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育点
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
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文章环境,把握作品的主题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分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二、重、难点
文中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大意。
2、默读课文,疏理小说情节,圈划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语句。
3、鉴赏讨论,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情况
1、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曲的录音,勾起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回忆,营造气氛。
2、作者简介及《红楼梦》的创作: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
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2、着重介绍《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课文内容。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出他们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但也反映了作者为封建制度“补天”的幻想和某些虚无主义思想。作品在。写作艺术上,语言洗练、自然、优美生动,描写人物血肉饱满,个个鲜明,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写作规模宏大,结构谨严。该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
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
《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三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女娲补天”:作者描写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
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为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
“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所以顽石下凡,� 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一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图示如下:(板书)
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五回,全书总纲。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3、学生自读全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二、作业布置:阅读反复课后第三题,勾画出展现人物性格的主要语句
第二课时
观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第一、二集,对比分析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形象
第三课时
师生共同讨论课文出现代人物形象
结合电视剧和课文,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别是什么?
今天讲《林黛玉进贾府》,一节课的时间围绕四个问题讲了第一段。
第一是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是比较清晰的,学生可以容易地找出,所谓的路线图应该是由一些时间和地点的节点构成。“弃舟登岸”后由东向西先后经过“宁国府”—“荣国府”—“西边角门”—“一射之地”—“垂花门”—“抄手游廊”—“穿堂”—“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三间厅”—“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理清这个路线图对于把握本段的内容是有重要意义的,在任何阅读的过程中,“把握结构-理清思路”应该是第一步,只有做到这一步才有可能进一步深入去“品味语言-领悟感情”,进而把握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及研究人物心理性格的合理性。
第二是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来展示宁荣街与贾府的繁华富庶。这属于写作技巧的问题,任何文章在展示事物本来面貌的过程中并非单纯地平铺直叙,往往会运用一些技巧更好更充分的表现。比如“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便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使用了正衬的方法。
第三是林黛玉的心理与性格特点。《林黛玉进贾府》初步展示了贾府的环境特点和几个重要人物,特别是林黛玉的性格特点。而第一段有句话非常关键,学生很容易便能找出,就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林黛玉之所以会有如此的想法恐怕有三点原因,一是寄人篱下的特殊心理状态,二是她印象中与亲眼所见贾府的与众不同给她的心理压力,三是她的性格特点。而性格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为与她相同处境的薛宝钗并不会这样,刘姥姥也不会这样。如果要再深入研究她是一种怎样的性格特点,就得注意“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她的所有想法和行为只是怕人耻笑,这应该说她性格的很主要的一个方面是自我意识强,自尊心强。
【教学目标】
1、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折射的社会背景。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明确目标〗
1、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1、曹雪芹和《红楼梦》介绍:
“开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也枉然。”
2、介绍贾府中人物关系:
┌贾敷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贾珍─贾蓉(秦可卿)
└贾敬┤
└贾惜春
┌─贾琏─巧姐
┌贾赦──┤(王熙凤)
│(邢夫人)│
│└贾迎春
│
荣国公:贾源──贾代善─┤┌贾珠──贾兰
(史太君)│贾政──┤(李纨)
(贾母)│(王夫人)│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
└贾敏──林黛玉
(林如海)
3、介绍与课文相关内容。
三、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结构
课文
2、情节:
开头:黛玉进贾府。
主体:
黛玉与众亲戚见面:
⑴拜见贾母及众人(舅母∕表嫂∕三姊妹)。
⑵初见凤姐(重点)→高潮。
⑶拜见两位舅父(未见)。
⑷陪贾母晚餐。
⑸宝黛会面(重点)→最高潮。
结尾:安排起居。
四、小结
本文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第一次描写小说中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描写小说主人公宝黛初次相见时的似曾相识、心心相通的微妙关系。
第二教时
〖明确目标〗
贾府典型环境分析。
〖教学过程〗
一、理清行踪
浏览全文,画出黛玉的行踪示意图。(即贾府方位示意图)
二、贾府环境分析
1、贾府的“硬件”:
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她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看课文思考,这贾府的硬件有什么特点?
明确:
宏伟的外观:三个“大”字→地位显豁高贵。
垂花门;
贾母正房大院,抄手游廊──轩峻壮丽;
穿堂;
仪门──讲究的布局;
贾赦处──小巧别致;
厢庑游廊;
荣禧堂,五间大正房→轩昂壮丽;
荣禧堂,匾额;
华贵的陈设,富贵显赫,奢华气派;
贾政处,耳房陈设。
2、贾府的“软件”:
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户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贵。但,这只是“硬件”。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明确:
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非凡的服饰;
贾府上下“包装”都很“精良”;
骄矜的气质:贾府上下,人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讲位次;
繁琐的礼节──晚餐;
布让──漱口洗手──吃茶;
三、小结
《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析人物出场
1、作品中的人物是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见闻来描写的。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节和规矩,黛玉进贾府必定要去拜望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行文顺理成章。写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并用。
明确:
详写:凤∕宝∕黛;略写:迎∕探∕惜;
实写:凤∕宝∕黛∕贾;虚写:贾赦∕贾政;
单独介绍:凤∕宝;群体介绍:刑∕王∕李;
2、小结:
林黛玉进贾府,作者运用的是平叙笔法,对黛玉本人及其父林如海只做概括介绍,更多的笔墨都用在黛玉的观感上,即通过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感,把冷子兴演说过的荣、宁二府加以具体的图画化。因此,“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这一回,与其说是写林黛玉,不如说是通过林黛玉来写贾府。金圣叹说:“文章最妙,是目注此处,却不便写,却去远远处发来。迤逦写到将至时便且住。却重去远远处更端再发来,再迤逦又写到将至时,便又且住。如是更端数番,皆去远远处发来,迤逦写到将至时,即便住,更不复写出目所注处,使人自于文外瞥然亲见。”
三、人物形象分析
1、王熙凤──“胭脂虎”:
⑴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 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课文从四个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出场,肖像,会见黛玉,回王夫人。思考交流:课文是怎样浓墨重彩介绍王熙凤的?(齐读)
明确:
描写方法人物特征
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泼辣放肆,地位特殊
侧面描写(黛玉纳罕∕众人恭肃)
肖像、服饰(头饰∕裙饰∕服装)贪婪俗气空虚
容貌(眼∕眉∕唇)美丽刁钻狡黠
见黛玉,言行(恭维→拭泪→为喜)察言观色,机变逢迎
回王夫人,语言果断能干,随机应变
脂砚斋评:
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
余知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
⑵疑点释要:
①为什么不惜重墨,淋漓地铺陈王熙凤的装束衣饰?
明确:此等笔墨明有微旨,与其说是褒赞,勿宁说是贬谪。王熙凤把自己“包装”得如此妖艳凌人,气势如火如荼,不正是表明了她生性奢侈,对荣华富贵无餍的追求吗?如此等精心设计的“与众姑娘不同”的装束,出见初来乍到的林黛玉,又何尝不是为了在黛玉面前表现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在贾府中显赫的地位,露骨地炫耀自己拥有华贵的服饰呢?
②对王熙凤外貌的描写有何独特之处?
明确:丹凤眼、柳叶眉,原是很美的,而曹雪芹却偏偏把美丽的丹凤眼配以三角,让秀气的柳叶眉高吊两梢,这就不尽美了。即便仍可算得上漂亮,但已决非温柔敦厚之形象。我们翻开麻衣相法,便会发现,“三角眼”“吊梢眉”乃为狡黠、狠毒、性巧、通变、邪淫之相。曹雪芹不一定真迷信相法,但他把王熙凤眉目写成这般形状,似乎在依循这种普遍流行的唯心主义哲理,借以揭示王熙凤这“胭脂虎”的性格为人:美艳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丑恶的灵魂,奸诈、冷酷、阴毒。“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林黛玉,初与王熙凤相见,就一眼看穿了这一点。
③怎样理解王熙凤出见黛玉时一连串的精彩表演?
明确:
恭维──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所以不惜恭维到令人肉麻的地步;
拭泪──因为提到黛玉的母亲,她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所以便抢先“用帕拭泪”;
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感情的转变。
总之,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事行事,一切都为了讨得贾母欢心。
⑶小结:
王熙凤是贾府之中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曹雪芹在王熙凤的塑造上,是不遗余力的,仅在这第一次的出场中,王熙凤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怪乎脂砚斋慨叹道:“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象至此者?”
曹雪芹评:[聪明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2、林黛玉──“阆苑仙葩”:
⑴导入: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出生在一个破落的世家贵族,祖上虽然袭过列侯,但到五世林如海已不得不凭科第出身了,加上“支庶不盛,子孙有限”,门庭便有些荒凉冷落,现出衰败的模样。……从黛玉的家里,我们看到廉洁、纯朴,觉得黛玉的高洁同“祖风”有关系,而且幼年丧母,父亲“爱女如珍”,当作子养,也使她少受一些传统的封建教育,为后来的叛逆准备下一个条件……课文是从她的貌、言、行三方面初步展示其形象的。
⑵外貌特征:
①跳读课文,找出有关黛玉外貌描写的句子,分析黛玉的外貌特征。
明确:
A、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众人关心黛玉的身体,注意到她身体孤弱、多病;
B、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凤姐见多识广,观察到她容貌标致,气派不凡;
C、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对她的观察更为独到,在他眼里,她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美丽多情,姿容俊逸,极富神韵。
②黛玉这样的萃曹公毕生心血凝铸而成的主角,本应不惜笔墨详写精绘,全书都很少写其服饰,对黛玉的肖像是“虚多实少,绝去形摹”,此处更是“穿戴竟无一字提及”,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
A、重彩详绘其服饰,势必喧宾夺主,减少人物寄人篱下的辛酸感,削弱其凄凉的悲剧色彩。因此,写黛玉衣饰不仅是次要的,甚至是不必要的。显其神而略其形,正是为免落俗臼,使这一形象更加美好理想,更浪漫富有魅力。
B、用虚笔写意展示黛玉的肖像,还为突出其才情女子超尘拔俗的空灵感:那种脉脉之情袅娜之态,那种欲说还休的柔媚,“娇羞默默同谁诉”的眉目,那聪明灵慧的谈吐,都从这独具匠心的肖像描写中显示出来。
C、如此笔法写黛玉不仅是表现人物独具特色的美,也是情理的需要。因为此处的黛玉是宝玉眼中的黛玉,脂砚斋评:“不写衣裙装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貌。”
③小结:
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的展现黛玉的相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朦胧又清晰。
⑶性格特征:
①黛玉年小多病,上无母亲教育,下无兄弟姐妹扶持,父亲林如海又不肯续室,她只好依傍外祖母。黛玉进贾府的生活信条是什么?课文是怎样表现的?� ”表现了她的小心谨慎、寄人篱下的特点。
②找出有关黛玉言行描写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是怎样表现其小心谨慎特点的?
明确:
A、拜见众人时。“忙起身…”
B、在刑夫人处。婉谢留饭,既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和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处处留心。
C、在王夫人房中。她不接受王夫人让她东坐,因料定那是贾政之位,是绝不应坐的,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这看来事小,但她绝不轻易从事。
D、在贾母房中吃饭时。为座位事黛玉更是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做了解释,她才肯入座。
E、回答读书时。答贾母(四书)与答宝玉(几个字)不同。
③小结:
对黛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处处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她是萃曹公毕生心血凝铸而成的主角,是集中国三千年文化于一身的理想化身。《金陵十二钗判词》之《宝钗黛玉判词》曰:“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3、贾宝玉──“美玉无暇”:
⑴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思考交流: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贾宝玉的?并分析其特征。
明确:
内容描写方法人物特征出场前侧面勾勒(王夫人言∕黛玉母亲言)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出场后两次肖像描写眉清目秀∕英俊潇洒西江月寓褒于贬∕正文反作厌弃功名利禄追求个性解放
⑵疑点释要:
①对宝玉的相貌描写都带有女性化倾向,为什么?
明确:从侧面衬托宝玉的叛逆性格。
②《西江月》是如何评价宝玉的?
明确:这两首《西江月》模拟封建正统派的口吻,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的手法揭示出贾宝玉的思想性格。他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之中,封建正统势力的重重包围之下,使他有找不到出路的无限愁恨,他的言论和行动被人看作疯傻。他“不通世故”“怕读文章”不愿与当时上层社会的庸俗官吏结交应酬,不愿遵守封建礼规,不愿读八股文章,不愿走科举做官的道路。封建国家、封建家庭,都无法对他寄任何希望。这些,揭示出贾宝玉的叛逆性格。词中的“无能”“不肖”都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说的。这两首词,看起来像在讽刺宝玉,实际上是赞颂宝玉的叛逆性格。
⑶小结:
宝玉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处在封建正统势力的重重包围中,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母腹中开始孕育的“新人”的胚胎。
4、析“宝黛相会”──“心有灵犀一点通”:
⑴宝黛初会时两人分别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的感觉?
明确:
宝──笑:我曾见过
面善:源于不同地位产生不同心理
黛──惊:眼熟如此
⑵你是怎样看待宝玉“送字”给黛玉和“摔玉”情节的?
明确:
①“送字”说明宝玉具有男女平等思想。
②“摔玉”是宝玉性格鲜明的突出表现。摔玉的缘由是因黛玉的“与众各别”的美所引起,在宝玉看来,神仙也似的黛玉应该有“通灵宝玉”,竟然没有!于是宝玉顿时痴病发作,把自己与生俱来的“宝玉”狠命摔去。摔玉写出黛玉的美,写出宝玉的“痴”。这第一次的摔玉又引出了后文多少次的因玉而起的种种波澜。“玉”是天命的象征,宝玉的摔玉正表现出他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鄙弃,对礼教的蔑视,还有什么比这一行动更能说明宝玉之叛逆性格呢?
⑶曹雪芹评:[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四、课文总结
《林黛玉进贾府》是小说《红楼梦》的第一次总亮相,不仅重要人物纷纷亮相,贾府也是第一次亮相。因此本文运用详略得当的环境描写、人物肖像描写,以及匠心独运的人物出场来展现这一切。旨在揭示一个封建大家族的繁荣鼎盛,即它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黛玉的一双眼睛把贾府由幕后推到了台前,而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是封建时代的缩影。通过这个缩影,曹公让我们窥视了封建社会的最终命运。
【风景剪辑】
贾府环境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这对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么,教学本文的重点自然是对贾府这一环境的分析。本设计拟着重从贾府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分析,充分认识“与别家不同”的贾府的特点。
1、贾府的“硬件”:
提问: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首先请大家想想,这贾府的硬件措施是怎样的?
明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二、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三、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2、贾府的“软件”:
提问: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明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⑴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⑵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⑶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总结:《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最后,我们要感谢“导游小姐”林黛玉,她让我们得以领略这种无从亲临参观的“历史风景”。当然,最终功劳还是曹雪琴的,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穿越“时间隧道”的“故国神游”。
《林黛玉进贾府》9页的教材让我唏嘘,怎样在短短的几课时,把这篇文章讲全讲好?这个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作为一部古代小说,《红楼梦》的有关文学常识不得不讲,作者介绍,社会背景,等等,这些文学常识都要为同学理清楚。
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用电视剧《红楼梦》中的人物剧照或电视剧片段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调节课堂气氛。这样做容易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片中人物的外在形象上,而忽略了对名著语言的品味鉴赏,这与语文教学的宗旨是相悖的。语文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上这节课时,上课前没有组织观看剧电视剧《红楼梦》,也没有向学生展示与《红楼梦》有关的图片资料,而是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间接性,通过“点评式读书法”的介绍和运用,再加上对欣赏方法的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贴近文字,走进文字,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从而领略文字所蕴涵的丰富内容,从文字中感受形象,感受文学大师运用文字的高超技艺,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比如: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堂课,在教师示范部分,我就提示学生特别注意“愁”“病”等词来体会她的“体弱多病”,注意“含情目”一词来体会她的“多情”,并在原文加上一些点评符号如着重号等以提醒学生注意。接着对这一段文字点评到:“气质超凡脱俗,容颜美貌多情、体弱多病”。这样,不仅使学生通过对一些关键词的理解一步步地走进文字,更深入地理解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提示学生要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认真揣摩语言,细细咀嚼品味”。这样一来,其实就是让学生将那些朦胧肤浅的感觉用文字进行加工、提升从而表达出来的过程。换言之,也就是引导学生读文学作品从“看热闹”的层次提升到审美鉴赏的层面。
这样的教学处理,既避免了学生浅尝辄止的不良思维习惯,又使学生能更明确更有深度地理解文字、解读名著,提高鉴赏力。
1、欣赏品味语言,让学生在审美中获得精神愉悦
语文课通过文字的间接性,引导学生想象品味其中的韵味,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获得精神愉悦,审美享受。引导学生体会曹雪芹描写人物不仅写人物外在的形貌,还通过极精练的语言写出了人物的神韵的高超技艺。
2、提供舞台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本堂课,引入了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力求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课堂情况来看,“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展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形成课堂教学民主化的氛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能力,而且落实了本课的重点——点评式读书法的运用。从学生的点评情况来看,学生经过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够从多方面展开对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鉴赏。离开了老师的讲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都大大超出了老师们的预料,教师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学生不会欣赏或欣赏不到位的问题。因为在让学生自由发挥各自的认知水平去鉴赏作品的同时,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是个性化的,而这样的一种氛围以及学生们积极热情的参与过程,已经使自主学习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学生间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3、需要改进之处
(1)可以将读书方法的介绍和学生对鉴赏方法的感悟结合起来。
虽然本课着力给学生提供实践“点评式读书法”的舞台,但这种舞台只集中体现在课堂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则体现得不够。前半部分大多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课堂上的双边活动,特别是学生这一方的活动不够热烈。究其原因,是教师过于拘泥于课前的教学设计,认为在“教师示范”部分,就要完全由教师来完成,其实可以在教师示范完一个例子后,引导学生完成以下的各项内容。比如,四种鉴赏方法的点拨,教师可以在点拨完一个后,引导学生感知、品味具体的语言材料,让他们自行探究、进而总结归纳其它的几种鉴赏方法,这样学生的自主活动会体现得更充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会更明显地体现出来。
(2)对语言的朗读品味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语文课离不开对语言的涵咏品味。好的语言大多意味隽永,可多意会,少言传。虽然小说的篇幅较长,不像诗歌散文那样便于诵读吟咏,但还是可以挑选出一些精彩的片断,让学生体会,品味。可采用单个地读,分角色地读,对读的情况进行评价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品味,发掘其中的妙处。本课的前半部分有两次齐读,后� 如果在不同的阶段,穿插对精彩段落的品读,如王熙凤出场时的语言,夸赞林黛玉的语言等,会使学生在品读文本中不断加深理解感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长久的回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
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文章环境,把握作品的主题。
二、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分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及《红楼梦》是创作: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曹雪芹,名 ,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XX年,卒于1763年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红楼梦》共120回,前80 回在曹雪芹去世前XX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二、解题: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
三、《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三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图示如下:
┌贾 敷
宁国公:贾 波─贾代化┤ ┌贾 珍─贾 蓉(秦可卿)
└贾 敬┤
└贾惜春
┌贾 琏┐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 贾 赦 ┤ ├巧 姐
│(邢夫人)│王熙凤┘
│ └贾迎春
荣国公:贾 源─贾代善┤ ┌贾 珠 ┐贾 兰
史太君│ 贾 政┤李 纨 ┘
(贾母)│(王夫人)│ 贾元春
│ │ 贾宝玉
│ └ 贾探春
└ 贾 敏 ┐
├林黛玉 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林如海)┘
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四回: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五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是全书总纲。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林黛玉
提问:哪些地方体现了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1、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2、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p219)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3、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p221)
4、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比如当贾母与宝玉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回答先后不一致。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1.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 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p212)2.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p224)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尤其怕“哭”与“泪”,不但照应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二、王熙凤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提问:节选部分从几个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写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贾母戏谑的介绍,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2、绘肖像:不但刻画人物外部特征,而且透露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
头饰
┌珍宝珠玉──贪婪与俗气(内心世界的空虚)
肖像描写┤ “三角眼”
│ “吊梢眉”
└容貌 美丽外表──刁钻狡黠(本性) “粉 面”、“丹 唇”
3、见黛玉:言谈举止表现感情的变化,反映其内心世界。
先是恭维—继而拭泪—转悲为喜, 入木三分描绘了王熙凤“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得宠原因。
4、回王夫人:
她的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已取得王夫人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分析人物形象
一、贾宝玉: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以下分三个描写重点来分析:
1.出场前:侧面介绍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贬斥态度)。
王夫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黛玉的母亲:“衔玉所生”“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小结::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2、肖像描写:黛玉眼中的宝玉。
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3、两首《西江月》
提问:怎样理解这两首《西江月》?
