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
1、齐读香菱做的第一首诗。� 大家认为怎么样,为什么?
3、在看看香菱做的第三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吟月》之三阅读题
1、这首诗的真正作者应是曹雪芹,他名(),字(),号(),又号()、()。
2、据说《红楼梦》“批阅十载,_____”,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颔联用了什么手法?尾联用了什么手法?
4、《红楼梦》里当时在场看到这首诗的人都说这首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用词典雅含蓄。对仗工整。
v有意趣:立意新颖别致,言浅意深,精妙。情景交融。诗意曲折,连绵深远,紧扣咏月诗题。
v最大的特点:切合自己的身世,借月咏怀,流露了自己的真实感情(才华虽难埋没,但一生孤苦、幽怨、寂寞、可悲可叹!)。
播放《红楼梦》主题曲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
生:《红楼梦》。
师:对,是《红楼梦》。大家知道这是一部怎样的作品?作者是谁?
生1:《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
生2:《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之作。
生3:这部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现实。
师:不错,课文下面的注释中介绍了《红楼梦》的主题及作者的概况。一起读一读,记一遍。
(生齐读)
师:下面老师补充介绍一下曹雪芹的有关情况。曹家从清代初年起至曹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祖上深得康熙帝的信任。到雍正初年,其父因与宫廷斗争有牵连,被免职;一年后被抄家。待到乾隆即位,父亲被起用,家道稍稍复兴。到曹雪芹二十出头的时候,曹家再次遭重大打击。从此,这个百年望族就一败涂地了。曹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他善画,就*卖画维持生活。在这期间,他花了十年时间写成巨著《红楼梦》。大家知道书中有哪些人物?
生1:有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
生2:有贾探春、惜春、李纨、香菱。
生3:有刘姥姥、晴雯、袭人。
师:《红楼梦》了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美丽的青年女子形象。课文里的主人公香菱只是书中一个次要人物,但作者也把她造得光彩照人。首先来了解一下这个人物,看课文注释。(生默读注释)
师:香菱是一个悲剧人物。她本出身于一个乡宦人家,在当地也算望族,但香菱幼年时遭拐卖,长大被人贩子一卖两家,后被呆霸王薛蟠生拉死拽弄到家里,成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这次恰巧薛蟠外出经商,香菱跟宝钗住进了大观园,终于得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本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课前大家已预习了这篇文章,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生1:香菱学诗。(底下学生窃笑)
师:稍详些。
生1:香菱向林黛玉学作诗。
生2:香菱如痴如醉地学习作诗。
师:“如痴如醉”用得好。
生3:香菱写诗改了三次,终于成功了。
师:我发现大家忽略了文章的前一部分内容。
生4:文章写的是黛玉指导香菱读诗、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学作诗的经过。
师:概括得挺完整。正如大家所说,香菱学作诗三易其稿,第三稿写成后拿给黛玉看,众姐妹称赞说:“这首诗不但写得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见,香菱作诗成功了。那么,香菱作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生边默读边用笔圈点。五分钟)
师:接下来将你的思考所得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生小组内交流,气氛热烈)
师:大家讨论得很热烈,看来我可以把黑板上的“?”改成(生插嘴:冒号)没错,冒号,希望等一下还可以画上圆满的句号。(生会心地笑)展示一下交流所得吧。
生1:香菱学诗成功是因为她“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师:不错,很会抓重点词。她“苦志”表现在哪里?
生1:第1段中写“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可见她专心刻苦。
师:香菱“苦志学诗”的表现文中还有一些精彩的描述,再找找。
生2:第8段中写“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可看出她的苦心专心。
生3:第6段中也有,“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斜视。一时探春笑道:‘菱姑娘,你闲闲吧。’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错嗽狭恕!彼驯鹑说乃祷岸嫉背闪耸希媸亲帕四я恕?br>
生4:第4段中写“茶饭无心,坐卧不安”。她已经废寝忘食了。
生5:第5段中有,“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上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只见她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
师:你为什么把宝钗的语言也读进去?
生5:这也可反映出香菱学诗的刻苦、专心。是侧面描写。
师:说得有理。这部分对香菱作了哪些方面的正面描写?
生5:有动作、神态描写。
师:能从动作神态中揣摩出人物的心理吗?
生6:“坐在山石上出神”,她可能在想如何写诗,神游其中;“抠土”,她正在苦苦思索;“皱一回眉”可能是想不出好词句;“含笑”是因为突然有所领悟了吧。
师:分析得真好。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香菱的苦心终于换来了成功。曹雪芹用细节将人物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你将精妙之处分析得细致入微。请大家继续探讨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生7:香菱很有学诗的热情,她兴趣浓厚。如开头写她的语言“我这一进来,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师:有道理。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自然地齐背本句)香菱正是达到了好之的境界,无怪乎她学习要成功了。
生8:香菱还很讲究学习方法。比如第2段香菱把自己的读书体会讲给黛玉听。
师:不错。香菱有所领悟后,就敢于把体会说出来。可平时老师让大家谈体会,有些同学就是紧闭金口,坚决不说。(有学生掩嘴而笑)下面一起来读香菱谈读诗体会这一处。
(生齐读“我看他《塞上》一首”至段末)
师:香菱读诗用了哪些方法?
生1:她把诗句和自己从前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理解很到位。
生2:她会运用想象。“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
师:联想,想象,这些都是读诗的好方法。香菱还注重对词的品味,抓住重点词去理解,有好词句就背下来,注重了积累。这与我们学语文是多么相象啊。香菱有学习兴趣——乐学,讲究学习方法——善学,有可贵的学习精神——苦学。还有另外的原因吗?
生:她有一位好老师——林黛玉。
师:这位老师好在哪里?
生1:黛玉善于鼓励,她开始就对香菱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可让香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生2:她让香菱多读,先读一百首王维的诗,再读一二百首杜甫、李白的诗。
师:多读确实是学诗的好方法,能用前人的话印证一下吗?
