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认识》教案(精选2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教材24页及练习一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产生数数的欲望,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全面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观察主题画,拼摆图案等创造美的氛围,通过积极的即时评价和活动,沟通师生情感,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课堂物化环境和人际环境。

3、引导学生在认识、感受10的过程中初步建立数感,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初步孕伏“10个一就是一个十”的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会独立认、写10,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孕伏“10个一就是一个十”的思想。

教学准备:主题挂图、计数器、学具盒、智慧星、录音带、0——9的头饰

设计思想: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怡人、精美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

课始我以新颖的故事创设情境,巧设疑问:10比9大吗?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然后让学生通过数、摆、拨、写、比等实际操作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汇报及评价比赛的方式来组织学生认识10,首先利用挂图让学生观察,又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让学生动口用10说一句话,最后抽象出10。这样通过初步感知——深刻感受——抽象内化三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后面的练习设计我力求做到有层次、有深度、有特色。通过“游戏+智力”的练习,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表演导入,诱导立美

师:瞧!0——9这几个数字娃娃来了。

(9个带着头饰的小朋友一起在欢快的音乐中跳圆圈舞,音乐停了开始表演)9最大,自从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学娃娃了,它神气地对0说:“你呀!没头没脸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很伤心,于是悄悄地走掉了,1 也随之走掉了。不一会儿,1牵着0又回来了,它对9说:“队长,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了!”9听了非常吃惊,这时,别的数字都齐声说:“团结就是力量大!”9羞愧地低不了头。

师:1说得话对吗?10是不是比9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出示课题)

二、建构认知,操作立美

1、看图数数

师出示挂图,学生利用原有的经验争先恐后地数出共有10个小朋友,教师让学生上台作现场数数演示,其它学生对此作评价,师鼓励不同的数数方法。

2、实物操作

师:请小朋友们从学具盒中拿出10朵小红花,在小组内一边数一边摆,摆成好看的图案。(巡视时发现不同图案,有选择地上黑板摆,然后小结,对摆得好的小朋友奖励“智慧星”)

3、拓展应用

师: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10,你能用10说一句话吗?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再汇报。对说得好的小朋友奖励“智慧星”。

4、教学数序和大小

(1)出示计数器。师先拨9个,再拨1个,问:“一共拨了几个珠子?10个珠子是怎么得来的?”

(2)要求小朋友们拿出直尺,试着把直尺上的数读给同桌听,然后说说有几种不同的读法。检查学生顺读、反读的情况。

(3)再看尺子,找到“0”和“10”,看“6”离谁更近些?它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你能把0到10 从小到大读一遍吗?从大到小呢?同桌互数,师巡视检查后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5、写10比赛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的小手一定很痒了,很想动手写写10 吧!先看清10,说说你会怎么记住它。

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再举行写10 比赛,并把好的贴在“展览地”里。

三、游戏巩固,合作立美

1、游戏:火车钻山洞

师:刚才小朋友们的表现可真不错,老师奖励你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

游戏方法:在小组中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当作山洞,其它小朋友做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0、1、2、3、4、5、6、7、8、9、10”或“10、9、8、7、6、5、4、3、2、1、0”。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等说对了再走。

2、操作:捆小棒

师:我们走过山洞就来到了小辣椒的家里,辣椒哥哥想让我们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请同桌两人合作完成。然后告诉学生我们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就是一个十,让小朋友举起“一捆”说:10个一就是一个十。

3、游戏:采果子

师:辣椒哥哥的屋后是一片果园,山楂和香蕉都成熟了,等着大家去采呢!请小朋友们先数数,再把数出的数写在田字格里。(强调书写格式)你是怎么数的?你为什么这样数?(2 个2个地数,5个5 个地数比较快)说对了,就摘了水果送给你的好朋友尝一尝吧!

四、课堂小结,整体立美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玩游戏,吃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师拿出一个写有0的纸片说:“我是0,谁是我的好朋友?”学生讨论回答:“我是10,我是你的也朋友。”师说:“对对对,老师就是小朋友的好朋友!”

方案评点:

本节课,教师力图通过愉快的情境启发学生初步认识10,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合作交流,并且善于在教材中挖掘美的因素,在教法上体现美的因素,充分展示美的风采,发挥美的效应,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学生在美的氛围中萌生兴趣

美外在形式的生动形象性正契合了儿童学习时的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因此,美的典型环境是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本课中,教师创设了如下情境:以56个民族大团结为主题的画面导入,通过数出少数民族的小朋友有9个,又跑来一个汉族的小朋友,自然引出新知,接着鼓励学生说说身边数量是10的事物(如我有10个手指,我家有10盆花等);在初步认识10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拼摆,用学具小红花摆出各种不同的图案。这些画面、图案和教师亲切生动的语言、优雅大方的仪表,和图文并茂的教例,构成一个动态组合,优化了课堂的物化环境。学生沐浴在美好的氛围中,必然会产生愉悦之感。这种情感体验对心灵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

二、注重操作——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学会学习

动作性的活动,对儿童学习中的理解,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变抽象为直观,为理解架桥铺路,更因为手口眼脑的协调动作,需要其全身心投入,极大地激活了思维,使学 本课中拼图案、捆小棒、比大小等系列活动,对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无疑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学生在活动中的受益也绝不仅仅是10的认识这点知识。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还有效地运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以游戏“找朋友”的全班大合作把全课活动推向高潮。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也是学生道德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积极评价——学生在美的心境中不断上进

教师的每一次动情的评价不仅是学生前进的动力,也是沟通师生情感,达到共鸣,进而营造舒心、宜人的课堂人际环境的重要手段。老师承续幼儿教育的评价方式,设计了智慧星等,对思考、操作、书写、纪律各方面进行即时评价,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喜悦,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和持久的学习兴趣。

美育是心灵的体操,美可以导真启智,引善育德。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要求教师,不要把科学讲成冷冰冰的真理,要把美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陶冶,获得愉快的审美体验。

《10的认识》教案 2

教学内容:

10的认识,6465页及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10认识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10的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掌握10的组成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器、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猜謎引出已认识的数09。

同学们,我们来猜猜谜语,好不好?

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

0和6之间有哪些我们认识的数?

(伸出5指)它添上2是谁?

7的相邻数是谁?

8再添上1是几?

2、9再添上1是几?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生活中和10有关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2)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

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谁有办法

学生回答:一个小朋友站进去就可以了。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3)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有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都大。

(4)刚才我们猜了谜底09的谜语,你能编谜底是10的谜语吗?先在4人小组里说一说,再选一个最好的给大家听。

2、比大小

(1)10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除了这种,还可以填什么?10○□

(2)9○□,谁来说说。

(3)完成书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

3、10的写法。

(1)10的写法和0-9这些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2)谁能说说10怎样写?(学生先尝试说说,教师再小结)

(3)在书本第65页的田字格里练习写10。

(4)写完了同桌互相欣赏一下。

4、10的。组成

有一天,小聪约小伙伴去踢球,顺便从家里带10瓶饮料去和小朋友一起喝,把饮料装到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聪可能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呢?

(1)请你拿出10根小棒代替10瓶饮料,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谁能想办法,分得又快又好。

(2)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3)请一个小组汇报你们组的方法(实物投影展示)

(4)汇报板书10的组成

(5)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引导同学回答,看一个记两个,看到10可以分成9和1,就想到1和9组成10。

记住前面五个,其余可以推想出来。

(6)独立完成第65页10的组成的填空

三、游戏(10的组成练习)

1、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2、生生互动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四、课堂作业

1、练习九第1题

一个学生上来演示,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

2、练习九第2题

(1)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布发射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情景。

3、独立完成第3题

五、课堂小结

1、学生结本课内容进行回忆、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

2、质疑:谁有什么不明白问题,可以提出来。

3、教师对全课进行小结

六、聪明题

给能组成10的相连方格涂上相同的颜色。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交流掌握每个月天数的记法。

2.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通过学习、交流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4.结合教学情境,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获得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在课堂上学生虽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但在生活实际中他们已有很多的经验,教学时不能把学生看作一张白纸,而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对于“年、月、日”都知道些什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陈述中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以便确定教学的起点。

年、月、日的知识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必要的材料,如一些不同年份的年历、各种有关的知识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已有的规律,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年、月、日的知识包含着许多规律,它虽是天文知识,但与数学密不可分,并且其中奥妙无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出许多规律。教学时,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第二十九小学位于乌鲁木齐市最繁华的大西门地段,学校的教学设备比较齐全,配有视频投影仪。每个班中都配有视频展示台。本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城市,这些孩子基本都上过幼儿园或学前班,受过一定的学前教育,家长也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学习的投入比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周围批发商场个体商贩(外地来疆人员)子女,这些孩子学习条件较差,父母文化素质较低,学前教育基本为零;由于本地特色,我校还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这些学生对于学习汉语有一定的困难。

〖课堂实录〗

(一)情境引入

1. 师:前些天,咱们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你知道是什么事吗?

生:“神舟5号”飞船升上太空。

师:那你知道这件事发生在哪一年几月几日?(学生说,教师板书:2003年10月15日)

师:对,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驾驶“神舟5号”飞船,开始了中国人征服太空的旅程,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指黑板上的日期)这里有三个时间单位,你能找出来吗?(学生说时,用红笔描出,并将2003,10,15擦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年、月、日的知识。

2.师: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知道些什么?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争相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知识。)

师:谁来说一说?