⑴、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思想性格:钟情于女孩子;讽刺热衷功名的人;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怕读”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的“文章”;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的书视如珍宝,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宝玉形象:他“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不是封建时代的忠臣孝子,而是“于国于家无望”的逆子贰臣。
作者对宝玉的态度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赞颂宝玉。
⑵、该词作用。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小结全文:
一、围绕中心描写。
二、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
三、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新课改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的一篇重要讲读课《林黛玉进贾府》。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
《林黛玉进贾府》是新课改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的一篇重要讲读课。本单元是小说单元,是文学作品阅读欣赏能力训练序列中的训练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重点篇目。构成本单元的三篇讲读课文和一篇选读课文,兼及古今中外。本课属于中国古典小说,拟重点说明两点:①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和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②《林黛玉进贾府》重在研讨环境、人物表现艺术。
〔二〕教学目标
我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3)。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4)、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5)、分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先让学生观看影片,初步对《红楼梦》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知道古代小说的发展趋势,以及《红楼梦》的社会地位。再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对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描写的语句,并加以分析,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最后学会如何进行人物描写,以自己的同桌为例进行试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研读小说过程中,培养审美观,领会人物的美感。
(2)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
1。了解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的性格特点2。欣赏精彩的人物语言
3。学习文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手段塑造个性化人物的笔法
(四)教学难点:
1。提高学生阅读小说并对人物作出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
2、体会作品如何根据人物外貌描写来体现性格特点
二、说教法及依据
1、拓展知识,构建愉快教学法
国外有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主要特点是从学科特点出发,通过新颖的教学形式,以创设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为目标,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状态中,实现认知与情感、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小说单元教学时,遵循教学方法亦要改革的指导思想,摒弃传统的“念经式”的教学模式,吸收国外“愉快教学法”的长处,教法求活,视野当阔为重点。
2、直观展示法:
第一红楼梦人物众多,错综复杂,搞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于把握人物性格征有着重要意义。第二,贾府建筑的规模即黛玉进贾府的路线是引导学生读小说的主要线索,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人物关系和贾府建筑制作成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小说内容。
3、研究性学习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等,在授课中我尝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而具体到本文的三个课时中,体现在自寻资料上和人物性格分析上,分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学生通过看电视片段、预习、自主探究。结合老师简介的《红楼梦》的基本情节,领会其内涵。第二步:合作探究。方法是分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解答,在老师的点拨下,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4、仿写法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要设计“仿写法”:即将小说里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用在小作文练习中,即对熟悉的人物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也符合新标准指出的,必须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1、重视自学指导。学生是以学
2、师生共创,设立情境。为了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片等形式,提供与新课题有关条件,创造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并创造共同研讨的氛围,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养成他们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细细品读的习惯。
四、概说教学程序
本课题共设三课时,本说课内容彻重第三课时。简介第三课时前的内容。
课前预习:课前组织学生利用课件的“影视欣赏”观看《红楼梦》的录像片断《林黛玉进贾府》。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单元阅读导言。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3、前五回内容介绍: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组织课堂研讨: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2。明确作者怎样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
1。师生共同讨论课文出现人物形象重点是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2。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红楼梦>>小说简介和作者2。了解小说中人物关系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红楼梦>>是一部旷世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这本书能把你带入一个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令你徜徉其中,流连忘返。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解题
1。作者—————————曹雪芹名,字梦,号雪芹,清代小说家。先祖原为汉人,后投入满族正白旗。曾祖父,祖父,父亲和叔父相继出任康熙时代的江宁织造,雍正年间家产被朝廷抄没,举家北迁,曹在贫困潦倒的生活中,呕心沥血,写成了<<红楼梦>>前八十回。
2。<<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
本文节选自第三回,第一回,通过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开篇,定下了爱情悲剧的基调。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单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对贾府中人物,贾府环境进行直接描写。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以及歌曲的形式,隐喻而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交代出来3。贾府关系谱
4。史王薛府与贾府的关系
王狗儿是王夫人孙子辈。王狗儿的祖父是王夫人的父亲认的连宗宗侄,与王夫人平辈。王狗儿的妻子刘氏是刘姥姥的女儿
封肃是甄士隐的岳父。甄士隐是香菱的生父,香菱后来做了薛蟠的妾。邢岫烟是薛蝌的妻。薛姨妈姓王,是王夫人的妹妹
5。金陵十二钗人物: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妙玉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
6。简单叙述<<红楼梦>>情节大意及其结局和其主旨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坏,互相倾轧,暴露了他们残酷地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默写奴仆的反抗行为,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的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
三。作业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1。诵读课文,纠正音字
2。文章的整体结构
一。(1):林黛玉到贾府二。(2——4):写她所见到的人三。(15——16):黛玉的住处
二。分析文章中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环境描写主要是通过林黛玉的所见带出的。
1。“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说明:荣国府既贾家地位尊贵。
2。“进入垂花门……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说明:贾家是一个贵族大家。
3。“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国府正门,……。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说明:这是一个士大夫家族。
4。“进入堂屋中,抬头先看见……镶着錾银的字迹……”说明:这又是贵族之家。
5。“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几上茗碗瓶花具备”说明:表现了其家的豪华。
6。“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亦是半旧的青缎靠着背坐裤”说明:雍容大度。
这几处环境描写表现了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并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敕造)同时贾府的豪华建筑,贾府的奢侈生活,也使人们对日趋没落的封建社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再者,人物性格和生活情趣的写照;最后,为人物活动,情节的展开提供场所。
第三课时分析人物形象
一。王熙凤
1。王熙凤的出场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她的出场有何不同?明确: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2。这种出场方式表现了什么?明确:与当时“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气氛极不协调,显得有点张狂,无礼,不守规范。
3。接着对其肖像进行了描写,包括哪两方面?各有什么特点?表现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包含服饰何容貌两个方面服饰:珠光宝气,雍容华贵
暗示了她对物质享受的无厌的追求,也暗示了她在漂亮的外表之下,掩盖着庸俗,刁钻何狡鲒。4。贾府对王熙凤的介绍有何特点?能表现什么?明确:贾母的介绍完全是一种戏谑的口吻,一种随随便便开玩笑的口吻,完全没有一种长辈的架子何威严。表现王熙凤深得贾母的喜爱,也表明了她在贾府的地位。
5。接下来,写王熙凤和林黛玉见面时动作,语言,神态有何变化,表明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笑————拭泪————转悲为喜
表现她见风使舵,善于逢迎,工于心计,八面玲珑,一切对贾母察言观色行事。
询问————关照————吩咐动机是巴结讨好贾母,也显示自己有地位。
捧茶果————放月钱————拿衣料表现王熙凤精明能干,处事利索。
总之: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王熙凤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刁钻狡猾,眀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善于见风使舵,善于阿谀奉承,因而深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贾府大权,成为贾府实际掌权者。
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歌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聪明累>>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二。林黛玉
1。课文开头写林黛玉“弃舟登岸”时,她想到了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表现怎样的性格特点?现实原因?
明确:心态:“步步留心……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性格:处处小心谨慎
原因:从此她要过一种寄人篱下的生活
2。林黛玉的性格主要通过一次推饭,两次谈书,三次让座表现的,各自说明了什么?
明确:一次推饭说明:知书达理,待人接物处处小心
两次谈读书说明:两次对比她不矜持,不张扬,不想抬高自己
三次让座说明:她绝不轻易行事,表明她处处持重时时谨慎,这也是她寄人篱下的反映。
3。对黛玉的语言,行动的描写之外,还有一处肖像描写,表明什么?
明确:美貌,多病,体弱多病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歌词:一个是莨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三。贾宝玉
1。侧面勾画,表明什么?明确:①王夫人的话②是黛玉母亲生前的话
介绍了一班人对宝玉的看法何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贾府内外许多人对宝玉持贬斥态度。
2。两首<<西江越>>词表明什么?明确:这两首词形贬实褒,说明他是封建阶级的一个叛逆。
3。肖像描写:宝玉出场后有两次想象描写是怎样一个形象?明确:在黛玉看来:宝玉是各眉清目秀,英军多情,风流倜傥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感到有似曾相识的眼熟感,因而产生了亲切感
4。语言,行为分析有什么特点?明确:①“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②“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
分析:确如王夫人所说,一时甜言蜜语,一时疯疯癫癫,一时有天无日,表现出他痴疯的言语,狂妄的行为。总之:贾宝玉时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反抗。
四。课文人物的刻画方法
详写: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略写:邢夫人,王夫人等实写:贾母,王熙凤等虚写:贾政,贾赦等独写:宝玉等群写:迎春,探春等
薛公薛姨妈
女:薛宝钗子:薛蟠子:薛蝌女:薛宝琴
封肃是甄士隐的岳父。甄士隐是香菱的生父,香菱后来做了薛蟠的妾。邢岫烟是薛蝌的妻。薛姨妈姓王,是王夫人的妹妹
[教学目的]
1、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理解分析课文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作者用肖像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3、掌握课文根据人物的地位、身份和性格特点决定人物出场的写法。
4、理解课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讲练及点导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设想]
1、“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通过课文学习,能体会其中的某些特点。
2、小说有三要素,学习时宜牢牢把握文体特点阅读分析课文。
3、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以她进贾府的第一天行踪为线索,借助她的眼睛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和众多的人物,对人物出场的描写各不相同,人物的肖像描写能透露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学习课文时,要细心体会这些特点。
4.本文是古典小说,应了解古代社会的背景;本文又是长篇节选,故又有必要了解该长篇小说的全貌。
5、注意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6、学生已在第三册小说单元中学了小说的基本特征,可让学生运用所学多分析,教师作点拨指导。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简介《红楼梦》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点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着重讲叙前五回的内容梗概和前五回在前书中的作用。
3、介绍《贾府人物简表》。
4、梳理课文情节。
第三课时
一、
1、课文是如何介绍众多人物出场的。
2、分析作者对人物出场的写法不同的依据。
二、
1、介绍《荣国府院落方位示意图》
2、小说中关于贾府的环境描写的归类,重点是外观、布局、陈设、器物等。
3、课堂讨论: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课时
[课时目的]
分析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课文用肖像描写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课时重点]
人物的性格及写法分析,肖像描写的学习。
[课时难点]
林黛玉的性格分析
[课时内容]
一、人物性格和写法分析
1、王熙凤
点拨:(1)铺陈服饰:暗示贪婪与俗气。
(2)描写容貌:美丽外表下隐藏刁钻、狡黠本性。
(3)言行表现:A、贾母戏谑之言:性格泼辣。
B、见黛玉,恭维——试泪——喜:察言观色、机变逢迎。
C、回王夫人:果断能干,受宠专权。
2、贾宝玉
点拨:(1)写法:王夫人对黛玉的叮嘱、黛玉的猜度是侧面描写;
后面的外貌、词两首、动作是正面描写。
(2)性格:封建叛逆者,蔑视世俗,卓然独立,善良多情。
3、林黛玉
点拨:(1)态度与心境:寄人篱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2)外貌、神情、风韵: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二、小结:
1、通过课文人物刻划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一般特点。
2、通过课文人物刻划的横向比较,了解课文用肖像描写透露、显示人物特征的特点。
3、归纳“肖像描写”剖析法:
(1)透过肖像看人物的性格、气质;
(2)通过肖像看人物的社会地位;
(3)抓住观察人物的视角析观察者;
(4)结合其他各种描写整体分析;
(5)肖像描写的适时适量。
三、课堂练习:
分析肖像描写片断所显示的人物特征(见练习材料)
小结:肖像描写含有人物服饰、体态、容貌、神态表情、风度等。
四、布置课后练习:
1、写一个肖像描写片断,要能显示人物特征。
2、完成一课一练。
附:板书设计
写出场:先声夺人,性格泼辣
画肖像:美丽的外表,刁钻的本性
王熙凤{见黛玉:察言观色,看风使舵
主
要{出场前的侧面描写:叛逆者
人贾宝玉{出场后的肖像描写:眉清目秀
物二首《西江月》:正文反作法
林黛玉{态度与心境:寄人篱下,处处谨慎
外貌、神情、风韵:美丽多情,体弱多病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导读提纲
1、课文是怎样刻划王熙凤的性格的?王熙凤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刻划贾宝玉的?贾宝玉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3、作者是如何刻划林黛玉的性格特征的?
4、从本课人物分析可知中国古代小说的哪些特点?
5、粗读本单元其他课文,你发现了本课在刻划人物上有哪些特点?