生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师:看来林黛玉真是位深谙教学方法的老师啊。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为什么要先读王维的诗,再读杜甫李白的呢?还有,为什么黛玉不赞成香菱读陆游的诗歌?陆游的诗不好吗?
师:问得好,挺会动脑筋嘛。大家不妨思考一下。
(生陷入思索。片刻,无人作答)
师:看来这问题还把大家给难住了。我来解答吧。首先请大家看陆游这首诗的题目(生看注释)可知这是休闲之作,谈不上有什么深邃的意境。古人云: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对休闲之作,黛玉是瞧不上眼的。所以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生若有所悟)为什么要依次学三人的诗句呢?这跟他们的诗歌特点有关。王维的诗富有诗情画意,前人评论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善写真景,抒真情;李白是(生接上来说:浪漫主义诗人,很有想象力。)
生:明白了。黛玉先让香菱感受诗歌意境,再让她明白要有真情实感,然后发挥想象力。
师:你的悟性不错。让我们继续探讨黛玉的为师之道吧。
生1:黛玉对香菱写的诗进行了评论,指出存在的不足。
生2:黛玉还让她重写了三……不,是两次,对学生的要求严格。
师:所谓“严师出高徒”嘛。
生3:黛玉在香菱读了诗后还与她“讲究讨论”,让香菱说自己的见解,这跟老师平时让我们说体会差不多。
师:大家眼光都很犀利,很善于发现!讨论到现在,香菱成功的原因已比较明确了,两个人物形象也渐渐鲜明了吧?请各用一句话评论香菱、黛玉。
生1:香菱是一个乐学、善学、苦学的人,黛玉是一个善于教导的人。
生2:香菱是一位勤奋用功的学生,黛玉是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
生3:香菱是一个聪明勤奋的学生,黛玉是一位学识渊博、循循善诱的老师。
师:评得到位。香菱写诗三易其稿,用我们的眼睛来发现一下,前两首弱在何处?
生1:第一首措辞不雅,没什么感情。
生2:第二首变成写月色了。
生3:第二首也没融入自己的感情,只是在说月色很美。
师:第三首诗歌好在哪里?
(生自读,同桌讨论)
生:老师,“砧敲”“绿蓑”是什么意思?
师:“砧敲”是指妇人捣衣的声音,香菱此处化用了李白诗境,妇人月下捣衣,表达对远在边疆的丈夫的思念。“绿蓑”本指渔翁,此处指江上之人,秋夜闻笛,勾起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其他诗句理解还有疑问吗?
生:“半轮鸡唱五更残”“红袖夜倚栏”跟表达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生1:我理解是黎明时分送别亲人,所以写黎明还是写离别。
生2:“红袖”就是指女子吧,“倚栏”也是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温庭筠不是写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吗?
师:现在能评论这首诗歌了吧?
生:这首诗句句写月,有句句写离别。感情很真挚,立意很好。
师:可以说,诗中抒发的正是香菱内心深处的蕴积已久的感情——对亲人的思念。有了这种感情,诗歌中就有了作者的自我形象。难怪大家评论说“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下面一起朗读这首诗。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香菱学诗取得了成功,我们的探讨也挺有收获。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生1:学习要像香菱那样刻苦,才能学好。
生2:学习要坚持不懈,一次不行,再做第二次,直到成功为止。
生3:学习应该有兴趣。像现在我们一说起学习就只会说很苦,自然就学不好了。
生4:学习还要讲究方法,一味死读书是不行的。
师:对我们学语文有启发吗?
生1:有,我认为学语文也要多读,才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生2:学语文也要多积累,有好句就要背下来。像我平时就是不肯背,到用的时候觉得脑子里空空的。
生3:学语文要多写作文,放开胆子写。平时�
生4:我认为还要有一位好老师,香菱学诗如果没有黛玉这位学识渊博,又善于教导的老师,进步不能这么快。
师:我正努力朝这个目标前进,希望不会让大家失望。(生会心地笑)
师:刚才大家谈了很多,确实,曹雪芹不仅给我们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教给我们许多学语文做学问的好方法,真应该感谢他。课后请大家把心得写成一篇短文,题目就叫《从香菱学诗说起》。
教学反思:
《香菱学诗》的教学安排了两课时,回顾课堂,我有几点思考:
1、 应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会给老师很多惊喜。
2、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很重要。
3、 阅读中要注重阅读迁移。把课文当作一个例子,让学生学有所得。能思考,会表达,同时得到一些对学习、人生的有益启示。
另外,也感到有些不足之处,比如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不够到位,有关宝钗及大观园几乎忽略。希望自己也能不断提高,做一个学生所期望的好老师吧。
达标训练 1.填空。《香菱学诗》一文选自________,该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小说家________(姓名),名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2.文中黛玉说香菱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而宝钗却说她“本来呆头呆脑的”,两个人的看法截然不同,是否矛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列举你学过的李白、杜甫、王维的诗各一首,并选其中一首说说它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1.一个孤苦的女子,痴心学诗,是对艺术的崇拜,还是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你从中得到些什么样的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香菱诗作的第三稿(即“梦中所得”那一首),仔细品味一番,说说跟前两稿相比,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探究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个修车的,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从早一直到晚,*着他那仅有的手艺,维持着这个家。虽然整天忙碌,但在人们的眼中,修车毕竟是个“低等的”活儿,因此父亲常受到人的鄙视。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和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他期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一见到他,便兴奋地扑到他的怀里,接着,父亲便给我讲一些伟人的故事,虽然他只知道一点,但这已尽他的所能了。每当这时,我总是非懂又似懂地听着,用我那天真的眼,盯着父亲的那张脸。不久,我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托希望最深的时候。父亲为了能让我安心读书,除了白天在修车铺忙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家务,累得他常晕倒在地。有时我真想帮他,但父亲总是笑着对我说:“没事的,你只管自己读书。”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时,父亲停住了,他看看我脚下的鞋,说:“这双鞋太破了,很寒碜,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鞋!”我说:“爸,不要,我脚下的还能穿,几双跑鞋够穿两年了。”但父亲还执意要为我买。接着,为我在柜下选了双皮鞋,虽然是柜台里最便宜的,可我的泪水已在眼中打转了。“拿着,”父亲把鞋放在我手里,又从找回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说“,上学时,买东西吃,别空着肚念书!”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半路时,父亲有急事要走了,临走前,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爸晚上来接你。”我吃力地点了点头,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我情不自禁地又哭了。我呆呆地立着,此时此刻的脑子中又浮现出了父亲那张黝黑的脸,那不平凡的脸,我此刻拿着的仿佛不仅是一双鞋,更是父亲的真心和那浓重的一片希望……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英俊,但永远消除不掉他对我的深切期望!父亲,儿子我会圆了您的心愿——1.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写出了父亲对“我”的期望是什么。请在文中用横线标出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父亲“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原因是什么?(用不超过15个字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4段中写父亲为“我”做了两件事,请依次简要概括这两件事。