生1:我知道一年有365天。

生2:我还知道一年有12个月。

生3:有时一年是366天。

生4:有的月是31天,还有的月是30天。

(学生说时,教师板书相关内容。)

师:你们懂得可真多!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大月、小月。

(1)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年历卡,任选两个年份观察,把1~12月各月的天数填在表格中,看看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说一说。

月份123456789101112合计年 年

(学生观察年历卡,填写、计算、交流。)

师:通过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我填写的是2001年和2003年的,我发现这两年中1,3,5,7,8,10,12月的天数一样,都是31天。

生2:我还发现有30天的月份,有4,6,9,11月。

生3:我发现2月的天数和其他月份都不一样,只有28天。

生4:我填写的是2000年和2001年的,2000年的2月有29天,算出全年天数是366天,2001年2月有28天,全年天数是365天,其他月份都一样。

(板书相关数据。)

(2) 师:同学们的发现还真不少,31天的月份有1,3,5,7,8,10,12月,我们给有31天的月份起一个什么名字呢?

生: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月份叫做大月。

师:那么30天的月份呢?

生:可以叫小月。

(3)师:有什么办法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大家出出主意。

生:我会用拳头记。(举起拳头,数出1月大,2月特,3月大,4月小,5月大,6月小,7月大,8月大,9月小,10月大,11月小,12月大。)

师:她可真棒!你们会这种方法吗?我们一起试试吧。

(一起试着数一数。)

生:我是编口诀记的,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记住了大月,不看二月,其余的就是小月。

师:你说得很好,不过我有一个问题,“腊”是什么意思?

生:“腊”就是十二月的意思。

生:我记住四、六、九、十一月是小月,不看二月,其他的都是大月。

师:大家的知识真是丰富,知道这么多方法,真是太棒了!

(4)师:我现在来考考你们。下个月,我就要过生日了,你能告诉我,我生日的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

生:下个月是11月,应该是小月。

师:谢谢你们帮我解决了问题,你的生日是几月,是大月还是小月,请告诉你的同桌。

(同桌互相说)

生1:我的生日在5月是大月。

生2:我出生在9月,是小月,有30天。

生3:我的生日是特殊月――2月。

2.认识平年、闰年。

(1)师:我们通过观察,知道2月是个特殊月,有时有28天,有时有29天,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它。请查阅1997~2004年2月份的天数,在表格中填写出来。

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二月份天数

(订正时课件演示)

(2)师:与同伴说一说,从表中记录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讨论后交流)

生1:2月份有28天的年份多,有29天的年份少。

生2:我发现前三年二月是28天,第四年的二月就是29天。

生3:它是有规律的,三个28,一个29,三个28,一个29。

生4:我发现每四年里就有一年的二月是29天。

师:你们观察得都很仔细,是不是每四年里就有一年的二月是29天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课件演示:红框框出1997~2000四年,“2000”及“29”闪烁;框出1998~2001四年,“2000”及“29”闪烁。)

师:你还想验证哪四年?

(生说年份,师用课件演示验证。)

(3)师:为什么每四年里就有一年的二月是29天呢?看了这段解说你就明白了。

(课件演示“你知道吗”。)

师:从刚才的小知识里,你学到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有365天的年份叫平年,有366天的年份叫闰年。

生2:我知道了闰年是怎样来的。

生3:我还知道了地球绕太阳一周就是一年,有365日5时48分46秒。

(4)师:课下你收集了哪些有关的知识,给大家说说。

(学生踊跃发言,将课下收集的知识介绍给全班。其中包括“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公历年份是4的整数倍的就是闰年,否则是平年”等等。)

(5) 播放2001年7月13日申办奥运成功的片断。

师:2008年将在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这是全中国的骄傲。2008年是闰年吗?

生1:是闰年。因为2008是4的倍数。

生2:我也觉得是,我是推算的,因为2004年是闰年,再过4年就是2008年,所以2008年也是闰年。

师:给你一个年份,让你判断它是不是闰年,除了用公历年份除以4的办法,还可以用推算的办法。

3.理解运用。

(1)师:请大家判断1949年、1976年、1985年、1992年、2024年是不是闰年,计算时可以使用计算器。

(计算或推算后全班交流)

(2)师:今年是2003年,再过三年你们就六年级了,那么再过三年是哪一年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再过三年是2006年,我是用今年的年份2003加上3就是2006年。

师:真聪明,2006年是闰年吗?

生:2006年不是闰年。

师:你出生在哪一年,是闰年吗?

(互相说出生年份,并判断是不是闰年。)

师:你18岁时是哪一年,那年是闰年吗?

(同桌互相说。)

(3)师:一年有4个季度,每3个月是1个季度。那么1月、2月、3月就是第一季度,你能接着写出第二、三、四季度各是哪几个月吗?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

教学反思

“年、月、日”是小学三年级的内容,教学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发现并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在设计时,我注意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学习内容,安排教学环节,并用课程标准的基本观念指导整个学习过程。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用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引出年、月、日,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基础,让学生说一说关于“年、月、日”都知道些什么,从学生的陈述中了解他们的已有基础,来确定教学的起点。

2.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本课中,多次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探索材料(如对大月、小月的探索,对平年、闰年的探索等)。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整体的优势,在小组中,每人都有交流、表达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经历了完整的学习过程,获得了深刻的体验,使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练习的设计更突出人文化。在学习了“大月、小月”之后,让学生说说老师生日的月份和自己生日的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这样的练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喜欢做,还及时巩固了“大月、小月” 的知识。学了“平年、闰年”后,让学生看申奥成功的片断,引入判断2008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设计自然,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4.计算器的使用。因为学生未学过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为了判断方便,便在课堂中使用了计算器,突破了学生不会计算除法的难点。

5.课外知识的引入。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学生课下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了许多材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学生根据年历卡填写表格的环节上,教师引导、铺垫不到位,学生独立观察年历有困难,部分学生不知如何去做,影响了之后的观察、讨论、发现规律等环节的完成。课后,我反思自己的设计,觉得,如果能将第一个表格的设计稍加改变,让每位同学只填写一年各月天数的统计,再和小组的同学合作,将大家填写的合在一起看,不仅更容易操作,还能更好地促进合作意识的发展。

〖案例点评〗

本节课围绕新课程标准提倡的“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展开教学,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一些理念,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1. 引入自然,自主探究。

刚开课时,万老师用亲切自然的语言与谈话,引出年、月、日,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年、月、日的有关知识知道些什么,在之后的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先后两次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探索材料(对大月、小月的探索,对平年、闰年的探索),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与小伙伴进行交流。这样,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2.合作学习,生生互动。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一些学生不一定对学习材料看得很仔细,理解得很全面,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整体的优势。教师观察指导个别学生,做到学生自己能学的自己学,自己能做的自己做,较好把握了学生的认知活动的进程,培养了合作互动精神。如在探索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卡,让学生通过填写学习卡找规律,再在交流过程中完善。

3.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上课伊始,用中国近期发生的事情来与学生谈话,在引入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判断2008年是不是闰年时,先播放一段申奥片段,学生情绪跟随着录像的情节不断起伏,最后,随着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而欢呼起来,调动了学生的爱国情绪。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4-65页及练习九的第1-3题。此内容要掌握的知识是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

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被动汲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时间、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体现知识形成过程,体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感受10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全面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读数10;比较大小和组成以及10的写法。

2、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体验与同学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3、德育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会独立认、写10,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难点是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

四、教学设计思路: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怡人、精美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

课始我以新颖的故事创设情境,巧设疑问,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然后让学生通过数、摆、拨、写、比等实际操作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汇报及评价比赛的方式来组织学生认识10,首先利用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又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让学生动口用10说一句话,最后抽象出10。这样通过初步感知——深刻感受——抽象内化三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0—9的各种动物的头饰,小棒,图片,计数器等。

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被动汲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时间、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体现知识形成过程,体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新知

1、师:小朋友们,在我们认识的数中,哪个数最小,哪个数最大,你们能从小到大说一说吗?(学生边拍手边说0、1、2、3、4、5、6、7、8、9)再让生从大到小说一说。

2、今天,这10个数字都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呢!欢迎吗?

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故事引入:这些数字宝宝决定成立一个数字队。9最大,当上了队长。9当上队长后很得意,有一天,9对0说:“你呀,没头没脑地,表示一个也没有,和我比起来,你实在是太小了,真没用。”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悄悄说了几句话,0露出了笑脸。1对9说:“你别得意,我们有办法对付你!”

