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黄羊》教案(优秀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美丽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祁黄羊》教案(优秀4篇)。

《祁黄羊》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法学法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先从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把握和复习的第一段入手,引出问题,而后引出第二段这个重点段落。让他们到文中去找具体的事情,进一步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意思,并从中感悟到祁黄羊是一个公私分明、不计前嫌,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在此基础上,第三课时让学生来复述课文。

本篇课文的主要情节是将祁黄羊先后举荐两个人担任自己的职位,一个是仇人解狐,一个是亲人祁午。在熟知这个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注意体会他举荐这两个特殊人物所阐述的理由,这是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表面含义及深刻内涵的关键所在。祁黄羊的人物形象除了从祁黄羊的举荐理由中可以感受到,还从他的神态中也有所领悟。例如在举荐人才的时候,两个“想了想”“郑重”,都可以让人感受到他对这件事是非常认真的,是唯才是举的。除此以外,文中悼公的表现是对祁黄羊人物的反衬。例如:“深感意外”、“十分惊讶”等都应作深入探究。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抓住课文中的中心词:“出以公心”,让学生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祈黄羊做事出以公心的地方,在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感受的时候,配以解狐、其他大臣以及祈午的内心想法来想象,最后深入感悟祈黄羊那种一心为国,出以公心的可贵品质。在学生充分读、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祁黄羊》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媒体:

投影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认读生字“祁”,指导书写“祁”。齐读课题。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3、检查预习情况: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随机出示下列名称:春秋晋国悼公祁午解狐

指导读好上述名称。

二、自读课文,要求(投影出示)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2、朗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3、思考: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三、检查。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前鼻音:晋悼公、人选、举荐、慎重

后鼻音:兴亡

翘舌音:合适、召、慎重

其它:中军尉、兴亡、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黄羊、祁午

多音字:解狐

2、重点指导读通下列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后,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结合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预习时布置学生查字典)

征伐、郑重、举荐、使者

4、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板书:举荐人才

5、交流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6、理清文章脉落。

(1)默读课文,思考:祁黄羊向悼公举荐中军尉人选,推荐了哪两个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2)讨论,板书

因病辞职外举解狐内举祁午

根据上述顺序,把课文分为三段。

四、指导书写生字。

1、给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祁、尉、慎

上下结构:晋、荐、召

半包围结构:选、适、避

独体字:亡

2、说这些字哪几个字比较容易写,哪几个字的什么地方要提醒注意。

祁:左边是“礻”,而不是“衤”;右边是“阝”,而不是“卩”。

选、适、避:“辶”的最后一笔要舒展,能托住里面的部分。

慎:右边的“真”里面是三横,不能少横。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边描边说出笔画名称,记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作业

完成习字册上的部分习字任务(字、词部分)。

板书设计:

9祁黄羊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不避仇大公无私

内举祁午不避亲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读课文。

第一段。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在描写人物对话时的神态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想想人物此时的思想感情。

2、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从悼公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悼公对祁黄羊的高度信任)

指导朗读悼公的话。

3、投影出示祁黄羊回答的话,指名朗读,说说自己从中体会到什么?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在“想了想”、“郑重”的下面加上着重号)

指导朗读祁黄羊的话。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五自然段,理解悼公所说的话,指导朗读,注意悼公说话时的神态(在“深感意外”下面加着重号)。

(2)投影出示第六自然段,自由朗读,说说从祁黄羊的回答中,你能体会到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

5、指导分角色表演读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小组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6、小结:祁黄羊外举不避仇,真是个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的高尚之士。板书:不避仇

二、作业

1、朗读课文3遍。

2、辨字组词。

普()荐()伐()悼()

晋()存()代()掉()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新词。

2、听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3、指名朗读第一至七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八至十二自然段。

1、师读第八自然段。

2、自由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同桌分角色朗读。

3、当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时,悼公说了什么话?神态怎样?

投影出示第十自然段,指名朗读。

与上文比较,为什么不再用“十分惊讶”而用“深感意外”?

4、指名朗读第十一自然段,讨论:祁黄羊为什么要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投影出示第十一自然段,在“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们仇人或亲人”的下面加横线。齐读,问:祁黄羊一心想的是什么?

小结:由此可见,祁黄羊真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心为公,不但外举不避仇,还能做到内举不避避亲。板书:不避亲

5、既然这样,为什么祁黄羊不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而要先推荐解狐呢?你是从什么地方发现的?

