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本文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午夜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5篇化学课教师教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重点难点]
1、重点
葡萄糖的还原性;淀粉的水解;葡萄糖、淀粉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2、难点
葡萄糖的还原性;淀粉的水解
[知识点讲解]
1、葡萄糖还原性
葡萄糖的结构简式是: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把中间重复的部分合并,写成CH2OH(CHOH)4CHO。
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5个羟基(—OH)和一个醛基(—CHO),是一种多羟基醛,因此葡萄糖具有还原性。主要表现在两个反应上:
(1)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将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加热,葡萄糖被氧化为葡萄糖酸,氢氧化铜(+2价)则被还原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1价)沉淀。
CH2OH(CHOH)4CHO + 2Cu(OH)2 CH2OH(CHOH)4COOH + Cu2O↓ + 2H2O
葡萄糖酸 氧化亚铜
这个反应的现象明显,常被用来检验病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以确定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
(2)与银氨溶液反应——银镜反应
反应中,银氨溶液里的主要成分氢氧化二氨合银[Ag(NH3)2OH]中的银(+1价)被还原为单质银(0价),葡萄糖被氧化为葡萄糖酸后再与溶液中的NH3结合生成葡萄糖酸铵[CH2OH(CHOH)4COONH4]。
CH2OH(CHOH)4CHO + 2Ag(NH3)2OH 2Ag↓+ CH2OH(CHOH)4COONH4 + 3NH3 + H2O
做银镜反应时,为了保证能够在试管内壁生成光亮的银镜,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① 选用洁净的试管
② 银氨溶液现配现用。配制银氨溶液时,要逐滴将稀氨水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到生成的沉淀刚好完全溶液为止。氨水不要过量。
③ 水浴加热
2、淀粉的水解
在人体内,淀粉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的。淀粉的水解也可以用酸做催化剂。
(C6H10O5)n+ n H2O催化剂n C6H12O6
淀粉没有还原性,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因此可以用银镜反应来检验淀粉是否水解生成了葡萄糖。不过要注意做银镜反应之前,要先向水解液中加入适量的碱中和淀粉水解时用来做催化剂的酸。
3、葡萄糖、淀粉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1)葡萄糖
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1g葡萄糖完全氧化,能放出15.6kJ的能量。
C6H6O12(s) + 6O2(g) 6CO2(g)+ 6H2O(l)
[练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凡分子组成符合Cn(H2O)m的化合物属糖类
B、 有甜味的物质不一定属于糖类
C、 糖类可看做是碳的水化物
D、 糖类物质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CO2和H2O
2、有关纤维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纤维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纤维素是一种多糖,能够水解生成葡萄糖
人体内含有能够促使纤维素水解的酶,纤维素在人体内能够被消化吸收
纤维素是白色、没有气味和味道的纤维状结构的物质
3、某淀粉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62000,可推知此种淀粉的每个分子中平均具有的葡萄糖单元是( )
A、450 B、500 C、900 D、1000
练习题答案
1、BD
2、C
解析:纤维素在人体内不发生水解,无法被消化吸收。
3、D
解析:淀粉中每个葡萄糖单元的组成是C6H10O5,其相对质量是162,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为162000的淀粉分子中含有1000个葡萄糖单元。
【学习目标】
1.掌握Na2O Na2O2 和 Na2CO3 NaHCO3 的性质。
2.了解焰色反应及常见金属的特征焰色。
【学习重点】
Na2O Na2O2 Na2CO3 NaHCO3性质。
【新授知识】
阅读教材55—57页
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实验3--5】
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现象 ;用手轻摸试管外壁,感觉 ,说明反应是 热反应;向试管中溶液滴入酚酞溶液,现象 。
性 质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
制备
色、态
氧元素的化合价
与水反应
与CO2反应
用途 不作要求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物质 Na2CO3 NaHCO3
俗名
色、态
水溶性
水溶性大小:
酸碱性
酸碱性强弱:
热稳定性
稳定性强弱:
与HCl反应
同浓度的溶液与盐酸反应速率比较:
与NaOH反应
相互转化
三。焰色反应
1.定义:很多 或它们的 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焰色反应。
2.实验步骤:
(1)将铂丝(或光洁无锈的 )放在酒精灯外焰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 时为止。
(2)用铂丝蘸取Na2CO3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为 色。
(3)将铂丝用 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时,再蘸取K2CO3溶液作同样的实验,此时要透过 观察。
3.应用:离子检验(鉴别钠,钾等金属或其离子)节日燃放的烟花。
【限时作业】
1.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水中溶解性:Na2CO3
C.同浓度溶液与足量酸反应的速度:Na2CO3
D.Na2CO3不能转化成NaHCO3,而NaHCO3能转化为Na2CO3
2. 焰色反应每次实验都要用试剂洗净铂丝,这种试剂是( )
A. Na2CO3溶液 B. NaOH溶液 C.硫酸 D.稀盐酸
3.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常喷洒农药防治虫害。据有关专家介绍,用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的毒性降低,因此,买来的蔬菜在实用前最好用稀碱水或清水浸泡一段时间,浸泡蔬菜时可加入适量( )
A .纯碱 B.白酒 C.白糖 D.食醋
4.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生成NaOH的是( )