3、小朋友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生猜)

4、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这个数字宝宝。课题板书:《10的认识》。

设计意图:先复习9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再创设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情境,引起了新的教学思考,引出新课。这里可以使学生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

(二)自主探究,求异创新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课件出示主题图。师: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图,看这幅图上画了什么?让学生利用数数的经验来上台现场数数,其他同学评价。学生争先恐后。这时师适当点拔:“谁能有不同的数数方法?”请生数出图上的小朋友、老师、鸽子的个数。教师让学生上台作现场数数演示,其他学生对此作评价。教师鼓励不同的数数方法。并告诉学生10个人、10只鸽子都可以用数字10表示。

(2)在计算器上拨珠数数。师操作,先拨9颗珠子,让生观察,再添1颗,问一共有多少颗?通过拨珠子你们知道什么?(所以我们说10个1是十。)

(3)学生数小棒:按要求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互相检查后,教师讲述: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10个一就是1个十。再出示一捆铅笔,问有几枝,让学生当众数数。

(4)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站成一排(9人),问共有几个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生讨论)

(老师站进去)数一数现在又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有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5)联系生活,举与10有关的例子。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的生活中能找到很多与10有关的事物,都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你能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吗?

设计意图:先通过拨珠子,让学生感知数字,再给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充分的空间中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句子。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使学生经历了由实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这一层次,教师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师生和学生互动的活动构成的,充分地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师的组织、参与、合作,学习环境良好,学生是真正的主人。

2、教学数序

(1)“10”数字宝宝也想参加到数字队里去,它来到数字队看,0~9这几个数字宝宝已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队了,(出示尺子图)10来了,它应该排在哪儿呢?

(2)请计数器来帮忙。师先拔8颗,再添一颗是几颗?(使生能直观感觉到9比8多1)9颗再添上一颗是几颗?10颗再去掉一颗是几颗?(使生感觉到10比9多1)10应该排在哪儿?回到尺子图,让生猜猜9的后面是几?

《10的认识》数学教案 5

活动目标:

1、幼儿继续认识、熟悉、分辨数字1—10。

2、正确感知1至10之类数字的排序。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数字卡片1—10(打印)

2、四张实物卡(打印)

活动过程:

1、通过欣赏《数字歌》PPT课件,复习数字1至10。

1像铅笔细又长

2像小鸭水里游

3像耳朵听声音

4像小旗迎风飘

5像秤钩来称菜

6像哨子吹的响

7像拐杖咚咚咚

8像葫芦藤上挂

9像气球飞的高

10像铅笔加鸡蛋

2、复习数字1—10。

(1)教师出示数字卡,让幼儿认读。

教师:我们请来了几位数字朋友,看看都有谁?

(2)教师出示实物卡,请幼儿找出相应数量的数字卡并粘贴。

教师:有几个苹果?用数字几来表示?请你把它找出来。

3、活动结束。

的认识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10,知道10以内各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10的组成。

2、培养数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0的组成和写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地推导出“10”的组成。

【教学方法】

创设生活情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比较归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声效):我大、我大,我比你大,你比我小!

师:哎?这是怎么回事?

(课件)数学王国的画面。(制作“0”到“9”10个小数字跳跃、活动的场景)

引:呀,准是小数字们又淘气了,咱们一起去瞧瞧怎么样?

(课件):0~9互相争吵、比大小的场景。(把数字拟人化,“9”认为自己最大,而“0”最小;“1”却拉回“0”说:咱俩全起来比它大!)

师:你们同意吗?“1”和“0”合起来是谁?

对,今天我们就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

[评析:通过数字王国画面,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问题的欲望。]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质疑。

师;你想了解哪些关于“10”的知识?

学生各抒已见。

2、找“10”(出示主题画)。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和已有知识一同去广场走一走,数一数,你有发现吗?

学生活动。

师:图中的10个人、10只小白鸽都可以用数几表示?

3、动手摆“10”

师:现在就请你从学具盒里选出10件你最喜欢的小学具,可以边选边数,并把它放在文具盒下面。

学生活动。(摆学具、互数学具)

5、让“10”走进生活。

师:看来“10”真的离我们好近好近,比如说:……

(学生举例:10辆汽车、看电影时坐在第10排……)

小结: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你们平时要注意观察,让数字小伙伴都走进你们的生活。

6、“10”的由来(计数器)。

(课件:出示计数器,电脑演示拨珠过程)

师:这节课,老师还为同学们带来了老朋友,是谁呢?一起数数怎么样?原来是几个珠?又怎么了?合起来呢?

的认识教学设计 7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初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辨别物体在序列中位置。

2、学会用序数词“第几”较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位置。

3、在游戏中学习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从不同的方向准确辨别物体的排列位置。

难点:自己确定方向并能准确找出位置。

活动准备

贴绒教具:10个不同的小动物,有10层10个房间的楼房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开火车进教室。

咱们小朋友开着小火车来了,小动物幼儿园的小动物也来了,不信你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来了。

二、小动物们多神气,排着整齐的横队向我们走来。

请小朋友看一看从左向右排,每只小动物排第几?

请小朋友看一看从右向左排,每只小动物排第几?

教师提问:

a.从左向右排第4个小动物是谁?

b.从右向左排第7个小动物是谁?

2.看小动物们变成纵队向我们走来。

请小朋友说说从上向下排每个小动物排第几?

请小朋友说说从下向上排每个小动物排第几?

教师提问:

a.从上向下排小兔排第几?

b.从下向上排第6的小动物是谁?

三、小动物们都累了,我们一起把它们送回家吧!(教师出示楼房图片)

(1)我们先数数这栋楼房共有几层?再数数每层有几个房间?

(2)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将小动物送回家。

a.小狗住在第3层,从左边数第6间房子;

b.小猪住在第5层,从右边数第8间房子;

c.小猴住在第7层,从左边数第4间房子;

四、游戏—乘火车

小朋友们学习了10以内的序数,能从不同的方向辨别10以内的序数。现在我们一起个游戏乘火车。游戏方法: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上1、2、3。幼儿每人一张编号的车票,如第2列火车第5节车厢就写2-5,幼儿在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音乐一停,幼儿依照车票编号快速找到号码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查票,看看谁找得又对又快。音乐再响,幼儿随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认识1-10 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和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考虑到序列是多样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教学中,我进行一些序数变化方式,如:

1.辨认排列形式不同的“序列”如:横直排的,纵向排的,

2.从不同的方向确认序数,如:从左到右是第几?从右到左是第几?从上到下上第几?从下到上是第几?

3.确认同种类物体的序列,哪个物体排第几?

4.在变化的情景中确认序数,如确定了序列中物体的序数后,变换序列中的物体,再认一认变换后的物体排第几?这样做既有利于形成序数的概念,也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的认识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阶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l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10及其书写,1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10的基数和序数意义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铺垫孕伏

(1)引出学过的几个数(0~9)。

(2)猜一猜。

①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

②能与O做邻居的又是谁?

③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谁最小?

数字故事

师:有一天,0—9这些数字娃娃去郊游,“9”最大当了队长,于是它就骄傲起来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1”听了以后打抱不平,它走到“9”的身边,很有礼貌地对“9”说:“不对,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大呢!”“9”听了非常惊讶。

提问:小朋友们,数字娃娃“1和0”站在一起是几呢?“1”说他和“0”组合起来比9还大了,是不是这样的呢?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探究学习

1.学习数数和认数。

(1)出示课件:广场主题图。

仔细观察,广场上都有些什么?请同学们数一数。

(2)学生分组交流,汇报数的结果。

(3)学生交流怎样数的方法。

(4)课件显示学生说的结果:10个人,10只白鸽。

(5)动手摆:请小朋友拿10根小棒摆一摆,看谁摆的图案最好看。

(6)找一找身边的10,并用一句话来说。

2.学习10以内的数字和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1)课件出示计数器。

播放课件:先在计数器上拨9颗珠子,再添上1颗珠子。

师:一共有几颗珠子?这10颗珠子是怎么得来的?

让学生明白:9添上1是10。

(2)课件出示尺子图,演示从0到10逐渐出现的过程。

学生观察。让学生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3)出示教材59页点子图。

学生数数蓝色点子的个数,并完成比大小的填空。

3.理解基数和序数意义

玩玩“排队”的游戏。

老师这里有9张数字卡片,请拿到数字卡片的同学到前面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队。

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l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

听老师的口令,第一第一请挥挥手,第八第八摇摇头、第三第三学羊叫、第七第七跳一跳、10个同学全蹲下,第9第9站起来,第10第10站起来。

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4.教学10的书写。

老师强调:写10要占两个“日”格,左边写1,右边写0。

在第60页的田字格练习写10。

三、巩固练习

教材62页练习十三的第1、2题。

5、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10的认识》教案 9

教学内容

"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包含第29─ 31页的内容。

教学背景分析

数0的含义比较宽,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不同的应用就体现出0的不同含义,所以教材采取了认数、写数相结合的编排方式把数0的教学单独安排成这一段。并注重通过多种素材,创设为学生所熟悉、感兴趣的数学题材,经历从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在教学0的加法时,我创造的使用教材,将课间休息的小游戏成为贯穿加法教学中的阶梯。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在探索研究活动中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0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会有关0的计算方法。

课程资源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首要的是课程资源的挖掘和运用。《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活用教材,努力结合学生特点充分开发课程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艺术资源等,通过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分析、观察、体验、收集、处理各种信息,用灵活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体验数学过程,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探索数学规律,努力实现过程性教学目标 ,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所以,根据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占优势阶段的特� 更会加强获得新知的密度和效度。

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1、动起手来乐趣多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2、在矛盾中"我"要探索

本课注重揭示和呈现矛盾,巧设悬念,以激趣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矛盾,把知识和能力溶为一体,激发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

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在故事中体验0

1.向小伙伴们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结合学生回答板画小猴子)

2.教师讲一个关于小猴子的故事:小猴的妈妈留下一个盘子,里面装着他最喜欢吃的水果做午餐。估计妈妈可能给它留下几个桃子?