6、请学着用本课有特点的描写手法写一个片断,反映人物的特征。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 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3、 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二、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 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
2、 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 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三、 课时:五课时
第一课时(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
一、 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1、 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
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宝黛爱
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3、 《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
表,供同学们参考。
宁府
宁国公贾 演——贾代化——堂舅父贾 敬——堂表兄贾 珍
四表妹贾惜春
荣府
荣国公贾 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
大舅父贾 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 链、表嫂王熙凤
二姐贾迎春
二舅父贾 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贾 珠
表嫂李 纨
大表姐贾元春
表兄贾宝玉
三表妹贾探春
母亲贾 敏、父亲林如海——————————林黛玉
4、 林黛玉因母亲去世,她父亲决定让到外祖母家去,于是引出了本文所讲的故
事。
二、 学习班小说,我们仍然要抓住小说的情节链。让学生装在阅读课文之后,通过讨论,找到情节链。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的点拨:
本文的情节链是——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的行踪:
步步留心——进贾府大门——贾母的正房大院,见贾母——三个姐妹——不足之
症——王熙凤来了——已经放了月钱、找缎子——去大舅父、大舅母处——去荣禧堂二舅父、二舅母处——王夫人说贾宝玉——路过王熙凤的住处——在贾母的后院正房用饭——林黛玉和贾宝玉相会——暂置碧纱橱。
三、 我们学习《红楼梦》有利于了解封建社会。从本文,我们可以看到:
1、 封建社会的不平等,贾府大富大路贵,穷奢极侈,令人惊讶眩目。他们自己
不会创造财富,由大批奴仆和丫环为之服务;
2、 在这个封建家庭中,实行的是封建专制,家长统治,由贾母一人说了算数,
由贾母一人支配一切;
3、 在这个封建家庭中,封建的秩序扼杀个性,繁缛的礼仪使用权人活泼不得,
空气十分压抑;
4、 但是我们也从中看到了这样一点:这个封建社会已经在开始动摇了,宝玉的
对封建社会的全部意识不迷信,并对这些封建秩序有所违拗,是反叛倾向的表现。
四、 要求学生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掌握以上要点,并预期习重点的语段。
第二课时(学习并阅读分析1自然、6——9自然段)
一、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本文的情节链是:
步步留心——进贾府大门——贾母的正房大院见贾母——三个姐妹——不足
之症——王熙凤来了——已经放了月钱、找缎子——去大舅父、大舅母处——去荣禧堂二舅父、二舅母处——王夫人说贾宝玉——路过王熙凤的住处——在贾母的后院正房用饭——林黛玉和贾宝玉相会——暂置碧纱橱。
2、从本文,我们可以看到:
(1)封建社会的不平等,贾府大富大路贵,穷奢极侈,令人惊讶眩目。他们自己
不会创造财富,由大批奴仆和丫环为之服务;
(2)在这个封建家庭中,实行的是封建专制,家长统治,由贾母一人说了算数,
由贾母一人支配一切;
(3)在这个封建家庭中,封建的秩序扼杀个性,繁缛的礼仪使用权人活泼不得,
空气十分压抑;
(4)但是我们也从中看到了这样一点:这个封建社会已经在开始动摇了,宝玉的
对封建社会的全部意识不迷信,并对这些封建秩序有所违拗,是反叛倾向的表现。
二、 重点课文阅读指导:
1、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段课文。指出这里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和“不
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这是黛玉的行动准则。在整个小说中制约着黛玉的行动。当然,在本节选的课文中,同样也体现这一点。黛玉的悲剧,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2、 下面我们先来阅读6至9自然段,研究一下王熙凤的性格特征。看看曹雪芹
是如何刻划这个人物的典型性格的。是通过怎么样的描写方法来刻划这个人物的。
(1) 王熙熙攘攘凤的感情变化线索是:先表恭维,后表同情,最后是表
关心。
(2) 一见林黛玉,有这样几个动词,十分引人注目:携着、打谅、送至、
笑道、拭泪、转悲为喜、问。这些动词十分鲜明地表现了她的虚情假面具意、和精明能干。
(3) 她对林黛玉说:“想要什么吃的、什么样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
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些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王熙凤既要讨好老祖宗,又欲在黛玉和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在机房府的权势大。)
(4) 课文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王夫人)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
个(缎子)来给你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来吧,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过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请问,当时王熙凤为什么这么说?王夫人为什么笑一笑,点头不语?(王熙凤在贾母面前要表示对黛玉关心异常,说‘早已事先想到’,以讨取贾母的欢心。而王夫人明明知道王熙凤当面撒谎,却又赏识侄女机灵过人,口舌伶俐,哄得贾母欢喜。)
(5) 把王熙凤在这段文字 中的言辞和行动,归纳起来,可以看出王熙
凤怎么样的性格特点?(有善于察言观色和机变奉迎;善于讨好机房母的性格特征;喜欢弄权,以显示自己的精明能干;在贾府她威重令行,有敢于在贾母面前放诞无礼的地位。)
五、 学生装课后阅读这段课文,预习13、14自然段。
第三课时(复习上节学习的语段,指导学生学习13至14自然段)
一、 复习课文要点:
1、“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和“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这是黛玉的行动准则。
2、第6至9自然段,下列问题:
(1) 王熙凤的感情变化线索是:先表恭维,后表同情,最后是表关心。
(2) 一见林黛玉,有这样几个动词,十分引人注目:携着、打谅、送至、
笑道、拭泪、转悲为喜、问。这些动词十分鲜明地表现了她的虚情假面具意、和精明能干。
(3) 她对林黛玉说:“想要什么吃的、什么样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
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些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王熙凤既要讨好老祖宗,又欲在黛玉和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在机房府的权势大。)
(4) 课文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王夫人)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
个(缎子)来给你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来吧,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过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请问,当时王熙凤为什么这么说?王夫人为什么笑一笑,点头不语?(王熙凤在贾母面前要表示对黛玉关心异常,说‘早已事先想到’,以讨取贾母的欢心。而王夫人明明知道王熙凤当面撒谎,却又赏识侄女机灵过人,口舌伶俐,哄得贾母欢喜。)
(5) 把王熙凤在这段文字 中的言辞和行动,归纳起来,可以看出王熙
凤怎么样的性格特点?(有善于察言观色和机变奉迎;善于讨好机房母的性格特征;喜欢弄权,以显示自己的精明能干;在贾府她威重令行,有敢于在贾母面前放诞无礼的地位。)
二、 学习班新课内容:
1、 学生阅读本课的内容,做书间笔记。要求学生弄清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如
何 理解 这些内容。找出哪些不能理解的内容。然后学生分小组和大班研究讨论。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研讨情况,讲解以下要点:
(1) 本段属于环境描写,是贾政和王夫人的住处:13段写的是正室,
14段是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是东边的三间耳房。课文以荣禧堂为重点,描写了贾府的华贵的陈设。
(2) 这段文字——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提示了贾府的社会地位和荣华宝
贵。例如:匾是皇帝的御宝,大画是表示对君王的忠心耿耿和尊敬。
(3) 这副对联的意思中,我们可以了解了怎么样的内容?(与贾政来往
的人,都是一些豪门贵族。)
(4) 我们从全文其它的描述中,还可以看到许多贾府的显赫:如荣宁两
府门前的大石狮子,兽头大门,华寇丽服的守人等等。
3、 学生装朗读这两段课文。并重点抄写以下词语:
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镶着錾银、座上珠玑日月、堂皇前黼黻焕烟霞、猩红洋罽、金钱蟒靠背、汝窑美人觚、茗碗痰盒、撒花椅搭。
三、 学生预习下面的几段课文,着重预习宝玉和黛玉两人的性格特征。并在作业本上抄写三段文字,两段是写宝玉进来时和宝玉眼中的黛玉,一段是两首词。
第四课时(学习和分析关于宝和黛玉两人的思想性格)
一、 学生分小组和大班交流预习情况。
二、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精要的重点分析指导。要点是:
1、 关于林黛玉的思想性格:
(1) “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
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写出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性格。
(2) 在宝玉眼中的黛玉是:,这是侧面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眉,一双
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窃,病如西子胜三分。”此诗写出了黛玉的内秀外美,体弱多病。在宝玉眼中,更是聪慧灵秀,多愁善感。
2、 关于宝玉的性格特征:
(1) 在王夫人的口中,是个“混世魔王”。说明书宝玉的作为,与封建
社会的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格格不入。是封建社会的叛逆。
(2) 黛玉眼中的宝玉:容貌中透露出多情、温柔、敦厚。
(3) 关于两首《西江月》词:指导的有关的要点是:
a、 共用四组对偶句。
b、 第一首刻划了贾宝玉狂放不羁,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对功名利禄
的淡视,追求个性的我有放。
c、 第二首是对宝玉性格的褒扬,同时也斥责了当时封建社会特别是
贵族家庭的世俗观念。
d、 两首词运用了寓褒于贬的手法,塑造了宝玉这个封建叛逆的形象。
并暗示封建制度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e、 这两首词,对于读者理解宝玉的形象和性格,理解全书有关宝玉
的情节设置和展开,有极大的作用。
f、 词中的“愁”和“恨”是宝玉欲求摆脱封建束缚而不得的苦闷心
情的表现;“傻”和“狂”是宝玉痛苦中寻求新生活新理想,却又找不到出路以致陷于的食性迷惘的种种情态的表现。
g、 这两首诗写出了宝玉不为人理解的对封建社会的叛逆性格。
h、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写出了宝玉不愿意读孔孟的文章,
被人看作是愚笨顽劣,说明书他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厌恶功名利禄。
i、 解释“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见风使舵49页注解⑩)。
纨绔和膏粱,是借代用法。
j、 这两首诗,似贬实褒,表面上用世俗的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他
对封建社会叛逆性的写照。作者用正文反写的方法,赞美宝玉。
3、 学生抄写这几段文字。
三、 准备听记训练和单元练习薄。
第五课时(进行重点语段的测试练习)
一、 练习内容:
1、王熙凤的感情变化线索是怎么样的?(先表恭维,后表同情,最后是表关心。)
2、王熙凤一见林黛玉,课文用怎么样的几个动词,十分引人注目?有什么作用?(携着、打谅、送至、笑道、拭泪、转悲为喜、问。这些动词十分鲜明地表现了她的虚情假面具意、和精明能干。)
3、王熙凤她对林黛玉说:“想要什么吃的、什么样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些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王熙凤既要讨好老祖宗,又欲在黛玉和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在机房府的权势大。)
4、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王夫人)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缎子)来给你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来吧,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过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请问,当时王熙凤为什么这么说?王夫人为什么笑一笑,点头不语?(王熙凤在贾母面前要表示对黛玉关心异常,说‘早已事先想到’,以讨取贾母的欢心。而王夫人明明知道王熙凤当面撒谎,却又赏识侄女机灵过人,口舌伶俐,哄得贾母欢喜。)
5、 熙凤在这段文字 中的言辞和行动,归纳起来,可以看出王熙凤怎么样的性格
特点?(有善于察言观色和机变奉迎;善于讨好机房母的性格特征;喜欢弄权,以显示自己的精明能干;在贾府她威重令行,有敢于在贾母面前放诞无礼的地位。)
6、 第8、9、10段课文:
(1) 属于什么描写?(环境描写,是贾政和王夫人的住处:8段写的是正室,9段是王夫人时
常居坐宴息是东边的三间耳房。课文以荣禧堂为重点,描写了贾府的华贵的陈设。)
(2) 这两段文字——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提示了贾府的社会地位和荣华宝贵。例如:
匾是皇帝的御宝,大画是表示对君王的忠心耿耿和尊敬。)
(3) 这副对联的意思中,我们可以了解了怎么样的内容?(与贾政来往的人,都是一些豪门
贵族。)
(4) 我们从全文其它的描述中,还可以看到哪些贾府的显赫?(如荣宁两面三刀府门前的大
石狮子,兽头大门,华寇丽服的守人等等。)
7、关于林黛玉的思想性格:
(1)第10段“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
黛玉便向椅上坐了。”写出了黛怎么样的性格?——写出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性格。
(2) 宝玉眼中的黛玉是:第14段,是侧面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窃,病如西子胜三分。”此诗写出了黛玉怎么样的性格?——内秀外美,体弱多病。在宝玉眼中,更是聪慧灵秀,多愁善感。
9、 于宝玉的性格特征:
(1)第10段,在王夫人的口中,是个“混世魔王”。说明什么?——宝玉的作为,与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格格不入。是封建社会的叛逆。
(2) 第13段,黛玉眼中的宝玉是怎么样的?——容貌中透露出多情、温柔、敦厚。
10、 于两首《西江月》词:
a、 共用四组对偶句。
b、 第一首刻划了贾宝玉狂放不羁,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对功名利禄的淡视,追求个性的我有放。
c、 第二首是对宝玉性格的褒扬,同时也斥责了当时封建社会特别是贵族家庭的世俗观念。
d、 两首词运用了寓褒于贬的手法,塑造了宝玉这个封建叛逆的形象。并暗示封建制度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e、 这两首词,对于读者理解宝玉的形象和性格,理解全书有关宝玉的情节设置和展开,有极大的作用。
f、 词中的“愁”和“恨”是宝玉欲求摆脱封建束缚而不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傻”和“狂”是宝玉痛苦中寻求新生活新理想,却又找不到出路以致陷于的食性迷惘的种种情态的表现。
g、 这两首诗写出了宝玉不为人理解的对封建社会的叛逆性格。
h、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写出了宝玉不愿意读孔孟的文章,被人看作是愚笨顽劣,说明书他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厌恶功名利禄。
i、 解释“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见风使舵49页注解⑩)。纨绔和膏粱,是借代用法。
j、 这两首诗,似贬实褒,表面上用世俗的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他对封建社会叛逆性的写照。作者用正文反写的方法,赞美宝玉。
二、 学生订正作业。并进行自我完善,进行曲小结。
三、 教师课后批阅。并制订下一步训练要点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
《林黛玉进贾府》是新课改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的一篇重要讲读课。本单元是小说单元,是文学作品阅读欣赏能力训练序列中的训练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重点篇目。构成本单元的三篇讲读课文和一篇选读课文,兼及古今中外。本课属于中国古典小说,拟重点说明两点:①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和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②《林黛玉进贾府》重在研讨环境、人物表现艺术。
〔二〕教学目标
我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3).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4)、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5)、分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先让学生观看影片,初步对《红楼梦》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知道古代小说的发展趋势,以及《红楼梦》的社会地位。再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对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描写的语句,并加以分析,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最后学会如何进行人物描写,以自己的同桌为例进行试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研读小说过程中,培养审美观,领会人物的美感。
(2)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
1.了解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的性格特点2.欣赏精彩的人物语言
3.学习文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手段塑造个性化人物的笔法
(四)教学难点:
1.提高学生阅读小说并对人物作出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
2、体会作品如何根据人物外貌描写来体现性格特点
二、说教法及依据
1、拓展知识,构建愉快教学法
国外有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主要特点是从学科特点出发,通过新颖的教学形式,以创设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为目标,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状态中,实现认知与情感、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小说单元教学时,遵循教学方法亦要改革的指导思想,摒弃传统的“念经式”的教学模式,吸收国外“愉快教学法”的长处,教法求活,视野当阔为重点。
2、直观展示法:
第一红楼梦人物众多,错综复杂,搞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于把握人物性格征有着重要意义。第二,贾府建筑的规模即黛玉进贾府的路线是引导学生读小说的主要线索,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人物关系和贾府建筑制作成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小说内容。
3、研究性学习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等,在授课中我尝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而具体到本文的三个课时中,体现在自寻资料上和人物性格分析上,分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学生通过看电视片段、预习、自主探究。结合老师简介的《红楼梦》的基本情节,领会其内涵。第二步:合作探究。方法是分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解答,在老师的点拨下,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4、仿写法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要设计“仿写法”:即将小说里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用在小作文练习中,即对熟悉的人物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也符合新标准指出的,必须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1、重视自学指导。学生是以学
2、师生共创,设立情境。为了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片等形式,提供与新课题有关条件,创造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并创造共同研讨的氛围,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养成他们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细细品读的习惯。
四、概说教学程序
本课题共设三课时,本说课内容彻重第三课时。简介第三课时前的内容。
课前预习:课前组织学生利用课件的“影视欣赏”观看《红楼梦》的录像片断《林黛玉进贾府》。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单元阅读导言。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3、前五回内容介绍: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组织课堂研讨: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2.明确作者怎样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
1.师生共同讨论课文出现人物形象重点是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2.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红楼梦>>小说简介和作者2.了解小说中人物关系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红楼梦>>是一部旷世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这本书能把你带入一个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令你徜徉其中,流连忘返。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解题
1.作者---------曹雪芹名,字梦,号雪芹,清代小说家。先祖原为汉人,后投入满族正白旗。曾祖父,祖父,父亲和叔父相继出任康熙时代的江宁织造,雍正年间家产被朝廷抄没,举家北迁,曹在贫困潦倒的生活中,呕心沥血,写成了<<红楼梦>>前八十回。
2.<<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
本文节选自第三回,第一回,通过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开篇,定下了爱情悲剧的基调。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单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对贾府中人物,贾府环境进行直接描写。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以及歌曲的形式,隐喻而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交代出来3.贾府关系谱
4.史王薛府与贾府的关系
王狗儿是王夫人孙子辈。王狗儿的祖父是王夫人的父亲认的连宗宗侄,与王夫人平辈。王狗儿的妻子刘氏是刘姥姥的女儿
封肃是甄士隐的岳父。甄士隐是香菱的生父,香菱后来做了薛蟠的妾。邢岫烟是薛蝌的妻。薛姨妈姓王,是王夫人的妹妹
5.金陵十二钗人物: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妙玉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
6.简单叙述<<红楼梦>>情节大意及其结局和其主旨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了他们残酷地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默写奴仆的反抗行为,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的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
三。作业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1.诵读课文,纠正音字
2.文章的整体结构
一。(1):林黛玉到贾府二。(2--4):写她所见到的人三。(15--16):黛玉的住处
二。分析文章中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环境描写主要是通过林黛玉的所见带出的。
1.“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说明:荣国府既贾家地位尊贵。
2.“进入垂花门……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说明:贾家是一个贵族大家。
3.“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国府正门,…….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说明:这是一个士大夫家族。
4.“进入堂屋中,抬头先看见……镶着錾银的字迹……”说明:这又是贵族之家。
5.“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几上茗碗瓶花具备”说明:表现了其家的豪华。
6.“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亦是半旧的青缎靠着背坐裤”说明:雍容大度。
这几处环境描写表现了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并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敕造)同时贾府的豪华建筑,贾府的奢侈生活,也使人们对日趋没落的封建社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再者,人物性格和生活情趣的写照;最后,为人物活动,情节的展开提供场所。
第三课时分析人物形象
一。王熙凤
1.王熙凤的出场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她的出场有何不同?明确: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2.这种出场方式表现了什么?明确:与当时“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气氛极不协调,显得有点张狂,无礼,不守规范。
3.接着对其肖像进行了描写,包括哪两方面?各有什么特点?表现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包含服饰何容貌两个方面服饰:珠光宝气,雍容华贵
暗示了她对物质享受的无厌的追求,也暗示了她在漂亮的外表之下,掩盖着庸俗,刁钻何狡鲒。4.贾府对王熙凤的介绍有何特点?能表现什么?明确:贾母的介绍完全是一种戏谑的口吻,一种随随便便开玩笑的口吻,完全没有一种长辈的架子何威严。表现王熙凤深得贾母的喜爱,也表明了她在贾府的地位。
5.接下来,写王熙凤和林黛玉见面时动作,语言,神态有何变化,表明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笑----拭泪----转悲为喜
表现她见风使舵,善于逢迎,工于心计,八面玲珑,一切对贾母察言观色行事。
询问----关照----吩咐动机是巴结讨好贾母,也显示自己有地位。
捧茶果----放月钱----拿衣料表现王熙凤精明能干,处事利索。
总之: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王熙凤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刁钻狡猾,眀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善于见风使舵,善于阿谀奉承,因而深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贾府大权,成为贾府实际掌权者。
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歌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二。林黛玉
1.课文开头写林黛玉“弃舟登岸”时,她想到了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表现怎样的性格特点?现实原因?