A.Na和H2O B.Na2O2和H2O C.Ca(OH)2和Na2CO3 D.Ca(OH)2和NaCl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标准设计格式
一、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分析《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格式。
(二)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或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相关内容(包括初中教材)间的联系。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分析。
2.学生在本节内容学习上可能存在的困难分析。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识与技能上重难点
2.过程与方法上重难点
(六)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技巧、策略。
(七)教学准备
1.学生(包括探究方案准备和分组等)
2.教师(包括教学用具实验用品的准备)
3.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并阐明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方式。
二、教学过程(课堂实录)
(一)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教学引语及方案要着力于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教案《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格式》。
(二)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在这一部分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三)课堂总结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四)课后作业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评比标准
要素
内容
权重
体现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理念
课题的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落实,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现代教学媒体的恰当运用,新
的评价方法和理念的体现,等等
35
符合设计规范
运用教学设计模式和操作规范设计方案,体现化
学教学特点,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及其依据表述清晰
25
原创与特色
对化学问题的处理、教学过程、情境的创设等有
原创性的设计
20
实践中可行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对教学实践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设计的方案有教
学实践的检验,有教学反思,反思中表明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20
总分
100
说明:
1、全部教学过程的阐述要简明,要求表明具体的教学流程和教学策略的主要内容,教学流程图的制作规范。教学过程提倡采用叙述与流程图相结合的方法阐明,也可以用叙述和恰当的表格阐明。不能用完全预设的师生一问一答的对白式叙述。
2、全文字数一般在3~5千字。
3、为便于匿名评比,作者姓名、单位另纸打印,作封面装订。
课题:水
重点:水对人类的影响及水的组成
初中三年级化学期末选择题试题及答案
【—初中三年级化学期末选择题试题及答案】下面是关于方程式选择题试题大全,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面的题目。
选择题试题
1 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中
A. 反应条件 B. 哪些物质是反应物
C. 初中化学 哪些物质是生成物 D.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2.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改变:
A. 分子种类 B. 原子的相对质量 C. 原子个数 D. 原子种类
3. 天文学家观察到“百武”彗星因受到越来越强的阳光照射而产生喷气现象。喷出气体包括:CO、CH3OH(甲醇)、HCHO(甲醛)、Hcom(氢氰酸)等有毒物质和水蒸气。根据这一信息可以推测:
A.“百武”彗星至少含有C、H、N、O元素 B.“百武”彗星中存在单质和化合物
C.“百武”彗星是一个液态混合物 D.“百武”彗星可能存在生命
4. 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多的是:
A.H2 B.C C.S D.Mg
5. 17世纪人们认为水能变土,1768年科学家拉瓦锡对此进行研究。他将一定量的蒸馏水加入特殊的蒸馏器,反复加热蒸馏101天,发现蒸馏器内产生少量沉淀,称得整个蒸馏装置的总质量没变、水的质量也没变、沉淀的质量等于蒸馏器减少的质量。对于这项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精确称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B. 水在长时间加热后能转变为土
C. 物质变化过程中总质量守恒 D. 沉淀物来自于蒸馏器本身
初三学好化学方法
进入,同学们又要一门新的功课----。同学们要想在不一年的时间里学好,除了要重视它以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是关于的。”大家一旦掌握了的,就一定能轻松、愉快地学好化学。
一、勤于,善于做笔记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为此,同学们可以利用暑期把化学课本先通览一遍,也许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化学课本会深深地吸引你。课前也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就会大大地提高。
化学内容比较多,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大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不过,在记笔记时,必须讲究方法,要在听清楚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二、常复习,多
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周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系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现行课本中有五六十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识。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它们多为学习化学的基础,若不能熟记,便会感到在“化学王国里”行走困难。
三、吃透课本,联系实际