投影出示,对比分析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提示:祁黄羊前后两次推荐,说话时的神态有没有不同?(在“想了想”、“郑重”下面加着重号)

从中你能看出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吗?(祁黄羊考虑的确实首先是真正能为国出力的能人)

课堂讨论,可参考查阅的历史资料了解祁黄羊的为人。

6、引读第六自然段。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

三、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复述课文。

1、理清顺序

因病辞职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2、学生试口述,同桌互述。

3、指名口述。

四、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说说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还想到相似的什么人?

五、作业

1、写了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荐慎重才能重任

2、照样子写词语。

代替(“代”与“替”意思相近)

安危(“安”与“危”意思相反)

3、拓展练习

解狐听了祈黄羊的举荐,会怎么想说做?

祁午听了祈黄羊的举荐,会怎么想说做?

《祁黄羊》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生字词。

3、认识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祁黄羊与悼公的对话,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祁黄羊一心为国、处事公正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生字词。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3、祁黄羊

2、提问:你对祁黄羊了解多少?可以介绍有关他的故事。

二、初读指导

1、结合课后生字表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检查初读情况。

3、听课文范读,边听边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祁黄羊的什么事?

4、理清文章层次。

⑴本文写祁黄羊几次举荐人选?从那儿写到那儿?

⑵他第一次举荐谁?是那几个自然段写的?(第3—7自然段)

⑶他第二次举荐谁?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第八自然段)

⑷默读全文,想一想全文可以分为几段,各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段(1—2):祁黄羊因病辞职。

第二段:(3—11):祁黄羊两度荐贤。

第三段:(12):祁黄羊举荐受称赞。

5、分段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再抄写。

兴亡 举荐 慎重 人选 推荐 合适

3、课后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学习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中华民族的祖先一向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优良传统。我们今天学习的《祁黄羊》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故事。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现在请大家来看填空。

2、出示填空:课文记叙了祁黄羊因为( )而向悼公辞职,并且向悼公举荐( )和( )的故事。

3、弄清楚了祁黄羊为什么推荐这两个人后,晋悼公很受感动,他是怎样称赞祁黄羊的呢?同学们把有关语句读一读。

4: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齐读

教师板书:

外举不避仇 出以公心

内举不避亲

二、学习“外举不避仇”

1、课文哪几段写的是“外举不避仇”的事?

2、同桌分角色朗读3—6自然段,指名读,指导。

思考: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悼公对祁黄羊是非常信任的)

祁黄羊推荐中军尉是随随便便说的吗?(不是)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想了想、郑重地说)

“想了想”、“郑重的地说”可以猜出祁黄羊在推荐前似乎把朝廷的官员都在自己的脑子里飞快的过了一遍,不然他怎么会知道解狐能够担此重任。

祁黄羊推荐解狐担任中军尉,悼公是怎样的反映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映?(比较句子,着重体会悼公的深感意外)

祁黄羊是怎么回答悼公的?谁来把祁黄羊回答悼公的话读一读呢?(指读)自己反复的读读这句话,从中你能体会祁黄羊哪些高尚的品德?(出以公心

公私分明,不计前嫌,不计较个人得失……)

3、分角色读对话

4、请两个同学演一演这部分内容。

5、a 现在你就是祁黄羊,《实话实说》的记者来采访你。请问祁大人,常言道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你不报杀父之仇,却举荐仇人担任要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评价:好一个“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祁黄羊!)

b 现在你就是解狐,是你亲手杀害了祁黄羊父亲。当听到祁黄羊举荐你担任中军尉的消息,你有何感想?

(评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好一个顾全大局的祁黄羊!)

c 你是祁黄羊的叔叔,听说他居然举荐自己的杀父仇人当中军尉,你想对他说什么?

难道祁黄羊就没有想到这些吗?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也有七情六欲,怎么可能想不到呢?然而他把个人的恩怨放在一边,以国家的利益为重,正是体现了他做事——(出以公心)知道什么叫“出以公心“吗?(从国家的、公众的利益考虑)

事实上祁黄羊没有看错,历史上的解狐确实是一个十分有才能的人。

5、现在你知道什么叫做 “外举不避仇”了吗?

过渡:既然祁黄羊已经推荐了解狐,而悼公也同意了。怎么还会祁黄羊要推荐人呢?

