:

我们该怎样去学习?

1.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

2.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

3.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第二课时

一、分组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导朗读。

二、细读课文,深究文意。

(一)精读第1部分。

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

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

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

提示:

(1)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

(2)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

4.质疑:

(1)荷叶是什么样的?书上怎么写的?

出示幻灯片,读读比比:

A.分析比较上述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

(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B.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

(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

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

(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2)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

(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

B.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

(3)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姿势美?(想想、画画、议议。)

5.出示挂图:瞧,这就是荷花开放时的样子

(教师指图口述):一眼看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通过荷叶的缝隙我们看见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的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已开放,露出了嫩黄的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待放;有的还未绽开,刚吐花蕾。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岸边丝丝垂柳轻拂着水面,像一位老爷爷,看着自己的爱女满池荷花,不住点头称赞: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

6.练习:

①刚开的白荷花()。

②全开的白荷花()。

③将要开的花骨朵()。

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

(二)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三)自学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

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

教师可出示幻灯进行点拨:

(1)我变荷花的情景;

(2)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

(3)风后。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提导书写生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背诵课文

3.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话。

板书

荷花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图文对照,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

3、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一大幅活的画”的美。

2、理解“我”看看着荷花展开的美妙想象。

教学方法:尝试法

教学准备: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自古以来,便有不少赞美荷花诗文。荷花给人的不仅是食用、观赏,更重要的是那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纯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作家叶圣陶写的《荷花》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仔细观察挂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从文中感悟到什么?

3、小组交流归纳。

三、新课展开—具体品味荷花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尝试题:

(1)我为什么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2)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最美?(用笔勾画出)

3、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4、出示课件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个句子之所以美,是因为作者把那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十分贴切)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冒”字,把白荷花那种亭亭玉立的美丽风姿形象的描绘了出来)

(3)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真是了不起。

(那一池荷花太美啦,简直就是美如画,而且是活灵活现的,多让人陶醉啊!创作这幅画的画家不就是大自然吗?“真了不起”,表达拉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4)我忽然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荷花的阵阵清香,千姿百态,所以“我”被吸引住了,早已和这些美丽的荷花融为一体了。)

5、学生再读一读这些句子,试着背一背。

四、总结全文: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丽、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后反思:从课堂上看效果较好,学生学习课文积极性高,能读中悟、悟中读,能从画面中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优秀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2、形成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设想:

1、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2、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3、因教学时间限制,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只能靠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

二、上课开始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2、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

3、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4、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检查预习。

1、全文三部分的标题:

(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3、夫妻话别(开端)

探夫遇敌(发展)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四、重点探讨。

1、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提示:景物描写是整个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小说三要素之一。怎样鉴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首先应领会写的是什么样的景,必须联系时代背景和上下文来理解它为人物创设的活动背景。其次,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领会画中之意,理解景物中蕴含着有关人物的丰富感情,体味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第三,理解景物描写,画面情景的转换,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在阅读和鉴赏时,还必须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只有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才能进入美好的艺术境界,才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意旨。

(1)放朗读录音或范读课文部分内容:从“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2)问: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讨论明确: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问: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

提示:人物对话要根据上下文和语言环境,考虑分析其用意、心理、情感、效应等因素,充分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整体上去体味,进而理解其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发展故事情节的作用。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叙述人的语言由一人读),朗读要力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

(2)鉴赏讨论:

问: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问: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3、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也是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试举一例进行讨论。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讨论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4、概括“荷花淀派”的创作特色。

(1)介绍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一九四五年后,他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斗争生活为题材,在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这篇小说。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他的小说散文集。

(2)学生回答“思考与练习”一。

明确:作者为了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3)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五、布置作业。

情景作文,要求突出对话的个性化。试围绕谈理想或其他话题写一段对话。

《荷花》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画荷花、荷叶,并且进行组合画。

2.引导幼儿从荷花的形状、颜色及结构等方面欣赏美丽的荷花,提高审美能力。

3.引发幼儿对荷花的兴趣。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有条件的幼儿园可组织幼儿实地观察荷花。

2.幼儿用书,彩色笔或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猜谜:“泥里一条龙,顶上一张蓬,浑身一节节,花开满堂红。”这是什么?

二、讲解示范

欣赏幼儿用书上的荷花照片,让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荷花是怎么样的,什么颜色的。根据幼儿发言,适当介绍有关荷花的'知识,以加深幼儿的印象:荷花有红、白、黄和粉红等颜色;荷花的果实叫莲蓬;种子叫莲子,长在花瓣中间。教师分别示范画荷花、荷叶等。

三、幼儿操作

1.先学画一朵荷花,互不遮叠的两张荷叶,再学把莲蓬、叶与叶的遮叠等结合起来画。

2.鼓励幼儿大胆地画出自己看到过的荷花。

四、教师讲评

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

学习画荷花、荷叶,并自由地组合画面。

小百科:荷花属山龙眼目,莲科,是莲属二种植物的通称。又名莲花、水芙蓉等。是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纹、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成卵形。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