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 初中生物,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课后细读时要边读边记边思考,争取能将预习、听课中未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经常选读是指有选择性的阅读那些重要的或难以全面理解的内容。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还有助于提高自学。
初中化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化学,体味化学,这样就能越学越有,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四、重视实验,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同时,认真做好实验、趣味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积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如参观、讲座、化学游戏等,主动培养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之水的组成
【—汇总】同学们注意了,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三化学知识点之水的组成,有兴趣的同学过来看看,认真记好笔记。
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 现象 表达式
电解水验 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 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2H2O 通电 2H2↑+ O2 初中政治 ↑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初中的同学们对于上面提到的初三化学知识点之水的组成已经有所了解了吗。如果大家还想要更深层次的了解初中化学知识就关注吧。
初三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式是科学中的重要用语之一,是的重要工具。同学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掌握有关化学式的。
一、概念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式子可以表示纯净物的组成,我们把这种式子叫做化学式。如H2O、CO2、O2等能分别表示水、二氧化碳、氧气的组成,它们都是化学式。
二、写法
化学式是通过实验测定物质的组成然后计算而得出的,混合物没有化学式,只有纯净物才有化学式,且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的化学式的写法:
(1)稀有气体和金属单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它们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如氦气、氖气、氩气的化学式分别为He、Ne、Ar;铁、铜、汞的化学式分别为Fe、Cu、Hg.
(2)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非常复杂,它们的化学式通常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如碳、硫、磷的化学式分别为C、S、P.但碘单质是个例外,其化学式为I2.
(3)气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除外)多是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式是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注小数字“2”,如氢气、氧气、氮气的化学式分别为H2、O2、N2.有一些特殊的物质,同学们要特别留意,如臭氧的化学式为O3.
2、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
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比较复杂,这里主要介绍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
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一般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原子的数目(或原子个数的最简比)用阿拉伯数字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
2)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三、读法
1、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右到左读出元素名称,中间用“化”字连接。如NaCl读作氯化钠;MgO读作氧化镁
中考化学复习考点分析 制取氧气
一、基本考点
考点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的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
(2)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①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如果选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型的装置,则选择图2-7-1A装置,如果选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用固体加热型装置,则选择图2-7-1B装置。
②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根据生成气体的性质,如水溶性、密度等。收集的方法具体分为三种:排水法:适合收集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如图2-7-1C;向上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气体。如图2-7-1D;向下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气体。如图2-7-1E。
③验满方法:a.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气瓶内已收集满氧气;b. 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证明已收集满。
④操作步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的一般步骤为:a. 组装好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将药品装入试管并在试管口堵上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c.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d. 集气瓶里装满水并倒放在水槽中;e. 点燃酒精灯,先预热试管,再对准药品处加热;f.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g. 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管撤离水槽;h. 熄灭酒精灯。
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a. 试管口微向下倾斜;b. 药品均匀铺在试管底部;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e. 铁夹夹在距试管口的1/3处;f. 伸入试管内的导管略出胶塞即可;g. 用外焰对准药品处加热。