(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4.第5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章最后,破折号后面略去了一些文字。请你替“我”补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标训练】1.《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 《西游记》清朝 曹雪芹 霑 梦阮雪芹 香菱2.不矛盾。宝钗所说的“呆头呆脑”从上下文看,并不是贬语,实际是对香菱的一种戏评,是出于对香菱专注、入神学诗的形象评说。3.略 【能力提高】1.提示:答案可不唯一,更多的可 2.第一稿只是说月儿美丽而又明亮,可供观赏,意思浅显,无余味可寻,“诗人助兴”二句确如黛玉所说,措词不雅。第二稿语言近乎诗,虽用了铺陈手法,但说来说去,无非是月色很美的意思,黛玉批评它“过于穿凿”,可谓一语破的。以上两首诗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没有把自己放到诗中去,其实是为写诗而写诗,读起来难免使人感到淡而寡味。第三稿,句句写月,却又句句写离别,最后更在嫦娥的“自问”中融入了作者的孤单无依的感情——这是她自三岁离开了父母到现在十多年间一直蕴积在心头的感情。有了这种感情,诗中也就有了作者的自我形象,于是望月而生“魄自寒”之念,再看月下之最——“砧敲”“鸡唱”“闻笛”“倚栏”,几乎无一不引起她的故乡之思和自伤身世的凄凉之意,的确是耐人寻味。因而众姐妹说它是“新巧有意趣”,确实恰如其分。 【开放探究】1.他期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2.①生活艰辛,身体劳累;②精神疲惫。3.①父亲给“我”买了鞋。②父亲给了“我”钱。4.①为父亲的艰辛而难过,②被父亲对自己的关心深深地感动。5.要点:不辜负您的期望。如:①一定胜过您,②更胜过那些嘲笑您的人们。
一、忆一忆:
1、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诗社是谁倡议成立的在大观园的什么地方成立的诗社的名字叫什么他们第一次诗赛在大观园的什么地方举行的诗赛的题目是什么谁取得了第一名
2、大观园成立的这个诗社有几名成员,分别是谁
☆参考答案:
1、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37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衡芜讽和螃蟹咏(38回)
2、海棠社成员名单:
稻香老农(李纨)、蕉下客(探春)、潇湘妃子(黛玉)、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菱洲(迎春)、藕榭(惜春)[7人]
二、说一说:
1、黛玉给香菱讲了哪些诗词知识
2、香菱原先懂得哪些诗词理论香菱听了黛玉的讲解后,又悟得了哪一点
3、听了香菱的感悟后,黛玉又给她进一步讲解了哪些知识4、黛玉认为学诗就应从哪里做起三、品一品:“香、黛论诗”
1、黛玉认为读诗之人怎样做才能长进v“讲究讨论,方能长进。”(黛玉名言)
2、香菱认为好诗的好处在哪里
“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香菱名言)
3、香菱是怎样鉴赏品味这些诗句的v“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v“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v“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四、议一议:
1、齐读香菱做的第一首诗。� 大家认为怎样样,为什么3、在看看香菱做的第三首诗,完成下列各题。《吟月》之三阅读题
1、这首诗的真正作者应是曹雪芹,他名(),字(),号(),又号()、()。
2、据说《红楼梦》“批阅十载,_____”,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颔联用了什么手法尾联用了什么手法4、《红楼梦》里当时在场看到这首诗的人都说这首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用词典雅含蓄。对仗工整。
有意趣:立意新颖别致,言浅意深,精妙。情景交融。诗意曲折,连绵深远,紧扣咏月诗题。
最大的特点:切合自己的身世,借月咏怀,流露了自己的真实感情(才华虽难埋没,但一生孤苦、幽怨、寂寞、可悲可叹!)。
五、思一思:
曹雪芹为什么要写“香菱学诗”这个片段
★引导:
1、回顾红楼里香菱的故事。
2、香菱判词:
根并荷花一径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3、脂砚斋精辟的分析: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划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
★明确:曹雪芹写香菱学诗的目的↓↓
在《红楼梦》所描绘的诸位女子当中,香菱位居《金陵十二钗副册》首位,可见是相当重要的人物。
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
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她的杯具性更为强烈了。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红楼梦》的有关章节,浅析黛玉性格的复杂性。
2、香菱与宝钗是姑嫂关系,同住一室,香菱为什么不跟宝钗学诗
3、写一篇读后感:香菱学诗的启示。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1)腻烦() (2)颦儿() (3)缚住()(4)抠土() (5)画缯() (6)沁芳亭()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1)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起承转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地灵人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兴兴头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能说出下列诗人的名字吗?(1)陆放翁________ (2)李青莲________(3)老杜________ (4)小杜________(5)王摩诘________ (6)陶潜________(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她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竞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探春笑道:“咱们跟了去,看他有些意思没有。”说着,一齐都往潇湘馆来。只见黛玉正拿着诗和他讲究。众人因问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众人因要诗看时,只见作道: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李纨笑道:“咱们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画儿,叫他醒一醒才好。”说着,真个出来拉了他过藕香榭,至暖香坞中。惜春正乏倦,在床上歪着睡午觉,画缯立在壁间,用纱罩着。众人唤醒了惜春,揭纱看时,十停方有了三停。香菱见画上有几个美人,因指着笑道:“这一个是我们姑娘,那一个是林姑娘。”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说着,顽笑了一回。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刚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众人正笑,抬头见他来了,便都争着要诗看。 4.香菱写的前两首诗都存在一些不足,黛玉是如何评价的?请从文中找出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你的阅读体验,你能指出文中香菱的两首诗的一些不足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香菱学诗可谓如痴如醉,找一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香菱的痴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选文主要写了香菱苦心写诗获得成功,说明了什么?你觉得香菱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的性格也具有复杂性。根据选文内容,谈谈你对她性格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①雨村听了也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上了这英莲?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这段事来!——且不要议论他人,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门子笑道:“老爷当年何其明决,今日何反成个没主意的人了!小的听见老爷补升此任,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王二公。”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自是正理,但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说的‘大丈夫相时而动’,又说‘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话,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②雨村低了头,半日说道:“依你怎么着?”