三、学习“内举不避亲”

1、说说什么叫“内举不避亲”。

2、哪几段写的是“内举不避亲”的事?读一读他举荐儿子的有关语句。

这一次祁黄羊是怎么向悼公推荐自己的儿子的?反复读读祁黄羊说的这句话,说说从“只有”这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些什么?

(有点出于无奈;“只有”表示唯一、仅有的意思,说明除了祁午,就再也没有人能担当此任了)

3、悼公对祁黄羊这一举荐有什么反应?请一位同学读第10自然段。对悼公的惊讶、不理解,祁黄羊是怎么回答的呢?

出示句子:指名读第11自然段,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该段。

把祁黄羊说的第一句话里的“不能不”换成“一定会”好不好,为什么?比较读一读再回答。祁黄羊为什么要如此慎重地推荐替代他的人呢?

引读祁黄羊的话:“所以我只是想——”,“压根儿就没想——”

(评价:“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好一个忠臣祁黄羊!)

4、现在你就是祁午,知道自己的父亲举荐你,你心里怎么想,想说点什么?你是祁黄羊的政敌,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只要对国家有利,根本不理会别人的流言蜚语。这再次表现了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

实际上,祁午的确是一个十分有才干的人才,他没有让爸爸失望。

5、把写“ 内举不避亲”的这四小段课文一道读一读。

6、默读课文开头两个自然段,说说写的是什么。祁黄羊因病辞职,是不是也是一种出以公心的考虑呢?

(年事已高,腿脚不好,再不辞职会耽误了国家大事)

7、让我们再次赞颂祁黄羊吧。集体用赞美的语气朗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拓展

1、如此看来,无论是祁黄羊的因病辞职,还是他的“外举”与“内举”,都和这四个字紧密相连——出以公心。学生集体读。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赞美他吗?

(出示:大公无私 鞠躬尽瘁 宽宏大量 高风亮节 一心为国 虚怀若谷

赤胆忠心 精忠报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祁黄羊》教学设计 篇4

年  级

三年级

主备人

尹燕琴

所在学校

维扬实小

单  元

课  题

9、祁黄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1、读课文,查字典理解生字词。

2、查阅资料,了解春秋时期、悼公、祁黄羊、中军尉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

设计意图

解读、修改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读通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课题。

(一) 、春秋战国乱纷纷,各国征战频繁,时局十分紧张,在此关头,用人是否得当尤为重要。当时晋国军事力量强大,与中军尉祁黄羊训练有方密不可分。

板书课题:祁黄羊。生简介祁黄羊,师作适当补充。

(二) 、围绕课题质疑:课文是以人名为题的,一看就会想到什么?(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一)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注意生字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认清生字字形。

要想完成好必须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二) 、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朗读。

2、分自然段指名读: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三)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思考:

本文写祁黄羊几次举荐人选?(两次)分别举荐的是什么人?交流后:是从哪几段看出来的?指名读相应的自然段。

祁黄羊为什么要让位推荐新的中军尉呢?

谁能将刚才的两个问题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祁黄羊让位,向晋悼公推荐的故事。)

小结:将几个段落中不同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 、再一次轻声读课文,从让位举荐这件事中,你感到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生说师板书)

三、学习第一段。

(一) 、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 、讨论交流:

结合理解词语:几个大国、征伐

(三)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四) 、练习朗读。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完成《习字册》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一) 、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

(二) 、师板书: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出以公心(齐读板书)

通过查字典,我们知道“避”是什么意思?(避开)“举”是什么意思?(举荐、推举)

二、感悟人物品质。(学习课文第三至十二自然段)

过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祁黄羊两次举荐的分别是谁?他是怎样举荐的?为什么要举荐他们?(板书:谁? 怎样? 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在人物对话中展开的,这节课,我们就品读祁黄羊和晋悼公的对话,我们在对话中感受祁黄羊的这些品质。

(一) 、要求: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的品质,不仅做到闻其声,而且要感其心。下面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去读一读课文第3——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几个问题,并画出相关词语。

(二) 、交流并指导朗读:

1、祁黄羊的两次举荐分别举荐的是谁?(解狐、祁午)

2、祁黄羊举荐他们时是怎么说的?(读第4、9自然段)

为什么要想了想、郑重地说?(因为中军尉职责重大,决定人选的事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你能读一读这一段吗?