考点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在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做触媒)。(1)在理解催化剂的概念时,应抓住“一变两不变”来正确理解。①“一变”是指它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初中生物,不能片面地把“改变”理解为“加快”或“减慢”;②“两不变”是指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2)催化剂有专一性,也就是说某一催化剂只对某个特定的反应起作用;催化剂的种类繁多,其中酶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其性质可能发生变化;对于某些特定的化学反应,没有催化剂并不意味着该反应不能进行,只是速度较慢。(3)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二、与综合考点
考点3.化合反应及分解反应的区别与判断(学科内综合考点)
在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类型。通过比较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加深对反应类型的认识(见表2-7-2);
表2-7-2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特征多种变一种的反应一种变多种的反应实例共性都是化学变化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可用通式“A→B+C”表示;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可用通式“A+B→C”表示。
三、创新考点
考点4.在潜水艇里制取氧气方法的探究(探究性考点)
在潜水艇里制取氧气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要减沙自备能源的消耗,二是操作简便易行,三是要减少污染和有毒物质的排放。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碳单质
1.吸附是物理现象,与吸收具有不同的含义。由于木炭疏松多孔,有很大的表面积,因此它具有吸附性,活性炭的吸附性比木炭更强。吸附作用是将气体或溶液里的微小粒子吸附在固体表面,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吸收一般为化学变化,如:CO2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过程中生成了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等物质,就是化学变化。
2.“碳”和“炭”的区别:“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核电荷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比如碳元素、碳单质、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等,这儿不能用“炭”。而“炭”指的是具体物质,它表示由碳元素组成的某种单质——木炭、活性炭、焦炭等。一般在未指明具体单质时,习惯上用碳,如“炽热的碳”、“当碳燃烧时”。
3.C还原氧化铜注意问题:
①酒精灯加网罩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③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④实验结束时,先撤出导气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澄清石灰水倒流入热的试管致使试管破裂),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内的粉末倒在纸上(防止生成的铜再被氧化成氧化铜)。
【典型例题】
例析:
1、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请你写出带点部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其反应条件是高温,所以酒精灯要加网罩以提高火焰的温度。刚开始预热时,装置中的空气会首先逸出,所以看到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否则试管①内温度降低,其压强会减小,外界大气压会把试管②中的液体压进试管①内,致使试管①破裂。另外还要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否则外界空气会进入试管①中,新生成的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又被氧化成了氧化铜,等冷却后再打开,试管内已恢复至常温,铜与氧气就不反应了。
答案:
(1)提高酒精灯火焰的温度;
(2)开始排出的是试管内的空气 ;
(4)防止试管②中的液体倒流回试管①,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试管①把生成的铜再次氧化。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学案)
课堂练习答案
【课堂练习】
A
课堂练习答案
2.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10-9,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具有特殊的性质。例如将单质铜制成“纳米铜”时,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下列对“纳米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5.在锌与某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实验中,一个学生得到下面的结果:
课堂练习答案
1AB,2CD,
3.(1)纯氧气中O2分子的浓度大,反应速率大,单位时间内放出热量多,容易使氨跟氧气的反应发生,并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2)O2分子浓度大,硫跟O2分子反应速率大,产生的火焰的颜色深。
(3)硝酸跟铜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反应产生的氮的氧化物又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所以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反应速率会突然加快;最后由于硝酸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又会逐渐变慢。
4.(1)1;2;1.2×10-2;L2l-2s-1 。
(2)(B)=1.926×10-1 lL-1s-1
5.(1)可作如下图:
(2)从这5组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温度对该反应速度影响的规律为: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加快到原来的两倍。
(3)题目要求用已得有关反应速率的规律来求解20℃时的反应时间。根据(1)中的图象可求得,当温度为20℃时,反应时间约需150s。
(4)对比B和F,反应温度相同,酸的浓度也相同,锌的质量也相同。但B中2g锌全部溶解用了200s时间,而F中只需要5s时间,F中反应速率比B中反应速率快了40倍。这是因为B中锌是块状,F中锌是粉末状,粉末状时锌与酸溶液的接触面要比块状时的接触面大得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