3.估计一下盘子子最后能剩下几个桃子?(1、2、0贴图片)

4.哪个数字没学过?0它代表什么?

板书课题:0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在生活中寻找0

1.0像什么?教师范写,一起书空,然后描红,再独立写。

2.生活中哪儿见过0?

三、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

1.课间休息,游戏猜小棒

2.在游戏中,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观察教师双手拿的小棒描绘一下,再列式。

3.出示小鸟图,

⑴提出数学问题。

⑵怎样列算式?

⑶再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4.帮老师解决难题,5-0怎么算?

四、在活动中练习与应用

1.游戏:排数序

2.讲述2004年奥运会中国骄人战绩,从中找出有关数字0的生活常识:

⑴110米栏世界冠军刘翔站在跑道的哪个位置可以用0来表示?

⑵我国台湾省金牌总数0的突破,总获2枚,了解生活中0的突破的实际意义。

3.课后延伸

吃饭分碗筷,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10

青岛版教材培训

《立体图性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察,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    搭一搭

1、师: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神秘的袋子,里面有什么呢?想知道吗?快打开看看吧。这些物体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怎么玩呢?听清要求:小组合作,动动你的小巧手。用这些物体拼一拼,搭一搭,看看你们能拼搭出什么作品?

2、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说?(有拼出汽车、有拼出高楼、有的拼出高楼)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

师:同学们,在刚才拼一拼的过程中,你们发现有形状相同的物体吗?

二、    分一分

1、         小组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分成两类。

2、         小组汇报:为什么这样分?(1、有角的和有角的放在一起,没角的和没角的放在一起;2、能滚动的和能滚动的放在一起,不能滚动的和不能滚动的放在一起)

3、         同学们表现的真棒!现在小组合作,把每一类再分成两类

4、         小组合作,动手分

三、     认识名称

1、每一类都有个共同的名字(教师出示物体),你知道吗?

2、教师板书每类物体的名字

四、观察物体的特点

1、小组里拿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观察他们有什么不同?

汇报交流(正方体所有的面都一样大,长方体不是所有的面都一样大)

2、拿出一个球和圆柱,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同?

汇报交流:(1、球向各个方向都能滚动;圆柱只能前后滚动;2、球摸起来是圆圆的,圆柱上下的面是平平的)

3、教师出示物体,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名字

五、抽象出物体图形

同学们。这些物体,如果去掉他们漂亮的花外衣,在数学上画出来什么样子呢?

(课件出示)

让学生看一看,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

六、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一题:同学们,你能把我们认识的物体和他们对应的图连一连吗?

做课后第一题(注意茶壶)

集体订正

2、摸物体的游戏

教师示范,学生游戏

七、全课小结

回想今天的课堂我们认识了那些形状的物体?这些都是立体图形。回到家找一找,你一定能发现它们的影子。

一年级数学《10的认识》教学设计 11

一,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10的认识与8,9的认识基本相同,仍然引导学生按照数数,认识数10,数的顺序,比相邻的两个数的大小,10的组成和写数字的顺序进行认识。10的组成是重点,它是1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数,摆,写,比,分等实际操作认识10,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和逆向思维。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0的分与合。

2,情感目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3,技能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发展学生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和数学思想。

三,教学重点:10的认识

四,教学难点:10的组成

五,教学具准备:电脑课件,学具盒,数字卡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谁告诉大家我们已学过哪些数 说得真好,谁愿意再说说。

师: 有一天,0-9这些数数字娃出去效游,"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它看到"0"最小,站在队伍前面,于是它走过去,神气地对"0"说,你呀,没头没脑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啦。"0"听了非常难过,这时数字娃娃"1"站起来,很有礼貌地对"9"说:"不对,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大呢!"

师:数字娃娃"1"说得对不对呢 我们来看看(出示1和0站在一起)这个数怎么读呢

师:小朋友真棒,生活中你在哪儿还见过10呢

师:看样子10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见到呢!"10"很想和小朋友交个朋友,小朋友愿意与"10"交个朋友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板书课题)

(二) 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学习1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

师:我们已学会数0-9的数,到10大家会不会数呢 那咱们来试一试,数一下有几个小朋友 有几个汽球

师:你能在桌上摆出数量是10的任意一种学具吗 谁来汇报一下。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一个计数器,一起来数一下上面有几颗珠子,又添上1颗,现在几颗 9添上几是10

(故事串联)

师: 数字娃娃打那以后,再也没吵架,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你看,今天,他们又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我们走来(课件),小朋友,你知道他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吗 大声读出来。 3前面是几 5后面是几 9后面是几呢 9前面是几呢 9和10的顺序是怎样的

师:数的顺序,不仅可以在尺上表示,还可以在直线上表示(课件),请同学们看一下,能把空格中的数补上吗

师:老师还带来一些苹果,一起来看一下,左边几个,右边几个,谁多 如果这样,谁多呢

师:刚才数字娃娃1说的话对吗

2,学习10的分与合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大家学得很认真,现在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瞧,这里有一些漂亮的小球,请一位小朋友随便抓一把,老师能猜出他抓了几个,谁愿意来试试

师:大家一定想知道老师怎么会知道 其实,盒子里一共有10个球,老师是根据10的分与合想出来的,如果你们学习了10的分与合,一定比老师还要棒。我们一起来学习10的分与合吧!

师:请小朋友拿出你喜欢的10个学具,两个人一组,摆一摆,分一分,想一想10可以分成几和几。

师:哪一组汇报一下 (几组都汇报)

师:能有次序的说一下吗 我们一起来看。(教师板书10可以分成9和1)及几和几可以合成10 看到这个式子,你还能想到什么 (依次类推,将其余式子写完)

师:我们一起读一遍吧!现在能记住它们呢 有信心接受老师的考验吗 (完成课件上的题目)

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们真棒,自己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很快就学会了10的分与合,下面我们玩个对口令的游戏吧!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请一位学生当小老师。

3,课间休息:学儿歌

4,写10比赛

师:今天小朋友表现真棒,不过想和10交朋友,只会读会认是不够的,认识了10,你们想不想动手写呢 别急,先仔细看写10时要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要占几个日字格 课件演示一遍,学生回答。

教师强调: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一遍,下面请大家把10写在作业纸上,比比看谁写得好,学生评价。

5,游戏巩固

(1)今天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下面老师就带大家去游乐园看看,好吗 请小朋友带上头饰,记住自己是几了吗 请数字宝宝5,6,7,8,9的小朋友上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一起看一下对吗 如果老师是10应该站在哪儿呢

(2)我们玩个找朋友的游戏吧,谁是自己的朋友呢 能和自己组成10的就是自己的好朋友。开始吧!

(3)看游乐园图片

接下来是自由活动时间,老师给你们每人10元钱,同学们可以去选自己喜欢的两个游戏项目。你选什么呢

6,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得开心吗 我们学到了什么

七,板书设计: 10的组成:

八, 教学评价:在教学10的组成这部分内容中,教师注意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在10的分与合活动中,学生可以用分一分的方法,也可以用1~9排列组合的办法,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不摆,直接用类推的办法都可以。允许学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

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教学设计 12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

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3>2 3<4

3等于3 3大于2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10的认识》数学教案 13

目标

使幼儿认识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学习辨别10以内的序数。

准备

1. 5盘贴绒苹果图片,每盘有1~5个苹果,每个盘子涂上不同的颜色;10个贴绒动物,10级贴绒台阶(侧面逐级变高的形状,以便于贴小动物),贴绒板。

2. 幼儿每两人5张数量为1~5的香蕉或其他水果的果盘图片。1~10的数字卡片每组一套。

过程

1. 认识10以内序数

(1)教师出示贴绒台阶和小动物的图片,请幼儿数一数有几级台阶,几个小动物。接着把小动物逐个放上不同的台阶,请几名幼儿从下面开始数,说说10只小动物分别在第几级台阶。

(2)教师取下小动物,请10名幼儿上来每人拿一个放在不同的台阶上,分别说一说自己摆放的是什么动物,从下面开始数,摆在第几台阶,其他幼儿评判说得对不对。

2. 区分基数和序数

(1)教师出示贴绒果盘图片(不按盘内苹果的数量多少的顺序,可以5以内任何一个数做开头),请几名幼儿数一数有几个盘子,再说一说从左到右(或说从红盘子开始数)每个盘子的顺序。幼儿数对以后,教师再请几名幼儿数一数,每盘有几个,引导幼儿发现盘子里有几个水果和盘子在第几个是不一样的。教师提问,有几个和第几个一样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小结:有几个和第几个不一样,一个是说有几件东西,一个是说排在第几。

(2)教师请幼儿两人一组,轮流用手里的图片任意排队,互相说各个果盘的次序,并数一数各个盘中水果的有几个,进一步明确有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3. 做练习

教师指导幼儿做练习。

4. 翻数字、跳格子

教师把幼儿分成10人一组,玩跳格子的游戏。教师先在地上画几组10个连续的大格子,从1到10标上数字。各组幼儿按顺序在数字卡片中抽一张数字卡片,说出自己抽到的'是什么数,然后按卡片上的数,一次一格,单脚或双脚跳到相应的格子里,直到组里所有的幼儿都跳进格子里。 《认识10以内的序数》

《10的认识》教案 14

1教学目标

学会认读写10,并会用10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同时注意书写的工整。

会比较10与1——9的大小,熟练掌握10的组成。

2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学过了1~9的数的认识和数的组成,而10的认识对于学生学习数的组成和进位加法中的“凑十”特别重要。

3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10的'组成,熟练“凑十”

难点:

学会认读写10,并会用10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同时注意书写的工整。

会比较10与1——9的大小,熟练掌握10的组成。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0的认识

从1数到9.