祁黄羊想了想,当他举荐解狐时,他在想什么?当他举荐祁午时,他又在想什么呢?(是呀,中军尉职责重大,是要经过慎重考虑,怎么能随意推荐呢?)(他是这么想的吗?读课文第11自然段。)

小结:可见,(指板书,在公心下加点。)他是一个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3、当他举荐解狐和祁午时,悼公的反应如何?(深感意外、十分惊讶)他意外什么?惊讶什么?(是呀,一个是自己的杀父仇人,一个是自己的儿子,怎么不让人意外、惊讶呢?)指导读出相应的语气。

祁黄羊举荐他们两个是因为他们有——(军事才能),压根儿就没去想他们是不是自己的——(仇人或亲人),可见,他是一个(指板书)——出以公心的人。

4、既然他的儿子也很有军事才能,他为什么不先举荐祁午,而先举荐解狐呢?(因为解狐比祁午更适合担当中军尉。)

从哪里看出来的?(第4自然段中“就很不错”和第9自然段中“只有”,说明解狐比祁午更适合担当中军尉,所以他先举荐解狐。从这里也能看出他是一个出以公心的人。)指名读好第4、9两段。

5、(出示第12自然段)难怪悼公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指板书读。)

6、同桌分角色朗读第3——12自然段,指名读。

7、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人物说话时的神态,不仅做到了闻其声,而且做到了感其心。由此可以看出,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三、展开想象,提升感悟。

同学们,祁黄羊的做法,不只是悼公觉得惊讶,整个晋国人都在议论纷纷,如果你是晋国的普通百姓,如果你是文武百官中的一员,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亲朋好友,你们会说些什么呢?分小组指定角色,展开想象并讨论。

1、学生练说。

2、下面让我们听听春秋时期,人们对祁黄羊的不同声音。

小结:局外人是如此评价,当事人祁黄羊是怎么想的,让我们再读一读第11自然段。

3、过渡:祁黄羊的心像水晶,一点不搀杂自己的私心,如果把人心比作天平,那祁黄羊的心就是最公正的天平,他一心想着的是国家利益,他总把国家安危放在第一位,所以悼公被感动了。

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① 、现在对加点的词句,有没有自己的理解?请联系课文来说一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② 、重点理解出以公心:“公”指什么?(指国家、集体利益)“出以公心”怎么理解?(祁黄羊举荐人才是看这个人有没有军事才能,能不能为国家带来好处。)

5、读到这儿,你现在觉得祁黄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怎么夸夸他?

四、指导复述。

过渡:祁黄羊的故事不仅感动了你,也感动了老师,也感动了当时晋国人,在当地传为佳话。这时,当外地人来到晋国时,你会怎么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呢?下面我们来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要求:要将人物说话时的神情和所说的话讲清楚,尽量用上书中的词语,努力做到有声有色。(出示人物提示语,指导复述。)

祁黄羊因为腿脚落下了毛病,走路很不方便,便请求晋悼公准许他辞职。

悼公说:

祁黄羊(   ),(   )地说。

悼公(   ),说:

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祁黄羊(   ),(   )地说。

悼公(   ),说:

悼公听了(      ),说:

①、学生自由练说,指名说。(评价时围绕要求。)

小结:同学们,这个故事是通过人物对话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祁黄羊的崇高品质,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一个强盛的民族,一个进步的国家,一刻也不能没有祁黄羊这样大公无私的人。回去把这则感人的故事讲给家人听,让更多的人记住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故事,让更多的人受到感动。

六、推荐阅读《史记》

《祁黄羊》这个故事选自《史记》这本书,在我们熟悉的许多故事中,就有好多出自《史记》这本书,如:《卧薪尝胆》、《完璧归赵》、《指鹿为马》等,今天老师向你们推荐这本书,希望你们能来读一读这本书,你会受益匪浅的。

七、练笔:

请选择下面的一个场景,展开想象,写一写当时晋国人是怎么议论祁黄羊举荐这件事的。

要求:把人物的神态、语言写具体。

场景一:晋国的文武官员得知祁黄羊先后举荐解狐、祁午担当中军尉一事,都十分惊讶……

场景二:祁黄羊举荐的事情传到了老百姓的耳中,他们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

场景三:祁黄羊的家人听说他先后举荐解狐、祁午担任中军尉,觉得不可思议……

板书设计:

祁黄羊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出以公心

主要和重要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

由课题导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抓主线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想象补白课文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复述课文应和背诵课文区别开来。人物提示语的补充也是学生学习的反馈

推荐阅读,既是课堂向课外的延伸,也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后反思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