门子道:“小人已想了个很好的主意在此:老爷明日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凶犯自然是拿不来的,原告固是不依,只用将薛家族人及奴仆人等拿几个来拷问,小的在暗中调停,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合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呈,老爷只说善能扶鸾请仙,堂上设了乩坛,令军民人等只管来看,老爷便说:‘乩仙批了,死者冯渊与薛蟠原系夙孽,今狭路相遇,原因了结。今薛蟠已得了无名之病,被冯渊的魂魄追索而死。其祸皆由拐子而起,除将拐子按法处治外,余不累及……’等语。小人暗中嘱咐拐子,令其实招;众人见乩仙批语与拐子相符,自然不疑了。薛家有的是钱,老爷断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冯家作烧埋之费;那冯家也无甚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有了银子,也就无话了。——老爷细想,此计如何?”雨村笑道:“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压服得口声才好。”二人计议已定。③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干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少,不过赖此欲得些烧埋之银;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时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 9.第①段中贾雨村说的第一段话主要包含哪两层意思?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第①段中“门子听了冷笑道”,这里的“冷笑”表达了门子怎样的态度?从门子“冷笑”后的话中可见人物怎样的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根据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贾雨村说这番话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概括第①段文字的段意。(不超过2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第②段中写道:“雨村低了头,半日说道:‘依你怎么着?’”在这里雨村向门子讨主意,雨村果真没有主意吗?他为什么向门子讨主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第③段中,雨村为什么对“一干有名人犯”详加审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各用不超过8个字分别概括出第③段中贾雨村办的三件事,并分别说出这三件事突出地表现了贾雨村什么性格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第③段文字是整个故事情节的哪个部分?它是从哪个方面来表现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本单元我们学习的都是从我国古典名著中节选的名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感人至深,文中人物栩栩如生,请你结合其中的一篇文章,写一下你的理解和感受。要求:结合人物或事件,要写出真情实感;适当运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手法;书写认真,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1.(一)nì(2)pín(3)fù(4)kōu(5)zēng(6)qìn 2.(1)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起,开端。承,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转,转折,从另一方面论述主题。合,结束语。(2)山川灵秀,人物杰出。(3)兴冲冲的样子。3.(1)陆游(2)李白(3)杜甫(4)杜牧(5)王维(6)陶渊明 (一)4.第一首诗黛玉的评价是“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第二首是“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5.香菱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的词语堆砌起来,凑成一首诗,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第二首诗有所进步,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全诗是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只要写出自己的认识或体会即可)6.“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7.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说明她自己的聪明与优雅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启发:①做有心人,提高兴趣;②多学习,多效仿,不耻下问;③勤于实践,不怕失败。8.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使香菱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她热情,富于同情心,不虚伪,不做作。(二)9.一层意思是说英莲的遭遇是“孽障遭遇”,不是“偶然”事件,是应得的报应;另一层意思是雨村问门子如何剖断“目今这官司”。表现人物忘恩负义的性格。英莲的父母是贾雨村的恩人,而面对英莲的不幸遭遇,贾雨村竟用封建迷信的鬼话,说英莲的遭遇是“孽障遭遇”,对遭遇悲惨、重入火坑的英莲,贾雨村全然不顾,由此可见贾雨村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10这里的“冷笑”是门子对贾雨村在自己面前“卖关子”表示不满,既是嘲笑,又含有警告的意味。表现门子精通吏道,诡计多端。11.门子的话正中下怀,但要故作姿态。12.贾雨村与门子就薛蟠人命案秘密谋划。13.贾雨村早有主意。他向门子讨主意是因为:他既想枉法,又要不露破绽,要诱导门子拿出主意。14.为了虚张声势,掩人耳目。15.枉法断案,修书表功,充发门子。老*巨猾,善于谄媚奉迎,手辣心狠。16.故事的结局。人物的行动和心理。 三、写作(略)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东风中学 邓夏芳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初步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进一步明确鉴赏人物的方法。
3.学习香菱苦志学诗的勤奋与坚韧的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明确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教法学法设计: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浅近,人物形象鲜明,因此本文以自学为主,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合作交流来分析人物鲜明的个性,欣赏作品塑造人物的高超的方法。进一步明确鉴赏人物的方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自学指要:1、收集有关曹雪芹资料。了解《红楼梦》梗概。
2、阅读《红楼梦》中有关香菱的章回,全面了解香菱的身世遭遇。
3、观看录像《香菱学诗》
3、认真阅读《香菱学诗》,理清情节,把握主题。
4、分析人物形象,写阅读笔记。
教学步骤:
一、 考一考,导入课文
1、被誉为我国“古代小说顶峰之作”的一部小说是
2、请说出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并说出一个与之相关的情节。
人物 情节
3、(出示香菱图片)还记得她是谁吗?昨天我们看的是录像,是视觉的艺术,今天我们来欣赏文字的艺术。
二、理一理,故事情节
问:概述香菱学诗的过程。
拜师——读诗——论诗——写诗 学生说出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即予肯定。
二、 赏一赏,人物形象
理清了小说的情节,我们说人物。人物是小说的重点,是作者传达心声的必需,关注人物,我们就会与作者贴得更近。今天这节课,就是一节文学欣赏课,要赏的便是这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1、请拿出你的阅读笔记,说说你眼中的香菱。
学生交流:香菱聪明、悟性好,好学,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执着、可爱等等(此处把学生说的板书于黑板上,说得合理即鼓励)。
2、在学生分析人物的同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明晰: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3、议一议,问题探究(小组讨论)
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香菱的刻苦、黛玉的指导、大观园的环境)
从香菱的学诗经历中,你有何所获?你觉得该怎样对待语文学习呢?