出示课件,上面一共有几个数从左数第4个数是几,从右数它排第几其中最小的数是几,最大的数是几

活动2【讲授】学一学

(一)认识10.

1、看一看。观察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图上有几个学生用数字几表示加上1个老师用几表示图上数量是10的事物还有什么

3、摆一摆用小棒表示10。出示小棒图,9根小棒添上1是几

4、认一认和同桌一起认一认直尺上的数字顺序,看着尺子你都知道些什么

5、比一比你会比较9和10的大小吗9○□10○□

(二)学习10的组成

1、分一分拿出10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2、说一说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的分法是怎样的

3、填一填把自己的分法写在60页。

4、想一想看到自己写的组成,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学习10的写法看看10是由哪两个数字组成的先看老师范写10,再自己写一写。

活动3【练习】练一练

教材60页“做一做”

活动4【测试】查一查

1、完成课件上连一连和填一填;

2、完成62页练习十三1—3题。

活动5【活动】总结收获

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你会用几和几凑成十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10的组成。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器,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猜谜引出已认识的数0~9.

同学们,我们来猜猜谜语,好不好

(1)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

(2)0和6之间有哪些我们认识的数

(3)(伸出5指)它添上2是谁

(4)7的相邻数是谁

(5)8再添上1是几

2. 9再添上1是几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lo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生活中和10有关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学生分别说出:星期天我在民族广场看见 10只气球;我在南湖桥看见10只风筝;我家阳台种有10盆花;我爸爸钓了10条鱼。

(2)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 (8人)

(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 (9人)

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谁有办法

学生回答:一个小朋友站进去就可以了。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 谁是第10个人 你是从哪边数的 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 怎样数

(3)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9再添上1就是10,10在 9的后面,10比0~9都大。

(4)刚才我们猜了谜底0~9的谜语,你能编谜底是lo的谜语吗 先在4人小组里说说,再选一个最好的说给大家听。

2.比大小。

(1)10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除了这种还可填什么 10○口

(2)9○口 谁来说说。

(3)完成书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

3.10的写法。

(1)10的写法和0~9这些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2)谁能说说10怎样写 (学生先尝试说说,教师再小结)

(3)在书本第65页的田字格里练习写10.

(4)写完了同桌互相欣赏一下。

4.10的组成。

情境引入(课件演示):

有一天,小聪约小伙伴去踢球,顺便从家里带10瓶饮料去和小朋友一起喝,把饮料装到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聪可能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呢

(1)请你拿出10根小棒代替10瓶饮料,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 谁能想办法,分得又快又好。

(2)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3)请一个小组汇报你们组的方法(实物投影展示).

(4)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0 10 10 10

/ / / / / / / /

9 l 8 2 7 3 6 4

10 10 10 10

/ / / / / / / /

5 5 4 6 3 7 2 8

10

/ /

l 9

(5)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引导学生回答,看一个记两个,看到

10 ,想到 10 ,以此类推。

/ / / /

9 1 l 9

记住这前面五个,其余可以推想出来。

(6)独立完成第65页10的组成的填空。

三,游戏:10的组成练习

1.师生互动。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2.生生互动。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四,课堂作业

1.练习九第1题。

一个学生上来演示,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

2.练习九第2题。

(1)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射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情景。

3.独立完成第3题。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回忆,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能说说吗

2.质疑:谁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3.教师对全课进行小结。

六,聪明题

给能组成10的相连方框涂上相同的颜色。

《10的认识》教案 16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内容: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难点: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3、关键: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讲清数位的意义,使学生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读法和写法。了解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数位的名称、数位的顺序、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4、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

教学准备: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投影片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潢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再数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教师:谁知道八十九数完数是多少?九十九数完数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数,再指名个别数。

(3)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3、教学例3。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3页例3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首尾呼应)再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数、写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重点:读数与写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准备: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1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个十和2个一组成(  )

(4)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教学例4。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

叫十位,并在计数器分别贴上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启发学生说出2捆铅笔表示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子,4枝铅笔表示4个一,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数。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2、教学例5。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3、教学例6。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1”,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4、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游戏:接通电话(投影出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及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10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8放大图两幅、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列各数。

35、76、89、90、96、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九十三、八十、三十、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

(2)一个数,百位上是1,十位、个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

二、新授。

1、教学例7。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已有的数字用彩色笔写)指定学生填写。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7提出的两个问题。

a、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b、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第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2、教学例8。

(1)出示鸡蛋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个鸡蛋?右边有多少个鸡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    26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鸡蛋,哪边的多?(左边多)28和26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28和26相比较,28大,26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在28和26的中间板书“>”学生读式子两遍)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39○45,又问:“39和4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做课本第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    60    71    90    19    100

教师说明:要把几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先要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把最小的数排在最左边,最大的数排在最右边,再把其他各数按顺序排。反过来,如果要把这几个数从大到小排,就先找出最大的排在最左边,最小的排在最右边,再把其他各数按顺序排。

教师先指定一个学生按从小到大排,排完后,齐读各数。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一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或填适当的数。

47○37   88○90   (  )<95   (  )>66

35○36   61○59    (  )<75    (  )>(  )

3、游戏题:找朋友(投影片出示)。

小兔的朋友有:28、34、49

小狗的朋友有:97、85、72

游戏题中,有多余信息,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多些,少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教学难点:相对性的理解并能进行正确地表述

教学准备:例9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1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数。

18               26

69 70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9。

教师:先估计一下:红金鱼、花金鱼、黑金鱼大约有多少条?然后再数一数。

红金鱼有几条?(48条)花金鱼有几条?(15条)黑金鱼有几条?(10条)

大家一起从15数到4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4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4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金鱼比花金鱼多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1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黑金鱼比花金鱼少一些。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得多等等只要结论合理,均视为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

(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画√)                   (画○)

38张 45张 90张

32张 15张 56张

2、第40页“做一做”。

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学会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例10的课件、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

3、65里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二、新授。

1、教学例10。

(1)课件演示,妈妈买了3排的乐百氏饮料,每排10瓶,小明买了2瓶乐百氏饮料,他们一共买了几瓶乐百氏饮料?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0+2=32

追问:30+2表示几个十与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

(2)从32瓶中拿走2瓶(课件演示)。

提问:还剩多少瓶?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2=30

(3)2个一加3个十一共是多少?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30=32

(4)练习:第41页“做一做”。

第1题第1小题

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算式。

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计算,并集体订正。

第1题第2小题

让学生摆给同桌的同学看,然后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个别学生如果有困难,给予适当的指导,最后集体订正。

第2题

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50+6       30+7        60+9      20+8

6+50       7+30        9+60      8+20

(2)90+8      20+3        50+9      70+6

98—8     23—3       59—9     76—6

说明:卡片正面写50+6,背面写6+50,口算时先让一名学生看正面的题目并口算得数,再让另一名学生说出背面的题目并口算,如果学生有困难,再翻到背面让学生看一看口算。

2、做练习八的第5题。

教师把题目抄在卡片上,指名口算得数,再全班学生一齐看卡片口算得数,然后让学生把得数填在教科书上。

做游戏:谁最先回家。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摆一摆进一步理解数位、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教学准备: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个位)第二位叫什么?(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新课。

1、出示两上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十位  个位

○ ○  ○

○ 表示的数是:2

表示的数是:11

十位 个位

○  ○

表示的数是:20

2、为什么两上圆片放入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上小圆片表示2个一,十位上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十位  个位

○○

○○○ ○○○

○○

○ 表示的数是:3

表示的数是:12

表示的数是:21

表示的数是:30

4、若4个小圆片呢?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十位  个位

○○

○○○

○○○○ ○○○○

○○○

○○

○ 表示的数是:4

表示的数是:13

表示的数是:22

表示的数是:31

表示的数是:40

5、小结:

教师提问:

(1)    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    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    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4)    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1=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如果用9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1=10)

这个规律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通过表格找出。(投影片)

圆片数 表示几个数

2 3

3 4

4 5

5 6

6 7

…… ……

三、巩固练习。

教师:每个同学拿出6个小圆片,自己单独摆一摆,可摆出多少个不同的数?

《10的认识》教案 17

第10课时

教学内容:24页例1--例3,课堂活动1,练习三

教学目的:1、对6--10没的感性认识

2、培养良好习惯

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1、8的书写

2、抽象出数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有谁知道现在是什馍季节?

下面来看图,你说是什麽季节?请你用有数字的。话说你看到了什麽?