明确:心态:“步步留心……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性格:处处小心谨慎
原因:从此她要过一种寄人篱下的生活
2.林黛玉的性格主要通过一次推饭,两次谈书,三次让座表现的,各自说明了什么?
明确:一次推饭说明:知书达理,待人接物处处小心
两次谈读书说明:两次对比她不矜持,不张扬,不想抬高自己
三次让座说明:她绝不轻易行事,表明她处处持重时时谨慎,这也是她寄人篱下的反映。
3.对黛玉的语言,行动的描写之外,还有一处肖像描写,表明什么?
明确:美貌,多病,体弱多病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歌词:一个是莨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三。贾宝玉
1.侧面勾画,表明什么?明确:①王夫人的话②是黛玉母亲生前的话
介绍了一班人对宝玉的看法何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贾府内外许多人对宝玉持贬斥态度。
2.两首<<西江越>>词表明什么?明确:这两首词形贬实褒,说明他是封建阶级的一个叛逆。
3.肖像描写:宝玉出场后有两次想象描写是怎样一个形象?明确:在黛玉看来:宝玉是各眉清目秀,英军多情,风流倜傥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感到有似曾相识的眼熟感,因而产生了亲切感
4.语言,行为分析有什么特点?明确:①“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②“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
分析:确如王夫人所说,一时甜言蜜语,一时疯疯癫癫,一时有天无日,表现出他痴疯的言语,狂妄的行为。总之:贾宝玉时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反抗。
四。课文人物的刻画方法
详写: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略写:邢夫人,王夫人等实写:贾母,王熙凤等虚写:贾政,贾赦等独写:宝玉等群写:迎春,探春等
薛公薛姨妈
女:薛宝钗子:薛蟠子:薛蝌女:薛宝琴
封肃是甄士隐的岳父。甄士隐是香菱的生父,香菱后来做了薛蟠的妾。邢岫烟是薛蝌的妻。薛姨妈姓王,是王夫人的妹妹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小说采用“人物有限叙述视角”写人物、写场景的妙处。
2、透过“人物有限叙述视角”的叙事艺术,深刻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其中1是教学重点,2是教学难点。
确定1是重点,是因为教材的“单元提示”明确提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小说的阅读和欣赏”。也就是说,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教师应教会学生怎样阅读怎样欣赏小说。而具体的文本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而决定了各自不同的读法。对于《林黛玉进贾府》这样一篇具有鲜明叙述特点的课文,老师要通过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教会学生欣赏,欣赏什么呢?当然是欣赏这篇小说最大的叙事特点——“随黛玉的行踪,借黛玉的视角观察贾府,聆听人物心声”的表达效果。
确定2为难点,出自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考虑到人物性格本身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因而我们在把握人物形象时,需要倾听文本来体会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有时还要借助某种生活还原以达到发现艺术与生活的差距的目的,更好地多角度地透视人物性格。二考虑到学生透过林黛玉的视角把握贾府的众人形象可能不太难,但是学生难于发现在林黛玉观察贾府的人物场景的同时凸显了林黛玉自身的个性特征。为什么林黛玉能看出他人之所不能见,听出他人之所不能听,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林黛玉的视角反观林黛玉的独特的身份立场、文化修养和个性特征。用这种方法来欣赏小说的叙事艺术,从而把握人物形象,能够更好地接近小说艺术的本质内涵。而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方法和视角,在具体的学习中可能会受以往欣赏小说的惯用思维定势的影响和干扰,因而我把这一�
二、教学设计思路
按“一理二看三听”的思路,紧紧抓住“林黛玉的视角”展开教学。
1、导入课题
师:有人说,“开谈不讲《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哪些同学读过或听说过《红楼梦》?请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红楼梦》,一点即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
学生发言后,教师加以补充。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介绍《红楼梦》的主要目的是:一,让读过《红楼梦》的同学有表现的机会;二,让不了解或了解不多的同学对《红楼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三,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一个和谐共享的对话氛围,凸现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补充可以弥补学生发言的不足,让学生对《红楼梦》这部作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林黛玉的行踪,走进富贵奢华的贾府,感受《红楼梦》里人物的喜怒悲欢。(板书课题)我们在学习前一篇课文《项链》的时候,我们看到作者仿佛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知道了发生的一切事情。我们把这种叙述叫做——“全知视角”叙述。这一个知识点,我们上《项链》的时候已经掌握了。那么《林黛玉进贾府》又是如何叙述的呢?还是采用作者的“全知视角”吗?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初读课文)
[设计意图]在教《项链》时,已向学生介绍过关于叙事视角的知识。这里通过将《林黛玉进贾府》与《项链》的叙事角度进行对比,一是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引出教学主题,二是激发学习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2、明确视角,理清行踪
师:请结合“正定荣国府的示意图”,简要说说林黛玉去了哪几处,见了哪些人?请你为林黛玉画一幅进贾府的简明行程图。(学生边浏览课文边讨论,寻找承上启下的关键句子,并画行程图)(二读课文)
老师巡视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如下板书: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
扬州--金陵贾府
贾母处(史、王邢李--三姐妹王熙凤)--贾赦处贾政处--贾母处(宝玉)
3、品“看”和“听”
师:让我们再度跟随黛玉的行踪,重入荣国府。但是,这次要求大家睁大你的眼睛,想一想,林黛玉看到了什么,看出了什么?针对林黛玉的所看到的、所看出的你有什么想法?下面请大家细心品读,“慢慢欣赏”。(学生聚焦于“看”,三读课文)
[补充说明]这里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利用较多的时间,紧紧抓住“看”(谁看、看到什么,看出什么,读者看出什么,看与被看)加以定点爆破、深入赏析,在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展开充分的对话。
重点品读完“看”后,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教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听”:谁听、听见什么、听出什么、读者听出什么的方法自己品读课文,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设计意图]一般人读《林黛玉进贾府》只停留在了解林黛玉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是非常浅表的阅读。实际上,小说中存在复杂的“看/被看”的关系。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而解开这个“看/被看”关节的,还是“林黛玉的视角”。
林黛玉进贾府
看听
林黛玉(客、有身份的客,个性: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看看听听看看听听看
扬州-金陵贾府:贾母处(史、王邢李--三姐妹熙凤)--贾赦处贾政处--贾母处(宝玉)
品读“看”:
谁看看到什么看出什么读者看出什么
林黛玉互看外观:大(两大狮子、三间兽头大门、匾上五个大字)
①外观宏伟、布局讲究、陈设华贵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②两兄弟性情追求相异、家庭实际地位并不以长幼为序,为日后的矛盾冲突开启了祸端
①林黛玉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所以介绍贾府的布局之巧、陈设之精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②可以看出林黛玉的个性:细心、敏感、聪颖、善于察言观色,事事留心,时时在意。所以能发现贾府许多“与别家不同之处”。
③之所以能够如此详尽地近乎面面俱到地展现贾府风貌是因为林黛玉的客人身份,而且是一个有身份的客人,才可以登堂入室,充分介绍贾府的里里外外,为以后人物的活动开辟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④宝黛相会,心生感应,既照应了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更重要的以此表现两人在感情上的默契,为后来两人的爱情的发展张本。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在这一回中,作者让书中三个主要人物登场亮相,他们是—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其中作者对王熙凤这一形象刻画传神,揭示其性格入木三分,我安排了一课时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研究人物性格及表现人物手法”确定为该课教学目标,并依据新课标要求,设计了三个环节:
1、 阅读研究课文中对王熙凤记叙和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探究描写人物手法,领会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重要性。
3、 开放性研究讨论:王熙凤性格形成的社会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我极力贴近新课程要求,通过看录象、读课文,讨论、点拨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对人物的研究上,并且在学生对人物性格理解有难度的地方适度、适时地与原著进行了链接,过程环环相扣,可谓是滴水不漏,而且课堂气氛活跃,目标也得到了比较充分地落实,但是,课后思考教学过程,还是发现了在教学观念和行为策略上的不足。
作者在对王熙凤的刻画上,可谓是极尽笔力,多方渲染。尤其对她的外貌描写更是浓墨重彩,对服装、衣饰、头饰,面容都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借助这些,形象地透示出了人物的性格。我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能力,就安排了对这一部分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来把握人物性格,以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我以为,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会比较准确地理解人物,但在进行交流时,学生或语塞,不知怎么概括,或概括出来的与文本意义距离太远,比如,有几个同学说王熙凤华贵、美丽、干练,缺少对人物内质的挖掘。在课上,我只好补充讲解了当时社会对穿戴的审美标准:比如说李渔的“衣饰贵与人相称”等,而不是像王熙凤这样。接着又补充了原著中王熙凤狠毒贪婪的性格的佐证材料,学生才逐渐理解了人物性格,花费了大量时间。课后 ,我反复思考,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终于明白,新课程虽然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能力与知识是分不开的,不能离开知识去单纯培养所谓能力。学生对问题的判断、领悟是离不开一定知识基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是由于缺少对于衣饰文化的了解,缺少对原著的了解,单纯孤立的借助于一段肖像描写去完全把握人物性格是做不到的,所以,在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仍然应该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与储备。
每当学习一篇文章,只要去探究,学生总会发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使学生学习难点、疑点,也可能是学生思维深入、探究问题时所迸发出的火花,教师在预设教学环节时,要有问题意识,以赏识启动探究,课堂中教师要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发问。我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就请同学设计板书,要求板书内容展示出邹忌劝谏齐王的过程,学生进行设计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问和思考的过程。设计好后,再让学生找出设计中不足,这样,学生不断提问、不断思考、探究,思维积极,状态活跃。
但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我虽然预设了让学生发问的环节,但并没有把它放在突出位置上,加上时间不够,就一味让学生跟着自己的设计思路一步步走下去,禁锢了学生思维,削弱了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反映出教师问题意识淡薄,并没有真正落实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初衷。
一味地呈现知识性结论会是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恰恰是不确定性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开放性的状态。教师可鼓励学深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给他们留下探究的空间,使他们大胆寻求开放性的答案。文学作品尤其如此。“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我在教学过程中,过分追求了基于文本意义的解读和挖掘,归纳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比如庸俗、贪婪、狠毒、见风使舵、随机应变等,程式化的解读了文章,分析了人物。虽然符合教参,也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却缺少了课堂中最鲜活东西——个性解读。压抑了学生思维,阻挡了学生固定圈子的脚步、其实,我也设想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以自己的视角,来谈一谈对王熙凤的认识和评价。在课堂上进行辩论,亮出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理由。这样学生对人物的分析角度就会更丰富,认识也会更全面,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作品的理解也会更深刻,更易于学生形成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课堂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生命的过渡,一种生命的成长,但是,我把课堂结构设计的太满了,分析过程按部就班,条分缕析,造成开放性探究时间的缺失,我只得让学生在课下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或写成小文章,没有把开放性思考落到实处。课堂上开放性不足,学生的发散思维受到一定程度的的削弱,所以,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开放性教学政策需落到实处。
因此,我们的语文课不妨试试老师少讲、精讲,对于一些基本的东西,可以大胆地放放,给学生一点空间与时间去实践、感悟,不要怕出错或不周到,删繁就简一树花,达到课堂目标最优化的效果。中国书法和中国画讲究留白艺术,以达到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效果。现在,文本的多义性和模糊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恰恰是这种多义与模糊构成了文学最大的魅力,个性阅读、另类阅读等成为时髦的词,适当的留白恰恰就给了学生一个思维自由舒展的空间。当然,老师也不能完全放鸭子,任由学生天马行空、漫无边际乱想乱说。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新课改行进中,种种困惑与犹疑是正常的,甚至是在学习、在思考、在尝试的最好佐证。现在的困惑,说不定正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表现。但愿我们的语文课改实践,能经历过一再探索与反思、反思与探索,最终达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新境界。高屋建瓴的点拨仍然是课堂的主流。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是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指导学生学习小说所运用的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2.思想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正确认识《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的反封建的重要意义。这种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则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特别是对贾宝玉的分析完成的。
3.《红楼梦》的开头四回是全书的序幕,为后面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作了铺垫。教师简要介绍开头四回的主要内容,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
4.以教师分析讲解为主。
教学时数:1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作品、《红楼梦》开头四回的主要内容;认字解词;分析课文的情节结构。
教学内容与步骤
1.教师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康熙皇帝时,曹雪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2.简要介绍《红楼梦》开头四回的内容。介绍时,无需细述情节,只讲梗概,重要的是讲清楚与课文有关的地方,使讲解确实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
(1)第一回,是全书的楔子,写了女娲补天、顽古转世、木石前盟的故事,既暗示了人物性格,又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女娲补天,剩下一块“无材”的顽石,有一僧人施展幻术,把这块巨大的顽石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晶莹的美玉,这块美玉就是和贾宝玉一起降生、又被贾宝玉随时佩戴的“命根子”“通灵宝玉”。作者用这块石头“无材补天”的特性来暗示贾宝玉是不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于国于家无望”的废物;用这块石头从天而降的顽劣性来暗示贾宝玉的与封建传统相对立的思想和叛逆性格。
“木石前盟”的故事,主要介绍了顽石和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降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了一棵绛珠仙草,使仙草能够久延岁月,脱离草木之态,变成了一个女子。后来,顽石要下世投胎时,绛珠也要同去走一遭,为的酬报顽石的灌溉之恩,把一生所有的眼泪都还给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过这段关系,本篇课文在写到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初次见面时,都觉得对方眼熟、面善,好像曾经见过。“还泪”之说,也和课文中“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的话相照应。
(2)第二回,通过冷子兴的“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
(3)第三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第一次描写贾府环境,第一次描写贾府的一些主要人物,照应了前两回的内容。《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就选自第三回。
(4)第四回,通过贾雨村断案,展现小说广阔的社会背景,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并由薛蟠的案件引出了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开头的四回,交代了主要人物、社会背景、典型环境,为小说情节的展开作了充分准备。
3.认字解词。
(1)给字正音
敕造(chì)阜盛(fù)绾着(wǎn)内帏(w?i)盥沐(guàn) 两靥(ya)忖度(cǔn)宫绦(tāo)嗔视(chēn)
(2)解释词语
小厮:未成年的男仆人。厮,古代剥削阶级对服杂役的人轻蔑的称呼。
厮认:互相认识。厮,互相。
纳罕:感到奇怪。
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敛,liǎn,收拢;屏,bǐng,抑制呼吸。
茗碗:茶碗。茗,míng,泛指各种茶。
憨顽:天真顽皮,憨,hān,朴实天真。
懵懂:糊涂,不明事理。懵,měng。
草莽:指野草、杂草。“腹内原来草莽”,意思是说贾宝玉腹中只有杂草,没有当时一般人所说的才学。
潦倒:对自己的举止行为不加约束检点。
纨裤:wán kù,原指富贵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引申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膏粱:指富贵子弟。
劳什子:北方方言,如同说“东西”。
(3)课后练习题四
偏僻:偏激、不端正。
便宜:方便。
态度:神态。
像这样的词语,课文中还有,例如:
不经之谈:不合常理。
体格风骚:姿容俏丽。
可怜辜负好韶光:可惜。(《红楼梦》的“可怜”有时作“可爱”讲。)
惫懒人物:涎皮赖脸。
4.分析情节结构。
教师提问:这篇课文 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2—4段是第1层,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凤,是第2层。
7—11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这是第3层。
12—14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4层。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布置作业
1.按课后练习题一、二的要求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不同的方法介绍众多人物的。
2.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教学目的:初步了解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及其思想和艺术成就
通过多本文的学习,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表现人物的手法。
教学重点:典型环境和主要人物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方法:以点拨为主,引导学生逐步领会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初步了解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及其思想和艺术成就;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如果从中国古典小说中找出一部能像“百科全书”一样充分表现封建社会历史、能被誉为“金字塔”式的作品,你会首选什么?
——《红楼梦》。
它的作者是谁?——曹雪芹。
你了解曹雪芹吗?你看过《红楼梦》吗?