4、这样一个精华灵秀,可爱可敬的女子,在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却看到暗示她的一生的判词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其实是《红楼梦》中出场最早的一个悲剧人物。判词中说其“平生遭际实堪伤”。你能说说香菱的“平生遭际”吗?
5、请你总结一下,你在分析人物形象是用了什么方法?
五、小结:《红楼梦》是一部奇书,毛泽东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当代作家王蒙说:“《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何不读读《红楼梦》丰富我们的人生,延长我们的“寿命”?
六、布置作业
1.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说,林黛玉是羸弱多病、多愁善感、孤傲尖刻的。书中也说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可我们的课文中并没见到这样的黛玉,你觉得文中的黛玉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按照课堂上的分析方法,写一篇《香菱学诗中黛玉性格分析》于作文练习本上。
2、《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各个栩栩如生。学习这篇课文后,希望大家有兴趣,也能钻进去,瞧瞧更精彩的内容。
【自读导言】
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这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难点。
(解说:这个单元集中学习鸿篇巨制《红楼梦》中的片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注意学习它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自读程序】
1.导入新课。
(1)由《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过渡到《香菱学诗》。
(2)简介《红楼梦》有关材料。
(解说:回忆旧知,带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关注。)
2.整体阅读。
(1)学生自读全文,识记生字生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词语——起承转合、不以词害意、地灵人杰、穿凿、诲人不倦、揣摩
文中涉及到的诗人诗作——“竹林七贤”、王维、杜甫、李白、陆游等有关的文学常识,以上内容都可以借助课本注释或工具书完成。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重要的人物还有几个?注意在文中画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解说: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追寻作者思维轨迹、对文本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设计以上程序,遵循了阅读认知的一般规律: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更深入地鉴赏文章作好必要的准备。这样做,既可以积累词汇,巩固基础,又可以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精读引导。
(1)学生讨论: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2)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吹囊馑迹肴ト词潜普娴摹s兴坪跷蘩淼模肴ゾ故怯欣碛星榈摹!彼倭恕度稀芬皇孜担骸啊竽卵讨保ず勇淙赵病!肜囱倘绾沃保咳兆匀皇窃驳模赫狻薄炙莆蘩恚沧炙铺住:仙鲜橐幌耄瓜窦苏饩暗摹!毕懔獾囊帐醺惺芰芨撸潦矍熬湍艹鱿质柚心嵌说男蜗蟆o懔馑寤岬降模墙裉煲阎谒苤囊帐醣缰す媛伞?nbsp;
(3)结合作品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
明确: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呵!
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她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女自由地翱翔。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也很有好感。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4)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方法。
明确: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无论是主子,还是奴仆,都给予了分寸恰当的描写,浓淡相宜,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红楼梦》里人物的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来龙去脉,口角眉梢,心头话尾,舌尖牙缝,歌哭笑骂,正经,胡调……没有一处不是活灵活现的。
例如,描写香菱刻苦构思诗歌就非常传神。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这份苦心学诗、精血诚聚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
这种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神态表现心理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而《红楼梦》则把它发展到极致。它与作家通过自己的叙述,从旁静止地分析人物心理相比,更显得跳脱生姿而又富于内涵,同时也更符合生活实际。
(解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的主要手段。小说的思想倾向是通过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来体现的。与诗歌、散文相比较,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必须写人,而且要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此要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就必须首先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则主要是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捕捉有效信息,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老舍先生曾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乃至词不达意的语言,是无论如何不能描写出优美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姿的人物形象来的。《红楼梦》在语言方面的成就是空前的。正如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先生所说:“在古典小说之林中,《红楼梦》的语言最好。从每个人物的说话声中,可以分辨出是哪个人物出场了。《红楼梦》是语言艺术的典范。”)
【自读点拨】
1.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香菱这个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又那么值得同情惋惜!封建社会如此扼杀人才!不公平到这等地步!这正是需要读者明白的道理,也正是作者美学观点之体现。
2.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明确:《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不正当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解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意义。因此,善于鉴赏的读者就不会只限于再现作品的形象,也不会仅满足于从作品的形象世界得到一定的感受,他还会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塑造这样的人物?如何认识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倾向?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
【自读思考】
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这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作用?