老师板书:6、7、8、9、10

2、教学例2

(1)学生对立用小棒摆6--10

(2)学生上台摆

3、教学例3

(1)问:你会用手指表示6--10吗?

(2)涂方格表示6--10

观察方格,你知道了什麽?让学生感悟依次多1

(3)读数,并用手指表示

(4)书写

老师示范

学生书空

在书上写

二、课堂活动

1、引导学生读题

理解题意思后在完成

2、根据方格图写10的组成和分解

三、课堂练习

32页2、4

课后记:

第11课时

教学内容:25--26页例4,例5,课堂活动2、3、4、5、练习三1、3

教学目的:1、初步感受几个和第几个。

3、能正确在直尺上,数轴上按顺序填数

4、能实际应用

教学重难点:确定物体位置是第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春天到了,森林的小动物门在开运动会,下面就请小朋友看看他们都是谁?他们在比赛什麽?谁跑在最前面?出示图

2、学生看图说,并且把结果填在书上

3、全班依次说第一是、、、、、、、、、

4、教学例5

(1)0在直尺上表示什麽?

(2)请你把直尺上的数填完

(3)顺数0--10

倒数10--0

(4)引导学生观察,从左往右你发现了什麽?

(5)老师指任意一个数,学生说他的位置

二、课堂活动

1、26页2

依次连线,完成后,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2、27页4

学生独立完成

3、27页5

观察:这幅图说了什麽?有谁知道发射火箭是怎样数数?

为什麽倒数?

三、课堂活动

32页1、2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18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重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数位顺序。

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什么,第二位是什么?第三位?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呢?

2、用计数器拨数。

师拨数学生读数说一说这两个数位上的`2分别表示什么?

同桌你说数我来拨

二、合作求知

1、你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学生摆一摆,摆好的说一说你把圆片放在哪个数位上,这个数是多少?

3、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学生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出一 个数?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3 , 12 , 21, 30

4、从刚才摆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5、用4个5个圆片摆数。

小组合作,共同探索。每个小组发一个汇总表,分工合作,3个同学在数位表上摆圆片,小组长在汇总表上做好纪录。表的左边是圆片,右边是摆出来的数。

6、学生汇报

7、探索规律

试一试直接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

四、寻找规律,归纳整理

从我们摆出来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五、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什么?

《10的认识》教案 19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0,准确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理解其表示的实际意义。

2、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判断图形的数量。

活动准备:

教具:图卡,三角形标记、数字10,背景图。

学具:幼儿用书画面23、看数字印点字、印比10少的点子纸卡。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目测图形的数量。

出示图一,“图上有什么,是用什么图形拼出来的”出示三角形标记,仔细看看松树是用几个三角形拼成的。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树顶上的一个大三角形是有4个小三角形拼出来的,大家一起数数树上一共有几个三角形,教师与幼儿一起点数。

(2)、认识数字10,理解所表示的饿实际意义

“10个三角形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数字10),教师在三角形的左边贴上数字10,10是由哪两个数字合起来的,谁在前,谁在后,

(3)、10可以表示10个三角形,还可以表示哪些东西?

(4)、小结:10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10的东西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看图计数

“小朋友在数图形时一定要仔细看,不能漏掉一个”

第三、第四组:看数印小动物

第五、第六、第七组:印比10少的点子

3、活动评价:向幼儿展示个别幼儿的`作业,以表扬鼓励幼儿的进步为主

活动反思:

本次教具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有重叠图形),因此,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正确判断数量,在幼儿能正确判断数量的基础上认识数字10,感知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由于活动前做了较好准备,因此,活动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数字10的实际意义有了正确的理解,活动效果很好。

《10的认识》教案 20

开发区小学 五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公顷的认识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2课时,本课第 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重点难点: 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课前准备: 教学情境挂图。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学生回忆说一说。 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出示例1图片 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片,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二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1、  认识公顷的含义 谈话:100米有多长?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指出: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2、  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 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 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实际感受一下。 (来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要求估计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来到篮球场)让学生观察并推算大约多少个篮球场的面积是1公顷。 4、单位换算 出示试一试,提问:你能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请同学们自己用计算器算一算,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5、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1公顷。 (2)完成第2题 先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统一数据后再用计算器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三 解决问题 1、练习十三第1、2题 (1)第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醒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2)第2题,学生完成后交流。 小结: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清楚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如果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 2、练习十三第3、4题 (1)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结果和过程。 (2)第4题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已知道的面积1公顷和底80米写在相应的字母下面,高用“□” 表示,引导学生理解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底,求出高。提醒先要把1公顷换算成10000平方米。 板书设计: 认识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练习设计: 一、单位换算 4公顷=(      )平方米        0.18公顷=(     )平方米 600000平方米=(     )公顷    350平方米=(    )公顷 65000平方米=(     )公顷   0.06公顷=(    )平方米 二、一个梯形果园,上底是500米,下底是800米,高是400米。这个果园占地多少公顷? 三、黄海盐场每块盐田长100米,宽80米。60块这样的盐田占地多少公顷? 四、一个占地1.5公顷的平行四边形苗圃,底是400米,高是多少米?(用计算器计算)。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五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认识平方千米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培养主动探索的习惯。重点难点: 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谈话: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公顷有了哪些认识? (让学生简单说一说) 2、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习另外一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投影出示例2图片) 3、学生看图,并读一读其中的数据和文字。 同学们,图中计量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面积用的是什么土地面积单位啊?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方千米。 二 认识平方千米 1、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 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占地面积都非常大(可稍微介绍一下) 我们在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时,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板书:平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2”表示。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领土面积有多大吗? 介绍: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2、那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呢? 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那请大家猜想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揭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1000有多长?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1平方千米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家想像一下,是不是非常大啊。 3、那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 你能自己推算一下吗?(学生计算) 4、交流反馈。 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推算的。 1平方千米就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所以1平方千米=1000×1000=1000000平方米。而10000平方米=1公顷,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 5、试一试 学生理解题意。这个梯形松林的上底、下地和高分别是多少? 单位是什么?那求出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指出:和千米相对应的面积单位就是平方千米。 学生完成解答并交流结果。 三 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计算,并交流如何把平方米化换算成平方千米。 2、练一练第2题 学生读一读,并填一填,交流如何把公顷换算成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如何换算成公顷。3、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4、练习十三第5题 学生理解题意,根据江苏省的估计其他四个省的面积。 学生讨论并交流。 5、练习十三第6题 学生讨论,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 6、练习十三第7题 想象物体的实际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 读一读你知道吗? 四、全课总结。板书设计: 认识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练习设计: 一、单位换算 3平方千米=(   )公顷     78000公顷=(    )平方千米 36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6050000000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0.35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18000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17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 0.015平方千米=(       )平方米 二、沪宁高速公路路基全长约320千米,宽约50米。这条高速公路占地多少公顷?合多少平方千米? 三、填空。 1、南京玄武湖占地47XX0平方米,合(      )公顷,合(      )平方千米;其中水面3680000平方米,合(      )平方千米,陆地1040000平方米,合(      )平方千米。 2、扬州瘦西湖总面积1.037平方千米,合(      )公顷,(      )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0.499平方千米,合(      )平方米,陆地面积0.538平方千米,合(      )公顷。 四、解决问题。 1、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200米,洒水的宽度是8米。洒水车行驶6分钟,能给多大的地面洒上水? 2、一块梯形果园地,上底400米,下底500米,高60米,这块果园地有多少公顷? 3、一个占地1公顷的平行四边形麦地,底边长125米,高是多少米? 4、一架直升机在一片梯形松树林上空喷洒药水。上底5千米,下底3千米,高是4千米。这片松树林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合多少公顷?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2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完整、准确地掌握圆锥的基本特征及各部份的名称,认识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圆锥的认识》这部份内容有:圆锥的特征、圆锥的底面、圆锥的高、圆锥的侧面及它的展开图。

圆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圆锥在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有很多,课的开始,就让学生用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圆锥入手,概括中圆锥的几何图形。然后通过观察、比较的认知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2.教材重点圆锥的特征及各部份名称。

3.教材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对象分析

圆锥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一部份内容。前边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头脑中几何表象较丰富。在教学中,突出“观察、对比、操作、分析讨论,大胆探索,总结规律”的学法指导。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教学策略及教学法设计

本节课主要通过网络和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主动的教学情境中,集体讨论归纳出圆锥的特征。另外,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注重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加深对圆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师:首先和同学们玩个游戏:奇思妙想,想象一下把我们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高速旋转能得到什么立体图形?

出示:圆形、长方形、梯形、直角三角形

学生大胆猜测后,教师用准备好的教具演示。

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的立体图形——圆锥。(板书课题)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22

大班数学活动:

《认识圆柱体》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观察、比较、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并乐意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装有乒乓球、小皮球、海洋球等各种球体物品的红色篮子,装有易拉罐、积木、擀面杖、塑料瓶等圆柱体的绿色篮子。

2、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认识圆柱体》。

活动过程:

一、以“怎样让圆柱体的物品滚动”导入,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幼儿自己选择圆柱体的物品玩一玩、滚一滚,探索发现圆柱体物品滚动的特征。

2、引导幼儿交流分享格子的探索发现:你刚才玩的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易拉罐、积木、擀面杖、塑料瓶这些物品躺下来才会滚。

二、幼儿初步感知、了解圆柱体的特征。

1、给幼儿每人一块圆柱体的积木,引导幼儿看一看、滚一滚,探索圆柱体的特征。

2、小结: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躺下来才会滚,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圆柱体”。

三、幼儿比较区分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特征。

1、引导幼儿从红色篮子里拿一件球体的物品,从绿色篮子里拿一件圆柱体的物品,玩一玩、滚一滚、比一比,探索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2、引导幼儿分享交流各自的发现:球体和圆柱体都是会滚动的物体,它们

滚起来一样吗?