一。 曹雪芹与《红楼梦》简介
曹雪芹:
出身于一个有百年历史的贵族世家: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奶妈;曾祖父、祖父、父亲和叔父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皇家的供货商);两个姑姑都被选为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其中有四次住在他的家里。
成长于一个藏书丰富的书香门第:祖父曾是当地名士,能写诗、填词、编戏;还是有名的藏书家;主持刻印了《全唐诗》;
曹雪芹深受祖父和家庭的影响,从小博览群书,有丰厚的文学文化底蕴,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诗词曲赋无所不精,不但是杰出的小说家,还是有名的诗人和画家。
生活于所谓的“康乾盛世”,但经历了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巨大变故。
人生经历:十三岁前: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
其后:父亲获罪革职,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
晚年:在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
死亡:四十多岁,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痛苦地离开了人间。身后留下凄苦的妻子和几束残稿,连埋葬的费用都是他几个好友资助的。
写作经历:写于凄凉困苦的晚年。在“曹雪芹印”中有这样一首诗:
“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
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
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
褴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
字字皆血泪,十年不寻常。
身前身后漫思量,今世看
真真切切、虚虚幻幻、悲悲啼啼的千古文章。”(疑是后人附会)
“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写作背景与缘由:一、清朝政治的腐朽和封建剥削的加强。
1.强化专制主义的统治 。(1)设立军机处:1729年,清政府设立了一个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核心机构军机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自己没有决策权力。 (2)建立军事镇压网: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清朝的八旗军队,一部分驻防都城,一部分驻防全国各重要城市,形成了对全国的军事镇压网。 (3)提倡纲常礼教:为了从思想上控制各族人民,清政府提倡封建的纲常礼教。同时沿用八股取土的制度,把知识分子的思想牢牢地控制起来。 (4)大兴文字狱:清政府兴起了一百多次文字狱,严酷压制知识分子的反清思想。戴名世的《南山集》案,不仅本人被杀头,被株连的多到几百人。徐骏作诗,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之句,清统治者认为是有意讥讽他们,就把徐骏杀掉;有一考官奉命从《诗经》中出一考题,其中有“维民所止“之语,没想到被认为是暗示雍正皇帝将被“砍头”之意,他的头因而被砍掉。在清政府的文化专制主义统治下,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埋头考订古书。(5)官场的腐朽:清朝的统治机构臃肿庞大,官吏昏庸无能。整个官场贪污成风。军机大臣和珅当政二十年,贪污受贿,家产约值白银十亿两,相当于那时侯清政府二十年的财政总收入。
2.封建剥削的加重。 (1)圈地令:以满族贵族为首的各族统治者,疯狂地掠夺土地。清军初入关时,清政府颁布了圈地令,先后三次大规模地圈占直隶近京各州量土地共一千六百多万亩,分给满族贵族和八旗官兵,这引起了直隶人民的强烈反抗。 (2)土地兼并:后来,圈地令虽然停止了,但皇室、贵族、官僚和大地主的土地兼并非常严重。河北怀柔的大地主郝氏占地竟达一百万亩。地主对佃种土地的农民,征收高额的实物地租或货币地租。在地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下,各族人民更加贫困破产。
二、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
(1).贵州、湖南的苗民起义。 1795年,贵州铜仁的苗族人在石柳邓的领导下发动起义,湖南西部的苗民吴八月等纷纷响应。清政府派大军镇压,先后动员贵州、湖南等七省的兵力,直到18XX年才把这次起义镇压下去。 (2).川、楚、陕的白莲教起义
1796年湖北、四川、陕西一带爆发了白莲教大起义。襄阳起义军的首领王聪儿是白莲教大起义的女英雄。清政府用了一亿多两白银的军费,消耗了大量兵力,才把这次起义镇压下去。
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最后是四皇子胤祯夺得了帝 位,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后,立即开展了一场穷治政敌的凶残斗争,残酷地迫害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曹雪芹的嗣父曹頫就是因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
《红楼梦》简介:原名《石头记》拟作120回,定稿80回,后四十回“迷失”。现多为 120回,其后40回为乾隆进士高鹗续。《红楼梦》是通过贾、史、王、薛几大家族在政治经济上的内外活动,宫廷贵族的勾结和矛盾,各种男女恋爱的葛藤以及家庭中的日常琐事,生动而又真实地描绘出一场封建家庭衰败历史的图卷。(刘大杰)
第一回:两个楔子:女娲补天:顽石暗示宝玉的叛逆性格;
(神话故事)木石前盟:暗示宝黛爱情前世有缘。
第二回:交代人物关系: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贾敷
贾敬——贾珍(子)——贾蓉(秦可卿)
贾惜春(女)
荣国公贾源——贾代善(史太君)——(长子)贾赦(邢夫人)—贾琏(王熙凤)—巧姐
贾迎春(女)
(次子)贾政(王夫人)——贾珠(李纨)—贾兰
贾元春(女,王妃)
贾宝玉
贾探春(女)
(女儿)贾敏(林如海)——林黛玉
第三回:介绍活动背景和主要人物
第四回:介绍典型社会环境:“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第五回:全书总纲,通过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隐喻人物命运和结局。
艺术特点: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
典型生动的人物形象
丰富多样的文学手法
独具风格的语言文字
后世评价:“中国第一奇书”
“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
“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中国三门“显学”(显赫的学问——红学、甲骨学、敦煌学)之一
二。 布置作业:阅读课文,看作者依次写了哪些人物?各用了什么手法?他们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附板书设计:
曹雪芹:
出身于一个有百年历史的贵族世家
成长于一个藏书丰富的书香门第
生活于所谓的“康乾盛世”,经历了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巨大变故。
博览群书,文化底蕴丰厚,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诗词曲赋无所不精,
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小说家,有名的诗人和画家。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现作前80回为曹作,后40 回为乾隆时进士高鹗所续。
艺术特点: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
典型生动的人物形象
丰富多样的文学手法
独具风格的语言文字
后世评价:“中国第一奇书”
“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
“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对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性格的认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梳理本文的情节:
(1)林为何进贾府?:
——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
(2)进贾府后的活动:拜见外祖母和两个舅母——结识珠大嫂子和三个表姊妹——见识王熙凤————拜见大舅父贾赦(不忍相见)——拜见小舅父贾政(今日斋戒去了)——结识宝玉。
二。具体用什么手法、怎样描写人物的?
外祖母:外貌:鬓发银白
行为: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心疼不已,无限慈爱)
三个姊妹:一 — 描写,观之可亲,见之忘俗。(总写)
王熙凤:衣饰:穿金戴银,异常华丽
外貌:十分美艳,含威不露
行为:逢场作戏,机变逢迎
语言:看似热情,实则虚情假意
宝玉:见前(侧面描写):王夫人(母亲):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有天无日,疯疯傻傻
(先抑) 姑母:顽劣异常,无人敢管
黛玉:惫懒人物,懵懂顽童
见后(正面描写):衣饰:华美不凡
(后扬) 外貌:英俊多情,最是极好
语言:亲切率直
行为:率真任性
三。描写人物有什么特点?
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并用,有单独描写,有群体描写,且变化多姿,又与环境描写穿插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四。 讨论:(1)如何理解王熙凤的出场和其衣饰的华美、说话待人的“热情”?
先看她的出场
对比:这些人(贾母外):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
王熙凤:放诞无礼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给人一种张狂的感觉,神情中体现了她的自负和得宠。同时也说明她在贾府中地位的特殊。
再看她的服饰:从上到下,穿金戴银,珍珠宝玉无所不有,色彩艳丽。
王熙凤的服饰中,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妆饰,也暗示了她的贪婪和俗气,把自己包装得如此妖艳凌人,气势如火如荼,不正是表明了她生性奢侈,对荣华富贵生活无餍的追求吗?辉煌华艳的“色调”也折射出她志得意满的心态。她虽然聪明能干,但由于缺少文化情调的熏陶,文化修养太低,不谙高雅为何物。她除了衣食享受和权力之争外,内心空虚,并无多少精神生活可言。其风度气质与出身书香门第受过教育,特别是古典文学陶冶的林黛玉的诗人气质大相径庭。因此可以说,她的炫耀是低品位的,显得俗不可耐
清代言妇女美,在娇羞媚态,服饰“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李渔)“真正美丽的人,是绝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的。”(老舍)
着极奢极丽之服,满头翡翠,环鬓金珠,过事修饰,过事刻画,是俗气,不是美丽。
再看她对黛玉说的话:表面上是说给黛玉的,实际上几乎照顾了在场所有的人,既夸赞了黛玉,也讨好了老祖宗,还安慰了迎春等众姐妹。特别是让贾母听来,句句都说到她的心坎上了。因为她知道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那赞美黛玉的话语,句句为贾母而发;抽帕拭泪,转悲为喜,处处为贾母而做。从她的言谈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八面玲珑善于讨人欢心的女人。
再看她的动作: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一会儿用帕拭泪,一会儿转悲为喜,几乎瞬间万变。但仔细揣摩,无不透示着虚情假意。
回王夫人中也可看出她的精明能干。
再看其外貌:丹凤眼、柳叶眉原是很美的,而作者却把美丽的丹凤眼配以三角,让秀气的柳叶眉高吊两梢,这就不尽美了。虽不乏漂亮,但决非温柔敦厚之相,在古代麻衣相法中,“三角眼”、“柳梢眉乃为狡黠、狠毒、性巧、通变、邪淫之相。在她美艳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丑恶、奸诈、冷酷、阴毒的灵魂。果戈理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
从她出场后的一系列言行举止中不难看出,她很会察言观色、逢场作戏,善于机变逢迎的本领。这也是她在贾府得宠的原因。
(2)如何理解《西江月》中对宝玉的评价?
——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潦倒不通世务”“那管世人诽谤!”一语充分表现了他的叛逆性格。从封建统治者及其传统角度看,在世俗眼中,他必然呈现出“屈光不正”的显像,被视做“愚顽”之徒。换一个角度看,实是他不愿受封建统治阶级束缚敢于反抗的反映。他并非真的“怕读文章”,而是厌恶读礼教的“经典”,如《四书》、《五经》之类。而“寻愁觅恨、似傻如狂”也表现了他在礼教压迫下难为人知,难得自由的痛苦。
(3)如何认识他的摔玉之举?
因祖母长期的溺爱,使他不免任性,但他怨恨的一是它谓通灵而不能择人之高低,二是自己独有,而“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可见他追求的是人之间的平等。喜怒形于色也表现了他性格的率真,与王熙凤相比更可显出他的可爱。摔玉也正表现出他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鄙弃,对礼教的蔑视。
(4)林黛玉的做事为人有什么特点?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他人耻笑了他去。
具体表现在:
(1) 答话得体,并能及时修改不适宜的话。
如82页婉拒邢夫人时
如有关读什么书问题,她有两次作答:
回外祖母时:“只刚念了〈四书〉。”
回宝玉时:“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2) 度次而坐。
83页、84页在拜见大舅父和王夫人时;85也在贾母后院吃饭前。
(3) 入“乡”随俗。
对“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的如饭后饮茶“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
——总之,她是一个言谈举止不俗、态度自然风流、心思缜密、才高思深、眼明心细、秀外慧中、娴于辞令的大家闺秀。在宝玉眼中更是“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若不是宝玉,终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貌。”
从以上对几个主要人物描写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塑造人物方面的成功之处,真是抓住特点,或虚或实或正或侧,或以环境衬托暗示,或以衣饰精刻细雕,或用比较的方法,或借人物自身的活动,或取个性化的语言来实现人物性格特征,使人物各具情态,各有性格,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用三寸柔毫,达到“鬼斧神工”之效。
五:布置课后作业:课外阅读《红楼梦》并从课文中任选一个人物,写一篇文学评论。
附板书设计:
外祖母:外貌:鬓发银白
行为:搂入怀中,叫着大哭(心疼不已,无限慈爱)——实写
三个姊妹:一 — 描写,“观之可亲,见之忘俗。”(总写)——略写
王熙凤:衣饰:穿金戴银,异常华丽
外貌:十分美艳,含威不露
行为:逢场作戏,机变逢迎
语言:看似热情,实则虚情假意 ——详写实写
宝玉:见前(侧面描写):王夫人(母亲):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有天无日,疯疯傻傻
(先抑) 姑母:顽劣异常,无人敢管
黛玉:惫懒人物,懵懂顽童
见后(正面描写):衣饰:华美不凡
(后扬) 外貌:英俊多情,最是极好
语言:亲切率直
行为:率真任性 ——正侧结合,正文反作,详写
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他人耻笑了他去。
具体表现在:答话得体,并能及时修改不适宜的话;度次而坐;入“乡”随俗。
———— 一个言谈举止不俗、态度自然风流、心思缜密、才高思深、眼明心细、秀外慧中、娴于辞令的大家闺秀。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1].作家与作品 [2].文化常识
2.阅读能力
[1].分析典型环境;[2].分析人物形象; [3].比较人物描写的不同手法,把握人物描写的特点。.
3.写作能力 学习本文运用外貌、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时数: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1. 介绍中国小说的起源和发展阶段;2.简介《红楼梦》及作者
3.简介《红楼梦》前五回内容 4.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导入新课,完成目标1.2。
1.介绍中国小说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1).中国小说的起源
我国小说起源于劳动。在劳动间隙,为了消遣,彼此讲些故事,这正是小说的起源。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渊源。 《 西游记》《聊斋志异》采用了神话传说中的浪漫主义手法。《红楼梦》则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开篇的。.
(2).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a.酝酿萌生时期:上古到先秦两汉的古代神话寓言故事促使小说的孕育形成。
b.初具规模时期: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情节结构比较简单的志怪志人的笔记小说。
c.成熟时期:唐代传奇宋代话本明代拟话本相继出现。其中话本(民间说话人用的故事底本)的出现,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比以前的小说在结构情节人物描写等方面都有了 新的发展。拟话本(明代文人模仿 话本创作的小说)的题材更为广泛,情节更为曲折,描写更细。
d.高峰时期:明清时代<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一大批不朽名著产生。
2.调查了解学生对《红楼梦》的了解情况。
3.简介《红楼梦》及作者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 “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河清海晏”一词取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文苑英华》唐郑锡《日中有王字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河,黄河。晏,平静。"河清海晏"也作"海晏河清"。意指黄河水流澄清,大海风平浪静 。用以比喻天下太平,有歌颂世界和平的吉祥涵义。)。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zhān,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yú、父亲曹頫tiào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裤”“饫yù甘餍yàn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頫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见《红楼梦》第一回),“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见《红楼梦》第一回),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è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我们阅读小说首先应了解背景和作者有关情况。这可以自己动手查阅资料。上述材料就是根据《中国文学史》及《红楼梦》第一回有关文字整理的。
3.简介《红楼梦》前五回内容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补充介绍《红楼梦》前五回内容梗概和在全书中的作用:
本课选自第三回,是全书中序幕的一部分。
第一回 以女祸补天 和木石前盟的神话故事作楔子,写出了贾宝玉林黛玉的降生和生前姻缘。为两个人物的塑造和爱情故事的描写蒙上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
第二回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粗略介绍贾府豪华的宅第,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 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见荣国府院落方位示意图)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有典型意义。同时由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来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二、学习新课,完成目标3
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标注出不理解或有疑惑之处;了解课文大意,在“荣国府院落方位示意图”上画出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第二、三课时
目标:(1)分析典型环境;
(2)赏析人物形象,学习个性化的人物描写方法。
一、导入新课,落实目标1
(一)贾府的“硬件”
[提问]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首先请大家想想,这贾府的硬件措施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讨论)[明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二、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三、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二)、贾府的“软件”
[提问]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二、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三、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三)、解题
[提问]至此,我们已经认识了贾府这一环境。我们接下来看看课文的题目。注解中指出,题目是编者所加。现在我想将这个题目改成“贾府迎黛玉”或“林黛玉住姥姥家”,你们看可以吗?
(学生讨论)[明确]不可以。“贾府迎黛玉”这个题目显得过于隆重,抬高了黛玉在小说中的地位,不像原来题目那样充分显示贾府的威严。“林黛玉住姥姥家”这个题目虽说通俗,贴近生活,给人一种亲切感;但是,贾府不是一般的姥姥家,而是一个声势赫赫的豪门贵族。因此这个题目将一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温暖化了,不好。
[板书]
宏伟的外观
硬件 讲究的布局
贾府 华贵的陈设 富贵尊荣
非凡的服饰 威严袭人
软件 骄矜的气质
烦琐的仪节
二、落实目标2
《林黛玉进贾府》是通过林黛玉 的眼睛来展示贾府中各色人物的,在黛玉眼中,贾府中最枪眼的人是谁?
(一) 赏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1. 王熙凤是贾府的大官家,掌控着上上下下几百口人,她是如何粉墨登场的?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有关内容,找出描写王熙凤出场的片段。
2.品读王熙凤的出场,初步感知王熙凤的形象。
(师点拨归纳:这种出场就叫先声夺人。只有王熙凤那样的有权有势又受宠的人方能如此。无怪乎林黛玉要“纳闷”道:“……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而王熙凤是何等精明有心计的人,在这样重要的场合,为何偏偏来迟了呢?
这种出场足见王熙凤的心计。“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是虚伪的道歉,真实的张扬。从人物与众不同的出场,既能看出人物特殊的地位身份,又能看出其泼辣的性格。)
3.品读王熙凤的肖像描写
猛一见“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项上的饰物放着珠光宝气,全身上下衣裙华贵而绚丽。这透出她占有财富的欲望。再仔细一瞧,那“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苗条的身量,“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风,使人感觉这位贵族少奶奶貌似可喜实则可畏。肖像描写不仅表现了王熙凤的外在特征——年轻、貌美,而且表现了她的内在性格——生性奢侈,对荣华富贵无餍的追求,刁钻、狡诈。
4.品读贾母的戏謔之言
贾母的“泼皮破落户”“凤辣子”的戏谑之语,虽是开玩笑,却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狠手毒。同时,也可见王熙凤是很受贾母宠爱的。
5.品读见黛玉
(王熙凤见了黛玉后是“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距离不长,但仍要送至贾母身边,这正是亲切而不越位,有宠而更有礼。紧接着,王熙凤笑道:“……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句话是王熙凤在夸赞黛玉,她用了两个非常有分量的词,一个是“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中的“真”,另一个是“我今儿才算见了”中的“才”,这样就把王熙凤赞赏、惊叹、叹中有惊、惊中有喜的心情表达得自然、得体。更重要的是王熙凤这话表面是说给黛玉听的,实际上是说给贾母、王夫人、众姐妹听的,但如果把黛玉捧上了天,势必会冷落众姐妹以及众姐妹的母亲刑、王两夫人。接着一句“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又讨好了所有的人。真是面面俱到,圆滑之至。这句话就是王熙凤的,试想让别人说出这样的话会怎么样“贾母说出太显偏心,王夫人说出太显浅薄,所以王熙凤的语言是很有分寸的。提到黛玉母亲去世,立刻假哭起来,但一听到贾母的责备,瞬即又转悲为喜,赤裸裸地表现了她的善于逢迎和做作。拉着黛玉问长问短,又询问下人对黛玉的安置情况,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仪威;一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对黛玉的关切。王熙凤善于察颜观色,机变逢迎的虚伪性格,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
6.品读回王夫人的话
回王夫人的话,虽是一带而过的情节,却也是刻画人物的重要一笔,它不仅表现了王熙凤善于机变逢迎的性格,也表现了她的精明能干的特点。
7.学生自由品读王熙凤的语言。并请学生个别读,读后请学生自己来点评。
(点拨:读时注意体会王熙凤讨好、张扬、谄媚的语气。)
8.学生欣赏电视剧《红楼梦》片段,观察王熙凤的扮演者邓婕是怎样处理这一角色的。(点拨:邓婕这段语言始终伴随着笑声这就很好地体现了王熙凤语言讨好、张扬、谄媚的特点。)
9.总结提升
曹雪芹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把在贾府纠葛种种、矛盾重重之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胆大心细、遇事不慌,把事情办得停停当当、规规整整,既守儿媳、孙媳的规矩,又讨祖母、婆婆的欢心,并由此在贾府中春风得意、炙手可热、游刃有余的王熙凤初步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10.播放歌曲《聪明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曹雪芹对王熙凤的定位。
(二)赏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方法同上)
1.品读宝玉出场
(1)出场前
a. 侧面介绍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贬斥态度)。
王夫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黛玉:(听母亲说)“衔玉所生”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小结: 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b.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人物,写好他的出场很不容易。我们且来看作者是怎样浓施粉黛使宝玉在疯疯傻傻的议论中、孽根祸胎的嫌憎中、憨顽娇养的传闻中、惫懒懵懂的疑惑中出场的。大家阅读课文,看一看从黛玉进贾府到宝黛相见,都见了哪些人,做了哪些事。
(点拨:进贾府,拜贾母;拜了贾母,拜舅母;拜了舅母,认姐妹;认了姐妹见凤姐;见了凤姐,拜母舅;而后赐了饭,赏了茶,又写了吃饭、饮茶的种种规矩和排场。而后,方听见一阵脚步声,丫鬟笑道:“宝玉来了!”这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文似看山不喜平,曹雪芹对不同的人物采用了不同的出场手段,王熙凤的急言快语和宝玉的慢条斯理,两次出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品读肖像描写:
范读宝玉两次出场的打扮,请学生思考:两次出场,宝玉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点拨:变化的是衣着,不变的是“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
反映黛玉的客观观察: 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非常眼熟,产生亲切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3.品读两首《西江月》:
学生反复诵读:怎样理解这两首《西江月》?