提示:林黛玉收香菱作学生,提出做诗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多读。黛玉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学写诗也是非常正确而必要的。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诗歌的语言感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诗歌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牢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大。诵读就是学好诗歌的根基,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
其次,黛玉认为,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王维的五言律诗是最好的,除了杜甫,没有人能赶得上他;七言律诗,杜甫的诗要是打一百分的话,恐怕要再找出一个八十分的都不可能,后来一个李商隐也还可以;七言绝句,那是不会有人写得过李白的了。这三个人,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人称“诗佛”,唐朝的诗歌,成就最高的就是他们三位了,以前一直是这样评价的。后来白居易取代了王维的位置,因为他的诗里面有一些反映劳动阶级的生活、思想等等,还有他的长篇,如《长恨歌》《琵琶行》都不错,但是以前一直是以李白、杜甫、王维三个人为首的。林黛玉这个看法也是很对的。要学就学一流的,学不到一流还可 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香菱学诗,第一首,通篇就是说了“月亮很亮”这么一个意思。所以黛玉就说,初学者看的诗少,措辞不雅,要放开胆子去做,要有想像力才行。这也是很对的。恩格斯在评论德国诗人普拉顿的时候曾强调说:“写诗必须有大胆的想像。”可以说,没有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形象思维的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丰富的艺术想像,大胆的想像可以使极平常的生活景象焕发出奇特的美感、美质,令人耳目一新。
《红楼梦》中的这些文艺创作理论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解说:《红楼梦》这部作品可以说博大精深,值得鉴赏的内容很多。设计这一开放性问题,就是要全面提升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获得更多的文学感悟。)
1、黛玉给香菱讲了哪些诗词知识?
2、香菱原来懂得哪些诗词理论?香菱听了黛玉的讲解后,又悟得了哪一点?
3、听了香菱的感悟后,黛玉又给她进一步讲解了哪些知识?
4、黛玉认为学诗应该从哪里做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六重对话的阅读方法。
2.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教学重点:多角度理解人物行为的意义。
教学难点:作者创作人物形象的目的。
主要方法:对话分析法。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间播放《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并配上红楼女子图片)。
师:听着这曲《枉凝眉》,让我们走进文学巨著《红楼梦》!《红楼梦》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铸就的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文学巨著。有人说;“平生不读《红楼梦》,满腹诗书亦枉然。”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之高。为什么这部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我们且以其中的一个片断来品析其中的韵味,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香菱学诗》。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学习观照的阅读方法。2.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标题是个主谓短语,假如在标题中添进一个字,来形容香菱学诗的状态,你觉得应填什么字?香菱学诗(苦、乐、善、喜、痴…..)
作者曹雪芹是怎样评价香菱学诗的?[从文章第八自然段找出八个字---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师:可见曹雪芹对香菱学诗是给予了高度评价,那么香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她的身世和故事背景又如何呢?
三、多边观照,深入理解
1.简要介绍香菱身世和故事的背景,引出话题。【结合三幅图片简介人物身世。】
明确:香菱,原名英莲(谐音应怜),是乡绅甄士隐的独生女,掌上明珠。三岁元宵节观灯走失,几经人贩子拐卖,最后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作侍妾,命运坎坷、饱受摧残的香菱最终年纪轻轻不幸重病而亡。这样一个苦命女子在《红楼梦》里却不同凡响,她进入薛家后被薛蟠呼来唤去,饱受折磨。正巧薛蟠外出做生意,薛宝钗便将香菱带进了大观园。她一进园,“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便往潇湘馆中来”找黛玉学诗。本文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师:一个普通的侍妾学作诗,大家会怎么看呢?今天开始我们“另眼看香菱,众口说学诗”
对话探究旅程(大屏幕出示),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这一事件的意义。
2.宝玉、探春等人对香菱学诗的看法。【对话一】
下面请第一小组同学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看看宝玉和探春兄妹的看法,先告诉大家你从课文中何处找到了哪句话?再分析他们的态度。
片段一:香菱品读诗(大屏幕出示)
宝玉笑道:“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宝玉大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讲,越发倒学杂了。你就作起来,必是好的。”
探春笑道:“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
片段二:香菱初作诗(大屏幕出示)
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
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片段三:香菱再作诗(大屏幕出示)
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
由以上语句可以看出,宝玉等人对香菱是同情的,因而对其学诗是赞赏的,鼓励的,认为她学诗是夙愿得偿,是本性的回归。
3.宝钗对香菱学诗的看法。【对话二】
提问:宝钗是薛蟠的亲妹妹,平日里是家中对香菱的人。连“香菱”这个名字都是宝钗取的,况且宝钗的才华并不逊于黛玉,香菱要学诗,为什么不向宝钗学呢?请找出文中宝钗对此事评价的语言:(大屏幕出示)
⑴你本来呆头呆脑,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
⑵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
⑶可真是诗魔了。
⑷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这里有四个评价语:“呆”“疯”“魔”“仙”。从这些词语中显然可以看出宝钗并不赞成香菱学诗。宝钗带香菱入园,本就是让她过几天清闲日子,当然不希望她苦学;宝钗所受的封建传统教育,也让她不赞同女子用功读书;内心深处,宝钗深知知书而达“理”,她更不希望憨厚的香菱明理后,便如林妹妹般陷入悲时伤势,多愁善感。宝钗对香菱是怜爱的,这一方面出于她对香菱身世的同情,另一方面她怀着为其兄赎罪的心理。加上她毕竟是大家闺秀,对香菱学诗也不便强硬的反对,尤其是看见香菱的矢志不移,也只能半嗔半怪,由她去了。
4.黛玉对香菱学诗的看法。【对话三】
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孤高自许的女子,照她的性格,别说一个侍妾,就是园中的姐妹,她也不甚亲近,为什么单单极其热情、周到地教香菱学诗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联系两人此时相同的生存背景以及诗歌对她们而言的相同意义及作用来答题。)
文中黛玉从”立意要紧、多读经典、鼓励练笔、严格要求“等方面煞费苦心地教香菱学诗,正如文中她对宝钗所说的“圣人说,‘诲人不倦’,她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么?