3、小结: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而圆柱体却不能向每个方向滚动,只有躺下来才能滚动。

四、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的`物品。

五、教师指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认识圆柱体》。

反思: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幼儿对圆柱体的认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平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在认识圆柱体的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是让孩子把这些不同形体的物体立起来,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探索,来理解圆形是平面的,平躺着的,而球体、圆柱体等是可以立起来,是立体的,让孩子初步感知“平面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孩子们在这一环节的表现让我惊喜,也给了我很多的感悟。我们有时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不敢给予孩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与任务。其实孩子们是乐于参加有一难度的活动的,这让他们能找到自我的价值,体验到更多的成功感,这样孩子也会得到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在以后的一些探索活动中,

我们要改变自己的一些观念与思维定势,多给孩子提供和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得到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给孩子们的思维插上翅膀,在知识空间里自由翱翔!

一年级数学《10的认识》教学设计 2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4~65页。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概念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3.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电脑演示)数字娃娃0—9在一起时发生的一段小故事。

师:你对刚才这个故事有什么看法?

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课题:10的认识,并板书。

二、互动学习,探究新知。

(一)、数数与认数

1、教师出示课件(不同民族的小朋友10名,天空中10个彩色气球)。

指导学生先看图后提问:“小朋友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个小朋友?空中有多少个彩色气球?”

学生回答“都是10个”后,教师提问“刚才你是怎样数的?”

讨论交流,得:按一定的顺序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两个两个地数等。

2、出示小棒数数。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些小棒,请小朋友一起数一数。”学生计数后,教师将10根小棒扎成一捆,提问;�

师:看到现在这把尺子,请你说说0到10各个数的位置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小结:9在10的前面,10在9的后面。

2、用人民币比较数的大小

教师出示一张10元纸币和一堆硬币(9枚)。问学生:“这张纸币和这堆硬币,你选什么?为什么”?板书:9<10     10>9

再添上一枚硬币,你选什么?为什么?

□<10这题中,□里可填哪些数?谁能一口气说出来?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哪些数小于10?

(三)、10的组成

1、教师出示两个笔筒和10支铅笔。

师:现在老师要把这10支铅笔放到两个笔筒里,�

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摆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全班学生齐读10的组成。

2、师:10的组成有那么多,你有什么办法把它记住?

引导学生主要记住前面五种组成,其余几种组成不必死记,完全可以由前面几种组成推想出来。

3、拍手游戏:教师先拍,学生接着拍,合起来10下。(先和一个小朋友练,再一起练。)

(四)、10的写法

1、师:刚才我们已经和10交了朋友,你会写10吗?说说应该怎样写10?

2、电脑演示:边写边讲解: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格子里写"1",右边格子里写"0";先写"1"再写"0",两个数字不能离得太远。

3、学生练习。写在书65页,写后抽部分学生的作业 进行演示评价。

三、综合训练,发展能力。

1、数橘子。出示一个橘子,学生猜里面有几瓣?再剥开验证,分开来数。(用实物投影仪演示这个过程)

2、数棋子。出示叠在一起的10个棋子,学生数。出示8个,放在10的旁边,说说怎样数最快。

3、请11个同学上来,每人拿一张卡片:0—10,高举头上。先打乱顺序。

师:哪位同学指挥他们排队?为什么这样排?还可以怎样排?

请学生把卡片藏身后,按个子高低排列。请排第一个的同学举起卡片,大家说出这个数和几组成10,并回忆谁拿着这个号码?找到好朋友,两个小朋友握握手,回到课桌。依次类推。

四、课堂回顾,知识整理。

师:这堂课,老师感到很高兴,不知大家觉得怎样?

学生说说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10的认识》教案 24

教学方式:

提问法 谈话法

教学目标:

认数1、2、3、4、5。会正确数出数量为1、2、3、4、5的物体个数。

掌握1~5的数序,比较熟练的书写1、2、3、4、5。

教学重点:

会正确读写,会数。

教学难点:

数字3、5的书写。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培养数感,得到学法

扩展延伸,引发多角度思考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会数数吗?谁能数一数?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和数字交朋友,你们高兴吗?我们比一比看谁交的朋友最多好吗?

二、学习认数,数数

1、打开书,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我们先来观察左上图,请你数一数,图上的东西都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

两个人说一说,用手势比一比,数一数有几个圆点,读一读后面的数字。指名汇报。

结合事物图、手指图、点子图,逐步抽象出数1——5。并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用1——5表示的物体。

2、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3、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4、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5、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6、了解数序

数数小棒图,掌握1—5的排列顺序,正着数,反着数。

说说每个数之间的关系,如:1排在第1个,1添上1是2;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

可以从前往后数1、2……5,也可以从后往前数5,4,3,2,1。

7、说一说谁在第几个?几比几多几?

(2比1多1,3比2多1,4比3多1,5比4多1)

8、指导书写

这几个数字分别像什么?1像小棍 2像鸭子 3像耳朵 4像小旗 5像秤钩

再用手比划,再看看红色的数字在什么位置,写在哪个格里?

老师示范写,学生用笔描一描,学着虚线的数字写一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重点指导3和5的书写,要写圆滑、匀称,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巩固练习

1、数一数。

看图:这是在哪里?数一数图中物体的'个数。

2、连一连。

明确步骤,提醒学生把图与相对应的数连上线。

放手让学生去做,发现问题及时订正。

3、 看图,先画圆点,再写数。

提示:先画圆点再写数。学生试做,发现问题纠正。

观察图上各物体的外形,说一说怎样记住1、2、3、4、5。

4、思考题

圈出三条鱼,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圈法?看谁的方法多。

四、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1、2、3、4、5各写一行。

《10的认识》教案 2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54~55页。

教材简析

"10的认识"是小学生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0~9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编排与前面类似。教学内容包括数数量是10的物体,10的读、写,1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比较,10的组成等知识。由于日常通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就要进1,所以10的组成特别重要,它是1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数、摆、写、比、分等实际操作认识10。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逆向思维,同时,配合课本主题图,有机渗透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目的

l.能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会读、写10,掌握10的组成。

3.学习按照一定顺序和从不同方向想问题的方法。结合主题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0认识。

教学难点:10的组成。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主题图、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课题

1.电脑显示数字娃娃图,讲数字娃娃比大小的故事引出数字10。

2.通过质疑方式提出学习目标。

二、进行新课

1.认识10。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抽象出数字10。图上有几个小朋友?有几个汽球?可以用几来表示?

(2)动手操作:从学具盒中数出数量是10的任意一种学具。

(3)想一想,我们身体哪一部分的个数可以用10来表示?

(4)电脑屏幕上出示10根小棒,直观展示数字10包含的意义。

2.书写10。

(1)老师示范在田字格内写10。

(2)学生在田字格里写10。

3.10以内数的顺序。

(1)电脑显示拨珠过程:先拨了9颗,又添上1颗。

问:现在是几颗珠?

9添上几是10?

10去掉1就是几?

那么,10应该排在谁的后面?

(2)按数的顺序,让学生把直尺上的数字填完整,然后,屏幕上的直尺图抽象成数轴图,再把数轴上的空白位置填上数。

4.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1)比较10和9的大小。

(2)观察直线上的数说一说,除了9小于10,还有哪些数小于10?比10小的数都排在10的哪边?排在10的右边还有很多数,它们比10怎么样?谁能说出一两个?

5.区别10个和第10个。

10可以表示10个物体的个数,还可以表示排列顺序中的第10,谁能说从左往右数,闪蓝光的珠子排第几?(电脑屏幕上第10颗珠子闪蓝光。)

学生听口令,伸手指,亲自体会"10个"和"第10个"的区别。课间休息(活动一分时间)。

6.10的组成和分解。

(1)分小棒。

用学习9的组成的方法来分小棒,学习10的组成,同桌合作,一个分,另一个记录。问学生:可以分几种?你是怎样分的?根据学生回答电脑显示:

10 10 10 10 10

/\ /\ /\ /\ /\

9 1 8 2 7 3 6 4 5 5

10 10 10 10

/\ /\ /\ /\

1 9 2 8 3 7 4 6

(2)归纳记忆10的组成的方法。

10的组成一共有几种?你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地记住它呢?(引导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3)强化记忆10的组成。

请几个学生每人说一个10的组成,其他学生马上说出想到的另一个组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把第55页组成填上,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2.记组成。

(1)击掌组成10:老师先拍,学生后拍,所拍次数要组成10。

(2)说数组成10:老师说的数与学生说的数组成10。

3.10的组成和分解的运用。

小动物举行投圈比赛,每个小动物投10个圈,根据投中的圈数让学生抢答说出有几个没投中?