⑴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性格特征和形象。
性格特征:叛逆。这两首《西江月》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他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因此,被人们看作是“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他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因此被人们看作是“行为偏僻性乖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因此被人们看作是“富贵不知乐业”“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
宝玉形象: 他“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不是封建时代的忠臣孝子,而是“于国于家无望”的逆子贰臣。作者对宝玉的态度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赞颂宝玉。
⑵该词作用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三)赏析黛玉形象
1.黛玉的肖像
(1)众人之目: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客观地介绍了黛玉的不俗气质和病弱身体;
(2)凤姐之目: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用对贾母的奉承心理去发现、感受黛玉的自然美;
(3)与黛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宝玉之目: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全面真切深刻地感受黛玉。
作者抓住其最生动典型的气韵神情:“罥烟眉”,清、淡、秀;“含情目”,性灵之光;“愁、娇、泪”暗示其悲剧命运,并寄寓深切的同情,使人顿生爱怜。
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尤其怕“哭”与“泪”,不但照应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4)“穿戴竟无一字提及”
a.黛玉身为大家闺秀,又是出门在外,去“钟鸣鼎食”“与别家不同”的贾府,以她的性格,行动言语尚恐被人耻笑了去,其衣着肯定不凡。但如重彩绘其服饰,势必喧宾夺主,减少人物寄人篱下的辛酸感,削弱其凄凉的悲剧色彩。因此,写黛玉的衣饰不仅是次要的,甚至是不必要的。
b.作者用虚笔写意展示黛玉的肖像,还为突出其才情女子超尘拔俗的空灵感:那种脉脉之情,袅娜之态,那种欲说还休的柔媚,“娇羞默默同谁诉”的眉目,那聪明灵慧的谈吐,都从这独具匠心的肖像描写中显示出来。
c.黛玉是集中国三千年文化于一身的理想化身,她的美不仅在外貌,更在精神气质——书卷气、灵秀气、孤傲气。她有的是“才”,而绝少世俗的所谓“德”。显其神而略其形,正是为免落俗臼,使这一形象更加美好、理想,更浪漫富有美丽。
d.如此笔法不仅是表现人物独具特色的美,也是情理的需要。此处的黛玉是宝玉眼中的黛玉,作为锦衣玉食的贵家公子,且“最喜在内帏厮混”,见惯了华衣艳饰,兼其与生俱来的“怪癖”,他怎会去留意黛玉的穿戴而不被其“与众各别”的“形容”所吸引呢?在宝玉眼里,她那“弱柳扶风”的身姿就显得脱俗飘逸,“风露清愁”的眉目就显得崇高深刻,通身的“灵淑之气”能使他的灵魂清爽、净化。此处的肖像描写,在表现黛玉性格的同时,也不忘展示宝玉的性情。
2.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1)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 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2)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3)在贾母房中吃饭时,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4)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 ”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四)赏析宝黛相见
1.学生自由阅读宝黛相见的文段,请他们谈谈最感兴趣的是地方?
(点拨:在宝黛对话中很值得品味的有两处。其中第一处是宝玉见到黛玉的第一句话“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而黛玉一见宝玉,便大吃一惊:“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黛玉惊在心里,宝玉说在口上,一存于中,一发乎外,这种眼熟除了两人在仙界的一段未了情缘之外,更似李商隐所言:“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就暗示了这两人之间将有一段真挚的情感。
2.就在众人欣喜之时,宝玉却冒出了一句话:“可也有玉没有?”黛玉有玉吗?宝玉随即有了什么行为?大家是什么反应?贾家有的是钱,再买一块不就行了吗?干吗大动干戈?宝玉对这块玉是什么态度?它反映了宝玉的什么性格?
(点拨:那玉乃为女娲补天时炼就的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中的一块,只这一块未用,此石灵性已通,自愧无才可去不青天,终日悲叹,后被携入红尘,来到这花柳繁华处,温柔富贵乡,化为贾宝玉出生时口中衔的一块美玉,那玉在贾母的心中就是通灵,就是天命,就是命根子,贾家也指望宝玉能金榜高中,振兴祖业,光耀门楣。
贾宝玉是贾府从富贵煊赫的顶峰沦落到腐朽衰败深渊中途的产儿,这个家庭迫使他“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这与贾宝玉本身的性情与思想构成极大的矛盾,于是宝玉便有了怨和恨、傻与狂。他的怨和恨是欲求摆脱而不得的苦闷,他的傻与狂是在痛苦中寻找理想的反抗,既然这玉代表着天命,代表着封建家庭的希望,那宝玉摔玉就说明了贾宝玉是天命的反抗者、礼教的蔑视者、旧道德的抨击者。一句话,他是封建社会的一个叛逆者。)
3.播放歌曲《枉凝眉》来结束这丰富而又精彩的宝黛相见。
三、总结概括赏析人物的方法
了解我国古代小说阵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通过这几个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赏析的方法。
四、拓展练习
阅读《红楼梦》中的“群笑图”片段并思考: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 � 从刚才的拓展中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塑造典型人物手段的高超,《红楼梦》犹如一位天才的导演和一群天才演员的默契合作,不论角色主次,几个动作,几句台词,也必定演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味,这才有了我们眼前的辣凤姐、憨湘云、敏探春、勇晴雯、俏平儿等栩栩如生的人物。)
第四课时
本课时是以兴趣阅读交流为主的活动课。由课文节选部分宕开,引导学生结合自身阅读积累,交流自己眼中的《红楼梦》在四大名著中的与众不同,从而使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内阅读拓展化。
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注重感受,品味语言,鉴赏细节。一起感受经典文学名著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研究《红楼梦》的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由此而形成一种感悟,这是教学追求的宗旨。通过教学活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将学生培�
教学设计思路
许多学生对《红楼梦》已有一定的了解,有不少同学看过电影或电视剧,但作为语言文学读本,《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大多数同学感受肤浅;课文又是节选章节,要深入文本,有一定的困难;不少学生读小说偏好情节,忽视语言魅力;鉴赏文学作品还缺乏必要的经验。我在教学中大胆取舍教学内容,课文虽长,但写得生动流畅,内容容易明白,所以我改变“惯性”教法。教学活动重点放在了“活动体验”这一环结,突出对林黛玉这一中心人物的把握,从而再去让学生课后自己分析其他几个人物,领悟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初步感知作家的风格和艺术的魅力。
所以要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预习工作,从整体上了解《红楼梦》,从而把握课文与全书之间的联�
2、明确学习重点,提示解读办法。集中一个鉴赏点,提出过程要求,避免泛泛而谈。
3、学生鉴赏遇到困难时,老师作好一个示范,破除文学鉴赏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
4、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前提下注重体验式学习方式。
研读目标
1、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研读重点
从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
研读难点
准确地把握黛玉的性格特点。
教具与器材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红楼梦》序曲)
①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②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③花谢花飞霜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
你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课题:
世外仙姝阆苑奇葩
——林黛玉
二、检查预习(课前布置学生写写“你之黛玉”)
学生把他们阅读的体验课前用文字表达出来,选择一些投影并让其读出来,大家一起赏析,师作适当的点评。
三、问题切入,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之黛玉。
(一)、黛玉之外貌
找出文本中他人眼中的黛玉形象并作分析。
1、众人眼中的黛玉: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众人看黛玉)
只作初步勾画。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2、王熙凤眼中的黛玉:插入王熙凤出场影视片段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熙凤看黛玉)
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凤姐见多识广,见过世面,“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脂砚斋批语)王熙凤的话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黛玉的气质不凡)
同时她的话说得那么中听,得体,投合了贾母的心意,说得老太太十分受用。(熙凤玲珑剔透、善于讨好)怎一个“辣”字了得——王熙凤
3、宝玉眼中的黛玉:
“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黛玉之身世----前世:(木石前缘)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受天地精华,遂脱去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离于离恨天外,只因尚未报灌溉之德,故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积,趁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
警幻问及灌溉之情,绛珠仙子便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下世为人,但我把一生的眼泪还给他,也偿还得过他。”……
(宝玉看黛玉)
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三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二)黛玉之美:
美在外表出水芙蓉、病若西施、姣花照水、弱柳扶风
美在气质通身的气派、超凡脱俗
美在多才
①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②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③花谢花飞霜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
(三)、黛玉之性格
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来到外婆家的,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所以,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你是如何理解画线句子的?请从课文中找出林黛玉的言行说明这一点。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1、拜贾母
2、见凤姐
3、见大舅
4、三让座位
5、改习惯
6、答《四书》(细节描写)
性格:细心谨慎多虑敏感自尊(寄人篱下)
黛玉之身世----今世: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了一个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知书达理、有教养、为人处处小心谨慎的少女形象。
(四)、黛玉之命运(启示和感悟)
学生根据文本推测林黛玉的命运走向,然后展示以下内容:
四、拓展延伸
网友之黛玉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她“心较比干多一窍”。她的蒙师贾雨村说,他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因其母名贾敏,“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适份合度。
——江枫渐老
黛玉吃亏就吃在做人太认真,什么都想开点,脸皮再厚点,那么可以活得好得多。
林黛玉之灭,灭于她的性格,其做人还是失败的,能留下的就是那些如同她性格一样飘忽不定,又堪称绝唱的诗歌文稿。
最终她有没有成仙倒不知道,只是林黛玉的性格还是不值得提倡。
一点点哭闹,可以让男人觉得有情调,过分哭闹,必然让人厌烦。
——西山之水
林黛玉给人的印象一般是病怏怏的,性格有点似云似烟,捉摸不定,本来三月艳阳天,不知道怎么地就会寒冬雪飘飘,属于易变且气量短小的人。如果说林黛玉之死是少了爱情而死,倒不如说是被自己气死的。但值得称道的是,也许是她这样的性格,才成就了她的诗才。林黛玉的诗可谓风格独特,清透飘逸,空灵入幻,让人始料不及。她的`命运如她写的诗一样,起起浮浮,贯穿始终。
——槛内人
专家之黛玉
补不完离恨天,所余之石岂非离恨石乎。而绛珠之泪偏不因离恨而落,为惜其石而落。可见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所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悲夫!
——脂砚斋评语
才华飘逸之人,多有多愁善感之习惯,不可过分说林黛玉不好,人生是两面性的,终有失败的地方,也有成功之处。功过不能相抵,才会成就一个林妹妹的活灵活现。永恒的潇湘妃子,永恒的诗句。
——胡适之
美而不美善而不善
一边是天然的、性灵的、一己的、洁癖的,一边是文化的、修养的、人际的、随俗的;或此或彼,偏此偏彼,时此时彼,顾此顾彼或顾此失彼,谁能完全逃出这二者的笼罩与撕扯呢?它们是作者对于人、对于女性、对于可爱可敬高贵美丽的少女的统一而又矛盾分裂的感受与思考,是作者的人性观、女性观、爱情观的精彩绝伦而且淋漓尽致的外化、体现。
——《王蒙活说红楼梦》
此时播放
枉凝眉(唱宝玉黛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磋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四、课堂小结
我之黛玉
你的出现,红楼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你的归去,大观园荒寂如冢。你浅笑倩兮,夜莺掠过水面,荷叶上清圆的露珠碎玉般滑落湖面;你娥眉微锁,泪珠儿流进时间的河里,前世的柔情化作滔滔的江水。青春的容颜桃花般地零落成泥;泪眼看花花易落,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寂寞帘栊空月痕。悠悠红楼也只有你美得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
反思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最成功的是获得了不少鉴赏文学作品的经验,感受到从语言入手,从细节入手,引入体验学习方式,找到了解读文学作品的途径,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但是,由于我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注意到每一个学生,致使有一部分学生成了一个旁观者,显然在教学策划和教学过程的调控中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这节课还留下了很多遗憾。此外,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还存在概念化倾向,未能很好地保护学生的个性。这需要今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附《林黛玉进贾府》(简案)
世外仙姝阆苑奇葩——林黛玉
教学目的:
1、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教学重点:
从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
教学难点:
准确地把握黛玉的性格特点。
教具与器材: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课前布置学生写写“你之黛玉”)
三、问题导入,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之黛玉。
1、黛玉之外貌与黛玉之美
找出文本中他人眼中的黛玉形象并作分析。
2、黛玉之性格
文本中“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从课文中找出林黛玉的言行并作分析说明。
3、黛玉之命运(启示和感悟)
四、拓展延伸
1、学生眼中的黛玉
2、网友眼中的黛玉
3、专家眼中的黛玉
五、课堂小结
老师眼中的黛玉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理清故事情节。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会有意识地通过对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把握,通过多种描写手段(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去分析人物形象。
2.把握人物的性格,了解刻画人物的方法。
3.掌握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文,读准句读,分类整理文言现象,从整体上理解作品的内容。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
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预习案
知识准备
一、小说阅读
1、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梳理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理清环境描写的含义------理解主题
2、梳理情节:
(1)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概括时要注意几个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认清是单线结构还是双线结构。
(3)注意那些与情节发展有关联的人物、事物。
3、环境描写的分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环境描写的作用:
(2)提供人物活动的生活场所
(3)反映时代社会特征
(4)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境
(5)侧面反映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6)暗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组织阅读。
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
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衰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简介《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作者曹雪芹,续作是由高鹗完成。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3、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情情)薛宝钗(冷情)贾元春(宫情)贾探春(敏情)史湘云(憨情)妙玉(度情)贾迎春(懦情)贾惜春(绝情)王熙凤(英情)巧姐(恩情)李纨(槁情)秦可卿(情可轻)
4、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情伤)平儿(情和)薛宝琴(情壮)尤三姐(情豪)尤二姐(情悔)尤氏(情外)邢岫烟(情妥)李纹(情美)李绮(情怡)喜鸾(情喜)四姐儿(情稚)傅秋芳(情稳)
5、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情灵)袭人(情切)鸳鸯(情拒)小红(情醒)金钏(情烈)紫鹃(情慧)莺儿(情络)麝月(情守)司棋(情勇)玉钏(情怨)茜雪(情谅)柳五儿(情失)
6、人名隐意
书中很多人物的名字,其谐音都有特殊的含义,或讽刺,或感叹,是为红楼梦的艺术之一。脂砚斋的批文指明了部分的隐意。此作部分摘录如下:
贾宝玉——假宝玉林黛玉——怜待玉薛宝钗——削宝拆贾府——假府
甄士隐——真事隐甄英莲——真应怜甄宝玉——真宝玉霍启——祸起
贾雨村——假语村(言)或假语存贾化——假话娇杏——侥幸
冯渊——逢冤秦钟——情种卜固修——不顾羞卜世仁——不是人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或惜叹姻缘抱琴,司棋,侍书,入画----琴棋书画(抱琴--元春的大丫头,司棋--迎春的大丫头,侍书--探春的大丫头,入画--惜春的大丫头)
秦业——情孽仁清巷——人情巷十里街——势利街贾政、贾敬——假正经
潇湘馆——消香馆梨香院——离乡怨蘅芜院——恨无缘怡红院——遗红怨
千红一窟——千红一哭万艳同杯——万艳同悲王熙凤:站在冰山上孤零零的雌凤。(一说“亡西风”或“枉为犀利的女子”)
7、选段在作品中的位置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摸出来的。
课文标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预习自测
1、积累字词的读音。
阜盛()
绾着()
内帏()
盥沐()
两靥()
忖度()
嗔视()
茗碗()
懵懂()
憨顽()
纨跨()
敛声屏气()
2、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
小厮:
纳罕:
敛声屏气:
憨顽:
懵懂:
潦倒:
纨跨:
膏粱:
探究题
读课文,首要探究课文文题,“眼睛是心灵的叛敌”,文题如眼睛,由文题可以知道文章大概内容。你从文题“林黛玉进贾府”可以提出那些有价值的问题?请你写出来。
当堂训练题
下面是贾府人物关系一览表和贾府布局图。
1、从图中找出选段中的对应的人物及他们的关系。
2、试在荣国府平面图上画出林黛玉进贾府走过的路线。
教学目标:
利用教材中有限的名著片断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教学设想:
以《红楼梦》歌曲(王立平作曲)的欣赏作为贯穿文学欣赏的红线,以曲调的风格来体会其悲剧性。
课时安排:
一课时(公开课)
教学流程:
一、由《红楼梦序曲》交代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
二、读课文宝黛相会,参译木石前盟(关于贾宝玉的性格暂且按下不提)。
三、如此一对有情人该成眷属吧,而结果却是枉凝眉(欣赏词曲《枉凝眉》)。
四、为什么会如此呢?要从贾宝玉的叛逆性格谈起。(分析归纳课文中侧面、正面及《西江月》二词展示的宝玉性格。)林黛玉支持贾宝玉,薛宝钗规劝贾宝玉,于是悲剧就产生了。
五、且悲剧是那样的深沉与惊心动魄,欣赏词曲《葬花吟》。
六、悲剧还不仅仅是木石前盟成镜花水月,金玉良缘也是美中不足(欣赏词《终身误》)。于是共同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板书:
附歌词:
1、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
试遣愚衷。
因此上,
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2、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3、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扌不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4、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
到底意难平。
5、咏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6、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间,终难定!