显然不是。原来黛玉与香菱都是寄人篱下,孤苦无依,而其内心又都有着强烈的诗意人生的追求。孤寂病苦的日子里,诗是林黛玉的良药,是她忠实的伙伴,更是她心灵的寄托。所以,当身世相近的香菱找到黛玉要学诗时,黛玉不仅没把香菱当下人,也没把她看作普通的姐妹。而是将她引为同道了,她说:“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要知道黛玉是很难得这么由衷地肯定一个人的。【原来是际遇相同、追求相同而已。】
5.香菱对自己学诗的看法。【对话四】
作为侍妾,大观园中的平儿等人都不学诗,香菱为什么要学诗呢?就是因为她出身诗书人家的天性使然?是一时心血来潮的冲动?显然不是。
我们可以从从文中找到香菱学诗的目的。(原文:只是心里羡慕,学着玩罢了)那么羡慕什么呢?
出示该回目: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提示(羡慕雅)
(大屏幕出示)
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但是,蕙质兰心的香菱是不会甘于沉落的,对诗的向往恰是她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因为香菱善良贤淑,所以即使在生活的最底层,也没有失去希望。
6.作者对香菱学诗的看法。【对话五】
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香菱是一个下人,作者为什么要写她学诗呢,作者究竟对香菱有怎样的感情呢,寄托了作者这样的情怀?
虽然同为下人,香菱不同于袭人、晴雯和平儿、鸳鸯等人,她憨厚隐忍之间,还有一份读书人的慧根,且有好学勤奋的精神。显然,曹雪芹对香菱有着特别的钟爱,尤其是学诗这一段,给香菱的美好涂抹了最亮丽的一笔。可以说她是作者较为理想的女性形象之一。
鲁迅说“悲剧是将美的事物毁灭了给人看”。在《红楼梦》中,对香菱命运的判词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可见,那是悲剧收场。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讴歌了香菱这个为精华灵秀所钟爱的薄命女子。香菱不但美丽,而且性格乖巧,有天赋才华。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这极端粗陋鄙俗之人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作践。香菱的境遇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原来,美好的香菱正可以同苦难的香菱做个强烈的对比。这样的一个人竟落得“残花败叶付东流”,直让人唏嘘不已。所以“香菱学诗”是作者拈在手中的一朵奇葩,是自由理想投射在苦难现实中的一抹亮色。香菱身上承载着作者《红楼梦》的主题“千红同哭,万艳同悲“,是作者塑造的众多优雅女子中的一个。
7、你是怎样看待香菱学诗的?【对话六】
四、结束语:
同学们,如果今天你被这个充满灵性、充满诗情、美丽执着的香菱感动了,那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走进红楼,去感受大观园里那些以诗寄情的女子们,她们身上散发出来的“美丽”,(音乐、图片)香菱走了,“红楼”中诗一样的女子们最后也都以凄惨的方式走了,但是她们的“魅力”却铸成了我们心中永恒的红楼梦!
五、布置作业【对话六】
学习了本文,你是不是很有感触?请你以“香菱学诗的启示”为题,写一篇文章。
可以谈谈学习写诗的心得;也可以评价香菱写诗的进步;还可以谈谈你对写诗的不同见解。
转自其他网站,感谢原作者
【自读导言】
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这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难点。
(解说:这个单元集中学习鸿篇巨制《红楼梦》中的片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注意学习它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自读程序】
1.导入 新课。
(1)由《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过渡到《香菱学诗》。
(2)简介《红楼梦》有关材料。
(解说:回忆旧知,带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关注。)
2.整体阅读。
(1)学生自读全文,识记生字生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词语——起承转合、不以词害意、地灵人杰、穿凿、诲人不倦、揣摩
文中涉及到的诗人诗作——“竹林七贤”、王维、杜甫、李白、陆游等有关的文学常识,以上内容都可以借助课本注释或工具书完成。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重要的人物还有几个?注意在文中画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解说: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追寻作者思维轨迹、对文本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设计以上程序,遵循了阅读认知的一般规律: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更深入地鉴赏文章作好必要的准备。这样做,既可以积累词汇,巩固基础,又可以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精读引导。
(1)学生讨论: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2)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举了《塞上》一首为例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的。”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香菱所体会到的,正是今天已众所周知的艺术辩证规律。
(3)结合作品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
明确: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呵!
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她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女自由地翱翔。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也很有好感。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4)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方法。
明确: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无论是主子,还是奴仆,都给予了分寸恰当的描写,浓淡相宜,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红楼梦》里人物的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来龙去脉,口角眉梢,心头话尾,舌尖牙缝,歌哭笑骂,正经,胡调……没有一处不是活灵活现的。
例如,描写香菱刻苦构思诗歌就非常传神。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这份苦心学诗、精血诚聚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
这种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神态表现心理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而《红楼梦》则把它发展到极致。它与作家通过自己的叙述,从旁静止地分析人物心理相比,更显得跳脱生姿而又富于内涵,同时也更符合生活实际。
(解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的主要手段。小说的思想倾向是通过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来体现的。与诗歌、散文相比较,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必须写人,而且要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此要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就必须首先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则主要是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捕捉有效信息,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老舍先生曾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乃至词不达意的语言,是无论如何不能描写出优美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姿的人物形象来的。《红楼梦》在语言方面的成就是空前的。正如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先生所说:“在古典小说之林中,《红楼梦》的语言最好。从每个人物的说话声中,可以分辨出是哪个人物出场了。《红楼梦》是语言艺术的典范。”)
【自读点拨】
1.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香菱这个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又那么值得同情惋惜!封建社会如此扼杀人才!不公平到这等地步!这正是需要读者明白的道理,也正是作者美学观点之体现。
2.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明确:《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不正当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解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意义。因此,善于鉴赏的读者就不会只限于再现作品的形象,也不会仅满足于从作品的形象世界得到一定的感受,他还会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塑造这样的人物?如何认识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倾向?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
【自读思考】
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这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作用?