四、游戏

1.游戏。

2.让学生。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聪明题练习

今天,我们学习了10可以分成两个数,10能不能分成三个数?四个数?试一试。

[板书设计]

教学设想

"10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0~9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学生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

1.开讲激趣,萌发学生求知欲望。

以新颖的故事(数字娃娃比大小)创设情境、巧设疑问:10比9大吗?从而激起学生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

2.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获取知识。

本课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通过数、摆、写、比、分等实际操作认识10,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首先通过观察主题图初步感知10,再通过动手摆数量是10的学具,进一步增加对10的感性认识,最后,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后从中抽象出数10,培养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10的组成是本节课的重点,先让学生同桌协作探求10的各种分法,充分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合作,再让学生观察每种组成左边和右边的数,分别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教会学生有序记忆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获取新知的主动性。

3.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演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的难点。

区别"10个"与"第10个"是本课难点,我借助多媒体屏幕演示:圈住的10颗珠与闪动的第10颗珠,使学生建立清晰表象,加以对比从中发现"10个"与"第10个"的不同点。另外,在本课的开始、学习10的含义,1o的书写及重点处都分别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刺激学生感官,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26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4——65页及练习题九1——3题。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 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个数,会读、会写数字10。

(3)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0的分成。

(4)让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10、掌握10的分成。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聪明的大脑,还有一双灵巧的双手,我们一起来数数,我们有几个手指好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板书)

二、 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师:仔细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算珠。

师:横梁上有几颗算珠呢?请大家数一数?(演示添1颗算珠)

添上1颗是10颗。(板书:9添上1是10)

3、出示尺子。

这是尺子的前面一节,有一个数字娃娃被小熊挡住了,你知道它是谁吗?总结:尺子上有10,生活中哪些地方有10呢?

4、看点子图,比大小。

师:左边有9个点子,右边有几个点子呢?你是怎么知道的?(9添上1是10。)

师:9和10比大小,你会比吗?请你做做手势?

师:这是什么符号?谁会读这个式子?

师:如果10个在左边,9个在右边,该填什么符号?请大家做做手势?

师:10除了可以和9比大小,还可以与哪些数比大小呢?

5、分组摆学具。

请同学们拿出10根小棒。10根小棒,分做两堆,你能有顺序的分一分吗?

请同学们两人合作,一个人摆,一个人把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6、教学儿歌

小朋友,你们喜欢儿歌吗?下面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师生一起舞蹈)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7、写10。

师:先写1,再写0。在写的时候两个数字不能相隔太远,在田字格里写10,先在田字格左半格写1,右半格写0,下面我们跟着电脑一起写一次,请同学们在书上64页田字格里写10。

8、出示数轴。

师:这是一根数轴,小动物们分别挡住了数轴上的哪些数字呢?

9、火箭发射图

师:在火箭发射之前,工作人员都要进行倒计时,现在火箭马上就要发射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模拟倒计时,好吗?

10、出示单车动画。

老师这里有一辆自行车,这可不是一辆普通的自行车,自行车前后两个轮子上的数合起来是10,它才能够跑起来,你知道有哪些可能吗?(说对了,老师就送自行车。)

三、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生甲:我认识了10。

生乙:我记住了10的分成。

生丙:我知道记一组10的分成,就想到另一组。

师:这节课大家学得不错,希望你们记住10的分成,为我们今后的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10的认识

9添上1是10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27

第一课时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18-19页,练一练、练习五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难点: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1、圆柱和圆锥形的实物、模型

2、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各一面。

预习作业:

1、预习课本第18页例1,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知道什么什么样的形体是圆柱和圆锥。

3、在课本上完成第19页的练一练、练习五的1-4题。

教学过程:

一、预习效果检测

1、你预习的两个立体图形,分别叫什么?

2、剪下第125、127页的图形,用硬纸板做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

3、反馈练习五的完成情况。

二、合作探究

1、研究圆柱

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

出示相关圆柱形实物和模型

⑵引导观察: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你能发现什么?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⑶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板书:

上下一样粗细有两个圆面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先对照圆柱的直观模型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再让学生在实物模型上找到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研究圆锥

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

⑵仔细观察圆锥,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说一说。

⑶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有一个顶点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锥的高

出示圆锥的透视图,让学生认识圆锥的高。

⑸在圆锥的实物模型中,相互说说圆锥的顶点、底面、侧面和高。

3、讨论“练一练”。

⑴让学生各自从教材提供的图片中找出圆柱形的和圆锥形的。

⑵交流说一说挑选的理由和不挑选的理由。

三、当堂达标检测

1、做练习五第2题。

⑴引导学生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看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⑵在书中连线。

2、做练习五第3题。

⑴出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将旗杆快速旋转,想想一下:小旗旋转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状?

⑵让学生旋转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确。

⑶如果让你自己设计一个小旗,你想将小旗设计成什么样子的?想象一下,如果也这样旋转一周,会转成什么形状?自己做一做。

3、做练习五第4题。

教学反思:(略)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28

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

能力训练点:

1.能正确运用吨表示物体的重量。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渗透点:

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形成表象。

学法引导

1.通过课前调查,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

2.指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产生联想,形成表象,建立质量观念。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

教学流程 教学步骤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关于吨的知识你能知道些什么?

2.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吨作单位?举出几个例子。

可以看课本或课外书,可以问家长也可以在生活中找。

通过课前调查增加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1、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

2.解释:“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释“限重1吨”的意思。

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借助直观形成表象

1.关于“吨”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整理:

a、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举例)用地秤来称。

b、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c、1吨=1000千克。

2.感知1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激趣:1吨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吗?

推算: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体重大约是25千克,多少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观察感知,形成表象:请40个同学站在讲台上,这些同学的体重合起来就大约是1吨。

学生依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来回答。

用自己的方法来推算,然后告诉同学们自己的算法。

观察感知,产生联想,形成表象。

展示课前的学习情况和课前搜集的资料,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推算,然后观察感知,产生联想,形成表象,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四、解决问题

1.这4个动物能过桥吗?他们该怎么过?你还要知道那些条件才能知道?

出示:

马 300千克 牛 500千克

鹿200千克 熊 400千克

你们能为他们设计几种过桥方案?

2.老师们也想去运动场看看,你能告诉他们该怎样过桥吗?

3.我是小小检查员:

谈话:简单介绍黄河大桥在两年内就修了两次的原因。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c、李师傅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张大伯开着一辆限载4吨的卡车装载着10头牛,每头大约重500千克。

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告诉学生:在陕西省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4.小明的日记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肠,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上了大约重1克的出租车,来到了动物园。我们先看了大约重80吨的熊猫,又看了大约重8千克的大象。我说:“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吧?”爸爸说:“不对,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蓝鲸,一头蓝鲸的重量大约是150-200千克呢。”我想:那一头蓝鲸的重量就相当于二十几头大象的重量,二十几头大象挤在一块该有多大呀?蓝鲸可真大﹗

看了小明的日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你要向他学习什么?

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把自己组的设计方案记下来。然后在班内汇报。

说出设计理由。

独立思考后回答。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

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畅所欲言。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从小就懂得要爱护路桥。激发学生主人翁的情感。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单位的换算和比较大小,懂得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体现时代性,激起学生关心生活的热情。

结合生活事例,让学生要明白合理使用单位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学习小明善于观察、喜欢动脑,能主动的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应用数学的习惯。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29

教学内容:第九册第八单元平方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演示和教师与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形成1平方千米的表象

2、建立空间观念,知道平方米与公顷以及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

3、能借助计算器,估计或计算相关的土地面积。

4、培养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1平方千米,利用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提炼新知

师:课前,你们收集了很多有关土地面积的资料,我们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①我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

②:北京的面积大约2万平方千米,天津的面积大约1万平方千米。

③:秦始皇陵的占地面积为56万平方千米。

……

师:你们在收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交流,引出课题:认识平方千米

二、学习新知,建立表象

(一)猜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

1、说说你心目中的1平方千米有多大?

生:我觉得比1公顷小。

生:我觉得比1公顷大。

(二)认识1平方千米:

1、师: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生:哇,太大了!

师:不计算,你觉得1平方千米和1公顷比,谁大?

生:当然是1平方千米大,因为1平方千米边长是1000米,而1公顷边长是100米。

2、昨天我们大家已经到操场上了解了1公顷的大小,我们知道1公顷是10000平方米,而1平方千米是

1000000平方米,那么100个昨天我们看到的1公顷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

(三)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我们学校的面积大约是5公顷,想一想,多少个学校的面积才是1平方千米呢?

(四)学习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1平方千米的土地有多少公顷?你能推算出来吗?

学生尝试,说出推算过程。

2、交流,完成板书: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3、同桌交流自己对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认识与掌握情况

三、应用巩固,深化拓展

1、运动场面积、居民小区占地面积、我国的领土面积用哪个土地面积单位较合适呢?

2、出示练习十三第7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3、出示从同一幅地图上描下来的5个省的地图,估计出其他四个省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4、出示你知道吗?

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洋的面积最大,哪两个洲的面积差不多。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又有哪些收获呢?

2、这节课我们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与这些知识相关的生活资料也有所了解,希望同学们把查到的资料

记在自己的数学日记上。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