中国古代小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浓郁学生文化气质的丰富资源。高中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是古代小说专题,其中《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的第三回,是一篇传统课文。由于是经典名篇,很多老师都曾精心教授过,所以很难讲出新意。我结合本册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的教学要求,从品味鉴赏语言入手,尝试着对教材进行大胆处理,将课本上并没有要求学习的读书方法————“点评式读书法”引进课堂并带领学生走进文字,欣赏形象,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课前积累有关《红楼梦》名句后,引入新课。接着表明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本堂课只是从文学的角度,用“点评式读书法”,就节选部分的两个主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来鉴赏曹雪芹运用语言塑造人物的高超技艺,从而获得艺术审美享受。
课堂的主体部分是先介绍“点评式读书法”,包括点评的形式、内容等,使学生对“点评式读书法”有个大致的了解。再以林黛玉为例,教师做示范点评,并在适当的时候指导欣赏的方法,以提醒学生从那些角度去欣赏人物,平时阅读要注意些什么。这一部分共有四个例子,举一例如下:
例1: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从外貌描写方面)
点评:气质超凡脱俗,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欣赏方法提示一:要认真揣摩语言,要细细咀嚼品味,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
在教师示范点评后,我要求学生就王熙凤这一形象进行点评。
由于平时采取小组学习讨论、评分竞赛形式,所以学生分组点评时,各小组活动积极,纷纷在书本上圈圈点点,写出自己的点评。几分钟后,各组代表上台踊跃发言,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点评内容。以下是其中一位的点评:
生:我们主要点评王熙凤的出场。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从黛玉的心理活动中,可以得知王熙凤人非常大胆、不拘一格,也略显出一些掌权者的气派。因为凤姐主要是料理和主管贾府一些日常的事务的,手中掌握着财政的大权,因此,可以说是实际当家人。再从她的衣着来看,充分表现了当权者那种华丽富贵的气势。另外,“贾母笑道”这里,……南省俗称‘辣子’……‘辣子’之称,便足以让人感受到她骨子里的泼辣之气。还有第82面,“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说明她非常精明能干。总之,王熙凤是非常精明能干,胆大心细又透出几分泼辣的人。
上台的几位学生从多种角度展示了对王熙凤这一形象的鉴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为了弥补点评的深度不够,也为了使学生的鉴赏上一个台阶,我在学生点评之后,又有针对性的展示了名家的点评,举两例如下:
1、“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脂批:“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文字非仙助即神助,从何得此机括耶?”
2、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脂批:“非如此眼,非如此眉,不得为熙凤、”脂批:“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像至此者?”
一堂课下来,学生在逐步深入的鉴赏中不断获得审美享受,直至下课,仍陶醉在未绝的余音中。
1、引进读书方法,让学生跟语言文字亲密接触。
以往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喜欢用电视剧《红楼梦》中的人物剧照或电视剧片段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调节课堂气氛。这样做容易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片中人物的外在形象上,而忽略了对名著语言的品味鉴赏,这与语文教学的宗旨是相悖的。语文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上这节课时,力求不用一张图片,一段电视剧,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间接性,通过“点评式读书法”的介绍和运用,再加上对欣赏方法的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贴近文字,走进文字,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从而领略文字所蕴涵的丰富内容,感受文学大师运用文字的高超技艺,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比如: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教学目标】
1、了解王熙凤的“才”、“德”和“情”。
2、引导学生思考才与德的关系。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王熙凤的“才”、“德”和“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才与德的关系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人际交往的一般过程:初遇、相识、相知。
对经典文学中的典型人物:课本是初遇、课外阅读是相识、阅后品悟是相知。
二、初印象:
《林黛玉进贾府》里对王熙凤的印象:
服饰:艳丽
外貌:标致
语言:圆滑
三、再相识:
1、王熙凤的才:
1)胸无点墨的诗才
2)出类拔萃的口才
3)不让须眉的干才
2、王熙凤的德
1)王熙凤对贾瑞:“毒设相思局”
2)王熙凤对尤二姐:“借剑杀人”
3)王熙凤对张金哥和守备之子:“权弄铁槛寺”
精于算计、心狠手辣、贪图财富的女子
3、王熙凤的情:
1)王熙凤对贾琏的真情
2)王熙凤对贾母的真情
3)王熙凤对秦可卿的真情
4、王熙凤的命运:
1)、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
(画: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2)、《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四、后深思:才与德的关系
王熙凤惨淡结局的原因?
1)社会:无可挽救的末世之族。
2)个人:有才无德,为个人利益极尽算计,精明没有人格魅力,失去人心,无人追随。
五、永远新的“旧故事”——经典阅读、常读常新
1)、对比新旧故事: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
《红楼梦》中更血肉丰满的王熙凤
2)、阅读的意义:
1、阅读经典,评析人物,也是在品读社会,体悟百态人生。
2、既然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便通过阅读增加生命的厚度。
六、课后作业
教学目标:
利用教材中有限的名著片断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教学设想:
以《红楼梦》歌曲(王立平作曲)的欣赏作为贯穿文学欣赏的红线,以曲调的风格来体会其悲剧性。
课时安排:
一课时(公开课)
教学流程:
一、由《红楼梦序曲》交代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
二、读课文宝黛相会,参译木石前盟(关于贾宝玉的性格暂且按下不提)。
三、如此一对有情人该成眷属吧,而结果却是枉凝眉(欣赏词曲《枉凝眉》)。
四、为什么会如此呢?要从贾宝玉的叛逆性格谈起。(分析归纳课文中侧面、正面及《西江月》二词展示的宝玉性格。)林黛玉支持贾宝玉,薛宝钗规劝贾宝玉,于是悲剧就产生了。
五、且悲剧是那样的深沉与惊心动魄,欣赏词曲《葬花吟》。
六、悲剧还不仅仅是木石前盟成镜花水月,金玉良缘也是美中不足(欣赏词《终身误》)。于是共同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世外仙姝 阆苑奇葩——林黛玉
【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注重感受,品味语言,鉴赏细节。一起感受经典文学名著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研究《红楼梦》的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由此而形成一种感悟,这是教学追求的宗旨。通过教学活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将学生培�
【教学设计思路】
许多学生对《红楼梦》已有一定的了解,有不少同学看过电影或电视剧,但作为语言文学读本,《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大多数同学感受肤浅;课文又是节选章节,要深入文本,有一定的困难;不少学生读小说偏好情节,忽视语言魅力;鉴赏文学作品还缺乏必要的经验。我在教学中大胆取舍教学内容,课文虽长,但写得生动流畅,内容容易明白,所以我改变“惯性”教法。教学活动重点放在了“活动体验”这一环结,突出对林黛玉这一中心人物的把握,从而再去让学生课后自己分析其他几个人物,领悟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初步感知作家的风格和艺术的魅力。
所以要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预习工作,从整体上了解《红楼梦》,从而把握课文与全书之间的联�
2、明确学习重点,提示解读办法。集中一个鉴赏点,提出过程要求,避免泛泛而谈。
3、学生鉴赏遇到困难时,老师作好一个示范,破除文学鉴赏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
4、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前提下注重体验式学习方式。
【研读目标】
1、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研读重点】从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
【研读难点】准确地把握黛玉的性格特点。
【教具与器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红楼梦》序曲)
①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②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③花谢花飞霜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
你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课题:
世外仙姝 阆苑奇葩
——林黛玉
二、检查预习(课前布置学生写写“你之黛玉”)
学生把他们阅读的体验课前用文字表达出来,选择一些投影并让其读出来,大家一起赏析,师作适当的点评。
三、问题切入,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之黛玉。
(一)、黛玉之外貌
找出文本中他人眼中的黛玉形象并作分析。
1、众人眼中的黛玉: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众人看黛玉)
只作初步勾画。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2、王熙凤眼中的黛玉:插入王熙凤出场影视片段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熙凤看黛玉)
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凤姐见多识广,见过世面,“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脂砚斋批语)王熙凤的话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黛玉的气质不凡)
同时她的话说得那么中听,得体,投合了贾母的心意,说得老太太十分受用。(熙凤玲珑剔透、善于讨好) 怎一个“辣”字了得——王熙凤
3、宝玉眼中的黛玉:
“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黛玉之身世----前世:(木石前缘)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受天地精华,遂脱去草胎木质, 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离于离恨天外,只因尚未报灌溉之德,故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积, 趁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
警幻问及灌溉之情,绛珠仙子便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下世为人,但我把一生的眼泪还给他,也偿还得过他。”……
(宝玉看黛玉)
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三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二)黛玉之美:
美在外表 出水芙蓉、病若西施、姣花照水、弱柳扶风
美在气质 通身的气派、超凡脱俗
美在多才 ①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
②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③花谢花飞霜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
(三)、黛玉之性格
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来到外婆家的,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所以,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你是如何理解画线句子的?请从课文中找出林黛玉的言行说明这一点。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1、拜贾母 2、见凤姐 3、见大舅 4、三让座位 5、改习惯
6、答《四书》 (细节描写)
性格:细心 谨慎 多虑 敏感 自尊(寄人篱下)
黛玉之身世----今世: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了一个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知书达理、有教养、为人处处小心谨慎的少女形象。
(四)、黛玉之命运(启示和感悟)
学生根据文本推测林黛玉的命运走向,然后展示以下内容:
四、拓展延伸
网友之黛玉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她“心较比干多一窍”。她的蒙师贾雨村说,他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因其母名贾敏,“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适份合度。
——江枫渐老
黛玉吃亏就吃在做人太认真,什么都想开点,脸皮再厚点,那么可以活得好得多。
林黛玉之灭,灭于她的性格,其做人还是失败的,能留下的就是那些如同她性格一样飘忽不定,又堪称绝唱的诗歌文稿。
最终她有没有成仙倒不知道,只是林黛玉的性格还是不值得提倡。
一点点哭闹,可以让男人觉得有情调,过分哭闹,必然让人厌烦。
——西山之水
林黛玉给人的印象一般是病怏怏的,性格有点似云似烟,捉摸不定,本来三月艳阳天,不知道怎么地就会寒冬雪飘飘,属于易变且气量短小的人。如果说林黛玉之死是少了爱情而死,倒不如说是被自己气死的。但值得称道的是,也许是她这样的性格,才成就了她的诗才。林黛玉的诗可谓风格独特,清透飘逸,空灵入幻,让人始料不及。她的命运如她写的诗一样,起起浮浮,贯穿始终。
——槛内人
专家之黛玉
补不完离恨天,所余之石岂非离恨石乎。而绛珠之泪偏不因离恨而落,为惜其石而落。可见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所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悲夫!
——脂砚斋评语
才华飘逸之人,多有多愁善感之习惯,不可过分说林黛玉不好,人生是两面性的,终有失败的地方,也有成功之处。功过不能相抵,才会成就一个林妹妹的活灵活现。永恒的潇湘妃子,永恒的诗句。
——胡适之
美而不美 善而不善
一边是天然的、性灵的、一己的、洁癖的,一边是文化的、修养的、人际的、随俗的;或此或彼,偏此偏彼,时此时彼,顾此顾彼或顾此失彼,谁能完全逃出这二者的笼罩与撕扯呢?它们是作者对于人、对于女性、对于可爱可敬高贵美丽的少女的统一而又矛盾分裂的感受与思考,是作者的人性观、女性观、爱情观的精彩绝伦而且淋漓尽致的外化、体现。
——《王蒙活说红楼梦》
此时播放
枉凝眉(唱宝玉黛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磋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四、课堂小结
我之黛玉
你的出现,红楼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你的归去,大观园荒寂如冢。你浅笑倩兮,夜莺掠过水面,荷叶上清圆的露珠碎玉般滑落湖面;你娥眉微锁,泪珠儿流进时间的河里,前世的柔情化作滔滔的江水。青春的容颜桃花般地零落成泥;泪眼看花花易落,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寂寞帘栊空月痕。悠悠红楼也只有你美得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
【反思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最成功的是获得了不少鉴赏文学作品的经验,感受到从语言入手,从细节入手,引入体验学习方式,找到了解读文学作品的途径,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但是,由于我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注意到每一个学生,致使有一部分学生成了一个旁观者,显然在教学策划和教学过程的调控中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这节课还留下了很多遗憾。此外,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还存在概念化倾向,未能很好地保护学生的个性。这需要今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附《林黛玉进贾府》(简案)
世外仙姝阆苑奇葩——林黛玉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中学 钱正军
教学目的:
1、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教学重点:从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
教学难点:准确地把握黛玉的性格特点。
教具与器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课前布置学生写写“你之黛玉”)
三、问题导入,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之黛玉。
1、黛玉之外貌与黛玉之美
找出文本中他人眼中的黛玉形象并作分析。
2、黛玉之性格
文本中“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从课文中找出林黛玉的言行并作分析说明。
3、黛玉之命运(启示和感悟)
四、拓展延伸
1、学生眼中的黛玉
2、网友眼中的黛玉
3、专家眼中的黛玉
五、课堂小结
老师眼中的黛玉
教学目的:
知识教育点
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
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文章环境,把握作品的主题。
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分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
德育渗透点: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 建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描写紧扣中心事件,人物出场的多种方式;
2、对本文几个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的典型性格特征及《西江月》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设想: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及《红楼梦》是创作: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曹雪芹,名 ,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XX年,卒于1763年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红楼梦》共120回,前80 回在曹雪芹去世前XX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二、解题: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
三、《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三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图示如下:
┌贾 敷
宁国公:贾 波─贾代化┤ ┌贾 珍─贾 蓉(秦可卿)
└贾 敬┤
└贾惜春
┌贾 琏┐
┌ 贾 赦 ┤ ├巧 姐
│(邢夫人)│王熙凤┘
│ └贾迎春
荣国公:贾 源─贾代善┤ ┌贾 珠 ┐贾 兰
史太君│ 贾 政┤李 纨 ┘
(贾母)│(王夫人)│ 贾元春
│ │ 贾宝玉
│ └ 贾探春
└ 贾 敏 ┐
├林黛玉
(林如海)┘
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四回: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五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是全书总纲。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林黛玉
提问:哪些地方体现了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1、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2、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p219)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3、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p221)
4、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比如当贾母与宝玉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回答先后不一致。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1.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 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p212)2.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p224)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尤其怕“哭”与“泪”,不但照应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二、王熙凤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提问:节选部分从几个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写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贾母戏谑的介绍,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2、绘肖像:不但刻画人物外部特征,而且透露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
头飾饰
┌珍宝珠玉──贪婪与俗气(内心世界的空虚)
│ 服 装
肖像描写┤ “三角眼”
│ “吊梢眉”
└容貌 美丽外表──刁钻狡黠(本性) “粉 面”、“丹 唇”
3、见黛玉:言谈举止表现感情的变化,反映其内心世界。
先是恭维—继而拭泪—转悲为喜, 入木三分描绘了王熙凤“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得宠原因。
4、回王夫人:
她的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已取得王夫人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分析人物形象
一、贾宝玉: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以下分三个描写重点来分析:
1.出场前:侧面介绍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贬斥态度)。
王夫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黛玉的母亲:“衔玉所生”“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小结::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2、肖像描写:黛玉眼中的宝玉。
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3、两首《西江月》
提问:怎样理解这两首《西江月》?
⑴、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思想性格:钟情于女孩子;讽刺热衷功名的人;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怕读”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的“文章”;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的书视如珍宝,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宝玉形象:他“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不是封建时代的忠臣孝子,而是“于国于家无望”的逆子贰臣。
作者对宝玉的态度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赞颂宝玉。
⑵、该词作用。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小结全文:
一、围绕中心描写。
二、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
三、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教学理念:
小说阅读欣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体验应该是浪漫独特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因此文学教育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设想:
《红楼梦》在我国古典小说中享有极高的名声,它以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及高超的艺术成就而被推为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顶峰。课文节选的《林黛玉进贾府》描写人物出场,历来受到高度赞誉,同时,人物性格的刻画更是小说精彩的乐章。本课研讨人物性格的刻画。
教学目标:
了解贾宝玉、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体会小说中用描写人物出场、传神的语言等来刻画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之处。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放《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导入新课。
二、学生分小组研讨:作者是如何利用人物出场、传神的语言来刻画王熙凤、贾宝玉的性格的?