提示:林黛玉收香菱作学生,提出做诗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多读。黛玉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学写诗也是非常正确而必要的。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诗歌的语言感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诗歌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牢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大。诵读就是学好诗歌的根基,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
其次,黛玉认为,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王维的五言律诗是最好的,除了杜甫,没有人能赶得上他;七言律诗,杜甫的诗要是打一百分的话,恐怕要再找出一个八十分的都不可能,后来一个李商隐也还可以;七言绝句,那是不会有人写得过李白的了。这三个人,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人称“诗佛”,唐朝的诗歌,成就最高的就是他们三位了,以前一直是这样评价的。后来白居易取代了王维的位置,因为他的诗里面有一些反映劳动阶级的生活、思想等等,还有他的长篇,如《长恨歌》《琵琶行》都不错,但是以前一直是以李白、杜甫、王维三个人为首的。林黛玉这个看法也是很对的。要学就学一流的,学不到一流还可 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香菱学诗,第一首,通篇就是说了“月亮很亮”这么一个意思。所以黛玉就说,初学者看的诗少,措辞不雅,要放开胆子去做,要有想像力才行。这也是很对的。恩格斯在评论德国诗人普拉顿的时候曾强调说:“写诗必须有大胆的想像。”可以说,没有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形象思维的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丰富的艺术想像,大胆的想像可以使极平常的生活景象焕发出奇特的美感、美质,令人耳目一新。
《红楼梦》中的这些文艺创作理论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解说:《红楼梦》这部作品可以说博大精深,值得鉴赏的内容很多。设计这一开放性问题,就是要全面提升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获得更多的文学感悟。)
教学目标:
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
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1.反复品读课文,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
2.借助网络,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没有进人红楼,就永远不知它的真正伟大。
2.走进主人公——香菱。
二、探究以下问题:
①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 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②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人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人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人,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精神食粮的大量摄人,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一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
③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沤歌了香菱这个为精华灵秀所钟爱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 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封建社会男女是如此的不平等!
④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明确:《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第二课时
一、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一至两遍,整体感知课文。
香菱学诗黛玉教诗
香菱求教理论讲解
香菱谈诗欣赏指导
香菱做诗创作扶持
二、要求学生耐心再读课文一至两遍,归纳作品的主要内容。
1.在文中画出黛玉精要概括律诗要点的句子——讲究基本格律、词句新奇为上、立意要紧,意趣要真、新、深。
2.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完成填空:是形式,是表象,只有才是精髓。(律诗、词句、立意)
3.归纳概括黛玉指导香菱从事学诗实践活动的要点。多读,“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读名家,精读诗禅、诗仙、诗圣的作品,打好“底子”;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从以上归纳中,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独特体验。
三、从文章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到诗歌欣赏和创作的相关知识,还可以拓展到语文学习的其他领域,阅读下面两个片段,说说你得到哪些启示。
教学目标:
牐1.通过学习本文,初步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牐2.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进一步明确鉴赏人物的方法。
牐3.学习香菱苦志学诗的勤奋与坚韧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明确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教法学法设计: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浅近,人物形象鲜明,因此本文以自学为主,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合作交流来分析人物鲜明的个性,欣赏作品塑造人物的高超的方法。进一步明确鉴赏人物的方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自学指要:
1、收集有关曹雪芹资料。了解《红楼梦》梗概。
2、阅读《红楼梦》中有关香菱的章回,全面了解香菱的身世遭遇。
3、观看录像《香菱学诗》
3、认真阅读《香菱学诗》,理清情节,把握主题。
4、分析人物形象,写阅读笔记。
教学步骤:
一、考一考,导入课文
1、被誉为我国“古代小说顶峰之作”的一部小说是
2、请说出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并说出一个与之相关的情节。
人物:
情节:
3、(出示香菱图片)还记得她是谁吗?昨天我们看的是录像,是视觉的艺术,今天我们来欣赏文字的艺术。
二、理一理,故事情节
问:概述香菱学诗的过程。
拜师——读诗——论诗——写诗学生说出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即予肯定。
三、赏一赏,人物形象
理清了小说的情节,我们说人物。人物是小说的重点,是作者传达心声的必需,关注人物,我们就会与作者贴得更近。今天这节课,就是一节文学欣赏课,要赏的便是这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1、请拿出你的阅读笔记,说说你眼中的香菱。
学生交流:香菱聪明、悟性好,好学,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执着、可爱等等(此处把学生说的板书于黑板上,说得合理即鼓励)。
2、在学生分析人物的同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明晰: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3、议一议,问题探究(小组讨论)
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香菱的刻苦、黛玉的指导、大观园的环境)
从香菱的学诗经历中,你有何所获?你觉得该怎样对待语文学习呢?
4、这样一个精华灵秀,可爱可敬的女子,在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却看到暗示她的一生的判词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其实是《红楼梦》中出场最早的一个悲剧人物。判词中说其“平生遭际实堪伤”。你能说说香菱的“平生遭际”吗?
5、请你总结一下,你在分析人物形象是用了什么方法?
四、小结:
《红楼梦》是一部奇书,毛泽东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当代作家王蒙说:“《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何不读读《红楼梦》丰富我们的人生,延长我们的“寿命”?
五、布置作业
1.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说,林黛玉是羸弱多病、多愁善感、孤傲尖刻的。书中也说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可我们的课文中并没见到这样的黛玉,你觉得文中的黛玉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按照课堂上的分析方法,写一篇《香菱学诗中黛玉性格分析》于作文练习本上。
2、《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各个栩栩如生。学习这篇课文后,希望大家有兴趣,也能钻进去,瞧瞧更精彩的内容。