三、师生研讨王熙凤的出场、语言,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学生归纳:
. 王熙凤:1、写出场:不见其人,先闻其声
(放诞无礼、性格泼辣、地位特殊)
2、语言:a、夸黛玉:(巧言令色、八面玲珑、圆滑乖巧)
b、回王夫人:(机变逢迎、果断能干)
四、欣赏电视剧《红楼梦》片段:王熙凤见黛玉,学生评点。
五、师生研讨贾宝玉的出场、语言,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学生归纳:
贾宝玉:1、出场前:侧面介绍
a王夫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
“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b黛玉母亲:“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2、语言:a、见黛玉:(痴狂至极、率直任性)
b、给黛玉起表字:(怪人怪语、性格叛逆)
六、欣赏电视剧《红楼梦》片段:宝黛相会,学生评点。
七、课外作业:(个性化研读题)
说说“凤辣子”的“辣”。写一篇读写笔记。结合课文而不限于课文。
(提示:1、声音“辣” 2、体态容貌“辣” 3、衣着“辣”
4、语言“辣” 5、心思“辣”。)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育点
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
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文章环境,把握作品的主题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分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重、难点
文中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大意。
2、默读课文,疏理小说情节,圈划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语句。
3、鉴赏讨论,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情况
1、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曲的录音,勾起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回忆,营造气氛。
2、作者简介及《红楼梦》的创作: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2、着重介绍《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课文内容。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出他们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但也反映了作者为封建制度“补天”的幻想和某些虚无主义思想。作品在写作艺术上,语言洗练、自然、优美生动,描写人物血肉饱满,个个鲜明,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写作规模宏大,结构谨严。该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
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
《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三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女娲补天”:作者描写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为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
“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所以顽石下凡,� 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一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图示如下:(板书)
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五回,全书总纲。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3、学生自读全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二、作业布置:阅读反复课后第三题,勾画出展现人物性格的主要语句
第二课时
观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第一、二集,对比分析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形象
第三课时
师生共同讨论课文出现代人物形象
结合电视剧和课文,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别是什么?
一、林黛玉: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1。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2。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尤其怕“哭”与“泪”,不但照应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二、王熙凤: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写出场:
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2、绘肖像:
不但具体细腻刻画人物外部特征,而且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
3、见黛玉:
通过她的言谈举止表现她的感情的变化,反映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恭维(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不惜恭维到了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继而拭泪(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掉泪,抢先“以巾拭泪”)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
小结:入木三分描绘了王熙凤“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得宠原因。
4、回王夫人:
一笔带过,进一步说明由于她的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已取得王夫人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三、贾宝玉: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以下分三个描写重点来分析:
1、出场前:
侧面介绍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贬斥态度)。
王夫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黛玉:(听母亲说)“衔玉所生”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小结: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2、肖像描写:
反映黛玉的客观观察: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3、两首《西江月》:
怎样理解这两首《西江月》?
⑴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思想性格:生活“潦倒不通世务”,却钟情于女孩子,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行为偏僻”,常常“有天无日”地批驳不合理的现象,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怕读”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的`“文章”,却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的书视如珍宝,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宝玉形象:他“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不是封建时代的忠臣孝子,而是“于国于家无望”的逆子贰臣。
作者对宝玉的态度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赞颂宝玉。
⑵该词作用。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小结全文:
一、围绕中心描写: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二、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
对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
三、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宝黛初会
宝黛初会便都感到似曾相识、息息相通。黛玉一见到宝玉就感到:“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了黛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两人初会就产生了一种互相熟识的心灵感应。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是来自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初会时的心灵感应,表现两人感情上为默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张本。
在初会时,宝黛虽然感情相通,想法相似,但表现却不一样,黛玉见宝玉是一“惊”,而宝玉见黛玉是一“笑”,一存于中,一发于外。这不同的表现来源于他们不同的地位所产生的不同心理。黛玉是听惯了别人对宝玉的评论:惫懒、懵懂、顽劣……可是今日一见并非如此,自然“便吃一大惊”;再说黛玉初到贾府步步都要留心,所以虽然一“惊”,但只是“心下想”,不敢轻易说出口来。而宝玉则不同,在贾府中他是娇纵惯了的,所以直言不讳,即使贾母说他“又是胡说”,他毫不在乎,仍然说下去。
作业:课后阅读《红楼梦》全文。
undefined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第四册中国古代小说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巩固深化小说鉴赏知识,学习课文中塑造人物时运用的细腻鲜明的刻画笔法,提高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为学习本单元接下来的课文打好基础。介绍这一回在《红楼梦》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生分析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课文用肖像描写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3)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课文根据人物的地位、身份和性格特点决定人物出场的写法。
(4)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分析、归纳、评价、写作等综合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研读小说过程中,培养审美观,领会人物的美感。
(2)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手段塑造个性化人物的笔法
2.欣赏精彩的人物语言
(四)教学难点:
1.提高学生阅读小说并对人物作出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
2、体会作品如何根据人物外貌描写来体现性格特点
二、教学策略
(一)教法:讨论法、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还原法等
(二)学法:自主学习、预习、自由讨论、还原学习法、归纳法
(三)教学对象分析及策略:
现在高二理科班学生课外阅读量小面窄,但借助影视媒介对《红楼梦》有一定了解,本着巩固基础、迁移知识、加强能力的原则,强调突出重点、分散突破难点,补充延伸教材内容,采用设疑激趣、启发调动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人物。
(四)教学用具媒体组合运用:多媒体平台、学生搜集的资料等
(五)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语文教材、《红楼梦》以及学生搜集、整理的各种资料等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
本课分为三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
(1) 简介《红楼梦》作者、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点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着重讲叙前五回的内容梗概和前五回在全书中的作用。
(3) 介绍《贾府人物简表》
(4) 梳理课文情节。
第二课时正是今天说课内容的重点。
第三课时重点:
一、(1)课文是如何介绍众多人物出场的。
(2)分析作者对人物出场的写法不同的依据。
二、(1)介绍《荣国府院落方位示意图》
(2)小说中关于贾府的环境描写的归类,重点是外观、布局、陈设、器物等。
(3)课堂讨论: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人物的性格及写法分析,肖像描写的学习
一、导语设计:
用《枉凝眉》中:“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导入课文,让我们走进黛玉,走进宝玉,走进王熙凤。
二、人物性格和写法分析
1、分析王熙凤形象
(1)出场描写,“未写其形,先使闻声”
(2)铺陈服饰:暗示贪婪俗气
(3)描写外貌:美丽外表下隐藏刁钻、 本性。
(4)言行表现:
A贾母戏谑之言:性格泼辣。
B见黛玉,恭维——拭泪——喜:察言观色、机变逢迎。
C回王夫人:果断能干,受宠专权
自由讨论:我如何看王熙凤?
2、分析贾宝玉形象:
(1)《西江月》的两首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的手法揭示宝玉的思想性格。
(2)出场前,用世俗观点从侧面加以勾勒。
(3)宝玉的出场和凤姐的出场有异曲同工之妙。
欣赏音乐,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中进入学习的情境和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艺术的的兴趣
找出王熙凤出场描写,小组讨论,点评人物形象,学习写法。
观看课件
自由讨论
分析两首词,从中分析人物形象,并思考文中使用这两首词的用意
找出有关贾宝玉描写,小组互相讨论,点评人物性格
(4)分析林黛玉眼中的贾宝玉
(5)形象特点:封建叛逆者,蔑视世俗,卓然独立,善良多情。
自由讨论:我眼中的贾宝玉?
3、 分析林黛玉形象:
A.思考: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
小结:对黛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处处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B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
方法:把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三处描写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重点分析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
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自由讨论:我如何看林黛玉?
形象特点:貌美多情、体弱多病、聪明懂礼、 小心谨慎
二、小结:
1、通过课文人物刻划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一般特点。
2、通过课文人物刻划的横向比较,了解课文用肖像描写透露、显示人物特征的特点。
3、归纳“肖像描写”剖析法:
(1) 透过肖像看人物的性格、气质
(2) 通过肖像看人物的社会地位
(3) 抓住观察人物的视角析观察者
(4) 结合其他各种描写整体分析
(5) 肖像描写的适时适量
三、 布置课后作业:
写一个肖像描写(含人物服饰、体态、容貌、神态表情、风度等)片断,更能显示人物特征
学习写法,观看课件
自由讨论,结合对贾宝玉人物的了解
引导学生找出黛玉进贾府后语言动作的描写,小组讨论
设身处地思考:如果我是林黛玉到贾府会怎样?
自由发言
点评人物形象,学习写法,观看课件
自由讨论
总结课文内容
归纳文章写法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把握环境这个要素在小说中的作用。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布置预习,熟悉课文。
任务: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阅读文章,划出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路线图,注意她沿途看到的景物。
活动形式:自由阅读,书面作业。
(说明:画路线图能激发学生的反复阅读兴趣,从而达到熟悉文章的目的。)
二、交流路线图,介绍沿途景观。
任务:梳理内容,深入学习。
活动形式:班级交流。
(说明:这个环节重在训练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贾府环境、具体设施的有关信息,课文中都有直接表现的文字,学生只要认真读书,不难筛选出的。通过探讨,学生能够从感性上把握到贾府的环境特点。)
三、总结贾府的环境特点。
任务:总结贾府的环境特点。
活动形式:班级交流。
贾府的环境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外观宏伟。贾府地处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在黛玉的眼中,首先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二、布局精妙。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三、陈设华贵。写“荣禧堂”,先详细描写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其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四、服饰精美。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都极为讲究,稍微重要一点的人物出场都有服饰描写。五、礼节繁琐。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
(说明:环境包括建筑设施等自然环境因素,还需要注意的是人文因素,社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等对人物的塑造尤为重要。)
四、探究环境这个要素的作用。
任务:探究环境这个要素的作用。
活动形式:班级讨论交流。
贾府的环境可以看出它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丰富,还有礼教的繁琐;另一个方面,也暗示了这里的等级森严。
(说明:环境描写关键还是为塑造人物、反映社会服务的。)
五、延伸研究。
任务:阅读“刘姥姥进大观园”一章,与本文叙述的角度、描写内容等进行比较。
活动形式:自主探究、书面作业。
〖目的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一般特点。
2、结合《林黛玉进贾府》的阅读,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反封建意义。
3、了解旧社会豪门贵族生活的骄奢淫逸。
4、了解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的不同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要点难点〗
1、《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2、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3、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4、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写作背景〗
《红楼梦》一书所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正是历史上的所谓乾隆盛世,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存在着种种的矛盾,也隐藏着重重的危机。
一、清朝政治的腐朽和封建剥削的加强
1、强化专制主义的统治:
设立军机处:1729年,清政府设立了一个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核心机构军机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自己没有决策权力。
建立军事镇压网: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清朝的八旗军队,一部分驻防都城,一部分驻防全国各重要城市,形成了对全国的军事镇压网。
提倡纲常礼教:为了从思想上控制各族人民,清政府提倡封建的纲常礼教。同时沿用八股取土的制度,把知识分子的思想牢牢地控制起来。
大兴文字狱:清政府兴起了一百多次文字狱,严酷压制知识分子的反清思想。戴名世的《南山集》案,不仅本人被杀头,被株连的多到几百人。徐骏作诗,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之句,清统治者认为是有意讥讽他们,就把徐骏杀掉。在清政府的文化专制主义统治下,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埋头考订古书。
官场的腐朽:清朝的统治机构臃肿庞大,官吏昏庸无能。整个官场贪污成风。军机大臣和珅当政二十年,贪污受贿,家产约值白银十亿两,相当于那时侯清政府二十年的财政总收入。
2、封建剥削的加重:
圈地令:以满族贵族为首的各族统治者,疯狂地掠夺土地。清军初入关时,清政府颁布了圈地令,先后三次大规模地圈占直隶近京各州量土地共一千六百多万亩,分给满族贵族和八旗官兵,这引起了直隶人民的强烈反抗。
土地兼并:后来,圈地令虽然停止了,但皇室、贵族、官僚和大地主的土地兼并非常严重。河北怀柔的大地主郝氏占地竟达一百万亩。地主对佃种土地的农民,征收高额的实物地租或货币地租。在地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下,各族人民更加贫困破产。
二、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1、贵州、湖南的苗民起义:
1795年,贵州铜仁的苗族人在石柳邓的领导下发动起义,湖南西部的苗民吴八月等纷纷响应。清政府派大军镇压,先后动员贵州、湖南等七省的兵力,直到1806年才把这次起义镇压下去。
2、川、楚、陕的白莲教起义:
1796年湖北、四川、陕西一带爆发了白莲教大起义。襄阳起义军的首领王聪儿是白莲教大起义的女英雄。清政府用了一亿多两白银的军费,消耗了大量兵力,才把这次起义镇压下去。
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最后是四皇子胤祯夺得了帝位,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后,立即开展了一场穷治政敌的凶残斗争,残酷地迫害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曹雪芹的嗣父曹頫就是因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
〖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4?)名霑,号雪芹,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雍正五年(1727)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他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他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大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
〖段落大意〗
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2~4段是第1层,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凤,是第2层。
7~11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这是第3层。
12~14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4层。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见闻感受,展现了封建大家族贾府的富贵豪华,生动地描写了贾府这一“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奢侈生活,初步揭示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写作特点〗
1、围绕中心事件描写人物: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黛玉进入贾府,通过她一路目中所见,耳中所闻,不仅详尽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亦即人物的活动环境,而且第一次生动刻画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邢王二夫人、宝玉和黛玉等好几个主要人物,因此可以说“这方是正文起头处,此后笔墨与前两回不同”(甲戌本脂批)。
2、从艺术结构来看,此回情节的设计同样体现了作者的匠心。如果说第二回“演说荣府”仅仅只是通过冷子兴的口头叙述,使读者对荣宁二府的主要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此回则是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使几个主要人物以各自不同的声音笑貌,栩栩如生地走到了读者的面前。这也就是上引脂批所云“画家三染法”中的第二次皱染,经过这次皱染,几个主要人物便耀然于读者心中眼中了。
3、在艺术描写上,此回情节也有着许多成功之笔。如写黛玉初见贾母一段:……“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她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这可谓是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也是所谓“颊上三毫”,传神得力之处。其他如写凤姐出场、宝玉出场,也都是向为人所称道的文字
〖作业练习〗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一、字词
1、选出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 )
a、阜盛(fǔ)敕造(chì) 规矩(ju)
b、两靥(yè)忖度(cǔn)钗钏(chāi chuàn)
c、怯弱(què) 纳罕(hǎn)盥沐(guàn)
d、憨顽(hān)嬷嬷(mā ma)惫懒(bèi)
2、选出加黑词解释全对的一组( )
a、阜盛(盛、多) 放诞(欺诈) 不经之谈(常理)
b、忖度(揣度、思量)恍若(忽然)宸翰(北极星,代指皇帝)
c、乖张(偏执、不驯顺)韶光(美)玷辱(白玉上的污点)
d、轩昂(高)敕造(帝王的命令) 东施效颦(皱眉头、代指黛玉)
3、找出错别字,并在括号里写出正字( )
粘惹( ) 撕混( ) 轩俊( ) 璀灿( ) 暮蔼( ) 牍职( ) 无与论比( ) 顶力相助( ) 功名利碌( ) 脍炙人口( )4、下列字①木、②沐、③本、④体,其构字特点依次是( )
a、会意字 象形字 指事字 形声字
b、象形字 形声字 指事字 会意字
c、指事字 会意字 象形字 形声字
d、象形字 指事字 形声字 会意字
二、语言运用
1、在括号处填入适当的标点( )
⑴ 王夫人道:“( )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 )混世魔王( ),今日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
⑵ 丫鬟走来笑说道:“太太说( )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
⑶ 他也不问王老师从哪儿来( )到哪儿去。
⑷ 只有一张票,是你去( )还是我去( )
2、根据人物性格特� ……”
b、“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c、“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和她的母亲──老祖宗的亲闺女一模一样,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
⑵ 黛玉一见(宝玉),便吃一大惊,( )
a、说道:“这人我好像见过,何等眼熟!”
b、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c、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待我过去问问他,便可知。”
3、下列句中;只有一句关联词语用得正确,这句是( )
a、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掌握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反而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他无论是写什么,总爱用大白话,即使说明比较高深的道理,他也很少用术语。
c、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 不但它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
d、这位老作家写的文章虽然内容很精彩,但是语言朴实无华,平易近人。
阅读思考
一、阅读下面文段,准确摘抄与脂砚斋每条批语相应的语句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脂砚斋批语四句:
1、写尽天下疼女儿的神态。
2、自然顺写一笔。
3、书中人目太繁,故注明一笔,使观者省眼。
4、傍见一笔,更妙。
与脂批1相应的语句是:。
与脂批2相应的语句是:。
与脂批3相应的语句是:。
与脂批4相应的语句是:。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①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③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1、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宝玉的。①是描写,用的是的手法;②是描写,用的是的笔调,突出宝玉的;③是模拟的口吻写的,突出宝玉的性格,这是宝玉的特点,用的是的手法。
2、“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是说:( )
a、穷困失意,懒惰愚笨。
b、愚笨顽皮,不通人情世故。
c、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
d、不学无术,不懂儒家经典。
3、“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他人诽谤”是说:( )
a、独立不羁,要求个性解放。
b、性格孤僻,不肯服从管教。
c、桀骜不驯,追求与众不同。
d、固执任性,我行我素。
4、对这三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三段都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b、②③两段都用了对偶修辞手法。
c、除对偶外,②段还用了排比、比喻。
d、③段作了反语。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一、字词
1、b(“阜”读fù,“怯”读qiè,“嬷嬷”读mō mo)
2、c(“诞”,狂妄;“恍”,仿佛;“颦”,皱眉头)
3、粘(沾);撕(厮);俊(峻);灿(璨);蔼(霭)牍(渎);论(伦);顶(鼎);碌(禄);灸(炙)
4、b
二、语言运用
1、⑴……‘ ’⑵,⑶,⑷,?
2、⑴b⑵b
3、b
阅读思考
一、阅读下面文段,准确摘抄与脂砚斋每条批语相应的语句
1、早被他外祖母搂入怀中,心肝肉叫着大哭起来
2、黛玉也哭个不住
3、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4、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1、①侧面;欲扬先抑 ②肖像;赞赏;美貌多情 ③封建卫道者;叛逆;本质;寓褒于贬(或似贬实褒)
2、c
3、a
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